在不久前的一期节目中,我们从技术的角度解读了脑机接口的最新进展,聊了聊Nurualink的首次人脑芯片植入以及能够帮助盲人恢复光明的视网膜脑机接口技术。本期节目,让我们换一个角度,用更加商业化的眼光来审视脑机接口的技术应用现状与行业投资前景。 脑机接口的技术研究由来已久,但关于脑机接口的商业化探索从最近10年来才开始逐渐火热起来。市场在早期经历了“非侵入式”还是“侵入式”的路线之争后,最近几年开始逐步向侵入式统一,并出现了类似于Neuralink这样的头部公司。那么,在Neuralink之前,还有哪些公司做过脑机接口的商业化探索?Nerualink的核心优势在哪里?人工智能与脑机接口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密切关系? 此次,我们邀请到了硅谷知名投资人、Fusion Fund的创始合伙人张璐,来揭秘其对脑机接口的早期投资经历和战略洞察。 如果你想和硅谷的AI顶尖专家们有更多面对面的交流机会,欢迎参加5月29-31号在旧金山举行的GenAI Summit SF大会。OpenAI旗下的视频生成模型Sora团队核心成员,马斯克的xAI团队创始成员、还有包括OpenAI、Mistral AI、微软、英伟达、谷歌DeepMind、Meta AI、Perplexity、Character.ai的核心成员和研究科学家,也将现场分享他们的前沿发现和见解。 可以访问genaisummit.ai ,或者在这里点击购票。我们也会硅谷101的听友们准备了一些小福利:使用优惠码SV10150购买大会三日门票,可以享受50美元购票优惠;单日门票也可使用优惠码 SV10120购票,享受20美元购票优惠。 【主播】 泓君,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张璐,Fusion Fund 创始主管合伙人 【你将听到】 00:03 GenAI大会报名链接 01:29 正片 【脑机接口的商业路线变迁】 02:28 2015年左右开始布局投资脑机接口领域,投资纳米医疗机器人公司Paradromics 03:29 早期脑机接口的路线之争:从非侵入式到侵入式 04:25 非侵入式的信号收集能力有限、持续性不强,路线18-19年向侵入式统一 06:30 Paradromics的早期猪实验数据要比Neuralink更好,马斯克曾经尝试收购该公司 【脑机接口的细分领域】 07:20 脑机接口材料:纳米纤维起家 09:58 验证设备封装的安全性,临床实验长达10-20年时间 12:47 投资与应用周期长,激进做法可能会拖垮行业 14:45 脑机接口的核心环节:CMOS信号翻译、芯片、信息接收处理系统 【Neuralink的优势与技术创新】 18:07 Neuralink的核心优势是有充足的资金,能够支持招募优秀人才和进行不同路线尝试 20:15 Paradromics聚焦在医疗叙事,但Neuralink有更多应用测试 【脑机接口与AI】 24:40 脑部数据的收集对于研究大脑运作和训练人工智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26:14 人类潜意识的运算能力是意识的几十万倍,但人类对于这部分的认知还很浅 27:50 人脑是效能最高、能耗最低的超级计算机器,医疗和AI的投资息息相关 30:30 当Twitter、特斯拉、Nerualink都成为xAI的数据,200亿美元的估值值不值? 33:42 脑机接口对产业带来的影响比想象的更大,但大规模落地应用仍然需要较长时间 34:55 招聘进展更新 【名词解释】 Paradromics公司 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美国脑机接口技术研发商,公司正在开发的脑机接口技术,旨在让失明、失聪、失语以及瘫痪等全球近6亿严重连通性障碍患者与外界重新建立连接。 CMOS芯片 是一种低功耗、低噪声的集成电路技术,常见于数字电路和微处理器等电子设备中。CMOS芯片具有功耗低、噪声小、稳定性好等优点,由于CMOS功耗非常低,因此可以轻松实现便携移动的设计。 【后期】 Amei 【BGM】 Seashore - Adriel Fair Anticipating a New Day - Stationary Sign Oleka - Franz Gordon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Youtube|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在我们录制的当天,恰逢OpenAI发布其视频生成产品Sora。本期节目,我们将结合硅谷101播客与视频的日常工作流,来聊一聊那些在我们工作中会用到的各类AI工具,为何Sora会让人觉得惊艳? 我们试用了Runway、PikaLabs、Gemini、Midjourney、Adobe Premiere、Eleven Labs、OpenVoice、Music FX、ChatGPT、Claude.ai等至少十款产品,但最后的核心结论是,相比于现阶段的生成式AI产品,我们更愿意用版权库素材。具体发生了什么,来听一听我们的讨论吧。 当然,本期节目也只是我们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感受。如果大家还有哪些好玩的工具或者用法,欢迎在评论区跟我们留言。 《硅谷101》正在招聘播客监制、视频创意策划总监、视频后期以及运营,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来给我们投放简历,详细情况请在硅谷101公众号上查看。 【主播】 泓君,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陈茜,硅谷101联合创始人,视频主理人 Jacob,硅谷101视频后期 Junwu Zhang,硅谷101研究员 【你将听到】 视频生成 03:06 比较Sora、Pika Labs、Runway的视频生成效果:时间越长一致性越差 08:14 Sora解析:东京街头背景保持高度一致有多难? 09:51 硅谷101视频的三类素材:历史素材、图表、动画,AI都很难生成 12:40 仅用语言描述生成视频很难,输入也需要多模态 16:44 AI是创作者还是剪辑师的工具?很难被打败的顶级作品 23:09 算法瓶颈:天马行空式生成反而落入俗套? 平面设计 24:39 为什么说Midjourney还没有颠覆素材库? 26:17 附产品:让人惊艳的AI扩图 声音克隆 30:32 比真人替换效果更好的11Labs:音频替换与复原罗斯福总统的声音 35:06 OpenVoice精准还原普通话音调 37:39 真实录音被当作配音:AI克隆声音界限越来越难区分 AI作曲 39:02 谷歌Music FX作曲 PK 素材库音乐,三曲Demo你更喜欢谁? 45:05 创作者的最大痛点:当音乐长度可以自动调整适配片头 50:17 当小工具遇到大公司:软件学习门槛高,更倾向于做大公司的小插件 内容生成 55:05 ChatGPT如何帮助我们快速查资料:在一本400页的小说中找到代糖的初代焦虑 57:13 溯源ChatGPT的知识性硬伤——令人哭笑不得的关联 59:50 我们的内容制作步骤拆解:ChatGPT并不是一个好的提纲撰写者 68:54 写Shownotes的三个要点,GPT只进化到了第一层 【后期】 Amei 【BGM】 Sushi Master - Sight of Wonders On a Boat to China - Sight of Wonders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Youtube|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美国时间1月29日,马斯克在Twitter上宣布Neuralink进行了第一位人体患者的植入手术,目前恢复状况良好。事实上,脑机接口并不算是一个新技术,本期嘉宾的导师Krishna Shenoy也曾帮助一位69岁高位截瘫的患者进行过脑机接口的手术,马斯克的Neuralink有哪些技术进步? 本期嘉宾Pumiao自己也研究视网膜脑机接口的系统设计,目前的视网膜脑机接口研究到哪一步了,让盲人重现光明距离真正应用还有多远? 人类对大脑的了解还非常少,但几代科研工作者的努力让我们正在慢慢揭开诸多大脑相关的谜团。本期节目也是我自己学习脑机接口技术的入门,之后我们会上线更多跟脑机接口投资以及创业方向的解读。 【主播】 泓君Jane,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Pumiao Yan,斯坦福电子专业博士在读,研究方向是脑机接口系统设计,合作导师曾为Krishna Shenoy 【你将听到】 02:14 Neuralink与犹他阵列技术的进化:能够跟更多神经细胞交互、封装安全性提升 06:15 脑机接口的三种形式:侵入式、半侵入式与非侵入式 07:38 Neuralink的设备升级:更小更精确,适合批量操作的手术机器人 10:49 人体实验里程碑:看设备稳定性和安全性 11:21 介入式的Synchron:网状电极比Neuralink更少 12:20 不同电极的技术,离神经细胞的距离差别大 14:15 现在大部分脑机接口都是通过控制运动中枢实现的 16:05 读取意念很遥远,不是一个大脑功能区 【视网膜脑机接口】 16:52 人工视觉:视网膜离体48小时内还可以存活,对视网膜了解更精确 18:49 视网膜研究:不是单曲,是指挥交响乐团 20:05 马斯克Neuralink的三个目标:打字、恢复运动能力、重现光明 21:20 Neuralink视觉组全体离职:医疗公司与创业模式巨大不同 24:17 封装技术最关键: 3-4家视网膜创业公司因为封装问题倒闭 25:59 电能是脑机接口长久使用的瓶颈 27:10 Neuralink虐待猴子?关于脑机接口的安全风险 【斯坦福脑机接口】 31:25 Krishna Shenoy早年参与脑机接口时,研究方向很难归类 33:25 斯坦福研究脑机接口:视网膜的研究、语言中枢的研究、电极材料、芯片设计、人工视觉 40:07 “我们要是真的知道神经学的原理,这本书就不会这么厚了” 42:53 从发觉大脑系统到治病,需要一个个疾病去攻克 46:00 关键技术突破:如何设计系统能够采集上千万个数据 49:32 脑机接口是否适合创业——生物医疗器械与硅谷传统创业不同 【后期】 Amei 【BGM】 Fast Forward, Pause - Rebecca Mardal Cold and Blue - Roy Edwin Williams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Youtube|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对技术的探索,影视特效行业一直走在最前列。本期我们邀请到了中国著名的视觉导演、影视制片人,也是《三体》的视觉导演陆贝珂来详细拆解《三体》的特效是如何做成的,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影视特效行业中的作用。 正在生成式AI大范围提升行业效率的同时,苹果Vision Pro这种具有空间计算的3D硬件产品,也让特效行业重新经历一轮新的媒介的转化。传统二维拍摄的影像采集方式,正在被纯3D的影像方案替代。 【主播】 陈茜,硅谷101联合创始人,视频主理人 【嘉宾】 陆贝珂,中国著名的视觉导演、影视制片人;《三体》的视觉导演 【你将听到】 三体古筝行动 01:37 导演编剧转向视觉导演的成长之路 04:13 三体“古筝行动”的特效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07:50 还原巴拿马运河学问大 13:50 光的渲染会消耗大量算力,渲染前全靠导演经验 16:14 特效预算不及Netflix十分之一,如何平衡预算与口碑 AI改变的影视特效 17:38 UE Unreal引擎做特效:从十个人缩减到两三个人 21:21 生成式AI影响特效行业:概念设计、合成与动力学特效 23:50 AI逻辑差,适合预告片与空镜头 27:13 AI能做天上的云,却做不了阴影与人手 32:00 视觉工作室使用Stable Diffusion的详细步骤 35:04 看好世界模型的开发,但AI缺乏实际的自我边界 特效技术的进化 38:30 中国特效受限于资金而非技术,资金也会带来艺术创作经验上的不足 41:20 中国图形图像学并不弱,但好莱坞打造的行业标准是有传承的 42:05 《捉妖记》:艺术创作让技术显露出来 43:51 毛发算力要求大,大量空气动力学的运用 47:09 美国CG特效进化:从《大都会》《金刚》《深渊》到《终结者2》 54:14 《阿凡达》:真人影视与动画边界模糊的里程碑 59:40 省钱秘诀:后期制作时间取决于资金与算力 61:35 Vision Pro:影视行业转向纯数字化制作,二维画面正在被3D制作取代 【后期】 Amei 【BGM】 Melting Glass - Eden Avery Among the Clouds - Helmut Schenker Supine - Peter Sandberg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Youtube|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转眼已经2024年了,这轮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浪潮已经开始了16个月了。我们从各个角度聊过大模型给各行各业带来的变化,但是缺了一个视角:普通人是如何使用大模型的,尤其是学生。大概是一年以前的这个时候,在线课程供应商Study.com向1000名18岁以上的学生发起了一项调查,超过89%的学生使用ChatGPT来完成家庭作业,48%的学生用ChatGPT完成小测验,53%的学生用ChatGPT写论文,22%的学生用ChatGPT生成论文大纲。 我就在好奇,大模型是如何帮助这些学生来学习的。但要找到真正把大模型用的好的学生嘉宾并不容易。直到同事给我推荐了本期嘉宾Siqi,他是从ChatGPT发布就开始使用,知道OpenAI和这些大模型公司的每一次宕机,准确来说他不算学生,但是抱着学生的心态在想学习,马上也要在大公司内部转到大模型的组,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成为ChatGPT的高阶玩家的。 这期节目我们录制于2023年11月,恰逢OpenAI开发者大会之后。跟他聊完的这两个月里,我种草了很多功能也解锁了很多新用法,有机会我再来跟大家聊一聊我们如何在播客和视频产品中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我们做内容,欢迎持续关注我们。 【主播】 泓君,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左斯琦,大模型深度使用者 【你将听到】 01:50 学习和使用ChatGPT的五个步骤 05:07 用Rag与API学习哲学:一次下载几百篇文献的问答学习法 10:44 大模型辅助下的数学学习:从被动接受者到老师视角挑错 17:22 ChatGPT证明题正确率是30%,沟通超过5-6轮就会忘掉之前的问题 19:00 挑战一排代码也不写,10个小时做一款小游戏 23:39 Siqi版的Character.ai :十几个小时打造尼采或者黑格尔人格 25:52 ChatGPT与Claude.ai、Bard的区别 29:00 把流程化的事情扔给GPTs 33:17 OpenAI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不是提升它的准确性 33:40 最感兴趣的方向:自我提升的AI Agent 37:42 当GenAI遇上思维导图:无法既宏观又细节 40:06 智商测试只与做智商测试的能力有关,与智商无关 41:52 大模型能解决什么问题比是不是有意识更有意义 44:00 哲学的本质就是Clarify Question 45:54 当奖励系统失效,如何跳脱出成年人的职场阶梯 47:08 聊聊哲学、数学与计算机的共同点与艺术美感 【相关信息】 播客中提到使用大模型学习的五个步骤: 1. ChatGPT做总结,全局理解,记在spreadsheet上 2. Audible/speechify听 3. spreadsheet复习,费曼法自问 4. 用chatgpt提问题,做比较,扩展延伸到相关的问题和领域 5. 用RAG + GPT API做research 播客中提到的小游戏画面 [oo0-Bey-Hero-Profil] *与黑格尔和尼采的对话截图 * [You-What-is-Life] 【后期】 AMEI 【BGM】 Simple Pleasantries - Arthur Benson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Google Podcast|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在硬件创业领域,已经太久没有小公司挑战苹果了。但最近,苹果的两位设计师 Imran Chaudhri和 Bethany Bongiorno创建的AI硬件公司Humane火了,更多人看到了AI时代智能硬件的创业机会。 2023年11月,Humane发布了一款售价699美元的智能硬件产品AI Pin,这个智能硬件只有手机的一半大小,完全基于语音与手掌投屏来交互。Humane之所以知名,因为它从2019年创建以来,已经接受了超过2.3亿美元的融资,其中包括OpenAI的CEO Sam Altman。另一方面,苹果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的交互方式;AI时代的交互方式是什么,这里面是不是蕴藏着一个苹果级的创业机会,也是非常值得讨论的。 这期播客录制于2023年12月8号,是在Huame的宣传视频发出不久之后,由于它的产品3月份才开始发货,所以这期播客录制时,我们并没有测试到产品。但这集的录制,我们会从技术的角度,来逐帧分析Humane的发布视频,看看AI Pin的交互是如何实现的。当这期节目发出来的时候,我刚刚从CES回来,此时,AI智能硬件创业的赛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 【主播】 泓君,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卫骁Shaun,RealChar创始人,AI Agent创业者 杨俊睿Jackie,Skywalk创始人,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生,AR/VR及人机交互研究者 刘冰雁,Kargo软件负责人 【你将听到】 01:30 Humane爆火的三点原因 05:39 AI PIN的第一印象:语音场景受限、交互方式有待商榷 供电与芯片 12:29 磁吸式供电方式:能效损耗高,但可持续换电池 争论语音模式 16:41 Google Assistant的教训——语音交互找APP难 18:11 可发现性难题与AI Agent调用难题:发现内容vs发现功能 25:41 如何用语音处理复杂问题 重新定义人机交互 29:15 手掌投屏与手势交互模式:是15年前人机交互研究比较多的方式 32:06 VR手柄三维绘画的无可替代性 AI硬件能否替代手机 38:31 过渡性产品的基础信息哪里来? 43:44 当用户交出所有密码换取便利 同声传译与声音黑科技 46:27 争论:手机为何不能做一个更好的同声传译器 49:35 摆脱耳机,Sound bubble黑科技的实现原理 51:55 超声波扬声器与间谍技术 55:21 智能音箱的相位技术与Meta Ray-ban眼镜的骨传导科技 加入摄像头的设计思维 61:19 同样健康检测,需不需要用户主动输入学问大 63:07 Google Glass一度引发社会抵制思潮,一个类眼镜智能硬件的设计思路 当小公司挑战巨头 66:19 结论:设计高分、每一个Demo都可实现,但交互方式别扭 69:35 太久没有小公司挑战苹果,不同意它的实现方式,但是在帮AI硬件探一条路 73:40 Google Assistant的探索之路:始于语音技术提升,困于语音技术受限 如果Google、苹果、Meta入场 77:58 Google没有产品基因,是一家技术公司 80:10 苹果不收集用户数据反而成为劣势? 80:46 Meta的机会:开源模型+硬件产品综合发力 成本、模型与隐私难题 82:49 24美元背后的成本分析——运营商、大模型如何分 84:26 当大公司开始发力,小公司还有18个月的试错机会 88:33 另一款网红产品Rewind如何解决人声录制与隐私问题 91:24 很多人担心AI毁灭世界,但隐私比安全更现实更急迫 93:57 文字语料已经训练完了,视频语料还没有开始用 95:41 大模型的另一条路:Transformer是否已经到尽头了? 【相关资料】 Humane AI Pin宣传视频:This is the Humane Ai Pin Youtube|B站 【后期】 AMEI 【BGM】 Lazy Art - Martin Landstrom Melting Glass - Eden Avery Catching Up Her Story - Magnus Ludvigsson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Google Podcast|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2023年, “短剧出海“爆火。来自中国的网文和短剧公司们,把国内大受欢迎的短剧概念成功带到了海外。其中网文平台中文在线旗下的真人短剧 App ReelShort ,在美国 APP store 排行榜上一路蹿升,吸金千万,甚至被称为下一个 TikTok。中国最大的短剧平台之一九州,也很早就把目光瞄准了海外短剧市场,先后推出了两个短剧平台。不到一年,中国有几十部短网剧成功“出海”,在多个国家人气飙升。 霸道总裁、狼人、吸血鬼.....这些欧美市场的热门题材,加上不到两分钟的单集长度,加上为手机而生的竖屏内容,再加上剧情的不断反转,这样的短剧,为什么在欧美市场也能大行其道?和传统影视剧相比,短剧的制作和宣传有什么秘密?我们邀请到了九州文化海外负责人刘金龙,熙丽泉鸣公司的创始人兼CEO Winnie 唐琥珀,大观资本北美合伙人/出海同学会主理人徐瑞呈 Richard Xu,一起聊一聊。 【主播】 陈茜,硅谷101联合创始人,《硅谷101》视频主理人 【嘉宾】 徐瑞呈 Richard Xu,大观资本北美合伙人/出海同学会主理人 刘金龙,九州文化海外负责人 唐琥珀 Winnie,熙丽泉鸣公司的创始人兼CEO 【你将听到】 为什么这个节点,短剧出海爆了 02:53 短剧出海,其实是已经被验证过的网文出海的延续 10:49 只拍冲突高潮,根据反馈实时调整,短剧充分迎合市场的需求、抓住了观众的心 12:45 经济基础决定娱乐需求:东南亚还在流行《一起来看流星雨》 14:11 用户爱上的不是霸总,而是女编剧的灵魂 出海短剧:谁在看、怎么拍? 15:43三种不同的分发模式: 中国短剧翻译和配音:推广到每一个人口过亿市场 海外创作、海外拍摄:主流市场更受欢迎 中国拍摄、欧美演员:成本优势 20:06 戏剧化的剧情,吸引观众“重金”看完,一部剧比奈飞月费还贵 22:30 半个月能拍完一部短剧,但源头剧本花最多时间 25:30 好演员完胜“花瓶”,人才库也就几百个 28:53 海外拍摄会成为趋势:成本虽高,但是转化也高 打造爆款,投流成新“神器” 29:51 短剧没有明星和流量加持,内容和剧本反而更重要,投流占比20% 31:37 短剧在海外的票房大于 100 万美金,就爆了,爆率能达1/5 33:58 短视频平台有新的投流推广方式:碎片推广 激烈竞争下短剧的未来 36:31 好莱坞擅长内容,但短剧更偏中国创业者擅长的流量模式 38:01竞争激烈,短剧公司的优势和护城河还是在于生态 40:50 行业开卷:从演员到内容到制作,都开始精细化 46:18 短剧行业,会诞生下一个“TikTok” 50:04 生成式AI的应用:不止是配音、换脸、剧本,还有反向创作 51:45喜欢的剧大推荐 【后期】 Amei 【BGM】 Cold and Blue - Roy Edwin Williams Lazy Art - Martin Landstrom Norman - Boone River 【Shownotes】 Vicky 【监制】 泓君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Google Podcast|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过去十年,产生了类似于Snowflake这样的基于云原生业务的SaaS巨头;在AI时代,向量数据库领域会不会诞生AI时代的“Snowflake”,一个新的历史性机会正在产生。 这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亚马逊云科技与向量数据库Zilliz来聊一聊AI Native的企业级应用。Zilliz成立于2017年,主要研发AI场景的向量数据库,在2019年开源了全球首个向量数据库产品Milvus,并且把这个产品捐赠给Linux基金会,在GitHub上获得了2.5万颗星,拥有超过5000家企业客户,目前累计融资超过1.13亿美元。 本期节目是亚马逊云科技赞助播出的出海特辑的第三期,我们会联合出海企业的案例,探讨不同行业的出海策略与方法论。在这段访谈里,我们将分析大模型时代,为什么向量数据库尤其重要,到底什么是AI时代AI native的数据基础设施。作为出海特辑的案例之一,Zilliz也会分享他们出海遇到的挑战,以及开源社区与商业化的平衡。 【主播】 泓君,《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栾小凡,Zilliz技术合伙人,Linux Foundation AI & Data 基金会技术咨询委员成员 吴万涛,亚马逊云科技解决方案架构师 【你将听到】 02:19 向量数据库与传统数据库的区别:基于关键词去匹配vs上下文与语义相似度的匹配 05:53 大模型时代,向量数据库为什么这么重要? 07:47 非结构化数据占人类数据80%,从巨头没有盯上的领域启动 10:26 向量数据库的挑战与护城河:好的模型与算法、性能与推理成本 12:34应用场景:电商提高长尾搜索; 企业私有数据提升精度 16:41 衡量向量准确度:99%的召回率 19:00 OpenAI并不是最好的Embeding模型,开发者需要自己去试 20:34 Zilliz的商业模式:从开源到基于云的商业化 23:28 当巨头跟创业公司竞争:把选择权交给用户 27:00 行业过于早期,云巨头入场正在帮助行业成长 28:57 未来应用:适合电商、医疗、法律等数据密集型应用 29:50 AI时代的安全隐私:合规、产品、应用三个层面 33:26 安全问题打脸:向量数据经过精心设计后,可能会还原用户信息 37:38 移位更加保护隐私,但却让准确性更难 出海挑战 37:35 Zilliz全球业务分布:美国营收占整体收入70%以上 38:47 SaaS产业布局的全球化考量:受美国头部用户影响大 40:16 中美SAAS产品的使用态度区别 45:00 美国市场策略:HackerNews与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 开源社区 49:16 公司主导的开源项目,开源协议有可能被修改 51:17 公司主导与基金会主导,开源项目两种方式的思考 54:38 开源与商业化的代码考量:三层结构的差异化竞争 57:25 当公司发展方向与社区发生分歧,如何解决? 【相关单集】 E133|开源打法的秘诀与AI重塑的数据库行业 E130|聊聊智能硬件出海的全球版图:大模型、 新爆款与合规陷阱 【后期】 加菲 【BGM】 Cold and Blue - Roy Edwin Williams Lazy Art - Martin Landstrom Norman - Boone River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Google Podcast|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在OpenAI罢免CEO Sam Altman的闹剧发生之后,OpenAI的治理结构成为关注焦点。OpenAI的结构是在非营利组织下设立了一家营利性的全资子公司,并获得了微软投资,这种操作方式在美国并不算罕见。 每一次技术的创新都会带来公司股权结构甚至是治理方式的改变。非营利组织,法律上编号为501(c)3,并不等于不盈利。这期节目我们会给大家聊聊错综复杂的非营利组织,以及如何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方式去选举董事成员与理事会,或许维基百科的治理结构是一个可以参考的方案。 当我们聊到非营利组织时,也发现过往维基百科、Linux基金会与Mozilla基金会都曾与微软有过正面交锋,我们也会盘点这些开源组织与互联网巨头微软的三场经典战役。 【主播】 陈茜,硅谷101联合创始人,《硅谷101》视频主理人 【嘉宾】 张璐,Fusion Fund创始管理合伙人 周载南,D3Serve Labs CEO 【你将听到】 错综复杂的非营利组织 01:09 Open AI的架构选择:公益性目标与股东最大利益的冲突 04:29 非营利组织的架构:501(c)3,理事会与董事会的治理权设置 07:30 重新理解非营利组织:不等于不盈利与美国的捐赠文化 10:15 非营利性组织、NGO与501(c)3 12:07 Open AI架构考量因素分析 15:35 维基百科先例:如何同时满足普通服务器与科技巨头的爬虫,资金与道义的两难 OpenAI的架构与治理 18:19 OpenAI架构与每一位董事会成员分析 23:35 为何董事Adam D'Angelo能留下来? 27:51 选择董事会成员,历史上有这些相似架构的案例 29:22 “只要OpenAI选择董事会的方式不改变,未来还会是个地雷” 30:16 维基百科的治理:7个席位,专业评审与社区联合投票的选举体制 32:03 开放式董事会如何处理重大理念分歧:泄漏项目信息被董事会驱逐与高票重新回归 34:57 剥离公司与非营利组织,OpenAI完全拆分的N种方式探讨 41:39 每次技术创新都会引入新的治理结构的变化 46:23 当科研机构无法与巨头竞争,学术界正在与华盛顿沟通保持研究的前沿性 48:20 引发热议的Q*:并没有那么神乎其神? 非营利组织与巨头之战 51:15 维基百科:世界第五大站点的成长之路 52:44 Apache基金会:互联网软件与中间键基础设施的繁荣 55:36 Linux基金会:开源平台的强大生态 58:45 Mozilla基金会:浏览器的经典战役与技术进步带来的反复拉锯 【后期】 加菲 【BGM】 Cold and Blue——Roy Edwin Williams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Google Podcast|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数据,是人工智能时代最宝贵的资产。随着这轮人工智能的爆发潮,数据量正在快速膨胀,而AI对于数据的访问会更加实时、高频,甚至我们在跟大模型聊天时,个人化的数据如何存储,这些都给数据库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这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亚马逊云科技与PingCAP一起聊聊AI时代数据库行业发展的几个新趋势。 另外,PingCAP除了是一家数据库公司,它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是,它探索了一种更新型的出海方式——从开源社区起步的出海。作为一家企业级开源分布式数据库厂商,他们的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TiDB过去在GitHub上已经获得总计超过35k颗星,来自 PingCAP 以外的社区贡献者占比75%以上。 AI巨头建立起的优势让很多创业公司压力倍增,开源社区的打法越来越流行。这期播客,我们就会讨论下以开源社区为基因的公司,如何建立自己商业模式,如何找到自己的开源的策略与打法;同时,我们也会讨论一些出海话题中大家关注度很高的问题,比如出海遇到商业化,战略要如何调整;以及如何去建立一套更加国际化的企业文化。 本期节目是亚马逊云科技赞助播出的出海特辑的第二期,我们将联合更多出海企业的案例,探讨不同行业的出海策略与方法论。 【主播】 泓君,《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黄东旭,PingCAP联合创始人兼CTO 薛佳庆,亚马逊云科技解决方案架构师 【你将听到】 开源社区 03:10 “如果做一个数据库,不开源会很奇怪” 03:55 创业起点:时代的转折点,分布式系统会是未来 05:20 三次市场的好时机:大数据、云与AI 06:32 开源只是手段,护城河来自于网状效应的生态 09:28 高净值用户对数据库并没有奇怪的要求,反而要求服务稳定 11:00 云的出现如何改变了数据库行业? 13:40 搭建高质量开源社区:解决共性问题与仁慈的独裁者 16:52 管理开源社区比管公司更难:了解每个人参与的动机 AI时代的数据库 18:57 下一个大趋势Serverless:满足人性中的“懒”与“便宜” 22:14 字节新收购的游戏团队基于Serverless的一整套服务应用 24:57 数据库与云如何保证稳定:复杂系统的软件工程哲学 28:30 数据量膨胀、数据更加实时高频、个性化数据,AI如何重塑数据库行业? 34:15 我们使用AI的方式还在非常早期的阶段,仍在用传统思维去写软件 40:48 100k超长输入,探索用大模型写播客Shownotes 41:06 更多客户将大模型用在企业内部系统上 国际化 43:10 海外市场占公司收入的一半以上,北美市场爆发潜力更大 43:45 商业化之后对出海的新理解——没有平衡,尽早想好策略 46:36 第二个里程碑——设立本土化团队 47:34 海外客户对合规非常在意 48:31 中国更爱整体解决方案,西方重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 49:10 Marketplace:改变传统购买流程的企业级应用商店 企业文化 54:17 为什么我是亚马逊云的大粉丝:做减法,深思熟虑的简单 55:17 企业文化如何国际化:寻找全球通用的法则 58:22 从亚马逊企业文化到创业公司企业文化 61:53 PingCAP如何帮助客户出海 (本期Shownotes时间线由Claude.ai与硅谷101团队合作完成) 【相关单集】 E130|聊聊智能硬件出海的全球版图:大模型、 新爆款与合规陷阱 【后期】 AMEI 【BGM】 Supine - Peter Sandberg A Thorn With Every Rose - Heath Cantu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Google Podcast|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受马斯克带货的影响,很多人知道了诺和诺德的减重神药司美格鲁肽,一时市场遭到疯抢全球断货。今年前三个季度,司美格鲁肽为诺和诺德创造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42亿美元。作为一家丹麦企业,诺和诺德的市值曾一度超过整个丹麦国家的GDP,也曾超过的欧洲市值最高的公司LVMH。 11月8日,美国FDA批准了礼来的减肥药Zepbound,它采用跟司美格鲁肽不一样双靶向策略。礼来受益于减肥市场的布局,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药企。 这期节目,我们就来聊聊这些减肥药的原理与研发过程,以及“司美格鲁肽们”催肥的制药生态。 【主播】 泓君,媒体人,《硅谷101》创始人&主理人 【嘉宾】 周叶斌,遗传学博士,现在药企从事免疫学研究 (微博:@生物狗Y博,公众号: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 YT,司美格鲁肽使用者 李晋,广州和睦家医院药剂科主任 【你将听到】 司美格鲁肽 01:50 减肥药催肥的两家制药巨头,零售饮料股价全线下跌 03:30 司美格鲁肽研发历史与原理分析:抑制食欲来减重 10:55 介于大分子与小分子之间,诺和诺德向FDA申请的商业考虑 16:42 三款司美格鲁肽药物与诺和诺德的布局 19:45 剂量、效果与耐受度 21:21 副作用与潜在风险:腹泻恶心呕吐便秘、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 27:30 滥用药物风险大:非肥胖症患者不会有健康收益,一旦停药就反弹 31:18 在麻醉师眼里臭名昭著,手术前一个月务必停药 替尔泊肽与商业竞争 34:33 诺和诺德与礼来糖尿病药物的两次进化 36:11 替尔泊肽的策略:GLP-1与GIP双靶向药物,效果更好,堪比缩胃手术 38:38 任何类似原理的减肥药,停药都会反弹 39:30 礼来下一个减肥药方向:减重增肌? 40:46 诺和诺德与礼来的博弈:减重效果与耐受度的较量 44:12 市场足够大,现阶段更比拼产能 46:34 为何保险公司不愿为减肥药买单,欧洲认为肥胖是坏习惯 48:55 美国市场大,欧洲卡得最严,亚洲市场的潜能大 52:17 制药门槛:如何延长半衰期,制剂创新,先发优势,商业开发推广 55:39 二甲双胍可以减肥吗?临床5%减重效果才有效 58:58 假药横行,安全性风险高 使用体验 60:44 减重体验:20公斤的减重过程 65:27 逐渐加量,一个月才感受到变化 71:12 糖与上瘾:处理减肥中的抑郁情绪 76:22 司美格鲁肽最大竞争力:一周一次 医院 69:38 市面上的减肥药比较:发挥副作用减肥 81:36 “超说明书用药”的司美格鲁肽 85:45 医院引进药物的标准 88:19 当司美格鲁肽到药房之后,利拉鲁肽全面滞销 89:22 以降糖药引进,从销不动到全面断货 92:36 长期更看安全性 【播客中提到的名词】 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替尔泊肽 Saxenda、Ozempic、Wegovy、Rybelsus、Zepbound 【后期】 Amei 【BGM】 Reviving - Megan Wofford Morning Breaks - David Celeste Alien vs Breadator - peerless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Google Podcast|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在OpenAI董事会发起的这场“政变”的五天中,OpenAI的权力更迭在不停反转,每一次反转都可以称之为教科书般的公关案例与博弈策略。经历五天的攻防战,最终还是以原CEO Sam Altman的回归且更换董事会成员收尾。 如果要追溯这场矛盾的根源,从ChatGPT的发布开始,内部已经有了不同的声音。而从OpenAI创建到今天,内部也已经经历了三次大的分裂。 OpenAI的组织架构也是商业史上的一次创新,非营利性的组织形态是为了保证让AI安全的发展,而公司架构则是为了AI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但这两种思想如何共存,安全发展AI的度在哪里,硅谷一直有两种声音,这两种声音也存在于OpenAI的董事会中。 这期节目,我们着重从另一个OpenAI的核心人物Ilya Sutskever的视角,也被看作是对这次OpenAI内乱起着最关键作用的一个人,来看看OpenAI这些积累已久的矛盾到底是什么。 另外,感谢VSP投资人培训营项目对本期节目的支持,如果大家对这个项目感兴趣,更多信息可以在这里找到,报名链接在这里。如果大家有任何问题,可以发邮件到[email protected] 咨询详情。本项目每个季度开营一次,报名链接长期有效。 【主播】 泓君,《硅谷101》播客主理人 【嘉宾】 陶芳波,人工智能公司MindOS创始人 周恒星Kevin,英文科技媒体Pandaily创始人 陈茜,《硅谷101》视频主理人 【你将听到】 00:10 VSP训练营 02:34 正片 04:28 截止11月20日晚上OpenAI三次反转时间线梳理 09:56 ChatGPT发布已出现分裂:追求商业化,还是以研究为中心? 12:31 OpenAI成立八年以来的三次决裂 14:43 事发前三天采访Sam Altman,原本打算庆祝ChatGPT一周年 16:04 OpenAI的铁三角:Ilya负责研发、Greg负责技术、Mira负责产品 19:08 OpenAI的两派一直在激烈斗争 21:00 “董事会告诉员工,为了使命哪怕毁灭公司也在所不惜” 23:24 安全问题是如何成为关注焦点的?有效利他主义与有效加速主义两种势力的角逐 25:35 Ilya的超级对齐:对人类文明底层的爱 29:35 Ilya Sutskever PK Sam Altman,谁是OpenAI的灵魂人物 32:41 OpenAI组织的独特之处 34:50 Sam Altman:真诚、做事滴水不漏,但不懂技术 39:52 OpenAI的董事会成员与有效利他主义的关系 43:01 董事会背后千丝万缕的联系:扎克伯格、Open Philanthropy与Anthropic 47:46 三名董事会成员今年突然退出,力量失衡 49:09 有效加速主义与有效利他主义的历史渊源 54:09 “执剑人”Ilya:同样担心AI风险,但不以放弃发展为目标 56:48 OpenAI事件的行业影响 【董事会成员】 【员工董事】 Sam Altman:Open AI前CEO Ilya Sutskever:OpenAI首席科学家 Greg Brockman:OpenAI前董事长兼总裁 【独立董事】 Adam D’Angelo:Quora的联合创始人兼职CEO Tasha McCauley:机器人公司Fellow Robots首席执行官 Helen Toner: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战略总监 【出事前几个月退出的董事】 Reid Hoffman:OpenAI投资人,因投资另外一家AI公司担心利益冲突在今年3月退出。 Will Hurd:前共和党联邦众议员 Shivon Zilis: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总监,因马斯克连带关系,紧随其后退出董事会。 【初步新董事会成员】 Bret Taylor:Salesforce前联合首席执行官 Larry Summers:美国前财政部部长 Adam D’Angelo:Quora的联合创始人兼职CEO 【名词解释】 Anthropic 是一家美国的人工智能(AI)初创企业和公益公司,由OpenAI的前成员Dario Amodei和Daniela Amodei在2021年创立。现任CEO为Dario Amodei。 Open Philanthropy 开放慈善事业,是一个研究和赠款基金会,根据有效利他主义的原则发放赠款。它是由GiveWell和Good Ventures自2011年起合作成立的。2021年Holden Karnofsky卸任CEO之后,现在CEO为Alexander Berger。 有效利他主义 英文是Effective Altruism,简称EA,有效利他主义是一个哲学和社会运动,倡导“利用证据和理性来找出如何尽量多地造福他人,并基于此采取行动”。在本期的内容中代表“AI需要仔细缓慢的发展”。 有效加速主义 英文是Effective Accelerationism,简称E/ACC,有效加速主义涉及加速或强化社会或经济中特定过程或趋势,以更快速或更有效地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本期的内容中代表“AI需要大胆快速的发展”。 【相关阅读】 《硅谷101》视频 AI保守派大战激进派,我们细扒了OpenAI董事会每一位成员 Sam Altman回归!聊聊“叛变者”的恐惧与信念:OpenAI技术灵魂人物Ilya Sutskever 【后期】 AMEI 【BGM】 Anticipating a New Day - Stationary Sign Interruption - Craft Case For One Brief Day - Francis Wells 【Shownotes】 Jessica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Google Podcast|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