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64 在世界杯现场,看中外媒体如何报道女足

女足世界杯进入收官阶段,我们终于不止在后方聊了。这期的嘉宾「翻滚坚果」主理人付茸,从澳大利亚前方,带来了最新见闻。 关于中国女足的故事自然是一部分,但女足世界杯更重要的意义可能在于,它能让我们了解全世界是怎么看待女足运动的。不只是女足队员需要“看世界”,我们也一样。 本期连线录制音质不稳定,敬请谅解。 嘉宾:付茸,「翻滚坚果」主理人 主播:刘易非,媒体人,微博/小红书@特特非 时间轴: 01:37 女足世界杯现场,和男足世界杯有什么差别 06:18 媒体是不是对中国女足太“宽容”了 11:15 赛场内外,镜头之外的小故事 19:24 浅聊中国女足成绩得失 29:03 跟The Athletic的美国记者,讨论中美女足报道差异 41:06 独闯海地记者酒店,看看第三世界的女足 47:03 前方的中国“网红”们,观感很差 50:27 讨论体育话题,值得加上“女性”这个定语吗 节目提及内容: Vol.62 在美国和丹麦,亲历世界女足巨变 Vol.63 再谈女性体育:比“好看”更重要的是什么 ft.声东击西 女足记者们的跋山涉水|翻滚坚果 「鹰眼时间」开设听友群了!期待认识热爱体育的朋友们,多多找我们交流,欢迎微信搜索“yingyanshijian”,添加小助手入群。 合作:[email protected]

58分钟
3k+
1年前

Vol.63 再谈女性体育:比“好看”更重要的是什么 ft.声东击西

最近看女足世界杯,很多广告、宣传都让人觉得观感不佳,好像随便喊两句“铿锵玫瑰”、“她力量”的口号,就是支持女足和女性体育了。未免有些廉价。 要让参与这项运动的人过得更好,有很多可以实打实发力的地方,这期我们从商业化、乃至“同工同酬”法律案例的角度,去聊女性体育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感谢「声东击西」的邀请,这期节目是和「声东击西」的一次串台,也作为「鹰眼时间」女足世界杯特辑的第二期。第一期是从运动员视角亲历海外女足发展的节目,欢迎大家长期关注这个系列。 聊天的人: 刘易非,「鹰眼时间」主播 徐涛,「声东击西」主播 一凡,「声动早咖啡」监制、前职业网球运动员 时间轴: 01:14 今年的女足世界杯,有哪些“不一样” 09:36 同工不同酬的美国女足:收视率比男足高,为什么工资却更低? 21:17 从「贵族运动」到国际女子网球协会:一场领先四十年的体育改革 34:33 从美国女足的发展看体育商业化的更多可能性 45:25 中国女足的年薪是什么水平 50:35 体育商业化:让运动员们走得更远一点 相关内容: Vol.62 在美国和丹麦,亲历世界女足巨变 Vol.13 女子体育的同工同酬,她们靠本事做到了|鹰眼时间 Vol.49:你对中国女足的印象,很可能都是错的|懒熊三缺一 声动活泼制作人员: 监制:六工,Yifan 后期:赛德 「鹰眼时间」开设听友群了!期待认识热爱体育的朋友们,多多找我们交流,欢迎微信搜索“yingyanshijian”,添加小助手入群。 合作:[email protected]

61分钟
4k+
1年前

Vol.62 在美国和丹麦,亲历世界女足巨变 ft.赵瑜洁

女足世界杯已经在7月20日拉开帷幕,中国女足也在22日首战丹麦。去年亚洲杯夺冠后,中国女足再次成为了国内最受关注的运动队之一;与此同时,全球的女足运动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变化。 这期节目,本台邀请到曾在美国大学女足联赛效力4年、如今在丹麦克厄队踢球的赵瑜洁,和资深女足媒体人陈清扬,一起从亲历者视角,聊聊我们所看见的全球女足运动变化。 别忘了一起为中国女足加油,这届女足世界杯很可能会比想象中更精彩。 聊天的人: 赵瑜洁,丹麦克厄女足球员、前国少队长、NCAA最佳进攻球员 陈清扬,资深女足媒体人 刘易非,媒体人,微博/小红书@特特非 时间轴: 02:26 99一代中国女足,很多人都有看世界的梦想 11:05 初入NCAA,被美国大学女足氛围震撼 19:40 在美国当学生运动员的生活 30:37 欧美女足培养体系各自发展如何 41:00 来到丹麦,职业女足又是另一种压力 51:57 我们在意的是胜利,还是足球本身? 1:06:05 “半职业”对女足发展未尝不是好的状态 1:09:19 回忆四年留美生活,未来希望代表国家队出战 相关内容: Vol.49:你对中国女足的印象,很可能都是错的|懒熊三缺一 Vol.69 魔球:数据如何改变职业体育|商业就是这样 「鹰眼时间」开设听友群了!期待认识热爱体育的朋友们,多多找我们交流,欢迎微信搜索“yingyanshijian”,添加小助手入群。 感谢本期录制场地支持:Justpod 合作:[email protected]

84分钟
6k+
1年前

Vol.61 双开门、蜜桃臀?健身房让我们更自由了吗? ft.在场证明

作为一个不爱健身的运动者,从没想过能在健身上输出不止一期内容......直到5月份,我认识了「在场证明」的主播yuhao,一个对健身房好奇的建筑设计师。 于是,两个并不痴迷健身的人,从各自犄角旮旯的角度,对健身房做了一次全方位的审视,有健身房的历史演变(也被称作干货)、空间特点、审美标准、健康崇拜等等。不知这期节目会不会让你更“自律”,反正聊完我的心态是更“自由”了。 主播:特特非,「鹰眼时间」主播、尝试在跑步机上听播客 嘉宾:yuhao,「在场证明」主播、建筑设计师 时间轴: 01:48 两位主播的健身习惯:辅助运动、精神胜利法 08:58 健身房多种多样,但其实只卖三种产品 11:49 健身房从哪来:启蒙运动、YMCA、肌肉沙滩、简·方达 26:18 简述健身房跑路困境 34:15 不同的健身空间,舞台和私密性 49:14 看小红书健身热词,我们的审美是不是过于趋同了 1:00:07 疫情让我们反思“健康崇拜” 相关内容: 真·游泳健身史了解一下,健身房怎么就成了流行文化的一部份? Vol.52 健身房瑜伽馆怎么老是跑路?|鹰眼时间 凯恩斯与跑步机:健身房产业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迷因电波 「鹰眼时间」开设听友群了!期待认识热爱体育的朋友们,多多找我们交流,欢迎微信搜索“yingyanshijian”,添加小助手入群。 感谢本期录制场地支持:声湃轩北京录音间 合作:[email protected]

72分钟
4k+
2年前

Vol.60 三十岁放弃铁饭碗,在最艰苦的运动成为“中国唯一” ft.苗浩

每个人面对运动都会有疲劳、倦怠的阶段,那作为世界上最艰苦运动的参与者,铁人三项运动员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2023年6月初,中国职业铁人三项运动员苗浩,在IRONMAN汉堡欧锦赛打破了自己保持的中国大铁记录。在这项全长226公里、挑战人类极限的项目中,他也是中国唯一一名职业运动员。更为难得的是,苗浩是在30岁退役进入体制内后,决定放弃“铁饭碗”,尝试在这条没人走过的路上,靠参赛养活自己。铁人三项对苗浩来说不只是比赛,也关乎生存。 回国后,我们邀请苗浩来到《鹰眼时间》,聊聊作为职业铁三运动员的生活。 嘉宾:苗浩,职业铁人三项运动员、中国大铁记录保持者 主播:刘易非,媒体人,微博/小红书@特特非 时间轴: 03:55 最“虐”的体育项目,始终与疲劳和伤病相处 10:10 退役进入体制内,但决定放弃铁饭碗 16:17 疫情期间,也会情绪崩溃 22:38 西班牙马略卡站,第一次打破亚洲纪录 27:18 KONA世锦赛,落后13分钟反超 38:23 职业运动员什么都要自己打理,最累的是带孩子 44:23 汉堡欧锦赛,再次刷新纪录,也是新的体验 57:35 为什么很难出现职业运动员? 1:00:25 极限运动是关于生命的 1:05:54 新手小白如何接触铁三? 后期制作:Unico 「鹰眼时间」开设听友群了!期待认识热爱体育的朋友们,多多找我们交流,欢迎微信搜索“yingyanshijian”,添加小助手入群。 合作:[email protected]

70分钟
2k+
2年前

Vol.57 对话掘金队唯一中国员工:人在丹佛,刚加完班,来录播客

掘金和热火的总决赛在北京时间6月2日就要打响,在掘金队早早晋级、观望热火和凯尔特人的抢七大战时,我们跟掘金队唯一一名中国员工聊了聊。原来十天的小假期根本是不存在的,第一次的总决赛经历对整个丹佛都是一件大事,球队工作人员也正处在赛季最忙碌的时刻。为NBA球队工作,是怎样的体验呢? 如果掘金夺冠,球队老板克伦克将在一年多时间内,收获第四个冠军。他名下的克伦克体育娱乐公司(KSE)中,洛杉矶公羊、科罗拉多雪崩、科罗拉多猛犸象已经分别获得美国多个体育联盟的冠军,他名下的阿森纳也时隔多年重返欧冠,这次轮到掘金了吗? 嘉宾:思哲,丹佛掘金队数字媒体部门员工 主播:刘易非,媒体人,微博/小红书@特特非 时间轴: 00:55 人在丹佛,刚加完班,来录播客 03:29 掘金母公司、克伦克家族企业是什么架构 06:47 作为在掘金工作的唯一中国人,是什么体验 12:10 球队社媒运营,不一定以量取胜 19:16 掘金内部为总决赛做了哪些准备 25:13 小球市球队在线下、线上如何扩大影响力 31:10 一座场馆作为三个项目球队的主场,怎么做到的 33:53 中国依然是NBA最大海外市场 37:55 小城市的大满贯,可能就要成真了 相关内容: 节目中提到的长曲棍球/网兜球 后期制作:Unico 「鹰眼时间」开设听友群了!期待认识热爱体育的朋友们,多多找我们交流,欢迎微信搜索“yingyanshijian”,添加小助手入群。 合作:[email protected]

42分钟
5k+
2年前

Vol.54 体育场馆的宿命是办演唱会吗?

票房最高的演唱会,往往是在体育场举行;足球迷们经常吐槽,演唱会破环体育场草皮;与此同时,国内有大量长期闲置的体育场馆;另一方面,我国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却比发达国家低一个数量级。 体育场馆是一个矛盾体,我们的场馆运营现状也普遍落后。也许人们需要的不只是一个宏伟的地标性建筑,更是能够融入城市空间、亲近大众、功能多样的场馆。 本期节目的前60分钟为对谈部分,最后10分钟为一段北京新工体的声音记录,欢迎收听。 嘉宾:李和利,体育地产从业者 主播:刘易非,媒体人,微博、小红书@特特非 时间轴: 02:36 红磡、启德公园,香港体育场馆的两种方向 07:35 政府主导下,体育场馆靠什么赚钱 17:38 场馆运营1.0:先把场子填满 19:45 场馆运营2.0:汇聚高流量内容,打造场馆品牌 23:46 场馆运营3.0:升级结构,卖高级座位 30:54 体育场馆不应成为“纪念碑”,要有亲民性 39:57 运营不只是做物业,也是做营销 46:20 先有内容,才能有空间 52:39 旧城改造中,体育场地如何带来活力 1:01:17 新工体“声音vlog” 相关内容: 一座网红篮球场背后,13年的城市微更新行动 让体育场馆告别非理性繁荣 80000:足球场里的黄金密码 体育场馆到底需要多少商业面积 重构体育综合体:卖场谢幕,买场登台 后期制作:Unico 「鹰眼时间」开设听友群了!期待认识热爱体育的朋友们,多多找我们交流,欢迎微信搜索“yingyanshijian”,添加小助手入群。 合作:[email protected]

70分钟
20k+
2年前

Vol.53 当法治精神面对“体育江湖”

体育系统反腐行动已经持续数月,很多项目都受到波及,在这样一个被视为“江湖气”重的领域,现在谈法治精神,稍微有点讽刺。体育相关的法律当然不止涉及目前热点中的刑法,更有行业内的许多问题,例如体育仲裁、反兴奋剂、劳务纠纷等等。 最近的热点话题中,足坛欠薪、新疆男篮风波已经被讨论很久,但其实从2020年“孙杨抗检案”开始,中国的体育从业者就不得不正视法律问题。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长期从事体育行业争议解决的蔡果律师,一起从法律视角聊聊体育。 这是本台迄今为止最长的一期节目,我们也相信这期节目会有长久的意义。如果有问题,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提问,蔡果律师也会来跟大家互动、解答。 嘉宾:蔡果律师 主播:刘易非,媒体人,微博/小红书@特特非 时间轴: 00:56 跳过混剪 01:46 从国际仲裁跨入体育行业,“体育律师”是做什么的 13:18 现场亲历孙杨案CAS庭审 29:35 成为“操盘者”第一步:学会与运动员沟通 37:30 深度参与的第一个足坛欠薪案,就成为最高法典型案例 55:28 体坛欠薪现在能解决了吗? 1:11:20 一些法律热点:新疆队风波、RNG“卡合同” 1:19:28 给运动员、俱乐部的法律建议 1:33:31 “球员工会”在中国可行吗? 1:39:14 年轻律师如何入行体育 相关内容: 亲历孙杨案公开听证:规则理解是裁决关键 | 法律专栏 中国体育争议解决年度观察(2021) 中国体育争议解决年度观察(2020) WADA v. Sun Yang & FINA: Reflection of a Chinese lawyer & lessons for sports in China 后期制作:Celia 「鹰眼时间」开设听友群了!期待认识热爱体育的朋友们,多多找我们交流,欢迎微信搜索“yingyanshijian”,添加小助手入群。 合作:[email protected]

105分钟
5k+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