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 68: S3E15 14年前苹果让播客得以成为一个行业,现在它的发展在中美大不相同

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

采访 制作丨徐涛 剪辑校对丨秘丛丛 (以下文字只是音频节目的少许补充。「硅谷早知道」每周周五中午12点准时更新,敬请期待。) 14年前,乔布斯在WWDC上是这样推出苹果iTunes中的Podcasts功能的。他说:“苹果将Podcats(播客)功能整合入iTunes,也将播客带入了主流。播客是下一代的广播,用户可以立即订阅超过3000个独立播客,行业可以通过网络在电脑和iPod上获得最新推送的单集。” 之后的十多年,播客以一种缓慢的速度生长,但依然长成为了一个产业,并在最近几年有迅速增长的迹象。在美国,最近5年间,无论是播客的内容创作者还是消费者都在迅速增长,广告商和投资人也开始更多将目光投向这个领域。 而苹果本身面对播客的一些变化也反映了这个趋势:在2012年,iOS系统Podcasts被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App;而上周,苹果则在MacOS端将iTunes系统分拆,其中Podcasts也成为了一个单独App可以在Mac桌面上有一席之地。 所以苹果的这些信号究竟对这个行业意味着什么,以及中美播客市场会如何发展。这次访谈我们请到了在WWDC现场参会的蜻蜓FM技术副总裁杨晶生,听这位行业内人士谈他观察到的这个市场前景如何。 嘉宾 杨晶生,蜻蜓FM技术副总裁; 相关信息 Apple Takes Podcasting Mainstream 在WWDC现场,当然要听听开发者怎么说 Investing in the Podcast Ecosystem in 2019 中文播客进化之路

32分钟
99+
6年前

Episode 66: S3E13 创业公司死去,亚马逊却要进场,这个烧钱猛烈的行业现今版图如何?

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

采访 制作丨徐涛 剪辑校对丨秘丛丛 (以下文字只是音频节目的少许补充。「硅谷早知道」每周周五中午12点准时更新,敬请期待。) 有两个新闻,如果放在一起看,还挺有意思。 一个是,曾经风光无限的 drive.ai 境况窘迫,在两个月前传出创始人Carol Reiley和吴恩达相继退出公司管理。其它很多无人车创业公司也都多多少少遇到挫折。 而另外一个是,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最近高调表现出了对这个领域的兴趣。他已投资了两家这一领域的公司,并且亚马逊看起来会成为继 Google、Apple 和 Uber 之后进入无人车角逐中的大公司。 你可以将这些新闻看成是一个信号:在经历了四五年的发展,人们对无人车的理解越来越深入,而这块版图的格局也变得比之前更加清晰。 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齐蕾。她从 2015 年开始就在硅谷观察投资无人车领域。在本期节目中你能听到: 从无到有,无人车行业在过去四五年间发生了什么; 现在美国无人车领域版图如何,科技大公司、传统制造商和创业公司分别处于什么位置,彼此竞争格局如何? 为什么Drive.ai这样的创业公司现在会举步维艰; 中国市场的版图又如何?和美国差距几何? Enjoy! 访谈嘉宾 齐蕾,Alliance Ventures 全球投资主管。曾帮助上汽资本在硅谷进行投资。 提及相关信息 Cruise,一家美国无人车公司,2013年在旧金山成立,2014年进入Y Combinator,2016年与通用汽车(GM)合作; Waymo,一家研发自动驾驶汽车的公司,为Alphabet公司(Google母公司)旗下的子公司; Embark,一家无人驾驶卡车公司,成立于2016年; 图森未来,一家人工智能企业,专注于大型货运卡车自动驾驶系统自主研发,在北京、上海、河北和美国加州、亚利桑那州设有研发应用中心 Pony.ai,一家无人车公司,2016年成立,小马智行在美国硅谷和中国都设有总部; Velodyne,Velodyne成立于1983年,是一家位于加州硅谷的技术公司,它最早以音响业务起家,随后业务拓展至激光雷达等领域。 禾赛科技,禾赛科技2013年成立于美国硅谷圣何塞,2016年底开始,禾赛针对无人驾驶,陆续推出了三款激光雷达; RoboSense,一家研发机器人感知产品--激光雷达的公司,让机器人拥有环境感知能力; 文远知行,一家无人车科技公司,由原百度高管创办,旨在打造面向中国市场的L4级别全自动无人驾驶; Nuro,自动驾驶公司,由谷歌前无人驾驶项目负责人创立,除运输以外,其主要业务范围包括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 相关阅读 关于无人驾驶汽车,你必须关注的一个人 我为什么逃离无人车公司

34分钟
99+
6年前

Episode 64: S3E11 早期天使眼中ZOOM的创业维艰与成功秘诀

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

采访 制作丨徐涛 剪辑校对丨秘丛丛 _(以下文字只是音频节目的少许补充。「硅谷早知道」每周周五中午12点准时更新,敬请期待。) _ 在2019年热闹的IPO市场中,Zoom是很引人注目的一家。一方面是因为,和Uber等独角兽上市后大跌不同,它的股票一飞冲天;另一方面,其创始人袁征(Eric)是一位甚至没有在美国留过学,赴美签证被拒8次的华人。 Eric 的专注一直在硅谷为人称道。他不像别的独角兽公司创始人那样热爱曝光,不喜欢出差和各种社交场合,总是在Zoom上用视频会议来和客户以及投资人进行沟通。而我作为记者也无奈地体会到了这种专注,因为从一年前我就约他的采访,但被拒绝了一次又一次。 这次访谈我们请到了Zoom的早期投资人张于庆(Eugene),他在八年前成为了Zoom最早一轮的投资者。我想他能给我们带来一些信息,让我们知道袁征作为一个将公司带上市的创业者,有哪些特质。 在本期节目中你能听到: 袁征作为创始人有何特质 他最艰难的时刻 在拥挤的视频会议市场,Zoom为什么能突出重围 他的商业模式有什么不同 创业者可以从他身上学哪些东西 Enjoy! 访谈嘉宾 张于庆,Eugene,清谷资本创始合伙人,也是InnoSpring和JEDA的创始人/CEO。曾任职于Cisco和Juniper。

26分钟
99+
6年前

Episode 63: S3E09 招了一堆履历过人的外国高管,为什么出海公司还是难做好

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

本期节目是新上线音频节目「到海外去」的最新一期,请大家享用。 采访丨徐涛 丁教 剪辑制作丨徐涛 校对整理丨曹越 顾一帆 (以下文字只是音频节目的少许补充。「硅谷早知道」每周周五中午12点准时更新,敬请期待。) 对于中国公司而言,拓展海外的第一步通常是招人。在本期节目中,你能听到美国市场上中国企业经常犯的一些错误,也能听到很多可以尝试的策略。事实上,这些策略不仅仅适用美国市场,也适用于其它海外市场。 访谈嘉宾 谢杰男,Gary Xie, FlyHigh Group, Inc 创始人兼 CEO,美国富兰克林教育基金会董事,香港金诺投资公司合伙人。 唐振。他于 2018 年与龚诗阳,莫玉基联合创建法律服务公司AILaw,并担任COO职务。唐振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和机器学习硕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加入雅虎和 Facebook 从事优化搜索引擎和广告的工作。 The takeaway: 在海外招聘到的第一个员工很重要。TA 需要既懂得中国企业,也要懂得本土文化。这个人往往决定了海外公司的公司文化; 企业对内和对外的透明化都很重要,配备好法律和人才团队,大胆来做,多学习,不用把简单事情做复杂; 留学生聪明勤奋,这使得美国本土公司即使需要花费一定成本和精力,也非常愿意使用留学生; 海外公司采用什么样的公司文化,这和所在行业有关,也和公司所处阶段有关,不必照搬其它本土公司做法,也不必太过于顾虑政治正确; 国内竞争较为激烈,国人防备心理更加强。相比较而言,硅谷较成熟和发达,思维上会更厚道一下,所以在硅谷企业会更加主动地为员工提供优质条件; Enjoy!

45分钟
99+
6年前

Episode 62: S3E10 麻烦不断的Facebook,为什么财报表现还不错?

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

采访 制作丨徐涛 剪辑校对丨秘丛丛 _(以下文字只是音频节目的少许补充。「硅谷早知道」每周周五中午12点准时更新,敬请期待。) _ 5月1日的 Facebook 开发者大会上(F8),无论是不是开发者都想要听听马克·扎克伯格会为Facebook设定一个怎样的改变。 这家公司过去两三年都深陷泥淖,你甚至能在维基百科上看到一个页面列满了Facebook的「罪状」。而且,这些指责看起来短期并不会停息。 但令人惊讶的是,Facebook却在这种泥淖中依然给出了不错的财报。 关于这个现象,本期节目中,我们更深一步讨论了这些话题 Facebook过去三年遇到的问题,以及这家公司做出的回应和改变; 在F8上,马克·扎克伯格是如何回应这些问题的,Facebook产品又相应有了哪些变化; 为什么Facebook依然能够有不错的财报; 欧洲和美国关于网络隐私的监管,对于Facebook以及广告商们产生了什么影响 在数字广告领域,Facebook的竞争对手现在状态如何? Enjoy! 本期嘉宾 郑慧文,Alice,现于 Getty Images 数字营销部负责程序化广告; 延伸阅读 比数据泄露更可怕的是,Facebook的商业模式正在瓦解 (上) Facebook 感受到区块链威胁了吗? How Twitter Turned Its Ad Business Around

34分钟
90
6年前

Episode 60: S3E07 是的,我们是见证太空商业化的一代人

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

采访 制作丨徐涛 校对丨秘丛丛 (以下文字只是音频节目的少许补充。「硅谷早知道」每周周五中午12点准时更新,敬请期待。) 上周有一连串的和太空有关的新闻。最大的新闻当然是科学家终于获得了黑洞的照片,让我们一窥太空中最神秘最让人遐想的天体长什么样。 除此之外,则是一连串和太空商业化有关的新闻。 最振奋人心的一个消息是,Space X 的猎鹰重型火箭首次商业发射成功,三枚一级火箭实现完美回收,(不过后来其中一个火箭在运输过程中因为风浪过大而坠海); 第一架由私人资助的航天探测器创世纪号也在同一天登月,虽然最后功亏一篑,但也是太空商业化中了不起的一个尝试; 而再早几天,亚马逊也宣布计划打造自己的低轨道网络卫星群。 即使再不关心这个领域的人,也会发现,这个本来是国家主导并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行业,正在成为私人商业领域的竞技场。 风险投资在这个领域的投资也急速增加。尤其在这两三年,更是呈快速上升的状态。 在本期节目中,你能听到 这个行业为何会在这两三年间如此快速成长; 可回收火箭对太空运输成本降低的预测; 现在太空商业化进展到哪一步; 投资人如何看待这个领域,风险几何; 由于这次是第一次在「硅谷早知道」中谈论太空话题,因此谈论的比较科普和粗浅。如果大家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希望有更深入的了解,不妨告诉我,我们下次可以聊得更细致深入一些。 更多详细解读,请在36氪App搜索《硅谷早知道》,订阅并收听这期音频节目,Enjoy! 欢迎大家添加氪君微信:hello36kr,加入36氪官方粉丝群。 访谈嘉宾 谢达,跃迁资本(Accellius Capital)创始人合伙人。 相关阅读 Space 2.0: How Private Spaceflight, a Resurgent NASA, and International Partners are Creating a New Space Age 中国初创公司进军太空领域 跃迁资本:太空商业机会101 21世纪的月球捞金潮

35分钟
90
6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