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Cid 插画师,平面设计师 一画画的。 小红书@CiD X @a cat a day 【主播】寿司August 独立摄影师,内容创作者,旅行者 一拍照的。 小红书/微博/B站/个人公众号@寿司August 【内容提要】 00:50 是Cid设计了「无用漫步」的Logo 02:49 市集收获更多是交流而非收入 03:21 画风转变,流量也断崖式下跌 07:31 从写实到抽象的转变过程,无意识绘画成为表达情绪的方式 11:28 新西兰打工度假三年后,因缺乏艺术氛围决定回国 17:00 自认无性别,因为不想有任何社会对性别的附加意义 19:07 成长过程中女性榜样占主导,影响性别观形成 21:26 不善表达但始终在观察,源于对环境的不安全感 22:29 情绪内化并非冷漠,而是自我保护机制 26:00 生活中可能有情绪,但是不做出任何反应,情绪就会自然消失 28:00 画画并不能真正疗愈感情创伤,情绪最终还是需要独自消化 29:48 父母对自己的高期待和不满意导致完美主义、渴望得到父母认可 35:26 父母对孩子的伤害是无意识的,但对孩子影响深远 37:32 “对很多人来说,生育是唯一可以进行的创造” 37:46 不论快乐还是痛苦,浓烈的情绪会更能激发创作欲 42:11 做设计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做创作需要轻松一些的心态 45:09 “紧绷的人想变得松弛,要从接纳自己的紧绷开始” 47:22 友情曾带来创作灵感,但情感发生变故后难以继续画完 48:47 寿司提到艺术摄影社群给自己带来纯粹的链接和友谊 51:20 目前少量画画收入来自售卖微喷和周边 54:17 拍照和画画都是和世界交流的方式,喜欢细节和画面构成感 58:08 父母不干预职业选择,但是有保守的性别观和隐含的期望 60:41 对自己的高要求导致难以夸奖他人,也难与人合作 62:32 自己的作品更多是叙事感,渴望更松弛的表达 65:52 不满意可能是创作的常态,也是进步的驱动力 68:05 我们都自认不是天赋型,对创作的坚持来源于热爱与耐心 70:42 写作与绘画本质相通,抽象画就像诗,欣赏抽象作品需一定感受力 72:17 写实与抽象没有高低之分 73:09 是否要通过艺术触及自己,只是个人追求和选择不同 《全鱼宴》2021 《The Whispers 低语者》2022 《红色》2022 《Treasure Hunters 宝物猎人》2022 《Connections 关系》2022- 《a cat a day》2025 其他创作 【节目中提到(时间顺序)】 * 贵图子(绘本画家,曾获“冰心儿童图书奖”和“爱丽丝绘本金奖”等多项国内外大奖) * 《还有明天》(意大利导演宝拉·柯特莱西执导的电影) * 蒋玉玲(一个爱好摄影的退休教师) * Hiii Illustration国际插画大赛 【节目制作】 策划&制作&剪辑:寿司August 封面设计:CiD Design 片头&片尾配乐:文橘 【联系我们】 加入听友群请添加微信wuyongmanbu 合作邮件[email protected] 【社交媒体】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le Podcasts、豆瓣、网易云音乐、QQ音乐、Youtube等平台搜索“无用漫步”;在Bilibili搜索“寿司August”订阅和收听。 强烈建议在微信公众号搜索“无用漫步”追踪每期节目的精华文字版及播客中提到的图片内容、主理人编辑手记、嘉宾详细介绍及作品。 如果你喜欢这档节目,请不要吝啬订阅、点赞、评论、转发以及在各个平台追踪,你的每一次行动,都是在为想要的世界投票。 【Ending】 “无论如何,当一个话题引起高度争议时——任何关于性别的问题都是如此——任何个体都是没法给出终极答案的。我们只能表明个人如何形成自己的观点。只有当观众观察到演讲者的局限、偏见和特质时,她们才有机会得出自己的结论。”——弗吉尼亚·伍尔夫
【本期嘉宾】千豆 自由摄影师,播客《千豆电波》主理人 * 理光GR全球大使 * 徕卡样片摄影师 * 2023小米徕卡影像大赛评委选择奖 微信公众号@千豆 小红书@千豆 微博@千豆千豆 【主播】寿司August 独立摄影师,内容创作者,旅行者 * 关注个体在时代叙事中的生存与表达,探索人与社会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 * 摄影作品及文字曾刊登于《新周刊》《Lens》等媒体,展出于丽水摄影节、宁波国际摄影周、成都当代影像馆、上海/南京/杭州富士X-Space等地 * 创立「越界」1V1陪伴式摄影课程 小红书/微博/B站/个人公众号@寿司August 【内容提要】 02:01 在行走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初次邂逅花儿会,仿佛进入江湖上的武林大会 04:32 花儿难以用照片呈现,声音和在场感更为真实 06:21 思考如何用更系统方式拍摄花儿会,比如档案式拍摄,不再只是扫街式的记录 08:53 唱花儿的多为男性,但女性参与者也在逐渐增加 12:12 花儿会如同日常中的裂缝和出口,在青黄不接的春末初夏举行 14:18 节气在生活中是有很多具象化的体现的 15:54 千豆的「24节气摄影课」,让每一天的生活都有觉知 19:48 连续5年从城市出发去往甘肃临夏参加花儿会,就像每年过了两个春天 21:53 没觉得民俗活动是宏大的,它是必要的非日常,“我们要一直活,我们要活很久的” 22:50 民间仪式背后的心理支持功能 25:12 自己没有攻击性,拍摄时很容易与人建立起深度的亲近的关系 28:05 拍摄带来的额外馈赠如同买了一粒种子,种出了从来没见过的花 33:32 人与人之间身体接触变少,让肢体触碰变得更加意义重大 34:23 拍摄时遇到同龄普通女性,常会想“如果不是摄影,我可能就是她“,更能体察命运的多变 36:48 古老传统的仪式中,一定有爱的传承存在 40:00 一心想往高处飞的阶段曾经断开过与土地的链接,离开城市回到家乡是因为“拍不动了” 42:17 早期在城市中的创作,照片虽然好看,但缺乏深度的链接 44:31 “塬”是一种奇特的地貌特征 47:27 小时候非常讨厌“千豆”这个名字,因为它被贴上“不省心”的负面标签 49:28 公众号从“亲爱的小倩”改名到“千豆”,仿佛身份蜕变的仪式,改名是向真实的自己靠近的一步 54:01 如何逐步接受失去一只手的身体现实 58:10 未来身份还会变化,对自己的接纳也需要不断更新 59:18 母亲对于自己失去一只手的接纳,也是随着自己对自己的接纳而产生变化 60:26 以前长期遮掩自己真实的样子是社会要求而非自己意愿 61:42 接纳不完整的身体,要和它构成一种“日常关系” 64:10 爱的表达常因命运、经历与能力被阻碍,自身的特殊经历反而让家庭表达爱的通道更易打开 65:57 拍母亲的作品用象征性视觉构建故事,将母亲视作女性而不仅仅是母亲 72:10 猫力和宝妹这样的朋友,刷新了自己的人生系统 74:30 播客决定要讲“诗”,是潜意识里的自然靠近 75:08 第一次用方言读诗,尴尬又新奇 77:35 播客中用普通话、方言、英语三种语言读诗,就像是三种不同视觉语言的组图 79:31 借助声音可以抵达更远的以前观察不到的地方,计划将声音与影像结合创作 80:12 方言的回归如同打开封印的箱子,许多人童年的一部分被封存甚至毁灭 83:08 现阶段的“无所求”,不表示没有追求、不会行动 87:49 男友Zane身上温柔的力量带来新的关系体验 92:04 摄影见证两人的关系,比人更中肯、更不带偏见 93:07 摄影像风、雨、尘一样自然地陪伴自己,摄影书写的是私人史诗 97:26 千豆的不渴望,不是空,而是一种深刻的拥有 千豆拍摄花儿会 千豆拍摄社火 千豆拍摄排灯会 家乡展,2019,于故乡八旗屯(photo by冯晖) 《我家乡的小学同学和爷爷奶奶》 一个人的丝绸之路,2020 丝绸之路移动影展《在大地》,2021 (以下为移动影展记录花絮) 《Dreama》,2023年小米徕卡影像大赛“评委选择奖”(节选,完整版请点击链接) 《玄武石的眼泪浇筑出亚当和夏娃》,2024(节选,完整版请点击链接) 【节目中提到(时间顺序)】 * 花儿会:回、土、东乡、撒拉、保安、裕固等族传统歌会。“花儿”是青海、甘肃、宁夏等地民间的一种歌曲。 * 张尕怂(西北民谣代表性音乐人之一,致力于搜集传承和发扬西北根源音乐文化) * 朱仲禄(老一辈河湟花儿歌唱艺术家,人称“花儿王”) * 塞尔吉奥·拉莱(智利国宝级摄影大师,拉丁美洲首位玛格南图片社摄影师) * 蜷川实花(日本摄影师) * 社火:又称“耍社火”,是指在传统节日里扮演的各种杂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人把“社”称作土神,“社火”大概就是一伙神仙的意思。民俗专家考证,社火源于古人祭地活动。社火看重行为上的表现,夸张的脸谱,奇幻的造型,古今人物,三界神兵,走街串户,为十里八乡祈福纳祥。社火在晋陕甘三省都有分布,“夏人尚文,殷人尚鬼,周人尚礼”,三晋陕甘作为夏商周三代发祥地,上古时期原始的祭祀仪式,一直保留到今天。(部分文字来源于《马鹏波:社火在地神的节日》) * 排灯会: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槐原村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五举办的纪念炎帝之母女登的传统民俗活动。该节日源于炎帝举火把寻母的传说:相传炎帝率众连夜持灯寻访母亲,最终在槐原与女登团聚 。当地延续此传统,村民以木制倒梯形排灯为媒介,内置红烛、外饰剪纸,组成数千盏灯阵。活动当晚各村代表持灯聚集,随锣鼓队列蜿蜒至女登祠祈福,形成绵延数里的“火龙游夜”景观。 * 塬: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形成的台状地貌,特征为四边陡峭、顶部平坦。 * 阿巴斯(伊朗导演、编剧、制片人) * 钟宝妹(摄影师,世界散步者,公众号@宝妹) * 猫力(著有《猫力乱步》,正在照顾一间书店,陪伴一个小孩长大,新开了播客《猫力电波》) * Zane(自由咖啡师,播客《千豆电波》的另一位主播) 【节目制作】 策划&制作&剪辑:寿司August 封面设计:CiD Design 片头&片尾配乐:文橘 【联系我们】 加入听友群请添加微信wuyongmanbu 合作邮件[email protected] 【社交媒体】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le Podcasts、豆瓣、网易云音乐、QQ音乐、Youtube等平台搜索“无用漫步”;在Bilibili搜索“寿司August”订阅和收听。 强烈建议在微信公众号搜索“无用漫步”追踪每期节目的精华文字版及播客中提到的图片内容、主理人编辑手记、嘉宾详细介绍及作品。 如果你喜欢这档节目,请不要吝啬订阅、点赞、评论、转发以及在各个平台追踪,你的每一次行动,都是在为想要的世界投票。 【Ending】 “无论如何,当一个话题引起高度争议时——任何关于性别的问题都是如此——任何个体都是没法给出终极答案的。我们只能表明个人如何形成自己的观点。只有当观众观察到演讲者的局限、偏见和特质时,她们才有机会得出自己的结论。”——弗吉尼亚·伍尔夫
【本期嘉宾】Sunny 独立创作者,白日梦与野心并存,情义优先却不怕谈钱。商业品牌的观察员,情绪价值的重度用户 * 独自在8小时烹饪100斤麻辣小龙虾 * 第一个人生【十年】项目:婚礼影像 * 第二个人生【十年】项目:婚姻生活 * 始终保持【拒绝】和【选择】的能力。对人事物,敢于说No,也勇于接招 微博@RobertOberg 小红书@Robert Oberg 【主播】寿司August 独立摄影师,内容创作者,旅行者 * 关注从个体经验出发的表达实践,探索自我与他人、人与社会的连接 * 摄影作品及文字曾刊登于《新周刊》《Lens》等媒体,展出于丽水摄影节、宁波国际摄影周、成都当代影像馆、上海/南京/杭州富士X-Space等地 * 创立「越界」1V1陪伴式摄影课程 小红书/微博/B站/个人公众号@寿司August 【内容提要】 00:52 寿司:“Sunny是在我之前仍然死磕婚礼摄影的时候拉我出泥沼的人” 03:12 不一样的自我介绍:做饭好吃、拒绝垂直,英文名“Sunny”的选择与对名字的认同感 06:26 去赚钱的那个点不是技术,最内核是对自己的了解 08:17 GIFT课程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展现思考方式 09:10 商业、营销,都关乎于自我探索 11:03 因恋爱进入婚礼行业,从什么都不懂到成为辅机位 16:07 即便自己“什么都没做”,只是整理器材,Robert仍然坚持给自己酬劳 18:10 妈妈的话:“希望你在美国读书,能看到更多的东西,从而能实现独立,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经济” 20:45 在英语还说不顺的时候,就要开始谈单子 21:26 从起步时在星巴克谈单,到注册正规工作室,“我知道把一件事做成是什么样” 23:07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24:02 至今仍记不住相机的操作,婚礼前会被Robert培训 26:53 “器材不是最重要的,我怎样了解自己、我想要的是什么,这些都会呈现在照片上” 28:16 拍婚礼是对日常积累的一场考试 31:45 每张照片都要有思考,哪怕是本能的、无意识的思考 33:19 人们希望掌控婚礼,就像掌控人生;婚礼和人生是一样的 35:09 在办了自己的婚礼以后,对于“婚礼是什么”有了新的理解 36:28 婚礼自身的磁场: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38:03 父亲把女儿的手交到另一个男人手里,这样的场景是植根于大家的脑子里的 39:06 父母对自己的尊重,源于自己一直拉着父母成长 44:16 与其说喜欢婚礼或喜欢摄影,不如说喜欢的是能引发思考的表达 46:16 Robert迷恋于婚礼这个特定场合,很多东西只能在婚礼中感受到 47:22 婚礼是新人对没有血缘关系的我们的巨大的信任,通过雇佣关系,邀请我们去观看她们的人生 50:22 婚礼行业会让人过于垂直,很多有天赋的人变成了一个模具里出来的样子 51:33 讨厌被拿去跟任何人做类比,坚持个体的独特性 53:51 “恋爱脑”和“独立性”并不冲突,恋爱是一种成长的方式 56:12 婚姻刚开始时,“我”的优先级和“我们”的优先级之间的冲突让自己痛苦 58:44 “恋爱帮我平衡我的自我意识过强,让我不至于走向自私” 62:35 婚姻生活中家务的分配并非一人一半,而是两个人都应该竭尽全力给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67:43 工作与生活不是平衡,而是价值排序后的选择,在32岁的现在,选择生活优先于工作 71:15 过多地关注自己、放大自己的感受,可能会导向痛苦和抑郁 74:10 20年主动选择退出国内婚礼市场,回到墨西哥 75:13 婚礼行业对女性来说是适配性强的场域 78:36 “只要是人道主义者,就肯定是女性主义者” 80:31 性别议题不应成为标签,人与人之间本应尊重 81:43 女性情感驱动更多,男性效率和金钱驱动更多,但没有高下之分 84:20 “我一直把自己作为答案” 85:53 “伤口,是我们与世界真身交手留下的‘真经’” 88:35 树也会受伤,也会结疤,但会继续生长 93:42 有时责任感和道德心反而限制成长与行动 95:40 创作不是标准化路径,恋爱不是独立的反义词,表达可以多种多样 Robert Oberg婚礼电影(Sunny&Robert共同拍摄剪辑)可于微信视频号搜索“RobertOberg”或于微信公众号「无用漫步」EP07文字精华版观看 Sunny婚礼摄影作品 Sunny街头摄影作品 Sunny拍摄的Robert日常 【节目中提到(时间顺序)】 GIFT课程&爆米花课程(Sunny开设的面向婚礼行业✨创业者✨的商业个人成长课程) Robert Oberg(美国、中国、墨西哥婚礼影像团队,Sunny✨最好的朋友+最重要的家人+最佳老板✨) 王家卫(导演、编剧、制片人) 滨田英明(日本摄影师) 【节目制作】 策划&制作&剪辑:寿司August 封面设计:CiD Design 片头&片尾配乐:文橘 【联系我们】 加入听友群请添加微信wuyongmanbu 合作邮件[email protected] 【社交媒体】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le Podcasts、豆瓣、网易云音乐、QQ音乐、Youtube等平台搜索“无用漫步”;在Bilibili搜索“寿司August”订阅和收听。 强烈建议在微信公众号搜索“无用漫步”追踪每期节目的精华文字版及播客中提到的图片内容、主理人编辑手记、嘉宾详细介绍及作品。 如果你喜欢这档节目,请不要吝啬订阅、点赞、评论、转发以及在各个平台追踪,你的每一次行动,都是在为想要的世界投票。 【Ending】 “无论如何,当一个话题引起高度争议时——任何关于性别的问题都是如此——任何个体都是没法给出终极答案的。我们只能表明个人如何形成自己的观点。只有当观众观察到演讲者的局限、偏见和特质时,她们才有机会得出自己的结论。”——弗吉尼亚·伍尔夫
【本期嘉宾】树小喵(殷莺) 出生于上海,现居日本,毕业于日本多摩美术大学研究生院上田义彦研究室 * 作品曾在上海、无锡、东京、横滨、布达佩斯等地的美术馆及画廊展出,曾在俄罗斯最大的私人美术馆举办个展 * 曾获Canon GRAPHGATE 佳作奖,并入围Hasselblad Masters2021、Belfast Photo Festival2023 及1839摄影奖等比赛 * 采访报道曾刊登于光明日报、周末画报、旅行者、The Guardian、My Modern Met、Fstoppers、feature shoot、Fubiz 等多个国内外媒体 小红书@树小喵 @喵叽 【主播】寿司August 独立摄影师,内容创作者,旅行者 * 关注从个体经验出发的表达实践,探索自我与他人、人与社会的连接 * 摄影作品及文字曾刊登于《新周刊》《Lens》等媒体,展出于丽水摄影节、宁波国际摄影周、成都当代影像馆、上海/南京/杭州富士X-Space等地 * 创立「越界」1V1陪伴式摄影课程 小红书/微博/B站/个人公众号@寿司August 【内容提要】 01:21 自学摄影过程受到传统规则影响,形成了横平竖直的“老法师”气质 03:24 商业摄影的规训可能会让我们失去一些原本的灵性 06:30 《鄂霍次克的风》:北海道雪景与版画的奇妙关联,抹去现实中“不重要”的部分 08:20 得到俄罗斯最大私人美术馆的展览邀请 09:33 艺术是否无国界?艺术与政治是否息息相关? 10:41 作品在 Behance 上被推荐,被卫报采访,意外在海外出圈 11:40 延续至今的影响:画廊合作、比赛获奖、签约事务所 13:59 北海道项目在日本考学时面临的“旅游照片”质疑与主题升华困境 15:44 东亚家庭的打压式教育带来自我价值的不确定 17:47 日本留学的契机与“成为上田义彦的学生”的“小目标” 19:43 第一年考学失败的痛苦与河流项目《The flowing river never stops》的起点:从个人经验出发建立摄影项目意识 22:05 日本留学的研究主题:主观意识如何塑造客观风景 23:36 日本留学生拍河流的现象与撞题焦虑 26:15 在异国他乡与陌生人交流的语言困难及挑战 28:19 上田义彦对于创作与编辑的方向把控 30:07 “当喜欢的东西变成作业,它就成为了一种压力” 31:14 在日本拍摄中感受到河边生活的松弛与安逸,对比国内压力氛围 34:13 在通俗文学里长大,因此擅长讲故事;理论让自己痛苦 35:04 “口头讲故事和用摄影讲故事是完全两件事情” 35:59 与普遍意义上的新地形摄影相比,自己的河流项目是诗意浪漫柔软的 40:52 拍摄距离的安全边界与“田野调查”:暴走、地图、体验,而非访谈 43:09 “对于摄影师来说,如何阐述自己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44:56 长期单一的远距离冷静的拍摄方式让自己的观察力和敏锐度下降 48:44 想尝试拍亲密关系但形成独特视角很困难,缺乏勇气与正反馈 50:52 曾因不够自信错失拍摄AKB48的机会 55:28 “真的只有痛苦和愤怒才能是创作的驱动力吗?” 56:51 接受自己是一个冷漠的人,但冷漠不利于创作 61:08 如何定义“出彩”的照片与“好”的项目 64:08 摄影比赛中评委的性别比例对奖项评选的影响 65:32 创作要为他人而做还是为自己而做 69:28 成长经历相对顺利,坦言自己“没有女性意识”,在创作题材上也缺乏痛感 71:27 “我从来没有靠摄影赚过大钱,摄影没法让我过更好的生活” 74:51 单线程创作的方式让自己错过了很多其他创作的可能性 76:04 “乡愁是不断变化的”,审视自己和乡愁的关系 79:13 阿彼察邦的指引:“不需要局限于某一个风格,某一个领域,某一个模式,可以去进行任何形式的摸索” 81:58 创作者们面临的困境都大差不差;有野心是成长的关键要素 《鄂霍次克的风》节选 《The flowing river never stops》节选 【节目中提到(时间顺序)】 * Alec Soth 《Sleeping by the Mississippi》 * 宋万杰 Julian Song(中国新锐摄影师) * Behance (Adobe旗下设计社区) * 何伊宁(视觉艺术研究者,策展人) * 上田义彦(日本摄影师) * 川内伦子(日本摄影师,获第27回木村伊兵卫奖) * 滨田英明(日本摄影师) * 杜扬(独立摄影师,策展人,「茶汤摄影私塾」创立者) * 藤冈亚弥(日本摄影师,获第43回木村伊兵卫奖) * 图虫(摄影社区) * 罗兰·巴特(法国作家、思想家、社会学家、社会评论家和文学评论家) * 新地形摄影 * 弗里德里希(德国早期浪漫主义风景画家) * 志贺理江子(日本摄影师,获2008年木村伊兵卫奖) * 端端(陈川端,艺术家,教育工作者) * 陈川端&原画册「作为艺术的摄影」工作坊 * AKB48(日本女子演唱团体) * 王兰(kiwi妈妈,《置若罔闻》曾获2023图虫OPENSEE摄影奖) * 一万兄(知名摄影编辑、「环行地」摄影社区主理人、前网易LOFTER、一闪ONETAKE摄影主编) * 环行地(摄影社区) * 文橘(独立音乐人) * 李安(话语电影导演、编剧、剪辑、制片人) * 夏慕斯(制片人、编剧,职业生涯与李安紧密相连) * 钟宝妹(摄影师、世界散步者,摄影书《have fun》于2020年获日本第2回写真出版賞&<青山裕企奖>) * 卷毛甜筒(摄影师,自媒体人) * 阿彼察邦(泰国独立导演、编剧、演员、制片人) * 闫波(独立摄影师,作品主要围绕乡村题材) 【节目制作】 策划&制作&剪辑:寿司August 封面设计:CiD Design 片头&片尾配乐:文橘 【联系我们】 加入听友群请添加微信wuyongmanbu 合作邮件[email protected] 【社交媒体】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le Podcasts、豆瓣、网易云音乐、QQ音乐、Youtube等平台搜索“无用漫步”;在Bilibili搜索“寿司August”订阅和收听。 强烈建议在微信公众号搜索“无用漫步”追踪每期节目的精华文字版及播客中提到的图片内容、主理人编辑手记、嘉宾详细介绍及作品。 如果你喜欢这档节目,请不要吝啬订阅、点赞、评论、转发以及在各个平台追踪,你的每一次行动,都是在为想要的世界投票。 【Ending】 “无论如何,当一个话题引起高度争议时——任何关于性别的问题都是如此——任何个体都是没法给出终极答案的。我们只能表明个人如何形成自己的观点。只有当观众观察到演讲者的局限、偏见和特质时,她们才有机会得出自己的结论。”——弗吉尼亚·伍尔夫
【本期嘉宾】菠萝蜜 数字游民,旅行者,生于2000 * base全球办公的产品经理 * 已走过21国100+城市 * 独立研发的电影感lightroom预设小规模内测中,即将上线 小红书@菠萝蜜太好吃了吧 【主播】寿司August 独立摄影师,内容创作者 * 11年影像经验,努力打破商业摄影与艺术摄影之间的界限 * 摄影作品及文字曾刊登于《新周刊》《Lens》等媒体,参展丽水摄影节、宁波国际摄影周等 * 创立「越界」1V1陪伴式摄影课程 小红书/微博/B站/个人公众号@寿司August 【内容提要】 01:43 目前已经在尼泊尔4个多月,还会继续在这里生活2-3个月 02:08 回顾第一次旅行的动机:逃离山东文化与教育环境 03:16 高中时期的高压应试教育与被压抑的个性 06:07 妈妈控制欲强,小时候缺乏自我选择权,反而激发独立意识 07:43 父母起初反对旅行:情绪勒索+经济断供 10:46 大学时靠实习收入自主旅行 12:27 曾尝试过义工旅行,探讨义工旅行中的剥削问题 14:21 父母对于自己旅行态度的转变,源于自己事业及收入上的成长,带来话语权的变化 17:21 在不断的抗争中,与妈妈的关系走向和解 21:13 “我也是第一次当妈妈,如果在你小时候做了一些对不起你的事情,原谅我好吗?” 26:21 第一次感受到文化冲击的地方是广州 28:39 旅行方式偏人类学田野调查,深入感受体验当地生活 30:14 旅行中的奇遇:在老挝参加当地人婚礼、在伊犁参与婚礼拍摄 31:13 内向的人在旅行中会不会缺少奇遇 32:54 摄影的色彩风格源自于美术与胶片 36:37 尽管无意间成为旅行摄影博主,但现在自己的摄影依然是本能的记录,并不是刻意创作 42:16 为了“出片”而扭曲旅行初衷的行为其实是本末倒置 44:50 理性分析长期旅行生活背后的现实成本与机会代价 47:36 “流浪的生活并不比稳定的生活高级”,旅行不能解决人生课题 49:45 对社会身份和他人认可的需求逐渐减弱,回顾曾经对“大厂”工作的向往和实际经历 52:24 金钱与自由的关系,“钱能够给人生更多选择权” 54:11 即将发售色彩滤镜预设产品,市面上滤镜预设多由男性开发 56:49 独自旅行的女性比男性更多,“在旷野里奔跑的大部分是女孩” 58:29 旅行中来自自然环境的危险:徒步登山劫后余生的经历 60:01 旅行中常遇到性骚扰,无论是肢体上还是语言上 63:16 国际旅行中可能遇到的地缘政治风险 65:02 独自旅行中的孤独感,如何逐渐意识到自己也有被陪伴的需求 66:18 与亲密友人的关系突然断裂带来的抑郁与应激反应导致创作停滞的经历 74:20 减重40斤的动机与经验,体重与体态都可能与心理状态相关 76:35 寿司分享童年坠井经历,和菠萝蜜相似的对情绪的压抑与延迟表达 80:29 旅居与旅行的不同之处:向内探索与向外探索 83:36 “大家之所以关注我,可能并不因为照片本身,而是看见我就像看见了理想的自己” 84:50 帮助他人完成旅行计划与探索,是自己的价值感来源之一 87:11 选择回到非洲的原因以及在埃及的美好回忆 89:17 “旅行是让自己跟自己更靠近的过程” 菠萝蜜旅行摄影作品 【节目中提到(时间顺序)】 * 陈川端(艺术家,教育工作者) * ACT:安纳普尔纳大环线(尼泊尔徒步路线) * incel:非自愿独身者 * 马斯洛需求:心理学领域中,人本主义流派的重要理论。该理论描述了人类有五层次的需要,通常被描绘成金字塔内的等级。从层次结构的底部向上,需求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后又补充了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 埃克哈特·托利《当下的力量》 【节目制作】 策划&制作&剪辑:寿司August 封面设计:CiD Design 片头&片尾配乐:文橘 【联系我们】 加入听友群请添加微信wuyongmanbu 合作邮件[email protected] 【社交媒体】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le Podcasts、豆瓣、网易云音乐、QQ音乐、Youtube等平台搜索“无用漫步”;在Bilibili搜索“寿司August”订阅和收听。 强烈建议在微信公众号搜索“无用漫步”追踪每期节目的精华文字版及播客中提到的图片内容、主理人编辑手记、嘉宾详细介绍及作品。 如果你喜欢这档节目,请不要吝啬订阅、点赞、评论、转发以及在各个平台追踪,你的每一次行动,都是在为想要的世界投票。 【Ending】 “无论如何,当一个话题引起高度争议时——任何关于性别的问题都是如此——任何个体都是没法给出终极答案的。我们只能表明个人如何形成自己的观点。只有当观众观察到演讲者的局限、偏见和特质时,她们才有机会得出自己的结论。”——弗吉尼亚·伍尔夫
【本期嘉宾】卞雅纯 独立摄影师,生于1998年 * 2025年出版摄影集《决定》 * 作品曾在银盐City Fragments北京站、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雅昌艺术中心、上海碧云美术馆、SIM上海国际影像艺术计划中展出 微博@卞雅纯 / 小红书@过去与失去 【主播】寿司August 独立摄影师,内容创作者 * 11年影像经验,努力打破商业摄影与艺术摄影之间的界限 * 摄影作品及文字曾刊登于《新周刊》《Lens》等媒体,参展丽水摄影节、宁波国际摄影周等 小红书/微博/B站/个人公众号@寿司August 【内容提要】 01:29 在小县城长大,曾在14岁确诊抑郁症后休学,成长过程中长期感到不安与孤独 04:18 导致抑郁症的可能潜在原因:高学业压力、完美主义、敏感共情的天性 06:08 女性的攻击力不是对外的,很多情况下会走向伤害自己 08:02 通过拍摄《心安之地在何处》,已经坦然接受曾经的自己 08:59 雾、蚂蚁、蝴蝶、火、时钟等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象 15:49 摄影成为修复创伤的方式,重返创伤现场是自我修复过程的一部分 17:53 关于药物的创作在小红书引发大量讨论,自己已经没有任何包袱 21:26 曾经刻意塑造完美形象,现在更愿意表达真实的自己 23:18 16岁时拥有第一台相机,认为最初单纯的记录不能被称为“作品” 24:08 最开始在微博分享摄影作品并非是为了获得关注,“流量是一场意外” 25:58 如何从拍摄好看的照片转向情绪的表达 28:16 “艺术不是美,艺术是感觉” 30:34 《决定》是没有明确计划在反复编辑的过程中形成作品,《心安之地在何处》是明确选题计划的表达 32:41 决定搬去北京生活是为了跳脱苏州的重复日常 34:51 在北京独居生活的半年中的奇妙经历 38:51 通过书籍编排重塑经历,是自我认知的一种方式 40:45 私人表达同样具有公共价值,“以个体的命运折射出群体的困境” 42:26 《决定》中情感最复杂深刻的章节是“我们”,承载了对妈妈的矛盾情感 48:31 章节“独白”聚焦于独居生活与情绪释放,河流照片象征情绪承载与流动的人生哲学 49:40 作品中出现的身体部位都是自拍,旨在表达自己与空间的关系 51:21 自拍身体并非展示身体本身,而是表达情绪与孤独感,是对空间中“自己”的凝视 53:44 女性身体与创伤的关系,从痛经、分娩到社会审美标准中的自我挣扎 55:14 自拍作品曾在展览中得到性别不明的反馈,已经有了突破传统视觉霸权的可能性 56:11 女性视角与男性视角的区别,女性创作更注重情感、细节、人际关系 61:03 辗转于各个城市生活,如何面对归属感缺失 64:55 拍摄他人时会有迎合对方审美的心理负担,因此更倾向拍自己 65:56 拍照本身不难,难在“拍什么” 70:58 “摄影已经蜕变成为我内心深处肆意流淌的河道、通向意识表达和情绪宣泄的出口“ 74:18 需要不断追问“为什么”,摄影是一种自我认知与哲学探索 76:08 承认《决定》尚不成熟,允许作品不完美 79:10 “创作的本质是与自我、与世界、与社会的对话过程” 80:12 完成自我疗愈后,创作可能自然过渡到外部连结 81:08 更希望观众喜欢和关注作品本身 82:10 “投射式的喜欢”与距离感;不完美才是迷人的状态 85:52 “记住生活中每个微弱的时刻,抓住每一次对世界的抓取” 《心安之地在何处》节选 《决定》实体书及作品节选 【节目中提到(时间顺序)】 * 朴赞郁(韩国导演、编剧、制片人) * 《老男孩》(2023年,朴赞郁执导) * 《你经历了什么?关于创伤、疗愈和复原力的对话》 * 《霸王别姬》(京剧传统剧目) * 雅昌艺术中心(博物馆式艺术书店、艺术图书馆及专业级艺术展览空间) * 荒木经惟(日本摄影师) 【节目制作】 策划&制作&剪辑:寿司August 封面设计:CiD Design 片头&片尾配乐:文橘 【联系我们】 加入听友群请添加微信wuyongmanbu 合作邮件[email protected] 【社交媒体】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le Podcasts、豆瓣、网易云音乐、QQ音乐、Youtube等平台搜索“无用漫步”;在Bilibili搜索“寿司August”订阅和收听。 强烈建议在微信公众号搜索“无用漫步”追踪每期节目的精华文字版及播客中提到的图片内容、主理人编辑手记、嘉宾详细介绍及作品。 如果你喜欢这档节目,请不要吝啬订阅、点赞、评论、转发以及在各个平台追踪,你的每一次行动,都是在为想要的世界投票。 【Ending】 “无论如何,当一个话题引起高度争议时——任何关于性别的问题都是如此——任何个体都是没法给出终极答案的。我们只能表明个人如何形成自己的观点。只有当观众观察到演讲者的局限、偏见和特质时,她们才有机会得出自己的结论。”——弗吉尼亚·伍尔夫
【本期嘉宾】苦月亮 独立摄影师,导演 * 遵义独立艺术空间Ash Space主理人 * 《吾乡人》曾获2023年平遥国际摄影节十佳优秀手工书奖 * 《身边的500米》曾入围第九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 小红书/公众号@苦月亮 【主播】寿司August 独立摄影师,内容创作者 * 11年影像经验,努力打破商业摄影与艺术摄影之间的界限 * 摄影作品及文字曾刊登于《新周刊》《Lens》等媒体,参展丽水摄影节、宁波国际摄影周等 * 创立「越界」1V1陪伴式摄影课程 小红书/微博/B站/个人公众号@寿司August 【内容提要】 02:00 “我是一位为胶片打工的摄影师+导演” 03:30 亲密关系对创作的影响,失恋是摄影风格转变的契机 04:20 第一次接触森山大道的作品后,开始拍高颗粒黑白作品 06:08 胶片不是情绪宣泄,而是正式创作的媒介 06:56 为什么对胶片上瘾 10:14 家人非常支持拍摄外公的葬礼,对家人而言摄影并非残酷或揭开伤疤 14:38 拍摄让家人关系改善,和表妹的关系变近 17:01 因考研失败、生活状态不佳,在男朋友建议下回到贵州 20:19 《吾乡人》黑白部分从北京期间寒暑假拍摄开始,计划持续拍摄10年 21:36 黑白和彩色的选择与审美阶段、情绪状态有关 23:02 拍长期项目时,通过冷静期和多轮编辑把握方向 24:44 作品与生活紧密结合,摄影成为理解家庭的媒介 28:07 手工书的设计理念,以“通感”强化情绪传达 31:16 摄影技巧受导演专业与电影视觉影响,阅读范围偏文学、电影与摄影史 32:53 还未公开发布的新项目《茅漂》,拍摄在茅台镇务工的人,命名呼应北漂、沪漂但更具有魔幻性 34:32 曾在茅台镇打工两年七个月 36:58 主动公开负债经历,为了帮助有类似困境的朋友 39:02 经济压力限制创作广度宽度,但精神世界的富足支撑自己度过困境 41:46 起初拍摄工人内衣及工作场景,后扩展至自身与妹妹的打工处境 45:59 讲述自己摄影阶段的转变,从模仿到形成个人风格 46:45 摄影风格的形成受日本摄影师影响更大,偏好情绪强烈且美感俱佳的风格 47:44 在负债期间开始拍摄《不拍照会死人吧》系列纪录片的契机是希望朋友常晓的作品被更多人看见 50:08 拍摄对象的选择主要看作品的深度及是否足够纯粹热爱而非功利 52:05 回到遵义生活后,用自己的力量创造艺术氛围 52:51 Ash Space从商业摄影空间向独立艺术空间的转变 53:25 来Ash Space看展的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深刻反馈是意料之外的收获 55:03 Ash Space的未来:更多展览、艺术家驻地艺术计划 57:03 “不是所有的土壤一开始都是富饶的,所谓的审美贫瘠是被开垦与浇灌的过程,也是赋予我与我选择的土地意义的过程” 57:30 网络时代,线下实体链接的重要性 58:20 Ash Space名字的由来:来自对摄影纪念性的理解与对深濑昌久作品的触动 63:21 Ash Space是自己的精神角落,也希望成为他人的精神角落 65:22 两个助理分别是婚礼策划师和已婚已育女性,能提供不同视角、带来更多可能性 67:45 婚礼策划与策展之间的共通性 69:22 关于生活与创作结合的状态,压力主要来自催婚与家庭期望 71:03 通过电影、大自然和朋友社交排解情绪 72:17 不考虑现实,做自己想做的事;展览互动拍摄作为创作的一部分 73:39 当前摄影及艺术圈子里氛围的变化:越来越多人开始主动做事、表达、联结 74:33 “打开自己就会收到100种回应,关闭自己只有你自己的回声” 74:53 观众将自身经历投射到作品中,不同人产生不同理解与回应 78:24 拍人经验分享:从具体人物出发,挖掘故事与伤痕 80:05 《身边的500米》呼应项飙“消失的附近”概念 《吾乡人》手工书及作品节选 为客人定制手工书 《茅漂》节选 Ash Space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伤疤”互动创作 【节目中提到(时间顺序)】 * 《苦月亮》(罗曼·波兰斯基执导并担任编剧的爱情电影,于1992年在法国上映) * 森山大道(日本摄影师) * 「Provoke」(日本传奇性先锋摄影团体) * 千豆(理光GR大使,徕卡样片摄影师) * 「还乡计划」(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任悦发起的项目,邀请参与者趁春节返乡之际,拍摄自己的还乡之旅) * 谢尔盖·帕拉杰诺夫《石榴的颜色》 * 安哲罗普洛斯(希腊导演、编剧、制作人) * 塔可夫斯基(前苏联导演、编剧) * 卡尔维诺(意大利当代作家) * 深濑昌久(日本摄影师) * 石内都(日本女性摄影师的先驱) * 彼得·雨果(南非摄影师) * 戴安·阿勃丝(美国摄影师,作品主要拍摄边缘人) * 萨莉·曼(美国摄影师) * 常晓(前记者,2016年回国,试着做一名摄影师) * 骆丹(自由摄影师,主要作品《318国道》《北方,南方》) * 冯立(摄影师,2018年获得集美阿尔勒发现大奖,并于同年参加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近年来活跃于国际时尚摄影领域) * 侯孝贤(华语电影导演 、编剧、演员、制片人) * 杨德昌(华语电影导演、编剧) * 阿莫多瓦(西班牙导演、编剧、制片人) * 邢磊(网名“乂个好人”,20岁开始拍照,1991年生于南京) * 卷毛甜筒(摄影师,自媒体人) * 项飙(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 【节目制作】 策划&制作&剪辑:寿司August 封面设计:CiD Design 片头&片尾配乐:文橘 【联系我们】 加入听友群请添加微信wuyongmanbu 合作邮件[email protected] 【社交媒体】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le Podcasts、豆瓣、网易云音乐、QQ音乐、Youtube等平台搜索“无用漫步”;在Bilibili搜索“寿司August”订阅和收听。 强烈建议在微信公众号搜索“无用漫步”追踪每期节目的精华文字版及播客中提到的图片内容、主理人编辑手记、嘉宾详细介绍及作品。 如果你喜欢这档节目,请不要吝啬订阅、点赞、评论、转发以及在各个平台追踪,你的每一次行动,都是在为想要的世界投票。 【Ending】 “无论如何,当一个话题引起高度争议时——任何关于性别的问题都是如此——任何个体都是没法给出终极答案的。我们只能表明个人如何形成自己的观点。只有当观众观察到演讲者的局限、偏见和特质时,她们才有机会得出自己的结论。”——弗吉尼亚·伍尔夫
【本期嘉宾】八爪怡 摄影师,「灵感岛」家庭摄影全阶课主理人 * 外企裸辞,转行全职摄影师已7年 * 喜欢并擅长拍摄有故事的照片,拍摄家庭800+,授课学员200+ * 9岁孩子的妈妈 小红书@拍照的八爪怡 【主播】寿司August 独立摄影师,内容创作者 * 11年影像经验,努力打破商业摄影与艺术摄影之间的界限 * 摄影作品及文字曾刊登于《新周刊》《Lens》等媒体,参展丽水摄影节、宁波国际摄影周等 * 创立「越界」1V1陪伴式摄影课程 小红书/微博/B站/个人公众号@寿司August 【内容提要】 01:53 突发性耳聋及确诊听瘤对工作和生活造成的影响 06:03 开颅手术后三个月就恢复了工作 08:09 最初的恐惧、病友的支持、对医生的信任 11:18 术后用理光相机在医院自拍与记录,摄影成为恢复过程中的情绪支撑 14:38 关于分娩记录拍摄的讨论 16:45 不认为医院是恐怖的地方,摄影让住院经历变得治愈 18:00 拍摄客人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与长辈的相处模式、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19:04 商业性质的家庭摄影中,摄影师以什么身份去拍摄 22:31 为什么我们都喜欢拍摄老人 26:19 重视与学员之间的“同频”,学员中女性占比更大,多数在生育后接触摄影 28:04 从事家庭摄影的契机 30:33 从“只拍小孩”到注重亲子互动,转变过程来自于儿子给自己的启发 33:04 家庭摄影的真实性与安排性,接受有限时间内的自然记录 36:13 家庭生活经验滋养创作,摄影更依赖体验而非技术 39:26 搭档白白老师也是「Life Coach人生教练」,对育儿、拍摄、教学思维的影响 41:12 育儿及拍摄中需要看见孩子的需求,避免家长的权威干预 48:20 如何从摆拍转向真实记录 50:52 对“好照片”的审美反思,慢门与不确定性的魅力 55:22 一些儿童对男性摄影师的戒备可能源自成长环境中女性照料者为主 56:27 母亲的角色与家庭摄影、儿童摄影中的敏感度 58:01 女性摄影师更关注家庭与亲密关系也可能是天性所致 59:58 家庭与工作的不平衡是常态,自由职业的灵活性成为优势 65:41 拍摄距离反映关系亲密度,反思“目的性”拍摄的局限 66:51 从极度自律转向“允许自己休息” 71:20 “只要好好生活,灵感就不会枯竭” 73:45 对家庭摄影行业的未来持乐观态度,强调坚持自我比行业变化更重要 75:51 商业拍摄以外的日常创作 79:27 摄影已完全融入生活,不再是刻意行为而是自然习惯 手术前后拍摄 拍摄儿子的日常 【节目中提到(时间顺序)】 * 听瘤:即听神经瘤,医学上称为前庭神经鞘瘤,是一种良性的、通常成长缓慢的肿瘤,发展在从内耳到大脑的前庭(平衡)和听觉神经上。 * 白白老师(小红书@白Piapia,个人公众号「白Piapia」) * 小红书@张囍北(摄影师,艺术家) * 人生教练 Life Coach 【节目制作】 策划&制作&剪辑:寿司August 封面设计:CiD Design 片头&片尾配乐:文橘 【联系我们】 加入听友群请添加微信wuyongmanbu 合作邮件[email protected] 【社交媒体】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le Podcasts、豆瓣、网易云音乐、QQ音乐、Youtube等平台搜索“无用漫步”;在Bilibili搜索“寿司August”订阅和收听。 强烈建议在微信公众号搜索“无用漫步”追踪每期节目的精华文字版及播客中提到的图片内容、主理人编辑手记、嘉宾详细介绍及作品。 如果你喜欢这档节目,请不要吝啬订阅、点赞、评论、转发以及在各个平台追踪,你的每一次行动,都是在为想要的世界投票。 【Ending】 “无论如何,当一个话题引起高度争议时——任何关于性别的问题都是如此——任何个体都是没法给出终极答案的。我们只能表明个人如何形成自己的观点。只有当观众观察到演讲者的局限、偏见和特质时,她们才有机会得出自己的结论。”——弗吉尼亚·伍尔夫
【本期嘉宾】卷毛甜筒(何恒环) 摄影师,自媒体人,全网粉丝24W+ * 与摄影师@陌年 合作静物课学员600+,原画册「给摄影师的图片编辑课」受邀授课嘉宾 * 手机摄影两组入围2023小米徕卡影像大赛 * 2023发布照片书《无法重逢之地》,2025发布照片书《空蝉》 小红书/微博@卷毛甜筒 【主播】寿司August 独立摄影师,内容创作者 * 11年影像经验,努力打破商业摄影与艺术摄影之间的界限 * 摄影作品及文字曾刊登于《新周刊》《Lens》等媒体,参展丽水摄影节、宁波国际摄影周等 * 创立「越界」1V1陪伴式摄影课程 小红书/微博/B站/个人公众号@寿司August 【内容提要】 01:18 辞去大学老师的工作成为全职摄影师的底气:生活成本、心理状态和社交媒体积累 02:42 最初接触到摄影:被大光圈糖水片和朋友的老相机吸引 03:12 手机与相机摄影的不同:手机更接近于人眼看到的场景 05:10 第一个项目《无法重逢之地》的开始:童年追忆与三峡移民 07:11 虚构与表达之间的关系 08:46 快乐的童年如何影响现在的性格特质与视觉情感表达 11:27 拍摄朋友的外婆,相似性带来的亲密与创作推动 12:32 很难给父母拍照:反思女性的容貌焦虑 14:23 创作中的自我探索:“我生而为女,但是我从小就不喜欢传统意义上女孩儿们她应该去喜欢的东西” 18:18 每个人跟自己的故乡都是无法重逢的 21:00 痛并治愈着:图像如何传达情绪 22:58 MBTI与创作:“我的情感更多是给动物与自然环境” 25:14 第二部作品《空蝉》:日常的感知与心流状态 27:22 逃离城市空间,废弃建筑与植被缠绕的吸引力 30:21 为什么很少拍人和肖像 32:30 日常中的触动、阴天对摄影的影响 35:06 女性家庭民宿带来的收获与力量 37:35 非摄影的日常习惯对摄影创作的滋养 40:58 “感谢妈妈一直尊重我的选择” 43:21 “这个世界那么大,但是它能够让我存在且能够让我有足够表达的空间又是特别的狭小的” 47:22 成长为女性主义者的经历 48:42 作为“女性摄影师”,我们面临的困境 51:31 摄影中的各种性别刻板印象 56:22 不同性别的感受力与观察方式的不同或许是被社会构建出来的 60:47 摄影比文字更委婉、更具有想象空间 63:25 天赋与练习 66:05 摄影和文字结合,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表达 67:16 接下来打算进行女性相关的创作,但还在寻找切入点 《无法重逢之地》节选 《空蝉》节选 【节目中提到(时间顺序)】 * 陈川端 × 原画册 「作为艺术的摄影」线上工作坊 * 陈川端《世界在巨蛇的腹中》 * 「环行地」摄影社群 * 贾樟柯《三峡好人》 * 杜扬(摄影师,策展人,「茶汤摄影私塾」创立人) * 张克纯《北流活活》 * 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 * 小否(林渊,独立摄影书创作者) * 戴锦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电影史、大众文化、女性文学) * 微博@鸭宝宝-_- (拍照养鸭瑜伽人) 【节目制作】 策划&制作&剪辑:寿司August 封面设计:CiD Design 片头&片尾配乐:文橘 【联系我们】 加入听友群请添加微信wuyongmanbu 合作邮件[email protected] 【社交媒体】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le Podcasts、豆瓣、网易云音乐、QQ音乐、Youtube等平台搜索“无用漫步”;在Bilibili搜索“寿司August”订阅和收听。 强烈建议在微信公众号搜索“无用漫步”追踪每期节目的精华文字版及播客中提到的图片内容、主理人编辑手记、嘉宾详细介绍及作品。 如果你喜欢这档节目,请不要吝啬订阅、点赞、评论、转发以及在各个平台追踪,你的每一次行动,都是在为想要的世界投票。 【Ending】 “无论如何,当一个话题引起高度争议时——任何关于性别的问题都是如此——任何个体都是没法给出终极答案的。我们只能表明个人如何形成自己的观点。只有当观众观察到演讲者的局限、偏见和特质时,她们才有机会得出自己的结论。”——弗吉尼亚·伍尔夫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