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82分钟
播放:
727
发布:
3个月前
主播...
简介...
【本期嘉宾】苦月亮
独立摄影师,导演
* 遵义独立艺术空间Ash Space主理人
* 《吾乡人》曾获2023年平遥国际摄影节十佳优秀手工书奖
* 《身边的500米》曾入围第九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
小红书/公众号@苦月亮
【主播】寿司August
独立摄影师,内容创作者
* 11年影像经验,努力打破商业摄影与艺术摄影之间的界限
* 摄影作品及文字曾刊登于《新周刊》《Lens》等媒体,参展丽水摄影节、宁波国际摄影周等
* 创立「越界」1V1陪伴式摄影课程
小红书/微博/B站/个人公众号@寿司August
【内容提要】
02:00 “我是一位为胶片打工的摄影师+导演”
03:30 亲密关系对创作的影响,失恋是摄影风格转变的契机
04:20 第一次接触森山大道的作品后,开始拍高颗粒黑白作品
06:08 胶片不是情绪宣泄,而是正式创作的媒介
06:56 为什么对胶片上瘾
10:14 家人非常支持拍摄外公的葬礼,对家人而言摄影并非残酷或揭开伤疤
14:38 拍摄让家人关系改善,和表妹的关系变近
17:01 因考研失败、生活状态不佳,在男朋友建议下回到贵州
20:19 《吾乡人》黑白部分从北京期间寒暑假拍摄开始,计划持续拍摄10年
21:36 黑白和彩色的选择与审美阶段、情绪状态有关
23:02 拍长期项目时,通过冷静期和多轮编辑把握方向
24:44 作品与生活紧密结合,摄影成为理解家庭的媒介
28:07 手工书的设计理念,以“通感”强化情绪传达
31:16 摄影技巧受导演专业与电影视觉影响,阅读范围偏文学、电影与摄影史
32:53 还未公开发布的新项目《茅漂》,拍摄在茅台镇务工的人,命名呼应北漂、沪漂但更具有魔幻性
34:32 曾在茅台镇打工两年七个月
36:58 主动公开负债经历,为了帮助有类似困境的朋友
39:02 经济压力限制创作广度宽度,但精神世界的富足支撑自己度过困境
41:46 起初拍摄工人内衣及工作场景,后扩展至自身与妹妹的打工处境
45:59 讲述自己摄影阶段的转变,从模仿到形成个人风格
46:45 摄影风格的形成受日本摄影师影响更大,偏好情绪强烈且美感俱佳的风格
47:44 在负债期间开始拍摄《不拍照会死人吧》系列纪录片的契机是希望朋友常晓的作品被更多人看见
50:08 拍摄对象的选择主要看作品的深度及是否足够纯粹热爱而非功利
52:05 回到遵义生活后,用自己的力量创造艺术氛围
52:51 Ash Space从商业摄影空间向独立艺术空间的转变
53:25 来Ash Space看展的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深刻反馈是意料之外的收获
55:03 Ash Space的未来:更多展览、艺术家驻地艺术计划
57:03 “不是所有的土壤一开始都是富饶的,所谓的审美贫瘠是被开垦与浇灌的过程,也是赋予我与我选择的土地意义的过程”
57:30 网络时代,线下实体链接的重要性
58:20 Ash Space名字的由来:来自对摄影纪念性的理解与对深濑昌久作品的触动
63:21 Ash Space是自己的精神角落,也希望成为他人的精神角落
65:22 两个助理分别是婚礼策划师和已婚已育女性,能提供不同视角、带来更多可能性
67:45 婚礼策划与策展之间的共通性
69:22 关于生活与创作结合的状态,压力主要来自催婚与家庭期望
71:03 通过电影、大自然和朋友社交排解情绪
72:17 不考虑现实,做自己想做的事;展览互动拍摄作为创作的一部分
73:39 当前摄影及艺术圈子里氛围的变化:越来越多人开始主动做事、表达、联结
74:33 “打开自己就会收到100种回应,关闭自己只有你自己的回声”
74:53 观众将自身经历投射到作品中,不同人产生不同理解与回应
78:24 拍人经验分享:从具体人物出发,挖掘故事与伤痕
80:05 《身边的500米》呼应项飙“消失的附近”概念
《吾乡人》手工书及作品节选
为客人定制手工书
《茅漂》节选
Ash Space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伤疤”互动创作
【节目中提到(时间顺序)】
* 《苦月亮》(罗曼·波兰斯基执导并担任编剧的爱情电影,于1992年在法国上映)
* 森山大道(日本摄影师)
* 「Provoke」(日本传奇性先锋摄影团体)
* 千豆(理光GR大使,徕卡样片摄影师)
* 「还乡计划」(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任悦发起的项目,邀请参与者趁春节返乡之际,拍摄自己的还乡之旅)
* 谢尔盖·帕拉杰诺夫《石榴的颜色》
* 安哲罗普洛斯(希腊导演、编剧、制作人)
* 塔可夫斯基(前苏联导演、编剧)
* 卡尔维诺(意大利当代作家)
* 深濑昌久(日本摄影师)
* 石内都(日本女性摄影师的先驱)
* 彼得·雨果(南非摄影师)
* 戴安·阿勃丝(美国摄影师,作品主要拍摄边缘人)
* 萨莉·曼(美国摄影师)
* 常晓(前记者,2016年回国,试着做一名摄影师)
* 骆丹(自由摄影师,主要作品《318国道》《北方,南方》)
* 冯立(摄影师,2018年获得集美阿尔勒发现大奖,并于同年参加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近年来活跃于国际时尚摄影领域)
* 侯孝贤(华语电影导演 、编剧、演员、制片人)
* 杨德昌(华语电影导演、编剧)
* 阿莫多瓦(西班牙导演、编剧、制片人)
* 邢磊(网名“乂个好人”,20岁开始拍照,1991年生于南京)
* 卷毛甜筒(摄影师,自媒体人)
* 项飙(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
【节目制作】
策划&制作&剪辑:寿司August
封面设计:CiD Design
片头&片尾配乐:文橘
【联系我们】
加入听友群请添加微信wuyongmanbu
合作邮件[email protected]
【社交媒体】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le Podcasts、豆瓣、网易云音乐、QQ音乐、Youtube等平台搜索“无用漫步”;在Bilibili搜索“寿司August”订阅和收听。
强烈建议在微信公众号搜索“无用漫步”追踪每期节目的精华文字版及播客中提到的图片内容、主理人编辑手记、嘉宾详细介绍及作品。
如果你喜欢这档节目,请不要吝啬订阅、点赞、评论、转发以及在各个平台追踪,你的每一次行动,都是在为想要的世界投票。
【Ending】
“无论如何,当一个话题引起高度争议时——任何关于性别的问题都是如此——任何个体都是没法给出终极答案的。我们只能表明个人如何形成自己的观点。只有当观众观察到演讲者的局限、偏见和特质时,她们才有机会得出自己的结论。”——弗吉尼亚·伍尔夫
独立摄影师,导演
* 遵义独立艺术空间Ash Space主理人
* 《吾乡人》曾获2023年平遥国际摄影节十佳优秀手工书奖
* 《身边的500米》曾入围第九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
小红书/公众号@苦月亮
【主播】寿司August
独立摄影师,内容创作者
* 11年影像经验,努力打破商业摄影与艺术摄影之间的界限
* 摄影作品及文字曾刊登于《新周刊》《Lens》等媒体,参展丽水摄影节、宁波国际摄影周等
* 创立「越界」1V1陪伴式摄影课程
小红书/微博/B站/个人公众号@寿司August
【内容提要】
02:00 “我是一位为胶片打工的摄影师+导演”
03:30 亲密关系对创作的影响,失恋是摄影风格转变的契机
04:20 第一次接触森山大道的作品后,开始拍高颗粒黑白作品
06:08 胶片不是情绪宣泄,而是正式创作的媒介
06:56 为什么对胶片上瘾
10:14 家人非常支持拍摄外公的葬礼,对家人而言摄影并非残酷或揭开伤疤
14:38 拍摄让家人关系改善,和表妹的关系变近
17:01 因考研失败、生活状态不佳,在男朋友建议下回到贵州
20:19 《吾乡人》黑白部分从北京期间寒暑假拍摄开始,计划持续拍摄10年
21:36 黑白和彩色的选择与审美阶段、情绪状态有关
23:02 拍长期项目时,通过冷静期和多轮编辑把握方向
24:44 作品与生活紧密结合,摄影成为理解家庭的媒介
28:07 手工书的设计理念,以“通感”强化情绪传达
31:16 摄影技巧受导演专业与电影视觉影响,阅读范围偏文学、电影与摄影史
32:53 还未公开发布的新项目《茅漂》,拍摄在茅台镇务工的人,命名呼应北漂、沪漂但更具有魔幻性
34:32 曾在茅台镇打工两年七个月
36:58 主动公开负债经历,为了帮助有类似困境的朋友
39:02 经济压力限制创作广度宽度,但精神世界的富足支撑自己度过困境
41:46 起初拍摄工人内衣及工作场景,后扩展至自身与妹妹的打工处境
45:59 讲述自己摄影阶段的转变,从模仿到形成个人风格
46:45 摄影风格的形成受日本摄影师影响更大,偏好情绪强烈且美感俱佳的风格
47:44 在负债期间开始拍摄《不拍照会死人吧》系列纪录片的契机是希望朋友常晓的作品被更多人看见
50:08 拍摄对象的选择主要看作品的深度及是否足够纯粹热爱而非功利
52:05 回到遵义生活后,用自己的力量创造艺术氛围
52:51 Ash Space从商业摄影空间向独立艺术空间的转变
53:25 来Ash Space看展的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深刻反馈是意料之外的收获
55:03 Ash Space的未来:更多展览、艺术家驻地艺术计划
57:03 “不是所有的土壤一开始都是富饶的,所谓的审美贫瘠是被开垦与浇灌的过程,也是赋予我与我选择的土地意义的过程”
57:30 网络时代,线下实体链接的重要性
58:20 Ash Space名字的由来:来自对摄影纪念性的理解与对深濑昌久作品的触动
63:21 Ash Space是自己的精神角落,也希望成为他人的精神角落
65:22 两个助理分别是婚礼策划师和已婚已育女性,能提供不同视角、带来更多可能性
67:45 婚礼策划与策展之间的共通性
69:22 关于生活与创作结合的状态,压力主要来自催婚与家庭期望
71:03 通过电影、大自然和朋友社交排解情绪
72:17 不考虑现实,做自己想做的事;展览互动拍摄作为创作的一部分
73:39 当前摄影及艺术圈子里氛围的变化:越来越多人开始主动做事、表达、联结
74:33 “打开自己就会收到100种回应,关闭自己只有你自己的回声”
74:53 观众将自身经历投射到作品中,不同人产生不同理解与回应
78:24 拍人经验分享:从具体人物出发,挖掘故事与伤痕
80:05 《身边的500米》呼应项飙“消失的附近”概念
《吾乡人》手工书及作品节选
为客人定制手工书
《茅漂》节选
Ash Space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伤疤”互动创作
【节目中提到(时间顺序)】
* 《苦月亮》(罗曼·波兰斯基执导并担任编剧的爱情电影,于1992年在法国上映)
* 森山大道(日本摄影师)
* 「Provoke」(日本传奇性先锋摄影团体)
* 千豆(理光GR大使,徕卡样片摄影师)
* 「还乡计划」(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任悦发起的项目,邀请参与者趁春节返乡之际,拍摄自己的还乡之旅)
* 谢尔盖·帕拉杰诺夫《石榴的颜色》
* 安哲罗普洛斯(希腊导演、编剧、制作人)
* 塔可夫斯基(前苏联导演、编剧)
* 卡尔维诺(意大利当代作家)
* 深濑昌久(日本摄影师)
* 石内都(日本女性摄影师的先驱)
* 彼得·雨果(南非摄影师)
* 戴安·阿勃丝(美国摄影师,作品主要拍摄边缘人)
* 萨莉·曼(美国摄影师)
* 常晓(前记者,2016年回国,试着做一名摄影师)
* 骆丹(自由摄影师,主要作品《318国道》《北方,南方》)
* 冯立(摄影师,2018年获得集美阿尔勒发现大奖,并于同年参加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近年来活跃于国际时尚摄影领域)
* 侯孝贤(华语电影导演 、编剧、演员、制片人)
* 杨德昌(华语电影导演、编剧)
* 阿莫多瓦(西班牙导演、编剧、制片人)
* 邢磊(网名“乂个好人”,20岁开始拍照,1991年生于南京)
* 卷毛甜筒(摄影师,自媒体人)
* 项飙(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
【节目制作】
策划&制作&剪辑:寿司August
封面设计:CiD Design
片头&片尾配乐:文橘
【联系我们】
加入听友群请添加微信wuyongmanbu
合作邮件[email protected]
【社交媒体】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le Podcasts、豆瓣、网易云音乐、QQ音乐、Youtube等平台搜索“无用漫步”;在Bilibili搜索“寿司August”订阅和收听。
强烈建议在微信公众号搜索“无用漫步”追踪每期节目的精华文字版及播客中提到的图片内容、主理人编辑手记、嘉宾详细介绍及作品。
如果你喜欢这档节目,请不要吝啬订阅、点赞、评论、转发以及在各个平台追踪,你的每一次行动,都是在为想要的世界投票。
【Ending】
“无论如何,当一个话题引起高度争议时——任何关于性别的问题都是如此——任何个体都是没法给出终极答案的。我们只能表明个人如何形成自己的观点。只有当观众观察到演讲者的局限、偏见和特质时,她们才有机会得出自己的结论。”——弗吉尼亚·伍尔夫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