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离开顶级时尚圈,偏要下水抓乌龟 feat.自然教育者lulu的暑假漫谈

OOUS某个我们

又到暑假了,孩子们被放虎归山,我们周围的许多人又忙碌了起来。不知道你是不是也研究过各种夏令营,户外项目,又或者正与孩子一起在山水之中旅行?具体来说,你和孩子又是否在自然之中获得了相似的期待呢? 这一期我们邀请到自然教育者Lulu,目前她正和两个儿子生活在纽约上州的山野间,日常生活中,她需要亲手修补房屋,收拾菜园,对付野生动物,作为一位单亲妈妈,快活地穿梭于教师工作与四季流转的生活琐事之中。 这个花裤子的就是Lulu,在硕士课程期间,她正要和同学把乌龟抓出来体检,Lulu说,她已经不记得拿着石头在砸什么,但不是乌龟。 落脚于此之前,lulu曾是一名典型的时尚人,在2008年奥运之后的北京,她从伦敦艺术大学留学归来,在北京开买手店、做造型师,参与到了时尚行业的方方面面。这样的生活在20几岁末尾戛然而止。因为焦虑、伤痛和无意义的感受,她把一切停了下来,离开北京,去云南疗愈自己,等着新的想法慢慢出现。 在自然中生活、读书,出于对人是被如何塑造出来的这一好奇心,她决定学习教育专业,宇宙也随即发牌。从泰国到纽约,从哥伦比亚大学到纽约大学,十年间,她深入探索不同教育方向的可能性,最终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教育(Nature Education),毕业后,不是佛教徒的她也在宗萨波切创办的中道学校任教。同时作为一名单亲妈妈,亲身与孩子们实践着新兴的教育方式。嗷,她的儿子们真的太棒了! 回看在城市里长大的80后的我们,似乎总缺少了一份来自山野的教育。在我们20几岁的时候,通过旅行去看世界,让我们得以用莽撞的方式获得了自我教育的机会,于是我们冥冥之中是知道,脚踏实地于土地、于自然之间、于真正的生活之中,是我们从未被指导过,却非常重要的一部份。于是当我们有了孩子,便希望给予他们更脚踏实地的成长感受。 lulu所讲述的自然教育,正回答了这种自发而来探索——从认识自己,到认识我们所踩着的土地与社区,正是自然教育的出发点。 Lulu和我们分享了5张充满回忆的照片: 13年,北京,在服装设计师朋友vega演月胡同的studio里。那时候我住在大理,偶尔回北京看看朋友。 2012年秋天我搬到大理,住在古城市集旁的一个院子里。在这个全屋最小最深的窗户旁,我从维特根斯坦传里读到他说:“就改善你自己好了,这是你为改善世界能做到一切。” 就在那个时候,改变我生命轨迹的calling,也慢慢地呈现出来了。 2015年夏天我在泰国pai县。这就是那块鸽子说我把白裙子一拖,在40度高温下,身怀六甲涂出来的黑板。 2018年,我在在纽约上州黑石森林住了两个星期,是硕士课程的一部分。我和同学要把乌龟抓出来体检,我不记得我拿着石头在砸什么,但不是乌龟。 2022年,我们搬到了纽约上州的第二年,家里总能看到彩虹,每次我儿子会带着我说要去追彩虹,没有成功过。 04:15 简单介绍蒙特梭利、华德福、steam等教育理念。 09:13 Lulu是谁?她为何切断纸醉金迷的时尚圈,停下来寻找意义?如今她正在山林中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 14:12 在泰国NGO(非盈利组织)榕树小学校实习,陪伴缅甸难民的孩子们的故事。 20:45 lulu在泰国北部的烈日下涂黑版的时候,其实她正怀有身孕!而这家伙竟然不知道! 28:02 从泰国来到纽约,在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大学就读,从特殊教育、国际教育,到自然教育,探索适合自己的教育专业。 36:49 因为我们过去活得并不完整,所以我们需要有意识把自己再养育一遍。很多时候,这是一种自救的过程,它必须发生。 43:25 80后的我们,是在真善美的预期中被教育长大的吗? 51:00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纽约皇后区森林小学校。 53:47 如何进入宗萨仁波切的中道小学任教 56:29 随是佛教背景的学校,但这里的信仰是自由的。这里教什么?一天的作息是什么样的?老师是谁? 1:01:35 “一年级时,他们会学习学校后山的那一条河流,到河流起源的地方野餐、测量、上课,然后做一个美术模型,看这条河最后会流去哪里。”——毕业的时候,他们获得了一种鸟瞰的能力。 1:08:40 鸽子在昆明遇到了一个大凉山里的彝族女孩依子阿依莫,她也是大自然教育出的孩子。她说:“我们会是宽广的人,游牧在宽广的大地上。” 本期音乐: Atoll_Nai Palm Green green grass of tunnel_Múm These days_ Nico Out with the light_Ivor Cutler Summer dreams_Skream 本期延展信息: 蒙特梭利(Montessori),20世纪初由意大利心理学家兼教育学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发展起来的教育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在有限度的自由内,让孩子独立探索,这种教育方式会将不同年纪的孩子放在一起学习,也发展出了一些教具以辅助孩子探索。 华德福(Waldorf),是奥地利神秘学家鲁道夫·斯坦纳创立的教育方式,更强调人性化,并以自然教育和艺术教育为主,重点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教学方法、管理手段,以至课程内容安排都拥有高度的自主权。第一所华德福学校也是20世纪初,在德国创立的,到现在已经在欧洲被广泛接受。 夏山学校(Summerhill School)位于英国英格兰萨福克郡,一所民主学校,另类学校,以生活公约和自主学习取代威权体制教育中的校规。完全不由成人安排任何课程,一切的教育以学习者为出发点。美国的瑟谷学校在1968年建立,借鉴了夏山学校,但是更加激进。 STEAM是一种跨学科、学科整合的教育方式。2006年,美国总统布什在《美国竞争力计划》,提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STEM素养的人才,并称其为全球竞争力的关键。 中道小学校 www.middlewayschool.org 由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发起,是一所融合佛教智慧与当代教育理念的实验性小学。它坐落在自然之中,不追求标准化成绩,而是引导孩子在觉知、自由与责任中成长。宗萨仁波切强调教育应帮助孩子成为完整、有勇气面对真实世界的人。正如他所说:“修行不是逃避现实,而是看清现实的真相。”

71分钟
99+
2周前

010 能量之地|纽约上州,从宗教改革到伍德斯托克,现代心灵探索的大本营

OOUS某个我们

「能量之地」,以非常私人的旅行故事,探寻人与世界的关系,把目光拉回我们脚下的地球——去爱护、和信任我们的家园。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故事中,我们将继续思考流动的意义。 这一次,我们继续跟随鸽子去往纽约上州。在鸽子搬到纽约之后,从瑜伽、慢跑,到开始读经、禅修,鸽子逐渐成为了一个修行人,修行之旅的众多能量补充点,可以说就是纽约上州。 上州,Upstate New York,在美国口语中泛指纽约州除了纽约市及长岛地区以外的所有地区。实际上,大家熟悉的纽约市居住着超过一半的纽约州人口,而纽约上州广袤的平原,湖泊,森林中间,人口非常稀少,因为保存很好的自然条件,这里是一个休闲旅行的目的地,自然公园和滑雪资源丰富。 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纽约上州的伍德斯托克小镇正是1969年著名的音乐节举办地,而现在,老嬉皮们在这里住了下来,开了有机餐厅,上州的山林里,遍布着不同派系的修行道场。madi和鸽子尝试探寻了各种古老的能量学说是如何落脚于此,并从这里影响了西方世界,也从鸽子的私人视角,描述她所感受到的能量。 能量是否也有生生灭灭?曾经热烈的嬉皮年代开启了西方的心灵之旅,来到2025,人们重新渴望获得心灵的洗涤,此刻的上州,又会发生怎样的能量交换呢? 02:18 “永远野生”的上州自然保护 04:06 从玄学的角度,讲讲为什么上州是美国东部的能量中心?它周围都有哪些灵修圣地? 07:40 梳理历史,在过去的200多年,有哪些历史事件为伍德斯托克音乐节铺垫了拒绝权威、信仰去中心化的个人觉醒基因? 10:29 Shakers(震教教友会)和摩门教的发源地 18:06 19世纪是觉醒,20世纪是反叛,如今是疗愈 21:38 上州的居住感与时节变化 28:44 时间很慢,你却做不了几件事,但仅仅用双手做的几件事,又给你极大的满足感 34:26 秋天,鸽子在Shivananda(悉瓦南达)瑜伽农场的生活体验 36:51 讲讲建立现代瑜伽体系的大师之一,Shivananda的道与术。讲讲农场中的共修生活 44:03 虽是灵修之地,有人就有江湖~讲讲共修的人 48:24 山中每日的功课,独自一人的孤独与愉悦 53:25 每个流派的存在,都如自然四季一样有它的生、长、收、藏的节奏,该散的时候便会散去变成其他的东西 58:04 实用Tips:去上州体验正念、禅修、或简单舒口气,有哪儿可以去?带着什么样的期待呢? 1:05:31 最后,分享两句Shivananda老师的话 坐在此处听雨 朋友家菜园的收获 Shivananda中心的傍晚 在Shivananda中心独自练习瑜伽 农场中采不完的野花 KTD的山林 本期提及信息点: 烧焦地带: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被觉醒的火焰扫过." 布道师、美国近代奋兴运动的开创者查尔斯.芬尼(Charles Grandison Finney) Shakers(震颤者教派) Mount Lebanon Shaker Village, NY|shakerml.org 18世纪末从英国传入,强调“性别平等、集体共有、和平主义与禁欲”。他们相信圣灵可以进入身体、透过颤抖和舞动释放,因此被称为“Shakers”。 他们过着高度秩序化的公社生活,相信工作即修行,直到今天仍被誉为“功能主义美学的源头”。Mount Lebanon 是他们最重要的聚落之一,如今是博物馆与研究中心。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摩门教) Palmyra, NY|historicsites.churchofjesuschrist.org 19世纪初,正是“烧焦地带”的灵性高峰期,一位名叫约瑟·斯密(Joseph Smith)的年轻人声称在 Palmyra 附近树林中接收到天使摩罗乃启示,发现《摩门经》的金页本。Palmyra 被称为摩门教的“圣地”,每年夏天会举办盛大的室外历史剧《摩门之页》。访客可参观神圣树林(Sacred Grove)、斯密故居与 Hill Cumorah。 Sivananda Yoga Farm: Catskill,NY|sivanandayogaranch.org Sivananda是将印度传统瑜伽完整地带入西方的先驱之一,他创办的 Sivananda Yoga 至今仍保持着每日修行、清规戒律与精神性的整合训练,是少数延续经典体系的西方瑜伽流派之一。 Blue Cliff Monastery 碧岩寺 Pine Bush, NY|bluecliffmonastery.org 一行禅师创立的“正念村庄”,强调日常中的正念练习(吃饭、走路、洗碗都带着觉知)。周日开放日可体验一整天正念日程,适合周末来回。 Zen Mountain Monastery 禅山寺 Mount Tremper, NY|zmm.org 融合曹洞宗(唐中)的坐禅传统与临济宗的公案练习(koan practice),安静、朴素,强调坐禅(zazen)、步行禅(kinhin)。提供禅修入门周末课程,适合从未接触过佛教的人。 Omega Institute 灵性健康中心 Rhinebeck, NY|www.eomega.org 现代、综合性的身心灵教育中心,常年举办冥想、心理成长、正念饮食等课程。适合不想太“宗教化”,但想深入自我探索的人。 本期音乐: While You Dooooo - Teebs Open The Gates - Irreversible Entanglements Hödöö - Urna Chahar-tugchi Winter - Seaworthy Cradle of Life - Laiua

69分钟
99+
1个月前

009|抱歉,我们太业余了!

OOUS某个我们

从30岁到40岁,鸽子身边有太多朋友从高大上的岗位上离开,为了疗愈自己,决心转行。因此当madi说,不如去读个心理学硕士吧,鸽子马上警惕了起来,请她想清楚。 面临着行业的坍塌,但更多的是各种新思潮的涌动,作为新晋中年人的我们,于是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选新的,还是选对的? 生活在一个行业剧烈变化和技术革新的年代,我们多多少少都尝试过几种职业,或者在一个岗位上身兼多职,这样的肉搏经历积攒下来。每当一次浪潮来临,我们发现自己的兴趣都是如何跳上浪潮的先锋,去看看新的风景。但也总忍不住问自己:我是不是太业余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够专业地在一个领域深耕下去? 于是鸽子和madi刨根问底,探究了三个问题: * 什么是专业?我们为何总从将要变专业的那个时刻逃走? * 非专业的革新力量 * 假如无法成为专业人士,我们如何定位自己? 恰逢高考刚刚结束,madi这个永远的业余爱好者总是在想,再过10年等自己的小孩面临高考,如何帮他们做好准备,去选择自己的“专业”?或许我们能做的,就是用业余爱好者的眼光一起去看这个世界,而随时准备好接受艰辛的学习,全力解开力量与知识的奥秘。 02:35 由madi动心转行心理咨询师开始 07:26 30、40岁,想要转行的不安全感来自哪里? 13:51 我们不喜欢被叫做“老师”,“资深” 19:33 千禧年,全球“不专业”的同好做杂志,引领起如今的潮流 26:12 互联网曾经是非专业爱好者的土壤 33:42 马斯克就是一个不专业干翻专业的硅谷英雄人物,但更棒的是简·雅各布斯 39:09 npc Peter的专业故事--和社区居民一起改变纽约布朗区的梦想 47:03 “不专业”不应该是一个贬义词,人文专业的式微,反而带来创新的机遇 57:30 智者是指一个能真正接受艰辛学习的人。一个不着急,不迟疑,尽全力去解开力量与知识奥秘的人 本期音乐: 新しい人_Fishmans 做音乐有什么用_D·BOY feat. Chzaza Don Cherry_Latif Kahn Time Travelin'_Common What Are You Doing The Rest Of Your_Bill Evans 本期提及作品: 《心的表达》_李沁云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_简·雅各布斯 《The Power Broker, Robert Moses and the Fall of New York (成为官僚)》_Robert A. Caro 《TANK》杂志 《i-D》杂志 美国初代互联网浪潮延伸阅读: 《睡鼠说》_约翰·马科夫(John Markoff) 《数字乌托邦》_弗雷德·特纳(Fred Turner)

60分钟
99+
2个月前

008|我们曾在广州DIY想要的生活,20年后她们继续穷开心 feat.河边走乐队小津

OOUS某个我们

看到“永远的业余爱好者”这个说法,madi和鸽子敏感地自嘲起来——“杂志人绝对是永远的业余爱好者啊”,到底是好奇心太多?还是对“专业”保持怀疑? 正当我们继续想着,madi因为拍片回到了广州,拜访「河边走」乐队的成员小津。接连几天,湿热的天气,旺盛的南方植物,小津身上又野生又认真的生活态度,把madi一股脑拽回自己的广州记忆。 Madi从这里读大学,以野路子开始摄影,认识了许多延续至今的文艺老友。离开广州之后在北京和上海生活了快20年,四十岁的我们应该是已经努力建设过自己的“专业”形象,可是想想哪里不对,我们都一次一次的从那个位置上跑走了。 与小津的采访,小津房子里的海报、书、DIY装饰品无不扯出更多的记忆线头,我们都在广州这样生活过,至今如此。通过亲手实践建立起自己的方法,通过创作爱好建立起友谊,通过便宜的书影音、批发市场和美食每天都过得快快乐乐。 本期,借由小津的讲述、madi的回忆,试图描绘我们眼里的广州,在这片南方土壤的背景下,试图展开一点点,“业余”——是更好玩,更即兴,更有实践精神的自我定位。 下一期,我们讲展开聊聊“业余”和“专业”这件事,如果你在收听本期后有任何想法或问题,欢迎留言,我们在下期一起讨论。 00:58 “永远的业余爱好者”引起madi和鸽子的兴趣 07:25 去广州拜访「河边走乐队」:我们都很喜欢听音乐,只是把音乐当成了一种生活,然后它也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12:46 深圳废墟中的排练与小朋友的烟花 16:56 乐队成员的流浪故事,一群人如何落脚到广州 25:04 一群人的音乐,和一个人的音乐:最后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30:58 Madi千禧年初的广州印象:旧书摊,打口碟,批发市场,便宜的文艺可能性 35:42 小津的绿色阳台,“仿佛住在森林里” 40:32 由广州开始的街头文化,Lomo,私摄影和电子杂志 43:23 “我们身边的人都很穷,但这是我们的选择。”——在一个可能无论如何都赚不到钱的时代,我们如何选择? 50:39 「琪琪音像」,「老虎上树」,冯俊华的《副本制作》构成的广州 59:12 最后说说:什么是即兴? 1:03:12 如今,是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角的时代,你不再是配角,每个选择都具有价值 小津在广州的一个桥洞下练习 在这里听小津的音乐:「河边走」 本期音乐: wish you happy_河边走 珊瑚_河边走 树之歌_无线脑 本期提及作品: 短片《这次让音乐说》,从这里进 《二手时间》_S.A.阿列克谢耶维奇 《出版与联合:副本制作的十年工作》_冯俊华(点击可读)

65分钟
99+
3个月前

007|生活在哪儿都无聊,而电影是摆脱乏味的方式 feat.导演杜杰

OOUS某个我们

朋友们,今日立夏,不论你在世界上的哪里,希望这个春天的忙碌与变动你有稳稳度过了。 在过去的两周里,鸽子从一次禅修旅行里回到纽约城,在MoMA的New Film New Director影展里看到了杜杰导演的首部长片《椰子树的高度》。而madi则与朋友们小团队协作,制作着两部围绕女性创作者群体的品牌短片。在这个过程里,带着各自当下的创作疑问,杜杰导演成了鸽子和madi的好奇出口,而他也很坦诚地回应了我们。 杜杰导演,1976年生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他作为电影摄影师,作品几乎贯穿起中国过去二十年里最好的时光,与宁浩导演合作的《疯狂的石头》、《无人区》,万玛才旦导演《静静地尼玛石》,程耳导演《罗曼蒂克消亡史》,陈思诚导演《唐人街探案》系列等等等等。在2024年,杜杰作为导演在日本制作完成了其首部长片《椰子树的高度》,并在釜山电影节新浪潮单元完成了首映,并获得单元最佳影片的提名。 在种种光环之下,独自到纽约MoMA展映影片的杜杰导演看上去仍然十分紧张,这种紧张或许来自创作身份转变,或许来自身处异国语言上的迷失,但借由播客与导演的初识,我们所感受到的,是想要把自己当下的思考通过影片拿出来交流的渴望;是感受到生命来到新的路口,仍想要通过电影,寻找一种生活可能的愿望。 OOUS不是影评播客,但我们总是渴望,通过诚实的作品抵达一次坦率相识与沟通,谢谢杜杰导演。 如果您想在海外拍电影或对杜杰导演的影片有合作兴趣,欢迎给我们发邮件:[email protected] 感谢本期调音外挂:佳妮,古古 00:33 谁是杜杰导演?我们是怎么“发现”他的? 08:17 对创作者的好奇:作为一个习惯了动辄剧组1000人的摄影师,是如何亲力亲为一部低成本小制作的? 13:24 影片的资金一半来自导演本人,一半来自艺术家王光乐的资助。 20:03 为什么要在日本拍一部全日文的电影?移民日本的原因是什么? 24:14 关于纹身与脆弱的爱情 31:33 自杀,是本片的主题之一,导演与日本艺术家千鹤合作,在影片中讨论了自杀者的心理。电影在日本放映时,有观众向导演提出疑问:我们真的能揣测一个人为何选择自杀吗? 38:28 由一枚戒指,串起的误会,求婚,还有中年夫妻对小情侣的诅咒?聊聊鬼魂是如何影响活人的生命的。 48:09 故事的原型,来自导演朋友的一段旅行经历—这让他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不可以不是打打杀杀,耍强使狠,而是更包容、温情的。 54:01 电影的幕后故事——如何在日本拍片?用半纪录片的方式拍摄,全部自然光,摄影组包括导演只有3个人! 58:48 “拍电影对我来说不是成长,再成长就变老头啦!😄” 1:02:50 黑泽明也有怀疑自己的时候呀!拍电影不是我的梦想,梦想另有其他。 1:07:47 采访结束,madi和鸽子再意犹未尽聊一下!+上期留言回顾 ❤ 本期音乐: I Set My Face to the Hillside — Tortoise Arabesque — All About Lily Chou-Chou The Spy From Cairo - Nafas Yātrā - Jatinder Singh Durhailay Lazy Calm - Cocteau Twins 本期提及作品: 《椰子树的高度》 导演_杜杰 《疯狂的石头》导演_宁浩 《唐人街探案》系列 导演_陈思诚 《静静的嘛尼石》导演_万玛才旦 《罗曼蒂克消亡史》导演_程耳 MOMA New Film New Director

73分钟
99+
3个月前

006 能量之地|哥伦比亚免签,去地球心轮所在之处

OOUS某个我们

让我们聊聊旅行吧。 20岁的时候,旅行曾经是我们揭开世界的面纱,与世界发生肉身撞击的方式,它是如此亲密,带领我们成为现在的自己。 40岁以后,鸽子仍然是一只在路上的鸟儿,不愿意踏入一种逐渐收缩,陷入自保的中年生活,旅行成为她保持自由的方式。Madi在有了两个孩子之后也仍在每年假期带着孩子旅行,在那样一种更应该被称作生活方式的路途之中,仍想要脱离轨道,对充斥着旅行消费的世界做一些小小的反抗。 世界的震动和中年同时来到,我们突然意识到:世界不再是过去的样子了,旅行的感受和目的也发生了变化,似乎我们都在寻找一处可以让心落脚的地方,一片充满善意能量的大地,而这样的目的地是存在的吗? 因此,OOUS决定开启一个新栏目——「能量之地」,以非常私人的旅行故事,探寻人与世界的关系,把目光拉回我们脚下的地球——去爱护、和信任我们的家园。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故事中,我们将继续思考流动的意义。 第一期,我们回顾了20岁的旅行记忆,以及20岁,30岁,40岁的旅行感受发生了什么变化。接着,鸽子将带领我们去到巴里查拉,讲述这个坐落在安第斯山脉上,哥伦比亚最美小镇的热风与红砂土,蜂鸟与晚霞。讲述山谷如何帮助她放下悲伤,小镇手工艺者的平和态度,如何帮她缓解创作的焦虑。以及,与npc bff Peter的亲密关系的流动。 在本期播客里,OOUS也将送出一些能量小礼物,欢迎收听互动! 00:42 能量之地,是私人与世界发生的亲密关系; 01:55 二、三十几岁的旅行,是在世界的光影中和朋友游荡; 06:57 年轻时,在路上就是要“不舒适”一点; 10:23 中年,在世界与我们身上猝然降临,旅行的题目是离散; 13:15 美国大选后,为什么逃去南美? 19:26 盖丘亚语中的大地妈妈,Pachamama,与行星意识; 23:25 玛雅年历,与印度的脉轮系统,如何决定地球能量的转移? 30:31 从纽约到哥伦比亚,Barichara-“夜晚静谧之处”,“a place with good night’s sleep”; 33:42 晚霞中的巴里查拉,是迪斯尼电影《魔法满屋》的原型 43:19 山谷中,跟随生命风水的流转 49:36 创作者在世外桃源也一样焦虑? 55:15 哥伦比亚手工艺者、在地艺术家的状态 59:54. 是对生活的热忱,与自然的正念生活缓解着焦虑 1:11:19 山民的灵修并非夸张的仪式,而是日常生活的神圣性 1:17:08 走在安第斯山脉,其实是走在被推到海拔3000米的浅海。聊聊化石和石头的故事吧。 1:20:25 madi感冒了!但最后我们还想再聊聊【能量之地】旅行栏目! 以及,我们将从留言中选出几位朋友,送出鸽子从哥伦比亚带回/制作的【能量小礼物】,欢迎大家敞开聊! 本期提及作品: 《完美的日子》维姆·文德斯 《巫士唐望的教诲》卡洛斯·卡斯塔尼达 《抵达之谜》V. S. 奈保尔 《钻石与灰烬》安杰依·瓦伊达 何塞·阿古埃尔斯(José Argüelles),现代“新玛雅历运动”的发起人 《灵蛇之光/Serpent of Light: Beyond 2012》 Drunvalo Melchizedek 本期音乐: Ólafur Arnalds - Woven Song Sublime- Bad Fish Arcade Fire with Owen Pallett - Song on the Beach Mi Mujer- Nicolas Jaar Looking You In Silence- Suso Sáiz Bing & Ruth - Starwood Choker

84分钟
3k+
4个月前

005| 人与人之间真正的联系,在记录庞麦郎的旅程里 feat.导演李诗煜

OOUS某个我们

2024年与2025年交界之时,庞麦郎重新开始全国巡演。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周末,他来到了上海育音堂,票早已售罄,网络上大家猜测买票的人的动机,是黄牛?是自媒体?或者是去等着看热闹嘲笑他的人? 今天我们的嘉宾,纪录片导演李诗煜也在演出现场。她是作为庞麦郎的朋友从北京过来的,她认真想过自己是否要携带摄像机,最后她决定不,只是去感受这一切的发生。当天来了不少记者,比起过年时在老家那边看的演出,此时的庞麦郎显得紧张,话变得更少了。但随着当晚演出的展开,现场的观众积极地回应着庞麦郎,他越唱越开心。 签售的时候,诗煜看到不少80后,也有带着孩子来的人。他们会跟老庞说,我以前听你的歌,现在我孩子也听你的歌。那天夜里,老庞拉着诗煜,还有第二任经纪人胶泥一起去吃夜宵。大家都很开心,胶泥对诗煜说,“我那些年,是太狂了”,诗煜也乐了,胶泥又说,“但你到底把我拍成怎样?我真的害怕被网爆。” 而老庞呢?今天的庞麦郎,在经历了多年的网络沉浮,精神疾患让他能说出的话越来越少了。但表演依然是他最投入和喜欢的事情,这是他独自再次出发的理由。 庞麦郎的故事围绕着网络的暴力与草根跃升的投射展开。我们邀请导演李诗煜来和我们聊一聊,她从2020年起开始制作的纪录片《我将停留在哪里》。听到这期节目的你如果对庞麦郎的故事和这部影片有任何的兴趣,欢迎给我们发邮件:[email protected] 或直接联系诗煜:[email protected] shownote: 03:30 电影的名字《我将停留在哪里》是怎么来的? 06:30 汉中小镇,第一次与庞麦郎的见面 11:16 庞麦郎被爆出精神分裂症,“我”感到拍摄中遇到的问题被合理化了 17:38 “我”是一个导演,还是庞麦郎的朋友? 23:57 纪录片职业道德?如何面对与拍摄对象的权力关系 33:38 穿着病号服的庞麦郎彻底让“我”放弃了拍摄 38:14 在乡村生活里建立真实关系,重新有了拍摄的勇气 40:34 在庞麦郎创造的王国中,“我”也获得了一个名字 42:42 互联网的到来,带给城市与乡村里的年轻人对外面世界的想象 45:28 接到了复出之旅的邀约,与庞麦郎一起奔向外面的世界 48:16 海归经纪人畅想的国际巨星与直播带货的落差 52:15 网络恶意再次席卷而来 58:23 庞麦郎拒绝成为任何一个失败者剧本中的主角 1:02 你是否与庞麦郎建立了友情? 1:08 吆喝一下,完成一个“我”与庞麦郎的故事,需要你的帮助 附上来自庞麦郎的小小祝福: 本期提及电影: 《昨天》导演_张杨/演员_贾宏声 《如果·爱》导演_陈可辛/演员_周迅,金城武 《塔谢尔精神病院Titicut Follies》导演_弗雷德里克·怀斯曼 《乐队》导演_彭磊 本期音乐: Gallery Six - Level Line ————

70分钟
17k+
4个月前

004| 跨越倦怠:学会玩,学会放松对生活的控制感 feat.导演刘怡

OOUS某个我们

“大家好,惊蛰过去,这一年真的又开始啦。 过完春节回来的我们都或多或少地需要调整自己,从沉重的情绪里挣脱出来,往往这个时候,我会和一起回到上海的朋友小聚,大家一起抖抖精神,互相支持的为这一年打气。 这一次聊了聊跨越倦怠,过去的2024,我与倦怠抗议,不断地夺回自己的生命力,这也成了我和鸽子想要开始做这个播客的动机之一——我们想要把这些私密的、不太容易的经验搜集起来,分享出来,让every one of us都能感到不孤单。 鸽子说起要聊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几乎有点想逃走,实在不愿再次回想痛苦的情绪。但我还是坐下来写了:倦怠是什么?为何要跨越它?那些支持我去思考这一切的到底是什么?然后,一个又一个可爱的小故事冒了出来,跨越倦怠的一年,变成了找回自己,找到友谊,学会真正的跟着生活飘浮的一年。 我很想分享这些小故事,比起对倦怠的公共性描述,我更想讲述一些私人经验,将这些故事里的小画面传递给你,即使只是一些小小的碎片,都希望你能获得一点快乐和鼓舞。 这一期略微话唠,收不住嘴,也收不住笑声,感谢我的朋友刘怡来聊天,其实这就是任何一次我们跨越倦怠中的日常聊天。我们坐在她家的客厅里,周围摆满各种各样她用来做手工创作的工具,电视上放着播了一半的电影画面,印着她摄影作品的马克杯摆在旁边,旁边也录进去了不少窸窸窣窣,咕咕咕,小小抱歉。” by madi 00:44 人生冒险故事中,倦怠是一个经典转折点 04:26 被困住的生理感受:无法移动 06:40 紧急自救!跳出“我”的角色 14:19 崩溃后,被直觉型选手刘怡一语戳破:“你是不是没有朋友啊?” 17:14 刘怡是如何从一个全职导演变成自由职业者的 30:43 也许自由职业是选项!聊聊钱的危机感 41:37 刘怡的上海女孩“快乐家族” 49:47 放下使命感和宏大叙事,从“玩”开始,放松下来 53:28 保持开放和流动:不带目的性地交朋友,是一种稀缺的生存能力 1:01:39 朋友流散各地的现实,和将大家聚集在一起的思考 1:11:47 海盗式作战:去中心化的,能够包容流动性的在地合作方式 1:16:34 小故事1: 刘怡帮马蒂“跟踪”儿子 1:21:54 小故事2: 鸽子的美国大姐如何“要饭” 1:23:49 小故事3: 刘怡也差点“要饭”了! 本期提及书籍与电影: 《倦怠社会》韩炳哲 《栖居于大地之上》布鲁诺·拉图 《野草莓》英格玛·伯格曼 本期音乐: RIP SLYME - STAIRS Lost - BØJET P.K.14 - 快 藤井风 - 花 ———— *口误更正:3分56秒处,“03年”应为“23年” 您可能会注意到的背景音:“呱呱呱”,是鸽子在哥伦比亚山谷里录音时,身后一种巨大黑色鸟儿的叫声;另类似牙刷一样的声音为蝉鸣,希望不会太打扰到您。 ————

85分钟
1k+
5个月前

003| 少女漫画造就了大S和我们的恋爱观

OOUS某个我们

朋友们,蛇年好。 前不久大S离世的消息,让我们回想起她所代表着的,少女漫画一般的,爱的执着与勇气。于是我们用这期节目,以80后的视角聊了聊和我们一起成长变化着的少女漫画——如今应该更准确的叫做女性向漫画。 当下的爱情,似乎正在变得稀薄,充满怀疑,同时间,女孩们似乎有更多的可能性,在爱情之外去回应亲密关系的需求。而对于作为中女的我们,依然不断地在谈论和渴求着纯粹的爱——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手牵手走进这个世界。 我们从少女漫画中发现了曾经获得的恋爱指引,那些形成了我们恋爱想象的男主与女主们,也从中找到了男孩女孩们都曾获得的人生范本。像大S一样,我们都曾不顾一切的敢爱敢恨,跌跌撞撞过。 时代变化,现在的女性向漫画也用更多元的关系模式回应当下,而对于我们来说,是否还可以继续相信和告诉大家爱情的至高无上呢? “我不知道。”这是我们现在的答案,是继续旅途的开始,是作为人期待获得回应所发出的真心。 结尾彩蛋是🐦分享来自哥伦比亚所遇到的生命启示,即使遥远,希望你也感受得到。 02:37 一个由漫画抚养长大的80后人类学样本 07:56 少年漫的冒险热血+少女漫的单纯浪漫=我们的执着 15:35 用坎贝尔的【英雄之旅】的神话模型来解读少女漫画 20:14 随着女性意识觉醒,少女漫画的发展 31:27 少女漫为什么“毁人无数”?塑造了一大批难接地气的恋爱观? 41:33 当下女性向文化产品的主流情绪:自我接纳和自我探寻 53:14 我们还需要少女漫画—还需要纯爱吗? 1:01:44 鸽子在哥伦比亚接受到的3个力量的启示 1:10:27 适合中女的少女漫画推荐 本期推荐的女性向漫画包括: 《跑女战国行》 《厨刀语小青椒之一日料理贴》 《跃动青春》 《当铺千金的珠宝盒》 《凪的新生活》 本期音乐: 菅野洋子 《Cowboy Bebop》动画配乐(MEMORY,FELT TIP PEN,CAT BLUES,WALTZ for ZIZI,SPOKEY DOKEY) 片尾曲:《十分钟的恋爱》by ASOS ———— 欢迎订阅我们的newsletter:oous.ghost.io 可在 小宇宙|PODCAST | SPOTIFY | 网易云音乐 搜索 「OOUS某个我们」收听 ———— 主播介绍:

76分钟
3k+
6个月前

002|自我重建:从瑜伽冥想开始,在亲密关系中修行

OOUS某个我们

都说水瓶时代来了,作为两个生日只差一周的水瓶座,madi和鸽子得聊点玄的。 OOUS的主播之一鸽子,在2000年初也是一个杂志人,2013年,她潇洒地放下当时国内还火热着的媒体行业,跑到泰国闭关,然后去纽约结了婚。等madi和鸽子重新连接的时候,鸽子已经通过泛心理学平台Knowyourself,潮汐app还有冥想蛋,为中文受众开发了一系列冥想课程。 在本期节目中,Madi和鸽子聊了聊: * 面对30岁职业瓶颈时,如何果断转道? * 别人修行是遁世、破红尘,为什么你是跑去纽约谈恋爱? * 亲密关系如何成为自我探索的方式? * 系统性进入瑜伽和冥想领域,避开常见的“灵修坑”。 * 实用建议:无神论背景下如何开始练冥想。 如果你也在人生的转折点,对灵修感兴趣,或是正在探索亲密关系中的可能性,欢迎和我们一起找到新的力量。 ———— 🎬 shownotes 开场 01:22 在聊修行前,先聊聊玄学 part 1, 作为杂志人的20几岁 03:44 一切始于自我探索 05:37 在《VISION青年视觉》做大专题的自由时光 08:37 对人类极端的情绪和行为感兴趣 “我一直在白的一边长大,但我知道我的内心里一直都有黑的一边儿,一些在普通社会层面上不太被允许承认的,比如绝望感、孤独感、悲伤,我想研究它们。” 11:33 辞职,进山,学瑜伽 “我去了一个泰国北部的闭关训练营,在那里,我在人生中第一次学会怎么真正放松地呼吸。” part 2, 用自我疗愈给爱情续血 18:23 恋爱是我们这代人自我探索的一部分 20:53 来到纽约,被纽约婚恋市场吓一跳 “过去大家谈恋爱是很简单的,你喜欢我,我喜欢你,但是到了纽约才明白《欲望都市》是怎么拍出来的。” 22:53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 “在我崩溃了一阵以后,我忽然决定转变自己的态度:我要无条件地爱他,因为我从来没有这样爱过任何人。” part 3, 修行,从结婚后才开始 24:48 先走一个瑜伽500小时培训 25:49 现代瑜伽的传承,和我的老师 31:51 纽约是一个世界灵修中心,何不试试各家高招? 35:23 冥想到底让人走火入魔,还是让人放松的 43:25 重建对世界和彼此的信任 “在强调大家都是独立的个体的同时,其实又非常需要处在关系中,你需要去融入别人,需要抱有愿望站在他人的视角去理解他的生命,并且有能力去做这件事情。” part 4, 实用建议:假如你也想开始修行 46:15 先用瑜伽建立身体觉知 48:18 莫名闯进国内的疗愈赛道 50:54 自我探索的这个“我”,到底是谁? “最后你会发现没有探索的主体,只有体验。如果你能够放下对自己的叙事和定义,你可以活得特别的自由。” 52:29 如何找到适合你的修行路径 ———— 本期延展内容: 现代瑜伽大师:Swami Sivananda,Krishnamacharya,Yogananda 伊萨兰学院 Esalen Institute 一行禅师的碧岩寺 BLUE CLIFF MONASTERY 🎵 背景音乐: Assum Preto by Pássaro Level Line by Gallery Six Twin Peaks theme by Angelo Badalamen 🔉 声音素材: 《O的故事 Story of O》1975/《偷窥汤姆 Peeping Tom》1960/《斯瓦米·希瓦南达 :你是你命运的主人 You are the master of your destiny》 ———— OOUS「某个我们」,是一档普普通通的聊天节目, 由前媒体人鸽子和马蒂在进入中女身份后重新连接,展开对话。 鸽子和马蒂都从杂志开始了职业生涯。 后来鸽子出了书,成为了一个修行者,为中文世界创作冥想课程; 马蒂则在二十年的媒体变化中尝试了摄影、视频、纪录片。 我们的人生围绕跨文化、媒体和多元创作展开, 正好来到了满载变化和欲望的四十岁。 四十岁的我们依然喜欢观察人,赞美人, 但对人的所作所为不免也有了些意见,总得来说,对人的期待挺高的。 中女视角下的人类观察,挺有必要。 欢迎订阅我们的newsletter:oous.ghost.io 可在 小宇宙|PODCAST | SPOTIFY | 网易云音乐 搜索 「OOUS某个我们」收听 ———— 主播介绍:

60分钟
99+
7个月前

001|肉身冲撞:聊聊VICE在中国的十年

OOUS某个我们

嘿,你知道VICE吗? 如果你知道,那你一定要听这期节目,因为这是由马蒂,这个把VICE引入中国的女孩、VICE中国创始人之一的口述野史,我们要在这里聊聊VICE中国十年的迷惑和兴奋。 如果你没听说过VICE,没关系,VICE是这个世界上曾经最酷最狠的媒体。只要你听上5分钟,保证你会觉得:哇!那年代太有意思了!原来媒体曾经是这样做的!大家是真的可以靠爱发光、同时靠爱挣钱的! 无论如何,你都会在聆听中得到力量。 ———— 🎬 开场 1:35 为什么要聊VICE?VICE是谁? part 1, VICE进入中国之前,作为杂志人的20几岁 3:50 2000年初的广州杂志人生 6:02 创办女性电子刊《After 17》,从广州到北京时尚大刊 part 2 ,宇宙发出回应:VICE said YES! 12:23 起心动念 “联系VICE的一个原因是我和当时的男友分手了……我觉得自己得来一个大的!” 17:06 VICE中国的诞生契机:创想计划 “他们发邮件说:我们谈成了一个大案子……我们把它在北京798 落地,开始有了自己的团队、办公室……” 21:55 VICE产生的必然 24:05 如何找到战友? “熟人带熟人,那时中国没有这样的团队,于是大家一起去摸索……VICE中国最早的形式确实非常非常的朋友!” part 3,在社媒早期制造奇迹 28:00 播放量过亿的爆款:陈冠希纪录片 “当时所有的平台都很犹豫,一方面是觉得内容敏感,一方面觉得他过气了,现在还有人关心他吗?” 35:38 中国的亚文化萌芽 “‘草根’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的原生态,它不是因为一个理由或者是一个前思后想而生长出来的东西,而是不能忍的,必须表现出来的原生性。” 44:00 一边玩着,一边挣钱的黄金时代 48:00 VICE中国团队的迭代 “大概在2017年以后,我发现新来的年轻人对钱的意识变高了,家庭和学术背景比较好,但同时野生劲儿在逐渐减少。” part 4,从VICE到BIE,再到…… 50:50 当街头文化成为一种潮流,市场就逐渐卷了起来 58:12 女性的声音 “从VICE转向BIE的过程里面,我们想去做一个女性的内容,那就是别的女孩。” 62:34 媒体人的反思 “自媒体已经变成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存在,比如过去我们做纪录片以前是因为没有人去讲他们的故事,但是后来他们自己就可以在社媒平台发声了,那么他为什么还需要你?” 68:38 我不是在怀旧! “大家都经历了某种思考,对于该怎么样转变,怎么样把我们以前的在所谓的幸运中积累的能量拿到现在,去反馈给这个世界。” 71:26 最后聊聊,OOUS是干嘛的? 本期音乐: SMOKY BUBBLES by Denki Groove 电子杂志《after17》单期主题曲demo by Nicole Au 《看罢你公关嘴脸戒不掉》by 憬观-像同叠 ———— OOUS「某个我们」,是一档普普通通的聊天节目, 由前媒体人鸽子和马蒂在进入中女身份后重新连接,展开对话。 鸽子和马蒂都从杂志开始了职业生涯。 后来鸽子出了书,成为了一个修行者,为中文世界创作冥想课程; 马蒂则在二十年的媒体变化中尝试了摄影、视频、纪录片。 我们的人生围绕跨文化、媒体和多元创作展开, 正好来到了满载变化和欲望的四十岁。 四十岁的我们依然喜欢观察人,赞美人, 但对人的所作所为不免也有了些意见,总得来说,对人的期待挺高的。 中女视角下的人类观察,挺有必要。 可在 小宇宙|PODCAST | SPOTIFY | 网易云音乐 搜索 「OOUS某个我们」收听 也欢迎订阅我们的newsletter:https://oous.ghost.io/ ———— 主播介绍:

73分钟
2k+
7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