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提醒,我们会对滨口龙介的大部分电影进行讨论。 滨口龙介,1978年12月生人,是个射手座,出生在日本神奈川县。日本导演编剧制片人。19岁考入东京大学,就读于东大文学部的艺术美学专业,毕业论文研究的是约翰·卡萨维茨。 “毕业后当过商业片和电视节目的助理导演,但都是很失败的经历,并没有怎么融入进去。然后报考了东京艺术大学,它也是日本第一个开设电影制作专业的国立大学。第一年没有考上,接着又报考了一次。之所以非常想去东艺大,是因为有北野武、黑泽清这样的日本代表性导演在那里执教,我想没有比东艺大更好的学习电影的环境,把它当作最后的期望,终于考上了。” 东京大学前校长(黑泽清的老师)莲实重彦曾盛赞滨口龙介的《夜以继日》:“日本电影因为滨口龙介,孤独却又实实在在地踏入第三个黄金时代。” 滨口龙介为何具有这种“独步未来日影界”的能力和魅力?我们谈及滨口龙介的时候,在提出和解释哪些日影的新的方向和趣味?滨口龙介电影中的魔幻时刻是如何产生的?他是如何看待311东日本大地震之后的人们的生活的?他又是如何定义人性的阴暗的?他又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偶然事件的.... 终于在本期节目中,我串台了JustPod映画的主播汪金卫,也和曾经策展过滨口龙介影展的安妮,我们一起较为完整地梳理了滨口龙介的作品特征和创作轨迹,吐露了我们对于这位目前影坛最受关注的导演之一的热爱之情。 【嘉宾】 汪金卫,影痴,JustPod映画策划/主播 安妮,林象文化艺术总监,制片人。曾参与策展2019年滨口龙介作品中国展映“夜以继日的滨口时光” 【主持人】 李秋实,文化行业从业者,滨口龙介影迷 【时间轴】 02:54 影人介绍 05:10 我们对滨口龙介的“迷影时刻” 08:10 滨口龙介并不是“暴发户” 08:50 2019年策划滨口龙介影展是什么样的体验? 11:33 那些“上不了台面”的时刻远不如生活“狗血” 11:25 滨口龙介:“关于人性阴暗这回事,应该问你们自己。” 14:35 在中国出差,在北京的酒店里写《偶然与想象》的剧本 15:45 为什么一条河又脏又美? 16:30 戏内戏外,“狗血的”事情在模糊界限 21:20 唐田英里佳作为新人演员的胆怯,恰好符合角色的特征 26:00 滨口龙介(学生)和黑泽清(老师)的相似和不同 26:35 电影中声音的重要性 28:55 滨口龙介电影的角色都是女性 30:10 黑泽清“所有的电影本质上都是恐怖片” 33:35 “戏中戏”结构,去体现演员在电影中扮演演员 35:55 给演员的“副剧本”中都是电影中不会出现的人物 36:20 把电影拍出“话剧感”,是因为把人看作“机械的” 39:35 《偶然与想象》的故事三,为什么要设置成科幻故事? 41:10 当下时代,人们在街上只看手机,不可能出现偶遇 42:20 互联网时代,你不可能完全消失,也不可能完全找不到一个人 43:00 电影不如2020年魔幻 43:45 如何定义“偶然”与“想象”? 45:55 滨口龙介与洪尚秀的相似与不同 54:55 “让门开着”是谨慎面对日本社会空间的隐喻 56:32 滨口龙介“311地震之后,人们生活重心发生了改变” 01:01:35 安妮老师经历汶川地震的回忆 01:03:40 滨口龙介与奉俊昊,完全不同的两类导演 01:04:35 很少的钱也可以拍电影! 【节目中提到的书】 《日本电影110年》四方田犬彦 2018 新星出版社 【提到的影视剧集】 《红薯》杨雨豪 2019 《巫山云雨》1996 章明 《热汤》2020 章明 《山河故人》2015 贾樟柯 《蓝色》2021 吉田惠辅 《我啊,走自己的路》2020 冲田修一 滨口龙介(部分作品) 《若无其事的样子》2003 《激情》2008 《景深》2011 《海浪之音》2012 《亲密》2012 《讲故事的人》2013 《海浪之声 气仙沼》《海浪之声 新地町》2013 《触不到的肌肤》2014 《欢乐时光》2015 《天国还很遥远》2016 《夜以继日》2018 《间谍之妻》2020 《偶然与想象》2021 《驾驶我的车》2021 黑泽清(部分作品) 《X圣治》1997 《回路》2001 《东京奏鸣曲》2008 《完美的蛇颈龙之日》2013 《毛骨悚然》2016 《散步的侵略者》2017 侯麦(部分作品) 《人约巴黎》1995 《午后之爱》1972 《克莱尔的膝盖》1970 洪尚秀(提到的作品) 《这时对,那时错》2015 【声音采样】 《夜以继日》官方预告片 《驾驶我的车》官方预告片 《偶然与想象》官方预告片 【音乐】 tofubeats - 《Netemo Sametemo》(《夜以继日》原声OST) tofubeats - 《Futari》(《夜以继日》原声OST) 【出品人】李濛 【主理人】李秋实 【后期制作】李秋实 【视觉设计】冷暖儿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在邮票发行的第一天,将新邮票贴在信封上,盖上当日邮戳,这种信封叫做首日封。集邮初始,并无首日封一说。随着集邮的发展,人们对邮票的发行日期越加重视,这时集邮者就在新发行的邮票上盖个当天的日戳,或把邮票贴在一张纸上盖上邮戳,或把邮票贴在一张纸上盖上邮戳,作为资料收藏。久而久之,首日封应运而生。 “小小邮票在方寸间,就能够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而官方首日封延伸出了更多关于这一天的信息量,甚至还会内附详尽的介绍插卡,让发行’第一天‘更全面更立体的纪念并留存下来。” 当首日封变成了收藏品,我们还能不讨论价值,只关心故事与感情吗?当手写书信已经成为一种“矫情”,我们还能真诚地和朋友交流吗?当多年的笔友加了微信,还能像之前那样嘘寒问暖的关心吗?当我们拿起90年代的旧的信件,我们还能感受到那个时代那些人的温度吗?手写信是物理触感,是区别于即时通讯的无效率沟通,是一些人的“固执”,也是自我疗愈的方法。 【嘉宾】 Holly&小马 FISRSTDAY第一天 联合主理人,“信件盲盒”发起者 【主持人】 李秋实 文化行业从业者 【时间轴】 01:45 词条解释 03:18 明信片,邮票、邮戳设计都是统一特制的 03:55 疫情期间的国籍首日封设计 04:55 邮票是一个国家最早注重平面设计的产品 07:32 首日封上的石川啄木的短诗 08:53 “首日封”是个动词,“等待”是美妙的一步 09:45 笔友加了微信之后,美感消失了 11:00 “电子邮件”无法保存眼泪 12:18 书信传达的是情绪,微信传达的是命令 14:20 包裹“写信”这件事的许多通识已经消失了 15:25 写信是自我疗愈的过程 17:14 丧失写信能力的同时,也在丧失内在的情感表达 19:08 90年代的信中,表达的感情完全超越时空 22:18 “首日封”与“我”,是“世界线”与“个人线”的重合 23:25 NFT是否能储存我们的情感? 26:21 只要感动一点点人群,意义就存在 27:53 “她享受写信的过程,但无法接受寄信的误差” 29:30 “读信”是羞耻,“写信”是矫情? 37:25 “盲盒”概念太泛滥了 37:55 读一封91年的信,一个广州大学生的信 44:04 写一封信给长辈吧 49:22 “首日封”及一切产品,都在被当代社会单一价值观笼罩着 54:45 读一封来自“29间”的信 59:45 收集8、90年代的信件,相关法律和个人边界在哪里? 01:02:10 由档案数据库组成的“人” 01:03:45 “读信”时的感情比“窥探”更高级 01:07:35 “北京银矿”收集的大量上世纪的中国照片 【节目中提到的书】 《一握砂》石川啄木 2018 新星出版社 《Until Death Do Us Part双喜》Thomas Sauvin 2015 Jiazazhi Press 【提到的影视剧集】 《拥抱》2007 河濑直美 《你好,之华》2018 岩井俊二 《最后一封信》2020岩井俊二 《玛丽与马克思》2009 亚当·艾略特 【声音采样】 《蓝色大门》2002 易智言 FIRSTDAY第一天 在9月9日的阅读信件的活动“上世纪书信往事”,一个法国人在阅读一封一战时期的法国明信片,另一个法语专业的朋友在翻译 【音乐】 小林武史 - 《Recollection》(《最后一封信》OST) ikire(市川和則) - 《手紙(信)》 当然,如果你想拥有一个陌生的电子笔友,欢迎在 FIRSTDAY第一天 的公号后台回复“写信” 填写你的收信名以及通讯地址,他们会审核地址的完整性,然后进行一对一随即交换地址(你写的地址不会用作它用) 【出品人】李濛 【主理人】李秋实 【后期制作】李秋实 【视觉设计】冷暖儿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Glamping”是Glamorous(精致的)+Camping(露营)的意思,国人把它译作轻奢露营、野奢露营、豪华露营、高端露营,或者是精致露营。就像它的字面意思那样,这种风格跟随着那些精致的朋友圈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人们喜欢“精致露营”,却不是喜欢露营本身,而是在露营中所创设的场景,以及在场景中浸润的情感、格调,所投射的人格和品味给人带来的仪式感、存在感以及认同感。真的是喜欢自然,还是喜欢仪式,是“精致露营”带来的诸多疑问之一。 为什么会出现“精致露营”这个概念?“精致露营”将露营这种户外运动和生活方式打上了“中产阶级消费”的标签,动辄总价几万几十万的露营装备,是不是也将露营这种追求享受自然的生活方式导向到了不合理的地方?入门装备怎么选择?一个人露营要有哪些考虑?和朋友们露营时会有哪些收获? 在夏秋季节,外出露营成为了主要的消遣方式,我们拥抱自然的方式怎样是健康的?应该避免哪些问题?我们拥抱自然是想寻求什么呢?渴望到无人之境是不是当代人因为想要逃离社交,可为什么到了户外还是玩手机?我们为什么而露营,为什么无人之境令人向往?我们应该如何回归理性? 【嘉宾】 Terry,新户外生活方式平台一帐Camplus员工 【主持人】 李秋实,文化行业从业者 【时间轴】 01:20 词条解释 02:54 “电子露营”玩家如何开始实践? 03:34 从零开始一次露营前的准备 05:10 食材重要,还是做饭的工具重要 05:39 “不匹配需求的装备都是耍流氓” 07:45 从小学到大学毕业,也没有教你怎么用打火石生火 08:30 “野餐”更享受“餐”的过程,“露营”是综合运动 09:30 我没有想要一起露营的朋友,入门一人露营应该注意什么? 11:00 第一次露营不是带够食物就够了 13:10 露营结束的时刻不是开车回家的那一刻 14:50 “装备竞赛”与“装备焦虑” 16:35 不是便宜的东西就不好 18:30 “不懂就问!”玩露营的,都是朋友 20:40 “精致露营”在中国,成为了“新中产”的标签? 21:55 疫情之下,露营是重新连接人际关系的活动 25:00 “户外语境”与“城市语境”完全不同 26:30 “每次和老公出去露营,都是从头吵到尾,但仍觉得美好” 28:15 露营的魅力在于超越了身份,职位,工作和阶级 29:57 工作是工作,露营是露营 31:49 “如果到最后我们在讨论同一个产品,同一个品牌,同一个感受,该多无聊!” 32:50 如果不想成为别人露营风格的模仿者 34:55 在山野林间和湖边的露营地阅读 35:47 都是玩手机,何必到户外 36:55 钓鱼这件事,上瘾的程度不可小视 38:30 “乡野”和“荒野”的概念消失了,自然离我们越来越远 41:35 有些露营地,不正规到就是“家后院的一片草坪” 42:50 城市当中的“四季”都是模拟的 47:15 “露营”是一个切入点,切入到日常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 49:25 为了精致,把平时用不到的东西,搬到户外 51:20 “户外公约意识”/“无痕山林原则” 53:56 “吃饱喝足”之后谈谈“环保” 55:36 “户外”也是一层滤镜?“当时拍的照片,回家一看好丑” 58:00 除了装备鄙视链,还有品味鄙视链? 01:02:59 享受“那一刻”最重要,忘了拍照片,忘了录像,也复述不出来 【节目中提到的书】 《BEAMS AT HOME4 》2021 新星出版社 《森林、冰河与鲸》星野道夫 2020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节目中提到的影视】 《一人露营》日本 2019 《摇曳露营》日本 2018 《纪实72小时 严冬的露营场 眺望富士山》日本 2019 【声音采样】 Camping in the RAIN with Jeep Wrangler [ Tarp shelter, Car camping ] SoC Ep 9 YouTube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0frCk_ZC4Y&list=PLaTup7RT6BCw9x8iMS_DPANBQozu_KRM_ 【音乐】 Yogee New Waves - 《to the moon》(日剧《一人露营》主题曲) PUFFY - 《日曜日よりの使者》 福利时间! 感谢大家的订阅和支持,本期节目会从关注且评论或分享中,随即抽一名朋友送一本(我自掏腰包的)《BEAMS AT HOME4》!先阅读解馋,再出门实践!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503906/ 【出品人】李濛 【主理人】李秋实 【后期制作】李秋实 【视觉设计】冷暖儿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今 敏(1963年10月12日-2010年8月24日),出生于北海道钏路市,日本动画导演、编剧、漫画家,毕业于武藏野美术大学造形研究科视觉传达设计系。 在2010年5月18日写下了数千字长文的遗书。其中总结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作品的遗愿,在去世的前一天,他还在社交媒体上放出了自己的100部片单,是个忠实而可爱的影迷,就像他遗书和博客中写的那样,在离开人世的那天,“不要忘记要和世界上所有的美好的事物表达最高的感谢”。 今 敏的作品特征有哪些?今 敏作品的灵感来源和影响到的作品有哪些?今 敏和圈内人士的合作往事有哪些?今 敏的时事吐槽博文中透露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我们在周二8月24日的今 敏忌辰11周年的当天,也同样怀着对今 敏先生的怀念和追思,重新探讨着今 敏带给我们的美梦与震撼,重提今 敏的造梦技术,就像睡了一个拥有绮丽梦境的回笼觉。 【嘉宾】 司洋,公路商店出版物运营负责人,Dreamcatcher文化志主理人 【主持人】 李秋实,文化行业从业者 【时间轴】 01:33 人物生平回顾 03:04 丸山 正雄“《造梦机器》以后只能是今 敏的仿作” 04:18 今 敏的处女作漫画单行本“不像是今 敏作的” 05:04 今 敏与押井 守,相交却又分离 07:30 今 敏,不是今敏,不是令 敏,也不是今 畝 08:20 今 敏的小时候,抓虫子和《假面骑士》 09:00 赚来的钱先买了电影碟片和酒 09:30 今 敏的好莱坞“徒弟” 11:15 “无技巧转场”是造梦的入门技 13:25 “错觉画”是模糊梦境与现实的手法 13:50 “社会派”是今 敏动画的一个独特面貌 19:00 今 敏在《机动警察剧场版2》中的私货 20:35 玩具的眼睛,鱼的眼睛、未麻的眼睛、你我的眼睛... .... 21:32 窗户,电脑、镜子、手机... ...谁在偷看你? 22:35 “二元对立”的矛盾感,令今 敏着迷 23:51 社会中的人人都戴上“假面”(仮面,persona) 25:16 “年轻女孩的手机长在脸上” 26:55 “七転八起”的政治家们 28:20 今 敏的女主角们揭示了什么? 29:51 少数群体走到台前 30:47 “全员全役”指的是一个演员可以同时出演多个角色 32:07 “神与佛祖终会改变信仰” 33:20 妓女,援交妹、女仆、女高中生... ...充满社会恶意的名称 34:55 把“画漫画时,连载的杂志停刊了”画到漫画中去 39:32 得了病不要紧,先发个博客吐槽一下 40:32 今 敏也在厌烦着“流行语” 42:30 反对“低龄化动画”的一代 44:35 直接展示“恶行”来冒犯观众 46:10 乡下不是退路,自杀不是出路 48:20 “反派”与“偶像”没有具体形象 49:20 今 敏,感谢您! 【节目中提到的书】 《海归线》今 敏 2021 读库 漫编室 | 新星出版社 《OPUS》今 敏 2019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盗梦侦探》筒井 康隆 2015 上海译文出版社 《我的造梦之路》今 敏 2015 雅众文化 | 新星出版社 《东京风格》都筑 响一 2019 新星出版社 【提到的影视剧集】 《铃音》1998 中村隆太郎/村田 雅彦 《乔乔(OVA【JOJO的奇妙冒险】第五话)》 《梦之安魂曲》2000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黑天鹅》2010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未麻的部屋》讲座 2007 今 敏/永井 流奈 《造梦机器》(未完成) 【节目中提到的人物】 今 敏 《海归线》1990(漫画单行本) 《老人Z》1991(美术设计) 《恐怖桃源》1991(编剧) 《机动警察剧场版2》1993(美术) 《JOJO的奇妙冒险》1993(美术设计,编剧,导演) 《回忆三部曲·她的回忆》1995(编剧) 《未麻的部屋》1997(导演) 《千年女优》2001(导演,编剧) 《东京教父》2003(导演,编剧) 《妄想代理人》2004(导演,编剧) 《红辣椒》2006(导演,编剧,配音) 《早上好》2007(导演,编剧) 《造梦机器》(未完成) 大友 克洋(部分作品) 《阿基拉》1988(导演,编剧) 《老人Z》1991(编剧) 《恐怖桃源》1991(导演,编剧) 《未麻的部屋》1997(制片人) 押井 守(部分作品) 《机动警察》1989(制片人,编剧) 《机动警察剧场版1》1989(导演) 《机动警察剧场版2》1993(导演) 《攻壳机动队》1995(导演) 丸山 正雄(部分作品) 《未麻的部屋》1997(制片人) 《千年女优》2001(制片人) 《东京教父》2003(制片人) 《穿越时空的少女》2006(制片人) 《红辣椒》2006(制片人) 《夏目友人帐》2008(制片人) 《夏日大作战》2009(制片人) 【声音采样】 动画剧集《妄想代理人》最后一集 动画电影《机动警察剧场版2》 【音乐】 平沢進 - 《白虎野の娘》(《红辣椒》片尾曲) 平沢進 - 《白ヶ丘-マロミのテーマ》(《妄想代理人》片尾曲) 【出品人】李濛 【主理人】李秋实 【后期制作】李秋实 【视觉设计】冷暖儿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现在我房间里的人口分布格局是这样的:一只半犀人,一只狐狸精,两只蜘蛛,两个人。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就会变成贱民,以后出入厨房客厅要拿一只碗大声敲,表示让旁人肃静回避,免受污染,要一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赚钱供这些土豪们生活,稍有懈怠,它们就会投票决定是否把我吃掉。” ——白饭如霜《猎物者》 都市奇幻的具体定义是什么?与科幻区别在哪里?有哪些主要的都市奇幻作品? 都市奇幻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起点网文的都市奇幻能算在其中吗?国产剧近两年大多改编自网络都市奇幻网文,为什么国产都市奇幻只是外衣,而内里还是爱情偶像剧,现实行业剧?韩国近些年的都市奇幻剧也很多,是否亚洲的都市奇幻风格统一?中国特色都市奇幻有哪些佳作?都市奇幻是否也在不断变化?其他类型是否也在不断借鉴都市奇幻?这其中的区别在哪里? 希望通过本期节目,来讨论都市奇幻这个小众的类型,并且回顾它对当下的启迪:身处都市中的幻想,为何会出现,为何难能可贵?我们还需要什么样的都市奇幻? 【嘉宾】 梁清散,青年作家。著有《新新日报馆:机械崛起》,《新新新日报馆:魔都暗影》等。 不高兴,译者。翻译漫画《地狱男爵》系列,《B.P.R.D》系列。 【主持】 李秋实,文化行业从业者。 【时间轴】 01:20 词条解释 03:05 “溺死的巨人”违背逻辑的点 04:00 《哈利·波特》系列为什么不算“都市奇幻”作品 07:12 中国有很好的“都市奇幻”作品 11:04 “都市奇幻”的两种风格,怀旧复古,做大做酷。 12:32 “都市奇幻”大多也是从一些“都市传说”发展而来 13:44 “都市奇幻”中的“都市”到底应该是什么样? 14:49 “漫威”与“DC”的作品,算是“都市奇幻”作品吗? 15:54 蝙蝠侠身份是普通人,但他却具有超能力属性 18:02 “都市奇幻”中的主角都挺“衰” 18:42 亚洲一些被形容成“都市奇幻”的作品总离不开爱情 21:08 香港的僵尸电影,从古代走到现代 23:52 太空中的“城市”,还算“城市”吗? 26:05 “猫”能发电,也能治头疼病,还能做警探 28:01 《舒克贝塔》与《黑猫警长》哪个是奇幻作品? 30:14 “都市奇幻”中的另类作品 33:14 动漫中的“都市奇幻”作品 35:02 “科技”也是一种魔法 38:12 国产烂片中的“奇幻”情结 【节目中提到的书】 《齐马蓝》2021 湖南文艺出版社 《咬时代:九州全民幻想》2012 上海文艺出版社 《无人区:九州全民幻想》2014 上海文艺出版社 《十号酒馆:判官》2013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金拇指》 《生化保姆》 《病菌集中营》 《故事新编》 《地狱男爵》系列 2021 新星出版社 《B.P.R.D》系列 2020 新星出版社 《新新日报馆:机械崛起》2016 湖南文艺出版社 《新新新日报馆:魔都暗影》2021 新星出版社 《黑猫侦探》系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解忧杂货店》2014 南海出版公司 《漂流教室》2017 尖端出版 《不安的种子》 2005 東立 【节目中提到的影视】 《爱,死亡,机器人》剧集 《哈利·波特》系列 《纳尼亚传奇》系列 《夺宝奇兵》系列 《木乃伊》系列 《古墓丽影》系列 《霹雳贝贝》 《康斯坦丁》 《X档案》 《危机边缘》 《邪恶力量》 《朝内88号》 《阿基拉》 《铳梦》 《新哥斯拉》 《雷神》 《海王》 《来自星星的你》 《暮光之城》系列 《恐怖热线之大头怪婴》 《僵尸》 《妙想天开》 《移魂都市》 【节目中提到的游戏】 《流言侦探》 《赛博朋克2077》 【声音采样】 1988《霹雳贝贝》 【音乐】 《St.James Park》——David Arnold(《好兆头》剧集原声) 《St. James Infirmary Blues》——Brian Reitzell,Mark Lanegan (《美国众神》剧集原声) 【出品人】李濛 【主理人】李秋实 【后期制作】李秋实 【视觉设计】冷暖儿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日本静冈经济研究所的主任研究员长村敏孝在2010年提出,“普通力”是一种在逆境中还能找到生活勇气的力量,“普通能力,并不是指让人平凡下去,而是指能够有普通的思维方式,凡事都能正常进行。”普通是强大的能量,比“攻击力”和“守备力”更重要,它意味着对真诚、善良等品质的坚守,作为一颗螺丝钉也能发光。他大胆预测,“在不久的将来,说“那个人具有正常的力量”可能比“那个人是独一无二的”更受称赞。” 《短剧开始啦》近期完结,其中描绘了“没有工作经历,没有学历,缺乏生存下去能力”的喜剧工作者的日常。围绕着这些主角的人物一定程度上都在扮演着“社会的底色”,或经历了大失败的人:名校名厂毕业的中滨小姐在咖啡店当服务员,主角春斗在大厂工作的哥哥因为陷入传销而离婚且一蹶不振...能不能普通地生存下去成为了难以成全的事情。《花束般的恋爱》中描绘的初入社会的男性,在与生活作斗争的同时,也在放弃搁置自己的热爱和兴趣,当最初的独特个性慢慢被消磨掉,也只能感叹一声“成为普通人好难啊!”。 我们是否缺乏一定程度上的“普通人教育”?如何做好一名“普通人”是否要比“如何成功”重要?“成为一个普通人”,是否是民众普遍不愿意接受的结局?“普通”就是“失败”?“创作”的条件是否被限定了人群?如何定义普通和普通人?创作应该下沉,还是工业化?我们是否也在无意识地成为传播“有用焦虑”的传播者? 在本期的播客中,希望能够通过讨论消解一定的焦虑,让“普通”成为一种可贵的能力,正常且顺利地生活是难能可贵的,鼓励实践和创作的下沉,能够普及一些方法论,或者只是引发一些思考。 【嘉宾】 晚不安,影迷,较为频繁使用豆瓣的普通年轻人。 【主持】 李秋实,文化行业普通从业者。 【时间轴】 01:03 词条解释 02:26 警惕“标签” 03:36 AI为你精选的大学专业,是你喜欢的吗? 05:41 我们终究要和自己的大学专业和解? 08:06 一心想着“生活在别处”不太健康 09:49 毕业院校,实习经历... ...是区别于普通人的要素? 10:26 “因为本科学校不太好,被一所大厂面试了16次。” 12:06 “高质量男性”的“高”是什么?“中低质量人类”应该如何自处? 14:06 “985相亲局”是亲密关系的终极解决方案? 15:41 得“奥运银牌”后痛哭的压力来自于哪里? 19:20 “陪跑”概念是坏文明,更应该关注提名大名单 20:41 导演和保安,不是差异悬殊的两个词 22:06 创作应该下沉化,还是工业化? 22:30 李盆所主张的“业余写作”,反对“以解释去解释一个解释” 27:45 《一首小夜曲》中的一个普通事件 29:00 《花束般的恋爱》中的那句哀嚎“成为普通人好难啊!” 32:10 树木希林生气地说:“皱纹是我好不容易长出来的!” 34:16 “观影量”不重要,怎样“走进”电影重要 35:40 “经历”不是“能力”,“苦难”不要“标榜” 37:10 普通人在灾难面前的角色 39:45 明星与普通人的区别是什么? 40:45 哪些品质被低估了? 43:20 青年导演的处女作豆瓣开分5分,是不是前途就没了? 49:10 穆旦“我才知道我全部的努力,不过完成了我普通的生活。” 【节目中提到的书目】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日] 村上春树 南海出版公司 2017 《我的二本学生》 黄灯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 《羊呆住了》李盆 后浪|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0 《一首小夜曲》[日] 伊坂幸太郎 新星出版社 2016 《豆腐匠的哲学》[日] 小津安二郎 雅众文化|新星出版社 2016 【提到的影视】 《横道世之介》日本 2013 冲田修一 《最后的告别》中国大陆 2021 张中臣 《当我们决定放弃的夜晚》中国大陆 2020 杨庆 《中邪》中国大陆 2016 马凯 《心迷宫》中国大陆 2014 忻钰坤 《路边野餐》中国大陆 2015 毕赣 《重庆奥斯卡》中国大陆 2021 周子杰 《一首小夜曲》日本 2019 今泉力哉 《花束般的恋爱》日本 2021 土井裕泰 《去见瀑布》日本 2014 冲田修一 《南极料理人》日本 2009 冲田修一 《我啊,走自己的路》日本 2020 冲田修一 《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日本 2018 冲田修一 《四个春天》中国大陆 2017 陆庆屹 《囚》中国大陆 2017 马莉 《当幸福来敲门》美国 2006 加布里埃莱·穆奇诺 【声音采样】 羊呆住了 | 汉语是伟大的,但它现在被用成了“话术”,多么油腻的两个字 | 李盆 一席第846位讲者 【提到的文献】 求められる?「普通力(ふつうりょく)」 | 静岡経済研究所. (2021). Retrieved 14 June 2021. 【音乐】 《賑やかな日々》——ハナレグミ(《我啊,走自己的路》片尾曲) 《愛を知るまでは》——あいみょん (《短剧开始啦》主题曲) 【出品人】李濛 【主理人】李秋实 【后期制作】李秋实 【视觉设计】冷暖儿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逆托邦”是当代西方著名社会理论家齐格蒙特·鲍曼生平最后一本书的名字,英文写作Retrotopia,直译过来是“逆托邦”,也译作“怀旧之邦”,书名引进过来叫《怀旧的乌托邦》。“逆托邦”指的是将怀旧情绪升格为整体空间,即作为不是真实发生的过去之地,大致可以解释为我们对过去的满溢的怀念情感,架构了一个美好的属于过去的乌托邦。 在社会节奏急剧增大的当下,我们一次次地渴望能从小小的荧幕穿越回情景喜剧盛行的年代,由过去的幽默来包裹和抚慰当下的焦虑。为什么现在没有好的情境喜剧了?为什么它会走向衰微?我们还需要情境喜剧吗?它转变成为了哪些新的形式?而当这种感性的情绪增长的同时,“怀旧”这件事也在变得越来越“不便宜”。怀旧消费是报复消费吗?怀旧商品带来的更多的是空虚还是满足?《老友记重聚特辑》的岁月祛魅,是“相见不如怀念”还是“常看常新”? 消失的事物越来越多,快速到来不及感伤,原子世界每天都在更新:街道的报刊亭拆了,小卖铺变少了,获取新闻的方式也变了......共同记忆在一点点瓦解,我们该如何守护共同的“精神家园”? 【嘉宾】 郑捕头,媒体人,播客西四五条主播。著有作品《我爱·我家》。 黄珊珊,出版行业从业者。《我爱·我家》图书策划。 【主持】 李秋实,文化行业从业者。 【时间轴】 01:30 词条解释 03:08 七年前的《我爱·我家》线下特别活动,“无可挑剔的一场秀” 05:30 演出要不要票是一个门槛 07:20 零零后还看《我爱我家》吗? 13:18《我爱我家》的成功有点太成功了 16:40 从“英式喜剧”到尚敬的作品,语言从北方语言变成了各地方言 18:35 东北话盛行原因不是“逗”,而是接受门槛低 20:15 务实的人没空幽默,闲人忙于作乐 24:10 短视频时代下的“北京话模仿”为什么会产生? 27:35 京味喜剧退场,脱口秀及其他登场 31:05 《我爱我家》沉淀了中国前几十年的生活经验与苦难欢乐 36:00 哪些电视剧常看常新? 38:05 “假装笑场”是一种高级喜剧手法 44:00 相声的美妙在于想象空间和话语节奏 45:15 不看“几分钟看完XXX”,尽量不要倍速,放下手机,享受电影与球赛 55:15 刘德华靠作品有人气上综艺,而有些艺人的人气作品是综艺 58:25 播客存在意义是鼓励人们多和朋友聊天 01:03:20 “经典难再”话题是世界性问题 01:07:30 在老友记主题咖啡馆喝咖啡感觉很好,就是咖啡太贵了 01:13:28 好的深度新闻和特稿变得越来越少 01:31:10 当作品的物理环境也不存在了,怀旧只能存在“精神家园”中了 01:36:40 现在的年轻人还看王朔吗? 01:44:20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节目中提到的文献】 《当怀旧成为商品——逆托邦及其批判》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系 黄玮杰 2020年刊登在《山东社会科学》 【节目中提到的书】 《我爱·我家》2014年 新星出版社 郑猛 《南方周末特稿手册》2012年 南方日报社 杨瑞春 张捷 【嘉宾提到的影视】 《我爱我家》1993年 英达 《家有儿女》2005年 林丛 《编辑部的故事》1992年 赵宝刚 金炎 《龙门镖局》2013年 王勇 《武林外传》2006年 尚敬 《候车室的故事》2002年 英达 《闲人马大姐》2000年 英达 林丛 娄乃鸣 《东北一家人》2002年 英达 吕小品 《炊事班的故事》2002年 尚敬 《渴望》1990年 鲁晓威 《四世同堂》1985年 林汝为 蔡洪德 《海马歌舞厅》1993年 孙铁 谢晓嵋 《皇城根儿》1992年 赵宝刚 《过把瘾》1994年 赵宝刚 《京都纪事》1994年 尤小刚 陶玲玲 《空镜子》2001年 杨亚洲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2000年 沈好放 《一年又一年》1999年 安战军 《寻汉计》2021年 唐大年 《老炮儿》2015年 管虎 《本命年》1990年 谢飞 《乡村爱情》(第一季)2006年 张惠中 《觉醒年代》2021年 张永新 《潜伏》2009年 姜伟 付玮 《地下交通站》2007年 英达 《士兵突击》2006年 康洪雷 《宋飞正传》(第一季)1990年 杰瑞·宋飞 《永失我爱》1994年 冯小刚 《快乐驿站》2004年 《旺角卡门》1988年 王家卫 《体育人家》2002年 娄乃鸣 《健康快车》2004年 尚敬 《生活大爆炸》(第一季)2007年 《小谢尔顿》(第一季)2017年 《老爸老妈浪漫史》(第一季)2005年 《破产姐妹》(第一季)2011年 《布莱克书店》(第一季)2000年 《是,大臣》(第一季)1980年 《是,首相》(第一季)1986年 《顽主》1988年 米家山 《请回答1988》2015年 【声音采样】 电视剧《东北一家人》 电视剧《我爱我家》 相声《求全责备》 电影《顽主》 【音乐】 《侠客行》——虞霞/李小龙 《老情歌(原唱:吕方)》——王志文/江珊 【出品人】李濛 【主理人】李秋实 【后期制作】李秋实 【视觉设计】冷暖儿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集中营的幸存者写出了世界著名文学作品,各大图书馆有关犹太人大屠杀的书籍比比皆是,然而,靠劳动躲过了灭绝屠杀的非犹太裔东方劳工,始终沉默着。” 东方劳工(OST)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在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袖子上戴着一个大大的“O”,他们从遥远的东方而来,沉默地做着非人的劳动,试图逃亡者会被当众绞死... ...可是直到今天,“东方劳工”仍然是一个相对空白的历史群体,很少人书写,很少人知道,基本没有人提及... ... 他们是谁?来自哪里?都承受了什么?他们的痛苦都来自哪里?他们揭开了怎么样的一段不为人知的二战史?我们需要把他们推到前来,让他们拍拍身上历史的灰尘,走出沉默,抵抗遗忘。 在信息发达,电子简讯越来越流行的时代,我们该如何书写我们自己的历史和家族史?我们是否还有书写家族史的必要?我们能从父辈的口述中获得什么故事与感触? 【嘉宾】 祁沁雯,教师,译者。翻译作品《海德格尔与妻书》《她来自马里乌波尔》《奥斯维辛的摄影师》 白华昭,编辑。《她来自马里乌波尔》策划 【主持】 李秋实,文化行业从业者 【时间轴】 01:25 词条解释 06:05 《波斯语课》重提“无意识的恶” 09:20 “东方劳工”中的“东方”是哪里? 12:39 集中营的医生举起手,向右走向死亡,向左走向死缓 14:40 东方劳工的历史记录接近空白,为什么? 24:00 从沉默的历史中走出来 31:10 叙述历史的著作,如何界定其真实性? 34:00 集中营里的花圃与三色堇 40:50 翻译的时候,我做了噩梦,出版后我也只读了一遍,我不会再望向深渊 43:50 如何书写自己的家族史?为何要书写? 【嘉宾提到的书】 《朗读者》[德]本哈德·施林克 译[中]沈锡良 2021 译林出版社 《她来自马里乌波尔》[德]娜塔莎·沃丁 译[德]祁沁雯 2021 新星出版社 《奥斯维辛的摄影师》[德]莱纳·恩格尔曼 译[德]祁沁雯 2018 新星出版社 《海德格尔与阿伦特通信集》[德]马丁·海德格尔 译[德]祁沁雯 2019 南京大学出版社 【嘉宾提到的影视】 《波斯语课》2020(2021中国大陆上映) 俄罗斯 德国 白俄罗斯 《无罪谋杀:克林尼案》2019(2021中国大陆上映)德国 《兄弟连》2001 美国 英国 【音乐】 X-Ray Dog - Flawed Genius Nico Muhly - It's Not Just About You Tele Music - Going Lower 【联系我们】 微博:@偶然误差FM 豆瓣:偶然误差FM 【出品人】李濛 【主理人】李秋实 【后期制作】李秋实 【视觉设计】冷暖儿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