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69分钟
播放:
674
发布:
3年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在邮票发行的第一天,将新邮票贴在信封上,盖上当日邮戳,这种信封叫做首日封。集邮初始,并无首日封一说。随着集邮的发展,人们对邮票的发行日期越加重视,这时集邮者就在新发行的邮票上盖个当天的日戳,或把邮票贴在一张纸上盖上邮戳,或把邮票贴在一张纸上盖上邮戳,作为资料收藏。久而久之,首日封应运而生。

“小小邮票在方寸间,就能够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而官方首日封延伸出了更多关于这一天的信息量,甚至还会内附详尽的介绍插卡,让发行’第一天‘更全面更立体的纪念并留存下来。”

当首日封变成了收藏品,我们还能不讨论价值,只关心故事与感情吗?当手写书信已经成为一种“矫情”,我们还能真诚地和朋友交流吗?当多年的笔友加了微信,还能像之前那样嘘寒问暖的关心吗?当我们拿起90年代的旧的信件,我们还能感受到那个时代那些人的温度吗?手写信是物理触感,是区别于即时通讯的无效率沟通,是一些人的“固执”,也是自我疗愈的方法。


【嘉宾】

Holly&小马 FISRSTDAY第一天 联合主理人,“信件盲盒”发起者


【主持人】

李秋实 文化行业从业者


【时间轴】

01:45 词条解释

03:18 明信片,邮票、邮戳设计都是统一特制的

03:55 疫情期间的国籍首日封设计

04:55 邮票是一个国家最早注重平面设计的产品

07:32 首日封上的石川啄木的短诗

08:53 “首日封”是个动词,“等待”是美妙的一步

09:45 笔友加了微信之后,美感消失了

11:00 “电子邮件”无法保存眼泪

12:18 书信传达的是情绪,微信传达的是命令

14:20 包裹“写信”这件事的许多通识已经消失了

15:25 写信是自我疗愈的过程

17:14 丧失写信能力的同时,也在丧失内在的情感表达

19:08 90年代的信中,表达的感情完全超越时空

22:18 “首日封”与“我”,是“世界线”与“个人线”的重合

23:25 NFT是否能储存我们的情感?

26:21 只要感动一点点人群,意义就存在

27:53 “她享受写信的过程,但无法接受寄信的误差”

29:30 “读信”是羞耻,“写信”是矫情?

37:25 “盲盒”概念太泛滥了

37:55 读一封91年的信,一个广州大学生的信

44:04 写一封信给长辈吧

49:22 “首日封”及一切产品,都在被当代社会单一价值观笼罩着

54:45 读一封来自“29间”的信

59:45 收集8、90年代的信件,相关法律和个人边界在哪里?

01:02:10 由档案数据库组成的“人”

01:03:45 “读信”时的感情比“窥探”更高级

01:07:35 “北京银矿”收集的大量上世纪的中国照片

 

【节目中提到的书】

《一握砂》石川啄木 2018 新星出版社

《Until Death Do Us Part双喜》Thomas Sauvin 2015 Jiazazhi Press

 

【提到的影视剧集】

《拥抱》2007 河濑直美

《你好,之华》2018 岩井俊二

《最后一封信》2020岩井俊二

《玛丽与马克思》2009 亚当·艾略特

 

【声音采样】

《蓝色大门》2002 易智言

FIRSTDAY第一天 在9月9日的阅读信件的活动“上世纪书信往事”,一个法国人在阅读一封一战时期的法国明信片,另一个法语专业的朋友在翻译


【音乐】

小林武史 - 《Recollection》(《最后一封信》OST)

ikire(市川和則) - 《手紙(信)》



当然,如果你想拥有一个陌生的电子笔友,欢迎在 FIRSTDAY第一天 的公号后台回复“写信”
填写你的收信名以及通讯地址,他们会审核地址的完整性,然后进行一对一随即交换地址(你写的地址不会用作它用)


 

【出品人】李濛

【主理人】李秋实

【后期制作】李秋实

【视觉设计】冷暖儿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UrbanLegal
3年前
5
提个小建议 主播们的声音大小实在差别太大啦 我一会要调大一会要调小 忙坏了!
七个梦
3年前
4
10:57 写信慢但可以积累情感
七个梦
3年前
3
14:40 为了能收到明信片,给的收信地址是有信箱的家
跳下虚拟海
3年前
3
10:32 这个很好玩!有一个圈子叫做语言cos 就是模仿各种作品里的人物进行对话 不过放到信件里更符合霍格沃茨的语境了hhh
七个梦
3年前
2
💧
Cincoo
3年前
1
16:05 连着听了渐行渐远的朋友和这期,想到了一个人。我和A是高中同学,因为我住宿,所以我们都是发短信互相交流。 毕业几年后,A在QQ上突然联系我,问我最近怎么样,我说了一些近况,并表示用QQ聊天很不习惯,A选择用电子邮件回复了我。于是我们就这样有来有往的发了一段时间。当时每天我都很期待收到回信,时不时点开邮箱查看。很怀念那种通过一封封邮件去慢慢了解一个人的方式。 现在已经没有联系了,但我还有很多想说的话没说,碰巧那段时间听到了萧潇的《没有寄的信》,也许以后会鼓起勇气再发一封邮件,也许就这样断了联系。
啊陈唧唧
3年前
1
一直关注的旧物博主,有一天找到了信件的主人,第一次感受到信件的重量(只是随手转发) 74 武楷斯|永续旧物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 sUau01lfCE44C0d 😆 http://xhslink.com/b8VGre,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鱼籽BLUES
3年前
1
随机戳了一个时间点 是十一分钟 就刚好是标题的这句话
鱼籽BLUES
3年前
1
对读信活动和信件盲盒很感兴趣
UrbanLegal
3年前
1
听这期脑子里总是响起她整晚在写信这首歌
Yvonne_491E
1年前 贵州
0
52:13 非常认同!我跟朋友们也尝试录过几期播客,然而并没有人去剪辑,却每每有人发起录音,其实几次下来我觉得大家就是希望有一次认真的慎重的面对面交谈的契机,其实表达之后有没有人听已经不重要了。
陈白玄
8个月前 上海
0
想到我之前19年吧,在闲鱼二手收了一本我追的团的演唱会画册。 收到之后确认没有问题就收起来了,去年跟新朋友聊到想起来就找出来看了一下…… 然后发现当时出物给我的姐妹,在画册里面给我送了一张这个演唱会的那张专辑的生写,夹在画册正中间…… 😇 堪称时隔五年的礼物……
njzy
3年前
0
点赞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