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学和生物学探索睡眠的秘密:什么是“人类高质量睡眠”?睡眠是什么?《睡眠革命》独创的90分钟睡眠法是怎么来的?睡得多=睡得好吗?有哪5个睡眠黄金标准?如何通过量表测试自己的睡眠质量? 做梦就意味着睡不好吗?梦真的能预示未来?幸福的睡眠是相似的,不幸的睡眠却各有各的不同。传说中真正的“睡眠障碍”是怎样的?揭秘“催眠术”,我遇到了江湖游医。 我们对睡眠的态度该换换了:既然不用“没苦硬吃”,又何苦“没觉硬睡”?分享我自然治愈失眠的故事,以及3个高质量睡眠TIPS。 「内容总览」 01:04 一些睡眠问题的数据:女性睡眠质量变差,年轻人睡眠质量变好? 10:15 90分钟睡眠法揭示:睡眠是一种怎样的循环?睡得多=睡得好吗? 16:18 怎样才算“人类高质量睡眠”?5个睡眠黄金标准 18:00 做梦=睡不好?梦真的能预示未来? 24:00幸福的睡眠是相似的,不幸的睡眠却各有各的不同 24:16传说中真正的“睡眠障碍”是什么样的? 27:10 揭秘“催眠术”,我遇到的江湖游医 32:43 我们对睡眠的态度该换换了:既然不用“没苦硬吃”,何苦“没觉硬睡”? 39:15 不吃药,不硬睡,自然治愈失眠的故事 43:26 总结3个高质量睡眠TIPS,实现身心修复,继续平和人生 「相关图片」 ▼睡眠各个阶段的脑电波记录(来源于《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NREM和REM交替的睡眠模式(来源于《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匹兹堡睡眠量表计分方法 「延伸阅读」 书籍《我们为什么要睡觉》by 马修·沃克 书籍《睡眠革命》by 尼克·利特尔黑尔斯 书籍《普通心理学》 by 彭聃龄 书籍《普通心理学》 by 叶奕乾等 网络《我国成年人和学生七成睡眠不达标》by 光明日报 网络《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平均睡眠7.06~7.18小时 其中近一半人受睡眠困扰》 by 华商报 网络《什么是睡眠?睡多久才正常?》by 心理学人 网络《世界睡眠日:这5个睡眠“金标准”,你占了几个?》by MedSci 网络《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by 百度百科 Illustration by Arianna BGM - Universe by Jurrivh/Luna Starling 「赠书活动」 参与方式:节目发出24小时内,在小宇宙/苹果播客评论区留言,并加入社群发送评论截图,即为报名成功。 获奖公布:抽取2位幸运听众,获书名单将在社群公布。 赠送书籍:马修·沃克《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关于播客」 【絮语之间】是一档以艺术疗愈、心理自助、生活方式为主要方向的泛心理类播客,不限于心理学、艺术治疗、哲学、社会学等领域展开。在这里,你可能获得不同领域的视角,收获更实用的心理治愈。 苹果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荔枝FM、蜻蜓FM、Spotify等全平台同步更新,已多次登上前5个平台【首页榜单】。欢迎多多评论与反馈,支持继续做下去哦。 「关于社群」 播客的衍生社群,是一个有点高敏和社恐属性的独特交友社区,在这里,你可以做真实的自己。社群不定期发射【赠书活动】,后期更有线上线下惊喜活动。关注公众号【任倾卿】发送“社群”,或添加微信【qingyam24】加入我们。
这期节目从心理学、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谈爱情,全面解构爱情,让你获得更多爱情的新奇视角,用成长型思维来恋爱,谈一种很新的爱情。 不止包括:什么是爱情?我们谈论爱情,是在谈论什么?青春期和成年期的爱情有什么不同?没有爱情的中年,我们将怎样度过?如何用一个tips识别真爱和假爱?好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运用“有效恋爱时间”判断“toxic”关系?如何快速终止“有毒关系”? 还包括:爱情是父权制巨大的谎言?面对爱情的谎言,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爱?我们是怎样用恋爱来逃避生存危机的?如何通过爱情找到我们自己?既然爱情是一种无用的冒险,我们该如何创造爱? ... 「内容总览」 01:10 陈嘉映×贾新栩《解释鸿沟》:没有爱情的中年,我们将怎样度过? 04:05 罗兰·巴特《恋人絮语》/我们谈论爱情,是在谈论什么?青春期和成年期的爱情有什么不同? 06:06 阿兰·巴迪欧《爱的多重奏》:什么是爱情? 09:16 《正常人》与《爱乐之城》:或许真正的爱,是相互治愈,而不是互相伤害 17:37 武志红:一个小tips识别真爱和假爱 19:28好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运用“有效恋爱时间”判断“toxic”关系?如何快速终止“有毒关系”? 26:40 爱情的幻象:爱情是父权制巨大的谎言? 27:21 费孝通《生育制度》:与其说,因为两性的爱好,所以愿意共同抚育儿女,倒不如说,因为要共同抚育儿女,两性间需要有能持久的感情关联 28:28 《好东西》:爱情是我们的“课间十分钟” 28:43 梁永安:一个人最根本的问题,不是解决找恋爱对象、结个婚的问题,关键问题是找到你自己的精神来源。如果我们想好好谈场恋爱,就需要一点简单性 29:46 我们是怎样用恋爱来逃避生存危机的? 32:53 如何通过爱情找到我们自己? 34:48 弗洛姆《爱的艺术》:爱的逻辑不是“我爱,因为我被人爱”,而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是一种克服人的孤寂,主动去寻求创造性的爱 37:12 既然爱情是一种无用的冒险,我们该如何创造爱? 「相关图片」 ▼《解释鸿沟》 ▼《正常人》 ▼《失落的一角》 「延伸阅读」 电视剧《正常人》 电影《爱乐之城》 访谈节目《解释鸿沟》by 陈嘉映 书籍《恋人絮语》by 罗兰·巴特 书籍《失落的一角》by 谢尔·希尔弗斯坦 书籍《爱的多重奏》by 阿兰·巴迪欧 书籍《生育制度》by 费孝通 书籍《爱的艺术》by 埃里希·弗洛姆 网络《没有爱情的中年,我们将怎样度过》by 大笛当前 网络《我发明了一个很新的词“有效恋爱时间”》by 猫兔同笼 网络《这是结束一段关系最好的方式》by 卢克或Luke 网络《千万不要用恋爱逃避生存危机》by 抓住月亮 Illustration by Vanessa Jimin BGM-刻在我心里的名字 by Julian Zheng 「关于播客」 【絮语之间】是一档以艺术疗愈、心理自助、生活方式为主要方向的泛心理类播客,不限于心理学、艺术治疗、哲学、社会学等领域展开。在这里,你可能获得不同领域的视角,收获更实用的心理治愈。 苹果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荔枝FM、蜻蜓FM、Spotify等全平台同步更新,已多次登上前5个平台【首页榜单】。欢迎多多评论与反馈,支持继续做下去哦。 「关于社群」 播客的衍生社群,是一个有点高敏和社恐属性的独特交友社区,在这里,你可以做真实的自己。社群不定期发射【赠书活动】,后期更有线上线下惊喜活动。关注公众号【任倾卿】发送“社群”,或添加微信【qingyam24】加入我们。
本期节目介绍艺术疗愈的原理、独处操作流程、几种媒材和使用方法,主体性和艺术疗愈的关系。 工作压力太大,听说艺术疗愈能缓解,但没有艺术细胞,连简笔画都不会,这种情况怎么进行艺术疗愈?有没有适合小白的入门方式? 「内容总览」 02:00 我适合艺术疗愈吗? 03:51 主体性和艺术疗愈的关系 05:18 艺术疗愈的原则 07:48 一个简单的艺术疗愈独处操作示范 12:50 艺术疗愈的媒材、原理和使用方法 24:57 艺术疗愈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相关图片」 心之所向·心之所想 情绪瓶子 海之物语 闪光的戒指 心情的模样 慵懒的猫 圣诞精灵 石头和树叶的即兴创作, 萌萌孙(左)/睡不醒的闪闪(右) BGM-First Love, Jurrivh/ M.A.R.K.Y BGM-Kiss the Rain, Stjepan Hauser/ Yiruma 「关于播客」 【絮语之间】是一档以艺术疗愈、心理自助、生活方式为主要方向的泛心理类播客,不限于心理学、艺术治疗、哲学、社会学等领域展开。在这里,你可能获得不同领域的视角,收获更实用的心理治愈。 苹果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荔枝FM、蜻蜓FM、Spotify等全平台同步更新,已多次登上前5个平台【首页榜单】。欢迎多多评论与反馈,支持继续做下去哦。 「关于社群」 播客的衍生社群,是一个有点高敏和社恐属性的独特交友社区,在这里,你可以做真实的自己。社群不定期发射【赠书活动】,后期更有线上线下惊喜活动。关注公众号【任倾卿】发送“社群”,或添加微信【qingyam24】加入我们。
最近到了考公和考研的报名时间,很多朋友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纷纷加入到考试大军,开始了紧张的复习和备考,很多人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或者考试焦虑。 作为在心理学中获益的人,心理学有相对科学的、符合人的特质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知道如何安排复习和背诵的时间,如何运用学习策略来有效的学习,如何缓解考试的焦虑等。 今天总结了几个心理学里有关学习的重点内容,简单易懂,非常实用,希望能让大家的复习事半功倍,轻松应对考试。 「内容总览」 01 为什么而学习?学习动机如何阻碍or促进学习 02:28 学习动机: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写论文的时候达到心流体验 11:58 学习需要:通过心理测验(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EPPS)确定自己的成就动机,运用这样的特质来帮助学习 17:08 学习信念:提高自我效能感帮助学习 02 怎么学习才能事半功倍呢?3个重点学习技巧 20:49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找到自己最佳背诵时间和复习周期 24:40 学习策略: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开发新的学习策略 26:52 学习风格:了解自己属于哪种学习风格,按照自己的特质去学习 03 考试压力大?如何调整学习心态,轻松应对考试 29:45 找到引起考试焦虑的原因 30:53 用心理学缓解考试焦虑:3个简单的技巧 31:04 与引起焦虑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考砸了,我这辈子就完了? 35:46 一个简单的放松训练:想象放松法 「相关图片」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遗忘临界点与记忆程度 时间间隔与记忆量 学习策略 「延伸阅读」 书籍《学习心理学》,刘儒德 论文《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张肖婧 论文《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张鼎昆等 论文《遗忘曲线的协同过滤推荐模型》,印桂生等 百度百科-遗忘曲线 BGM-Meditation Monoman, Monoman BGM-Morning Whisper, Peder B. Helland 「关于播客」 【絮语之间】是一档以艺术疗愈、心理自助、生活方式为主要方向的泛心理类播客,不限于心理学、艺术治疗、哲学、社会学等领域展开。在这里,你可能获得不同领域的视角,收获更实用的心理治愈。 苹果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荔枝FM、蜻蜓FM、Spotify等全平台同步更新,已多次登上前5个平台【首页榜单】。欢迎多多评论与反馈,支持继续做下去哦。 「关于社群」 播客的衍生社群,是一个有点高敏和社恐属性的独特交友社区,在这里,你可以做真实的自己。社群不定期发射【赠书活动】,后期更有线上线下惊喜活动。关注公众号【任倾卿】发送“社群”,或添加微信【qingyam24】加入我们。
评论赠书。本期节目来聊聊那些和生命力、死亡、命缩力、松弛感、精神死亡、心流体验和passion有关的事。我们都有过无数次悲伤至极、难过到窒息,和低落到不想活的时候,能体会到当时那种无法逃脱的境遇,能清楚地知道那是一种什么状态。因此,我们了解这个话题,是为了更好地应对下一次低落的来袭,为了更好的生。 最近很火的一个词,叫“命缩力”,形容看起来就没有什么生命力,气血不足全身无力,身上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死感,不想死,但也没那么想活。命缩力可能是因为持续某种不喜欢的事情而出现的状态,可能是短暂的,也可能是长期的,长期出现命缩力的状态可能是身体出现问题,也可能是“精神死亡”。 导致精神死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怎样才是爱自己和找回自己?什么样的状态下,你喜欢自己?真正困住我们的到底是什么?这期节目将和大家一起探寻... 「内容总览」 00:01 谈死亡,我们在谈论些什么 03:43 《刺猬的优雅》:我们了解死亡,是为了更好的生。一些关于生命、孤独和爱的思考 11:20 “命缩力”和“精神死亡”,一种淡淡的死感:命缩力可能是精神死亡的结果 13:06 导致精神死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人生只有一件事》:怎样才是爱自己?怎么找回自己? 16:20 什么样的状态下,你喜欢自己?真的是“松弛感”吗? 17:05 杰奎琳·杜普雷《她比烟花寂寞》:她只与音乐共舞,沉浸在和生命沟通的状态 18:20 《这就是街舞第六季》: 吴建豪激情指挥,Dedson猛虎过江,Ibuki哪吒转圈,燃烧生命力成就的作品 19:24 什么是超越死亡的生命力?和“心流”体验的区别 20:40 如何让我们的生命力可持续性发展? 20:53 当我们不再好玩的时候,我们的创造力被抹杀了。还有强大的黑色生命力,付航的“passion”? 24:04 真正困住我们的到底是什么?用这街6里Zyko×周钰翔×大朱老师的舞蹈作品来看 26:10 做播客的反思。希望所有心理方面的播客被更多人听见 30:22 赠书活动:金惟纯《人生只有一件事》 「相关图片」 《刺猬的优雅》 杰奎琳·杜普雷 《Maestro》吴侠联盟战队大秀 《圆·援·缘》Zyko×周钰翔×大朱老师舞蹈作品 推荐去看——《这就是街舞第六季》第11期上54:15开始 「延伸阅读」 书籍《人生只有一件事》,金惟纯 电影《刺猬的优雅》 电影《她比烟花寂寞》 综艺《这就是街舞第六季》 BGM-Experience, Ludovico Einaudi 「赠书活动」 节目评论区留言互动后,加入社群 将有机会获得赠书:《人生只有一件事》,金惟纯 “人生只有一件事,就是把自己活好,除了活好,人生没别的事。” 「关于播客」 【絮语之间】是一档以艺术疗愈、心理自助、生活方式为主要方向的泛心理类播客,不限于心理学、艺术治疗、哲学、社会学等领域展开。在这里,你可能获得不同领域的视角,收获更实用的心理治愈。 苹果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荔枝FM、蜻蜓FM、Spotify等全平台同步更新,已多次登上前5个平台【首页榜单】。欢迎多多评论与反馈,支持继续做下去哦。 「关于社群」 播客的衍生社群,是一个有点高敏和社恐属性的独特交友社区,在这里,你可以做真实的自己。社群不定期发射【赠书活动】,后期更有线上线下惊喜活动。关注公众号【任倾卿】发送“社群”,或添加微信【qingyam24】加入我们。
高敏感人就像盲盒,总能抽到隐藏款。高敏感人有种平静的疯感?全面了解高敏感人群,怎么辨别自己和身边的人是否高敏感人,弄清楚高敏感的优势和劣势,怎么运用优势做擅长的事,怎么和劣势和平相处,以及高敏感人与艺术疗愈的匹配,那些快速充电的艺术小事。 「内容总览」 02:40 为高敏感人正名:高敏感人≠内向,高敏感和玻璃心是两码事 04:43 四个DOES总结高敏感人群(HSP)的一般共性 10:45 如何判断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是不是高敏感人群?10个人里,就有1-2个人是高敏感人群,男生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是HSP。 14:02 HSP量表测试:我们了解高敏感人群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学会在现在这个不怎么敏感的世界中生存和发展。 16:05 高敏感人群形成的原因。有的高敏感人有极为幸福的童年,他们和父母之间往往会建立起特别紧密的关系纽带,彼此的交流也更加细腻。 18:48 高敏感人群的优势:高敏感人就像盲盒,总能抽到隐藏款 21:43 高敏感有哪些对自我来说不好的影响:第一次知道自己是HSP后,会产生“巨大的陷阱感”。 23:26 高敏感人群怎么和劣势和平相处:平静的疯感也是一种快乐。 32:30 高敏感人与艺术疗愈的匹配,那些快速充电的艺术小事 「HSP量表」 英文:https://hsperson.com/test/highly-sensitive-test/?mod=article\_inline 中文: 「延伸阅读」 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Elaine Aron 终身成长,卡罗尔·德韦克 “你太敏感了”:14种高敏感人群才懂的痛苦,简单心理 写给内向高敏感人群:接纳自我、改善低自尊、提升能量的根本方法(中),落叶小乔木 BGM-我身边的海,萨吉 Cover-Sensitive Evolution 图片-人们以为的HSP和真正的HSP 「关于播客」 【絮语之间】是一档以艺术疗愈、心理自助、生活方式为主要方向的泛心理类播客,不限于心理学、艺术治疗、哲学、社会学等领域展开。在这里,你可能获得不同领域的视角,收获更实用的心理治愈。 苹果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荔枝FM、蜻蜓FM、Spotify等全平台同步更新,已多次登上前5个平台【首页榜单】。欢迎多多评论与反馈,支持继续做下去哦。 「关于社群」 播客的衍生社群,是一个有点高敏和社恐属性的独特交友社区,在这里,你可以做真实的自己。社群不定期发射【赠书活动】,后期更有线上线下惊喜活动。关注公众号【任倾卿】发送“社群”,或添加微信【qingyam24】加入我们。
巴黎奥运会是一场艺术和体育的结合——或者像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皮埃尔·德·顾拜旦所说的“身体和心灵”的结合。 网上出现很多与奥运有关的热词,比如“松弛感”、“被美到了”、“艺术”、“狂欢”、“多元文化”等等,这正体现着现代人内心真正的需求。我们常常调侃自己“卷不动了”、“精神内耗”,“躺平”,现代化社会充满不确定、矛盾性、追求理性化、技术化,催生了精神危机。 站在心理学和艺术疗愈视角,正是因为奥运会的“前卫”、“癫”、和其令人争议的“精神状态”,让她以独特的艺术和文化元素为特色,通过结合艺术与运动,为观众和运动员提供了心灵的治愈,创造了一场盛大的“艺术疗愈”狂欢节。 「内容总览」 00:25 奥运和艺术结缘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 01:20 与奥运有关的热词体现了现代人内心真正的需求,“网晒”文化的群体焦虑催生出新型的治愈文化 02:27 以心理学和艺术疗愈视角看奥运 02:56 只要有群体,就会有文化创伤,要消除这种压抑,需要进行文化疗愈 04:57 闭幕式上,在巴黎杜乐丽花园演唱的《巴黎天空下》,是文艺青年眼中的巴黎 06:16 那个小帅哥火炬手马尔尚是谁 06:35 像黄金大蟑螂的金色旅行者,到底是什么,背后的寓意是什么,与胜利女神有什么纠葛 07:56 “蝙蝠侠”弹钢琴,奥运会变“蹦迪”现场 09:17 闭幕式的集体狂欢带来了什么样的文化疗愈 10:00 与艺术作品的共鸣,艺术表达与情感共鸣提供了独特的心灵疗愈。断臂维纳斯的改造,玛德琳在塞纳河上偷看,巴黎奥运会的吉祥物和自由引导人民是什么关系,小黄人与蒙娜丽莎的搞笑联动 13:24 奥运会的场景神奇地还原了莫奈和梵高的名画 14:25 巴黎奥运会的色彩疗愈 17:55 现代科技的互动体验,揭秘奥运村的冥想空间 19:18 开幕式艺术总监托马斯·乔利与灯光设计师托马斯·德尚东合作,用灯光“创造奇迹” 20:31 运动员的艺术表达——“奥运选手中的艺术家”, 设想巴黎奥运会期间运动员的艺术创作可能 25:50 艺术与自然的结合,巴黎奥运会的比赛场地,和自然环境、绿色建筑融为一体 「相关图片」 埃菲尔铁塔的巴黎奥运 法国女歌手萨迦赞演唱《巴黎天空下》与火炬手马尔尚 金色旅行者VS七月柱雕塑 金色旅行者与胜利女神雕像 瑞士钢琴演奏家阿兰·罗什与法国男高音歌唱家演出《阿波罗颂》 “蹦迪”现场 法国摇滚乐队Phoenix与歌手安琪儿 “开演唱会” 重塑维纳斯:美丽与姿态 《自由引导人民》与巴黎奥运会吉祥物 小黄人与《蒙娜丽莎》的搞笑联动 自行车公路赛与莫奈的《巴黎蒙特吉尔街》 巴黎奥运会的色彩美学1 巴黎奥运会的色彩美学2 巴黎奥运会的色彩美学3 巴黎奥运会的色彩美学4 奥运村的冥想空间 灯光秀 东京奥运会运动员们的艺术展览 巴黎大皇宫击剑比赛 凡尔赛宫花园马术比赛 「延伸阅读」 陶东风:文化创伤:从自然主义到建构主义,爱思想 直面焦虑“黑洞” 中国青年群体掀起治愈系文化风潮,中国网心理 巴黎1924:再看体育与艺术,再塑身体与灵魂,澎湃新闻 奥运运动员兼艺术家们受邀参加2024年巴黎奥运艺术家项目,搜狐网 BGM-BIRDS OF FEATHER, Billie Eilish BGM-My Way, Yseult 「关于播客」 【絮语之间】是一档以艺术疗愈、心理自助、生活方式为主要方向的泛心理类播客,不限于心理学、艺术治疗、哲学、社会学等领域展开。在这里,你可能获得不同领域的视角,收获更实用的心理治愈。 苹果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荔枝FM、蜻蜓FM、Spotify等全平台同步更新,已多次登上前5个平台【首页榜单】。欢迎多多评论与反馈,支持继续做下去哦。 「关于社群」 播客的衍生社群,是一个有点高敏和社恐属性的独特交友社区,在这里,你可以做真实的自己。社群不定期发射【赠书活动】,后期更有线上线下惊喜活动。关注公众号【任倾卿】发送“社群”,或添加微信【qingyam24】加入我们。
本期节目介绍两者的共通点和区别,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艺术疗愈。 「内容总览」 00:44 艺术疗愈的定义。有艺术疗愈这个词吗?疗愈和宗教有关? 03:03 艺术治疗和艺术疗愈的共通点 03:20 三招看艺术治疗和艺术疗愈的区别 06:35 做一个生活中的艺术疗愈实践者。e人和i人如何选择各自的艺术疗愈活动? 「相关图片」 · 艺术治疗和艺术疗愈的区分 References 基于艺术疗愈下的实验动画创作研究, 陈渝 BGM- Crusing, Ambien Scott 「关于播客」 【絮语之间】是一档以艺术疗愈、心理自助、生活方式为主要方向的泛心理类播客,不限于心理学、艺术治疗、哲学、社会学等领域展开。在这里,你可能获得不同领域的视角,收获更实用的心理治愈。 苹果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荔枝FM、蜻蜓FM、Spotify等全平台同步更新,已多次登上前5个平台【首页榜单】。欢迎多多评论与反馈,支持继续做下去哦。 「关于社群」 播客的衍生社群,是一个有点高敏和社恐属性的独特交友社区,在这里,你可以做真实的自己。社群不定期发射【赠书活动】,后期更有线上线下惊喜活动。关注公众号【任倾卿】发送“社群”,或添加微信【qingyam24】加入我们。
本期节目涉及梵高、二战PTSD、宛平南路600号、“9·11”恐怖袭击和艺术治疗的关系,全面了解艺术治疗(Art Therapy),包括艺术治疗的定义、误区、历史,艺术治疗的适用人群、治疗过程和作用,以及我们普通人如何看待艺术治疗,如何从艺术治疗中获益。 「内容总览」 · 艺术治疗是什么 -艺术治疗就是艺术+治疗吗? -艺术治疗定义的三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 艺术治疗的三大误区 -艺术治疗和艺术课的混淆 -艺术治疗的范围误区 -艺术治疗的称呼误区 · 艺术治疗的历史 -艺术治疗有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艺术治疗曾用于二战后PTSD士兵 · 艺术治疗的对象 -艺术治疗的对象叫“病人”、“客户”? -艺术治疗的对象真的很广 · 艺术治疗的治疗过程 -艺术治疗的不同流派 · 艺术治疗有什么用 -艺术即治疗,是什么意思 -艺术治疗鼓励人们用绘画或其他艺术形式表达无法言说的内容 -“9·11”恐怖袭击后,孩子们画下了事件影像 -艺术治疗的感官性可以减压、重塑记忆 -传说中的宛平南路600号和艺术治疗有什么关系 -艺术治疗创造关系 -在艺术治疗中认识自己 · 我们普通人如何看待艺术治疗,如何从艺术治疗中获益 -梵高和艺术治疗的关系 「相关图片」 ·图1-表达性艺术治疗与艺术治疗的手段范围比喻 · 图2-15岁的瑞恩·斯维尼为2001年“9·11”恐怖袭击画的画 · 图3-梵高《麦田鸦群》 「延伸阅读」 《艺术治疗手册》,卡罗琳·凯斯, 苔萨·达利 《The Art Therapy Sourcebook》, Cathy A. Malchiodi BGM-大自然的声音, Rencontrer 「关于播客」 【絮语之间】是一档以艺术疗愈、心理自助、生活方式为主要方向的泛心理类播客,不限于心理学、艺术治疗、哲学、社会学等领域展开。在这里,你可能获得不同领域的视角,收获更实用的心理治愈。 苹果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荔枝FM、蜻蜓FM、Spotify等全平台同步更新,已多次登上前5个平台【首页榜单】。欢迎多多评论与反馈,支持继续做下去哦。 「关于社群」 播客的衍生社群,是一个有点高敏和社恐属性的独特交友社区,在这里,你可以做真实的自己。社群不定期发射【赠书活动】,后期更有线上线下惊喜活动。关注公众号【任倾卿】发送“社群”,或添加微信【qingyam24】加入我们。
自证预言| 我为什么总把事情往最坏的方向想?《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故事分享,讲述能听懂和运用到生活中的心理学,提出走出迷失和不开心,心理成长的小建议。 -我们有时会陷入虚无、低落,想到现在的工作不是喜欢的,大学专业不是想选的,现在这样不是想要的生活,迷茫、找不到方向。 -这个时候不去内疚和自责,“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当悔恨过去的经历时,我们已经批判了自己第二次,当因为自责而陷入悲苦,我们就批判了自己第三次。 -放过自己,这可能是身体或心灵开了点小差,提醒我们要停下来休息一下,做点喜欢做的事情、对自己好的事情,真正的开始爱自己。 「内容总览」 03:34 什么是心理上的长大成人? 04:40 不想长大的成年人背后,藏着自我的三种状态 07:20 过期小朋友为什么被困在儿童状态里,又为什么学着父母状态? 08:51 当过期小朋友进入成人状态时... 11:12 自证预言:我为什么总把事情往坏的方面想? 14:10 面临困难的时候,可能面对的是选择 20:18 走出迷失、不开心,心理成长的小建议 21:22 原生家庭对个人的负面影响都很大吗 「延伸阅读」 罗伯特·戴博德,《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沙拉·贝克韦尔,《存在主义咖啡馆》 中国社会科学网,“Discourse”——法哲学视野下的哈贝马斯与福柯之争 BGM-Bloomingdays,萨吉 「关于播客」 【絮语之间】是一档以艺术疗愈、心理自助、生活方式为主要方向的泛心理类播客,不限于心理学、艺术治疗、哲学、社会学等领域展开。在这里,你可能获得不同领域的视角,收获更实用的心理治愈。 苹果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荔枝FM、蜻蜓FM、Spotify等全平台同步更新,已多次登上前5个平台【首页榜单】。欢迎多多评论与反馈,支持继续做下去哦。 「关于社群」 播客的衍生社群,是一个有点高敏和社恐属性的独特交友社区,在这里,你可以做真实的自己。社群不定期发射【赠书活动】,后期更有线上线下惊喜活动。关注公众号【任倾卿】发送“社群”,或添加微信【qingyam24】加入我们。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