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世纪以来,无数华人为了生计、梦想,甚至逃避战乱,漂洋过海,踏上了通往南洋的旅途。一本族谱,一口乡音,他们从零开始,在异乡扎根、生长。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社交媒体上的马来西亚ip。为什么在马来西亚,会有这么多说中文、写简体字甚至熟练使用网络热梗的人?他们的身份、他们的文化、他们的故事,又是从哪里来的?今天我们请到了来自马来西亚砂拉越古晋的Herstory Xin (Ria),一起与我们聊聊马来西亚华人的生活。 小红书账号: 异乡人俱乐部 听众投稿来信请发送至邮箱: [email protected] 时间线: 01:44 Ria的家族先辈下南洋的故事 04:08 马来西亚华人与中国人庆祝节日方式的异同 07:47 中华文化在马来西亚传承中的精华与糟粕 10:30 “女孩子的名字不写在族谱上面。” 13:30 为什么马来西亚华人可以把文化与语言很好地传承下去? 16:04 马来西亚教育体制介绍 19:08 华人族魂林连玉 22:30 马来西亚人的语言特长 25:50 Ria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感受过的震惊时刻 38:30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马来西亚华人选择到中国留学? 40:00 一个词形容马来西亚华人与中国人的差异 44:47 马来西亚的东西差异 50:30 Ria对自己身份认同的思考 52:00 马来西亚旅行建议
高考后的专业选择,可能是我们18岁年龄里要做出的第一个重要选择。也是在那个年纪里最容易被理想,兴趣,期待,甚至是误解所引导的这一步。我们以为选对了专业未来的路,未来的路就会一帆风顺。但也有人在毕业多年后才发现,人生其实从来没有白走的路。最近,我们也在留言区看到了一些朋友对于专业选择的迷茫。今天我们就想结合一下自己的真实经历,与大家聊一聊关于大学专关于大学专业选择的一些情况。那些年里,我们站在人生的分岔口,曾如何犹豫,笃定或迷茫,也想和你一起探讨专业选择时最应该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小红书账号: 异乡人俱乐部 听众投稿来信请发送至邮箱: [email protected] 时间线: 00:40 回顾自己十八岁选择专业的过往,让我再选一次会有不同答案 03:14 上大学后实际中的和想象中的学校有什么差异,祛魅了吗 08:02 刚进大学校门就让我大失所望,在完成大学学业后,我选择了和大学生活完全背道而驰的路径 12:58 学制上的无奈,暂时无法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17:48 那些当时觉得没用,但后来发觉影响深远的学科。 22:34 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选择现在的专业吗? 26:36 你觉得AI能取代文科和艺术类专业吗? 37:07 结合自身经历,给年轻听众的一些专业选择的建议 41:34 专业选择在时代发展中的滞后性 47:16 条条大路通罗马,你的专业并不能定义你想成为谁。
根据2023年心理健康白皮书,在18-35岁的人群里,74%的人承认因自己的外貌产生过严重的自我怀疑。在现代社会,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用美颜和医美修补着自己,再用放大镜去审视着别人。这一期我们想聊一聊几乎人人都踩过的坑:容貌焦虑。到底什么是"美"?容貌焦虑曾经对我们产生过哪些影响?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减轻这种焦虑呢?欢迎大家在留言区与我们互动。 小红书账号: 异乡人俱乐部 听众投稿来信请发送至邮箱: [email protected] 时间线: 01:07 容貌焦虑与普通的在意外貌有哪些区别? 02:47 容貌焦虑有哪些比较典型的表现? 06:30 不同文化中大家容貌焦虑的表现也有不同 11:15 不同地区的美的标准大有不同 12:45 “女孩们不管高矮胖瘦都很自信” 15:58 经济发展和容貌焦虑有一定的关系吗? 20:15 两位主播关于容貌焦虑经历的分享(垫鼻子?拉头发?) 30:05 “你对我的想法是你本身的映射” 31:28 如果有人直接对你的外貌发表负面评论,会对你造成伤害吗? 37:50 是否女性更容易被容貌焦虑困扰? 42:55 到底什么是“美”? 46:36 包容与多元让我们更能欣赏各种各样的美 48:20 关于走出容貌焦虑的一些小建议
虽然处在信息开放的时代,我们的世界仍被信息差所干扰建立起了一座座围城,正值20, 30的我们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道路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我们是否要沿着社会既定的道路走下去? 今天这一期我们邀请了2025年第一位嘉宾: 曾经在国内工作数年,之后躺平两年,又勇敢地在三十岁之后做出出国留学转专业迎接新生活选择的Liz,与我们一同分享她的经历和精彩故事。 小红书账号: 异乡人俱乐部 听众投稿来信请发送至邮箱: [email protected] 时间线: 00:49 嘉宾Liz的自我介绍 01:43 工作数年后躺平的两年是如何度过的? 05:41 自由安排时间的情况下如何自律? 11:30 在30+的年龄阶段我为什么有勇气去到了一个新的国度开始了新的专业? 15:00 年轻的时候的焦虑到三十后逐渐褪去,拥抱现在最好的状态 21:20 正值20+的我们都在焦虑些什么? 25:20 不再守旧 从此大家都可以掌握自己的时钟 28:00 自身的意愿与社会时钟的对抗 32:00 出国换专业读研转码,在欧洲面试找工作的经历 40:10 国内国外工作模式的区别 42:30 国外不是伊甸园,对想出国发展的朋友的一些建议 49:20 现在出国转码还是一个好的选择吗?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社交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在社交平台的活动好像已经成为了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刷朋友圈,点赞和评论。但这真的让我们更亲近了吗?还是它只是一个精心打造的人设展台呢? 今天,我们想以朋友圈为例,来和大家一起聊聊社交媒体这些事儿。 小红书账号: 异乡人俱乐部 听众投稿来信请发送至邮箱: [email protected] 时间线: 01:07 两位主播发朋友圈的习惯 06:26 朋友圈是否只是精心打造的人设的一种展示? 11:20 朋友圈的点赞和评论是否会影响我们的心情 17:40 在这个鱼龙混杂的世界,我们如何辨别社交媒体上的虚假信息 23:25 艺术行业的诈骗套路 28:00 在这个时代,我们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 38:32 线上互动和线下沟通的差异与利弊 43:50 社交媒体在我们生活中到底有什么作用
随着在异乡生活的时间逐渐拉长,我们对生活和家乡有了新的认知,今天这期来聊聊作为异乡人回国后的反向文化冲击,对Tiktok难民事件的看法,还有人生旅途中祛魅和赋魅的各种时刻。 小红书账号: 异乡人俱乐部 听众投稿来信请发送至邮箱: [email protected] 时间线: 01:20 从四处警惕的状态到回国后因安全感带来松弛 04:30 回国后有种与社会脱节的疏离感 07:55 在国外生活永远有种双脚不着地的感受 11:20 家乡,只有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才发现了它的美好 17:22 Tiktok难民事件,去掉滤镜后让我们对世界有了新的认知 22:29 信息差往往是造成偏见的原因 25:44 在人生之旅中的祛魅和赋魅的时刻 29:55 欧洲松弛感的背后是无尽的效率低下 37:10 如何判断一个地方是否适合自己 42:28 跨文化生活的经历带给我们的东西
这期节目录制于元旦节后,所以想先和大家说一声新年快乐!感谢大家在2024年对我们的支持与鼓励,希望2025年【异乡人俱乐部】能给大家带来更多优质的声音内容,期待大家与我们多多留言互动。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这个概念似乎总是带着浓厚的故乡气息。今天两位主播会和大家一起聊聊在异乡过节这个话题。当我们身处异乡,会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庆祝原本属于家的节日呢?儿时春节的热闹氛围逐渐消散,大家对“年味”有很多怀念,你又是如何看待节日形式转变的呢?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写下你的感受。 小红书账号: 异乡人俱乐部 听众投稿来信请发送至邮箱: [email protected] 时间线: 00:42 新年快乐! 01:20 在异乡如何庆祝节日 03:19 圣诞节的白人饭与“大老鼠” 07:32 韩国的圣诞氛围 12:18 那些年在异乡庆祝的春节 17:10 过去节日仪式丰富如今简化了很多,节日仪式感重要吗? 25:00 我们对新年的物质与精神期待 27:20 如何看待原子化社会下的”不热闹“ 31:35 2024年的满足与遗憾 33:27 每一位老人都是一本活着的历史书 35:54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40:43 对2025年的新期待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都会有孤独的瞬间,你是否也在喧嚣中仍然感到孤独?本期播客也粆和 Rity 会深入探寻孤独感的源头,对自我认知和社会关系等方面进行剖析。我们还将分享如何与孤独和解,在独处中汲取力量,讲述孤独如何一步一步塑造了更强的自己。 小红书账号: 异乡人俱乐部 听众投稿来信请发送至邮箱: [email protected] 时间线: 00:54 在异乡生活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孤独瞬间 04:01 在群体中也会有孤独感 05:30 与世隔绝后让我们明白和真人社交有多么重要 09:59 孤独感的来源 13:32 不同阶段孤独感来源的变化 21:22 我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孤独感的? 28:06 学会与孤独感共存,原来这都是人生必经的道路 33:36 你所经历的孤独是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你 42:59 给予大家面对孤独感的建议
当地时间12月3日晚10时25分,韩国总统尹锡悦发表紧急谈话,宣布实施紧急戒严。而这段时间我们的主播也粆正在韩国探亲旅行,亲历了韩国时隔四十余年再次宣布戒严令的历史性时刻。 因此,这期节目就由也粆从亲历者的视角来与大家分享她作为游客在戒严期间的一些体会,和作为朝鲜族中国人去韩国探亲的一些感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与思考。 (本期部分内容有删减,欢迎大家在Spotify收听完整版。) 小红书账号:异乡人俱乐部 听众投稿来信请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 时间线: 01:33 宣布戒严的那一刻 03:40 戒严对首尔的影响 07:00 “到韩国来感觉大家脸上都有一股淡淡的死感” 08:26 戒严是否引起了群众的恐慌 10:20 东西方YX的差别 14:25 也粆作为朝鲜族去韩国的一些感受 19:07 十年后重游韩国发现的变化 21:49 韩语的“汉化”与“英化” 31:07 “有钱的是同胞,没钱的是朝鲜族” 35:40 韩国的低生育率与老龄化 46:31 韩国的各行各业都很卷 47:11 韩国物价堪比北欧
所谓万事开头难,作为异乡人在新城市或国家开启新生活会遇到不同的困难,但随着时间和习惯的推移也将会一一化解,逐渐显现出中国人顽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今天这期播客也粆和Rity就来跟大家聊一聊我们面对新环境是如何逐渐适应并将生活步入正轨的,希望我们的故事可以和各大家产生共鸣,并对即将启程新生活的异乡人们一些参考。 这里也恭喜【异乡人俱乐部】在短短不到两个月内突破了1000订阅,激动激动!感谢支持和关注我们的各位听众,我们会继续输出饱含激情的内容!大家不要害羞多多和我们互动哟!爱你们! 小红书账号:异乡人俱乐部 听众投稿来信请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 时间线: 00:43 我们突破1000订阅啦! 01:15 节目开始 引言 01:53 到了新地方感受到的文化冲击 05:08 给外国朋友送了双数的花,却遭到了误解 06:30 地狱般的留子生活的开始———找房 14:10 想起和室友磨合的回忆,泪奔的也粆 20:43 和女孩子们同住,治愈了Rity的童年创伤 22:45 带陌生异性回家的室友 25:43 刚出国时我们是如何适应学习环境的? 33:08 我们是如何对陌生周边环境进行探索的? 38:17 如何适应孤独感?
除了异乡故事,我们也是一档密切关注女性话题的节目。本期我们迎来了开播以来的首位嘉宾Lulu,和大家一起探讨三代女性的思想变迁和中西方女性选择的差异。 嘉宾Lulu的自我介绍: 在读博士生,主要研究中国清末明初时期女性历史,包括且不限于女性家庭生活,以及针对女性的犯罪。本人研究背景多元,是兴趣广泛,奇奇怪怪,可可爱爱的INFJ。 从历史上看,祖母那一代的女性可能被传统束缚,面对家庭责任和社会期望;母亲一代则逐渐有了更多机会,但仍受到一些限制;而到“我”这一代,越来越多的女性渴望挣脱世俗的枷锁,选择独立与自由,追求无边的梦想和可能性。 从宏观到微观,这三代人中,女性在选择自我身份、生活方式和职业方向上有了哪些显著的自由度提升?中西方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有哪些差异?随着社会变革,未来女性的选择又将会有哪些新的趋势呢?这些都是我们本期会谈到的话题,希望有共鸣的大家能在评论区留下你对女性主义的看法,让火苗继续传递。 生而为女,愿我们永远有选择的自由,按照自己的想法过自己的生活。踏实地创造出不被他人定义的”无垠”。 很抱歉本期因Rity的设备问题,有二十分钟左右的音质差异。未来我们会做出努力,更加注重保持音质稳定。 期待大家与我们进一步互动: 小红书账号:异乡人俱乐部 听众投稿及来信请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 时间线: 01:26 我们迎来了研究中国女性史的嘉宾 06:47 中西方女性历史地位的共性与差异 10:19 影响女性在各自文化中选择可能性的因素 13:13 中西方女性在家庭与事业上选择的异同 20:53 婚姻为什么不是一个必选项 25:25 三代女性有哪些自由度的提升 38:08 传统性别角色和社会期待对女性选择的限制 54:55 教育的普及如何影响了女性选择的自由度 61:47 经济独立对女性选择的影响 65:37 母亲角色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 80:02 未来女性的选择将会有哪些新趋势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异乡人俱乐部。 看过《杀死伊芙》的听众们可能对这句台词不陌生:"Language is information, and information is everything." 语言就是信息,而信息则是一切。 当异乡人去往新的目的地时,语言往往会是接入当地生活的第一个工具,可能也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在今天的节目里,两位主播将从自身经历出发,和大家一起聊聊语言学习的那些事。多语种者会有更多的便利与机会吗?学习语言时如何有效突破瓶颈期?在AI极速发展的当下,学习外语依然是必要且重要的吗?在探讨这些话题时,我们也会分享一些学习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留下评论,分享你的语言学习故事或者技巧心得。 期待大家与我们进一步互动: 小红书账号:异乡人俱乐部 听众投稿来信请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 时间线: 01:20 两位主播的外语能力和水平 04:40 “我的彝语已经丢掉了” 06:30 学语言依然还有用吗? 07:17 “学习语言不仅是在学说话,更是在学沟通” 10:15 语言学习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12:30 “吵架,我选英语” 14:30 作为多语种者,我们曾得到过哪些便利与机会 20:00 语言学习痛苦瞬间大赏 23:53 “这语法真变态啊” 25:14 俄语和英语,哪个更好学? 28:26 如何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 30:51 当语言成为责任,很快会有质的飞跃 34:44 谈恋爱真的能提高语言水平吗? 38:59 学习语言时如何突破瓶颈期? 45:00 如何保持现有的语言水平? 49:30 “保持语言的纯洁性是非常重要的” 56:21 AI发展对语言学习的冲击 58:30 “语言应该是工具,而不是目的” 59:33 会考虑继续学习其他语言吗? 63:40 如果会当地的语言,是否会对那个地方更有归属感,削弱“异乡人”的感觉? 69:50 “学会重庆方言后,越来越了解重庆人的性格和处事方式” 73:35 方言与故乡的联系 本期提到的游戏: 巴别塔圣歌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