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消费与社会”系列之双十一购物节。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节到了,2023年已经是第15个双十一了,如今还有多少人也享受购物的狂欢?你是疯狂剁手的“散财童子”,还是冷眼旁观的理性智者;是身怀绝技的薅羊毛高手,还是糊里糊涂的“待宰肥羊”?打工人追求精致又要省钱诉求能被满足吗?从从百货大楼到电商平台,消费空间有着怎样的演变? 本期,江江和美羊羊聚焦【消费空间的变迁】,从购物场景和心理感知角度探索购物的乐趣与困扰。 💡时间轴 * 00:02:03双十一零点购物:从“疯狂”到“冷静”,购物文化发生变化 * 00:06:32购物节是否还存在消费的快感? * 00:13:05消费主义与新科技体验:我们对于物品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 00:19:38实体店消失后的消费空间变革:童年里的百货大楼 * 00:26:11百货商场和购物中心的区别:固定价格和阶级化购物空间的重要性 * 00:32:44城市中的购物天堂:奥特莱斯 vs 大型购物商城 * 00:39:17古代购物街与现代商业的变迁:复古情怀与空间感受 * 00:45:49逛集贸市场不如去线下实体店,体验不一样的购物乐趣! * 00:58:54购物背后的情绪价值是什么?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圆桌心理访谈”之艺术疗愈师。从“学霸猫”、禅修到身心灵行业的火爆,现代人的内心世界渴望爱与关照。身心灵有着新鲜的噱头,同时也有释放情绪的功效。但很多人都不了解身心灵疗愈是如何具体工作的,接受疗愈的客户需要是什么,以及艺术疗愈师如何实施疗愈过程。 本期,美羊羊和江江对话从事艺术治疗行业10+年的一位艺术疗愈师,带大家揭秘艺术疗愈的行业现状与工作方式。 嘉宾:淑筠,艺术疗愈师,从事艺术疗愈10+年。 💡时间轴 * 00:02:06艺术疗愈师是做什么的? * 00:06:56艺术治疗如何探索内心世界:绘画、唱歌、舞蹈的多种选择 * 00:13:51艺术疗愈的过程:让内心开放的探索方式 * 00:20:50艺术治疗的应用场景:探索亲子关系、亲密关系 * 00:27:48艺术疗愈能否替代心理咨询? * 00:34:45艺术治疗中的性别差异:男性在艺术治疗中的癖好 * 00:41:44艺术治疗的效果如何评估? * 00:48:38艺术治疗师的核心技能是什么? * 00:55:39艺术疗愈的行业现状与未来前景:从西方到本土化的适用性 * 01:02:37现代艺术治疗场景探索:UI设计与游戏治疗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城市社会学”系列之城市宠物与被遗弃的流浪动物。最近,四川省崇州市某小区大型犬咬伤女童的新闻持续发酵,对流浪猫狗的敌意也逐渐蔓延到家养宠物。根据《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1年我国宠物狗、猫数量分别为5429万只和5806万只,流浪狗、猫数量为4000万只、5300万只。宠物猫狗和流浪猫狗的数量旗鼓相当。你家附近的宠物狗多吗?遛狗有按照城市相关规范吗? 城市里到底应该如何养狗,如何管理养狗的行为?城市流浪猫狗从何而来?陪伴我们度过美好时光的宠物们为什么会沦为“流浪者”?中国目前的城市养犬治理程序有什么问题?我们如何更好的与流浪动物共享城市空间? 本期,江江和美羊羊聚焦【城市流浪动物】,从城市空间和社会管理角度探索爱狗和讨厌动物人士的共存之道。 💡时间轴 * 00:02:05城市文明养犬现状:狗与人类的关系变得更和谐 * 00:07:20崇州市大型犬咬伤两岁女童事件的始末与发酵 * 00:14:39流浪狗与宠友好城市:城市管理不到位、宠物主人缺乏训练。为什么要驱逐流浪狗?人和流浪动物如何共存? * 00:22:01养猫前需要检测过敏:棘手的猫毛过敏问题! * 00:29:21宽松的养狗门槛引发的危险:狗主人缺乏驯化,大型犬伤人事件频发 * 00:36:47宠物与人类的互动:情感投入、共情和相互理解的重要性 * 00:44:08《制造宠物》:情感与支配的关系中,养宠物的动机是什么?宠物是否是以爱为名的权利关系?宠物猫狗的潜在危险有哪些? * 00:51:28城市流浪猫狗对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 00:58:50养宠物的责任、门槛和付出 * 01:06:12流浪动物与城市市容:《洁净与危险》中的隐忧,其他国家城市养犬治理系统如何? * 01:13:32动物权利与人类需求的不平等关系:如何善待生命? 📚知识拓展 提到的书: * 《肮脏哲学》:芬兰哲学家奥利·拉格斯佩兹 著,人类迈向现代的进程也是一个在物质和观念的双重层面拥抱“洁净”、消除“肮脏”的进程。 * 《制造宠物:支配与感情》:地理学家段义孚,探讨宠物究竟是寄托感情的伴侣,还是供权力支配的对象?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心理学”系列节目之数字生活。互联网时代的沟通方式有何变化?互联网时代的“爽约成本”如何?互联网时代的注意力去哪里了?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秋日限定”系列之秋日植物。秋天是大地色彩最斑斓的季节,树上藏着嫩黄,橙色,朱红,绛红的叶子,随手一拍都有惊喜。在北京,栾树都挂上了“小灯笼”;在南京, 马路被梧桐树叶铺满;在兰州,爬山虎也给墙面披上了红色的外衣,诗人海桑在诗里写,一低头,看到满地孔雀开屏般的银杏,会让人想起很多美好的事情。你关注城市的秋色吗?你喜欢秋天的花草树木吗? 本期,江江和美羊羊聚焦【秋天的植物】,用色彩和气味扫除秋天的沮丧。 💡时间轴 * 00:02:05秋天的美丽与治愈:银杏果、天空、山水和红叶的完美融合 * 00:05:43叶子变色和秋天的美好:为什么秋天的天空很高? * 00:11:27树木的气味:树香浓郁,秋季色彩美妙 * 00:17:11草木之美:从踩草到精油和香皂的品味之旅 * 00:22:53深圳不种树的公园:深圳的外来人口与年轻城市的魅力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秋日限定”系列之寻找秋天的美拉德反应。继今夏“多巴胺”穿搭火了之后,这个秋天,“美拉德”又在社交平台引起讨论。和食物相关的“美拉德”反应与“贴秋膘”不谋而合,黄灿灿的糖炒栗子,热腾腾的烤红薯总是能不断治愈我们。美拉德反应为什么会那么诱人?我们对秋天的感受和为什么总食物密不可分?你能接受缺少锅气的预制菜吗? 💡时间轴 * 00:02:06美拉德反应与食物烤制的奇妙反应 * 00:11:35秋天的水果:北方的鲜核桃 * 00:17:22食物的烹饪魅力 * 00:28:58桂花香:品尝美食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 00:34:47季节性美食推荐:速冻食品或路边摊,还是自己做饭更美味? 📚知识拓展 美拉德反应:由法国著名化学家路易斯·卡米拉·美拉德(Louis Camille Maillard)于1912年发现。指的是含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食物经过高温烹制后,颜色发黄发褐,同时释放出诱人的香气,这个反应就是美拉德反应。 🎵片尾曲:毛不易《一荤一素》
🎙本期提要 本期是“心理学”系列节目之“群体认同”。本期节目美羊羊将与你分享,为什么我们需要群体性认同?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空间与社会”系列之城市大院。计划经济年代,小区被称为大院、家属院,大院有明确的边界,有熟悉的小伙伴和拥挤居住条件下高浓度的“烟火气”。你住过大院吗?大院是什么?大院的起源和空间布局有什么特色?大院的类型有哪些?大院生活有什么特点? 大院仿佛一座变化缓慢的安全岛,彼此之间既是邻居也是“工友”,长长的走廊把大家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只要不离开大院,我们就会拥有相似的人生轨迹。现代生活的原子化使得这种大院生活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竖向拓展的摩天高楼里的我们,生活品质越来越高,科技产品越来越多,人们之间互动越来越少。 本期,江江和美羊羊聚焦【大院】,从城市规划和社会学角度和你一起寻找集体生活中的个人主义,探索现代生活的私密性与连接。 💡时间轴 * 00:02:00大院与家属院:城市中的乡愁与阶级差异 * 00:05:59大院里的变迁:集体元素减少,个人化趋势明显 * 00:18:03大院生活:围墙下的快乐与城市乡愁 * 00:30:08时代变迁中的工作与生活逐步分离 * 00:36:09集体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谁来承担责任? * 00:42:13现代工业园区:缺乏人气、缺乏文化,生活是否足够幸福? * 00:48:14城市摩天大楼:横向的大院模式vs纵向的现代小区 * 00:54:18为什么大院逐步消失了?你还会想住大院吗? 📚知识拓展 《共同体与社会》:斐迪南·滕尼斯(德),本书发现并深刻阐明了在人类的群体生活中的两种结合的类型,用二分法的概念,从人类结合的现实中,抽象地概括出这两种类型:共同体和社会。
🎙本期提要 本期是“心理学”系列节目之“群体性孤独”。本期节目美羊羊将与你分享,社会学者雪莉•特克尔在《群体性孤独》一书中对于科技时代孤独感的思考,如何面对孤独,在孤独中寻找快乐?
🎙本期提要 本期是“心理学”系列节目之“身体”。身体与自我认知有关系吗?为什么要尊重身体的感受?如何把身体作为方法? 💡时间轴 * 00:02:04性别认同与社会规范:跨性别者的存在与性别二分法 * 00:05:15身体认同与性别认知 * 00:10:34心理痛苦如何影响身体健康? * 00:15:51医美:展现外在的美! * 00:21:08身体是我们忠实的伙伴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社会心理学”系列之安乐死。汉语中“死”是被忌讳的敏感词,既要小心提及,又需要严肃对待。加上“安乐”之后的死亡,会让死亡更容易接受吗?面对和死神的拉锯,生仿佛变成一种痛苦,自尊成为奢望。我们的生命权究竟在谁手中?支持和反对安乐死的理由有哪些?安乐死的目标是什么?安乐死是协助杀人行为吗? 本期,江江和美羊羊聚焦【安乐死】,试图在我们终将会面对的死亡中,找到“生死两相安”的告别态度,更好面对死亡这一重要课题。 💡时间轴 * 00:02:03什么是安乐死?安乐死在哪些国家合法? * 00:05:33安乐死的标准是什么? * 00:11:07面对安乐死,病人和家属的自主权应该如何拿捏? * 00:16:41医学的转机与选择权的重要性:安乐死的挑战与思考” * 00:22:13安乐死的合法化问题:中西方文化差异下的东亚国家现状 * 00:27:46中国的安乐死现状:“王明成案”胃癌的遗传与家庭系统影响 * 00:33:23我们该如何决定自己的生死? * 00:38:55安乐死是病人的自私选择吗?对待重病家人的选择与考虑 * 00:44:27接受迈向死亡的脚步 📚知识拓展 *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美] 阿图·葛文德(Atul Gawande),阿图医生再他在书中给我们诠释了,我们不仅要认真思考死亡这件事,还要真正去面对和接受这个必然。 * 《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别》:上野千鹤子,对日本最新医疗、看护、护理等情况的全面调研,分享她为晚年生活所做的准备。 * 《圆圈正义》:罗翔,本书探讨了法律、正义、道德的理念与现实、分析了社会热点案件、分享了自身求学经验和对人生的思考。
🎙本期提要 本期是“心理学”系列节目之社交中的亲密关系。为什么人际关系是复杂的?什么是“爱”的关系?交换型关系有什么优势?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