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空间】菜市场:藏匿在新鲜食材中的烟火气

小时空漫谈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城市与空间”系列之菜市场。被誉为城市“后厨”的菜市场是我们与城市的肌肤之亲。你有多久没去菜市场了?你还会去逛菜市场吗?伴随着超市和买菜APP的便利,菜市场正在逐渐从我们的城市日常生活中消失。小时候的菜市场总是脏脏乱乱,但热闹与烟火气能够带来食物之外的满足感,买菜的过程是寻觅的过程,一口滋味,一种乡愁,一场人情,菜市场用它的鲜活淳朴抚慰着城市游民。现在也出现了把菜市场当做目的地的城市探访者,热热闹闹,感受生之乐趣。 菜市场与超市、便利店的不同?菜市场的独特魅力何在?现代化的城市中菜市场扮演着什么角色?我们还需要菜市场吗?这一期,江江和美羊羊聚焦菜市场的【街坊社交】、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息】,从城市空间和心理体验角度聊聊面临消亡但又不可或缺的菜市场。 🔎内容剧透 * 1. 你喜欢逛菜市场吗?有什么与菜市场有关的记忆? * 2. 菜市场与超市、便利店有何不同? * 3. 菜市场的变迁史是什么? * 4. 菜市场的独特魅力何在?浓郁的烟火气如何治愈着我们? * 5. 为什么年轻人喜欢逛菜市场了? * 6. 城市菜市场逐渐走向没落,但为什么没有消失? * 7. 现代化的城市中菜市场扮演着什么角色? * 8. 现代生活为什么还需要菜市场? 📚知识拓展 * 我国菜市场变迁:殷周时期出现市集;宋代成熟,街巷制度带来夜市、早市,菜市、鱼市等;1891年上海法租界,出现了中国第一家菜市场;民国时期,广州、北京开始新建菜市场;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时期,城市食物分配的枢纽;1979开始市场经济,菜市场兴起,菜篮子工程将菜市场推向高潮。 * 菜篮子工程:1988年农业农村部门为了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紧张提出的重要举措,在一期工程中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蛋、奶、肉、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确保居民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菜篮子工程”重点解決了市场供应短缺问题。随着国有体制改革,菜市场产权逐步私有化、复杂化。20世纪90年代末,超市兴起;21世纪前十年,社区菜店、网购冒尖;21世纪20年代,社区团购遍地开花,并在北京等城市不断建立社区生活圈,配备市民10分钟步行可达的菜市场。菜市场的形态不断发生这变化,但“菜篮子工程”始终贯穿其中。

50分钟
99+
2年前

【心理与健康】睡眠焦虑:谁剥夺了我们好好睡觉的权利?

小时空漫谈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心理与健康“系列之睡眠焦虑。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媒体不忘提醒公众睡眠的重要,而商家也借机炒热睡眠经济,贩卖相关的睡眠产品。许多人受困于睡眠不足,担心睡眠对健康造成严重的恶果,越是睡不着就越焦虑,而焦虑也反过来让人更难睡着,形成恶性循环。有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遭受失眠的困扰。但他们也更愿意为解决“黑夜中的焦虑”而消费,一些线上线下的助眠服务随之兴起,睡眠不足和焦虑经常是连体婴。 到底人为什么要睡觉?怎么睡个好觉?熬夜真的能让人更快乐?为什么年轻人舍不得睡觉?为什么年轻人容易陷入睡眠焦虑的坑?佩戴手环、助眠视频、聊天哄睡的助眠方式有效吗?本期,美羊羊从心理学角度为你揭秘【睡眠焦虑】背后的心理,助力大家晚安好梦。 📚知识拓展 *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作者马修·沃克,身为神经科学和心理学教授,潜心研究睡眠20多年中,曾为美国国家篮球协会(NBA)、皮克斯动画工作室、Google生命科学部门等世界500强集团提供睡眠方案。 * 睡眠的个体差异性:早起鸟占40%,夜猫子占30%,位于中间的人占30%,这些作息是基因决定,每个人天然入睡的时间段,天生就是不同的。 *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显示,中国人整体睡眠状况不容乐观,时长逐年缩短,睡眠质量下降;65%的被调查者不足8小时,超8小时的比例为8%;新手妈妈、大学生、职场人士、中小学生的睡眠问题突出;女性、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群体睡眠状态更糟糕。 *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显示,2022年国人睡得更晚、起得更晚,入睡时间集中在23点-1点,比2021年入睡时间推迟了1个小时;影响睡眠质量的外部因素:59%的受访者认为床垫、枕头、被褥等寝具因素会影响睡眠质量。 * 《睡出好情绪》:作者科琳·卡尼和雷切尔·曼博认为,适当的担心是人们做事的推进器,但对不受控制的事情过度担心则属于焦虑。严重的焦虑不仅让人感到寸步难行,更可能产生相应生理症状。即便再让人崩溃难安的生活,也不能夺走你好好睡觉的权利。

32分钟
99+
2年前

【社会心理学】热衷去寺庙烧香的佛系青年们,真的心想事成了吗?

小时空漫谈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社会心理学”系列之年轻人的佛系青年。上班和上学之间选择“上香”的年轻人在努力和奋斗之间,热衷作法。“杨超越锦鲤”之后,神秘的玄学力量再次压倒了非主流的亚文化,成为年轻人办事前必备的“仪式感”。学习、工作使人疲惫,年轻人选择来一场“佛系”的出游。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寺庙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 310%;2 月以来预订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 50%。从1月1日至3月16 日,“寺庙”搜索指数同比增长了 587% 。2 月18 、19 日周末时段,寺庙门票日均订单量相较上周增长150%,而主题乐园相关景区门票增幅仅为 75%。同时,在玄学消费角度,47%购买“多金如意”,关注能否被财神爷关注到;30.3% 的年轻人选择象征十全十美的五行多宝和金刚杵手串,钱财要,健康姻缘也少不了。只有2.1%的人选择求爱情的邂逅。 挤爆寺庙的年轻人们,到底在求什么?年轻人热衷烧香拜佛背后的心理动机?如果我们无法找到一个化解现实焦虑的公约数,我们该如何化解现实的焦虑?这一期江江和美羊羊聚焦年轻人的【佛系消费】、社会压力的【焦虑释放】,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探究年轻人的佛系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

33分钟
99+
2年前

【城市社会学】公共厕所革命催生下,现代人的厕所社交

小时空漫谈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城市社会学”系列之公共厕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按每人每天如厕 6-8次算,我们一生大致有3年的时间是在厕所度过的。对公共空间来说,卫生设施是必要的存在,是人类需要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它没有门槛,包容所有人繁忙的停顿;它私密,强调个人尊严与隐私。读书时我们曾“手拉手”去上厕所,工作后我们以整理自身、释放压力为出发点,合理的进行着 “带薪拉屎”。公共厕所是少数的有着正当理由和外界保持隔离的空间之一,从某从程度上来说已经进化为个人“生活避难所”。你有观察到身边公共厕所的更迭吗?提到公厕你会想到什么?从厕所革命到“带薪拉屎”我们对公厕的需求在发生着什么变化?为什么说公共厕所是城市文明的标识?对于“第三卫生间”你又知道多少? 这一期江江和美羊羊聚焦厕所的【文明演化】、现代生活的【厕所社交】,从社会学和空间的角度和你聊聊公共厕所之下中的城市变化。 🔎内容剧透 * 1. 提到公共厕所会你想到什么?你对公厕有哪些独特的回忆? * 2. “带薪拉屎”打工人的避难所?三心二意的如厕,你有过吗? * 3. 我国公共厕所的发展史是什么? * 4. 为什么“厕所革命”如此重要? * 5. 公共厕所在城市和乡村也需要“因地制宜”。 * 6. 微空间大文明,为什么说公共厕所是城市文明的标尺? * 7. 建筑史介入公厕设计,你注意到你城市那些 “花园厕所”了吗? * 8. 厕所的标识变化你感受到了吗?有过“雌雄模辩”的经历吗? * 9. 女厕排队,男厕“门可罗雀”,为什么? 厕所背后的性别之争? * 10. 什么是“第三卫生间”?第三卫生间为什么那么重要? * 11. 第三卫生间对于跨性别者来说有何价值? 📚知识拓展 * 中国公厕发展史:中国自古代就出现了公厕,公共厕所最早出现于城市。文字记载的公共厕所可以追溯到周朝,《周礼·天官》:“为其井匽”,“匽”即路厕。秦汉时期,城市实行闾里制,形制规整,公厕出现在闾里内。汉代,根据汉代的陶厕可以看出,汉朝时很有可能已经分男女厕所。唐宋时期公厕大多建在坊内,唐代还设立了专司厕所的宫廷官员。宋朝出现了专门经营粪业的人——“倾脚头”,将城市的垃圾清运到农田。明清时期的人口超过了以往的人口规模,公厕建设跟不上人口膨胀的规模,粪便都是倾倒在沟渠,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而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也因为人口的暴增导致卫生间、排水设施不足导致霍乱等瘟疫的出现。 * 厕所革命: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核心词汇为“两管五改”,其中“一管”为管粪,“一改”为改厕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提出“以1981—1990年的10年为目标,使我国人民的饮水和卫生条件有较为显著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是农村卫生厕所的普及时期,2004—2008年开始实施中央转移支付农村改厕项目。2015年,提出“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要求将“厕所革命”推广到广大农村地区。如今,厕所革命是乡村振兴即为关键的改造重点。 * 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定义:区别于普通男女卫生间的无性别卫生间。除基本卫生设施外,设立儿童专用的坐便器、洗手盆、安全座椅和婴儿多功能台,增设扶手、紧急呼叫按钮等安全装置;价值: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共同外出,其中一人的行动无法自理,例如女儿协助年迈的父亲、母亲携带婴幼儿等。 * “花墙如厕”:是一间不分性别的公共卫生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兼顾公平、交流与参与的放松场所。详见AC建筑创作。 * 《厕神》:一本厕所的文化史,讲述了厕所的历史以及与之相连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作者甚至认为人类的文明并非从文字开始,而是从厕所开始的,因为只有有了厕所,人类才不必为了躲避自己的排泄物而东奔西走,从而从游牧生活过渡到农耕生活。

51分钟
99+
2年前

【性别与心理】如何经营我们日渐衰退的女性友谊?

小时空漫谈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性别与心理”系列之女性友谊。有人说“与你同行的人,比你到达的方向更重要”。现代科技和社交媒体的发达为我们交朋友提供了充足的便利,可与此同时,个人道德观与价值观也走向了“理性多元”的私域命题,想要建立深厚的友谊似乎变成了一件难度很高的事情。而“女性友谊”又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希望你好,但不希望你比我好”、“女生之间就是小心思多”……你有多久没和你的密友聊天了?有了爱情、家人、萌宠、CHATGPT,友谊对你来说依旧是必需品吗?面对社会进步带来的“习得性孤独”如何拥有高质量的友谊?这一期,江江和美羊羊聚焦【习得性孤独】、【友谊衰退】,从心理学的角度和你一起探索友谊,分享我们的也曾嫉妒、自私但也永远爱着彼此的女性友谊。 🔎内容剧透 * 1. 女性友谊的刻板印象有哪些?你同意吗? * 2. 友谊对你来说是必需品吗? * 3. 友谊的分类有哪几种?你想要的友谊是哪一种? * 4. 友情与亲情、爱情的区别是什么? * 5. 江江和美羊羊的友谊稳固吗?我们的友谊有过衰退期吗? * 6. 你有‘’习得性孤独‘’的体验吗?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现代人会陷入“习得性孤独”?它对友谊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 7. 友谊衰退是必然吗?如何面对友谊衰退? * 8. 为什么友谊从“自我完善”走向了“共同玩乐”,我们对亲密关系的要求变低了吗? * 9. 为什么女性进入婚姻,友情就结束了?而男性的兄弟情好像更稳固? * 10. 如何经营女性友谊?成功的友谊意味着什么,又如何能得到维持? 📚知识拓展 * 亚里士多德有关古典“友谊”的论述:友谊分为三类,第一类,追求实用的友谊(例如,愿意接你儿子放学的邻居);第二类,追求快乐的友谊(例如,能与你谈笑风生,逗你开心的友人);第三类,最高层次的友谊,也就是是追求德行的友谊 (你们是道德共同体,有类似的价值观,相互仰慕又能指出对方不足,从而更好的完善自我)。 * 《厌女》中关于父权社会中女性困难重重的解答:在父权体系之下,大部分女性都挣扎在三个不同价值体系的漩涡之中,一与男性同样需要在社会上拼搏金钱与权力的体系;二是异性眼中的价值,即是否对异性具有吸引力;三是同性群体之问的价值,如是否值得信赖等。这三个体系在大多数时候是非常冲突的。

42分钟
99+
2年前

【生态与社会】城市花园独特的社交魅力和疗愈功能何在?

小时空漫谈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生态与社会”系列之城市花园。俗话说“世界上没有真理,只有视角”,正值草长莺飞的三月,想必大家城市的花儿都在欢畅的开放。你会在上学、上班、等红灯、等朋友的时刻看看身边的花草树木吗?城市在不断的更迭发展,花园视角下的城市如何变化?在人造景观和虚拟网络密度极高的城市,我们的自然性是否在消亡?植物缓慢而坚毅生长背后的哲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这一期,江江和美羊羊聚焦都市生活的花园【社交价值】与花园的【情感疗愈】,分享逃离快节奏、标准化的生活的花园乌托邦! 🔎内容剧透 * 1. 提到花园会你想到什么?你对花园的印象是什么? * 2. 花园是怎么发展来的?菜园、花园、公园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 3. 从古希腊哲学家的思辨到现代的约会场所,你去花园都做什么? * 4. 早期的城市花园封闭、僵硬,如今的花园强调城市乡土性与参与感,这种变化是为什么?这背后见证了哪些人们需求的变化? * 5. 花园的社交属性何在?为什么花园有一种“天然的公共性”? * 6. 为什么花园对人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 7. “稍有不慎就死给你看”、“突如其来的盛放”……从植物生长过程意味着什么? * 8. 如何学习花园哲学,像种子一样冲破裂缝,顽强生长? 📚知识拓展 * 《花园里的哲学》: [西] 圣地亚哥 · 贝鲁埃特著。讲述了花园的前身是菜园,在照料菜园的时发现了植物的美感,于是花园逐渐产生。 * 花园的功能: 早期古希腊哲学家在露天花园进行思辨;后来花园成为宗教人士冥想、供奉信仰的城所;11世纪花园增加了更多情欲色彩;现如今花园是“城市乌托邦”更是重要的生态绿地。;不管在任何时代,花园都是一个有相对边界的物理空间。花园的前身是菜园,随着食物的充裕和对美追求的提升,人们尝试在菜园里种植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花园就慢慢变成了如今的样子。 * 公园:《公园设计规范》中定义为“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具有着改善城市生态、防火、避难等作用。公园一般可分为城市公园、森林公园、主题公园、专类园等。 * 2.0公园城市:我国很多发展较早的大城市已经走过了追求绿色开放空间「覆盖率」的「公园城市建设1.0」阶段。比如已经建成「天府绿道」的成都、拥有「一道绿隔、二道绿隔」的北京、「千园之城」深圳……这些城市在总体绿化覆盖率、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等数字上已经交出了亮眼的答卷。而到了「公园城市建设2.0」阶段,城市公园的打造就不能只追求「有」和「多」,而是要将重点从「覆盖率」转向「魅力度」,也就是进一步关注公园的功能性和吸引力。

51分钟
99+
2年前

【低碳生活】从蚂蚁森林到个人碳账户:如何成为极简主义优等生?

小时空漫谈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低碳生活“系列之个人碳账户。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提出“双碳”的战略目标。“个人碳账户”也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倡导个人参与低碳行动的重要手段。蚂蚁森林推出的“绿色能量”为个人“碳账户”合法化提供了基础。你知道:个人碳账户是什么?如何将个人碳账户作为极简生活的实践?个人碳账户可以薅到低碳生活的羊毛吗?本期,美羊羊为你介绍个人碳账户如何对我们践行极简生活产生影响。 📚知识拓展 个人碳账户的定义:广义上讲,个人碳账户是专业的金融核算方法。个人碳账户最早由英国环境部长 David Miliband 提出,是个人碳资产管理的交易账户,用于衡量人们日常活动的碳排放量。但是,目前学术界对于个人碳账户的准确定义仍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个人碳账户是消费端碳减排不可忽视的力量和形式。依据科斯现代产权理论,Betz 等人指出,个体的绿色消费行为应该获得一定的免费或者低价分配的碳配额。该配额将储存在个人碳账户中,当个人购买电力、汽油等能够引发碳排放的能源产品时,除了支付相应的资金费用,还要扣除其个人碳账户内的碳配额。 个人碳账户实践状况:国际上较早实施个人碳账户是2002年荷兰鹿特丹港市最早开始了“绿色回馈积分制度”名义的个人碳账户制度,但由于缺乏长期资金支持原因,该制度在2005 年终止。 蚂蚁森林项目:随着电子支付的普及,第三方支付平台记录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有效捕捉个人的低碳行为,在奖励机制设计上也具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以 2016 年蚂蚁金服推出的“蚂蚁森林”平台为例,“蚂蚁森林”平台立足公益创造碳汇,其用户人数达到 5. 5 亿,是全球最大的个人碳账户平台。“蚂蚁森林”涉及的低碳行为覆盖了阿里旗下的蚂蚁森林、菜鸟、钉钉等软件在内的系列活动,比如用户采用步行或地铁出行、网络购票、在线缴纳生活费用等低碳行为都能获得相应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累积的减排余额被称为“绿色能量”,可用于购买虚拟树木,并获取相应的“蚂蚁森林植树证书”。蚂蚁金服的碳账户采用公益基金、环保机构与个体碳账户相结合的方式,将虚拟种树落实到现实世界,鼓励用户采取低碳行为。根据《蚂蚁森林 2016—2020 年造林项目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报告》的测算,累计种植树木超过 2. 2 亿,种植总面积超过 306 万亩,碳减排超过1200 万吨,生态系统生产总价值可达 113. 06 亿元。

17分钟
99+
2年前

【科技与生命】可持续殡葬:用人体堆肥的方式纪念我们爱的人

小时空漫谈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科技与生命“系列之可持续殡葬。在美国,出现了全球第一家把遗体分解成土壤肥料的殡仪馆Recompose。这家公司位于美国西雅图,于2020年开放,至今已经把225位死者变成了泥土。土壤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础,当我们死后变成土壤,就会成为生命循环的一部分。相较于土葬与火葬,人体堆肥的优势何在?为什么要选择人体堆肥的殡葬形式,这会是我们纪念亲人的最好方式吗?可持续殡葬的发展与未来何在?本期,美羊羊为你介绍可持续殡葬这一新兴领域值得关注的事儿,让我们思考如何更有意义地面对死亡。 📚知识拓展 * 美国的人体堆肥立法:2019年春季,美国华盛顿州长签署了法令,华盛顿州成为世界第一个人体堆肥合法化地区;之后2021年,科罗拉多州成为美国第二个人体堆肥合法化地区。2014年,Katrina做了关于人体堆肥的网站,打算众筹资金启动这个项目,一位律师兼法学教授Tanya Marsh给她发邮件,“我很喜欢你想做的事,但这是完全违法的。我愿意帮助你把它合法化。”Katrina原本只是把它当成艺术项目来做,没想到还会涉及法律问题,在Tanya的帮助下,2020年Katrina首先推动了人体堆肥在华盛顿州合法化,之后逐个州推进,目前在俄勒冈州、科罗拉多州、佛蒙特州、加利福尼亚州和纽约州5个州也都已经合法。另外有4、5个州正在考虑这项法案。 * 人体堆肥的价值:使用的能源比火葬少87%,而且当人体的有机物质被转化,碳也被封存在产生的土壤中,遗体所含的碳不会在火化过程中,通过二氧化碳废气的形式释放出来。所以每当有一人选择堆肥葬,将减少约1公吨二氧化碳排放。堆肥葬消耗的资源,仅为火葬和土葬的1/8,还能减少1.4吨二氧化碳进入大气。

16分钟
99+
2年前

【科技与哲学】ChatGPT为什么一定不能取代人脑?

小时空漫谈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科学与哲学”系列之ChatGPT。最近,ChatGPT已经成了时下最前沿的科技宠儿,快速完成多场景文案、撰写诗文、发表论文……它在不同的领域所展现的创造力让我们感到惊喜的同时也感受到恐惧。 不可否认的是,AI已经能在多种场景中帮助甚至替代人类的工作,如何才能更好的掌控技术是一个问题,这一不可逆趋势背后的技术伦理问题是我们很感兴趣的。这一期江江和美羊羊聚焦【语言逻辑】与【记忆】,和你聊聊科技新宠儿对人类劳动的冲击。 🔎内容剧透 * 1. 人脑和AI的区别是什么? * 2. 机器可以替代人类的哪些劳动? * 3. 人工智能和人类在学习语言、生成解释、道德思考方面的差异有哪些? * 4. ChatGPT会通过语言驯化人类吗?为什么说“语言即思想”? * 5. 为什么说技术的最根本问题都是哲学和伦理问题? 📚知识拓展 诺姆·乔姆斯基: 著名语言学家、哲学家,代表作品有《句法结构》、《转换分析》等。 《ChatGPT的虚假承诺》: 2023年3月8日,著名语言学家、哲学家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与伊恩·罗伯茨、杰弗里·瓦图穆尔共同在《纽约时报》发表了题为《ChatGPT的虚假承诺》的文章。提醒读者如果ChatGPT式机器学习程序继续主导人工智能领域,那么人类的科学水平以及道德标准都可能因此降低。 鲁白: 著名神经科学家,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在大脑发育和精神健康领域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是《知识分子》的主编。鲁白的科研成果从基因上证明了人的认知是不一样的,也就是有的人就是聪明一点。详见《十三邀》第六季第二期。

36分钟
99+
2年前

【生态与社会】行道树:镌刻城市形象与性格的文化使者

小时空漫谈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生态与社会”系列之城市行道树。每天穿梭在城市的你,是否有注意到街边站立的行道树?你是否也会理所当然的忽视这些安静的“门卫”?行道树不止是路边树,它们长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成了城市故事的最佳背景墙。孩子们在银杏树下嬉笑追逐,小年轻们在樱花树下牵手压马路,大爷大妈树下晨练、炫牌技,都被一一定格。这些古老的存在储藏着能量与光阴,并以自己的方式见证着城市的变迁,演绎着不同城市的性格底色。你喜欢树吗?为什么每个城市的行道树都各不相同?他们是被如何选拔出来的?人类和树的关系又是什么呢?3月12是我国的植树节,在这个节日里江江和美羊羊聚焦【城市性格】与【树的哲学】,从生态与社会的角度约你学习树的智慧。 🔎内容剧透 * 1. 植树节为什么定在3月12日?植树节和孙中山先生有哪些联系? * 2. 你还能回忆起植树经历吗? * 3. 树木和灌木的区别是什么?行道树有是什么? * 4. 南京的法桐和香樟,北京的毛白杨和国槐,广东厦门的凤凰木、大叶榕等等,你所在城市的行道树是什么? * 5. 各个城市如何“选拔”行道树?行道树是城市意志的体现吗? * 6. 我们为什么喜欢和崇拜树?人和树的关系是什么?什么是树木精神? 📚知识拓展 * 树木的分类:(1)乔木:指高度在6米以上,具有明显的主干,树干和树冠之间的区分明显。(2)灌木:通常是指高度在3米以下,没有具有明显的主干,活着主干很多,出土之后就直接分支了。 * 行道树:种在道路两旁,给车辆和行人遮荫并构成街景的树种。从字面分析,路两旁能遮阴有街景的观赏作用,满足形式与功能两大问题。 * 行道树的功能:是道路的重要配套设施,能够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消除噪音、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以及涵养水源。行道树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城市当地生态环境的特点及文化韵味。 * 行道树选拔要点:(1)耐寒、耐旱、耐贫瘠;(2)树冠大、身姿挺拔、分支点高(大于2米);(3)生长速度要快,不拱根、耐修剪;(4)落叶、落果麻烦少,少长虫子,不易生病;(5)南花北叶,颜值高;(6)能够代表城市的文化风俗。 * 植树节的由来:3月12日不仅是植树节,更是孙中山先生的祭日。一是为了纪念孙中山一生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二是为植树季节的考虑。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中国欲强,急兴农学,讲究树艺,提出要多种树。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任民国南京政府的临时大总统,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他倡议清明节为植树节。1955年,毛主席提出绿化祖国。1956年,12年绿化运动展开。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为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再者,为了纪念孙中山,3月12日为植树节。 * 《沙乡年鉴》: 美国作家奥尔多·利奥波德创作的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首次出版于1949年。《沙乡年鉴》记录了作者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农场进行生态修复的经历,以四季为序,记录了作者一生在美国各个州工作和游历过程中的思考,还从哲学、伦理学、美学及文化传统的角度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应该具备的关系。

40分钟
99+
2年前

【心理学】玄学消费:心诚则灵还是安慰剂效应?

小时空漫谈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心理学”系列之玄学消费。三月伊始,告别漫长的严冬,万物复苏,又到了踏青赏花、许愿、逛寺院的好时节,或许你没意识到在日常频繁说着“星座运势”、“桃花运”、“水逆”……你是否也会在刷到“运势”两个字时两眼放光?财运、桃花运、事业运……哪一个是你永恒命门?为了收获一份好运气,你是否尝试过令自己都哭笑不得的“玄学消费”?塔罗牌、上上签、吸引力法则真的科学吗?这一期江江和美羊羊聚焦【玄学消费】、【心理暗示】,从宗教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角度为你揭示玄学的积极心理暗示作用。 🔎内容剧透 * 1. 你有过“玄学消费”吗?你相信吸引力法则吗? * 2. 玄学消费是智商税吗?如何界定玄学背后的科学性? * 3. 我们去寺院拜的究竟是什么? * 4. 念念不忘,必有回想,是真的吗? * 5. 想要的东西要大声喊出来,如何更好的“向宇宙下订单”? * 6. 如何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找到自信? 📚知识拓展 * 占星: 是一种古老的职业,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哥白尼,也属于占星行业。当时天文学和占星学很接近,直到望远镜被发明之后才逐渐分开。 * 占星师:遵循占星学原理,利用人的出生地、出生时间绘制星盘,借此来解释人的性格和命运的人。

36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