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提要 临近毕业季,内卷、最难就业季成为老生常谈的难题。本期,美羊羊从老师的角度看到的毕业论文、考研来跟大家聊聊现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谈谈为什么大学教育不再香了。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女性心理”系列之渣男。近日,前乒乓球冠军张继科涉嫌赌博,欠下赌债,并将其前任的私人视频与照片等泄露给债主的事件持续发酵。网友们一边大骂“渣男”,一边对于其前女友感到同情。近年来,公众人物好像变得越来越禁不起“深挖”,而身边的“渣男”、“渣女”好像也只增不减,如何鉴别并远离“渣男”?又如何寻找可靠的亲密关系? 这一期江江和美羊羊聚焦【渣男】,从女性主义心理学角度和你一起理性吃瓜,用勇气、真诚和智慧选择伴侣。当然,如遇渣男不必自责,抓紧快跑! 🔎内容剧透 * 1. 张继科事件里,张继科、前女友、李记者,究竟谁是谁非?如何理性吃瓜? * 2. 究竟什么是渣男? * 3. “渣人”的特质是什么?如何更好的分辨渣男? * 4. “鉴渣”APP什么时候上线?网恋时需要留意些什么? * 5. 为什么女性能觉察到被渣男欺骗,但又很难离开这段关系? * 6. 你理想的亲密关系是什么?真的存在“理想的亲密关系”吗? * 7. 你会羞与承认自己“被渣”的经历吗?如何更好的面对自己的“恐弱”? * 8. 为什么女性更想看伴侣的手机?背后隐藏的问题是什么?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心理学”系列之考研。 今年研究生录取率不到20%,如今很内卷的考研成为年轻人的不二选择。但是,考上研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读研生活没有带来更好地收益?美羊羊从【考研】出发为切入点,从心理学的角度与你探究读研的意义以及该如何持续学习。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极简主义”系列之食物浪费。 2023年3月30日是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设立的首个国际零废物日,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垃圾,降低废弃物对地球的影响,从而从向循环社会转变是全球性的重要命题。把听起来宏达的”零废弃“落实到具体生活,并开启减少浪费的第一步需要我们从日常一个个小习惯做起。我们从什么时候爱看吃播、囤积食物,又开始堂而皇之的浪费食物?我们在追求健康食材时是否也给食物划定了三六九等?在“年年有余”的文化背景下,节约粮食好像变成了一种负面评价?如何才能好好吃饭? 为了更好的学习成为一个“零废弃”践行者,江江和美羊羊以熟悉的【食物】为切入点,从心理学的角度和你一起从新审视我们的食物的关系。 🔎内容剧透 * 1. 零废物日是什么? * 2. 如何才能更好做一个“零废弃”践行者? * 3. 你看吃播吗?看吃播的背后是一种怎样的心理补偿机制? * 4. 吃播然后催吐,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堂而皇之地浪费食物呢? * 5. 你家年夜菜也会从除夕吃到十五吗?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食物吗? * 6. “今天我请客,你尽管点,不要客气”……约饭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 7. 纪录片《食物浪费的故事》教会我们如何与“剩菜”共处 * 8. 自带杯去咖啡点,被认为是“会过日子”,你会觉得被冒犯吗? * 9. 为啥要少吃肉?素食主义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吗? * 10. 周中吃健身餐,周末疯狂吃零食,我们和食物如何相处? 📚知识拓展 * 国际零废物日: 2023年3月30日是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设立的首个国际零废物日,旨在促进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支持社会向循环型转变,并提高人们对零废物倡议如何促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一问题的认识。 * “零废物”观念的由来: “零废弃”这一生活方式概念,出自美国人贝亚·约翰逊(Bea Johnson),她被《纽约时报》称为“零废弃生活的传教士”。2010年,她在《我家没垃圾》(Zero Waste Home)一书中用“生活贴士”的实用方式,阐述了这样一种“尽可能避免产生垃圾”的环保概念,并由此在世界各地产生了上百万名追求“零废弃”生活方式的践行者。 * 零废物日的目标:倡议可以促进健全的废物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降低废弃物对地球的影响,有助于解决三重地球危机、保护环境、加强粮食安全并改善人类健康与福祉。向零废弃迈进需要每个人从改变习惯开始,从细微小事做起。零废物方法要求在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中负责任地生产、消费和处置产品。这意味着要尽可能多地重复使用或回收资源,并最大限度减少对空气、土地或水的污染。 * 《食物浪费的故事》(2017):《食物浪费的故事》Wasted! The Story of Food Waste,是由美国多名“厨神”出京拍摄,揭露食物浪费的纪录片揭露食物浪费的纪录片。在美国40%的食物会被浪费,它们也是破坏生态的温室效应的气体最大来源之一等。而其实很多被人们唾弃的“垃圾”,可以变成好吃的食物。该片在翠贝卡电影节上获得好评,10月13日北美上映。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心理学”系列之请假耻辱。最近“请假耻辱”在网络上火了起来。所谓“请假耻辱”,就是一想到要请假就焦虑、愧疚,导致不敢请假。有媒体在社交平台上就这个话题发起了投票,很多人觉得“一请假就焦虑”,也有人说“没有,想休假会直接提”,另有很多人觉得“取决于领导态度和职场氛围”。有“请假耻辱”的打工人,还是大多数。中国人是不是都有请假焦虑症?我们从小就接受“无故尽量不要请假”的教育,这是否会影响我们对请假的态度?为什么我们不敢名正言顺地请假?如何对治请假焦虑? 本期,美羊羊从心理学角度,与大家分享我们无处安放的请假焦虑如何克服。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心理学”系列之发呆。近日, 广东财经大学广州校区的图书馆设置“发呆区”的新闻冲上热搜并引发热议。有人说,图书馆就是学习的地方,怎么能用来发呆呢?本身考研的人有时就占不到座位,还单独辟出一块区域来发呆,搞不懂。也有人说,适当发呆有助于身心健康。国家卫健委发起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也倡导市民每天给自己留5分钟发呆时间。在日常生活中你会经常发呆吗?你觉得发呆是在浪费时间吗?如何更好的发呆并为自己“清理缓存”? 本期,江江和美羊羊聚焦【松弛】与【自在】,从心理学的角度和你聊聊发呆这件小事的意义。 🔎内容剧透 * 1. 高校图书馆设置“发呆区”引发热议,你怎么看? * 2. 你喜欢发呆吗?都去哪发呆?什么时候发呆? * 3. 人为什么需要发呆? * 4. 发呆是在浪费时间吗? * 5. 发呆有哪些益处吗? * 6. 公共场所是否需要“发呆区”? 📚知识拓展 * 发呆冷科学:发呆就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大脑暗能量的一种运用,加州大学的学者,发现发呆的程度越深的人创造力会越高。在发呆的过程中,大脑的静息网络和平时的执行网络产生了交互作用,两种系统碰撞出火花,创意会更容易出现。 * 发呆的定义:是人的大脑对于外界事物进行调节的一种应激反应,是不经意间出现的一种自发的安静状态,属于自我保护和调适。走神、发呆,这些活动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智游移。巴尔蒂斯在画画的时候会一直抽烟;达利会直接去睡觉,在梦里找灵感;高更会去旅行,在风景中放空自己。这些都是是发呆的不同形式。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空间与心理”系列之阳台。阳台是整个居住空间中最敞亮和灿烂的区域,也是家居空间的独特存在。作为内、外部空间链接的桥梁,它既容易被忽视,但却有着多重功能和意义。疫情三年把世界人民带入了居家隔离的困局,居家防防护期间,人们的日常生活被压缩,而阳台成为了唯一通向外部空间的窗口,阳台帮我们重拾信心的同时也给与我们更多的精神力量和情感回忆。 本期,江江和美羊羊聚焦【精神自留地】,从建筑空间和心理学的角度与分享阳台不可或缺的价值。 🔎内容剧透 * 你对阳台有什么回忆? * 你喜欢阳台吗?为什么? * 南方阳台和北方阳台的区别是什么? * 你家是封闭阳台还是开放阳台? * 阳台的平面类型与形式小科普 * 西方“阳台音乐会”背后藏着的阳台历史 * 中国传统建筑没有阳台吗? * 女性和男性对于阳台的需求要有不同吗? * 阳台的精神内涵是什么? * 阳台对于女性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 你理想的阳台是什么样的? 📚知识拓展 * 阳台布局构造知识: 阳台分为封闭阳台和开放阳台两大类,因地域气候不同,一般北方多封闭阳台,南方多开放性阳台。从构造角度,阳台分为凸阳台、凹阳台和复合型阳台。 * 住宅阳台的平面类型: 主要有长方形、L形、U形 、异性等。目前比较流行的是南北双阳台的设计,即北向生活阳台,南向景观阳台。生活阳台一般与厨房相邻,其功用主要是储物、洗衣、晾衣。而景观阳台多与客厅和主卧相邻,以休闲、放松、会客为主。 * 阳台简史:“阳台”(balcony)一词来源于意大利语“圆锥体”,最开始的阳台是没有底部支撑物的。阳台起源于欧洲,在古希腊时期主要用于演讲,满足日常空气循环、自然光照。罗马时期,公共建筑上的阳台作为发表演说或会见群众的场所。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阳台由悬挑的木、石托座支承,与现代阳台较为接近。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社会心理学”系列之社会时钟。现代国家以经济发展为导向下,人类生命变成一种资源,而生命本质上是一种时间过程,对个人生命时间统一管理,成为经济发展要素。“社会时钟”为什么会存在于我们的社会?我们应该选择打破它吗?为什么“逆社会时钟”会如此困难?是否存在一个更为理想的个人生命时钟模式? 这一期,美羊羊从社会心理学角度,与你探讨社会时钟的存在意义以及应对方式。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社会心理学”系列之妥协社会。前不久“45度人生”成为了表达年轻人想卷卷不动,想躺躺不平尴尬姿态最贴切的网络用语。如今的我们一边想要打破“社会时钟”的规训,一边又对远方的未知存在恐惧,于是在45度中创造新的平衡点。韩炳哲说:“拒绝一切痛苦的生命,也就是被物化了的生命。唯有‘被他者触动之感’才能使生命鲜活起来,否则它就会被囚禁于同质化的地狱中。”究竟是躺平还是奋斗?你也是个45度青年吗?在于生活搏斗的过程中,痛苦又意味着什么呢?你有痛苦恐惧症吗?忍受痛苦意味着妥协吗? 这一期,江江和美羊羊以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的新书《妥协社会》聊起,聚焦【痛苦】与【妥协】,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享如何与痛苦为伴。 🔎内容剧透 * 1. 45度人生:躺平还是奋斗?你是45度青年吗? * 2. 随着痛苦恐惧症的流行,你有身体或精神方面痛苦的恐惧吗? * 3. 幸福强制逻辑下,要追求社会意义上倡导的“幸福”吗? * 4. 消除或忽视痛苦的同时,我们失去了什么? * 5. 如何更好的看到并表达疼痛? * 6. 痛苦的意义是什么? * 7. 随着点赞之交、讨喜文化的发展,点赞作为止痛药对我们生活有何影响? 📚知识拓展 * 《妥协社会》: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著,2023年1月出版。妥协社会将痛苦医学化、私人化,以达到去政治化的目的”,让人封口非常容易,要么用药,要么用钱。当一个人与别人不一样,或与自己的内心产生深刻的冲突而导致异常时,会被冠以各种医学名词,进而科学化、合理化,比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症、多动症、躁狂症、臆想症、精神分裂症……,有很多名词可以从病理上解释人的内心,却唯独不面对患者内心真正的痛苦,专业的认定就是权威,更何况是医学专业。痛苦也就被深深掩埋在了这些名称中,并被用各种药物长期对待,直至病人没有思考能力。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社会心理学”系列之学历贬值。最近,关于学历教育贬值问题再度引发争议。学历贬值是真的吗?985毕业生竞争3000元的工作意味着什么?学历教育有何功能?教育落后于实践,我们又该如何有效学习?本期,美羊羊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和你探讨如何有效地学习。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生态与社会”系列之森林。三月,京津冀的小伙伴在沙尘中迎接着春天,网友调侃道:北京在下雪和下雨中间选择了下土。为什么沉寂已经的沙尘再次来袭?造了那么多防护林,种了那么多梭梭树,为什么还有沙尘?我们不断的说着要热爱大自然、保护森林,可我们又为大自然又做了什么?我们的生存究竟有多依赖森林?如果有一天人类可以生活在一个没有树木的世界里,你会愿意吗? 这一期江江和美羊羊聚焦森林作为沙尘暴的【健康护佑】、以及【森林哲学】蕴含的人文精神,从生态和社会的角度和你一起解密森林的奥秘。 🔎内容剧透 * 1. 你了解世界森林日吗?“独木不成林”,如何成为森林? * 2. 次生林和人工林的区别是什么? * 3. 吸引动物、植物、微生物、保持水土、调节温度……如果地球的树木都消失了,人类还能生存吗? * 4. 从栖息地到食物、热量的供给,我们的生存为何依赖森林? * 5. 森林可以帮助降低犯罪率,是真的吗? * 6. “森林系“作为自然、清新风格的象征,“森系女孩”、“森林系办公室”,森林的文化价值有什么? * 7. 森林在宗教与生态系统互动方面给人类带来哪些启示? 📚知识拓展 * 森林:最小土地面积超过0.5公顷,树木高度超过5米,树冠覆盖率超过10%的区域。根据《2022年世界森林状况》报告,全球森林总面积为40.6亿公顷,占全球土地面积的31%,其中约有三分之一为原始森林。 * 世界森林日: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它诞生于1971年,“世界森林日”的设立,标志着人们对全球森林资源持续减少,引发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的警醒,旨在呼吁民众关注森林、保护森林,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道路。今年的国际森林日主题突出了“森林与健康”的关系,特别强调森林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健康益处,比如有益健康的食品,淡水资源,提供气温控制和空气净化等环境服务。 * 中国森林现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从解放前夕的8.6%上升到了现在的24.02%,成为了世界上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森林面积跃居世界第五位。据《2022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我国森林面积2.31亿公顷,森林覆盖24.02%,其中内蒙古、云南、黑龙江、四川、西藏、广西森林面积较大,六省(自治区)森林面积约全国森林面积的50以上%。 * 森林的功能:(1)动植物的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的“磁铁”。(2)水土保持,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促进云和雨形成的主力军。(3)调节温度、净化空气的天然“净化器”,重要的“碳汇”。(4)食物、药品、热量的提供者。(5)放松心情,降低犯罪率,童话、影视作品重要的意向和灵感。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社会心理学”系列之孔乙己的长衫。最近关于“孔乙己的长衫”这个话题火了,孔乙己本是鲁迅笔下的一个落魄文人,算个失业者。旧时代,由于教育体系匮乏,能够做上文化人,就意味着会成为社会上的极少数,“长衫”就是这个极少数的一个典型的标志。从小就被灌输‘读了大学就好了’、‘读书就能出人头地’、‘读书才能有出息’之类的话,在这样一个环境熏陶下长大的我们,不愿脱下长衫不是很正常吗?当下,为什么会出现对“孔乙己的长衫”这个话题的热论呢?年轻人为何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脱下长衫,对得起自己这么多年的付出和父母的期待吗?不脱长衫我还是孔乙己,脱下长衫会变成骆驼祥子吗?知识能改变命运吗?读书、学历到底有什么用?本期,美羊羊从社会心理学角度与你探究为何年轻人不肯脱下孔乙己的长衫。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