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动画诞生100周年。作为致敬中国动画诞生100周年的作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B站联合出品了《中国奇谭》。该作既传承了上美影《大闹天宫》《天书奇谭》《黑猫警长》等诸多经典佳作的“韵”与“魂”,同时又展现了当代中国动画年轻一代创作者的思考和创新。2023年元旦上线后,成为炙手可热的爆款国风动画。截至2023年1月12日,近十万人在豆瓣上打出了9.5分的超高分。这一期,江江和美羊羊从心理学和动画设计角度,带你探究《小妖怪的夏天》里的秘密。 本期剧透 * 1. 选题视角:从小猪妖角度讲述经典IP《西游记》“西天取经”的故事为什么更容易打动观众? * 2. 你是否也和nobody(无名之辈)小猪妖一样有过职场被领导画饼、打工生涯中头秃脱发的经历? * 3. 《小猪妖的夏天》哪些地方让你触动?为什么中国观众喜欢? * 4. 《聊斋志异》、《山海经》等中国传统志怪故事背后折射了怎样的哲学观和社会隐喻? * 5. 动画制作:《小猪妖的夏天》有哪些中式美学元素?国风漫画的特点又是什么? * 6. 为什么动画总是20分钟左右的时长? * 7. 争议点:动画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是否该默认为受众是儿童?成人动画有什么特殊魅力?
这是一期关于“自卑感”的播客。江江和美羊羊作为与自卑感为伴成长的人,与很多自卑者都有共鸣。本期,你将听到:什么是自卑感与自卑情结,如何与自卑感和解?自卑感的积极意义何在?如何利用自卑,并超越自卑情结?让我们一起学习接纳自卑,拥抱自卑,超越自卑。 本期提要 1. 人人都有的自卑与自卑情结究竟是什么? * 自卑情结:如果一个问题出现,某个人对此无法适应或无法应付,并强调确信自己无法解决,这是他表现的就是自卑情结。 * 人类的自卑基因:人类是地球上最弱小的动物之一,我们既没有狮子的威猛,也没有鲸鱼的巨大身型,如果你一个人落入了荒郊野外,生存就变成了巨大的挑战。所以,为了摆脱对外在环境的无力感,人类选择了结群而居,并透过各种发明,改善生活的处境,补足人类天生的弱势。由此可知,人类的行为实际上是出自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人生而不完美,但如果我们能保持勇气,就能通过唯一的方式来消除自卑感,那就是改善现状。 2. 阿德勒以个人经历书写的《自卑与超越》能带给我们什么启发? 以积极的视角去解读生命里的各种“经验”。阿德勒认为,决定人生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我们赋予经验的意义,所以,一个人如何去解读经验,将影响着他的行为和命运。 3. 自卑的积极意义有什么?如何利用自卑? 自卑感是个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自卑感是人类改善生活处境的动力,既然人人都有自卑感,那就代表,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藉由自卑感,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一定程度的自卑,能让我们找好社会位置,摆正处事心态,确定进步着力点。 4. 超越自卑的可能性何在? 决定人生的不是过去,是我们对过去的看法,改变需要目标和勇气。 知识拓展 《自卑与超越》作者: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一个犹太商人家庭,物质条件相对充足,但命运并没有青睐阿德勒,他很小的时候就患有软骨病,所以长得既矮又丑,家里兄妹6个,他排行老二,关键是有一个长得既英俊潇洒又聪明能干的哥哥,所以阿德勒很不受大家待见。在他4岁的时候,经历了弟弟死亡,5岁的时候,两次患肺炎,差点丧命,后来又被车撞过两次。 因为童年的经历,阿德勒立志从医,想着治病救人,不要让更多的儿童像自己一样深受疾病折磨。尽管阿德勒很早就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但人生总是充满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风景。后来,因为他对精神分析的兴趣,就追随佛洛依德做精神分析研究,这段经历长达十年之久。但是阿德勒对精神分析越研究就越发现精神分析最关键的理论学说——“童年精神创伤”和“因果决定论”站不住脚,所以他就离开佛洛依德自创了“个体心理学”。后来,弗洛依德的大弟子荣格也背叛了祖师爷自立门户,所以,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这三个人一直被称为奠基心理学的三大巨头。
文字、标点、图形的组合方式早已悄无声息地渗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简历、名片、外卖小票、地铁指示牌,再到微信和邮件的沟通,文字与排版是我们重要的沟通方式。但,你了解文字排版背后的设计逻辑与心理体验吗?如何才能提高文字排版的有效性? 本期,江江和美羊羊从文字、排版和字体使用出发,为大家分享介绍了文字排版背后的心理逻辑以及使用技巧。 本期提要 * 字体的基本分类是什么?衬线字体和无衬线字体是什么? * 如何高效快速的传递信息,抓住对方的注意力?如何正确使用字体以及进行有效的文字排版? * 不同字体背后的设计逻辑与带来的主观心理感受是什么? * 宋、黑、楷、仿四种常用印刷字体如何使用?仿宋体在工程标注与红头文件的应用是什么? * 有哪些日常可用的文字排版的tips?
前段时间是covid感染的高峰期,不少朋友都纷纷中招,而中招后亲子之间的互动也成为大家吐槽的热点。“让你出去乱跑”,“我事,就是普通小感冒”,“别人怎么都没事,就你老生病?”,“我其实已经好了”……东亚家庭之间的互动好像一直充斥着这种打击式教育,同样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江江和美羊羊约你聊聊打击式教育带给我们的伤害和成长,如何才能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成为一个合格独立的大人? Key points 1. 我们都接受过哪些打击式教育? 2. 打击式教育带给我们了哪些伤害? 3. 明明是关心,为什么不能温柔的表达,什么是不恰当的关心? 4. 如何停止家庭关系的“内疚感”传递?
轴线引导和划分是一种常见的空间处理手法,可以在居住的小区、市民广场、校园等空间中经常看到。对城市来讲,轴线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城市轴线以一系列的历史道路串联起多元的城市空间,是城市历史精神的活载体。中轴线从制度文化的意义上讲大多是封建王朝的产物,此后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的象征。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多个城市根据时间顺序呈现形成工业区、开发区、产业园、房地产的清晰的发展路径。逐渐地,城市轴线也不再意味着政治上的权利控制,更代表着经济、交通、文化、生态等资源的叠加,聚焦了更多现代化的服务功能,符合从工业化、城市化、到城市内涵发展的资本循环规律,分布在中轴线两侧的产业亦是执掌着城市的经济命脉。这一期,江江和美羊羊约你探索城市中轴线的演变和发展,了解城市空间的奥秘。 本期提要 * 1. 中轴线的定义和形成原因是什么? * 2. 南京、苏州、济南等城市形态体现“形胜”规划思想与权力象征什么关系? * 3.北京、巴黎等城市空间有着宏大和完整的中轴线,其历史和社会意义是什么? * 4.城市中轴线背后的历史价值内涵何在? * 5.城市中轴线与社会权力有什么内在联结?中轴线带来的空间秩序是否也在塑造我们的礼法行为? * 6.如何更好的活化保护城市中轴线?
个人养老金是国家2022年开始推行的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由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并于11月26日正式发布。对于这个政策你了解多少,什么类型的人群更适用呢? 这一期江江和美羊羊和你一起长期主义者的角度出发,聊聊个人养老这件事。 Key points * 1. 个人养老金政策是什么? 简单来说,个人养老金账户本质是一个「强制储蓄」+「投资」的账户。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额度上限为12000元,可以按月、分次或者按年度缴纳,缴费额度按自然年度累计,次年重新计算。 * 2. 我国的养老金构成体系是什么? * 3. 独生子女的“养老焦虑”,你有吗?从“养老”到“享老”,我们经历怎么样的变化? * 4. 个人养老需要经济基础,但个人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 * 5. 养老需要社会参与、保障,个人该如何行动?
2022年考研人数457万,如今逆向考研成为一个流行趋势。在近年持续不减的考研热中,许多人关注到这样一个现象:“逆向考研”,即“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毕业生报考“双非”高校(非一流大学、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研究生。对此,大家会看?本期,美羊羊为大家分享逆向考研想象折射出的社会现实。 本期提要 * 考研内卷之下,该如何进行选择? * 逆向考研,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 读研在当下学历贬值的时代到底意味着什么? * 好的大学到底有什么资源? * 社会人又该如何选择保持自我学习?
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和管理政策改变了固有的工作模式,从被迫居家到点对点接触,办公地点更多样和灵活。舒适的办公环境是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体,包括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环境心理学、颜色心理学以及人机工程学等多个学科。办公空间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中心,是当前最重要的空间之一,在这里,人们可实现自己的生存需求与个人价值需求,并从中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工作和生活的边界越来越模糊,面对随时可能反复的疫情和各种不确定性,什么样的办公空间才能更好的为大家所使用?江江和美羊羊带大家畅聊理想办公空间。 本期提要 1. 你了解办公空间进化史吗?如何从需要一张办公桌做记录到对办公园区的环境诉求。 2. 疫情下办公空间呈现什么特征?、线下线上结合/联合办公/低密度工作空间布局。 3. 老板和员工对办公空间的心理需求有何差异?办公空间也是员工和领导之间的双向博弈过程。 4. 远程办公有哪些的困扰和优点? 5. 女性友好的办公空间如何打造?
随着新冠病毒的流行,越来越多人阳了,但也有很多人出现了“幻阳症”。本期,美羊羊从心理学角度为大家分享“幻阳症”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幻阳症?以及有哪些方式可以应对幻阳症。
2022年12月5日至17日在蒙特利尔举行了以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国际会议,这一期,江江和美羊羊约你聊聊生物多样性,习惯性以本位作为中心的人类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时,该如何思考和实践?为什么生物多样性保护那么重要?土壤生物多样性与我们的关系是什么?社会学家如何理解生物多样性? 内容提要 1.【Cop15】是什么?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缔约方会议,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的简称。中国是此次《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的主席国,COP15本应于2020年10月在中国昆明举行,但由于新冠疫情导致线下会议无法举行,会议推迟了到2021年10月,在昆明进行了以线上会议为主的第一阶段会议。第二阶段于2022年12月5日至17日在蒙特利尔举行。 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期间,当地时间12月13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七届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会“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角——中国日”上,由宜可城-地方可持续发展协会组织评选的首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案例入选城市正式对外发布。昆明市、成都市、湖州市、嘉兴市、南阳市、深圳市六个中国城市成功入选。 2. 生物多样性是什么?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形式的生物资源,它包括数以百万种计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它们拥有的基因,以及这些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组成的错综复杂的生态系统。 3. 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如此重要? * 生物多样性资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自然为我们提供氧气,调节天气,让农作物得授粉,为我们提供粮食、饲料和纤维。 * 30亿全球近40%人口的生计依赖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样性。 * 70%用于治方瘤症的药物中,约七成来源于动植物。 * 地球的健康关系到是否会出现人畜共患病。 * 健康的生态系统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C以内至关重要。但到本世纪末,气候变化可能成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最大驱动因素之一。 4.【世界土壤日】每年的12月5日,旨在关注健康土壤的重要性,倡导可持续管理土壤资源。【黑土地】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的土壤,在自然条件下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200~400年。如果从岩石开始计算,至少1万年时间,黑土地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和最具生产潜力的土壤,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我国的黑土地主要分布在黑吉辽及内蒙古自治区。 5. 土壤与人类的关系是什么?土地的社会价值以及宗教崇拜是什么?土地和民间习俗与文化信仰的关联何在? * 土壤的自然功能:不可再生性,有限性。土壤万物之本、生命之源具有强大的承载功能,为满足人类需求直接或间接地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即土壤支撑生态系统服务提供的能力. 也是天然的碳库。人类消耗的80%的热量、75%以上的蛋白质及大部分的纤维,都是直接来源于土壤。 * 土地的社会属性:土地爷形象以及食物健康都来源于健康的土壤,土地是人类的根也是人类生命力的来源之一。 6. 什么是土壤生物多样性? * 概念:土壤生物及其所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涉及土壤中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微生物、植物)的种类、数量及其在土壤中的分布信息。土壤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土壤动物多样性。 * 价值:土壤中至少蕴含着地球上四分之一的生物多样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除了保护濒危植物和动物以外,维持和提高土壤生物多样性也是未来的热点。土壤生物群落驱动着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并在维持和提升生态系统多功能性、调控气候变化、园林绿化发展和动植物健康中有着重要作用。 7. 政治生态学如何看待生物多样性? 政治生态学是全球政治经济和生态环境巨变背景下的产物, 它主要致力于运用政治经济学和后结构主义等理论来探究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复杂关系, 将环境问题置于更复杂、更广阔的文化与权力分析框架中。由于政治和经济的推动, 生物多样性变成一个全球热门的话题。 生物多样性不是一种实体, 而是将自然和社会在全球化背景下连接起来的一种科学话语, 研究遗传学的经验和材料, 生物多样性被看作由科技和社会共同产生。 生物多样性话语中, 大自然本身成为价值的来源, 动植物物种的价值不在于它们是自然资源, 而在于它们是丰富的基因储存库, 自然存在的主要价值转变为替资本服务。世界各地的社区和社会运动正在生物多样性项目的诱使下, 成为社会和自然“资本”的管理员。完成对自然界的符号占领, 以所谓“可持续的”和“理性的”方式控制和利用自然生态来达到经济发展的目的, 这是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话语的内在逻辑。
信息化时代,我们每天接受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网络时代的兴盛则加剧了我们转向更有针对性的信息,比如说时髦的、自己感兴趣的、崇拜者感兴趣的、亦或是心仪者感兴趣的信息和知识。本期,美羊羊从微信出发,与你探讨我们每天接收的信息对我们世界观的影响,以及普通人如何升级迭代,突破信息茧房? 本期要点 * 信息茧房是什么?我们是如何挑选信息的? * 你是如何接收信息,进行微信公众号信息筛选的? * 信息茧房是如何形成的,对我们的思维以及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 * 如何在大数据推送时代摆脱消极的信息茧房? 知识拓展 信息茧房(Information Cocoons)是由哈佛大学法学教授凯斯·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提出。「信息茧房」指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过去三年,疫情不断强化着我们对生活的不确定信念。社会也仿佛撕开了一个巨大不确定性的裂口。这一期,江江和美羊羊从社会学以及积极心理学角度与你分享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本期提要 * 如何更好接纳而不是对抗不确定性? * 不确定性来自哪里?是否可以脱离不确定性? * 不同社会阶层面对不确定,是否存在差异? * 确定性和社会规训的关系是什么?寻找自我的过程是否也在追寻某种意义上的不确定性? * 个体如何面对时代的不确定性,心理学可以提供哪些方法帮助我们应对不确定性?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