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与心理】书房:从物理空间到精神自留地

小时空漫谈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空间与心理“系列之书房。从古至今,书房一直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文化空间,古代文人用心营造自己的书斋,也试图从中寻找自己和世界的关系。现如今,从小时候写作业的小书桌到案头的书架再到如今变成居家办公的空间,书房融入在我们的生活方式的交化之中。你有属于自己的书房吗?书房对你来说重要吗?书房的精神内涵是什么?你理想的书房空间是什么样的? 这一期,江江和美羊美聚焦 【书房】从心理和空间的视角,聊聊我们书房与自由生活的联系。 🔎内容剧透 * 1. 你有属于自己的书房吗?书房对你来说重要吗? * 2. 古代书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书房是权利的象征? * 3.现代书房布局形式是什么样? * 4.书房具有性别特征吗? * 5.书房的精神象征是什么? * 6.理想的书房什么样? 📚知识拓展 书房的历史变迁:在中国的历史上,从帝王到文人,但凡读书人都需要自己的书斋。根据宋人的记载,“斋”起源于汉宣帝的斋居。据他考证,真正意义上具有文人气息的早期书斋诞生于东晋,太守殷师要将水引进城,建造池塘,他的儿子殷仲堪依势在池北修建了一座小舍,用来读书,被称为“读书斋”。临水而建,曲径通幽,书斋的环境颇有明清园林的意味,又与起居房舍区隔开来,这种有山有水、跟环境相呼应的书斋便有了雏形,一直延续至明清,形成了一套文人理想书房的模版。 文化资本和社会身份的象征:表现他们拥有的知识或思想形式的财富,也是用来支持他们身份地位和权力的合法性。作为存储书籍的特定空间,书房也是从文人士大夫到现代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群体在私人生活空间上有别于其他群体的标志性特点之一。

35分钟
99+
2年前

【低碳生活】被剥夺的呼吸自由:空气污染生存指南

小时空漫谈

🎙本期提要 洁净的空气一直和人类的健康与福祉息息相关。立夏,天气逐渐炎热,凉爽而清新的空气更成为开启一天好心情的必备要素。 这一期,江江和美羊羊聚焦【空气】,从生态与社会的角度,谈谈“物理空气质量”与“社会生活的空气质量”。 🔎内容剧透 * 1. 我们如何感知空气?你对空气有什么印象? * 2. 空气污染对个人、社会、乃至国家有何影响? * 3. 空气污染和社会公平有关吗? * 4. AQI指数知是什么?PM2.5又是什么? * 5. “逆温”现象才是导致雾霾的罪魁祸首? * 6. 空气对人心理的影响有哪些? * 7. 封闭空间有“人味”、“无以名状”的氛围和“读空气氛围”的人们。 * 空气污染相关消费(口罩、空气净化器)是智商税吗? 📚知识拓展 * AQI指数:即空气指数,是根据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占比,将监测的空气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它将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分级表示,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一级: 空气污染指数 ≤50优级;二级: 空气污染指数 ≤100良好;三级: 空气污染指数 ≤150轻度污染;四级: 空气污染指数 ≤200中度污染;五级: 空气污染指数 ≤300重度污染;六级:空气污染指数>300严重污染。 * 逆温: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C/100 m,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 PM2.5: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此种颗粒物可以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当中。作为一种空气污染物,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PM2.5暴露会导致中风、心脏病、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的显著上升。相较于其他空气污染物来说,已有研究也发现PM2.5可能比体积较大的PM10颗粒物危害更大,因为它可以吸附并携带更多的有毒粒子、重金属以及碳化合物,并且与人体的肺部生物细胞相互作用,从而对呼吸道和免疫系统造成额外的损害。

50分钟
99+
2年前

【社会心理学】“挖呀挖”爆火:网红女教师能否守住流量密码?

小时空漫谈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社会心理学”系列之网红幼师的洗脑神曲“挖呀挖”。近日,幼儿园老师“桃子”在其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手指谣《小小花园》迅速爆火,“挖呀挖”成为5月洗脑新曲。截至2023年,5月5日16时,“毛葱小姐(桃子老师)”4月24日发布的这首儿歌的演唱视频,点赞已有869.7万。这首歌的相关话题词“美女幼师凭挖呀挖呀挖走红”一度登上微博热搜。登上微博热搜的是另一位是来自湖北武汉的幼师,她在视频中以“黄老师”自称。截至5月5日16时,她以“音乐老师花开富贵”的账号在4月28日发布的视频,点赞已达545.3万,评论数达53.6万。高关注度打开了流量大门,引来其他老师模仿的同时也遭到不少非议,有的谩骂桃子老师的颜值,有的质疑作品的原创性。这首儿歌为什么能火爆全网?你也喜欢温柔甜美的幼师形象吗?教师做直播带货可行吗? 这一期,江江和美羊羊聚焦【网络流量】从社会心理学视角,聊聊如何看待网红流量与直播经济。 🔎内容剧透 * 1. “挖呀挖”儿歌为什么能火爆全网? * 2. 两位幼师吸引人的点是什么? * 3. 多数女性对此视频感受不深,男性凝视在女性客群失效。 * 4. 很多女网友的网暴什么心理? * 5. 如何看待一夜爆火的流量? * 6. 教师直播带货有错吗?会是昙花一现吗? * 7. 网红经济的出现,暴露出我们怎样的心里需求? * 8. 如何拒绝“白瘦幼”审美的裹挟?

44分钟
99+
2年前

【性别与社会】史航性骚扰:职场女性沉默背后的困境

小时空漫谈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性别与社会”系列之性骚扰。这个五一假期,文化行业知名编剧史航的性骚扰事件以“沉默而震耳欲聋”的方式进入了公众视线。2018年MeToo运动后,当全球性性骚扰案被揭发出来后,很多女性终于能够确认曾经的被骚扰,也使得我们有机会讨论这个被刻意规避的话题。史航性骚扰事件的主要受害人小默也通过微博“小作文”选择不再沉默,性骚扰究竟如何界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沉默的女性?这次事件为什么值得我们讨论? 本期,江江和美羊羊聚焦职场性骚扰,以【沉默】为切入点,从社会学和性别的角度和你一起学习说不的勇气。 🔎内容剧透 * 1. 史航性骚扰事件的回溯 * 2. 性骚扰,在法律上具体是怎么规定的?女性权益如何保障? * 3. 我国法律对性骚扰如何界定? * 4. 职场性骚扰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难以界定? * 5. 性骚扰背后的原因? * 6. 权利不对等背后的“同意”是真的同意吗? * 7. 为什么被骚扰的女性很难说出口? * 8. 性骚扰事件,为什么一个人发声之后,其他人才敢说话? * 9. 受害者有过失吗? * 10. 女性面对性骚扰该怎么做? 📚知识拓展 * 性骚扰的法律界定: 2019年1月最高法的司法解释,性骚扰损害责任纠纷可以作为独立案由发起诉讼。而在那以前,如果你遭遇了性骚扰,只能以一般人格权纠纷、特殊人格权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等,对施害人发起诉讼。 * 目前为止,国家层面只有三部法律法规具体提到了性骚扰, (一)2012年国务院出台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其中第十一条提到,“在劳动场所,用人单位应当预防和制止对女职工的性骚扰”。 (二)2021年1月1号开始实施的《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也提到了性骚扰,指出违背意愿是性骚扰的构成要件,并突出强调了权力不平等关系中的性骚扰问题。 (三)202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修订版《妇女权益保障法》,其中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均做出了与性骚扰相关的规定。这几条规定都沿用自《民法典》,但具体规定上有所延伸,指出了“性骚扰”可以是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各种方式。 * 性骚扰事件的构成要件: 第一,违背受害人意愿;第二,施害人的行为中只要有性含义,无论是何种形式,何种企图,都构成性骚扰;第三,性骚扰的界定只参考受害人的主观感受,不需要考虑或追究施害人当时的主观目的或主观情绪。

48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