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生命教育”系列之孤独死。本期,美羊羊将与你分享:老龄化时代和独居时代的到来使得孤独死成为新的社会问题,究竟什么是孤独死?孤独死存在男女差别吗?现代人又该如何面对孤独死?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空间与心理“系列之书房。从古至今,书房一直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文化空间,古代文人用心营造自己的书斋,也试图从中寻找自己和世界的关系。现如今,从小时候写作业的小书桌到案头的书架再到如今变成居家办公的空间,书房融入在我们的生活方式的交化之中。你有属于自己的书房吗?书房对你来说重要吗?书房的精神内涵是什么?你理想的书房空间是什么样的? 这一期,江江和美羊美聚焦 【书房】从心理和空间的视角,聊聊我们书房与自由生活的联系。 🔎内容剧透 * 1. 你有属于自己的书房吗?书房对你来说重要吗? * 2. 古代书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书房是权利的象征? * 3.现代书房布局形式是什么样? * 4.书房具有性别特征吗? * 5.书房的精神象征是什么? * 6.理想的书房什么样? 📚知识拓展 书房的历史变迁:在中国的历史上,从帝王到文人,但凡读书人都需要自己的书斋。根据宋人的记载,“斋”起源于汉宣帝的斋居。据他考证,真正意义上具有文人气息的早期书斋诞生于东晋,太守殷师要将水引进城,建造池塘,他的儿子殷仲堪依势在池北修建了一座小舍,用来读书,被称为“读书斋”。临水而建,曲径通幽,书斋的环境颇有明清园林的意味,又与起居房舍区隔开来,这种有山有水、跟环境相呼应的书斋便有了雏形,一直延续至明清,形成了一套文人理想书房的模版。 文化资本和社会身份的象征:表现他们拥有的知识或思想形式的财富,也是用来支持他们身份地位和权力的合法性。作为存储书籍的特定空间,书房也是从文人士大夫到现代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群体在私人生活空间上有别于其他群体的标志性特点之一。
🎙本期提要 近期,哈尔滨某街道一栋 31 层的高层因为3层的装修改造,将承重墙(又称剪力墙)砸毁,导致 21层以下房间墙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造成约 1.6 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剪力墙为什么不能砸?如何判断哪里是剪力墙?这栋楼还有救吗? 这一期江江和美羊美聚焦【砸称重墙事件】,从建筑学和社会学的视角,为你科普佳宅的构造知识,共创美好的都市生活的安全命运共同体。 🔎内容剧透 * 1. 什么是剪力墙,为什么剪力墙不能砸? * 2. 如何判断房屋的剪力墻在哪? * 3.低层、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构造有什么区别?哪些装修是不可以碰的红线? * 4. 除了装修,还有什么结构安全隐患需要注意? * 5. 物业有提供房屋户型图、制止私自对房屋加建、改建,维护消防安全的责任。
🎙本期提要 洁净的空气一直和人类的健康与福祉息息相关。立夏,天气逐渐炎热,凉爽而清新的空气更成为开启一天好心情的必备要素。 这一期,江江和美羊羊聚焦【空气】,从生态与社会的角度,谈谈“物理空气质量”与“社会生活的空气质量”。 🔎内容剧透 * 1. 我们如何感知空气?你对空气有什么印象? * 2. 空气污染对个人、社会、乃至国家有何影响? * 3. 空气污染和社会公平有关吗? * 4. AQI指数知是什么?PM2.5又是什么? * 5. “逆温”现象才是导致雾霾的罪魁祸首? * 6. 空气对人心理的影响有哪些? * 7. 封闭空间有“人味”、“无以名状”的氛围和“读空气氛围”的人们。 * 空气污染相关消费(口罩、空气净化器)是智商税吗? 📚知识拓展 * AQI指数:即空气指数,是根据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占比,将监测的空气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它将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分级表示,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一级: 空气污染指数 ≤50优级;二级: 空气污染指数 ≤100良好;三级: 空气污染指数 ≤150轻度污染;四级: 空气污染指数 ≤200中度污染;五级: 空气污染指数 ≤300重度污染;六级:空气污染指数>300严重污染。 * 逆温: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C/100 m,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 PM2.5: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此种颗粒物可以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当中。作为一种空气污染物,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PM2.5暴露会导致中风、心脏病、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的显著上升。相较于其他空气污染物来说,已有研究也发现PM2.5可能比体积较大的PM10颗粒物危害更大,因为它可以吸附并携带更多的有毒粒子、重金属以及碳化合物,并且与人体的肺部生物细胞相互作用,从而对呼吸道和免疫系统造成额外的损害。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美羊羊将与大家分享容易被我们误解的心理咨询。随着心理学的火爆,心理咨询也成为热门职业。但是,你对心理咨询有多少了解:知心姐姐的谈话,是心理咨询吗?读书学习心理学有用吗?为什么心理咨询要收费?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心理学”系列之时间贫穷。时间焦虑成为当下年轻人困扰的问题,我们生活在一个时间贫困的时代。如今,成年人将越来越多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使得他们投入到友谊、婚姻、亲子等亲密关系的时间被迫压缩。 本期,美羊羊将从社会心理学角度,与你探索事件贫穷的本质,以及如何摆脱时间焦虑。 🔎内容剧透 * 什么是时间贫穷? * “日常时间”和“生命时间”有何不同? * 时间贫穷会影响幸福感吗? * 造成时间焦虑的原因是什么? * 时间贫穷是否存在性别不平等?为什么女性更容易陷入时间贫穷的陷阱?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社会心理学”系列之网红幼师的洗脑神曲“挖呀挖”。近日,幼儿园老师“桃子”在其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手指谣《小小花园》迅速爆火,“挖呀挖”成为5月洗脑新曲。截至2023年,5月5日16时,“毛葱小姐(桃子老师)”4月24日发布的这首儿歌的演唱视频,点赞已有869.7万。这首歌的相关话题词“美女幼师凭挖呀挖呀挖走红”一度登上微博热搜。登上微博热搜的是另一位是来自湖北武汉的幼师,她在视频中以“黄老师”自称。截至5月5日16时,她以“音乐老师花开富贵”的账号在4月28日发布的视频,点赞已达545.3万,评论数达53.6万。高关注度打开了流量大门,引来其他老师模仿的同时也遭到不少非议,有的谩骂桃子老师的颜值,有的质疑作品的原创性。这首儿歌为什么能火爆全网?你也喜欢温柔甜美的幼师形象吗?教师做直播带货可行吗? 这一期,江江和美羊羊聚焦【网络流量】从社会心理学视角,聊聊如何看待网红流量与直播经济。 🔎内容剧透 * 1. “挖呀挖”儿歌为什么能火爆全网? * 2. 两位幼师吸引人的点是什么? * 3. 多数女性对此视频感受不深,男性凝视在女性客群失效。 * 4. 很多女网友的网暴什么心理? * 5. 如何看待一夜爆火的流量? * 6. 教师直播带货有错吗?会是昙花一现吗? * 7. 网红经济的出现,暴露出我们怎样的心里需求? * 8. 如何拒绝“白瘦幼”审美的裹挟?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性别与社会”系列之性骚扰。这个五一假期,文化行业知名编剧史航的性骚扰事件以“沉默而震耳欲聋”的方式进入了公众视线。2018年MeToo运动后,当全球性性骚扰案被揭发出来后,很多女性终于能够确认曾经的被骚扰,也使得我们有机会讨论这个被刻意规避的话题。史航性骚扰事件的主要受害人小默也通过微博“小作文”选择不再沉默,性骚扰究竟如何界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沉默的女性?这次事件为什么值得我们讨论? 本期,江江和美羊羊聚焦职场性骚扰,以【沉默】为切入点,从社会学和性别的角度和你一起学习说不的勇气。 🔎内容剧透 * 1. 史航性骚扰事件的回溯 * 2. 性骚扰,在法律上具体是怎么规定的?女性权益如何保障? * 3. 我国法律对性骚扰如何界定? * 4. 职场性骚扰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难以界定? * 5. 性骚扰背后的原因? * 6. 权利不对等背后的“同意”是真的同意吗? * 7. 为什么被骚扰的女性很难说出口? * 8. 性骚扰事件,为什么一个人发声之后,其他人才敢说话? * 9. 受害者有过失吗? * 10. 女性面对性骚扰该怎么做? 📚知识拓展 * 性骚扰的法律界定: 2019年1月最高法的司法解释,性骚扰损害责任纠纷可以作为独立案由发起诉讼。而在那以前,如果你遭遇了性骚扰,只能以一般人格权纠纷、特殊人格权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等,对施害人发起诉讼。 * 目前为止,国家层面只有三部法律法规具体提到了性骚扰, (一)2012年国务院出台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其中第十一条提到,“在劳动场所,用人单位应当预防和制止对女职工的性骚扰”。 (二)2021年1月1号开始实施的《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也提到了性骚扰,指出违背意愿是性骚扰的构成要件,并突出强调了权力不平等关系中的性骚扰问题。 (三)202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修订版《妇女权益保障法》,其中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均做出了与性骚扰相关的规定。这几条规定都沿用自《民法典》,但具体规定上有所延伸,指出了“性骚扰”可以是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各种方式。 * 性骚扰事件的构成要件: 第一,违背受害人意愿;第二,施害人的行为中只要有性含义,无论是何种形式,何种企图,都构成性骚扰;第三,性骚扰的界定只参考受害人的主观感受,不需要考虑或追究施害人当时的主观目的或主观情绪。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性别与社会”系列之捐精。从对于“捐精”,网友们好奇中带着几分戏谑。作为一种人道主义行为,捐精某种程度与献血无异,而其流程更为复杂,对样本要求更多。本期,美羊羊将与你探讨:如何看待捐精行为?捐精有什么要求?选择捐精的动机是什么?捐精真的能挣钱吗?捐精难度系数高吗?捐精与冻卵一样吗?捐精存在伦理问题吗? 📚知识拓展 * 捐精周期:从体检、精子质量测试、正式多次捐精、精子复检到最终可以向医疗机构供精,整个周期可能在一年左右。 * 捐精要求:各地不一样。比如北京人类精子库要求,志愿者原籍为中国的男性公民,并拥有二代身份证;未来一年常住北京,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在读;年龄20-40周岁,净身高170cm以上,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²(m²)】<30;五官端正,无残疾或其他生理缺陷,无明显脱发,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无不良嗜好,无传染病、遗传病史和性传播疾病史,无重度近视(视力<600度)色盲、色弱、高血压和心脏病等。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社会心理学”系列之青年观察。如今五四青年节少了很多关于五四精神的讨论,为什么这届年轻人更加保守了?年轻人需要勇敢吗?为什么年轻人不追求梦想了? 📚知识拓展 100年前,陈独秀提出了他期望中理想青年的六条准则:一、青年人应该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青年人应该是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青年人应该是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青年人应该是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青年人应该是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青年人应该是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社会心理学”系列“玩”。传统认知里,“玩”是负面的:“业精于勤,荒于嬉”、“随便学点什么不比瞎玩强”,仿佛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好好玩耍。然而过了贪玩的年龄,成为大人,贪玩的心依旧蠢蠢欲动,“走,出去玩”成为绝大部分人默契的心声,但真正会玩的人似乎不多。“玩”这件事的重要性又被重新提起,“你行不行,你会不会玩?你敢不敢玩”也成为了当代青年的灵魂拷问。五一劳动节之际,你出去玩了吗?玩的尽兴吗?一定要有足够的经济、获得一定的成就才配玩吗?玩物丧志还是玩物立志? 这一期,江江和美羊羊聚焦【玩的围城】、【玩商】从社会心理学视角,聊聊玩这件事,愿我们享受人生玩乐时刻。 🔎内容剧透 * 1. 你真的会玩吗? * 2. 文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都和玩相关? * 3. 玩商高的人更会学习和生活吗? * 4. 谁在定义玩?除了玩手机,还能玩什么? * 5. 玩和工作、学习互斥吗?会玩也能挣钱? * 6. 电子产品、露营、自行车等新玩意越来越多了,你变得更会玩了吗? * 7. 玩背后的生活哲学是什么?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饮食文化”系列之素食。本期你将听到:为什么女性主义更容易是素食主义者?为什么春季饮食障碍人群增加?食物选择背后的社会、文化、生态要素如何互动?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