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期节目是“心理学”系列节目之“幸福与道德”。如何寻找内心与现实生活的平衡。一场关于枷锁、责任与自我的探索如何开始? 💡时间轴 * 00:02:08道德是什么? * 00:04:09道德与现代性的关系:重新思考生活中的秩序与约束 * 00:07:17道德生活观:现代社会的立法审判与内疚感的控制 * 00:10:56突破父权制和家长制:弱势权利的争取与斗争 * 00:18:10道德与社会关系:家庭、伴侣和职场中的控制 * 00:25:23幸福的陷阱:道德与幸福之间的关系 * 00:29:08幸福悖论:幸福反面是什么? * 00:32:48如何获得幸福?
📻内容提要 本期从心理学角度跟大家聊聊“中国式年味”。为什么年味淡了?过年时节日喜悦还是压力?消费时代带来年味儿代表了什么? 💡时间轴 * 00:02:03年味:情感依恋与家乡团聚的归属感 * 00:04:04味儿为什么淡了? * 00:06:04食物与情感:春节记忆中的美味 * 00:14:08过年红包有何意义?
现代社会,“数字化”已然渗透到爱情观念里:手机和社交软件摇身一变,成了人际关系中的算法弄潮儿。鲍曼指出现代人陷入不敢深入的若即若离的亲密关系,让我们在便捷选择的背后,失去了深挚关系的耐心和勇气。当爱情成为商品,互联网时代的伴侣选择与人际关系有什么弊端?现代婚姻的选择权与约束力何在?
📻内容提要 本期美羊羊与大家分享播客元老本雅明的《本雅明电台》。媒介演变的洪流中,本雅明作为播客元老的贡献及其理念受到重新审视。这也促使我们反思:播客是传统广播电台的演化,还是听觉回归中的新生媒体?播客为何在疫情时期变得如此受欢迎?视频创作与播客创作的差别是什么? * 瓦尔特·本雅明:德国犹太裔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出版有《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单行道》《柏林童年》等作品。被称为“20世纪欧洲最伟大的文学心灵之一”“欧洲最后一位文人”。
📻内容提要 本期节目是“心理学”系列节目之“人生的笃定感”。本期美羊羊与大家分享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的自传《人生每一步都算数》。曾经围绕柳智宇的,是一系列让人忍不住称赞的学业成就,随后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大学毕业选择削发为僧。12年后,他还俗了,开启了“佛系心理咨询”。 是什么让我们选择在浪潮中前行或退隐?如何理解数学之美、修行和人生智慧?一个数学天才的出家还俗故事不单是一段传记,也是让我们问自己:如何定义幸福和成功,拥有对人生的笃信力? 💡时间轴 * 00:02:03柳智宇:从数学天才到佛门修行 * 00:04:04柳智宇的成长密码:天赋与自恋的前半生 * 00:10:07数学的逻辑与生活的奥秘:数学思维是什么? * 00:20:19后现代心理咨询流派:结合传统文化与心理学的治疗方法 * 00:22:22心理咨询与传统文化的智慧:探索心灵成长的生命历程
随着年关的临近,节前职场人的内心戏也开始鸡飞狗跳。忙里偷闲的岁末如何度过?
📻内容提要 本期节目是“心理学”系列节目之“穿衣与时尚”。从亚当夏娃的羞耻到社交的面子,穿衣不止于抵御寒冷。人类穿衣背后的深层含义是什么?穿衣时尚的演化谁决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着装习惯,不知不觉中规训着我们的行为、形象,甚至思考方式。该如何解锁衣服背后的社会密码? 💡时间轴 * 00:02:05衣服与住宅:肌肤感官延伸的表现形式 * 00:04:06时尚的社会机制:阶级流行与阶级隔离 * 00:08:06消费社会中的身份象征有哪些? * 00:12:16视觉文化流行的背景下,穿衣尺度有什么变化?
📻内容提要 本期节目是“心理学”系列节目之“人生的掌控感”。跟大家分享一本成年人重新养育自己的心理指南、也是获得人生掌控感的书《你的大脑是一艘船屋:如何在混乱的生活里保持头脑清晰 》。作者是【澳】心里作家、绘本创作者:坎贝尔·沃克。该如何看待内心的欲望?为什么人会焦虑?我们内心的愿望到底是什么? 💡时间轴 * 00:02:04信息时代:人类的适应能力与生存困境是什么? * 00:04:29如何清理大脑的想法? * 00:08:59人生的船上有什么? * 00:27:00人生的选择有哪些? * 00:36:00如何战胜消极信念 * 00:40:27船上的挡风玻璃(滤镜):认知偏差 * 00:44:58甲板下的动物园:生理本能 * 00:49:28如何与内在小孩对话:探索内心世界所需的勇气与善意
📻内容提要 本期节目是“社会心理学”系列节目之“短剧”。曾爆火的短剧市场,究竟是通往数字文化生活的新样态,还是文化沙漠中的海市蜃楼?短剧所绽放的瞬间快感与泛滥的下沉市场消费模式,展示了苦闷生活者的欲望。是否大众审美会逐步异化?短剧下半场会如何?对于算法剥削下的人异化:不怪短剧齁甜,只怪生活太苦! 💡时间轴 * 00:02:03短剧市场的爆发:观众需求与商业价值的完美结合 * 00:04:04短剧市场背后的需求与市场逻辑 * 00:06:20为什么说短剧不肤浅? * 00:09:30短剧的商品经济:如何在经济下行时吸引观众并实现商业价值? * 00:12:41短剧为什么火爆?一种低成本但带来快乐的短时娱乐选择 * 00:15:53短剧不是创作,只是互联网算法下的流水线生产 * 00:19:02短剧营销的奥秘:如何抓住下沉市场用户》 * 00:22:13短剧有毒:互联网“工业糖精” * 00:28:36短剧对文化消费市场的影响是什么? * 00:34:58短剧的未来在哪里?
📻内容提要 本期节目是“心理学”系列节目之“孤独社会”。本期为大家分享日本作家菅野久美子的《孤独社会》,作者从日本“孤独死”这个角度切入,深入讨论日本老龄化社会的问题,社会现实和个人孤独如何交织?死亡与独处背后是悲观的退避,还是生活压力的必然结果?孤独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我们应如何理解?反观个体生死的选择,社会的无感冷漠该如何安放? 💡时间轴 * 00:02:04日本的特殊清扫业:孤独死背后的真相与挑战 * 00:04:10孤独死为什么发生?死亡与人性中最深处的关系问题 * 00:06:11孤独死背后的需求与人际关系:亲密关系 * 00:08:15性需求的压抑与老年人的孤独死有什么关联? * 00:10:21空间中的人性:从厨房和卫生间看出抑郁症患者的真实面貌 * 00:18:11孤独死的社会悲剧:垃圾堆中的安全与孤独的较量 * 00:20:45孤独死的社会代价是什么? * 00:23:23如何规避孤独死? * 00:28:34如何重建关系:数字附近有何价值?
📻内容提要 本期节目是“心理对谈”系列之“搞钱的心理障碍”。如何理解我们和钱的微妙关系?怎样让金钱观念和人生轨迹零度对齐?合理消费真的省钱吗?从开源节流到消费观念,从投资理财到“搞钱”技巧,金钱不是万能,但没钱是万万不能,谈钱不伤感情。本期节目江江和美羊羊将与你共同探索珍贵但阻力重重的搞钱秘籍。 💡时间轴 * 00:02:05金钱观到底是什么?钱能筛选朋友吗? * 00:07:45我们对钱的渴望有多深? * 00:15:31财富与命运:努力与宿命的较量 * 00:23:18花钱与节约哪里更有用? * 00:31:03消费观差异:你是为兴趣付费还是追求圈子认同? * 00:38:49成长环境与金钱观念:不同的家庭教育塑造不同的金钱观 * 00:46:36培养自己的谈钱意识:勇敢要价! * 00:54:21金钱与亲密关系:如何处理彼此不同的理财态度? * 01:02:07投资理财:金钱观和体验式消费的价值何在? * 01:09:54生意人的搞钱思维是什么? * 01:17:41如何用钱解决生活中的风险与机遇,延长寿命?财商教育的重要性! * 01:25:27商业思维与知识传承:播客的商业逻辑与市场价值
📻内容提要 本期节目是“心理访谈”系列之“体制内工作”。近年来的考公考研热,进入体制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理想工作。体制内的生存现状如何?体制内有哪些难以说清的苦乐?铁饭碗背后的生活保障与个人隐忧有哪些?体制内的打工人,如何做到眼里仍有光? 本期嘉宾:小丫,就职于江苏省某市政府机关,经历过体制内借调,目前是一名体制内一线打工人。 💡时间轴 * 00:02:08体制内工作真的稳定吗? * 00:05:18体制内工作现状:从轻松到压力增大,社会变迁下的挑战与机遇 * 00:10:47体制内工作的忙碌与休闲:工作与个人时间如何平衡? * 00:16:10体制之内的行话“打黑工”什么意思? * 00:27:01体制内工作最核心的技能是什么? * 00:32:25体制内复杂的人际关系:年轻人的独立思考与集体主义之争 * 00:37:48体制内说话的技巧:如何察言观色? * 00:43:12体制内的重要技能是什么?会写材料有多重要? * 00:54:01体制内的局限与晋升机会:够努力就可以吗? * 00:59:29体制内的命运齿轮:接受平凡、与命运和解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