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20分钟
播放:
587
发布:
1年前
简介...
现代社会,“数字化”已然渗透到爱情观念里:手机和社交软件摇身一变,成了人际关系中的算法弄潮儿。鲍曼指出现代人陷入不敢深入的若即若离的亲密关系,让我们在便捷选择的背后,失去了深挚关系的耐心和勇气。当爱情成为商品,互联网时代的伴侣选择与人际关系有什么弊端?现代婚姻的选择权与约束力何在?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smdkfbrb
1年前
上海
1
02:03我说点实际的 感觉不是失去爱的能力 是失去了爱的勇气 现代人交往方式让我认为是颜值至上、浮躁、便捷、快餐式的 朋友跟我吐槽说她在地铁遇到了好几个加她微信的男生 聊了几句也最多只是浅尝辄止 或者把她备胎养鱼之类的

轻舟也
1年前
湖南
0
美羊羊新春快乐

独步91
1年前
安徽
0
催婚免疫的我小板凳坐好了!
福徕
1年前
吉林
0
07:58 囤积这个真的太有感触了🥲想到就难受哈哈哈
福徕
1年前
吉林
0
16:37 好哲学哈哈哈,快即是慢,少即是多
福徕
1年前
吉林
0
06:18 想起了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小的时候觉得这样很浪漫,一生一世一双人,长大了慢慢觉得要理解人性接受人性🥲

摩尔根的果蝇
1年前
福建
0
我认为真正的问题并不是爱情商品化、生活数字化,而是我们的爱情“真的可以商品化”、生活“真的能够数字化”。沉溺于手机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真的能用手机、平板、家具、玩具等等填充我们的爱欲。
真正的问题是我们对这种能够被商品化、数字化的恐惧,是我们对“无个性”的恐惧。惧怕自己的生活真的可以数字化、可以模板化,从而失去了所有独特的意义。大家都爱旅游,都爱摄影,都爱健身,都爱穿搭……
真正的问题是那种自由主义的陷阱:越是从个体自由和主体性出发,越是会爱上客体;越是爱自己,越不会爱别人。从个体自由出发,到头来遇到的是对个体自由的否定,这说明要么个体自由是虚假的、要么个体自由不能作为主体性的出发点、要么以上两者皆是。
HD1026349d
1年前
北京
0
警惕看起来表面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