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书福利 在本期评论区留言互动,我们会抽取1位听友赠送《每个人都很美》精美绘本,感谢“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老师的图书支持。 📻内容提要 本期节目是“心理学”好书推荐之《每个人都很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00层童书馆出品。作者:[法] 巴蒂斯特·博利厄 著 / [加] 秦冷 绘,适合年龄:5-99岁。 小时候,我们都天然地喜欢自己的身体。但随着年龄增长,我们渐渐开始嫌弃自己的身体,太胖、太瘦、太矮、腿太粗,痘痘太多、皮肤不够白皙......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意自己的身体?在这个外表权重值不断增加的时代里,你对自己身体特征满意多还是抱怨更多?你身体上的伤疤背后又有哪些回忆和故事? 本期,美羊羊和江江约你共读《每个人都很美》,跟随博利厄医生的脚步,在巴黎街头发现他者的美,在绘本中建立真实的美好,创造自己的happy ending。就像书中提出的“一个人就是一个故事,一旦你知道了这个故事,一切就都不同了。所有的的故事最后都会有个好结局,只不过需要时间、需要爱,还需要提出一个问题。我现在能做些什么?” 📚拓展介绍 * 巴蒂斯特·博利厄:全科医生,也是法国著名作家和诗人。他凭第一部作品《就这样》在图书界崭露头角,随后推出多部小说和诗集,并获得多项国际大奖:在黑暗中阅读大奖、中学生地中海大奖、国家药学会文学大奖。2022年,他推出首部儿童绘本《每个人都很美》,一上市便登顶亚马逊童书畅销榜Top.1,并获得朗德罗童书奖、巴布里奥年度童书奖。 * 秦冷:华裔女作家,加拿大总督文学奖获奖者。从小就被绘画作品包围着。目前绘画已经成为秦冷表达自己想法的重要手段,她在包括加拿大、英国、法国、美国、香港及韩国等国家出版过绘本和画册。
“后疫情时代”的禅修风潮是噱头吗?去禅堂打坐是修身养性吗?寺院的商业化存在吗?寺庙的功能是什么?
🎉赠书福利 在本期评论区留言互动,我们会抽取1位听友赠送《真想让我爱的人读读这本书》纸质书,感谢“中信出版社”编辑老师的图书支持。 📻内容提要 本期节目是“心理学”好书推荐之《真想让我爱的人读读这本书》,2024年中信出版社,作者:[英]菲利帕·佩里。 在漫漫人生旅程中,过去的经历与回忆总是与我们如影随形并不断塑造着我们,你是否也有很多“未完待续”的遗憾与痛苦?这些经历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关系甚至是生活质量?如何找到并接纳真实的自己?面对变化,我们又如何拥抱不确定性,探索出更为广阔的人生况味? 本期,美羊羊和江江约你共读《真想让我爱的人读读这本书》,从佩里奶奶那里学习自我疗愈的【心理工具箱】,从构建良性人际关系开始【重新养育自己】。它值得推荐给每一个你爱的人,当然,也包括你自己。 💡时间轴 * 00:02:04本书介绍:一本温暖而犀利的心理疗愈指南 * 00:05:13心灵的成长与治愈之旅如何发生? * 00:10:25共情能力:探索人际关系的情感共鸣 * 00:15:41人际关系就是照镜子:在冲突与矛盾中成长 * 00:31:24傲慢与臣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00:36:39如何看见情绪背后隐藏的真相? * 00:41:51伴侣关系:爱情的糖霜重要吗? * 00:52:24如何寻找积极的社会关系:拥抱差异 📚拓展介绍 * 菲利帕·佩里:从事心理自选治疗师二十余年,著有百万畅销书《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以及《沙发上的心理学》,自由写作者,也是《红》《观察家报》的专栏撰稿人。 这是一本写给成年人的心理疗愈问答书,作者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 33个来访者提问,涵盖人际、婚姻、恋爱、职场等各个方面,从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入手,做出温柔而犀利的心理剖析,为33种心理困境找到解决方案,提供33种实用心理技巧,帮助我们获得“自我养育”的力量,从“儿童自我”向真正的“成人自我”过渡。
现在上大学还有意义吗?面对不断流变的教育观念,夹杂着制度压力和利己主义,让信任与诚实在大学象牙塔里变得模糊。
📻内容提要 本期是更好生活心理学系列节目之“爱与关系的建立”。人活在关系中——朋友、亲人、爱人.......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弗洛姆的角度,如何构建有爱的关系呢?人苦与乐,都在于如何在社会中建立身心安乐,捋顺关系网。通过弗洛姆对社会关系、社会性格的分析,从关心、责任、尊重、了解四个维度如何创建真挚美好的关系?除了追求肤浅的社会连接,如何获得关爱与理解,对抗内卷化人生,享受当下,成就更好的自己? 💡时间轴 * 00:02:06人际关系的意义是什么? * 00:04:25如何实现关爱与尊重? * 00:08:53不同关系中的爱:父母与孩子的不平等之爱 * 00:13:19工作关系:谨防PUA * 00:22:14社会性格是什么? * 00:26:40关系中的竞争与利益关系 * 00:40:02如何建构好的关系? 📚提及书目 * 弗洛姆三部曲:《爱的艺术》、《自为的人》、《健全的社会》。
📻内容提要 本期是心理访谈系列节目之“自然教育学习”。嘉宾燕子马分享了自己学习自然教育的体验与感悟,学习自然教育后的工作和生活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如何唤起孩子们对自然的热爱?教育与自然能如何相得益彰? 嘉宾:燕子马,坐标山西晋城,自然教育学习践行者。 💡时间轴 * 00:02:05为什么学习自然教育? * 00:04:39自然教育能为孩子们提供什么? * 00:09:15自然教育对学生情绪有何影响? * 00:18:35自然教育:让孩子在学习中更好地释放心理压力 * 00:23:15自然教育: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探索知识的奇妙之旅 * 00:27:56幼儿园到高中:自然教育的全方位体验 * 00:32:34自然教育:孩子们的福音,让你的身体与心理都更健康! * 00:37:12深入学习与生活结合:践行自然教育的生态教育 * 00:41:52从自我中心到生态中心:重新思考我们的位置与责任 * 00:46:33开放心态,持续学习:生态认知的循序渐进之旅
📻内容提要 本期是更好生活心理学系列节目之“边界感”。边界感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边界感”作为一个我们既熟悉又容易忽视的概念,为何我们常在人际关系中挥之不去的无界空间里迷茫,甚至感到被侵犯?边界感的构建和维护,其实关乎自我身份认同与自我形象建构。本期节目为你解锁如何维护内心的“秘密花园”,守护自己精神小岛。 💡时间轴 * 00:02:09边界感:为何我们习惯忽略边界? * 00:05:33建立个人边界的关键是什么? * 00:11:08正念与边界感的关系 * 00:16:43人际关系中情感传递六要素 * 00:33:28如何在人际关系中找到自我与他人的平衡? * 00:44:34人际关系中的拒绝之道:如何让人感到舒适并保持原则? * 00:50:11如何探索内心的力量? * 00:55:47为何单线程运动能够提高效率? * 01:01:21如何探索自我与他人之间关系? 📚提及书目 * 《建立边界感》:尼克·布莱泽(Nick Blaser),瑞士心理医生和心理治疗师,瑞士应用边界研究中心的创始人。本书教会我们识别和保护我们的边界。尊重我们的心理界限对于幸福感、力量感以及健康来说是很关键的。个人边界会随着我们的成长逐渐完善。无论是亲密关系中的边界、工作生活中的边界还是自我和外面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的边界,都需要有意识地精心维护。
🎉赠书福利 在本期评论区留言互动,我们会抽取2位听友赠送《空腹力》纸质书,感谢“快读慢活”品牌编辑老师的图书支持。 📻内容提要 本期节目是“健康疗愈”好书推荐之《空腹力》,[日]石原结实,2024年,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食物是能量来源,但现代生活压力让我们与食物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饮食过量,暴饮暴食,为健康埋下了隐患。大量研究指出,过量进食、营养过剩不仅会引发癌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还会使精神状态不佳。我们该如何找到和食物之间的平衡?早饭与晚饭吃多少健康?是否轻微空腹的状态下大脑活力更高? 空腹,不仅是生活小习惯的改变,更可能是引领你探索身体奥秘的钥匙。《空腹力》这本书介绍了如何通过控制饮食,以及平衡我们的饮食习惯,去激发身体的自愈力,其背后科学与理念。少食的同时享受生活、提升身心质量,这不仅仅涉及到减肥减重,更是一种智慧的自我疗愈。 本期,美羊羊和江江与你分享《空腹力》,学习科学空腹,寻找适合自己的“空腹”状态激发身体自愈力! 💡时间轴 * 00:02:03《空腹力》简介:一本关于空腹和身心健康的科普读物 * 00:05:12空腹的力量:了解空腹背后的生命力量 * 00:10:28如何激发身体潜能,增强代谢? * 00:15:43如何找到食物与身心的平衡? * 00:20:58养生的原理与方法:从血液循环到体温调节 * 00:26:13如何通过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 00:41:57情绪调节与养生:如何改善焦虑问题?
🎉赠书福利 在节目评论区留言互动,我们将抽取2位听友送出中信出版社新书《失控与自控》,感谢中信出版社编辑老师的图书支持。 📻内容提要 本期节目是“社会心理学”好书推荐之《失控与自控》(2024年,中信出版社,作者:格尔德·吉仁泽(德)。) 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带来信息便利性的同时也不断塑造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如何正确的看待数字技术,了解智能时代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如何更好的掌控算法逻辑,避免被人工智能控制? 本期,美羊羊和江江与你分享《失控与自控》,与探索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生存指南。 💡时间轴 * 00:02:03风险里的“灰犀牛”:人工智能时代的风险与挑战 * 00:05:00风险与不确定性什么关系? * 00:10:02AI时代的社交难题:算法匹配与人类关系的不确定性 * 00:15:04算法操控下的时间精度:机器烹饪与个人创意的对比 * 00:20:06互联网时代的诱惑与挑战:注意力资源被谁利用? * 00:25:04社交APP使用背后:成瘾还是有效利用碎片时间? * 00:30:06网络信息化时代的焦虑表达:大数据的影响与思考 * 00:40:11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人类智慧:数字替代不了的东西是什么? * 00:45:14翻译软件与语言的魔性:数字生活中的主动权之争 * 00:50:12互联网时代的关系悖论: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与机遇? 📚拓展介绍 * 格尔德·吉仁泽:社会心理学家,德国柏林马普所人类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担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在世界各国讲授风险课,帮助人们正确认识风险和不确定性,从而做出明智决策。出版过《风险与好的决策》《直觉思维》等著作。
📻内容提要 邯郸初中生杀人事件,透露出霸凌背后潜藏的谋杀。少年的暴行不仅照出他们内心的黑暗,也映射出社会抚育问题。这个事件也难以归结于简单个人恶行,其心理根源、社会影响及法律边界的讨论引发全民关注,留守儿童背景、家庭缺失与教育缺陷成为公共议题。 💡时间轴 * 00:02:05「恶魔的抉择」——未成年人犯罪与社会道德底线的较量 * 00:04:08未成年人的保护与法律责任:孩子与成人之间的界限是什么? * 00:06:10青少年犯罪:法律修改的必要性与恶习的崛起 * 00:08:11校园霸凌与留守儿童:父母的陪伴与爷爷奶奶的差别 * 00:16:21孩子在学校如何应对欺负? * 00:18:25教师身份背后的无奈与压力:探索教育体制的困境 * 00:20:25:中层教师的艰难处境:内卷、压力与权益保护 * 00:24:33司法角度:未成年犯罪如何处置?
📻内容提要 本期节目是“社会心理学”好书推荐之《愤怒的囚徒》(阿伦·贝克,中信出版社,2024年1月)。 我们为什么会由爱生恨?恐怖主义和群体偏见有何共同之处?如何理解历史上的大屠杀与大规模战争?面对不断增加的暴力事件,如何激发人性中善良的一面?今天的世界依旧充满愤怒与暴力,从个体到集体,各种形式的暴力案例的形成机制是什么? 本书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个人愤怒的形成与失控的产生,并进一步揭示群体仇恨与愤怒所带来的暴力、冲突乃至战争的原因。 本期,美羊羊和江江约你共读《愤怒的囚徒》,与你一起驯化内心暴走的大象。 💡时间轴 * 00:02:03《愤怒的囚徒》介绍:群体性暴力与个人愤怒的形成 * 00:05:14愤怒情绪背后的心理困境与释放之道 * 00:10:31西方文化视角下的中国愤怒文化有何差异? * 00:20:59人类攻击性与战争的内在联系:从进化到现代的心理学分析 * 00:26:17信仰危机与自我中心主义对愤怒的影响 * 00:47:20愤怒的代价是什么? * 00:52:36如何处理愤怒情绪? 📚拓展介绍 * 阿伦·贝克:被公认为“认知行为疗法之父”,宾夕法尼亚大学精神医学名誉教授,也是美国贝克认知行为疗法研究所联合创始人及前主席,因在心理治疗、精神病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研究而闻名。1989 年,贝克先生被《美国心理学家》杂志誉为“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五位心理治疗师之一”“塑造了美国精神病学面貌的人之一”,以嘉奖他在心理健康领域做出的成就和贡献。于2021年11月1日在费城的家中去世,享年100 岁。 * JD购买连接:item.jd.com
📻内容提要 本期是更好生活心理学系列节目之“自尊”。“自尊心”究竟从何而来?有人在不同场合下感到不自在,总是担心外界评价,这跟自尊有什么联系?本期节目与大家分享自尊背后的秘密—原生家庭的影响、社会比较、和对未来的期望怎样塑造了我们的自尊?让我们从自尊,修复内心的脆弱,踏上自我认可之旅。 💡时间轴 * 00:02:06自尊:了解自我、培养自信、释放内心的钥匙 * 00:04:21自卑与自卑:解读人类自我价值的感受与认知 * 00:08:42自尊的谎言:如何给予流浪汉尊严与自尊? * 00:17:24孩子的自尊心:自我独立性的建立 * 00:21:48如何重新夺回自尊? * 00:26:10比较与竞争:人际关系中的自尊与快乐之间的复杂关系 * 00:30:29自尊与社会关系:调整状态的能力与追求全然自尊的意愿 * 00:34:53自尊与面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 * 00:39:15财富流转中的人生选择:自尊与经济环境的关系 * 00:43:37真实与傲气:人生状态的两面性与年轻人的自尊心 * 00:47:58情绪的代谢:解读过激行为背后的意义,建立自尊心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