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日是第26个世界湿地日,“珍爱湿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今年的主题。因一为参加了北京一日可以看到多少种鸟活动,一大早,我就去了颐和园。但好事多磨,计数的小程序却出了问题,不能关联活动,我的计数可能就不能被统计在内呢。解决中。
灰背鸫在北京属于不常见旅鸟,只是偶尔有越冬纪录,所以我们的遇见才如此珍贵。 五鸫齐聚北海公园喜迎新春,是运气也是福气,祝大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灰背鸫
十三陵水库每年都有草原雕等大型猛禽停留,今天天气太冷了。所以没有看到。
乌鸦偏爱中国的古典建筑,鸟儿似乎都有地域依赖症。太平鸟每年都会造访北海公园、长耳鸮每年都去南海子公园。人们在了解了它们偏执的习性后应该更爱护它们。
北海公园湖边的护栏上,一幅幅野生鸟类的宣传画报内容丰富、通俗易懂。体现出公园管理者贴心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湖边的椅子上,一位老人冒着寒风在拉手风琴。
大寒二候,征鸟厉疾
红嘴相思鸟(学名:Leiothrix lutea):是噪鹛科、相思鸟属的小型鸟类。体长13-16厘米。嘴赤红色,上体暗灰绿色、眼先、眼周淡黄色,耳羽浅灰色或橄榄灰色。两翅具黄色和红色翅斑,尾叉状、黑色,颏、喉黄色,胸橙黄色。 红嘴相思鸟,是分布在中国南方的鸟类,以前在长江以北是很难见到它的身影的。但从三四年前开始,有大概十几只的红嘴相思鸟在北京过了冬,那么我观察到的其中的三只就在北京的植物园,已经大概过了两个冬天了。 小小的红嘴相思鸟,勾起了大家的相思之情,相信也会给大家带去节日对远方亲人的祝福。
2022年1月27日 颐和园 室外温度 -7——2℃ 用联想的方式记住鸟的叫声是辨识鸟种的第一步。有人把棕头鸦雀的叫声联想成“背信弃义”就很容易记住。 用耳朵去聆听各种声音,发现各种声音组合的巧妙之处。 安静的观察,发现鸟类觅食的各种方式,有成功、有失败。 25分钟的时间跟我去颐和园聆听、观察。发现声音之美。
白化现象是鸟类的一种基因突变的结果,这种遗传突变阻止色素到达鸟的部分甚至全部羽毛。白化的程度因鸟的基因组成而异。但鸟的皮肤和眼睛仍保持正常的色素和颜色。 白化病则截然不同。白化病患者全身都是白色的,眼睛和皮肤都是粉红色的(源自皮肤或虹膜内的毛细血管)。白化病的起源也不一样:它们是因为身体中的酪氨酸酶出现问题,导致无法正常制造黑色素,黑色素是赋予皮肤、羽毛和眼睛颜色的色素。 比起白化病患者,白化现象更容易见到。下次你去野外观鸟,可以多留意有白色斑点或羽毛颜色明显减淡或缺失的鸟类。它可能是任何种类的鸟。
2022年1月25日 北京,中科院北京植物园 室外温度 -9—4 摄氏度 黄雀(学名:Spinus spinus):为雀科金翅雀属的鸟类。体重9.5-16克;体长106-122毫米。雄鸟头顶与颏黑色,上体黄绿色,腰黄色,两翅和尾黑色,翼斑和尾基两侧鲜黄色;雌鸟头顶与颏无黑色,具浓重的灰绿色斑纹;
2022年1月25日 北京,中科院北京植物园 室外温度 -9—4 摄氏度 黑头鳾(学名:Sitta villosa):是小型鸣禽,体长10-12厘米,头顶黑色、头颈短,上体石板灰蓝色具白色或皮黄色眉纹和污黑色贯眼纹。
悬停主要是鸟类中的猛禽在飞行时能做的动作,悬停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完全不动,它们会根据风的情况调整下半身的尾羽、飞羽来保持相对的不动,但有一个部位可以说确实没有动,那就是头部。保持头部不动的原因是为了更好地搜索和锁定地面的猎物。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