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新的“白下旧影”系列节目中,主播小宋、Stan和人气嘉宾行远三个南京人一同说南京。节目策划之初我们本是想聊一聊建国后的南京地标建筑,没想到由日式神社谈到了日资饭店,进而打开话匣子,把建国后南京的星级大酒店细数了一遍。 在本期节目中,主播和嘉宾从在酒店吃酒席的美好回忆谈起,历数自己对南京著名星级酒店(主要是丁山宾馆和金陵饭店啦)的宴饮、住宿和管理方面的种种见闻。作为南京本地居民,我们与星级饭店的缘分多在餐饮而少在住宿;也正是因为对这座城市的熟悉,使得我们能够通过更广阔的信息渠道和更多的侧面去了解和观察“星级酒店”这一在普通市民心中总有些许高端和神秘的所在。当我们立足今天回看当年,那份纯真和质朴让我们对那个年代亦多了几份感慨与追念。而在下期节目中,我们将和行远一起回忆围绕着南京星级酒店而来的「趣闻」,敬请期待! 星级大酒店是共和国史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观察中国城市发展和各阶层市民生活变化的一扇独特窗口。通过此番对南京星级酒店见闻的忆叙,我们仿佛又经历了一遍那个回不去的美好年代。谢谢你,陪我回忆旧时光。 本期节目话题及时间轴: 【00:01:30】听说过但没去过的南京名胜 【00:19:07】古南都饭店初建时候的争议 【00:22:40】星级酒店餐饮龙头丁山宾馆 【00:33:21】从美食与餐饮角度谈预制菜 【00:41:05】在星级酒店咖啡厅散发光晕 【00:49:35】古南都命名与金陵饭店兴建 【00:57:36】行远聊金陵饭店的餐饮管理 节目中提及的重要地名: 柏林威廉教堂(Kaiser-Wilhelm-Gedächtniskirche) 南京古南都饭店(Nanjing Grand Hotel) 南京玄武饭店·望湖璇宫餐厅 南京丁山花园大酒店(原南京丁山香格里拉大酒店) 金陵饭店·梅苑 重要作家与作品: 叶兆言《南京人》
本期节目,我们继续放送《请不要停止我们的音乐》的下集。宋姐与我和嘉宾路易、小黄在节目中和大家继续分享有关现场音乐的经历和奇闻异事。 夏天快过去了,但是音乐不会停止。希望大家有机会的话,多走出家门,约上朋友,为自己的生活配上BGM! 本期节目话题及时间轴: 【00:01:35】HR小黄对胡桃里老板大起底 【00:05:53】陪伴宋姐成长的“小酒馆”轶事 【00:16:13】我们都不太熟悉的“民谣”现场 【00:18:25】遗憾未能成行的音乐现场 【00:30:32】举报成为了现场音乐体验的一部分 【00:34:46】你愿意为线上演唱会买单吗 【00:49:15】德国每年为歌剧拨款27亿
嗨,陌声人,你好!今年夏天你去音乐节了吗? 本期节目中,小宋和Stan请到了返场嘉宾路易和小黄,聊了聊现场音乐和音乐节。我们夏天的记忆里,总会有一场难忘的音乐节。由于疫情,这种习惯似乎又离我们远去了。今年,现场音乐在国内外都部分的回归了。在节目中,我们分享了夏天去的音乐节以及对现场音乐的一些观察和思考。希望你能喜欢我们的聊天内容。下周我们将上线本节目的下集,敬请期待! 本期节目话题及时间轴: 【00:04:14】埃尔福特爵士音乐节 【00:17:40】路易为什么不爱去音乐节了 【00:18:25】路易印象中最深的音乐演出 【00:27:13】小黄觉得最有意思的音乐节 【00:30:07】宋姐的金属死墙初体验 【00:34:22】Stan目睹乐队在台上吵架 【00:39:35】管风琴演出从哪儿出声 【00:42:27】中餐厅里有最棒的酷儿表演 【00:48:30】胡桃里可能是最成功的“livehouse”
在全新的“白下旧影”系列节目中,主播小宋、Stan和人气嘉宾行远三个南京人一同说南京。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仨回忆了南京人的餐桌;各种野菜的名称和吃法,以及油盐酱醋的等调味料之于烹饪与饮食。 食物是物质、是文化,更是情感,希望各位能与我们借由餐桌这一方小天地产生连结,在烟火气中寻得片刻闲。谢谢你,陪我回忆旧时光。 本期节目话题及时间轴: 【00:01:00】小孩吃婚宴输在缺乏策略 【00:04:46】从鸭事件看南京方言变迁 【00:11:05】你问我答之南京本地蔬菜 【00:18:01】喜食野菜或源于太平天国 【00:26:02】从什锦菜看南京人的餐桌 【00:34:38】老南京特色年菜如何储存 【00:40:14】甜咸之争与调料的地域性 【00:54:16】为了少放肉我们绞尽脑汁 【01:08:08】个人口味究竟是如何形成 【01:16:00】再谈匮乏时期的食物记忆
在全新的“白下旧影”系列节目中,主播小宋、Stan和人气嘉宾行远三个南京人一同说南京。本期节目,我们儿时的吃食聊了聊近几十年苏北与苏南、国内与国外;特别是旧日南京的餐桌与宴饮去处。 从饥馑年代的一枚咸鸭蛋,到口味由咸转甜的一碟萝卜干,七零后的行远带我们寻味童年,细数回汉两种餐桌与吃食。而九零后的Stan从小尝遍南京小吃,对各色街头巷尾旧吃食如数家珍,聊起大小餐饮饭店更是头头是道。两位朋友生动的讲述,让小宋仿佛也一同穿越到了一张张摆着各式菜肴的餐桌前。在节目的后半段,我们且就“饮食”发散到读书,聊起了围绕着食物和烹饪写就的文学、影视与文艺作品。 食物是物质、是文化,更是情感,希望各位能与我们借由餐桌这一方小天地产生连结,在烟火气中寻得片刻闲。谢谢你,陪我回忆旧时光。 本期节目话题及时间轴: 【00:01:25】行远忆饥馑年代的主食 【00:19:10】川菜咸辣甜口味的变迁 【00:21:39】苏北食辣考与开洋海鲜 【00:30:33】回到苏南后的餐桌记忆 【00:56:02】历数南京的美食老字号 【01:05:36】民国定都影响食在南京 【01:14:39】菜谱与谈饮食文化的书 【01:20:20】从此我们不再羞于谈吃 节目中提及的重要地名: 秦淮区/夫子庙: 瞻园 永和园酒楼 蒋有记(清真) 七家湾牛肉锅贴(清真) 奇芳阁 评事街小吃一条街 鼓楼/新街口/山西路: 鸡鸣汤包 马祥兴菜馆(清真) 清真安乐园餐馆 老广东菜馆 曲园酒家 福昌饭店 韩复兴(清真) 南京饭店及主厨胡长龄 重要作家与作品: 梁实秋《雅舍谈吃》 陆文夫《美食家》 汪曾祺《旅食集》 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 曹雨《中国食辣史》 扶霞·邓洛普《花椒与鱼翅》
本期节目中,我们继续在小宋的叙述中游览君临城-杜布罗夫尼克。在安顿下来以及把宋姐夫从急诊室接回来之后,正式的游览就开始了。宋姐跟随在AirBnB Experience 上book的地导游览了老城,还参观了欧洲最古老的草药店,在日落之时,邂逅了有趣的黑(专)车(业)司(摄)机(影)… 本期节目话题及时间轴: 【00:03:12】海滩之行与走地猫邂逅 【00:08:37】祖传三代金店购物之旅 【00:17:18】专业导游原是前媒体人 【00:31:46】黑车司机摄影天赋拉满 【00:44:10】三岛之旅与船长的午餐
节目概要: 在全新的“白下旧影”系列节目中,主播小宋、Stan和人气嘉宾行远三个南京人一同说南京。本期节目,我们围绕《首都计划》聊了聊那些南京民国建筑的过去和现在。 > 《首都计划》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所编写的建设首都南京的计划大纲。《首都计划》吸收当时古今中外的建设理念,对抗日战争前的民国南京城的各项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今天的城市建设仍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摘抄自豆瓣读书《首都计划》条目) 在本期节目里,Stan和行远分别从他们儿时生活和成长的地方开始回忆,在大历史中讲小故事。我虽生在南京,但长于他乡,所以南京这座城市对我来说却是有些陌生了。但借着他们的回忆与讲述,我也有幸重新认识这座城市,并从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诸如城市化、工业化、国内移民、古建保护、全球化、阶级文化等种种概念。 这期节目从个人口述史的角度为我带来了许多全新的视角和思考,希望你和我一样,喜欢和支持我们的全新系列! 谢谢你,陪我回忆旧时光。 本期节目话题及时间轴: 【00:08:05】民国南京的首都计划缘起 【00:13:12】下关区的南京肉联加工厂 【00:29:12】经济发展之于古建筑保护 【00:36:38】从颐和路起细数名人故居 【00:44:38】中山北路上的首都发电厂 【00:49:52】从大华大戏院谈中西合璧 【00:52:40】龙江新城与城门内外之分 【00:59:43】鸡鸣寺一代的规划与发展 【01:09:51】饱受炮火战争摧残的古都 【01:13:06】南京回民群落不完全考据 【01:20:37】老城南小院和新上海生活 【01:26:52】二战时中德经济互相依赖 【01:32:50】初谈民国南京系列小总结 节目中提及的重要地名: 浦口片区 南京火车站(又:南京北站) 下关片区 南京英商和记洋行,后改为南京肉类联合厂 首都发电厂(又:南京热电厂),曾作汪伪政府时期汪精卫办公楼 钟山风景区北侧:尧化门外 上海铁路局某下属分部 金陵石化南京烷基苯厂 玄武湖西侧:山西路-颐和路-宁海路沿线(民国公馆区) 阎锡山公馆,现为南京军区政治部老干部活动中心 周佛海公馆 汪精卫公馆 陈群公馆 李宗仁公馆(傅厚港) 陈布雷公馆(宁海路) 薛岳将军官邸(宁海路) 宋子文公馆(北极阁) 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 新街口片区: 大华大戏院 鼓楼片区:原美国教会所购地产 鼓楼医院、金陵中学、南大鼓楼校区等 拉贝故居(小粉桥) 玄武湖南侧:鸡鸣寺-兰园-大行宫沿线 八十年代南京副市长马昭宏住处 公教一村 民国中央大学,现为东南大学老校区 青砖灰瓦民国建筑群(大悲巷) 1912社区 老城南:南湖-集庆门-三山街沿线 版权所有:7890编辑部 文案主笔:Song 音频剪辑:Song 文案校对&排版:Cosmos 美术:Lihangying、GingerSue ED:The Shanghai Restoration Project - Jade Buddha Temple
本期节目中,吴哥,Stan,和特邀嘉宾juju凑在一起听宋姐聊了聊她最近去克罗地亚的海港城市杜布罗夫尼克旅游的轶事。杜布罗夫尼克是HBO热门剧集《权力的游戏》中重要场景-君临城的取景地。作为全程追完了该剧集的我们,羡慕极了。既然现在还没能计划上前去此城旅游,那不如先听宋姐聊聊,也权当是过一把瘾了。 本期节目话题及时间轴: 【00:04:05】克罗地亚是“巴尔干半岛经济四小龙”? 【00:15:31】200欧元往返机票差点把Stan给气死 【00:20:44】170大妞向宋姐展示高跟鞋特技驾驶 【00:32:59】宋姐入住在Booking上book的民宿 【00:39:26】克罗地亚可能有公务员996专职party 【00:45:09】杜城的大排档开夜里零点 【00:46:32】中国打工回乡后杜城厨师开了米其林餐厅
《新职业教育法》的颁布,让职业教育这一话题重新被人们所提及和讨论。区别于本科院校象牙塔般的存在,职业院校有着不同的培养路径和教学倾向。学生早早便接触社会,开始务工实习。他们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但常常不被主流所看见。 《象牙塔外》全新系列节目将聚焦职业教育,邀请不同地区、年龄专业的职业院校老师、学生和家长一起聊聊他们的故事。 本期节目话题及时间轴: 【00:00:00】嘉宾介绍 【00:01:00】高职院校对英语专业的要求 【00:01:57】证书那些事儿 【00:03:19】未来:职校针对疫情提供就业新方向 【00:05:40】现状:技能证的颁发需有文凭门槛 【00:07:11】过去:那些因认可度低而消失的证书 【00:08:48】外延:每日一问,我真的需要这份证书吗 【00:09:56】企业不需要无关证书证明应聘者能力 【00:12:06】我不是英语专业家长别再让我考“专八”了 【00:13:41】黑产:证书挂靠能赚钱但风险你考虑了吗? 【00:15:46】企业招聘需要一些量化标准提高效率 【00:20:35】就业那些事儿 【00:20:52】职校学生的第一学历焦虑 【00:24:38】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教学 【00:26:13】定向培养就业后的跳槽与违约 【00:28:55】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00:29:42】企业不愿招收职校学生,学生也更愿意跟师傅 【00:31:43】注意!《新职业教育法》改革的这两点很重要 【00:31:58】第一点:升学途径的融会贯通 【00:35:15】外延 【00:35:16】中国香港地区的副学士与海外预科 【00:36:20】企业招聘的升学途径歧视 【00:41:25】第二点:职业教育地位与普通教育同等 【00:43:19】外延 【00:44:06】社会整体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偏见 【00:50:40】全日制与非全职研究生的差别 【00:52:24】职业院校教职招聘的学历要求 【00:53:50】职业院校的科研要求 【00:57:43】学生大不同:高职VS中职 【00:58:01】生源是否如同中职一样存在乱象 【01:03:44】高职学生选择专升本的比例很大 【01:05:16】网课“整活”究竟是博眼球还是真实存在 【01:07:10】彩蛋环节——对专科、综合整体教育的反思: 【01:07:45】宽进严出和严进宽出的教育淘汰率 【01:09:36】学术伦理、学术规范的训练欠缺 【01:14:54】职校与本科院校不同的培养路径 【01:21:05】不同类型的同学同样面临专业择选问题
节目概要: 《新职业教育法》的颁布,让职业教育这一话题重新被人们所提及和讨论。区别于本科院校象牙塔般的存在,职业院校有着不同的培养路径和教学倾向。学生早早便接触社会,开始务工实习。他们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但常常不被主流所看见。 《象牙塔外》全新系列节目将聚焦职业教育,邀请不同地区、年龄专业的职业院校老师、学生和家长一起聊聊他们的故事。 剪辑师有话说: 剪辑这一期很困难。不仅因为录制意外导致小高老师的音频变成分开的八段,更因为她说的每一句话背后都有无尽的延伸,我在未完的话语中意识到了我对于这延伸处是如此地居高临下,以致于从未凝神看过,但它又是这样沉重地承载了那么多人。 我和我的很多朋友们都循规蹈矩地学习走路、奔跑、挤上楼梯、登到象牙塔。但我们很少看塔外的世界,我们的体验与想象力是如此贫乏。于是我把关于职业教育的这一系列节目命名为《象牙塔外》。 象牙塔外,有荒野,有平原,有川流。每一株植物身下都是一片土壤。希望这期节目不会给你造成新的刻板印象,我们只想让你看到世界的更多植株。 本期节目话题及时间轴: 【00:00:00】嘉宾介绍&概念区分 > 【00:01:29】职校和技校的区别 > 【00:05:26】中职分流状况及原因 【00:09:37】刻板印象&实际情况——职校学生 > 【00:11:11】职校学生的“消费观与打工观” > 【00:14:16】职校学生的“恶习” > 【00:22:41】职校学生的“心理问题” > 【00:27:31】职校学生的“特立独行” > 【00:34:27】职校学生的“厌学情绪” 【00:42:56】课堂管理&教学的忧虑——职校老师 > 【00:45:00】寓教于乐的前提是尊师重道 > 【00:58:13】鼓励式教育与批评式教育 > 【01:06:06】师生权力关系与教师权益保障 【00:49:23】不完美的童年&不完整的成长——职校家长 > 【01:10:49】家长教育过程中的“恶意”缺席 【00:56:06】浅谈职校学生实习与就业(更多内容,敬请期待下期节目) 【01:18:53】彩蛋环节——三问三答 > 【01:19:17】当下职业教育最需改善的方面? > 【01:23:30】最喜欢怎样的学生? > 【01:25:07】如果让你重新来过...
为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从孟母三迁的故事,到现如今“掏空六个钱包”只为在大城市定居的年轻人,购房与置业可以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你想了解什么样的地段算好吗?你想知道什么样的户型更宜居吗?你能读懂楼盘价格吗?温馨提示:本期节目不会谈及这些话题,请您结合自身所在区域,打开Google自行检索。 近期Stan乔迁新居,忙于修缮房屋。借此契机,四位主播从租房、购房趣闻,聊到海内外不同年轻人对此的态度以及租购的现状。节目尾声,吴哥抛开三位主播包括所有年轻人一个值得深思但没有标准答案的选择。在小编看来,它不见得是一个单选题,所以听后不必纠结。毕竟,两难选择中存在着一面不透风的“墙”。 本期节目话题及时间轴: 【00:03:54】主播中学时期租房经历 【00:07:11】民电和商电到底谁更贵 【00:11:15】人“腚”胜天的蹲便 【00:14:49】上海厕所等于郑州两套房 【00:21:34】海外租房和购房的选择 【00:27:12】除征信以外不放贷的现象 【00:37:09】不公开交易的房源卖给谁 【00:44:24】我租房享受的待遇差吗? 【00:46:42】海内外年轻人理财能力差异 【00:52:13】养儿防老从财务常识课开始 【01:01:00】从迈阿密到海南的分时公寓 【01:02:48】修缮房屋和提升修养的选择
阅读,儿童阅读,每个人儿童时期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他的一生。面对如今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儿童读物、或是普通读物,不同年龄的孩子和家长究竟该如何选择呢? 在与书和世界相遇的过程中,如果能有高人指引,也许可以事半功倍,但这样的高人又是何等的可遇不可求啊,独自上路的我们,如何才能走上一条既定的坦途呢?希望本期节目能给给你带去一些启发。 本期节目话题及时间轴: 【00:01:10】主播嘉宾分享儿时阅读经历 【00:11:50】评书戏曲的文本和口头传统 【00:23:50】早期文学作品的语言和风格 【00:30:12】培养阅读习惯顺应事物惰性 【00:34:24】绘本作为儿童读物的时代性 【00:38:23】作家和作品无法脱离时代吗 【00:50:48】纸媒与视频的差距不止弹幕 【00:57:48】书籍亦能开阔指引阅读之路 【01:09:50】从魏晋潇洒风骨到史学写作 【01:17:10】在什么年纪读什么书是缘分 【01:28:50】在什么年纪读什么书是幸运 【01:35:40】伟大历史人物的阅读与成长 本期节目重要词条: * 王少堂,评话艺术家,“王派《水浒》”的代表人物。20岁时成为扬州评话界四大名家之一。代表作品《武松》《宋江》。 * 连丽如,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评书代表性传承人。 *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dix Schoenflies Benjamin),犹太学者。 * 李硕,现供职于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从事中古军事史、历史地理、边疆民族问题研究,著有《南北战争三百年》。 * 秦晖,史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农民史、经济史。 * 《帝国意识:俄国文学与殖民主义》【美】埃娃·汤普逊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硫磺岛的来信》《父辈的旗帜》 * 卡尔·麦(Karl May), 德国著名探险作家、小说家 。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