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陌声人,你好!你真的以为你很了解电商吗?(宋姐点开淘宝收藏夹,不料又被“猜你喜欢”安利了三十几样东西) 本期节目中,四位主播凑在一起聊了聊电商、网购与物流。非常不正经地考(hú)据(bī)了一波电商的史前史。不妨戴上耳机,来听一听各位主播有关这个话题,都有什么想说的吧! 本期节目话题及时间轴: 【00:03:33】回忆对于电商最早的记忆 【00:14:33】网购退货的趣事 【00:18:25】分享一些电商平台的使用经历 【00:27:24】网购中的小阻碍 【00:39:50】大家对电商广告怎么看 【00:49:59】电商物流趣闻
在本期节目中,行远和小宋以豆瓣网友关于轻型纸的论战作为出发点,继而就轻型纸的优缺点、平装书和精装书的差别,以及作为副功能的装帧设计的重要性等等问题,聊了聊书籍装帧这个爱书人在藏书的路上迟早会遇到的话题。 初谈书籍装帧,也许我们的视角终是有些片面和浅薄了,但如果你自认为对于相关话题领域知之甚少却又兴趣颇丰,那么希望听完本期节目,你能够有所收获。 本期节目话题及时间轴: 【00:01:10】豆瓣小组轻型纸论战考据 【00:21:58】图书编辑为何偏爱轻型纸 【00:32:08】关于轻型纸特性的小科普 【00:43:25】精装还是平装这是个问题 【00:53:56】作为副功能的装帧重要吗 【00:59:22】浅谈书籍装帧的发展历程 【01:18:19】提升阅读体验的真皮书衣 【01:24:20】平装书改精装的几个原因 【01:30:46】什么书首印就值得出精装 【01:41:56】留洋装帧艺术家与新风尚 本期节目重要词条: * 豆瓣小组:买书如山倒 读书如抽丝 * 企鹅口袋书系列丛书 * 作书公众号文章《轻型纸真的廉价吗?关于轻型纸你不知道的5个真相》 * 《读库》 * 轻型纸(以蒙肯纸为例)、胶版纸、铜版纸和纯质纸 版权所有:7890编辑部 文案:Song 剪辑:Song 校对&排版:Cosmos 美术:Yuhao、GingerSue OP BGM:<Sparkin'>(ocean jams) ED BGM:<永隔一江水>(周云蓬)
在本期节目中,两位生活在加拿大和两位生活在德国的四位中国人(就说咱这数学棒不棒),一同细数了形式各异的海外中餐。不知道我们所说的中餐和你的想象或者回忆是否吻合?我们对于各国料理的困惑,是否也迷惑着你?我们对于餐饮业怪现状的解读,又是否帮助到你?无论如何,我们都邀请你现在就点开音频,享受陪伴。 Bon appetite! 祝大家好胃口! 本期节目话题及时间轴: 【00:03:00】本期的话题和嘉宾简介 【00:05:47】回忆最近一次吃的中餐 【00:11:59】各种意义下的食物忌口 【00:21:22】海外中餐厅的阴阳菜单 【00:28:03】德国中餐厅的顾客类型 【00:31:18】中餐无限接近分子料理 【00:35:45】不熟悉的菜系如何点餐 【00:42:30】除去酒水餐厅怎么赚钱 【00:51:49】定位精致餐饮的中餐厅 【00:59:55】中餐映射的华人移民史 【01:04:02】海外的外卖和送餐体验 【01:07:22】彩蛋:假中餐名词解释 重磅消息:7890GapTalk微信听友群上线啦!进群请添加小助手(微信:sowiesoso),随时随地和主播一起Talk!
在一同回忆过童年旧时光、批判了当代怪现状之后,在本期节目中,我们继续在书与阅读的话题上向外延展,并尝试去讨论和理解网红书店、民营图书馆和名人读书会背后的商业逻辑。 本期节目话题及时间轴: 【00:01:10】网红书店之于商业综合体 【00:17:49】茑屋书店折射的阶级文化 【00:32:42】书店不赚钱原来是因为这 【00:39:30】晓書舘与所谓民营图书馆 【00:56:51】阅读俱乐部与会员读书会 【01:08:21】谈谈读书活动的历史沿革 【01:16:12】现代读书会的里子和面子 【01:26:18】读书会推荐书目选择标准 【01:37:35】出版社和读书会间的关系 【01:44:34】需强制消费的德国读书会 本期节目重要人名、地名与作品名: * 电视剧《广告狂人(mad men)》 *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转型》 * 上海合众图书馆 * 上海亚东图书馆 * 歌手Fela Kuti与母亲Funmilayo Ransome-Kuti * 施展《枢纽》 *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 * 恩道尔《石油战争》 * 宋鸿兵《货币战争》 *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 * 德国科学读书会(wissenschaftliche Buchgesellschaft) * 德国美书读书会(Büchergilde) 重磅消息:7890GapTalk微信听友群上线啦!进群请添加小助手(微信: sowiesoso),随时随地和主播一起Talk!
这是行远书话系列节目的第四期。在本期节目中,我们接着上期回忆了原南京军人俱乐部内的长三角图书批发市场,继而围绕书和阅读发散开来,从各自的视角出发,聊了一些目前中文媒体上似乎鲜有人触及的文化现象和议题。在节目中段,主播Stan为我们带来了他在加拿大买书、访书的经历,他口中的book outlets听起来十分新奇。 作为《金陵爱书神曲》的中篇,我们选取了炼狱作为标题。所谓炼狱,是人们在通往天堂之前,用以涤荡罪恶的最后一次机会。而我们在节目中针对特装书、轻型纸、书架装饰、书店约会、阶级模仿甚至经济状况决定写作思路的种种嬉笑怒骂,不过是在目睹人间怪现象后的一点书生之见。通过观察-反思-批判去建立新的秩序,也许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正在经历的炼狱。 本期节目话题及时间轴: 【00:01:35】再谈长三角图书批发市场 【00:17:07】书籍如何定价和新二手书 【00:26:10】作为出版新潮流的特装书 【00:46:44】轻型纸印刷究竟惹怒了谁 【00:53:00】平台卖书的二十二条书规 【00:57:00】Stan在加拿大的访书经历 【01:15:00】印刷材质决定书籍的身价 【01:21:58】中德家庭书架上都有什么 【01:32:02】为何不推荐你去书店约会 【01:41:35】从旅行的意义谈社会阶级 【01:45:45】文艺作品带来的示范效应 【01:54:20】不同社会的文学审美差异 【02:07:18】经济状况能决定写作模式 【02:20:10】反思原创思想的传播路径 本期节目重要人名与书名: * 南京金陵刻经处《百喻经》 * 西安碑林博物院《大唐景教碑》 *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 豆瓣「山倒组」 * bargain books:实惠的书 * jackets:书衣 * pulp fiction:通俗的小说类读物 * book outlets:大型仓储式平价书店 * paperback (or softcover):平装书 * hardback (or hardcover):精装书 * yard sale (or garage sale):私人在自家后院或车库甩卖旧物 * 弗朗西斯·福山,日裔美国作家、政治经济学者 * 齐泽克,斯洛文尼亚 作家 、学者 * 古斯塔夫·多雷,19世纪法国著名版画家、雕刻家和插图作家 * 让-保罗·萨特《存在与虚无》 * 席勒《威廉·退尔》与19世纪德意志民族主义运动 * 顾颉刚,历史学家、民俗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 作为「伴游」的弗朗西斯·培根与利希滕贝格 * 萨德侯爵与巴洛克、洛可可小说 * 余华、莫言和贾平凹作品中的中国社会 * 奥斯特洛夫斯基之于俄语文学 * 狄更斯之于英语文学 * 金宇澄《繁花》与沪语电影《爱情神话》 * 侯孝贤导演作品《海上花》(电影)及韩邦庆《海上花列传》(清末小说) * 昆汀·塔伦蒂诺和「迷影」 * 布鲁斯特,20世纪法国小说家,意识流文学先驱 * 金庸、古龙、温瑞安和「新武侠」 * 烽火戏诸侯《雪中悍刀行》(网络小说及影视改编作品) * 孔二狗《东北往事》
朋友,你是否学过英语?你学英语的时间有多长?而长达1小时50分钟的聊学英语的节目又会与你的英语学习经历发生怎样的碰撞?本期,7890的主播天团将与嘉宾小黄一起将自身英语学习经历“贡献”出来,供诸位“品鉴”。 在本期节目中,你或许会听到不少熟悉的与英语学习有关的名词:英音美音、课外补习班、英语早读、疯狂英语、新概念、英语学习报、剑桥书虫、音标、华尔街英语……从英语教育聊到教育改革构建,五人试图挖掘学科学习背后的东西:英语学习,习得的究竟是什么?或者说,英语学习,到底是为什么而学? 看到这里,对英语无感的听众可能已经发晕。没关系,下面还有一句话总结。一言以蔽之:英语,可以不学;节目,不能不听! 本期节目时间轴: 【00:02:55】何时开始学习英语? 【00:08:07】学习英音还是美音? 【00:12:38】 学习英语的教材是? 【00:20:08】 新概念英语的趣闻 【00:26:23】 看短片电影学英语 【00:30:19】 订购英文报刊经历 【00:33:59】 北京Lily英语经历 【00:48:09】 美式音标英式音标 【00:50:48】 华尔街英语敢教我? 【00:54:10】 各位如何看待英语(时间轴不便展开) 【01:24:21】 区分英语学习和应试 【01:36:50】 #安全词出现,话题结束 【01:37:40】 脑洞彩蛋:什么学科可以代替英语
这是系列节目《行远书话》的第三期。 在本期节目中,主播小宋、Stan和嘉宾行远一起回忆儿时的买书、淘书经历,并从书这个话题发散开来,聊了聊跟书有关的影视剧作品、以及中外图书馆在管理和借阅体验上的巨大差异。也许你也是爱书人、是书店常客,但你心中的书店和我们口中的有着天壤之别;也许你对书店其实并不十分熟悉也鲜有光顾,但你对网购图书早已轻车熟路;也许你回家路上的某家二手书店是你无数次经过却从未真正踏足的神秘所在……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希望,在你收听完本期节目后,能对“藏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有更多的了解和体会。 本期节目亦是行远与Stan谱写《金陵爱书神曲》的上半部分,节目中,二位嘉宾细数了家乡南京的大小书店,一同怀念那一去不复返如天堂般美好的旧日时光。 本期节目话题及时间轴: 【00:03:28】本期节目的主要内容提要 【00:06:26】关于二手书店的趣事分享 【00:18:52】与书相关影视与印刷传统 【00:27:32】从珍版书看中外图书管理 【00:40:38】南京书店里的旧日好时光 【00:41:05】 -新华书店新街口门市部 【00:44:35】 -太平南路古籍古旧书店 【00:48:50】 -南京博物院内设小书店 【00:52:40】 -颐和路江苏省作家协会 【01:01:50】 -南京图书馆旁新知书店 【01:02:55】 -太平南路上的先锋书店 【01:08:15】 -南京各大高校门口地摊 【01:12:45】 -新街口南京市外文书店 【01:18:35】 -马台街原图书发行大厦 【01:22:35】 -出版社门市部邮购图书 【01:28:25】 -各大出版社读者服务部 【01:39:00】 -新华书店湖南路门市部 【01:41:34】 -湖南路可一书店、画廊 【01:48:10】 -凤凰台大酒店里的民刊 本期节目重要人名与书名: * 《查令十字街48号》 * 《安眠书店/你(You)》 * 《天真和经验之歌》威廉·布莱克,版画家、诗人 * 唐德刚,历史学家、文学家 * 伯尔尼版权公约
温馨提示: 因不可抗力因素,收听本期节目完整音频,请点击页中链接或扫描二维码在线收听。同时也为您提供了网盘下载链接。为您带来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 在线收听二维码: > 国内用户在线收听链接 > 海外用户在线收听链接 > 百度网盘离线下载链接(提取码:song) > 迅雷云盘离线下载链接(提取码:94q5) 陌声人,你好!在本期WeTalk里,我们聊了聊“新闻”。新闻充斥着现代人的生活,铺天盖地、无孔不入。所以我们决定专门坐下来,不谈某一则热点新闻,而是谈一谈我们对于新闻本身的观感和长久以来收听、收看新闻的经历。在网络、自媒体和传统媒体全面开花的今天,各位还有主动看新闻的习惯吗?亦或只是被动接受?当一则时事热点新闻推送到你面前时,你会如何做出第一反应?由于四位主播生活的地点差异,所以我们日常面对的媒体环境和叙事也各有千秋,希望本期节目在带给你欢乐的同时,也能让你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最近糟心的事情很多,望这期节目能把视角拉远,为你送去片晌轻松。 本期节目时间轴: 【00:02:35】主播小苏聊新闻 【00:10:48】北京的哥人均万事通 【00:12:17】主播Stan聊新闻 【00:18:21】主播小宋聊新闻 【00:34:48】文科生不会编电脑儿 【00:42:17】今天该如何消费新闻 【00:58:00】看新闻是为了合群吗 【01:04:34】新闻编辑与信息茧房
这是系列节目《行远书话》的第二期。在本期节目中,小宋和行远就“藏书”这一话题展开了无边无际的漫谈。嘉宾行远从他回忆中的图书馆和借阅经历谈起,历数了九十年代初以来社会上的种种购书渠道,进而回溯到古人藏书趣事,并且与小宋就纸质书和电子书阅读的优缺点展开了讨论。在谈起自己的藏书的最终去处时,行远以自己藏书的初衷作为切入点,坦言以兴趣为目的的藏书在他人眼里也许并无价值,所以书有书的去处,若它们能有幸流落到旧书店,丰富了另一个爱书人的收藏,便也算有些价值了罢。 本期节目话题及时间轴: 【00:01:10】藏书、藏书家和博物学家 【00:08:30】儿时与图书馆的初次相遇 【00:14:55】九十年代初各种购书渠道 【00:25:40】书店店主影响顾客的选择 【00:33:40】家长对于藏书兴趣的支持 【00:37:25】评书让小说回归口述传统 【00:45:25】用自己挣的钱买喜欢的书 【00:49:57】租房与电子阅读之于藏书 【00:58:08】不同阅读方式产生的影响 【01:01:40】《西谛书话》与名人藏书 【01:08:34】中国寺庙只收藏本教经典 【01:14:40】作为研究对象的书籍版本 【01:20:05】研究者眼中的文献与文本 【01:28:25】从收藏价值考虑藏书去处 【01:35:40】张爱玲街区和作家的故居 【01:39:06】私人图书馆的面子和里子 【01:45:00】外文图书引进的一般流程 本期节目重要人名与书名: * 《上下五千年》- 林汉达 * 曹辛之、范用与图书装帧 * 《牛津阅读手册》 * 《西谛书话》- 郑振铎 * 《玫瑰的名字》- 埃科 * 德国文学档案馆(deutsches literatur archiv marbach) * 中国现代文学馆 * 英国费顿出版社(Phaidon) * 德国塔森出版社(TASCHEN)
冬奥比赛已经在昨天结束,场上精彩的比赛点燃了人们的体育热情。而场下四位主播作为非狂热体育迷,为避免蹭赛事热度被骂不专业,决定在今天发布,分享来自不同时代人对体育的看法。 本期相较往常节目,添设「聊天禁用词汇」增加节目趣味性。本期节目的禁用词汇为——「场域」,可把四位主播给憋坏了。不过在《彩蛋》部分我们仍旧使用了该词,欢迎大家收听查阅使用数量。最先在评论区留言的听众,将获得一份7890GapTalk专属礼物(不是冰墩墩,别想了,主播们也没抢到)。 作为壬寅年开年后的第一期WeTalk,愿我们节目同冬奥口号一般:一起向未来! 本期节目时间轴: 【00:05:50】吴哥:非体育迷打篮球竟然站在中场! 【00:07:31】宋姐:外貌协会选择游泳当然是为了身材 【00:15:45】Stan:鄙视无身体接触对抗的球类运动 【00:23:25】小苏:爱体育,更爱女人的体育装备党 【00:30:30】不同时代对体育发展的重视程度各不相同 【00:43:02】如何平衡国家边界意识、民族情绪争议 【00:55:15】东亚岛国冰雪运动得以发展的历史缘由 【01:01:43】比赛规则在公平、观赏性中两者寻求平衡 【01:10:50】在高水平竞赛中的性别及其他差异的影响 【01:21:03】承认个体之间的差别是文明的发展还是倒退 【01:25:55】运动赛事激发荷尔蒙等同于和平年代的战争 【01:31:22】高颜值运动员的明星化的追随与道德谴责 【01:38:24】电商融合赛事淡化体育迷对运动员颜值的关注 【01:42:42】彩蛋:谁**允许你在场上说脏话?
本期节目是壬寅年开年后,全新专题「行远书话」系列节目的第一期。在一个寻常的冬日午后,我与一位相识近十五年的老友行远,坐下来聊了聊 “读书”这个看似简单,却又包罗万象的话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经历,正是那一本本通过各种渠道、经过无数双手传递到我们手上的书,点滴累积、汇聚成为今天的我们。回望自己从儿时到高中时期的阅读经历,已为人父的行远从自己和孩子的身上思考和总结出了些许读书的意义,并在节目中辅以生动的例子向我们娓娓道来。在听了他的讲述之后,也许你会深以为然;也许你有不同的想法和观点。但作为系列开篇,我们希望这期节目能让大家彼此熟识,在书籍和精神世界中相互取暖。 本期节目话题及时间轴: 【00:00:35】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00:12:30】狭义与广义的阅读 【00:18:35】译者眼中的译制书 【00:26:00】字典版本与钱钟书 【00:32:55】读书与成功的辩证 【00:36:10】藏书源于补偿心理 【00:44:55】长篇阅读缘起金庸 【00:55:30】青春期的阅读趣味 【01:00:20】外国名著为女生读 【01:05:34】与书相遇重在时机 【01:12:56】再谈为什么要读书 【01:24:40】读与思的相互促进 【01:34:15】广泛涉猎的重要性 【01:40:30】-节目片尾的彩蛋- 本期节目重要人名与书名: 1. 德国文学批评家马塞尔·赖希-拉尼茨基(Marcel Reich-Ranicki)- 回忆录《我的一生(Mein Leben)》 2. 朗氏词典(Langenscheidt)与杜登词典(Duden) 3. 美国新闻评论家和作家沃尔特·李普曼( Walter Lippmann) -《公众舆论(Public Opinion)》
宋姐、stan和小苏在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日再次毫无征兆地开启了会议模式,我们从南聊到北;从白唠到黑;从张自忠起到李小龙落,一套磕儿行云流水,聊出了连自己都没想到的超水平发挥。介于这期节目实在四六不靠,我们只好专门为它新开设了一个新系列,暂定叫讲小话罢,美其名曰「SmallTalk」。也许这是这个系列的第一期,也许这是这个系列的最后一期,玩儿呗。 本期节目时间轴: 【01:40】春联是逾越节门楣上涂的羊血 【08:05】某音上看春晚将家庭成员割裂 【17:18】究竟为什么选他当开幕式导演 【27:40】冬奥会吉祥物冰敦敦和雪容融 【33:15】借白骨精的人称代词讨论平权 【39:40】中国讲动物保护法的超级英雄 【42:50】水浒传的改编电影还得昆汀来 【48:50】他的处女作竟是莫言改编作品 【50:40】黄巾军其实是汉代的曼森家族 【52:15】李小龙身世之谜说了等于没说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