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更新播客了,主要是各位有固定工作的,体会不到我们无业人士或者自由职业者,在寒暑假一般都会比平常要忙,忙着带娃。所以,好不容易等这个月孩子开学了,才有时间给大家录点新的播客听听。 既然说到了带娃的事,咱们这一期聊的就是带娃的事。我特意邀请了两位,跟我一样都属于居家男人,也都是刚刚带着孩子过完暑假的嘉宾:一位暑假带着孩子去了美国上夏令营,一位暑假带着孩子在国内上夏令营。 这两位嘉宾都是大家的老熟人了,之前已经跟我录过两期播客,一期是《“金融狗”做最多的一种投资》,一期是《金融狗的“生老病死”》 听过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们仨以前都是金融从业者,现在都属于无业人士,或者叫自由职业者也行。 但你们不知道的是,我们仨不仅年龄都差不多,各自娃的年龄也都差不多。当然,他俩都是子女双全,比只有一个娃的我,生活要更充实些。 所以,除了之前播客聊过的投资、生老病死这些,我觉得关于带娃这个话题,我们仨应该也有很多共同话题可以讨论。而且,我也特别想让大家都听听这个讨论。 因为我从以前的经常出差,到现在的天天在家,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带娃的时间长了,带娃的质量也高了。 以前不能说一点没带娃吧,但确实也跟一点没带差不了多少。毕竟过去投行的工作性质在那摆着,基本上每周工作日都在外出差,就周末两天在家,想带也带不了多久,更何况常常还会觉得被工作累到了并不想带。 现在就不一样了,天天呆在家不带也得带。 但别说,还真别说,带了后就觉得确实太值得带了,实际体验给我带来的感悟特别强烈,以至于特别想分享给大家听听。 不是说非让大家听完跟着学,主要是我知道有大多数同龄人,以及年轻人,跟以前老忙于工作的我是特别像的。所以在你们这时没太多机会或意愿去实际体验的情况下,就想用播客让各位先听听我们的体验以及感受。 当然,如果有些朋友早已跟我们的感受是一样的,比如大多数女同胞们,但家里的另一位还感受不到,那么就可以直接给对方听听这期播客,我们仨能有这种感悟,大概率他们听完也能有。 【本期嘉宾】朱昂(点拾投资创始人)、董指导(科技商业大V,远川研究所原所长,多家企业产业顾问) 【时间轴】 02:58 居家男人的暑假带娃分享 18:42 尊重孩子的心理边界感 27:02 陪伴式成长的重要性 35:58 要不要鸡娃? 41:27 对孩子未来的期望。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我已经没有任何用文字去描述这个话题的欲望了,毕竟上次我只是简单评论了某媒体文章里的一句“投行项目减少让下调工资有一定合理性”,说这个解释是不对的,并不适用投行这个职业。 好家伙,第二天这媒体就直接来了个社评式的文章,专门评论投行降薪这个话题。这哪是在点行业啊,这分明就是在点我呢吧?那我要是再多嘴,恐怕就要直接点了我吧。 不过,咱有一说一,那篇聊投行降薪的社评式文章,质量还是挺高的,至少比之前那篇要高。但可惜的是,又用错反面例子了,举了个最近某券商投行员工邮件讨薪的例子,说投行降薪要谨防这类“小作文”。 我也是服了,怎么好意思把那个屡次逼员工上网讨薪的券商惯犯发生的事,说成是员工写的小作文呢?要真是小作文,恐怕这事就没那么快在互联网上消失讨论了吧。即便真是小作文,那拖欠员工已发生的奖金和降现在及未来的薪酬能是一回事吗? 不说了,再说我又要写多了、写重了。既然有些人不愿看不同的文字,不愿接受正常的讨论和意见,那我就不写了,直接让大家听吧。愿意听你就去听,不愿听你完全可以当什么事也没发生。 所以,当我谈论投行降薪时,我谈些什么,就全录在了这个播客里。也没谈什么特别深刻的东西,就是很简单的行业常识,如今太多谈论投行降薪的人,连行业常识都不懂,就当做做普及吧。 对了,为了以示公允,我这次就没请金融业的同行做嘉宾,省得瓜田李下,再让人觉得是在给行业做辩护。所以我就特意请了位本身就很讨厌金融行业的业外嘉宾,让她也说说自己的看法和疑惑,看看最终与我能不能互相理解、互相借鉴。 我想,本身这个议题就不是谁去辩倒谁的问题,而是已经发生的事实,能不能让大家都正视它的问题,毕竟众生皆苦,何必怀着冷眼与嘲笑呢。 【本期嘉宾】魏天谌(财经媒体人,微博、B站:你的充气小白兔) 【时间轴】 02:58 一条微博引发的热议:金融从业者活该被降薪? 11:04 讨论降薪的基础:认识投行的薪酬构成和影响因素 16:02 降薪会对行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19:12 利润和利润分配,下降幅度究竟是谁超过了谁? 24:12 “金饭碗”还香吗? 28:40 其实行业变化最大的不在薪酬,而在就业 35:21 金融行业的薪酬到底高不高? 37:21 金融从业者的「傲慢与偏见」 42:22 优秀的人应该去做金融吗? 48:27 学点什么提高自己去应对? 58:14 也许正是“躺”的时刻。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今天的这期播客,是一场真正的三人行。敢说它是真正的,因为相比之前的三人行全是从以往的直播回放抠出来的音频,但这期是我邀请的两位嘉宾,专门在线下一起录的播客。 我给这期播客起的题目是《金融狗的“生老病死”》,“金融狗”这词用得随便了点,但不是为了嘲讽同行,只是因为我们仨都是金融从业者出身,又都没觉得这样自嘲有什么可丢人的,而且早前我们仨用直播音频抠出来的播客,题目就是《“金融狗”做最多的一种投资》,所以就顺手延续用下来了,以后有机会估计还会继续顺延用下去。 但“生老病死”这个词,我用得确实很认真。之所以会想起要聊这个沉重且宏大的话题,是源于身边的“小”事。当然,说事“小”,只是因为不足为外人道也,但对于因此而感触的我和很多人,已经算是天大的事了:死亡。 是的,就是源于我看到的最近金融行业内的两起生老病死。一位是券商的老董事长,一位是资产证券化领域的资深从业。这两件事隔得并不远,这两位也都还算年轻(在他们各自的level里),关键是这两位跟我都有交集,一位曾是工作关系,一位曾是业务关系。虽然交集不多、交往不深,顶多也就算个认识吧,但就这点交集也还是给了我蛮大触动的。 毕竟人死如灯灭,特别是当你周围不再能亮起新灯的时候,哪怕是身边稍远的地方灭了一盏,你仍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离黑暗又更近了一些,你也会不由自主地开始想让自己能更亮一些、亮得更久一些。所以,当时我看到那两条新闻,情绪马上就铺面而来了,甚至一直到此刻,我也没从这些情绪里完全走出来。 本来我是想为此写点什么的,因为我相信我的那些同行读者们,特别是跟我年龄差不多的,看到这俩新闻时应该也会有类似的感触,包括更年轻的读者们,等他们未来遇到身边这类事情时,估计也会有类似的感触。 但当我要下笔的时候,还是觉得用写的方式不太合适。如果写了这俩事,会担心是不是有点对亡者不敬,如果不写这俩事,只写自己的感受,又担心别人不知道我在说些什么,最后写了跟没写一样。所以,我想了想,还是找同龄又同行的朋友们聊一聊吧,也许语言能传达的感情,可以比文字更立体一些。 等真正的聊完这期播客后,我愈发感觉这个选择是对的。以我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想用文字表达一些文字背后的东西,还是挺难的。但用这种跟朋友聊天的方式,自我感觉还是实现了一些。特别是我在这里,已经提前告诉了大家为什么我们要聊这期。那我想,听众多少都能大概了解点这些语言背后的东西了,以及我们在聊的时候,心里到底在想写些什么,又想表达些什么。 当然,也许以上都是我想多了,这些个人的感受,终究还是不足为外人道也。但也没关系,其实我也已经如愿了,因为我自己的情绪,在跟两位好友聊天中,已经逐渐往外走了。虽然一直到此刻,也还没有完全走出来,但留下的那些,就让它们留在那里吧,留下来让自己保持警惕,敬畏明天。 我想,你们听了这期,大概率也会留下来。 【本期嘉宾】朱昂(点拾投资创始人)、董指导(“饭统戴老板”合伙人、远川研究所所长) 【时间轴】 01:46 一个沉重的话题,如何思考生老病死? 10:53 死:读懂死亡,才能感受生命的尽兴和饱满 16:10 如何面对死亡焦虑? 22:26 病:什么是享受未来的资本? 41:47 老:如何提前做好养老规划? 46:28 生:打造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01:01:32 面对生老病死的一些反思与改变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今天的这期播客,又是一场三人行,又不是新鲜的录制,又是抠于我之前做的一场直播的音频。 没办法,抠仔们都知道最近我实在是有点忙,确实没多余时间录新播客,好在之前的直播库存还有不少,所以就又特意选了一期有意思的话题,跟大家分享。 那天跟我直播的两位嘉宾,金融行业的,特别是基金行业的,可能都会眼熟,毕竟人家两位早就跟我现在的身份一样了,都是财经博主,而且是知名基金博主。一位在微博上叫金融圈女神经,一位在微博上叫楚团长喝可乐。 只是你们眼熟归眼熟,可能很多人都跟之前的我一样,并不知道两位之前的职业是什么。我估计你们听说之后,都会跟我一样多少有些震惊,震惊于两位的职业转换跨度实在是太大了。反正我一直觉得自己从过去到现在的跨度就挺大的,但跟这两位比起来,突然就显得没那么大了。 比如金融圈女神经一毕业是在四大做审计的,突然就转行做财经记者了。她这个主要是“惊”,倒还谈不上“震”,毕竟码excel和码word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但楚团长的前半程转换经历,就有点“震”人。学土木的他,一毕业就下工地去了,后来兜兜转转就成为财经博主了,就他这一路别说亲自走了,旁人光听起来就挺曲折的。 所以,我那天就特意约了两位聊了场直播,毕竟我们仨看起来好像是殊途同归,如今都是所谓的财经博主。但每个人的人生道路,哪怕同样的选择也可能是不同的原因,更何况本身各自都是从不同的道路中走过来的。聊之前我很好奇两位的大跨度转换之路,没成想聊着聊着,发现我们仨的人生,好像还是“殊途同归”了。 只是此“殊途同归”,非彼殊途同归,不信你们也听听看?(对了,那天直播我们仨都一直在边喝酒边聊,万一后面谁的话听不清,可能那位已经喝成大舌头了) 【本期嘉宾】金融圈女神经 (知名财经博主) 楚团长喝可乐(知名基金博主) 【本期播客内容简介】 03:06 从审计到记者,是怎么转过去的? 05:54 一位提桶跑路的土木人 13:49 理想主义者才会去做的选择? 23:38 对之前的职业都还有过怀念吗? 37:32 对职业上的建议:找到自己的最小正循环 47:04 转换的源动力:坚持爱好或正确的方向 58:39 人生的压力和职业的试错成本 01:02:44 如何评价自己的转换结果 01:12:24 落子无悔,抉择本身就是前进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作为资深到退休的投行从业者,我已经亲自写过一本《投行职业进阶指南》,让很多人看到了真实的投资银行职业,也让很多人读懂了投资银行职场。而作为熟练到天天都在评论金融行业的观察者,我也将与金融行业里的投资从业者们一起,共同完成一个播客版的《投资职业进阶指南》,为大家揭开投资行业的职业和职场面纱。本期播客,是《投资职业进阶指南》系列播客的第二期,未来我还会邀请更多的投资从业者,参与到这个播客系列节目中来,敬请期待。】 投行和投资这两个职业,虽然在工作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在职业道路的发展上,有一个地方我觉得特别像,那就是:投行分为承做岗和承揽岗,投资也分为分析师岗和投资经理岗,这两个职业的两个岗位都是既独立又衔接。 其中,投行的承做是承揽的前置岗位,投行从业者们的正常职场发展路径,大部分都是一毕业来到投行做承做,然后逐步成长为承揽,比如我就是这样一路过来的。 而投资的分析师,也是投资经理的前置岗位,投资从业者们的正常职场发展路径,大部分也都是一毕业来到卖方或买方做研究,然后逐步成长为投资经理,比如大家能看到很多投资经理,都是这样一路过来的。 投行是我的老本行,所以我清楚的知道,投行里的这种岗位转换,是有利于从业者更全面掌握投行这个职业的。当然,转换难度也是不小的,因为承做和承揽的岗位要求,几乎完全不同。 那么投资里的这种岗位转换,是不是也是一样“有利”和“困难”呢? 这个问题,是我跟很多投研从业者聊天的时候,必会问对方的一个问题。比如今天的这期播客,就是我跟一位投资经理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 至于为什么我会选择把跟他的聊天做成这期播客,主要是因为这位一毕业就在中金做卖方分析师,如今在华夏做投资经理的嘉宾,他这从卖方到买方、从中金到华夏的一路,正是回答了这个问题的一路:从卖方分析师到买方投资经理的职业之路。 【本期嘉宾】张景松(华夏基金 基金经理) 【时间轴】 02:19 金融专业的读博与工作选择 10:10 第一份工作:卖方还是买方? 14:01 从卖方到买方,一名投资研究员的成长之路 24:28 如何做好研究与投资的转换? 33:13 被时代决定的投资经理们 40:25 你所看的数字经济具体是指什么? 49:22 新生代基金经理的工作与生活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今天这期,是我第一次尝试播客圈的“串台”,感觉很有意思。 第一个有意思,在于我变成了播客里的被访对象,可以从另外一个视角去体验播客这种形式,感受更丰富了。 第二个有意思,在于我串的【不可思议Bookish】节目,是两位年轻的抠仔做得播客,她们比我做得更早,也做得更好。 这次去,看到她们有这件跟投行无关,且自己又喜欢的事可以做,我特别开心。 唯一的遗憾就是,这次是她们约我,所以一直都是她们在向我问问题。我其实对她们的播客也好奇,就是捞不着问啊,只能等下次我约她们来串台了。 那既然在这期“串台”里,我是完全的被访对象,那就按照她们对这期播客的描述和时间轴,直接搬来给大家看吧: 本期是投行“早退”人员大力哥与看着《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入坑的投行“struggling”的人员灵魂对谈。 非常感谢大家收听本期节目,如果关于大力哥还有任何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大力哥也不一定会回答就是了,但是有机会获得大力哥亲笔签名的抠粉必备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给大家说清楚,我这里并不送哈),欢迎大家关注大力的公众号及播客大力如山,纵享行业前沿丝滑时刻,可以后台向大力哥留言提问,但是小心被骂,也可以加入大猎如山知识星球,探索新的职业旅程,此外还有夯亲角丰富的相亲活动等待大家参与。 「本期内容」 01:12 追求的目标变化了,发现是离开金融的时候了 05:39 当我们不从事金融行业了,还有什么其他的选择? 22:06 如何追求市场化的自由?当你有能力了,也有不选的自由了 30:00 人生不同阶段,就像是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精神追求也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 35:30 忙碌的投行工作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作为一名在金融行业里资深到提前退休的从业者,我听过对行业最多的一句误解就是:金融行业里都是学霸。 比如在我曾经呆过的投行里,这么些年我都没见过什么学霸,所见只有猩红的大嘴和森森的长牙。这职业中别无什么高深知识,都是以淤泥为食,以漩涡为家,久而久之,也能生出一身鳞甲。 想了想,也不怪大家误解,要怪只怪入行太卷,把招聘的门槛给抬得虚高了。虽然招聘要求看似都是按照学霸的要求来的,但金融行业里的大部分职业,其实都如投行一般,实际工作并不需要、也教不了大家,多么高深的知识或技术。唯有一个例外,其入行的高门槛是真正的职业需要,入行后也是真的要不断学习才能避免被淘汰。 这个职业就是:金融行业里的基金经理。 至于这个行业里的人,能有多学霸呢?在2021年的高考期间,一篇有关学霸基金经理齐聚朋友圈祝福考生的文章,就给说全了。比如这篇文章里提到的基金经理,有的是当年的全市高考状元,有的13岁就提前考上了北大,甚至还有读书期间一路保送,压根就从没参加过升学考试的学霸…… 其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基金经理,是曾经的全省第一,被保送至清华大学,一毕业就去了华夏基金的屠环宇。因为他在寄语高三考生时,顺便还总结了基金经理和学生的三个共同点: “每天都要好好学习,定期都要排名,经常都要被骂。” 当时看到这句话,我就很好奇,因为基金经理定期要排名这事我是知道的,但“好好学习”和“经常被骂”指的是什么? 想想自己以前读书的时候,并不是学霸,所以无法理解好好学习的学霸,每天都在学些什么?也无法理解他们都已经是学霸了,怎么还是会被老师骂呢?没想到如今我和学霸都步入工作岗位了,我竟然还是无法理解他们的“好好学习”和“经常被骂”。 好在如今的我,比读书时的自己要好学多了,所以我去约了屠环宇,专门跟他聊了这期播客,就为听他亲自解释自己作为学霸,在读书和工作的不同时期里,“好好学习”和“经常被骂”分别指的是什么。 我想,听完这期播客,你们肯定也能明白:为什么金融行业里的学霸,都在这呢。 【作为资深到退休的投行从业者,我已经亲自写过一本《投行职业进阶指南》,让很多人看到了真实的投资银行职业,也让很多人读懂了投资银行职场。而作为熟练到天天都在评论金融行业的观察者,我也将与金融行业里的投资从业者们一起,共同完成一个播客版的《投资职业进阶指南》,为大家揭开投资行业的职业和职场面纱。本期播客,正是《投资职业进阶指南》系列播客的第一期,未来我还会邀请更多的投资从业者,参与到这个播客系列节目中来,敬请期待。】 【本期嘉宾】屠环宇(华夏基金 基金经理) 【时间轴】 03:25 清华读书,学霸也苦 08:10 电子系本科生,0基础读金融研 11:27 学霸的暑期实习和校招就业 18:42 好好学习:华夏基金的“校园工作氛围” 20:54 定期排名:压力和心态 22:54 “沉浸式”调研和交叉验证 28:46 市场偏见带来投资机会 30:45 华夏的投研培养体系:从分析师到投资经理 36:04 基金产品的设计:创新前沿和龙头系列 39:18 从分析师进阶为投资经理的投资框架建立 47:32 更新的行业,更新的基金经理 59:48 给年轻人的求职建议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今天的这期播客,又是一场三人行,又不是新鲜的录制,又是抠于我之前做的一场直播的音频。 主要是我实在太爱这场直播聊天了,忍不住特意再抠出一期播客,在这里跟各位分享。 我爱这场聊天,一是因为我爱这俩嘉宾:作家叶三和摄影师五哥。稍微有点文艺爱好的朋友们,应该多少都知道这两位是谁。就我这点文艺细胞,能跟这两位相识一场,也算是托关系走上两步艺术人生了。 虽然不太能看出来,但文艺在我心里,确实占的份量很重。不然我就不会写了那么多文字,哪怕写的不好,至今仍然都喜欢天天写上两句。 而这两位好友在我眼里,就有点像是投行的VP看MD一样,很想接近他们观察学习,但又怕跟他们聊天接不上话,徒增尬尴。 所以我这第二个爱这场聊天的原因,就是跟他们聊天其实一点都不尴尬。虽然有时候也有点接不上话? 倒也不是接不上话,就是聊着聊着,他们随口用艺术家或者艺术家的作品举例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就会很乱:“卧槽,这是谁?这个作品是讲什么的?” 好在我是做投行业务出身的,当年拜访客户或同业时,也会频繁出现这种情况,等我做到MD的时候,就已经练得啥话题都能聊下去了,哪怕我根本就没听懂对方在说什么,仍能聊得让对方一阵赞叹:“你是懂我的!” 不信?那你们听听这一场,要能辨别得出来,就算我输了。 【本期嘉宾】叶三(作家、影视评论人,曾出版《九万字》《我们唱》《回放》)五哥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特约摄影师,有一个播客叫:五哥的旅行白皮书) 【本期播客内容简介】 10:38 自由写作者的理想与现实 14:04 光鲜的职业摄影师背后 24:24 对创作者来说,没有友好的生活方式 30:30 如何考虑行业的薪酬? 37:35 物质基础和天赋对创作的重要性 44:59 创作者的表达欲与责任感 49:58 前瞻性艺术作品的能量 01:02:58 做一个创作者或是成功的创作者 01:11:44 证券公司的校招薪酬三大类 01:19:07 不要迷恋创造性的行业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当我在这期播客临上线前,去征询嘉宾朋友的意见,看给播客题目起为《我与“女权主义”和解》怎么样时,她马上就真诚的回答我:这个题目感觉有点直男的自恋。 而我俩这种节奏的对话,在这场播客里,几乎全程都可见。 虽然我俩是朋友,但能这样聊,也很难得。就像我刚在策划跟她聊这一期的时候,是先鼓足了很大的勇气,才敢张嘴去邀请,然后她也是鼓足了很大的勇气,才答应跟我聊这一期。 我需要鼓足勇气,是因为我非常担心自己的哪句话,没能表达出真实意思,然后把我俩的友谊给聊崩了。 但我又特别想聊,是因为我觉得自己以往一些明明站在女性一方的行为,老是被部分女性朋友误解,我又无法或者说懒得再解释,最终导致双方都不痛快。 所以我必须找一个即是女权又是朋友的人,去倾诉、去聊透这件事,不为辩解什么,只为了能解决自己心里的不痛快。 而她也是鼓足勇气才答应,是因为觉得跟我聊这个,聊着聊着很可能也会对我掀桌子。 我想了想,跟她说没事,如果连我们本来是朋友关系的人,都无法就此问题聊到一块去,那很可能说明咱俩之前就是假的朋友?只要你我都让对方说下去,哪怕是掀桌子对骂,应该都不至于。 那天确实也没至于,除了我特意找了一个桌子是固定到地上的聊天地方之外,也因为我俩真就把这个话题给聊透了。至少我聊完是这么一个感受,因为我那天把自己对女权的所有疑惑和不理解,都主动交代了出来。 聊完我就都理解了,甚至听完嘉宾的解释,我都不只是说觉得自己与她们和解了,我都觉得与自己和解了:我其实就是她们,她们的情绪问题,我也有。我们情绪的加持,跟我自己情绪的加持,也都是为了获取同一个目的,所以我觉得,她们其实就是我。 当然,这个比喻可能不太合适,就像我在征询《我与“女权主义”和解》这个题目之前,先征询的是题目用《我其实是女权主义者?》怎么样?她更马上就真诚回答了我:你要叫自己女权主义者,肯定还会被骂。 要换之前的我,肯定就不听劝直接用了。但这场播客聊完之后,虽然我还是会提出像题目各种不太合适的表达,但至少我能听劝了,也理解为什么不合适了。所以这期播客,最终的题目是: 《一场女权认同的直男自我发现之旅》。 也许还会有看到这题目,就想骂我的女性朋友出现。但我相信,只要是听完了这场播客的女性朋友,就不可能会骂我了。至于男性朋友,那我更建议你们听了,她们听完能知道我们是在试图与她们和解,而你们听完是能知道,自己是否需要与自己和解。 【本期嘉宾】茶茶(女权主义者 心理工作者) 【时间轴】 01:45 我甚至连称呼“女权”,都不知道何时合适 05:40 为什么性别议题容易引起争论 13:48 对女性不安的不理解和理解 20:34 发声的意义,以及情绪上的加持 27:51 性别偏见困境中如何理解女性 31:00 女性专用停车位,“照顾”还是“歧视” 33:36 职场里的性别歧视 48:12 愤怒的目的:破坏性的建设 53:51 与自己和他人的愤怒和解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大家好,我是王大力。今天的这期播客,是一场三人行。不是新鲜的录制,而是源于前阵子我做的一场直播。 对于我和我所请的嘉宾朋友们来说,直播和播客其实都是一样的,无非是一个露脸,一个没露脸。但无论是播客还是直播,我们从没有像别人那样,提前录制或彩排,甚至我们连提问大纲都不会准备,要的就是真枪实弹的针尖对麦芒,要的就是想到哪就说到哪,要的就是想说啥就说啥,要的就是受不了可以随时打断对方... 所以前面有期播客,就是聊“润”的那一期,有点太火了,引来了很多不熟悉我风格的新朋友,然后在留言区给我是一顿骂,主要鄙视我两点:口吐芬芳太多、老打断嘉宾发言。 对于批评我口吐芬芳的,我要跟各位道歉了。但我并不为自己是个口吐芬芳的人而道歉,只是为了忘记让后期把脏话剪掉而道歉。毕竟我本就是个经常口吐芬芳的人,我请的嘉宾朋友们,也都知道我是这样一个人。 对于批评我老打断嘉宾说话太油腻的,我可就不道歉了。因为我请来的嘉宾都是我真实的朋友,我们私下里聊天,本就是会随时打断对方(可能我打断的多一些),但他们都没觉得我这是油腻,为何第三者要批评我老打断朋友说话太油腻呢? 我想了想,可能是有些听众朋友们想太多了,要知道播客里的我,并不是在跟听众说话啊,我那是在跟自己的朋友聊天啊,我们平常怎么聊的,播客录出来的就是这么聊的。 也许多听听能更好理解吧,理解我做直播或播客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想让大家听什么,才去聊什么。我唯一想让大家在我这听到的,就是当我和朋友们在聊某个话题的时候,我们都会聊些什么。 比如今天的这期播客,就是这样。我和两位嘉宾,本身私下里互相都是很好的朋友,我们那天直播对话的样子,完全就是我们私下里聊天的样子。 所以你们觉得当我们聊“金融狗做最多的一种投资”的时候,我们会聊些什么呢? 我在这能提前告诉各位的,就是肯定不会是“投资自己”。毕竟正常的朋友间聊天,但凡还要点脸的,谁会当着面互相喂鸡汤喝啊。 至于具体是什么,我们全都聊在了今天这期播客里了。恕我就不用文字做具体介绍了,毕竟用文字来表达的话,实在是太得罪人了,哈哈哈哈。你们有时间听听这期,自然就会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 【本期嘉宾】朱昂(点拾投资创始人)、董指导(“饭统戴老板”合伙人、远川研究所所长) 【时间轴】 03:15 听董秘的亏一半,听董事长的全亏完 07:32 专业的基金公司就牛*了吗? 12:57 买基金赚钱的概率和随机买股票赚钱的概率差不多 18:40 普通人花相同的心思去选股票或者基金,两者会有差别吗? 20:55 一个最大的误区:想买躺赢基金 27:03 一个关键的问题:到底是不是一条心 30:26 公募和私募的差别 40:41 为什么有钱人买私募基金 45:04 投(专业)、顾(服务)之间的分割和认识 56:07 所以到底是投还是顾? 01:08:16 唯一的好处:亏钱了可以骂别人,而不是骂自己? 01:13:04 做投资的认知迭代:否定与反思 01:22:56 野蛮生长的“金融服务”下,精准匹配的重要性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大家好,我是王大力。又见面了,这次播客应该不能算是新尝试了,就是多余绕出来的一期。 因为前阵子跟远川的朋友做了一场直播,不是客气话那种朋友,而是已经私交五年多的朋友,所以虽然是直播,但熟到跟私下里聊天没啥两样。 后面我听完那期直播的录音后,觉得确实聊挺好的,就给剪成了今天的这期播客,所以说是多余绕出来的一期。 可能跟之前的播客相比,唯一有点不一样的是,之前的播客都是我请来嘉宾,在这期的播客里,我属于被邀请的嘉宾。 所以,听听看? 【时间轴】 04:25 开始爬人生的第二座山 14:30 凛冬将至,成功求职需要明确的目标和充分的规划 32:59 找到爱我的客户,不是爱我工作的客户 42:12 人到中年,顺着本性而活 47:09 自由职业后,期待无限的可能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大家好,我是王大力。今天的这期播客,我将再次尝试一种新的内容形式。 不是之前的对谈播客,每一次都是与新的嘉宾对谈人生;也不是之前的solo,我一个人在那里自言自语;更不是与朋友一起对谈“事”,交换一些各自的看法。 这期播客,是我真正的去“采访”一位重磅嘉宾:泉果基金的董事长任莉。 其实,我很早就跟任总约好了这场播客的录制,早在写那篇《兴泉业果》前,我去拜访泉果收集写作素材,跟任总聊完之后,马上就约了。而我之所以会约这次播客,原因有二: 1、那次收集素材的拜访,我跟任总聊了很久,但最后被我写到文章里的却很少。并不是没有写的价值,而是我觉得直接写出来就可惜了,因为写出来的文字,难以清晰完整得表达讲述者的情绪,所以我更希望你们直接去听。 2、那次聊得也没聊够。虽然大力如山这个身份,给我带来了很多烦恼。但也确实给我带来了一些收获,比如很多行业前辈和大佬会愿意跟我聊,不是你们平时所看到的那些大而宏观的阔论,而是一些小且细微的言笑。 阔论是用来登堂入室的,言笑才是用以抚慰人生的。所以那天任总跟我聊的一些东西,虽然跟我无关,但当我边听边去映射自己人生琐事的时候,同样深刻的抚慰到我了。 所以我在听完之后,就开始设想,如果经常抚慰到你们的我,把自己听了会抚慰的东西,再分享给你们听呢? 这就是今天这期播客的由来,我特别想让你们听听,看看会有什么感受。 而且最关键的是,任总这次抚慰到我的内容,讲的正是很多年轻人所关心的,有关职业、职场的问题。就像你们关心的是如何成长,任总所聊的是如何培养,恰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 所以,如果大家喜欢听这种访谈形式的播客,以后我就再争取给你们约一些像任总这样的大佬嘉宾,抚慰抚慰我,也抚慰抚慰你们。 【本期嘉宾】任莉(泉果基金 董事长) 【本期录制时间、地点】2022年11月30日,泉果小院: 【时间轴】 02:27 泉果选人的三要素:正直善良,学习力,勤奋 19:04 「无限对话」拓宽生命的可能性 30:29 办公室休闲区可以有多放松? 44:30 这里没有螺丝钉 50:56 好奇心,让工作变得有趣 01:04:17 给年轻人多一次“被看见”的机会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