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买唱片?

Orpheus微见

* 是什么迷幻惊魂唱片店差点把我吓死? * 我们买唱片的时候买的究竟是什么? * 唱片的符号价值已经压倒功能价值? * 国内还剩多少家唱片店?搞综合文化场所会是未来吗? 「Orpheus微见」第五期,主播哈哈与刘大夫继续聊近十多年来逛的那些唱片店:有的迷幻惊悚、有的温馨感人!并尝试以小见大,从不同故事和唱片收藏的心得中,总结一些关于音乐的不同载体形式,给每一个听众带来哪些不同体验与情感寄托,以及如何打破对“载体形式”的执念,探讨唱片店在未来又会走向何方?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2010唱片店惊魂 00:18 本期介绍以及和上一期的关联 02:07 重庆打口地图 03:08 重庆 雅兰电子城:疯狂传教士 07:53 上海 2046:「碎瓜」与「碎嘴」 二 \ 最近逛过的唱片店 10:05 唱片店数量断崖式下降 10:26 巴塞罗那Discos Revolver:硬汉的精心分类与装陈 11:48 深圳 旧天堂:小众音乐聚集地 12:48 坎特伯雷 Canterbury Rock:独自守店的老爷爷 16:00 济南 唱片老板的家:金属党的友谊 17:31 厦门 厦大北门:在家训孩子偷钱 18:10 全国唱片店数量锐减 20:38 唱片店还可以做什么 21:24 深圳 肥脸唱片:络绎不绝的年轻人 三 \ 今天 我们为什么还要买唱片? 24:37 提问 24:55 偶遇一张罕见日本前摇黑胶的联想:符号价值远超功能 28:00 音乐一定需要一个物理载体吗?我是怎样对执念释怀的 29:00 实体专辑作为不只是音乐的综合文艺作品 30:05 唱片收藏与佛学 30:56 唱片对回忆的记录与唤起 32:15 收藏唱片作为一种使命 四 \ 专辑与书推荐&尾声 33:24 刘大夫最“尖”的唱片:一个日本重迷幻、一个比利时自由爵士 38:22 哈哈最“尖”的唱片:一个日本前卫迷幻 39:25 一本尼克松记述流行音乐文化入侵的书 ▶ 本期提到的部分专有名词(加粗项为结尾推荐) 雅兰电子城 / 沙中路30号/ 同学电脑 / 岑建勋 / 电影《2012》/ 电影《两杆大烟枪》/ 2046(唱片店)/ Discos Revolver / Guns N’ Roses枪炮与玫瑰 / Kiss / 旧天堂书店 / 户川纯 / 高円寺百景 / 三上宽 / Canterbury Scene(坎特伯雷之声)/ 肯特郡 / Soft Machine(软机器)/ Hatfield And the North(哈特菲尔德与北方)/ Camel / Caravan/ High Tide – Sea Shanties / 肥脸唱片 / B10 Livehouse / 四人囃子 – 一触即発 / Tool – 10000 Days /《City Pop》/ 理查德 · 尼克松 《1999:不战而胜》 《两杆大烟枪中》Nick Moran从地下赌场负债50万英镑后起身离场 Smash Mouth 碎嘴乐队 巴塞罗那 Discos Revolver唱片店 深圳 旧天堂 坎特伯雷 Canterbury Rock 深圳 肥脸唱片(线上店可以搜同名公众号及微店) 四人囃子 – 一触即発 Tool - 10000 Days Neptunian Maximalism 《City Pop》 ▶ 嘉宾及主播介绍 * B站@请按时服音药 * 个人乐队 The Rabbit Catcher * 个人公众号 Orpheus微见 ,欢迎关注 ▶ 一起见微知著 微信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Apple Podcast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等多平台同名

40分钟
1k+
2年前

004-打口碟、潮汕人与英伦入侵 | 串台×野声宝库&刘大夫

Orpheus微见

* 潮汕人与“废塑料”如何改写中国摇滚与流行音乐? * 打口、扎眼、原盘……如何辨别真假CD?什么样的黑胶唱片更值得买? * “人找信息”和“信息找人”的区别带来什么变化? * 以及嘉宾为何突然现场喷鼻血? 「Orpheus微见」第四期,主播秦旷邀请阿野(野声宝库)和刘大夫(请按时服音药)从各自淘碟经历聊起追溯找歌史考古30年 从打口磁带、CD、步步高复读机、音乐杂志、MTV、随身听、流媒体App……回顾近三十年普通音乐爱好者们的听歌找歌媒介渠道、设备、乃至心态的变化,以及“打口碟”这个看似“卑微”的废塑料如何不经意间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开出一片充满生机的花丛。 “媒介即讯息”,音乐媒介影响音乐内容,不同的音乐介质带给我们不同的听觉与文化经验。音乐还会越来越好吗?这个答案可能一部分蕴含在声音媒介和信息技术之中。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打口碟与淘碟经历回忆 00:06 本场趣味精华剪辑 00:55 开场及嘉宾介绍、主题介绍 02:25 嘉宾回溯买唱片和听歌的最早回忆 06:58 出身卑微的打口碟 11:53 《1999年不战而胜》打口碟与意识形态入侵 13:13 潮汕人的“商业智慧” 二 \ 音乐筛选和传播媒介的拓展 14:30 MTV、音像城、音乐杂志 21:24 老式转盘CD机、卡座式磁带播放器、初代MP3播放器、Walkman CD播放器、步步高复读机、iTouch&iPod 24:41 “我连那个冰棍我都舍不得吃,我把所有的零花钱都拿来买CD了” 25:49 VeryCD/电驴与共享精神 26:30 阿野小时候在音像城抢试听位听歌,找哥哥帮忙用电脑下载MP3“他下啥我听啥”,千千静听 27:56 在磁带播放器前忍不住撒尿的小孩儿 30:19 按专辑体系化分类音乐的网站出现:谷歌音乐、豆瓣、虾米等 31:48 极其Cult的P2P音乐资源搜索引擎Soulseek 32:47 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流媒体移动端APP对听歌找歌习惯的影响以及与过去的不同 36:38 创作者的小心意 - Hidden Track 38:14 专辑概念的消解,流媒体播放器时间轴上的标点,intro和前奏就不重要了吗? 39:18 信息匮乏的时代,我们会给任何作品很大的耐心 40:09 什么话题让刘大夫在录制现场当场喷鼻血??? 41:48 “人找信息”和“信息找人”对人的影响 三 \ 唱片选购指南:什么值得买 43:07 唱片真伪与品相的的辨识独门秘籍 46:02 生产环节影响大?生产厂商哪家强? 49:19 更多细节:印刷、码、文字与人物细节、盘面、闻味道 53:50 下期预告 ▶ 本期提到的部分专有名词 张大力 /《1999年不战而胜》/ 胆机 / TME /《通俗歌曲》/《我爱摇滚乐》/ rockyear.cn(现已无法访问)/《Hit轻音乐》/《重型音乐》/《哥特时代》/ 啥啥啥 / VeryCD 电驴 / Mansun -《Attack of the Grey Lantern》/ Winamp / 豪杰超级解霸 / 豆瓣 / 虾米 / Spotify / Soulseek / 《网友》/ Hidden Track / Intro(前奏)/ IFPI(码) 我爹的打口磁带 打口CD 深圳华强北的潮汕人发烧设备及唱片店——音乐:改变生活 / 诚赢天下! 左下是胆机 《Hit轻音乐》 《我爱摇滚乐》 这个点儿想干嘛,前奏就不值得听了吗 Soulseek VeryCD ▶ 嘉宾及主播介绍 * 播客《野声宝库》 * B站@黑胶盒子 * B站@请按时服音药 * 个人乐队 The Rabbit Catcher * 个人公众号 Orpheus微见 ,欢迎关注 ▶ 一起见微知著 微信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Apple Podcast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等多平台同名

54分钟
1k+
3年前

003-那些给抖音写神曲的人都赚钱了吗?

Orpheus微见

* 抖音买断一首歌大概多少钱? * 短视频给音乐创作和传播带来哪些影响? * 现象级“神曲”的出现有哪些要素? * 字节跳动进军音乐APP,流量如何颠覆音乐产业? 「Orpheus微见」第三期,主播秦旷邀请资深音乐人及制作人崔龙阳、视频编导Martin一起,从“神曲”的变迁分析背后影响流行音乐变化的某些原因。也欢迎阅读我去年的一篇文章《算法冲击品味》,探讨了音乐与媒介的关系,较于本期播客更冷静、纯粹。 德彪西曾说:“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它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像天空,像海洋。因此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的艺术。” —— 音乐创作值得被解放和“平权”,如今,它也不应被限制在商业化制作的流水线上。 贝多芬曾说:“音乐应使人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 贝多芬所在的年代,音乐还不是大众化商品,我们今天没必要讨论音乐该不该成为商品,它已经是且不可逆了。但如今,音乐不应该只是商品,我们希望更多人知道这个事实,让更多人有兴趣去了解那些非商品化的音乐。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近期“神曲”分享 00:21 本场趣味精华剪辑 00:58 开场及嘉宾介绍、主题介绍 03:56 热歌风评被害原因推测:歌、听众、甲方,谁的问题? 06:16 另两个游戏宣传主题曲 10:53 普通人的听歌需求心态 12:36 音乐不是人类刚需 媒介只是资本的管道 二 \ 算法与流量冲击创作与品味 13:45 模式化写歌更容易火吗 14:55 “神曲”的短视频基因 16:20 算法“杀死”大段器乐Solo 17:31 “赛博朋克结构主义” 18:41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偏好 但是也有大浪淘沙和传承 21:22 阿黛尔谈“为抖音写歌” 22:27 一个美国独立噪音盯鞋是怎么变成抖音神曲的 25:06 短视频解构一切严肃性 三 \ 那些给抖音写神曲的人都赚到钱了吗 29:32 猜猜看(纯收歌成本/抖音平台方自制成本) 31:54 为什么大家普遍觉得音乐质量在下降 36:26 一个正常音乐人的大概收入是? 38:46 大概多少比例的音乐人投身抖音神曲创作?多少真赚钱了? 39:44 音乐艺术造诣高就能写出抖音神曲吗? 44:18 总结一下抖音神曲出现的要素 四 \ 字节跳动进军音乐APP及尾声 48:37 推测一下会产生什么影响 54:16 算法推荐会在多大程度上取代人自己探索音乐的需求 57:30 音乐专辑推荐:近年哪些作品叫好又叫座? 1:03:26 总结:创作门槛降低的同时,音乐不应只被以消费品的角色呈现 ▶ 本期提到的部分专有名词 Riff / 不在场 / 素材音乐(Library Music)/《无间道》/ Lo-fi / 字节跳动 汽水音乐 / Spotify / Apple Music /《NBA LIVE 07》/ 夏瀚宇 - 《Moon》(编曲、制作 - 崔龙阳)/ Shoegaze / Dreampop 【发现】模仿拉潘姆以相对词表形式对麦克卢汉《理解媒介》的经典归纳,主播对两个时代的流行音乐特征进行提炼与对比,发现以下较明显的冲突: ▶ 嘉宾及主播介绍 * 网易音乐人页面 崔龙阳 * 代表作:《跳楼歌》 《夏天物语》 《焚舟纪》 《Moon》 《暮色燃烧》 * 个人乐队 The Rabbit Catcher * 个人公众号 Orpheus微见 ,欢迎关注 ▶ 一起见微知著 微信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Apple Podcast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等多平台同名

69分钟
14k+
3年前

002-珍宝海鲜舫与巴黎圣母院

Orpheus微见

* 巴黎圣母院重建为何选了“新中式”设计? * 圆明园为什么不重建? * 乐谱是古代的分布式存储和区块链? * 什么遗产可以被毁灭,文化和物能否永垂不朽? 「Orpheus微见」第二期,我单人上阵,从符号学与语言学(低配版)讲讲那些历史上的人类奇观如何在毁灭和重生之间“反复横跳”,走向不朽; 并尝试理解: * 文化和文物应该被以什么方式对待、保留和传承 * 文化传承中,意识形态、商业和文化三者的冲突如何调解 * 如何对待抽象的艺术和观念,理解他们和人的关系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香港珍宝舫的璀璨与毁灭 00:13 一个小新闻 01:02 70年代的天价可乐 02:05 皇宫变鬼城 二 \ 巴黎圣母院大火与重建 02:35 雨果的“摧残” 03:09 忒修斯之船:巴黎圣母院还是不是巴黎圣母院 06:08 巴黎圣母院的“新中式”重建方案 09:23 扯淡:如果鲍德里亚、福柯、巴特在世,将如何评论巴黎圣母院大火 12:22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圆明园 13:45 总结:维护或是抛弃,是重建或是“摆烂”? 三 \ 真迹与仿品 14:48 重建就是“仿品”吗:能指与所指 18:11 王羲之的《兰亭序》 19:15 有形与无形文艺作品的留存 19:32 古代乐谱以及“人传人”:分布式存储和区块链 21:19 录音技术压制乐器演奏者的想象力 22:00 欣赏一下晋代古琴曲《酒狂》及其爵士版 四 \ 没有什么能永垂不朽 25:04 “一幅画被画出时就不可避免地走向商品化” 26:10 总结:聊这些有什么用 27:00 尾声:推荐一张美国融合爵士/前卫摇滚专辑、一本法国人描写日本的散文集 29:27 太惨了:这次录音录了3次才成功 求支持 ▶ 本期提到的部分专有名词(加粗项为主播结尾推荐) 周星驰 - 食神 / 李小龙 - 龙争虎斗 / 007铁金刚大战金枪客 / 全智贤 - 夺宝联盟 / 首里城 / 雨果 / 普鲁塔克 / 忒修斯之船 / 霍布斯 / 亚里士多德 / 金阁寺 / 马克龙 / 巴黎心跳 Paris Heartbeat - 蔡泽宇、李思蓓 / 鲍德里亚 / 指涉 / 福柯 / 罗兰巴特 / 索绪尔 / 能指 (Signifier) / 所指 (Signified) / 意指作用 / 兰亭序 - 王羲之 / 冯承素 / 褚遂良 / 酒狂 - 阮籍 / 宫 商 角 徵 羽 / 竹林七贤 / 《符号帝国》- 罗兰巴特 / 柏青哥(パチンコ) / 俳句 香港珍宝海鲜舫 巴黎心跳 Paris Heartbeat 金阁寺 大火中的琉球首里城 兰亭序 - 冯承素摹本 清代昆曲记谱(左页) 柏青哥 松尾芭蕉俳句: 花の雲 (Hana no kumo / 花如云) 鐘は上野か (Hane wa ueno ka / 钟声来自上野?) 浅草か(Asakusa ka / 还是浅草?) ▶ 主播介绍 * 关于本期内容的其他经历:从小画画,高中差点艺考 * 个人乐队 The Rabbit Catcher * 个人公众号 Orpheus微见 ,欢迎关注 ▶ 一起见微知著 微信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Apple Podcast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等多平台同名

30分钟
1k+
3年前

001-音乐口味受先天影响?揭开声音的深层文化结构 | 创刊期

Orpheus微见

* 不同人之间音乐口味的巨大差异是怎样形成的? * 大调、八度、五声音阶……不同文明主流音乐中调式区别之根源又是什么? * 无调性音乐和极端音乐有什么创作目的? * 人能通过开拓声音的可能性挖掘出多少自身潜能? 「Orpheus微见」播客创立第一期,主创哈哈邀请好朋友音乐制作人刘老师,从声音和音乐背后的文化结构开聊,随意发想声音与人、与人性和情感的关联。 文化结构指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具有三层结构,即表层的物质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 通过层层剖析,我们希望揭开声音中隐藏得最深的那一层魅力。 如果听完本期播客你还想了解更多,欢迎阅读我的公众号文章《中国人在明朝算出的十二平均律 改写人类音乐的可能性》,并试听体验更多“非十二平均律”音乐。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开场及引入 00:16 部分全场亮点 00:54 创建播客和第一期的想法&嘉宾介绍 02:26 本期节目的出发点:刘老师多年前的一篇博文 二 \ 声音和音乐的文化结构 03:52 从一首拉印象主义钢琴曲展开的画面、情绪、文化联想 07:06 理解特殊的音乐需要长期训练和文化习惯,就像学习一门语言 10:18 德彪西创作Arabesque的背景和我们对该乐曲的浅析 13:55 艺术表现形式背后的社会思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人的自我认知 18:52 从十二平均律到传统乐器制作对调式和音乐审美体系形成的思考 22:04 以媒介研究的角度分析乐器对于人的意义:发声器与情绪放大器/情感细节描绘 24:30 一些刻入人类基因的生理性音乐/声音偏好,人通过对声音的探索打破自我认知局限 30:12 和The Smashing Pumpkins的奇遇 33:48 人对所听到音乐的感受和联想有没有一个“固定”的客体存在 36:27 “也应该有人去探讨把调式摧毁的时候是什么感受,这是在探索人的情感的边界” 三 \ 人探索声音的可能性探索 37:26 从最早的重金属“一点儿也不重”聊到通过设备、技术对音乐变革的贡献 40:16 电子音乐的意义 - 打破人类依靠空气震动发声的桎梏 43:38 关注那些被忽略的声音 44:18 从《春琴抄》这一变态故事聊如果人看不见,那声音意味着什么 四 \ 文化与音乐创作&音乐与书籍推荐&尾声 45:55 刘老师的工作创作状态与音乐世界观思考 47:14 刘老师做自己想做的音乐时是怎么被文化影响的 47:44 哈哈的推荐:一个美国另类乐队、一个日本前摇乐队、一本日本小说、一本学术著作 50:00 刘老师的推荐:两张电子音乐专辑 ▶ 本期提到的专有名词(加粗项为主播结尾推荐) 钱穆 · 拉威尔 · 印象主义 · 德彪西 · 海顿 · Radiohead · 莫奈 · Arabesque · Arpeggio (琶音) ·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 巴洛克 · 巴赫 · 十二平均律 · 《理解媒介》 · 麦克卢汉 · 碎南瓜 · The Smashing Pumpkins · Tonight, Tonight · Fender Blender · Jimi Hendrix · Fuzz · Harmonizator (by Publio Delgado) · Amon Tobin · Piece of Paper · 《春琴抄》 · 三味线 · 谷崎润一郎 · 美狂乱 - 五蘊 · Drum n' Bass · Dubstep · Skrillex · Hollow Knight (空洞骑士) - Christopher Larkin · Chamber Music (室内乐) · Symphony (交响乐) Arabesque · 阿拉伯风藤蔓花纹 节目中提及的碎瓜乐队专辑封面↑ Outer Edges - Noisia 《春琴抄》谷崎润一郎著 竺家荣译(译者为我的大学老师) ▶ 主播及嘉宾介绍 * 个人乐队 The Rabbit Catcher * 个人公众号 Orpheus微见 ,欢迎关注 * 哈哈(秦旷)和刘老师是重庆某县同乡,6年前通过某重庆摇滚交流群认识 ▶ 一起见微知著 微信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Apple Podcast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等多平台同名

52分钟
3k+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