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戴琳剑 我校亚洲学院的青年教师。他在韩国高丽大学韩国史系获得博士,然后在浙江大学历史学院进行了博士后研究,2024年出站后加入北外。他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韩国近世史(朝鲜时期)、海洋史。已经有不少作品,比如独立撰写的《朝鲜时代漂流中国人政策变化发展研究》(首尔:景仁文化社,2024年),合译《高丽时代宋商往来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年)、《从韩国到东亚》(中西书局,2024年)、《韩国对外关系与外交史(高丽篇)》(香港:三联书店,2024年),以及核心期刊论文数篇。 小标题: 00:09 开场:历史学者戴琳剑的简单介绍 01:30 偶然的学术之路:从理科生到朝鲜史学者 07:25 《兹山鱼谱》:一个了解朝鲜王朝历史片段的切片 09:33 朝鲜王朝的建立和性理学 17:42 丁氏三兄弟:朝鲜王朝的“叛逆”与“忠诚” 23:31 天主教在朝鲜:一场思想的碰撞 35:10 丁若铨的流放与《兹山鱼谱》:从书本到现实的转变 38:20 漂流民的奇遇:朝鲜王朝的漂流民政策 53:46 朝鲜王朝的“三政紊乱”:社会危机的根源 58:01 丁若铨的哲学:在黑山岛上寻找平等与自由,独有的超脱境界
嘉宾:尤炜老师 尤炜博士是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的助理教授。他于2017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在2017—2020年期间,尤炜博士担任纽约大学费曼房地产和城市政策研究中心的博士后研究员。博士后出站后,他于2020年加入北京大学。 尤炜博士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城市和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及经济史。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多个权威学术期刊上,如《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Applied Economics》、《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Journalof Labor Economic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等。尤炜博士的研究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还结合实际案例,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小标题: 00:08开场:作为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的助理教授,他的研究领域广泛,从城市和区域经济学到发展经济学,再到经济史,尤炜老师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和政策制定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他将带我们走进城市增长的影响分析中。 01:49学习之路:经济学博士的成长历程。尤炜老师回顾了他的学术成长之路,从中国人民大学到北京大学,再到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攻读经济学博士,以及在纽约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员的经历。他分享了自己选择经济学专业的原因,以及对经济学的热爱和研究兴趣的形成。这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学术旅程,也是对经济学热爱的最好诠释。 17:07研究动机:大城市真的会“吸走”周边资源吗?尤炜老师的研究动机源于一个我们日常都能感受到的现象:大城市是否会对周边地区产生“虹吸效应”,即大城市是否会“吸走”周边地区的资源和人口?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区域发展的均衡性,也影响着我们对城市化进程的理解。 26:03研究方法:如何测量城市的“阴影”?尤炜老师详细介绍了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和数据来源。他解释了为什么选择人口作为主要指标,而不是更常用的GDP或人均GDP。研究使用了中国2234个县的县级数据,定义大城市为每十年初最大的20个或40个城市,并将这些城市从回归样本中排除。通过比较不同距离带的县的人口增长,研究揭示了城市增长阴影效应的存在。 28:05发现1:城市增长的“阴影”究竟有多深?首先,位于1-50公里的距离带的区县,其十年人口增长率比基准组高10%左右,也就是说,大城市近郊地区不存在阴影效应,反而存在辐射效应。但是位于大城市150-250公里范围内的区县,其十年人口增长率比基准组区县低2.9%至3.5%。这一现象就是“城市增长阴影效应”。尤炜老师解释了这一发现的含义,并探讨了其背后的机制。这一发现挑战了我们对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传统认知。 34:07发现2:农业就业份额的“秘密力量”。研究中最意外的发现之一是农业就业份额对城市增长阴影效应的强烈解释力。尤炜老师解释了为什么农业就业份额高的地区更容易受到大城市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一发现对区域发展政策的启示。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农业为主的地区,人们外出打工的机会成本更低,因此特别容易受到大城市的磁石吸引力的影响。这一发现为我们理解城市化过程中的区域发展动态提供了新的视角。 46:46政策启示:如何应对城市的“虹吸效应”?尤炜老师探讨了研究结果对政策制定者的启示。他强调了产业结构转型在解释城市增长阴影效应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关于如何通过政策干预来缓解城市增长阴影效应的建议。这一部分为我们提供了应对城市化挑战的科学依据。 59:18未来展望:城市增长阴影效应的未来趋势。尤炜老师对城市增长阴影效应的未来趋势进行了预判。他认为,随着农业就业人口的减少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城市增长阴影效应将逐渐减弱。这一预判为我们对未来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乐观的展望。 67:15结语:城市经济学的魅力与挑战 尤炜老师鼓励对经济学或城市经济学感兴趣的朋友们深入研究这一领域。城市经济学不仅关注城市内部的发展,也关注城市与周边地区的互动。这一领域充满了挑战,但也充满了无限的魅力。
嘉宾:闫佳宝 北京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负责对外文化交流;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 小标题: 00:00开场介绍: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闫佳宝老师,他不仅是一位资深的相声演员,还在中外文化交流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今天我们来聊聊相声这门古老艺术的创新与国际化之路。 01:05北外与相声的结缘:如何与北外结缘,从工业设计专业到参与孔子学院的活动,最终走上了相声的海外传播之路。 04:33海外首秀的震撼:在维也纳的首次海外演出经历,以及外国观众对相声的反应,让他深刻感受到相声可以走出国门。 06:08“三巡”与相声教学:在北外的工作,包括参与“三巡”活动和开设相声课程,致力于通过相声传播中国文化。 07:45学生社团与喜剧文化:北外的喜剧工作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无论是本科生、研究生还是留学生,都可以在这里学习和表演相声和脱口秀。 11:04相声之路:自己从8岁开始学习相声的经历,以及父亲对他的影响,如何从一个内向的孩子成长为一个自信的表演者。 26:41相声与脱口秀的对比:探讨了两者在表演形式和内容上的差异,以及相声在现代文化中的地位。 29:54相声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相声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强调了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同时,如何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 53:46未来规划与艺术生涯:未来艺术生涯的规划,以及如何通过相声和外语结合,继续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闫老师的厂牌:相声遇上歪果仁 (抖音、小红书账号)
嘉宾: 徐伟老师 小标题: 00:28 浙江大学校庆体验:参加浙江大学128周年校庆的感受,特别是公共管理学院20周年的庆祝活动。 02:24 本科生代表的精彩演讲:对一位本科生代表精彩演讲的观察,以及对年轻一代能力的赞赏。 04:22 浙大公共管理学院的教育模式,包括与县委书记对话等特色项目。 05:22 教育管理者的责任:从教育管理者的角度,探讨了如何优化文科教育体系。 16:14 公共管理专业的选择:对公共管理专业的看法,以及适合选择该专业的学生特质。 20:10 高中到大学的转型:学生主动性和规划性的重要性。 21:50 转专业的可能性,以及学生如何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27:04 文科教育的价值,陶冶和积累的重要性。 31:19 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及如何结合当下热点进行教学。 35:23 教师的自我成长:通过不断学习,保持教学的新鲜感和有效性。 36:40 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强调了技术应服务于教学本质。 50:06 学生对技术的使用:对学生在课堂上使用AI技术的看法,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AI。 51:19 近期观影:《酱园弄》《碟中谍8》等。
嘉宾:赵博(艺名Job) 金融硕士校友;金融行业深耕多年,初入脱口秀舞台的新人。 小标题: 00:08 开场介绍 01:04 金融行业的起点:从政策性金融机构到不良资产管理,在金融领域的成长与转变。 03:05 不良资产行业的幕后故事:在不良资产管理中的有趣经历,包括与债务人的互动以及行业的独特挑战。 07:33 脱口秀的初次接触:第一次接触脱口秀的经历,以及如何从一个观众逐渐转变为一名表演者。 11:39 脱口秀的吸引力:对脱口秀的喜爱,以及从国内外知名脱口秀演员身上学到的东西。 13:04 负面情绪的转化:如何通过脱口秀释放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并将其转化为幽默的段子。 17:15 脱口秀的培训与实践:参加脱口秀培训的经历,以及在开放麦上的首次表演。 23:03 脱口秀的风格与技巧:脱口秀的多种风格,以及如何通过观察生活和自我反思来创作段子。 27:00 开放麦的体验:在北京各大开放麦的表演经历,以及如何通过不断的实践提升表演水平。 30:27 第一次登台的紧张与收获:第一次正式登台表演的情景,以及观众反应对表演的影响。 35:16 比赛与商演的尝试:在脱口秀比赛中的经历,以及如何获得商演机会。 41:00 脱口秀的未来规划:对未来做脱口秀的规划,以及如何平衡本职工作与脱口秀表演。 47:40 脱口秀的坚持与热爱:坚持和热爱在脱口秀中的重要性,并分享了从脱口秀中获得的生活态度转变。 55:50 教学与表演的结合:建议将幽默融入教学。 58:00 结尾与展望:感谢赵博的分享,并期待他在脱口秀舞台上的更多精彩表现。
嘉宾:冯辉博士;任教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商学院,专注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尤其关注金融与国际关系的交叉领域。 01:36 学术成长之路:本科就读于山东大学,主修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硕士阶段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进一步拓展了对国际政经济学的兴趣;博士和博士后在昆士兰大学,聚焦于国际政治经济学。 02:48 国际关系专业培养模式:核心课程;职业方向。 10:09 澳洲留学的优势:学术环境与自然环境 13:02 约瑟夫·奈与软实力 18:28 冷战与软实力 23:00 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 29:20 特朗普与美国软实力的困境 33:30 软实力的可持续性 36:02 全球化与美国实力的变化 38:52 未来的国际关系 软实力的重塑:在国际秩序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国家需要重新审视软实力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文化和发展模式,塑造具有吸引力的国际形象。 42:37 中国的软实力: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构建自身的软实力,为全球合作提供新的思路。 51:21 国际政治经济学与全球化 54:11 中国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复活
嘉宾:孙中源 2019年北京外国语大学金融专硕毕业;预计于2025年夏获得香港城市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即将赴日本一桥大学担任管理学助理教授。 小标题: 01:09 硕士毕业后的抉择:博士之路的起点;在硕士毕业后决定申请博士项目,原本计划2020年12月申请,但因疫情提前至6月,并最终被香港城市大学录取。 03:45 疫情中的意外转机:“幸运”与挑战 05:41 提前申请与推迟入学 07:08 自由探索的博士生活:导师“放养”模式让他有更多时间自主研究,最终选择了战略管理作为研究方向。 09:03 博士项目的经济支持 10:04 香港与内地博士项目的差异 12:14 博士资格考试的挑战:24小时的极限挑战 14:35 管理学的魅力与“怪”研究 19:59 香港城市大学的特色 23:40 博士项目的完成与未来规划 25:16 求职方向的调整:在日本工作的中国学者的影响下,逐渐将求职目标转向日本高校,并最终获得一桥大学的教职。 27:57 日本教职的吸引力与挑战:日本高校的“慢生活” 31:55 求职信息的获取与准备 33:07 一桥大学的求职经历 39:39 一桥大学的学术与生活展望 47:17 学术分享的初心:B站UP主的学术之旅 48:36 结语:嘉宾的故事展现了追求自由生活的勇气和意外收获,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求职经验。 孙中源B站频道/小红书账号:科研虐我千百遍 欢迎订阅。
嘉宾:周圆圆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双学位)和理学学士,后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并曾赴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学习。她的研究方向涵盖市场营销、社会情绪、广告传播和跨文化比较等。她主讲的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发表了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小标题: 00:08 从北大到清华:学霸的跨界之旅;从心理学到管理学,周老师的学术旅程就像一场精彩的跨界冒险。 01:02 重口味食物的秘密:热量感知的奇妙实验;第一项研究,竟然是从“咸”开始的!探索食物如何“欺骗”我们的大脑。 03:18 心理学的魅力:为什么我们都爱“从众”?经典实验背后,隐藏着人类行为的哪些奥秘? 10:08 学术生涯的开端:揭秘消费者心理;消费者是如何做决策的?周老师用实验告诉你答案。 12:37 快消品包装的“小心机”:一个小小的包装设计,竟然能影响你的购买决策? 16:56 神经科学遇上营销:读懂消费者的大脑;眼动仪、核磁共振……这些高科技如何揭示消费心理? 20:51 文化差异与营销:东西方思维的碰撞;为什么中国品牌喜欢“圆”,西方品牌偏爱“尖”? 27:13 跨文化研究:从国家到区域的深度洞察;不仅有中西对比,还有南北方文化的有趣差异。 28:24 实验与调查:用科学验证文化的力量;眼动仪、问卷、实验……这些工具如何揭示文化对消费的影响? 31:23 营销决策中的文化智慧:避免“踩坑”;文化差异如何影响企业的营销决策? 32:26 品牌延伸:文化适应性是关键;品牌跨界有风险,文化洞察来护航。 33:54 消费者行为的多样性:文化差异的实证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消费者对品牌延伸的接受度有何不同? 36:22 品牌建设与消费者忠诚度:文化的力量;品牌如何通过文化洞察赢得消费者的心?实验结果告诉你,文化如何影响品牌延伸的成功率。 39:51 营销中的文化敏感性:如何找到新机会?文化差异不仅是挑战,更是创新的源泉。 40:22 教学与研究:用生活案例点燃学生热情;课堂上的实验、案例分析,如何让学生爱上营销学? 42:18 双盲测试: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对决”;一场有趣的实验,揭示品牌效应的惊人力量。 44:38 数字化营销时代:企业如何脱颖而出?洞察人性、驾驭AI、利用数据……数字化时代的营销新法则。 46:06 中国品牌国际化:文化与价值的融合;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如何用文化打造全球影响力? 48:37 营销伦理:理性消费与企业责任;营销不仅是卖产品,更是保护消费者权益。 50:12 AI 商:未来营销的核心技能,如何用AI提升营销效率? 53:29 企业出海:文化柔性传播的力量 展望:文化与营销的无限可能
本期嘉宾: 校友:赵亮先生,本科会计专业,硕士,2023年硕士毕业;入职中国化学工程公司财务部,目前正在南美(玻利维亚等)参与海外项目。 穆远东老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博士毕业,自 2020 年 7 月起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任教,研究方向为实证资产定价和行为金融,同时关注企业实践。 小标题: 00:08 北外往事:音乐少年的会计逆袭 12:38 毕业抉择:自由、安逸、央企、国企等等选择间的灵魂拷问 20:18 职场初体验:央企的轮岗和海外战略 23:19 出海启程:南美冒险的神秘第一站——海拔最高的首都:玻利维亚的拉巴斯 27:59 南美生活:异国他乡的“水土不服” 35:12 财务战场:南美投资的“生死局” 56:33 业务转型:从建筑到贸易的“跨界挑战” 69:01 安全危机:南美的“暗流涌动” 70:23 未来展望:南美贸易的“新蓝海” 72:45 结语:出海路上的“成长密码”
返场嘉宾:肖老师 分享《失去的三百年:中国1516—1840年的开放与封闭》 郭建龙著, 2024 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小标题: 00:08 本书的总体内容和名字探究 02:46 隆庆开关前明朝沿海状况及闭关影响 05:48 朱纨加强海防引发贸易冲突及后续政治风波 09:53 明朝隆庆开关至万历年间的海禁、中外交流与西学传播 20:32 崇祯时期徐光启推动西方历法引入及相关工作,大翻译运动 24:40 传教士给明朝的建议及明朝的结局 26:00 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在华的兴衰(顺治时期的黄金时代与康熙继位后的转折) 30:13 汤若望时期教难的内外因素及结局 33:57 清朝时期的对外开放与洋务运动历程
嘉宾:龙白滔博士,独立经济学家 齐新阳先生,来自量化、基金投资等领域 龙博士介绍: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本科、硕士和博士;拥有25年跨领域经验,曾任埃森哲与IBM金融咨询高管,代表埃森哲担任上海证券交易所新一代交易系统总设计师;曾担任中金甲子投资基金首席技术官(CTO)。2013年联合创立AI大数据公司通联数据并出任首席战略官;2015年创立知象科技,开创性地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量化投资,相关资产衍生出两家私募量化基金。 已有著作:《数字货币:从石板经济到数字经济的传承与创新》,广受行业好评。 最新出版:2025年东方出版社 《锚定中国:中国经济的真相与使命》 小标题: 01:34 龙博士谈从创业到转型研究中国经济的历程 08:20 龙博士谈独立经济学者身份、著作出版过程 11:13 从计算机到经济学的转型:阅读与AI 助力知识储备及研究效率提升 14:49 实证分析中的典型错误及正确做法探讨 20:38 关于中国经济的实证分析及地方债务问题的探讨 31:40 中美贸易战视角下理解中国贸易结构 40:47 中国经常账户收支情况及中美经贸、金融相关分析 47:22 中国金融市场的范式转变与资产重估情况 48:41 龙博士对阅读本书的建议 50:19 龙博士介绍后续研究、著书计划,涉及共同富裕与人民币国际化 51:52 关于中国经济、资产投资及“一带一路”的探讨 附: 龙博士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龙白滔博士/龙博韬略 齐新阳视频号:大齐谈投资
嘉宾:小韩同学 我的硕士学生,后获得LSE的硕士学位,目前入职某大厂商业分析岗位。 小标题: 01:22 英国一年期硕士项目的三个小学期 01:59 线上申请国内暑期实习项目,大轻敌 03:53 为什么不建议从上一年秋天开始申请呢? 06:32 LSE对硕士论文的安排和要求(几次不联系导师,竟然会影响到学生签证) 16:44 为了暑期实习,投了80多份简历,竟然只有3个offer… 17:50 申请复盘和心态调整、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建议 38:22 原来说好的暑期留用指标突然就没有了 39:11 还是投入了秋招(投出多少简历,又收获了几枚offer?) 41:46 小妙招:模拟面试互助群 45:20 对工作offer的分类和选择,稳定vs兴趣+钱? 53:21 职场初体验:从0开始的不适感 57:23 北京租房小妙招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