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67分钟
播放:
107
发布:
1个月前
简介...
嘉宾:尤炜老师
尤炜博士是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的助理教授。他于2017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在2017—2020年期间,尤炜博士担任纽约大学费曼房地产和城市政策研究中心的博士后研究员。博士后出站后,他于2020年加入北京大学。
尤炜博士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城市和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及经济史。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多个权威学术期刊上,如《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Applied Economics》、《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Journalof Labor Economic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等。尤炜博士的研究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还结合实际案例,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小标题:
00:08开场:作为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的助理教授,他的研究领域广泛,从城市和区域经济学到发展经济学,再到经济史,尤炜老师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和政策制定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他将带我们走进城市增长的影响分析中。
01:49学习之路:经济学博士的成长历程。尤炜老师回顾了他的学术成长之路,从中国人民大学到北京大学,再到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攻读经济学博士,以及在纽约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员的经历。他分享了自己选择经济学专业的原因,以及对经济学的热爱和研究兴趣的形成。这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学术旅程,也是对经济学热爱的最好诠释。
17:07研究动机:大城市真的会“吸走”周边资源吗?尤炜老师的研究动机源于一个我们日常都能感受到的现象:大城市是否会对周边地区产生“虹吸效应”,即大城市是否会“吸走”周边地区的资源和人口?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区域发展的均衡性,也影响着我们对城市化进程的理解。
26:03研究方法:如何测量城市的“阴影”?尤炜老师详细介绍了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和数据来源。他解释了为什么选择人口作为主要指标,而不是更常用的GDP或人均GDP。研究使用了中国2234个县的县级数据,定义大城市为每十年初最大的20个或40个城市,并将这些城市从回归样本中排除。通过比较不同距离带的县的人口增长,研究揭示了城市增长阴影效应的存在。
28:05发现1:城市增长的“阴影”究竟有多深?首先,位于1-50公里的距离带的区县,其十年人口增长率比基准组高10%左右,也就是说,大城市近郊地区不存在阴影效应,反而存在辐射效应。但是位于大城市150-250公里范围内的区县,其十年人口增长率比基准组区县低2.9%至3.5%。这一现象就是“城市增长阴影效应”。尤炜老师解释了这一发现的含义,并探讨了其背后的机制。这一发现挑战了我们对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传统认知。
34:07发现2:农业就业份额的“秘密力量”。研究中最意外的发现之一是农业就业份额对城市增长阴影效应的强烈解释力。尤炜老师解释了为什么农业就业份额高的地区更容易受到大城市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一发现对区域发展政策的启示。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农业为主的地区,人们外出打工的机会成本更低,因此特别容易受到大城市的磁石吸引力的影响。这一发现为我们理解城市化过程中的区域发展动态提供了新的视角。
46:46政策启示:如何应对城市的“虹吸效应”?尤炜老师探讨了研究结果对政策制定者的启示。他强调了产业结构转型在解释城市增长阴影效应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关于如何通过政策干预来缓解城市增长阴影效应的建议。这一部分为我们提供了应对城市化挑战的科学依据。
59:18未来展望:城市增长阴影效应的未来趋势。尤炜老师对城市增长阴影效应的未来趋势进行了预判。他认为,随着农业就业人口的减少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城市增长阴影效应将逐渐减弱。这一预判为我们对未来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乐观的展望。
67:15结语:城市经济学的魅力与挑战 尤炜老师鼓励对经济学或城市经济学感兴趣的朋友们深入研究这一领域。城市经济学不仅关注城市内部的发展,也关注城市与周边地区的互动。这一领域充满了挑战,但也充满了无限的魅力。
尤炜博士是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的助理教授。他于2017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在2017—2020年期间,尤炜博士担任纽约大学费曼房地产和城市政策研究中心的博士后研究员。博士后出站后,他于2020年加入北京大学。
尤炜博士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城市和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及经济史。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多个权威学术期刊上,如《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Applied Economics》、《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Journalof Labor Economic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等。尤炜博士的研究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还结合实际案例,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小标题:
00:08开场:作为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的助理教授,他的研究领域广泛,从城市和区域经济学到发展经济学,再到经济史,尤炜老师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和政策制定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他将带我们走进城市增长的影响分析中。
01:49学习之路:经济学博士的成长历程。尤炜老师回顾了他的学术成长之路,从中国人民大学到北京大学,再到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攻读经济学博士,以及在纽约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员的经历。他分享了自己选择经济学专业的原因,以及对经济学的热爱和研究兴趣的形成。这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学术旅程,也是对经济学热爱的最好诠释。
17:07研究动机:大城市真的会“吸走”周边资源吗?尤炜老师的研究动机源于一个我们日常都能感受到的现象:大城市是否会对周边地区产生“虹吸效应”,即大城市是否会“吸走”周边地区的资源和人口?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区域发展的均衡性,也影响着我们对城市化进程的理解。
26:03研究方法:如何测量城市的“阴影”?尤炜老师详细介绍了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和数据来源。他解释了为什么选择人口作为主要指标,而不是更常用的GDP或人均GDP。研究使用了中国2234个县的县级数据,定义大城市为每十年初最大的20个或40个城市,并将这些城市从回归样本中排除。通过比较不同距离带的县的人口增长,研究揭示了城市增长阴影效应的存在。
28:05发现1:城市增长的“阴影”究竟有多深?首先,位于1-50公里的距离带的区县,其十年人口增长率比基准组高10%左右,也就是说,大城市近郊地区不存在阴影效应,反而存在辐射效应。但是位于大城市150-250公里范围内的区县,其十年人口增长率比基准组区县低2.9%至3.5%。这一现象就是“城市增长阴影效应”。尤炜老师解释了这一发现的含义,并探讨了其背后的机制。这一发现挑战了我们对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传统认知。
34:07发现2:农业就业份额的“秘密力量”。研究中最意外的发现之一是农业就业份额对城市增长阴影效应的强烈解释力。尤炜老师解释了为什么农业就业份额高的地区更容易受到大城市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一发现对区域发展政策的启示。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农业为主的地区,人们外出打工的机会成本更低,因此特别容易受到大城市的磁石吸引力的影响。这一发现为我们理解城市化过程中的区域发展动态提供了新的视角。
46:46政策启示:如何应对城市的“虹吸效应”?尤炜老师探讨了研究结果对政策制定者的启示。他强调了产业结构转型在解释城市增长阴影效应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关于如何通过政策干预来缓解城市增长阴影效应的建议。这一部分为我们提供了应对城市化挑战的科学依据。
59:18未来展望:城市增长阴影效应的未来趋势。尤炜老师对城市增长阴影效应的未来趋势进行了预判。他认为,随着农业就业人口的减少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城市增长阴影效应将逐渐减弱。这一预判为我们对未来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乐观的展望。
67:15结语:城市经济学的魅力与挑战 尤炜老师鼓励对经济学或城市经济学感兴趣的朋友们深入研究这一领域。城市经济学不仅关注城市内部的发展,也关注城市与周边地区的互动。这一领域充满了挑战,但也充满了无限的魅力。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