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共益资本论的第三十四期播客。我们是一个关注公益慈善、社会创新、解困式报道的自媒体。你可以在微信上找到我们。 合规与伦理,究竟距离公益行业有多远。随着2024年一系列公益慈善领域的法规出台,越来越多的规则不断落地,公益行业即将进入一个严管的时代。法律向来是作为我们行为的底线存在,当需要严格遵守的规则越来越多,那个“头顶的星空”——伦理,是会更加清晰,还是已无暇被顾及? 此外,影响公众信任的行业典型事件,似乎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相关方,都参与到了公益慈善的合规讨论中。过去那些隐形的、灰色的操作,都被放在了台面上。 为了回应需要,中致社会发展促进中心推出了《基金会合规指南(2024版)》,希望为基金会及相关人员从事基金会合规工作提供参考指南。由方德瑞信、七悦、中致与基业长青等行业组织联合发起“共建卓越·公益筹款伦理自律行动”希望回到初心,激发人性中的善。两者从底线与自我要求一起,期待为这个话题贡献出关于价值共识的讨论。 而他们的行动一定伴随着信任与怀疑,支持与反对,局部的成功和不断的挫败,但就像本场沙龙中,来自经过普利茅斯大学的筹款学博士德洁提到的“伦理的形成,需要在伦理困境中、具体情境下,经过不同的主体进行深度地讨论,达成共识之后,再进行公约。”我们相信这场讨论一定会不断地进行下去。 本期嘉宾 黎宇琳 共益资本论主理人 何国科 中致社会发展中心、北京市致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臧 婧 上海静安区方德瑞信社会公益创新发展中心副理事长 孔德洁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筹款学博士 精选时间线 4:01 《合规指南》有什么新内容? 13:31 目前的公益慈善伦理的关键参与方 23:44 在英国被过度劝募导致自杀的一个案例对我们的启发 30:21 推行行业自律的困难在哪里? 38:44 为什么我们普遍不重视伦理?
这是共益资本论的第三十三期播客。我们是一个关注公益慈善、社会创新、解困式报道的自媒体。你可以在微信上找到我们。 公益能否被视为一个行业,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当我们说公益不是一个行业,强调的是这个人群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众人来自于不同的社会部门,以至于鸡同鸭讲的情况经常发生;当人们使用“公益行业”的字眼,想要强调的是这个人群的共性,既然我们是一个行业的,我们应当去分析一些共同关注的问题,并协力为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寻求解法。 在杭州举行的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CFF)2024年会,今年已经办到第16届,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含港台地区)千余人来参会,如果公益不是一个行业,这群人聚在一起的理由是什么?本期沙龙由共益资本论与基金会论坛秘书处联合策划,共同讨论公益这个领域的演变。 本期嘉宾 黎宇琳 共益资本论主理人 蔡述进 上海国峯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 张伯驹 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梁海光 满天星公益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精选时间轴 01:55 公益人聚在一起,是什么情况? 16:01 一线机构真正的痛点:资源在减少 27:13 公益“行业”真的存在吗? 34:47 对“行业”的幻想破碎与重构 47:02 不断在深化的社会问题解决法 52:32 去选择我们能选择的 57:35 资助方需要和执行方共担风险
这是共益资本论的第三十二期播客。我们是一个关注公益慈善、社会创新、解困式报道的自媒体。你可以在微信上找到我们。 2024年9月5日,新修改的慈善法及配套性规定《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开始实施,新法对此前流行的“合作募捐”模式(一线公益机构通过与公募机构合作获得公开募捐资格)做出了新的规定。对于占总数99.6%,没有公开募捐资质、而寄望于与公募机构合作的组织也许有很大的影响,这一类机构是否需要大幅调整既有的筹资方式,是一个有待观察的问题。 过去,一线社会组织在互联网的助推下扩大了资金体量和社会资源,而与之合作公募机构也实现资金体量和社会影响力的规模化。同时,这大大降低了互联网募捐成本,使得众多小微机构有了乘风破浪的机会。 不好的方面也不应该回避。由于这种制度安排缺乏必要监管,给了一些机构钻空子的机会,以至于有挪用、侵占慈善资产的情况出现,宽松的网络募捐环境可能被滥用了,个别机构通过合法的形式来掩盖非法的目的。 本期嘉宾 黎宇琳 共益资本论主理人 刘 盛 绿色潇湘发起人、北京守望者环保基金会秘书长 兰树记 云南连心社区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 臧 婧 上海静安区方德瑞信社会公益创新发展中心副理事长 精选时间线 06:03 -“我们很久没参加大型的公众筹款日了”——今年的新变化 14:27 -法的本质是保障慈善参与者的权益 28:29 -一线公益组织在政策收紧后的感受 44:55 -我们已经到了要严管的阶段了吗? 53:14 -将监管的压力转化为机遇
这是共益资本论的第三十一期播客。我们是一个关注公益慈善、社会创新、解困式报道的自媒体。你可以在微信上找到我们。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同理,我们可以问:未经审视的“公益”值得做吗?也许有人的答案是,不用想那么多,筹更多的钱,帮更多的人,就是好的。 但清华大学教授的贾西津老师指出,如果没有对公益目的本身的追问,公益行为是没有意义的。她主张“定睛于远方,追寻目的、价值和方向,并始终沿着这种方向去做行为选择。” 过往的历史与近期大病筹款领域的爆雷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不得不思考,我们这些年明明发展得很快,规模也做到了很大,甚至技术手段都遥遥领先,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沙龙嘉宾 黎宇琳 共益资本论主理人 贾西津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精选时间轴 04:36 -“公益伦理”需要对目的的不断追问 15:39- 没有了公益伦理是不是也可以 18:22 -对“活着”和“目的”的思考冲突 31:23 -伦理和法律规制的区别 38:55 -思考伦理是否意味着道德审判和绑架? 45:07 -对生活、实务工作的如何产生指导作用?
这是共益资本论的第三十期播客。我们是一个关注公益慈善、社会创新、解困式报道的自媒体。你可以在微信上找到我们。 今年的99刚刚过去了。腾讯把“99公益日”正式升级为“久久公益节”,今年的主题为“十年如一日、久久做好事”。 在保留了原有的基本形式之余,资金分配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大比例的资金用于常态化的支持,而非一种运动式筹款的催化剂;预算达两个亿的“行业激励”颇受关注,设置的5个类型13个激励点引发了不少讨论。 从外部视角看来,今年的“公益节”更久了,大家更关注在项目本身,怎么样玩得开心,而不是怎么捐才能薅更多羊毛这件事情上。所以,规则背后的核心逻辑是什么?这一系列的规则设计会给互联网筹款的格局带来什么变化? 沙龙嘉宾 黎宇琳 共益资本论主理人 臧 婧 上海静安区方德瑞信社会公益创新发展中心副理事长 何国科 中致社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 精选时间轴 5:06 13个激励点回应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13:23 更加聚焦长期公益践行者的专属配捐 17:42 周期延长对机构带来的新挑战 26:13 新规则变化本质(转变为长期化的公益筹款活动) 33:46 平台如何平衡公益的价值和流量 41:43 “行业风向标”下公益发展的未来转向
这是共益资本论的第二十九期播客。我们是一个关注公益慈善、社会创新、解困式报道的自媒体。你可以在微信上找到我们。 我们的新闻报道一直很关心困境儿童、流动儿童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因心理问题而产生极端事件,一贯是媒体报道的焦点。但是,谁来回应这些问题,用什么方式方法来改善困境儿童、流动儿童的状况,有着鲜明解困意识、并引发相关行动的优质报道并不多见。 他们的处境与整个社会息息相关。数十年快速的城市化,让我们告别了由熟人组成的乡土社会,走进了一个由陌生人组成的市民社会,如果这个社会中许多人都有着不幸的童年,那这个社会的戾气大概很难消除。 本期沙龙由共益资本论与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共同主办。2024“解困式报道支持计划·儿童保护专题”现已开放申报 → → 解困 X 儿童保护 | 报道支持计划 沙龙嘉宾 黎宇琳 共益资本论主理人 范 斌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 韩嘉玲 北京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 郑依菁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魏佳羽 北京三知困难儿童救助服务中心总干事&研究倡导 精选时间轴 4:00 -困境儿童面临的“四大困境” 15:38 -75%问题背后的家庭因素 21:26 -多重定义下的“流动”与“留守” 30:01 -“流动”的规模与困境 38:24 -低生育与老龄化 53:26 -好的解困方案的复杂性 66:00 -国家层面的解困设计与落地 73:07 -关于儿童保护专题的报道支持
这是共益资本论的第二十八期播客。我们是一个关注公益慈善、社会创新、解困式报道的自媒体。你可以在微信上找到我们。 4月18日以来,广东省大部降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受其影响,珠江流域共有44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山洪和地质灾害多发,部分城镇局地出现内涝。广东省水利厅消息称,受强降雨影响,北江流域将出现接近百年一遇洪水。 有位老板在韶关市武江区江湾镇的河岸边开民宿,4月20日河水一直上涨,淹没了他的饭店和一半的民宿。当天,他目睹河对岸的山体滑坡,冲毁了山坡底下的三处房子。随后,当地的通讯和水电就断了。 4月22日《南风窗》刊发调查报道《霹雳行动,找回暴雨中失联的镇》详细记录了这位民宿老板,以及他所在的江湾镇在此次水灾中的遭遇。事实上,江湾镇的灾情不过是冰山一角。 *本沙龙录制于4月24日晚,后期灾情有所发展。我们认为,沙龙中提到的灾难救援情况,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给对灾难救援好奇的你一些参考。 沙龙嘉宾 黎宇琳 共益资本论主理人 佟欣然 基金会救灾协调会项目总监 何国胜 《南风窗》杂志社记者、《霹雳行动,找回暴雨中失联的镇》作者 郝 南 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创办人 精选时间轴 01:56 4月底的粤北洪水灾区是什么情况? 16:45 流域性洪水和我们熟知的洪灾的区别 18:34 过往的灾情,有什么借鉴价值 25:44 市场恢复后的救援行动 28:34 社区“预先响应”的重要性 41:35 灾害的公众关注度是如何被决定的
这是共益资本论的第二十七期播客。我们是一个关注公益慈善、社会创新、解困式报道的自媒体。你可以在微信上找到我们。本期沙龙得到了澳门同济慈善会北京办事处的支持。 最近几年,解困式报道被许多心怀新闻理想的传媒人、学者所接受,但大家的困惑是,具体如何将这一理念在真实的新闻场景里落地——如何寻找选题、如何找到合适的受访人,乃至于如何谋篇布局、设置议程,创作出一系列有影响力的传媒作品? 《解困式报道指南》希望回应这些问题。同时,此报告也将展示解困式报道如何在呈现社会问题的同时,引导公众看到希望,激发人们参与社会进步的积极性。 我们十分确定:对于认同解困式报道的新闻从业者,无论是新人还是老手,这一小册子都将为你提供许多启发。 本集嘉宾 黎宇琳 共益资本论主理人 陈显玲 深圳大学教师&深度训练营发起人 方可成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新闻实验室主理人 精选时间轴 3:33-为什么要有《解困式报道指南》 20:57-做解困式报道,记者需要什么? 28:02-报道需要从实践中得来经验 44:58-新闻媒体如何推动变化发生?
这是共益资本论的第二十六期播客。我们是一个关注公益慈善、社会创新、解困式报道的自媒体。你可以在微信上找到我们。本期沙龙得到了南都公益基金会的支持。 澎湃新闻1月24日发了一篇报道:《谁在照护900万个农村小学寄宿生?》,文中援引教育部公开数据,指出在2017年底,农村小学寄宿生有934.6万人。据学者推算,最近两年这个数据稍有下降,但在2022年,这一人数仍有900万左右。 在不少学者看来,低龄学生在校寄宿实则是“没有办法的里面最好的办法”。当然,这一点也有很多争议。如果按照最大化利用资源的经济学逻辑,搞大规模、高质量的低龄寄宿学校是更好的安排;但站在社会学的视角,或者按照我们一般养育小孩的观念,让那么小的孩子寄宿,有点违反人的天性,也不利于正常家庭关系的构建。 究竟怎么办才好呢? 本集嘉宾 黎宇琳 共益资本论主理人 马慧明 北京歌路营慈善基金会项目负责人 刘昱秀 澎湃新闻 人物记者《谁在照护900万个农村小学寄宿生?》一文作者 王丽伟 原点乡村学校计划发起人 精选时间线 03:44-撤点并校的时代背景让家长无法选择 10:44-900万寄宿孩子如何生活 22:34-安全问题是一个制度性困境 31:00-宿舍不止需要安全 38:26-我们的教育审美出了问题吗 46:27-谁在支持小规模村小
这是共益资本论的第二十五期播客。我们是一个关注公益慈善、社会创新、解困式报道的自媒体。你可以在微信上找到我们。本期沙龙得到了南都公益基金会的支持。 2023年12月29日慈善法的修订,是立法机关在回应公众对于透明度和责任性的呼声,强化了慈善组织和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这不仅是对慈善行为的规范,也是对公益事业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 中国现代的公益事业起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满打满算也不过15年,发展时日短,底子薄,有过一个野蛮生长的阶段,在那段时光里,有创新,有活力,也鱼龙混杂,有许多路子很野、违法违规的做法。要不要监管?当然是要监管的。 然而,监管的加强是否意味着公益创新的受限?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公益事业是培育文明社会的重要途径。一个充满活力的文明社会,需要有宽容的空间,宽容才能带来多样化的社会,让人们能更自由地选择怎样去生活。 本期共益论沙龙,我们来探讨一下这对“既要又要”的矛盾。 本集嘉宾 黎宇琳 共益资本论主理人 何国科 北京市致诚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黄英男 公益观察者 江 维 成都市社会工作协会会长 精选时间线 03:19-监管与宽容成为冲突的背后 19:12-从宽到严的变化逻辑 33:55-为何公益行业“自律”看上去效果不佳? 42:32-基于共识的“自律联盟”,有什么约束性 57:30-不被新闻“带节奏”就这么难吗?
这是共益资本论的第二十四期播客。我们是一个关注公益慈善、社会创新、解困式报道的自媒体。你可以在微信上找到我们。本期沙龙得到了南都公益基金会的支持。 对媒体人来说,在一件事情完全没有人谈论时,这个故事迎来真正的结束,而总有些事情值得被铭记。媒体有个很重要的社会功能,就是让一些事情不被遗忘。 媒体也分不同的报道领域。很多人对公益新闻有种误解,觉得这就是一些关于捐款和志愿服务的报道。但它背后有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进步的不懈追求。它还有一种在“纵向一体化”的国家构建里,发现那些横向的、多元化的社会联系的作用。 从对新冠患者的支援到涿州水灾、积石山地震的救援,从对视频直播“假公益”的反思到对慈善组织违规募捐的追问,从小型的社区活动到国际公益组织的广泛行动,每一个新闻都揭示着我们社会的真实状态和潜在的力量。 在这岁末年初之际,我找了几位做公益新闻的媒体同行,想要聊聊一年下来,大家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公益新闻。 本集嘉宾 黎宇琳 共益资本论主理人 贺 斌 中国慈善家杂志 主编 王 勇 公益时报 副总编辑 谭红波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处主任 精选时间线 07:55-公益“行业”媒体,如何关注社会 15:50-面对恶评的媒体人 32:16-当公益事件离开了公益圈 54:39-公益新闻编辑如何判断选题价值 63:16-回看2023,这个略显平淡的“春天”
这是共益资本论的第二十三期播客。我们是一个关注公益慈善、社会创新、解困式报道的自媒体。你可以在微信上找到我们。本期沙龙得到了南都公益基金会的支持。 人是悬挂在自我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对于还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来说就更是这样,他们给自己编织了一张怎样的意义之网呢? 我们最近参加了一个有意思的活动——《南风窗》的“调研中国”,这是一个大学生比赛,组织在校大学生去做社会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他们的slogan,叫“连接真实的世界”。 无论是什么样的方式,在校的大学生能走出校门去做一些田野调查,了解真实的社会,同时也思考一些社会问题的出路,这是非常好的。尽管大多数调研因样本量太小,无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想象色彩,但这依然非常重要。这批学生是未来的菁英,他们今日如何想象社会,他日就会以这种方式介入社会。 本集嘉宾 黎宇琳 共益资本论主理人 张志安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特稿与非虚构写作课程导师 高 凌 南风窗杂志社产品运营中心总监 赵培烜 RELOOK见新社会创新中心创始人&CEO 精选时间线 05:14 -学生调研中国,都在研究什么? 30:07-对社会问题的想象是怎么形成的? 41:58-自我意义与社会意义的交叉 49:56-奔向现场,奔向社会 54:23-为什么调研里面要有解困思路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