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4 疼痛的信号:如何识别和应对慢性疼痛

你有没有经历过那种挥之不去的疼痛?明明身体检查没问题,但就是隐隐作痛,甚至影响情绪和生活?这期节目,我们和康复专家周涛老师聊了聊『慢性疼痛』——原来超过三个月的疼痛就算慢性疼痛,而它的背后可能和心理、神经甚至生活方式都息息相关。 从为什么大脑会『放大』疼痛,到如何通过调整认知和注意力来缓解不适;从慢性疼痛的『红旗警报』到简单却容易被忽略的日常修复方法(比如晒太阳的神奇作用!) 这场对话既硬核又治愈,或许能帮你重新理解疼痛,也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 疼痛不是敌人,而是身体在努力和你对话。 1:34 到底什么是疼痛? 7:39 疼痛也可以是奖励 9:42 为什么受伤一段时间反而更痛了? 15:22 大脑的疼痛感知机制:幻肢痛 17:39 当你觉得不那么痛,就不那么痛了! 22:44 焦虑会导致疼痛还是疼痛会导致焦虑? 26:30 叙事疗法:你的叙事决定了所想所感 28:39 周老师的神奇患者案例:我要关闭疼痛感知器了! 31:21 大脑会通过预测产生疼痛 35:43 劝诫运动康复有感:人总是被逼无奈才愿意尝试新事物 45:07 我们该如何鉴别疼痛?夜晚疼、睡眠受影响都是红色警戒! 52:07 听妈妈的话: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运动。 57:07 维生素D3: 除了补钙,还能影响情绪! 62:02 其实从小事做起,身体就会回馈我们

70分钟
99+
4周前

Vol.23 从疼痛到自我觉察:运动康复里的身心对话

本期邀请了我们共同的运动康复师-周涛老师,我们从个人康复经历、周涛老师的康复专业之路的演变,一路聊到普通人面对运动伤痛时的应对策略。 我们以“身体说明书”为切入点,强调对自我身体的觉察与尊重:既要通过专业评估和训练手段排除阻碍,也需保持对身体与心理的敬畏之心。运动康复不仅是恢复功能的手段,更是一把打开身心智慧的钥匙,让人重新发现身体的强大修复力与潜能。 00:09- 运动康复缘起与个人经历 * 主持人分享各自因运动伤痛而认识到康复的重要性,机缘巧合下结识周涛老师并获益良多 02:21- 周涛老师的专业背景之路 * 大学读康复治疗专业,却是被动调剂而来。毕业后开始了在医院做康复治疗师,然后独立开设工作室 05:29- 从神经康复到运动康复的职业转变 * 早期在医院主要接触神经康复及疼痛康复 * 逐渐关注运动员回归赛场的需求,转向运动康复领域 24:18- 何为“康复”与医院医疗资源的局限 * 解释神经康复、肌骨康复、心肺康复等分类 * 讨论医院以排除重大疾病为主,日常慢性疼痛或功能性问题常被忽略 40:21- 身体“说明书”与对自我觉察的开启 * 前锋分享开始康复后“打开身体说明书”的体验 * 周涛老师强调身体不完美但具自我修复力,康复师角色在于排除阻碍 47:19- 运动门槛与个性化评估 * 强调运动并非“越多越好”,应根据个人体态、爱好及康复需求调整 * 通过评估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避免盲目训练导致二次损伤 53:44- 身心合一:慢性疼痛与心理因素 * 慢性疼痛常与高敏感度、焦虑情绪等相互影响 * 通过倾听、手法与运动训练,让患者逐步打破痛-焦虑的恶性循环 89:36 - 对人的敬畏与医患“互选” * 周涛谈到“患者才是真正的老师”:倾听并帮助其“自愈” * 治疗过程是医患双向配合,需建立对身体的敬畏、尊重与探索心 97:49 - 结束语与展望 * 三位就“从康复看人”做总结:身体是精密仪器,敬畏与了解能带来巨大改变 * 预告可能后续将深入探讨慢性疼痛、体态与更多身心话题

103分钟
99+
1个月前

Vol.20 打破情绪困境:通过心理技巧管理负面情绪

在本期播客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如何有效管理负面情绪,并通过一系列心理学方法来帮助我们实现情绪的自我调节。 情绪波动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常态,如何与之相处并从中成长,是我们今天要分享的核心话题。通过分享个人的经验和心理调节工具,我们希望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提升心理韧性,促进个人的持续成长。 01:10 - 很久没更新的原因:我们遇到了情绪波动的影响 01:00 - 情绪波动的影响 讲述情绪波动对个人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并介绍情绪管理的学习过程 13:11 - “距离感”——元认知的力量 讨论元认知如何帮助我们从情绪中抽离并保持理智,避免情绪对决策的干扰 28:06 - 正念——抓住注意力的“聚光灯” 探讨正念的实践如何帮助集中注意力,打破情绪带来的干扰,从而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50:17 - 如何打破思维反刍——神经可塑性与强化 讲解思维反刍的概念及其对情绪的负面影响,如何利用神经可塑性改变这一模式 62:15 - 通过人际关系来缓解情绪——催产素、内啡肽的作用 讨论情绪与人际关系的联系,如何通过良好的社交互动释放催产素和内啡肽,从而缓解情绪 69:18 - 感恩——转换焦点,激发正面情绪 介绍感恩如何帮助我们从负面情绪中脱离,通过转换焦点来激发积极情绪 75:54 - 情绪的自我管理与成长 总结情绪管理的关键要素,强调情绪自我管理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80分钟
99+
2个月前

Vol.18 为什么没人早点告诉我?

本期播客围绕《为什么没人早点告诉我?》一书的第一章:如何看待情绪低落,从心理学和情绪管理的角度,探讨了情绪低落的意义、自动化思维的捕捉,以及如何通过具体的方法(如写日记、分析情绪循环)更好地与自己的情绪共处。 我们也结合个人经验,分享了生理状态与情绪波动的关系,以及面对焦虑时如何通过觉察和调整逐步回归平静。情绪不是敌人,而是伙伴,学会倾听它、理解它,才能更好地生活。 01:45 本期主题:聊聊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 这一期,我们围绕心理学畅销书《为什么没人早点告诉我?》,聊了聊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的话题。 05:21 大脑的预测机制到底怎么影响情绪 从生活中的小例子说起,讨论大脑是如何通过预测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情绪的。 08:32 心理咨询师的教育者角色 分享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如何通过“教育”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情绪和身体的信号。 14:46 情绪表达上的性别差异 结合生活观察,聊了聊男性和女性在情绪表达、压抑以及释放上的差别。 21:59 如何看待情绪低落? 前锋提出了一个新视角——情绪低落其实是身体给我们的一个信号,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当下。 28:27 生理状态对情绪的影响 通过饮食、睡眠和运动这三个生活中的细节,讲解它们如何直接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 35:03 如何打破情绪的恶性循环 从书中总结了一些方法,帮你更清楚地认识情绪,找到切入点,摆脱恶性循环。 41:57 学会捕捉自动思维 情绪背后往往藏着一些“自动化的思维”,我们聊了怎么通过反思找到这些思维的线索。 52:40 写日记的力量 为什么写日记是管理情绪的好方法?从亲身体验谈到如何通过书写让心绪更平静。 56:44 真实案例:从忙乱到平静的过程 老潘分享了自己在一天繁忙中如何通过观察身体和情绪信号,找到应对焦虑的方法。 本章节工具:

60分钟
99+
3个月前

Vol.14 关于更正确的减肥 1st

本期播客,因为朋友的减肥经历,我们聊了减肥这件事。我们探讨了从热量缺口的底层逻辑到饮食和运动的真实作用,以及减肥是否一定要挨饿、晚上吃东西会不会胖、早餐是不是关键等常见疑问。同时基于个人减肥经历和最新研究,讨论了如何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在不挨饿的情况下实现健康减脂。 如果你对减肥的迷思感到困惑,或者想建立一个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希望这期内容会给你一些新的启发!同时因为内容很多,我们会在未来有一些相关内容的输出。 如果有一些关于减肥的疑问,也欢迎留言~。 00:00 - 开场 02:01 - 为什么要聊减肥 触发话题的契机:朋友的减肥经历与错误方法引发的警觉。 05:00 - 饮食不规律的影响 不规律饮食对肠胃健康的危害,尤其是女性更容易遇到的问题。 10:12 - 减肥经验分享 从180斤到128斤:个人减肥经历中的反复与极端变化。 17:49 - 饮食 vs 运动:减肥的核心是饮食 热量缺口的复杂机制,为什么运动是最差的减肥工具之一。 24:47 - 减肥的核心原理:热量缺口 热量摄入和消耗的复杂性与误差来源。 30:49 - 是否需要计算卡路里 针对不同人群,是否推荐计算卡路里,以及方法与误差。 39:14 - 挨饿减肥是否可行 挨饿的短期效果与长期弊端,包括代谢问题和身体损伤。 52:28 - 碳水与饱腹感的关系 碳水化合物对升糖和饱腹感的影响。 59:07 - 饮食结构调整的重要性 如何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避免挨饿,同时实现热量缺口。 01:02:16 - 晚上吃东西会长胖吗? 晚上吃东西的影响及如何健康地选择夜宵。 01:06:09 - 早餐是减肥的关键吗? 早餐的重要性与现代饮食习惯的起源。 01:15:15 - 特定食物可以加速减肥吗? 辣椒、咖啡等特定食物是否对减肥有帮助。 01:17:22 - 减肥只需关注体重吗? 体重 vs 体型:肌肉与脂肪的差异对体型的影响。 01:23:08 - 肌肉的热量消耗与重要性 肌肉对代谢的贡献,增肌的重要性及运动的全身性益处。 01:26:00 - 减肥需要完全避免油脂吗? 女性对脂肪的需求及油脂对代谢的影响。 01:30:05 - 健康与自然的身体状态 通过饮食和运动恢复身体的自然状态与健康。 01:35:53 - 总结与感谢

86分钟
99+
4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