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见未明
发掘AI领域科技创新,探索创新背后的真价值

Album
主播:
老王不姓王
出版方:
散装智能
订阅数:
685
集数:
13
最近更新:
1年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先见,必然未明。创新路上,我们一同求索。 - 当人们说“某人真有先见之明”时,它本身就已经是“后见之明”。 任何创新,无论技术还是商业,都必须经过验证。验证的过程,往往是漫长、混乱、挣扎,充满失败的——甚至,验证的结果也可能是被证伪。 幸运的是,自人类在地球上扎根至今,创意不息,创新不止。 ⌈先见未明⌋ 希望与你一起,发掘和记录生生不息的科技创新,探索创新背后的真价值,不人云亦云,不后见之明。
先见未明的创作者...
老王不姓王
先见未明的音频...

AI周周观 | 科技巨头继续围剿英伟达;Transformer被优化;ChatGPT大更新

AI资讯大爆炸,早知道,不如真知道。 新开一档AI新闻观察栏目,每周精选最值得关注的AI动态,尽可能为大家做客观、多维的AI趋势洞察。 以下是本期内容: 02:01 英特尔、谷歌们继续”围剿“英伟达 为何CUDA是英伟达AI霸主地位的护城河 TPU的诞生背景与发展经历 05:32 Transformer被优化:更省内存、更省计算资源 非Transformer架构的进展与猜想 Infini-attention论文原文 MoD论文原文 09:08 ChatGPT向付费用户开放GPT-4 Turbo 10:05 ChatGPT暗黑玩法Dan模式突然爆火社媒 在 ChatGPT 上,许多人开始主动追求被 AI 骂 11:17 谷歌搜索考虑对用户收“AI使用费“ 知乎AI革命:智能搜索与事实问答的融合 《金融时报》报道原文 14:16 本周一问:你今天kimi了吗? 【很高兴认识你】 先见,必然未明。创新路上,我们一同求索。 当人们说“某人真有先见之明”时,它本身就已经是“后见之明”。任何创新,无论技术还是商业,都必须经过验证。验证的过程,往往是漫长、混乱、挣扎,充满失败的——甚至,验证的结果也可能是被证伪。 幸运的是,自人类在地球上扎根至今,创意不息,创新不止。这档播客希望发掘和记录生生不息的创新,探索创新背后的真价值,不人云亦云,不后见之明。 赛博认好友请搜微信ziyuanao。

18分钟
99+
1年前

取代尚未 增强尚可——AI圈打工人的爱用AI工具(无广分享)

过年期间听了一档YC集团合伙人的播客,聊到AI创业中的tarpit ideas(直译是“沥青坑想法”,意指某些创业想法看似fancy,但其实背后有种种难以解决的结构性问题,实际执行后会让你进退维谷,宛如深陷沥青坑)。 其中有一段讨论挺有趣。他们观察到当下很多人选择“摘星星”的创业方向,追求不平凡,但在这几个投资人看来,平平无奇也甚好。“Mundane is great”,“something boring can be amazing business”,他们说,尤其体现在LLM方向上,办公提效类需求非常旺盛,但收到的相关创业提案很少。 紧接着,开工首日,Sora来了,我们又被告(炒)知(作)要失业了。(如果你不是恰好在一家做视频生成的初创,大概率,今年,Sora干不掉你吧。。。 于是我想起mundane is great。咱仰望星辰也脚踏实地,概念是抽象的,体验才是具体的。不如就从用户的角度,来聊聊那些平平无奇但好用是宝、已经渗透到我日常工作、离取代我还有段距离的AI工具。 * 本期只分享无需科学上网、无需海外信用卡充值的产品,绿色无广 【本期嘉宾】 舒月 | AI圈内打工人 【时间轴】 01:35 AI产品从浅尝辄止的⌈玩具⌋,变成了每天在用的⌈助手⌋ 07:00 有口皆碑KimiChat,万能效率助手,既免费又有自行车 15:14 AI生成PPT工具,难用,但有用 22:03 AI思维导图工具有助于提升结构思考效率,但总体较鸡肋 25:14 使用AI工具,须警惕思考懒惰和信息茧房加重的陷阱 28:00 AI几乎可以充当实习生,打工人的自我降本增效 33:53 亲测最有用、最好用的几个AI产品 【对话中提到的AI产品】 ReadPaper:AI辅助论文阅读工具 KimiChat:智能助手(ChatBot) ChatMind:AI思维导图工具 Monica:基于ChatGPT的浏览器插件 Gamma、WPS AI:AI生成PPT工具 通义听悟:聚焦音、视频的工作学习AI助手 【扩展阅读】 如今AI初创企业的真相 | YC圆桌讨论 2024.2 【很高兴认识你】 先见,必然未明。创新路上,我们一同求索。 当人们说“某人真有先见之明”时,它本身就已经是“后见之明”。任何创新,无论技术还是商业,都必须经过验证。验证的过程,往往是漫长、混乱、挣扎,充满失败的——甚至,验证的结果也可能是被证伪。 幸运的是,自人类在地球上扎根至今,创意不息,创新不止。这档播客希望发掘和记录生生不息的创新,探索创新背后的真价值,不人云亦云,不后见之明。 赛博认好友请搜微信ziyuanao。

38分钟
99+
1年前

百亿美金问题:大模型创业PMF难寻,是Transformer的锅吗?

刚刚结束的极客公园年终大会上,美国工程院院士、智源研究院原理事长张宏江和谷歌DeepMind资深工程师卢一峰进行了一场对话。 谈及大模型幻觉问题的难解,张院士提出了一个被卢一峰称为“价值百亿美金(甚至更多)”的问题:Transformer是否当下唯一可靠的架构?大模型向未来发展的过程中,技术路径上还会不会有新的、根本上的变化? 在这场对谈发生前不久,卡内基梅隆大学(人称全球AI专业“天花板”)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者发布了一种名为Mamba的新架构,解决Transformer核心注意力层无法扩展的致命bug,推理速度提升5倍。论文一出,国内媒体惊呼:难道Transformer架构垄断终于要被打破了? 无独有偶,半年多前,我们采访了一个正在研发非Transformer架构模型的国内团队,RWKV。团队坚持模型开源(RWKV已成为Linux基金会孵化项目,所有底层模型的知识产权将放在这家非营利机构),并成立了一家商业公司,做围绕该模型的微调量化及To C、To B商业化落地。 采访中,团队核心成员罗璇说,自己在与国内AI圈、投资圈朋友交流时,经常会争论几个“非共识”:Transformer是不是唯一选择?AIGC的未来就是云服务了吗?小公司能不能做大模型? 随着时间推移,罗璇曾经的某些“非共识”观点似乎正在成为共识。在大模型底层架构创新上,除了上文提到的Mamba,微软和清华团队也在7月推出了RetNet架构;端上大模型更是近期的话题高地。RWKV自身,则累积了近万的全球开发者,与高通、MKT、英伟达等大厂展开合作(据悉,阿里达摩院近期在开发基于RWKV架构的语音识别模型)。 当然,RWKV要验证其可广泛应用性,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正如我们节目名称想传达的,先见必然未明,生生不息的创新才是最为可贵。于是,我们特别邀请罗璇年终返场,聊聊他对大模型创业的新体会。 【本期嘉宾】 罗璇 元始智能(RWKV)联创兼CPO | 前阿里机器人产品总监 【时间轴】 02:49 “所有基于Transformer的基础设施和应用都值得用RWKV重做一遍”? 04:13 全球顶尖团队都在探索大模型底层架构创新 05:27 Transformer有多贵、效率瓶颈有多大?谁用过谁知道 07:36 RWKV比Transformer,具体效率提升几何? 09:24 身后站着近万全球开发者的“小团队”,成为高通端侧模型合作方 10:58 曾经被质疑“一个中国小团队做的方向是不是靠谱?”现在全球前沿研究所都在关注 13:09 Transformer的专利在商业公司(谷歌)手上,对其生态上的模型和应用公司都是风险 15:21 AI世界需要一个类似Linux的底座,开源生态上要长出繁荣的商业化 16:55 为什么国内鲜有公开讨论“Transformer架构是否足够好”? 19:35 端侧大模型离实际应用还有多远? 23:14 国内的AI发展其实就卡在“Transformer+GPU”上 24:58 Transformer天花板临近?PMF难寻 26:38 过去半年,看着自己的非共识逐渐变成共识 27:53 AI世界里数据既业务,应用类创业公司要自建数据飞轮 【扩展阅读】 智源张宏江对话谷歌卢一峰:什么才是大模型「皇冠上的明珠」? 五倍吞吐量,性能全面包围Transformer:新架构Mamba引爆AI圈 被Stability AI赞助算力,被Open AI招募,这个大模型小团队是? 【很高兴认识你】 先见,必然未明。创新路上,我们一同求索。 当人们说“某人真有先见之明”时,它本身就已经是“后见之明”。任何创新,无论技术还是商业,都必须经过验证。验证的过程,往往是漫长、混乱、挣扎,充满失败的——甚至,验证的结果也可能是被证伪。 幸运的是,自人类在地球上扎根至今,创意不息,创新不止。这档播客希望发掘和记录生生不息的创新,探索创新背后的真价值,不人云亦云,不后见之明。 赛博认好友请搜微信ziyuanao。

32分钟
99+
1年前

不鸡娃(家长)的AI儿童产品,会是门好生意吗?

这是一次发生在“深圳AI春晚”IDEA大会的即兴聊天。会上,IDEA研究院的创院理事长沈向洋(原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提到一位入驻创业者的项目——AI儿童玩伴。以儿童为用户的AI陪伴产品,和面向成人的多巴胺、荷尔蒙产品(又称character.ai与它的伙伴们)有何不同?陪伴产品和教育产品又有何不同?这是门儿童生意还是家长生意?带着许多好奇,我和项目负责人郭志聊了聊。 【本期嘉宾】 郭志 | IDEA研究院entrepreneur in residence(入驻创业者)、前微软DPS全球方案创新部门总经理 【时间轴】 01:35 小朋友需要的高质量陪伴,AI可以补充满足 04:57 大模型的幻觉问题,在儿童陪伴场景却是加分项 06:46 面向小朋友的AI产品怎么做? 10:26 小朋友成长过程的真需求是什么? 14:42 拿手机当电子保姆非常糟糕,小朋友的AI玩伴需要是个实体 15:40 初心是AI for good,不想做花式鸡娃的产物 18:55 从AI玩伴看到了硅基家庭成员的可能性 21:33 非技术型创业者,关键是要攒一个好局 【很高兴认识你】 ⌈先见未明⌋希望与你一起,发掘和记录生生不息的科技创新,探索创新背后的真价值,不人云亦云,不后见之明。 如果你在AI领域也颇有⌈先见⌋,欢迎添加微信ziyuanao交流。

26分钟
99+
1年前
先见未明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