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44 痛苦与快乐交织,构成我们的过往与未来 | 漫谈特辑

天生拧巴

本期播客,我们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2024年回忆之旅,既有让人哭笑不得的囧事,也有温馨治愈的幸福时刻。 六七那开年就不顺心的哈尔滨之行,因身体突发状况,被迫开启“医院躺平”模式,精心规划的行程瞬间乱套,不服气硬奔赴哈尔滨,却遭遇冰雪大世界闭园、延吉行程取消的双重暴击,回程更是因为行程突变而困难重重,最终只剩眼泪在眼眶打转。苏格拉底在工作上也可谓是一波三折,接了活满心想着大展身手,却被甲方的“任性模式”无情否决,大喊苍天再不碰剪辑。 年复一年的时光总是痛苦与快乐交织组成的,我们最幸福的瞬间往往不是那么宏大的世纪场面,更多的是隐藏在微小的时间切片里,是吃个早餐都能吃出幸福感,是公园里看叔叔阿姨们跳舞拉伸,闻着桂花香,心情舒畅得仿佛能飞起来的一瞬间;或是一趟完美的短途旅行,又或是独自掌控节奏、享受美食的具象幸福感。 生活就像一场充满未知的冒险,有挫折也有惊喜,那些平凡生活中的小确幸,宛如烟花在心底绽放,为平淡的日子增添光彩,过去的日子也许灰暗,但新的一年仍充满希望,又到了一年尾声,愿新的一年,大家都能被细碎的幸福环绕,每天都在心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小烟火! Timeline: 03:34 生病改签,哈尔滨行程“大瘦身” 04:26 冰雪大世界“闭门谢客”,延吉行泡汤 05:43 返程遇难题,高铁票一票难求 06:22 刷票到发车前,上演“速度与激情” 07:39 高铁上iPad战损,祸不单行 09:42 剪辑被否,熬夜成果付诸东流 11:19 甲方大变脸,剪辑师欲哭无泪 14:32 家中崩溃大哭,剪辑梦碎一地 19:22 小病喜提病假,开启躺平幸福模式 22:29 完美济州行,幸福满分体验 24:12 生活一定需要细碎的幸福 主播: 67、苏格拉底

25分钟
99+
8个月前

Vol.42 追星女爱无解,下头只在一瞬间 | 漫谈特辑

天生拧巴

有些人的快乐多巴胺是运动,有些人是美食,有些人是旅游,有些人是宅家游戏电视剧,还有一些人,是追星。喜欢的人遥不可及似乎比触手可及更具吸引力。那些冲动的机票、尖叫的演唱会夜晚、千分之一的签售见面都是追星er真心实意爱的证明。追星的路上有很多弯弯绕绕,能与喜欢的本命见上一面,不仅需要运气,更需要技巧和荷包的努力。为爱一掷千金,不求本命嘘寒问暖,只求真心得以传达,追星er便心满意足。但理智的追星≠无脑的砸钱,当花出去的钱打水漂时,离脱粉也就不远了。追星er狂热的爱是无解的,但下头也往往就在一瞬间。我们入坑的“星”也许是迎合市场工业化的产物,也许是经过包装后最终闪闪发光的“金子”,无论哪一种,不会做人“星”褪下聚光灯下的光环,终究会被时代抛弃。 从某档节目的实际制作过程中,我们对“小牌大耍”有了更深刻的体会。那是摄像头前姣好的面容、真诚的谈吐,却也是剪掉的内容里对工作人员的不屑一顾,是随意乱丢的纸巾,是傲慢的吐槽,是贵的吓人的餐标。“TA好像在我心里坍塌了“,追星er如是说。 我们对心里那朵娇美之状不可方物的玫瑰去魅也许就在凑近的一瞬间,一旦跨过了那条线,就要做好一切幻想破灭的准备。 Timeline: 01:35 追星就是要勇敢实践 03:46 100张专辑起步才能见到本命星 05:01 不敢想喜欢的星对自己嘘寒问暖 07:37 我们追的星有没有可能就是一个工业化流水线产物 11:53 参加综艺录制不曾像见到小牌大耍 13:03 从头到尾我没听见TA说一句谢谢 14:34 我要去收拾艺人随便乱扔的垃圾 16:15 成为一个小明星之前你得先是一个人 18:49 摄像机前后怎么还是两幅面孔呀 22:48 心里的那一朵精致的玫瑰花,永远地存在心里就好了

23分钟
99+
8个月前

Vol.41 我那被“预制”替代的“现炒人生” | 漫谈特辑

天生拧巴

回到老家吃街边小馆,简简单单的炒青菜竟然“菜味”十足,唤醒了天天吃预制菜的麻木味蕾,这让我们突然发现当代生活中“预制”的浓度确实过高了! 大城市里的餐厅像是一个巨大的“加热机器”,辣椒小炒肉可以预制,石锅拌饭可以预制,咖喱鸡肉饭也可以预制……餐厅只需要把冷冻的已调好味的菜品加热,后厨展现实力的原来不是厨师,而是微波炉! 在瑞幸下单一份司康,2秒后提示取单,我走去柜台的时候店员在冰箱取出司康拿给我,2秒交易完毕…效率太高以至于我有点慌张。高效,但多了一些防腐剂一些冷冻,少了一些锅气一些诚意。 虽然嫌弃预制菜,但其实自己一直在过"预制人生"。 秋天去北方旅游,一直入冬失败的广东人已经想好了朋友圈文案和配图,就算是漫天的雾霾也挡不住要在枫叶银杏叶下出片的心! 朋友日程繁忙,协调半天决定提前大半个月相聚一起庆祝生日,这半个月内进行流水线p图工程,在生日当天准时发送朋友圈和祝福,原来卡点也是可以预制的。 刷社交媒体,还能看到预制婚纱照,没有老公没关系,可以先和姐妹们把晨袍拍了,不需要早起不会劳累应酬,预制晨袍婚纱照你值得拥有! 预制的人生再这样发展下去,未来可能可以预制小孩,小程序下单,生日、性格等等均可定制,有些细思极恐了啊…… 人生还是别活得那么赶,那么着急,比起“预制人生”,更想要“现炒人生”! Timeline: 00:19 吃到了有“菜味”的菜 01:44 生活在深圳味蕾已经麻木 02:05 石锅拌饭也是预制菜?! 03:30 餐厅=加热机器 05:55 预制朋友圈 06:26 提前大半个月预制生日 07:53 预制婚纱照,没有新郎也可以 09:19 总是在“赶”的人生 10:01 未来可能可以预制小孩? 主播: 苏格拉底、67

11分钟
99+
9个月前

Vol.39 面子工程,怎么干都有“面”|漫谈特辑

天生拧巴

不知道你是否此刻也坐在工位的电脑前,精心雕刻着——依托答辩。忙碌的工作不总代表着充实和有意义,也许我们人均都是面子工程师,是PPT雕花师,是派活传话筒,是填表艺术家。工作上那些干不完的应付上级、应付检查、应付形式的“面子工程”总让人精疲力竭, 内耗满满。 除了工作内容上的面子工程,我们生活中也是随地大小“面”,公司降本增效却永远不砍的迎宾团队(你们能想象上电梯还有“电梯调度员”帮忙按楼层吗?)、家庭聚会里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均骨碟setting,这些看似没必要却又合理存在“工程”让人不由自主地反思,我们的生活真的需要这些设置吗? 不能否认的是,“面子工程”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住了祖传的“面”,无论它是否看似多余,工作上雕刻依托答辩维护住了领导的主权地位,大楼里存在的繁文缛节维护住了贵司的形象与秩序,家庭里的走形式维护住了尊卑有序,在某种意义上,对决策者的益远大于弊。但真当面子工程分配到每一个人头上时,所谓的“集体主义利好”荡然无存,我们所能体验的不过就只是精美的答辩罢了。 Timeline: 01:05 面子,每天都在守护领导的面子 03:35 领导一开口,就知有没有 04:25 突然明白了领导的威严感来自哪里 05:11 每天上班打卡时会有精致小姐姐跟你说早上好 06:01 惊奇的电梯调度员 08:58 食堂给客户炖的11份椰子汤 12:05 除了职场,家里也有很多面子工程 12:42 本来吃饭就施展不开,还要每人一个骨碟 14:30 为什么面子工程可以给决策者带来愉悦感 16:23 面子工程少30%,我们的人生也许会好过很多 主播: 苏格拉底、67

18分钟
14k+
10个月前

Vol. 36 “看护”是“看”更是“护” | 漫谈特辑

天生拧巴

在医院陪伴爸爸的两天时间里,苏格拉底表示感触颇多。 说不上陪床,毕竟没有24小时照看,最多是一种陪伴和关心;家人是无力的,病人是枯燥无聊敏感的,相互交流之间其实不敢去触碰病情的细节,不然越想越后怕,只能硬挤出一些积极心态,努力谈笑。 检查、用药有医生护士,餐食、擦洗有妈妈在,我在病房里像一个呆瓜,一个摆设,帮不上什么,两天里做的最多的就是洗洗水果…… 但还好我离老家近,能回去看望,虽然帮不上什么忙,但对于自己来说,能够更加安心,对于父母而言,也能获得一些情绪价值。生病时,家人的“在场”其实很重要。 住院,还会让人回归最本质的一面,吃喝拉撒的重要性重新体现,很多时候在病床上没有什么尊严需要去维护了,只想要快点好起来顺利出院。 “看护”这门学问对任何人而言都是需要学习的,希望大家对自己和家人的身体都更关注,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 Timeline: 00:43 家人生病总是很无力 01:47 主打一个陪伴 03:06 老爷爷膝下有子似“无”子 05:22 无非吃喝拉撒睡 06:09 在病床上怎么上厕所? 08:06 在医院患难见真情 09:00 护工和家人有很大区别 10:10 病人是敏感的 是需要被呵护的 11:29 不要讳疾忌医 12:35 对自己和家人都多一些耐心 主播: 苏格拉底、67

13分钟
99+
10个月前

Vol.34 不会有人周六还要上班吧?! | 极限二选一

天生拧巴

是谁点进来破防了,没错,原来是我自己,这是一个风平浪静的周六,也是一个班味极重的周六,一周前的国庆还历历在目,心却已经开始等过年了。 打工人的心态总像坐过山车,上班10天太长,放假10天太短,返工第一个好消息:“节后只需正常上5天班”,随之而来的坏消息:“原来这周是单休。”调休剥夺双休就等同于没休,一睁眼一闭眼又是干的滋味只有真正的牛马人懂。什么时候我们放假需要凑了?难道调休的真正的意义不是把那些原本就在周末的节假日补在工作日放吗? 成年人的长假靠周末缝缝补补,好不容易补上,打开手机,漫天的节假日溢价、堵死的高速、哪哪都是的人头以及给不完的份子钱才是压垮成年人的最后一根稻草,最后往床上一倒,长叹:“哎!这个假也不是非放不可!” 调休放长假OR正常放短假,你选哪一个?成年人不做选择,Instead,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不止5天的年假呀!! Timeline: 00:47 调休到底好不好? 01:31 过完长假 忘记公司电脑密码 02:16 调休的目的是刺激消费 02:55 没假的人在朋友圈周游世界 04:08 调休很像掩耳盗铃 05:32 长假很奢侈 06:59 周末完整双休 稳稳的幸福 07:45愿意6个月工作 6个月放假吗? 08:43放假是想好好休息 11:20 长假人挤人 11:56 两人血书取消调休! 主播:苏格拉底、六七不拧巴

13分钟
99+
11个月前

Vol. 33 在磕磕绊绊的人生里,先找到自己再做自己 | 漫谈特辑

天生拧巴

我们常挂在嘴边的做自己,现实中具象化的意义也许就是一场“精装朋友圈”。我们的“毛坯人生”也许一直在做他人眼中的“自己”中落得一地鸡毛。 当你想换个跳脱的发型,买一件浮夸的新衣,来一场立刻出发的旅行,辞掉一份糟心的工作,谈一次大胆的恋爱,又或是在循规蹈矩、符合普世价值的人生上离经叛道,高喊“做自己!”时,你是否内心深处依然会望向他人的目光,等待来自家人、朋友、恋人的评价与审判,负向反馈会让人陷入怀疑并产生犹豫,“也许他们真的说的对呢?”,”也许他们真的为我好呢?“,“也许他们的人生经验真的在警告我呢?”。 对自己产生的怀疑最终指向成为“自己最讨厌的模样”,于是在一步步复刻前人的路上,我们逐渐开始找不到自己了。 “自己”逐渐等同于一条条可编辑、可分享、可获赞、值得蜂拥而至认可的文案和图片,被我们精心编辑在社交媒体,循环展示“做自己其实这么好”。 我时常停下来问自己,到底什么才是自己,此时,我无法做出一个完整的答复,我眼里奕奕的光芒不复存在,我已经丧失在巨大的洪流里了。 也许在我们声音传递的另一端,你也面临同样的困惑,自己到底是什么?希望你也能在磕磕绊绊的人生路上,先找到自己再做自己。 Timeline: 00:53 我看上的衣服被说穿上像小学生 02:10 我所谓的做自己,真的是那个自己吗 03:17 大学本科的时候一度想染奶奶灰 04:27 当周围亲近的人否定你,你是要改变的那个人 06:14 在职场上面真正做自己,早被炒了 07:50 我们作为一个被观察者,就一定会得到评价 08:59 我们到底是活在我认为的自己里面,还是活在别人认为的你自己里面 11:59 99.9% 的人都没有找到那个真正的自己 主播: 苏格拉底、六七不拧巴

13分钟
99+
11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