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1 当比尔盖茨们一直在买地,我们的农业创业如何才能赚钱?

农业一直是个被关注,但似乎又是个离投资比较远的领域。每隔几年会有一波投资热潮,比如2015年、2016年的农业投资热潮;到了2022年又有一波投资热潮,每轮热潮背后的驱动逻辑并不一样。今天我们邀请了一位在农业投资领域深耕多年的投资人——玉米君,来跟我们聊聊农业投资的往事。玉米君不仅投资过农业,而且还体验了一把当农民的感觉,他在农业前线有着丰富的经验。 他不仅分享了什么赛道赚钱,赚钱背后的驱动逻辑是什么样的?也分享了很多农业投资的坑,以及如何避免这些坑。最后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农业投资。本期信息密度很高,大家可先收藏再慢慢收听。 —说话的人— 玉米君:农业产业投资人,关注大农业防线,曾在农科院工作,而后转入一级市场,做过股权类投资,也做过另类资产投资 石头(微信:708834929),10年一级市场分析师“包工头”,现在是一家小基金的投资合伙人 李思来,9年一级市场的“创投女工”,现一家机构品牌负责人 Lilisa,记者转行的VC行业打杂工 01:47:爸爸的梦想——养泥鳅和种树,这个能不能赚钱?关键点是…… 06:19:茶山/茶叶的商业逻辑?谁能赚到钱? 12:51:农业的分类,每个产业背后得商业逻辑是什么样的? 14:57:农业创业的三波浪潮 18:44:互联网农业模式创新为什么会不太成功? 22:20:为什么卫星遥感不赚钱?也无法在我国推广起来? 24:51:为何农业高科技在我国新疆和东北应用比较多? 32:49:资本市场里,为什么大米这个品类可以火起来?十月稻田成功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36:08:佳沃为何亏损严重? 39:31:第一产业需要跟第二产业结合才可以做大 44:25:流通环节是否有机会做出大公司? 46:30:农业里真正能赚钱的领域出现在哪里?为什么会是它们? 01:05:17:干农业其实很有意思,见天见地见他人,真正体会了什么叫地大物博 01:12:37:年轻人干直播带农货靠谱吗? 01:14:44:为何国外大佬执着买地?比如比尔盖茨、贝佐斯和巴菲特,都买了很多地 欢迎加入我们的社群 ↓↓↓

79分钟
99+
10个月前

Vol.10 16年韩国医美创业者揭秘赴韩医美

——本期话题—— 赴韩国做医美是很早之前就形成的一股潮流,不过随着国内医美的逐渐发展,这股潮流似乎正在慢慢退温。现在国内各个城市中,医美机构越来越多,大家对医美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甚至明星林允会在社交平台上公开和网友分享自己所做的医美项目及心得体会,大家不再以“医美”为耻,反而会去做一些项目。作为人均医美的韩国,因其高超和先进的医美条件,及便宜的价格,吸引了国内爱美人士前往。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外国人的医疗支出总额为2500亿韩元,其中,整形外科所占份额最高达793亿韩元。该数据报告进一步指出,2023年上半年各国外国人短期主要医疗消费金额,整形外科消费中国以34亿韩元位列第五,在皮肤科消费领域,中国又以44亿韩元位居前三。 不过,小红书上也有很多指责韩国医美大坑的帖子,所以对于去韩国医美这个行业、市场及现状,我们请了一个在韩国医美从业十多年经历的嘉宾来聊聊“赴韩医美”市场。 ——本期嘉宾—— 熙俊:医美行业创业者,有十六年从业经验,对韩国医美市场有深刻理解; ——聊天的人—— 石头(微信:708834929),10年一级市场分析师“包工头”,现在是一家小基金的投资合伙人 李思来,9年一级市场的“创投女工”,现一家机构品牌负责人 Lilisa,记者转行的VC行业打杂工 04:21:不同阶段,赴韩医美的变化及背后的驱动因素 11:21:中韩医生到底谁的技术更好? 15:49:新审美潮流——自然美才是真的美 19:43:赴韩医美的项目发生变化,由大型手术转向轻医美 23:00:中韩轻医美项目价格差 28:42:“中韩消费者不同价”在韩国市场普遍吗?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普通消费者如何应对? 34:47:如何应对医美机构的“变美推销”? 38:41:消费者对医美整形态度发声变化,开始公开谈论如何用医疗手段变美 44:42:东亚各国家和地区的医美行业现状 49:06:热玛吉和童颜针 53:55:那些被热炒起来的“医美概念”项目 57:13:医美设备的国产替代机会 欢迎加入我们的社群 ↓↓↓ PS: 本期嘉宾已同意公开联系方式,微信:huyajie369

68分钟
99+
11个月前

Vol.9 AI硬件要成为主流还需要具备哪些要素?或许我们可以从XR往事聊起 | Vol.9

——本期话题—— 随着2023年多家AI硬件公司,诸如AI PIN、Rabbit等陆续公布大额融资信息,AI硬件的关注度日益提升。而随着AI硬件公司第一代产品陆续出货,关于AI硬件的反思日益增多。 当我们拆解AI硬件要成为主流还需要具备哪些要素?或许我们可以从XR行业往事聊起。今天AI硬件领域的诸多讨论,历史上VR硬件行业都有过类似的探讨、研究,并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不断证实与证伪。 比如,下一代计算平台、千万台出货量,承载了对于AI硬件产品的畅想,承载了对AI硬件产业的预期。 十年前,当Facebook 以 20亿美元收购 Oculus,互联网上相对乐观的观点是,“以十年为期,VR产品会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十年后,被认为是最为优秀的XR硬件产品之一——Oculus Quest2 也只是刚刚诞生3年左右,在每年烧掉几十亿后,实现了2千万台出货量。 我们研究过去,并非想用过去简单的定义未来。这一定是对产业的“刻舟求剑”。我们更希望为这一代AI硬件产业提供一些当年的“教训”与“经验”,希望助力AI硬件行业能更快的发展。 ——本期嘉宾—— 脑潘:播客indiematters 主播兼执行主持人,VrPlay 发起人 Nada:播客indiematters主播兼执行主持人,VR行业专家 ——聊天的人—— 石头(微信:708834929),10年一级市场分析师“包工头”,现在是一家小基金的投资合伙人 李思来,8年一级市场的“创投女工” Lilisa,记者转行的VC行业打杂工 ——我们聊了什么—— 04:15: AI硬件概念可能不成立,因为AI可能是基础设施,未来的硬件背后可能都有AI技术支持 07:14:为什么XR硬件没有能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 08:44: XR产业发展的两个阶段:2018年算基本有储备的标准;2020年才有了及格线产品 16:21:XR硬件没有解决的问题:便利性 18:35 :XR硬件难超越手机,因为手机的杀手级应用是通信 19:48 :两家XR大厂的不同选择:Meta向游戏,苹果向生产力 25:07 :近期被忽略的爆款硬件:Ray-Ban Meta 25:56:苹果AVP 的Persona功能有这潜力,未来AR眼镜方案是一个轻量级的眼镜 + 升级版“Persona”沟通功能 27:48 :超越手机的一个难点:全球80亿人的手是基本标准化的,人的其他器官都基本是非标的 29:50 :下一代计算平台依然要兼具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的能力,过去我们花了大多精力解决输出能力 35:05:当年被认为是X R杀手级应用的创业方向——VR PPT 43:11: 技术创新往往是要先做到最好然后降维应用,比如当年的6自由度和Room Scan 63:16:当年被忽略的产业要素:低成本资金 64:49:Quest2 和Switch的超高销量,可能还要感谢疫情和缺芯 81:51: 夸一夸我们喜欢的Meta的元宇宙核心项目Reality Labs 88:33: 下一代计算平台的终局也许就是头号玩家——个性化单机版元宇宙 90:51: 为什么VR Chat做的已经不错了,还很难让人“开机” ——欢迎和我们一起讨论——

102分钟
1k+
11个月前

Vol.8 在2024香港Web3嘉年华前,聊聊这一轮比特币牛市 | Vol.8

——本期话题—— 今年1月底以来,比特币强势上涨,到3月时,已经突破70000美元,刷新历史新高。Google Trends 显示,今年以来,比特币及数字货币的关注度持续走高。 比特币一直是创投圈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熟悉是因为比特币去中心化的理念与创投圈极致的极客主义如出一辙,每隔一段周期又会因为暴涨暴跌。陌生则是因为每一次重回大众视野,背后又带着新的技术概念,新的共识机制、隐私保护技术、跨链技术等不断涌现,为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然而,这种快速的技术迭代也给大众,甚至创投人士带来了新的学习挑战。 因此,在这一轮的关注热潮中,我们邀请了我们的朋友,来和我们一起聊聊比特币上涨的逻辑和背后的商业机会。 ——本期嘉宾—— Vapor:Web3资深从业者、投资人 Jack:Web3媒体副主编 Hong:知春资本投资人 ——聊天的人—— 石头(微信:708834929),10年一级市场分析师“包工头”,现在是一家小基金的投资合伙人 李思来,8年一级市场的“创投女工” Lilisa,记者转行的VC行业打杂工 ——我们聊了什么—— 06:28: 不同周期比特币上涨的逻辑 08:41 :大众可能低估了比特币ETC通过的影响 11:22: 已经有120亿美元资金流入了比特币市场 13:22:一个美国普通人眼中的比特币投资 14:10 :疯狂的铭文 17:04 :被忽略的的流动性质押赛道 19:06 :铭文暴涨:从50美元到几十万美元 20:36:散户心态变化:已经不想像17年一样给VC去接盘了 27:07 :本轮牛市的另一个热点:DPIN 28:47 :全球视角:2024,合规元年 30:23:地缘视角:美国技术驱动,亚太金融驱动 35:39:Solala手机看web2和web3的差异 38:36:AI +Crypto结合的机会与现状 42:33:Open AI CEO 的另一块商业版图——world coin 48:19: Web3里infrar层的机会——再质押 52:14: NFT共识的覆灭 61:44: 历史重演:比特币牛市下,Web3吸引了部分AI创业者 ——欢迎和我们一起讨论——

68分钟
99+
1年前

Vol.7 长安三万里、陌陌直播、俄乌战争正如何影响我们的家乡?| Vol.7

——本期话题—— 作为在外旅居的游子,春节放假回家,我们或多或少会看到家乡的一些变化,不仅仅是人文风情,更多的是经济层面的影响。所以这期我们策划了一起关于家乡的话题,相信大家对这个话题并不陌生,每次回家我们是否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 比如随着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追捧,逢年过节的街道上遍布了身穿汉服的小姐姐?比如看似遥远的俄乌战争竟然对家乡的工厂产生巨大影响;又比如新式茶饮的火爆让十八线小县城以手捧一杯“霸王茶姬”为新时髦…… 那些我们从小吃到大的本土品牌后来怎么样了呢?跟当下新兴品牌相比,他们能继续发挥本土品牌优势吗? 那些我们只有逢年国家才会“亲密”接触的家乡变成什么样了呢?你们家乡有哪些有趣的民俗和不一样的产业呢?欢迎您下方留言或者入群跟我们一起讨论。 ——聊天的人—— 真梓,西安人,前媒体人,长期关注科技和创投 石头,山东兖州人,某小基金的投资合伙人(微信:708834929) Lilisa,记者转行的VC行业打杂工 李思来,8年一级市场的“创投女工” ——我们聊了什么—— 01:51 家乡特别年俗:没有想到第一个差异居然是豆腐和鸡 11:39 山东还“磕头”拜年吗? 14:41 春晚引爆西安旅游,硬科技兴起 18:09 直播走进湖南小城市,大商场与烂尾楼并存 22:30 瑞幸、霸王茶姬入驻县城 31:40 家乡的产业见闻:机床近两年生意红火,家乡小企业参与国际化;倍耐力轮胎收购案被意大利政府一票否决居然是发生在我的家乡 40:52 家乡本土消费品牌——“杨二嫂”品牌的成长路径 48:39 见证家乡本土消费品牌——“魏家凉皮”的发展历史 01:01:58 给我们自己的家乡创投打下Call ——我们的朋友们——

71分钟
99+
1年前

Vol.6 减肥神药依旧“热辣滚烫”

——本期话题—— 贾玲暴瘦100+斤,带着《热辣滚烫》狂砍近20亿票房,也无意间又把“减肥药”带火。这也让我们想起来身边套路度非常高的话题“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 从马斯克、卡戴珊等海外红人吆喝它的神奇效果开始,投资圈、科技圈对于它的讨论不绝于耳,有的人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和体验它,有的人研究其原理、产业寻找投资机会,也有的人将其当成致富新思路开始卖货,还有更多人将其当成社交资本。司美格鲁肽甚至成为了一些人彰显认知和身份的名片。 在本期内容中,我们试图从行业观察者角色分析司美格鲁肽爆火背后的逻辑和我们身边的故事。其中也会涉及到一些专业内容,我们会在后面注释出来。 同时还必须强调,本期讨论的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消费购买的建议。希望听众朋友们都能理性对待,也欢迎大家与我们讨论。 一个小彩蛋来自录完节目的Monica:“司美”的爆火还会带来一个潜在机会,那就是面部“抗衰” ,直接利好肉毒素和光电医美。一方面,瘦身后的消费者,往往会更关注个人颜值,对“变美”这件事兴趣变浓;另一方面,随着体重的快速减少,会加速面部衰老,出现凹陷、下垂、皱纹加深等。两项叠加,医美行业机会进一步释放。有机会我们再展开一集讲讲。 —— PS:一些基本名词解释—— 司美格鲁肽:由丹麦药企诺和诺德开发的抗糖尿病药和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减肥药。2021年,美国食药监局(FDA)批准它可用于慢性体重管理。随后马斯克公开了自己“一个月瘦18斤”的用药经历,催动它在海外迅速成为“网红药”。除了减肥、糖尿病,司美格鲁肽的潜力已经拓展到了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慢性肾炎、阿尔兹海默症、心血管疾病预防等众多适应症。 司美格鲁肽价格:2021年进入医保时,司美格鲁肽谈判入局的价格是:小笔1.5ml/支479元,大笔3.0ml/支814元。目前,在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中,1.5ml的价格在600-800不等,3ml则在1000元/支左右,购药也需获得处方。 GLP-1:一种肠促胰素,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同时具备延缓胃排空和肠道蠕动,通过减少胃泌素的分解来增加饱腹感,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简单理解,就是通过药物让人日常“不饿、不馋”,少摄入热量来减肥。 诺和诺德收购Catalent(康泰伦特):mp.weixin.qq.com ——聊天的人—— 石头(微信:708834929),10年一级市场分析师“包工头” 返场的Monica,前医疗行业分析师,现在是大厂打工人 小羊老师,媒体人 李思来,8年一级市场的“创投女工” ——我们聊了什么—— 01:14 先来认识一下本期嘉宾——Monica和小羊老师 02:36 《热辣滚烫》贾玲通过科学训练减重100多斤,让我们想起了创投圈饭桌上的当红“炸子鸡”,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以下简称:司美)。 03:16 Monica来科普,司美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能减肥?又为什么会这么火,成为“神药”? 07:13 司美的减肥适应症通过FDA认证,加之海外名人带货,促使司美在海外爆火,后外溢到国内。 08:44 减肥是司美火起来的重要抓手,减肥也极具话题性的社交谈资。 10:30 司美在中国的主要用户群体是相对高净值的群体,小羊老师揭秘为什么会先从这个群体开始。 12:40 从口服司美经销商那里获取的司美用户画像:相信科学,一定程度上接受过高级教育,有一定经济基础。这类人群对于减肥、长寿、抗衰非常感兴趣。从商务饭桌开始,司美的减肥“神效”作为社交“名片”在科技圈、资本圈一层层扩散出去。 19:21 口服司美和注射司美的区别、效用和原理。综合来看,注射效果更好,口服心理压力好很多,小分子化是未来的趋势。 26:55 司美的争议:影响买商业保险,在中国人身上用是否有副作用,降糖药用作减肥用途真的靠谱吗? 31:16 司美用于减肥,整体性价比比较高,相当于是上了几节减肥私教课。 32:27 司美的副作用:官方已经写入临床指南,另有一些研究表明对于抑郁一类的病人可能加重。司美可能已经出现滥用的情况,焦虑是导致滥用的重要原因。 40:22 司美在国内是如何销售的:目前主要还是通过大药品经销商进入医院销售,以及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开处方。 43:51 司美目前还是缺货的状态,主要还是产能的问题。产能成为重要的竞争力。2024年2月5日诺和诺德(司美的研发公司)将以110亿美元预付款从控股股东诺和控股手中收购康泰伦特三座灌装工厂用于扩产,此举将有助于缓解其畅销减肥药“供不应求”的局面。 49:41 在司美的专利到期之前,已陆续有很多的国内公司参与其中,比如华东医药利拉鲁肽注射液、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等,均已获批。 56:05 投资圈也有人不看好这个赛道,主要还是担心集采对市场的压缩,但GLP-1是非常好的靶点可以开发更多的适应症。 58:49 国内的研发能力和海外药企比还有二三十年的差距,专利到期之后可能就会“卷价格”。国内创新药企业还是能从组合疗法、替代方案以及新的用药手段弯道超车的。 1:00:04 身边朋友使用司美或者其他减肥药的真实案例。 1:09:39 任何一个药都有历史价值,也可能带来副作用,新年新气象,希望大家都能通过运动和努力把自己调整到理想状态。 ——欢迎和我们一起讨论——

70分钟
99+
1年前

Vol.5 敏感话题来袭,创投榜单为何让人又爱又恨? | Vol.5

——本期话题—— 龙年钟声已经敲响,祝大家新年快乐~ 草台班子在这里给各位拜年了。 2023这一年,关于创投行业榜单的讨论非常多。 越来越多的各式榜单“乱花渐入迷人眼”,越来越多的商业化也让榜单的公信力备受考验,越来越多的吃瓜群众抓住时不时出现的“乌龙”事件,给榜单制作者送去一些“嘲讽”。但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榜单的实际关注度是越来越高了,它们的价值也被更多的人看到了。 作为榜单的“部分”局内人,草台班子曾经历了完整的“榜单”产品开发全流程,现在也作为榜单的使用者关注榜单的内容。希望能用我们的经验能给大家提供一份个人版“指北”。 做这期内容的本因是想看看十年前榜单上的红人们,明星公司们现在都如何了,投资风口的起伏,成功与失意的交错都藏在这一期期榜单里。不过,由于统计量过大,筛选难度也大(也容易得罪大佬,打脸hhhh),如果大家真的想听,本期收听过1000,我们会披荆斩棘的做出来。 ps:本期讨论榜单范围局限在有媒体及宣传背景的创投类榜单,播客的观点和内容仅代表主播们个人,不代表所在前单位、现公司的立场和观点。 ——聊天的人—— Lilisa,记者转行的vc行业打杂工 李思来,8年一级市场的“创投女工” 石头(微信:708834929),10年一级市场分析师“包工头” ——我们聊了什么—— 00:56 我们观察到2023年榜单的变化 01:56 对于榜单,草台班子的立场和价值观 05:50 榜单制作者的想法是什么? 10:04 有上榜需求(或者已经上榜)的企业、机构、个人都希望从榜单上获得什么? 11:40 为什么榜单的商业化总是备受争议?作为一个应该服务于用户而非广告主的产品,榜单原不该商业化,但榜单背后的公信力、影响力、渠道能力都是稀缺资源,有需求自然也有利益和商机。 20:02 讲讲案例,我们听说的上榜企业、机构的因榜单获得的预期内或预期之外的收益,以及积极上榜的人都为了什么呢? 26:39 揭秘榜单的商业化方式 32:34 草台班子常看榜单的分析,榜单里面藏着的行业趣事。从榜单看行业变化,把榜单用活。36氪、创业邦、投资界榜单的都有哪些特色? 46:59 开开脑洞,草台班子的“潦草”榜单 50:48 我们的榜单期待,客观公正的排名,水下信息的专业反映,理想看待榜单的价值,用起来才是王道 52:41 本期收尾难以升华了,给大家拜年啦! ——欢迎和我们一起讨论——

75分钟
87
1年前

Vol.4 作为记者我们亲历的十年中国创投往事

——聊天的人—— lilisa,记者转行的vc行业打杂工 李思来,8年一级市场的“创投女工” 石头(微信:708834929),10年一级市场分析师“包工头” 李振梁,资深穷游爱好者,前记者,《梁风聊天不剪辑》主播 ——本期话题—— 这是我们想做的中国创投15年回顾系列的第一部分,在深夜的21点开始回忆我们从业至今亲身参与的故事。 我们很庆幸,在刚刚毕业的年纪开端就经历了热火朝天的移动互联网创投热潮,在自己职业生涯的以分析师的身份亲历这些年商业历史上惊心动魄的故事,在自己对行业充满热情的日子里为中国产业发展贡献了一点点自己的力量。 因为是回忆,这些信息可能并不严谨和100%准确,但那些能让我们脱口而出的热词和故事,大概率也是在过去创投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录制这个系列并非只是缅怀过去,也不仅仅是希望总结过去的产业规律,而是希望点燃那些今天依然想创业的心与梦想。 我们深信,中国的产业不会老,因为总有人奔向灿烂的青春。 PS: 这其实是我们第三期的内容,录制于大家社畜下班后迷迷糊糊21-24点。因此剪辑的时间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 ——我们聊了什么—— 03:02 我们的职业生涯和过去十年互联网创投的风云变幻 03:37 石头记忆里的2013年:豌豆荚墨迹天气创业、微软收购诺基亚、苏宁收购PPTV、雨果跳槽去小米、马爸爸卸任阿里巴巴CEO 07:07 2014年,振梁有了第一部智能手机,lilisa换了新智能手机,石头因为写了一年公号来了36氪 09:47 2015年思来入行互金报道,那一年创业邦把年度投资人颁给了王刚 11:24 考古2014年的36氪WISE大会:那一年孙宇晨、刘靖康、陈桦90后圆桌“歃屎为盟”,一加刘作虎不想在文章里提女儿 13:32 考古2015年的创投榜单:B站还在猪八戒后面很多名, 14:31 2015年大事件,我们经历了自己人生里的第一次股灾 15:30 2015年的36氪wise大会,我们直觉的把太火鸟雷海波、商汤杨帆、Fill鹏锦洲聚在了一起聊中国产业的升级靠什么驱动 16:11 2015年的互联网大战和我们的幸福生活:5块钱打车、3块钱吃外卖 18:03 2015年,lilisa的同学还不想去字节工作:那可是精神鸦片和标题党呀 20:42 振梁的2016年“寒冬记忆”:创业者大逃杀,我们的好朋友杨林老师写出了《买不起的流量,每一天都是生死存亡》 21:36 思来的2016年还“欣欣向荣”:互金最火热的年代,传说李翔商业内参卖出了1000万 22:38 石头的2016年已经很 “硬核”:VR行业半死、AI火热,政策叫停跨界定增并购深刻改变中国创投市场 25:06 lilisa的2016年还是“创青春”:比赛得奖就能保研 26:33 2016年我们的共同回忆居然是孙继海 26:54 2016年似乎发生了很多大事:乐视崩盘老贾要回国、百度魏哲西事件 29:44 2017年战狼火了,吴京来路演 30:46 2017年不得不提的火热往事:智能音箱大战开始了,凌晨3点钟区块链群,和ICO被叫停 33:33 2017年的小程序和最终崛起的拼多多 35:30 直播带货从2017年打赏直播、游戏直播被监管开始 36:48 2017年我们写了动力电池行业的新风向,但那个时候哪有人看呀 37:37 2018年热词:古典VC、冲顶大会(直播答题)、投资人看不懂的五环外和下沉市场 41:30 2018年热点事件:陆奇离职百度跌掉100亿美元市值,在线教育升温我们每天在电梯里看广告 43:29 2019年王兴说这可能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可能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43:41 没有想到2019的回忆居然这么疯狂:币圈转战工业大麻,薛蛮子西哈努克买地,电子烟最后的狂欢 44:22 2019年还有很多悲情往事:华为被制裁、孙正义败走纳斯达克、Pony Ma的产业互联网、很多公司拒绝了科创板 46:42 疫情来了,2020年企服市场大爆发 48:33 2020年大事件:瑞幸造假、造车新势力起死回生、芯片紧缺、泡泡玛特千亿市值、蚂蚁梦断IPO、后浪崛起以及不得不说的地摊经济 55:13 2021年的“疯狂”回忆:一家拉面馆估值2亿、Roblox 和元宇宙及Web3往事 60:05 2021年的难过回忆:很想感谢和缅怀下已经过世的李新创院士 60:41 2021年的职业变化:lilisa从媒体去了投资机构 64:39 2022年的热点:ESG、滴灌通、实验室自动化,和疫情耽误的中国AI做图产业 67:08 2023年的共识:AI 69:32 集体迷茫的2023年 78:44 有趣的轮回:2015年创业者不想见政府,2023年创业者问我们能不能介绍政府 79:36 这十年就如同海明威的作品集:从《春潮》到《太阳照常升起》到《乞力马扎罗的雪》到《老人与海》 81:48 顺便升华一下:“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 ——欢迎和我们一起讨论

82分钟
99+
1年前

Vol.3 2010年华清嘉园往事:那时候的张一鸣、王兴、李开复、宿华、庄臣超、徐易容在做啥?

——本期嘉宾—— 吴敏(微信:techwu),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原菜小秘创始人&CEO,原36氪创始人之一,YiRom创始人、CEO,美丽说草创成员之一。 近期刚刚开始AI领域的新创业。 ——本期话题—— 在最近一次偶然的聊天里,敏哥跟我们讲起来了 2010 年的华清嘉园创业者往事。 这个2004年开盘的北京海淀居民区,之所以在能在中国互联网历史、商业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自然是因为这里出走了诸多如今炙手可热的大佬。 之前在远川戴老板的一篇文章里曾考古出来:王兴的校内网曾租在13号楼805,吴世春的酷讯曾经租在11号楼1706,宿华和程一笑曾经租在7号楼305…… 在吴敏的回忆里,2010年的这里,美丽说的创始人徐易容也曾为融资苦恼,当时还在媒体上才能看到的李开复老师在窗外挂牌了“创新工场”的牌子,有人曾说那时经常有人在这里见到张一鸣…… 这是一段很少能在互联网上看到的历史。即使是作为在这个行业里已经从业很久的人,我们也很少有机会听亲历者口述那时的真实情况。 之所以想整理出来,倒不是因为我们想要复盘过去,而是我们今天依然希望能点燃自己和周围想要创业的心。2024年创业者面临的处境似乎和2010年华清嘉园的创业者们很像,找方向很难,融资很难,但最热血沸腾的创新年代就从那里开始。 2010年,那些改变未来的火花当时还不起眼,那些未来中国未来十年最闪耀的人还都是华清嘉园的小人物。但如果笃定想要实现梦想,如果笃定要做不一样的事情,如果笃定要改变世界,那干就完了。 ——聊天的人—— lilisa,记者转行的vc行业打杂工 李思来:8年一级市场的“创投女工” 石头(微信:708834929),10年一级市场分析师“包工头” ——我们聊了什么—— 03:11 吴敏毕业:同班一百多个人中唯一毕业去创业公司工作的人,主要是因为美丽说给的确实太高了 06:19 华清嘉园13号楼里的美丽说往事 07:23 华清嘉园里偶遇的大佬们:张一鸣、王兴、庄臣超 15:04 美丽说没能成为“小红书”,或许是从徐易容不看时尚杂志开始的 18:32 36氪前传:09年的Gmail Group 21:30 36氪往事:开复老师一转发 ,36氪就宕机 22:46 创新工厂挂牌和它开启的移动互联网创业时代 25:19 2013年手机用户还不多的时代缩影:美丽说当年重大milestone是100人同时在线 28:36 陈华往事:垂直搜索引擎是当年的技术热点 34:59 知春路和“中国版车库”:36氪在知春路的办公室太像骗子公司了 41:38 历史的轮回:Web2.0 可是当年炙手可热 48:31 当年的传闻是真是假:为啥行业传闻字节跳动找过36氪融资? 50:13 36氪当年看不上字节大概率是假传言:因为头条导来的流量实在太大了 54:15 因为是4月1日上线了孵化器,确实36氪没有收到多少项目 61:14 AI在To C端是思想革命,一定会带来巨大的创业机会 79:08 方法论是借假修真的过程,干就完了 ——欢迎和我们一起讨论——

84分钟
99+
1年前

Vol.1 SheIn是移动互联网创投的终章?“定义未来十年”的机会刚刚开始! | 草台班子的第一期播客上线啦

转眼就到了12月——一年一度的创投圈年终总结时段。 今年我们希望用音频的形式,来呈现我们的年度创投观察,来展现我们的部分思考和展望。 这是我们无比迷茫的一年,这些内容不一定完全准确,如果大家觉得有不正确的观点与判断,也欢迎大家多多拍砖指正。 我们也希望邀请不同的朋友,从不同的视角,和我们一起探讨中国产业的未来、中国创投的机遇。 ——聊天的人—— lilisa,记者转行的vc行业打杂工 李思来:8年一级市场的“创投女工” 石头,10年一级市场分析师“包工头” ——我们聊了什么—— 00:46 如何定义我们自己经历的这一年? 03:19 今年对行业最有影响的一笔投资? 03:39 SheIn 低价融资缠斗Temu: 这会是移动互联网创投的终章? 06:44 争议中的滴灌通:"股权融资就是全世界"的时代过去了么 ? 07:19 当现在的股权融资不再能促进SaaS企业增长,应收账款抵押融资在中国能走得通么? 08:14 AI 时代的“新”融资:融资买GPU、GPU抵押融资的无限循环 09:31 王慧文5000万美元入局大模型:“明码重注”的投资时代,资本“报团取暖” 12:04 15亿美元的离奇融资事件!一笔商业航天人都不知道的“假融资新闻”。(截止发布时新闻里提到的投资机构证明了自己没有投这笔钱) 15:22 2023年Top 20融资 15:22半导体行业产线融资100亿起步,国家前沿基建投资背后是新军备竞赛 16:53 汽车产业融资:决战2025前,去中东!去IPO! 22:03 AI芯片更重要了,但今年其实没有标致性的融资事件 24:03 储能行业融资:人民币押注产业革命,区长成为最大的资金杠杆 27:14 美国种子融资重仓AI、生物医药、清洁能源 VS 中国重仓先进制造 30:35 欢迎来到New Money 、New People的时代 30:35 中国的AI创业会像美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业么? 31:07 AI时代募资能力可能是活在牌桌上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相关资料—— 2023年国内市场Top 50融资 ——欢迎和我们一起讨论——

37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