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校徽美丑排行:一流大学为何审美差距这么大

职场人类学

在点评大学校徽这个小众赛道上,博主“野教授”已经遥遥领先。他说,基本上中国所有大学的校徽,他都一一看过,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美学理解,同时亲身下场设计了多所学校的校徽,做到了“我行我上”。 我和野教授聊了聊校徽的美丑排行榜,以及这背后的大学文化,也请他随机点评了东南西北各地高校的校徽。在没有事先对稿的情况下,野教授可以对每个大学校徽的设计优劣信手拈来。鲁迅先生为北大设计的校徽,是野教授心目中的经典(所以这期封面用了鲁迅图),还有一所在西安的民办高校,校徽也让他觉得遥遥领先。 野教授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曾在互联网大厂做产品经理,也有过创业经历。我们也探讨了设计师们的35岁危机,他的忠告是:提升自己的档次,找有钱的甲方。 审美可以多元,艺术有百种解读,但野教授认为,徽章和LOGO的设计,有时候更像是一个工程,只要用心,就一定可以找到他论文中所说的“设计的标准答案”。 本期导航: 02:12 哪家校徽最好看,哪家最丑?—— 华中科技大学校徽公认难看 05:53不少大学校徽在设计的基本原则上都错得离谱 09:40 建筑和字母缩写是中国校徽的两大造型语言 11:01 南方科技大学与西湖大学,都是新锐大学,但校徽水平截然不同 14:56 领导们容易被外行设计师坑 19:56 决策者不要过于“饥渴”,要学会做减法,简洁克制反而更美 23:11 我们缺乏能引领社会审美的“设计明星” 31:20 东南西北各个大学校徽在线锐评:南京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广州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农林科大学、东北大学、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 44:25 美国有些大学有三套校徽,有繁复版有简化版,适用不同场合 46:45 香港科技大学这样的优秀大学,校徽也挺平庸 51:24 西安有个民办大学,校徽却出其不意有创意 53:49 没有目标的设计师,容易遭遇35岁危机 57:32 与有钱的甲方打交道,努力找到心中的“标准答案” 附上野教授的一些校徽锐评图:

65分钟
3k+
1年前

卖模版比开影楼赚钱,一生要出片的中国人与找出路的摄影师

职场人类学

都说这是一个视觉传播爆发的时代。在生活中,手机摄像头是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的证据,“不出片”就相当于没有吃喝玩乐。在媒体上,短视频取代了文字,成为最有力量的情绪与舆论调动工具。 但摄影师们的职业发展却面临挑战。摄影记者正在被目击者的手机和现场监控所取代。商业摄影师们,则在与甲方的撕扯中,要么精疲力尽,要么“你说的都对”。 《职场人类学》邀请了两位在各自领域小有成就的摄影师:杨文彬没有拿到中国传媒大学的毕业证,却登上了《中国摄影》杂志封面,给一串互联网大厂做出了顶尖商业视觉作品。沈荣华在都市报纸辉煌的年代行走在一线,拍摄了诸多头版大片,现在则在一家知名大学里用图文记录科学家们的故事。 他们还给我们透露了一些影楼里套模版发财的小秘密,并给了缺乏“视觉素养”的甲方(无意冒犯)一些建议,关于如何更好地在视觉上“指点”各种agency。 越陷入单一媒介,我们就越难到达这种媒介的高点。不管是艺术、商业还是科学,要做出优秀的成果,都要具备对多元信息、多种媒介形式的输入和输出能力。 想一起探讨如何提升“视觉素养”和“多元表达能力”的甲乙方们,欢迎WX:izhaowenyuan 沈荣华,笔名沈是,做过摄影记者、图片编辑,混迹过互联网公关行业,目前在杭州一所高校从事写作报道。 杨文彬,摄影家、导演。若有光文化创始人与CEO,九派新闻镜相工作室联合创始人。摄影作品《大学社会》曾获2017年映·纪实摄影大奖,2024年5月作为封面图片刊发于《中国摄影》杂志。他还参与《海鸥》《冲撞》等多部纪录片和院线电影制作,也曾为蚂蚁集团、阿里巴巴、抖音集团、百度、三菱集团、追觅科技等企业提供品牌创意咨询与公关服务。 本期导览: 01:58 靠着玩摄影,破罐破摔的小孩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 07:07 影楼“出片”方法大揭秘:有人专门卖模版 16:42 懂得人都知道,手机仍然取代不了相机 21:04 做影楼的,都去搞旅拍赚钱了 24:23 旅拍摄影师对《中国摄影》杂志不屑一顾,却又因为一些事开始崇拜我 31:58 商业活动拍摄大多数是走流程,只有大牌才懂摄影师现场抓拍的宝贵价值 36:03 甲方如果储备一些视觉素养,可以更高效地指指点点 39:23 特朗普事件:沉浸于照片的意义时,我们好像很少问及事物的其他层面 48:56 摄影师的职业成长:越陷入到一种媒介中,就越到达不了这种媒介 57:46 坚守新闻现场,就知道眼见未必为实:世界是多维度的 01:00:05 文字、摄影都一样,需要“冲淡”,太满就不美 01:01:26 任何时代精品都是少数,要接受大多数都是“草台班子” 01:03:30 “深度无聊”能力的缺乏,是我们没有创意的原因 01:07:33 “参与感”是艺术的乐趣所在,但是短视频和算法却只是“投喂” 01:08:51 大科学家们都有文史音乐爱好,科学的突破需要“意外”和想象力 01:12:35 职业化的摄影师,需要学会团队作战

73分钟
99+
1年前

《逆行人生》:中产滑落是对电影的误解。用破圈反内卷,人生是大街小巷

职场人类学

我们这些打工人,如外卖员一样,都在拿着职场地图,在系统里升级打怪。大家也都在问,人生算法到底是谁设定?起落之间,有没有一个开关,可以让自己Move On? 《职业离想》与《职场人类学》一起,谈谈《逆行人生》这部电影,聊聊我们的人生算法。我们互相认识,是因为大家都曾经在“职场社交”这个领域折腾,后来又一起合作节目。威尔王是领英中国(LinkedIn)前短视频负责人,本人文元,从科技媒体到咨询公司、公关公司,后来曾在脉脉做内容营销总监,也负责过脉脉人才智库。 我们都曾想成为“人生黑客”,找到人生的旷野。但几年过去,各自都还在城市的高楼里打工。访谈了形形色色的职场人类后,我们大概明白,每个人的“人生系统”都需要由自己来构建,不要试图破解别人的系统,而是要在塑造自我主体的同时,具备四面八方的连接力。 徐峥、辛芷蕾主演的《逆行人生》,开始以为是煽情爽剧,后来才发现是职场治愈片,用一种“不给糖但给力”的方式,给我们一些应对周期起落的启发。 几个心得与大家分享: - 当我们用“人生地图”来代替“人生曲线”,抬头看到大街小巷时,更多可能性便会涌现。 - 当我们具备跨圈层连接的能力时,“阶层滑落”便像是一个伪命题。 - 当我们学会活好每一刻时,人生便没有那么多输不起的“关键时刻”。 01:39 解法不在系统本身,而在于建立自己的系统 05:00 徐峥角色的人生转折发生在他爸爸原谅了他的那一刻 07:21 更新人生地图,建立全局观,人生不是一条曲线,而是大街小巷里的立体地图 11:51 没有歌颂苦难,而是在试图打破圈层隔离,中产和外卖员不应该生活在两个世界 15:10 打破隔阂,不同圈层之间多一些对话,才能产生新的灵感,找到新的可能 18:23 拥有人生的支持系统,就不会那么被轻易打败。“上有老下有小”不是负担,而是支撑前行的力量 19:21 结尾出人意料地没有走向爽剧剧情,反而是给了我们真正的人生解法 21:39 我们都在城市的大地图里兜兜转转,找到自己人生地图的人,会过得幸福 23:28 现实是最好的治愈:我们不需要过量的“糖”,而是要“蛋白粉”来强身健体 25:16 人生快要走入死胡同的时候,要用“破圈”来破内卷 27:45 零工经济不能解决外卖员及许多劳动者的困境,需要让这些岗位变得更加专业化 31:13 快,不是改变我们人生的关键 31:30 人生不应该活在仪式感里,人生并不是活那几个关键时刻,而是要活在当下的每个时刻。活在当下的人才能享受未来。 36:11 人生不止一个方向,爽剧不能给你可持续的力量 37:55 在职场里做个中年人的优势:稳住大局,用对待小孩的心态,对待那些无理取闹的人 40:45 城市打工人的旷野,就在大街小巷里

41分钟
99+
1年前

肤浅比深刻更有价值,AI伴聊能解决打工人的社交贫困吗?

职场人类学

寂寞一直都是互联网发展的源动力。好的亲密关系都是彼此需要、互相成就。从Character.AI,到国内的美团Wow、抖音心晴、小冰等,科技巨头们的AI伴聊产品是否可以提供一个理想伴侣,帮助用户发育成为更好的人,还是主要满足人类的原始欲望:消遣与性? Cindy 就读于美国知名女子文理学院Smith College,主修历史,去年曾经在哈佛大学访学一年,现正在国内某家互联网大厂的AI伴聊业务线做实习生。Cindy和很多00后们一样,会在i人与e人间摇摆,乐衷于有趣的日常生活,关注社交App上的八卦,但同时,他们也努力探索关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本质话题。 陪伴是当代男女长幼的刚需,AI伴聊远不止荷尔蒙社交那么简单。本期《职场人类学》,Cindy分享了中美两国年轻人的社交行为变化,身边各种人使用AI伴聊工具的感动时刻,也给出了在大厂收获到的AI伴聊产品运营心得,以及对AI伴聊如何超越真人的思考。 聊的过程中,我收获了一个重要感悟:肤浅同样是有价值的,甚至比深刻更有价值。如果AI能一直记得你说过的那些琐事,能进行长程对话陪伴,就已经意义重大。 AI真的有必要变得和人类一样吗?这的确是个问题。 03:12 年轻人的社交是点状分散的,渴望稳定长期关系而不得 09:23 除了“上来就脱衣服”的恋爱,我们寄望AI伴聊能超越真人 16:49 比普通人更懂哲学和电影,他们找来《纽约客》撰稿人训练AI 26:19 肤浅同样是有价值的。如果AI能一直记得你说过的那些琐事,日常的对话陪伴就已经意义重大 35:06 人机共生式群聊值得期待,但人工干预的边界仍然待解 40:16 当与AI聊到深处,有人会希望这是个真人 44:05 AI难解城市打工人的社交贫困:社交App让见面的意义只剩最后一步

55分钟
1k+
1年前

告别金钱羞耻症,好学生好员工如何养成吸金体质

职场人类学

市场经济,钱是交易的尺度。明明知道钱很重要,也大声喊着想赚大钱,我们不少人却在一些关键场景中羞于谈钱,甚至潜意识常常把钱和一些美好的事情对立起来。这样的“金钱羞耻症”该怎么治? 陈作成长于重庆的一个小镇,一路是学霸的他,还从小学开始就帮家里管钱。从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硕毕业后,他加入某顶尖外企做商业战略咨询顾问,服务过不少赚了大钱的民营企业老板们,后来他后加知名手机厂商负责战略部门。如今,陈作存款不多不少,在新西兰和中国两地过着逍遥生活。 陈作既是好学生,又不缺反叛精神。他一直强调,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善用信息的人,能在各种纷杂之中,把自己作为方法,培养金钱观与财务逻辑。 是时候跟“钱”握手言和了。 本集重点: 02:10 金钱观如何影响“好学生”的人生 05:52 把钱当作“空气”是一种最好的状态 14:29 人生变得有钱的关键点 19:43 不要等到有媒体谈论的时候才行动 21:37 在大学里也能提升自己的“金钱观” 30:24 放弃自己不想要的,这很简单也很难 35:50 我是个不愿意负债的人 40:06 金钱羞耻症的诱因与治疗 43:45 给自己定价的几个方法 46:20 不谈钱,这是对手的谈判技巧 48:57 咨询顾问也难以帮客户做好决策 52:33 老板们如何养成“吸金体质” 欲望职场,以人为本。一切都藏在你的身体里。职场人类学,帮组织与个体发掘生长动力。欢迎成为嘉宾。WX:izhaowenyuan

61分钟
99+
1年前

在英国学会的职场政治:谈判妥协、酒桌客情与甲方管理

职场人类学

英国政治剧变,时隔14年后,工党再次执政。打工人们的生活会迎来什么样的变化?本期《职场人类学》,我们从这个话题切入,高开低走,聊着聊着就变成了: 我们该如何看待职场政治?英国的职场社交(酒桌)上什么样的人受欢迎?如何处理甲方乙方关系?如何用“钱”来管理甲方? 嘉宾Xixi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学习比较政治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回国工作两年,之后又去往英国工作安家,加入一家全球知名的以拥有庞大freelancer网络为特色的数字营销公司,在这家公司工作了6年,目前担任Strategy Director职位。 英国人可谓是政治老手,在英国职场,Xixi得到的最大体会是,“谈判与妥协”是职场政治的关键。真正强大的职场老手,善于听和理解对方要什么,而不是硬拗“霸总人设”。 其实,职场政治的背后还是公司治理的问题。人类发明政治,就是为了不再依靠暴力撕扯来协调利益。人性永恒,但人性也可以被塑造,个人与组织需要向前进化,而不是沉溺于过去的宫斗戏码。 00:51 工党并没有那么高的支持率 04:02 同事之间不谈政治 11:09 妥协和谈判:以管理甲方为例 19:34 很“要”的客户,要付出更多的钱 28:30 设立Client Partner职位能帮自己人维权吗? 32:40 谈判最重要技巧是“听懂对方的话” 48:33 客情关系的关键,是帮客户做职业提升 51:01 丰富的人生体验与有趣的爱好,是英国酒桌的利器 57:38 线下办公正在回归,但年轻一代已经回去不了 欲望职场,以人为本。一切都藏在你的身体里。职场人类学,帮组织与个体发掘生长动力。

68分钟
3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