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我心目中的十大超级英雄电影:《佐罗》《地狱男爵2:黄金军团》《飞天小女警》《X战警2》《超人:钢铁之躯》《蜘蛛侠:平行宇宙》《守望者(剧版)》《蝙蝠侠:黑暗骑士》《玻璃先生》(顺便吐槽《蜘蛛侠:英雄无归》和《新蝙蝠侠》)。
介绍一个心理学里的“土法黑科技”——梦境孵化(dream incubation)技术。它可以设定梦境的主题,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梦境操控。不但挺好玩的,而且也很有用。掌握了这种技术,我们就可以主动利用梦境来解决难题。本视频介绍了“梦境孵化”的具体步骤。
介绍一本神经科学/心理学好书《贪婪的多巴胺》的核心观点和亮点。 《贪婪的多巴胺》 --作者:丹尼尔·利伯曼-- 精神病学家,任职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 ---总体评分:5星--- 从科学事实出发,前半段不算惊艳,但最后升华到了俯瞰人类的高度。高开高走,十分难得。 --翻译:4星-- 整体流畅,个别术语的翻译可能有改进空间。 --阅读门槛:低-- 通俗,无需相关知识储备,对读者很友好。
我的2021十大好书盘点—— 年度图书:《挽救计划》安迪·威尔 年度科幻小说:《星之继承者》詹姆斯·霍根 年度推理小说:《筷:怪谈竞演奇物语》三津田信三、陈浩基、潇湘神等 年度惊悚小说:《肠子》恰克·帕拉尼克 年度讽刺小说:《哈棒传奇3·哈棒不在》九把刀 年度童书:《坟场之书》尼尔·盖曼 年度纪实文学:《寻路中国》彼得·海斯勒 年度历史图书:《海洋帝国》罗杰·克劳利 年度心理学图书:《人类成功统治地球的秘密》约瑟夫·亨里奇 年度科普图书:《行为:暴力、竞争、利他行为背后的生物学》罗伯特·萨博斯基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应对死亡恐惧?很多哲学家热烈赞颂“向死而生”的生活态度,与死亡为伴,然后超越死亡,但这种生活态度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果。“向死而生”或是用生活中的”小确幸“来躲避死亡恐惧,这是一种权衡。“刚性世界观”能有效抵御死亡恐惧,而“柔性世界观”让人慈悲与宽容,这是另一种权衡。丨《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第6讲 参考文献: 《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谢尔登·所罗门、杰夫·格林伯格、汤姆·匹茨辛斯基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当死亡恐惧处于意识中时,我们会启动“近端防御机制”——尽力把死亡念头从意识中排除,而当死亡恐惧退入无意识层面时,我们会启动“远端防御机制”——通过捍卫自尊与价值观来排解焦虑。“远端防御机制”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面对死亡威胁时反而会“拼命作死”。丨《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第5讲 参考文献: 《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谢尔登·所罗门、杰夫·格林伯格、汤姆·匹茨辛斯基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我们有时惧怕自己的身体,因为各种生理活动明确无误地传达出一个事实——我们无非是动物,是易朽的。 于是,为了控制由肉体引发的死亡恐惧,我们必须要超越自己的肉体本能和动物性。这其中,我们对性爱的态度尤其耐人寻味,我们对性的态度暧昧不明,一面渴望它,一面惧怕它。丨《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第4讲 参考文献: 《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谢尔登·所罗门、杰夫·格林伯格、汤姆·匹茨辛斯基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诗人济慈的墓志铭上写道:“此地长眠者,名声水上书”。人们渴望名望,期望用在人们心中的“永垂不朽”——象征性永生——来压制死亡恐惧。我们能从这种象征性的永生中活得安慰,同样也会因“象征性的矛盾”而杀戮。丨《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第3讲 参考文献 《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谢尔登·所罗门、杰夫·格林伯格、汤姆·匹茨辛斯基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我们的祖先与死神的抗争大致是沿着两条路径展开的:第一条路径是发明了对灵魂不灭的信仰,第二条路径是追求真实的永生。第一条路径很有想象力,第二条路径很硬核。这两条路径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历史,人类今天的样子很大程度上可能就是祖先们与死神大战三百回合的副产品。丨《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第2讲 参考文献: 《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谢尔登·所罗门、杰夫·格林伯格、汤姆·匹茨辛斯基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从这期节目开始,用6期篇幅聊一个既让人害怕、但又有种“致命吸引力”的话题——死亡恐惧。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对于死亡的恐惧也引导着艺术、宗教、语言、经济、科学的发展,死亡恐惧让我们渴望和假想的敌人大打出手,让我们渴望出名。死亡也让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不适感,对性爱有了矛盾感。人类为什么会有死亡恐惧?我们又是如何应对它的? 参考文献—— 《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谢尔登·所罗门、杰夫·格林伯格、汤姆·匹茨辛斯基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我们频道来嘉宾啦~!与热门心理学新书丹尼尔·卡尼曼《噪声:人类判断的缺陷》的译者汪祚军教授做了一场对谈,谈决策中的“噪声”的问题。围绕以下6个问题展开: 1.股票和证券交易市场中的基金经理算不算是真正的专家? 2.在运用模型来进行决策时,最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3.《噪声》里让汪老师印象最深的案例是什么?这个案例对生活里做决策有什么启发? 4.“减少噪声”与“保持多样性”之间有没有矛盾? 5.通用的决策程序“中介评估法”是如何运作的? 6.“噪声”与测量学中的“信度”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这个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现代世界,某种程度上是被咖啡因缔造出来的。因为在历史上,对咖啡因的消费深刻地改变了欧洲,深刻地改变了东方,也深刻地改变了美洲。咖啡因与启蒙运动、工业革命、19世纪全球化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地球上90%的人定期摄入咖啡因,而咖啡因是一种强烈改变心理状态的精神活性物质。人类是在独自统治地球吗?人类其实是与咖啡因“共治天下”!那么咖啡因会怎样改变心智?它对身心健康究竟有益还是有害?本期节目通过对美国知名作家迈克尔·波伦(Michael Pollan)2021年新书《This Is Your Mind on Plants》(植物改变心智)的解读,来揭示人类心智、人类文明进程与咖啡因之间的奇妙关联。 参考文献: Michael Pollan (2021). This Is Your Mind on Plants. Penguin Press.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