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十而已

Album
主播:
会发光的邵邵
出版方:
邵邵_drx1
订阅数:
3124
集数:
31
最近更新:
2天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平凡女孩的一档随性聊天节目,话题包含个人成长、职场进阶、消费心理洞察、社交技巧指南等,欢迎大家积极订阅 普通女孩记录自己跨越三十岁的生活 三十而立 三十而已 三十岁,叛逆期才刚刚开始
我三十而已的创作者...
会发光的邵邵
我三十而已的音频...

31.准就是赢:如何用精准决策掌控人生选择权

最近有个退伍的朋友来找我,去年说要专升本,今年又想考公。这件事让我发现很多人在人生重大选择时都像他一样: ❌ 该抓大方向时纠结细节 ❌ 该优化细节时又空谈理想 ❌ 总在"直接干就完了"和"想太多"之间反复横跳 这期节目,我要分享一套亲测有效的科学决策法,帮你: 🔍 看清自己:用"回馈分析法"扒开潜意识(比MBTI、星座实用100倍) 📊 量化选择:3步建立你的"决策档案库"(含模板) 👑 精准借力:找到值得深交的3类人+避开消耗你的3种关系 🚦 分层决策:高/中/低优势领域的不同策略 你会听到: 1. 为什么退伍朋友两个月就放弃专升本?(90%人都会犯的决策误区) 2. 我的"决策成功率体检表"长什么样?(可直接照搬的Excel模板) 3. 向高手请教时最该问什么?--《学会提问》 4. 炒股总亏钱/职场转型总失败的人该怎么破局?(两个真实场景拆解) 适合这些时候听: ▷ 面临升学/转行/跳槽等重大选择时 ▷ 发现自己总在同样问题上栽跟头时 ▷ 需要拒绝别人但又不想撕破脸时 “让更多人听到你的故事”--问题征集: * ① 如果能重启2024,你第一件事做什么? * ② 今年你意外发现了什么残酷真相或者温暖真相 * ③ 你偷偷羡慕过别人的哪种生活? 发送文字或音频给我(公众号"发光的邵邵"私聊我),优质回答会剪进下期节目~ (订阅防走失,我们不止聊职场,更聊如何清醒地活着)

32分钟
99+
2天前

30.当忙碌吞噬思考—如何在高速运转中保持清醒

哈喽小伙伴们,你们近期状态怎么样呢?我这边的天气让我想到“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这首诗,多有意境呀~ 我这周在总结我近期的状态,再加上我出差看到的一个同事的状态,让我感叹“忙碌让人失去思考”的同时也惊觉我年后回来深度思考的次数特别少,基于此,产生了本期的内容。 本期内容你将听到邵邵分享: 第一部分:我们明明在拼命奔跑,为什么反而失去了方向感?是什么吞噬了我们的思考? 吞噬我们思考能力的三个黑洞: 1、注意力瘫痪——注意力被撕碎 2、认知过载——大脑在"省电模式" 3、自我绑架——自我PUA,被"我应该"和"我想要"撕裂了 * 认知劫持:算法用"信息茧房"圈养我们, * 情绪劫持:社交媒体制造的焦虑循环 * 生理劫持:蓝光偷走睡眠质量,让大脑变浆糊 第二部分:经验分享,当忙碌吞噬思考——我是如何察觉我自己的状态 1、提升觉察力的好处: * 破解「自动化反应」 * 减少内耗 * 更了解自己 * 提升决策质量 2、是否要提升觉察力-自测题: * ✅ 经常事后后悔:例如一件事之后你脑子经常会想「刚才为什么那样说/做?」 * ✅ 情绪像过山车,但说不清为什么。 * ✅ 身体莫名疼痛/疲劳,检查却没病 * ✅ 总被类似的事情触发(比如别人一忽视就暴怒) 3、提升觉察小方法 第一步,建立「觉察的基础习惯」:定时检查法、呼吸锚定法 第二步,深化觉察练习:情绪标签化、身体扫描练习、记录触发点 第三步,进阶-提升灵敏度:正念冥想、日常活动觉察、对话觉察练习 4、关键心态和常见障碍 * 不评判:觉察的目的是观察,而非批评 * 小步积累:即使每天只记住1次觉察瞬间,也是进步 * 联结深层需求:察觉不是关键,关键是察觉后如何解决 5、“能力配不上自己的野心”和“能力与认知不匹配”的区别 第三部分:清醒工具箱,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抢回我们的脑子 1、主动卡顿:给大脑按暂停键。人脑不是永动机,得定期死机重启 2、脑子里开董事会。人是一种自我欺骗动物,所以得找几个"旁观者"来戳破你 3、给思考搞点仪式感,思考得像煲汤,小火慢炖才出味儿 4、修个心灵小岛,焦虑像海啸,你得先给自己垒个躲浪的地方 记住:真正的醒不是永远在线,而是敢随时下线。咱们缺的不是时间,是让脑子喘口气的空白。 最后送给大家一段我很喜欢的话: 我们总在追赶时间,却忘了时间也需要被浪费 我们拼命填充每一秒,却忽略了空白处的价值。 下次当你觉得被信息洪流冲得晕头转向时,不妨试试今天聊的这些方法——哪怕只是其中最简单的一个。 同样,如果你觉得本期内容对你有帮助别忘了点赞评论或分享本期单集给你的好友,如果你觉得半个月的更新会让你很思念我,可以去关注我的公众号发光的邵邵了解我播客之外的更多思考。 愿我们都能在喧嚣中,保有清醒的勇气。下期见~

41分钟
99+
1周前

28.打破思维困境,重塑操作系统-下

这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有说它是神作,让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有说它是各种观点拼凑而成的毒鸡汤,你怎么看? 在上期我给大家分享了大脑三兄弟、焦虑的本质以及元认知,在本期我会给大家分享学习力、我对写作的看法、看一本书是不是真的讲究缘分,以及听到干货的播客要不要做笔记 本期内容如下: 在AI时代我们学习的意义发生了2个转变。从“记忆知识”到“运用知识”、从“学习知识”到“学习如何学习,因此,学习的核心不再是掌握某个具体的知识,而是培养“元学习能力”——即快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我总结出来的非常深刻的一点就是:只要你学习力够强,再加上长期主义,这世上就没有你啃不下的事情 专注-学习的基石,三个问题帮助你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专注力和学习状态 * 1. 你的注意力是被动吸引,还是主动选择?你是被手机、社交媒体牵着走,还是能主动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 2. 你的沉浸度如何?是分心走神,还是极度专注?你能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中,还是总是三心二意? * 3. 你的练习量够吗?是浅尝辄止,还是大量投入?你是稍微学一下就停下,还是愿意花大量时间刻意练习? 学习力7讲:匹配、深度、关联、体系、打卡、反馈、休息 * 匹配: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 * 深度:学习金字塔和阅读金字塔 * 关联:新知识需要缝接才能为我所用 * 体系:知识体系≠认知体系、“学术知识体系”和“个人知识体系”的区别 * 打卡和休息:建议自己理解 * 反馈:无反馈,不学习,持续正向的反馈是产生学习差异的关键。“跳过原理、直接实操”是可行的 4、人生五件套-写作:巨大的生产力 * 费曼技巧:用自己的语言,且是最简单的语言去表达一件事 * 1)别人没理解我们所说的那一定是我们的表述有问题 * 2)学习的本质是以一种事物认知另一种事物,人类只能通过已知事物解释未知事物,类比就是连接他们的桥梁。 5、为什么《认知觉醒》的评价会两极分化? * 期待、认知水平、实践程度和个人经历不一样 6、“看书讲究缘分”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 * 看书确实讲究“缘分”,但这种“缘分”并不是玄学,而是时机、状态和成长的结合 7、听播客听到喜欢的内容,想做笔记,应该怎么做? 回忆法:直接回忆今天听过的内容,能回忆多少就记多少

33分钟
99+
1个月前
我三十而已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