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相 | 《西游伏妖》:猴子还是那个猴子,但心不是那颗心了

新世相|倾听你的故事,做你的深夜陪伴品

一 看过太多遍《大话西游》的人会因为《西游伏妖篇》里的猴子而受伤。如果你恰好还是个爱慕至尊宝的女孩,你可能会觉得痛苦。因为两个猴子看起来有点像,都是满身毛,很凶恶。但又太不像,《大话西游》里,至尊宝是猴子的脸,爱人的心,只是把爱藏得很深;但新的猴子却没有爱人的心了,他没有旧爱,没藏着不舍。所以说,周星驰还是那个周星驰,但猴子却不是那个猴子了。或者说,猴子还是那个猴子,但心却不是那颗心了。 不过故事却还是那个故事。只不过这一次故事换了唐僧来讲。 从两部《大话西游》,到这两部《西游》,反反复复讲述的其实都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等她不在了的时候,你应该就会喜欢上她吧。 二 大话西游里朱茵扮演的紫霞仙子这个角色,在西游系列里换成了舒淇扮演的段姑娘。她们最后的结局,都是那个“彻底失去了但留在心中”的女人。不过,在她们被彻底失去以前,她们的角色是负责惹人烦,甩不掉。 至尊宝和紫霞仙子在一起的所有时间都在想着回去找前世的娘子。他完整地隐喻了人们在爱情关系里最常见的一种患得患失,跟你在一起的时候想着她,找到她后才发现还是你好,结果你却已经再也回不来了…… 看起来这是人之常情:轻而易举能得到的时候,很少认为她是好的;失去那一刻,忽然把所有的好全想起来了。在一起的时候,所有都是家长里短纠缠不清,令人生厌,但回忆起来却都变成了动心一刻。 电影格外能展现这种情绪。尤其是事后懊悔回忆的镜头,慢动作,抒情音乐,那些相处片段看起来梦幻浪漫。 ——离开之后的人,已经过去的回忆,看起来都很遥远。人是一种很善于从远观中看到美感的动物。但如果不是远观,而是拉到眼前,美感就不在了,我们看到的就是放大的毛孔、肮脏的角落。 所以,只存在回忆里的真情,很可能缺少对真实的容忍,往往是可疑的。即使你因为回忆而回头寻找,结果也可能是重新失望。 三 远观的生活看起来总是很美,它不需要你自己进入,因此不用你去承受那些美好背后的肮脏。 《西游记》这个故事,无论是在小说里,还是在早年的电视剧里,都带着一种“远观”的美学。但在西游伏妖篇里,师傅自私徒弟凶残,开始看起来会有些不适,因为你可能没料到,真有人当真了,把这个故事原原本本拍出了真相。 当故事只是个梗概的时候,看起来总是很漂亮。沙僧吃人,开膛破肚,我们嘻嘻哈哈一笑而过,想起他来也仍然是个憨厚的老实人。但是,如果真把血肉展现给你,把啃了一半的身体放在你眼前,让你看到美女变成骨头,你还会那么舒服地觉得这是个乐呵呵的故事吗? 西游伏妖篇把妖怪和师徒关系都展现得非常真实,残忍,甚至血腥。连角色也太真实,毕竟,看管了可爱的卡通角色,你总得明白,猴子和猪变成的妖怪看起来是会让人想吐的。 真实生活的细节,怎么会像故事里那么干净呢? 四 不管是师徒关系、爱情还是日常生活,我们都更喜欢只需要远远欣赏、不需要靠近体验的人和事物。 在所有直播平台里,你看到的封面图片都会有“干净漂亮“效应,并自动产生美好想象。但点开直播页面后,很少有人不感到失望。等你看到住过人的房间、他们脸上的毛孔和眼袋,你会看到真实。 如今被津津乐道的“生活美学”,比如装饰性为主的家居美学,也鼓励把家收拾得只可远观。很多用照片展示的指南,根本不考虑具体生活的狼狈,每个角落都干净纯粹,但人怎样可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完美的环境里呢?人会坐皱漂亮的沙发垫子,弄歪整齐摆起的茶具,或者把灰尘落在看上去可以舔的地板上。 一旦生活开始,纯粹的美就消失了。 网恋见光死和异地恋结束后容易分手,部分也是因为这个效应。当两个人远隔两地,只需要贪婪地享受彼此展现的有限,而把那些真实、无聊和残酷的生活给躲开了。但最终有一天,人们聚在一起,那些东西扑面而来。 在《西游伏妖篇》里,姚晨扮演的九宫真人说,世人以假为美,我们又何必当真。人们所迷恋的,多少是真实,多少只是真实中扣除了丑恶的一部分呢? 五 难舍的爱之所以往往发生在回忆里,起码有一部分原因是碎屑都被风吹走了,记住的都是浪漫的框架。 至尊宝想起的紫霞仙子,唐僧想起的段小姐,都是已经不在身边的人。假如她们还在身边,她们都会因为变成取经的障碍而被放弃。 远远看着的时候那种美感,离近了可能会消失。等到它重新远离,又可能会重新归来。 同样,谈恋爱前的想象,往往带来正式开始关系后的短暂沮丧。所以刚在一起的两个人往往有一个危险的“接纳期”,肚子,口臭,生活习惯,脾气,性格,甚至……细看时对方脸上粗大的毛孔,这都是和想象里的爱情幻想不同的。 人们经常推崇得不到的爱情,无法实现的愿望,但自古至今,真正值得敬佩的,是靠近了的接纳,长期厮守的关系。 之所以难的,正是因为他们不只能承受干净完美的远观美景,他们完全了解、熟悉彼此的缺点和难堪之后还愿意承受,他们对这种关系里的美好十分看重,宁可连其中的丑陋一起接纳了。 六 最后,唐僧是和三个邪恶、危险的徒弟一起上路取经了。这才是正确的故事:如果世界干净,还去取经干什么。 晚祷时刻: 说说看,你的回忆还没有变成回忆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背景音乐] 卢冠廷-《一生所爱》 ————————————————— [新世相]每周一、三、五晚10点 这是会说话的新世相,一篇文章,一个主播,还有一颗糖。 倾听你的故事,做你的深夜陪伴品。 如果你想看更多的故事和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新世相(thefair2)

11分钟
2
8年前

新世相 |那些80岁的人一生最后悔什么

新世相|倾听你的故事,做你的深夜陪伴品

Sayings: 人很大程度上凭借“后悔”学会选择,就好像人通过疼痛学会保护。假如我们能知道一生最后悔的事,大概就会知道怎样在重大关口决定。但是,怎样才能知道呢? 下面是很多老人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你一辈子最后悔的事是什么?过年期间,新世相的读者们帮我向身边的人问了这个问题。 作家王左中右曾听一位日本老人这样说过:“我从来没有为我做过什么而感到后悔,我只为我没有做过的事情而感到后悔。” 真的是这样吗? 不完全是这样。在200多个回答问题的老人中,的确有一些人因为做过的事而后悔。这些事通常导致了严重后果,比如批斗爸爸、坐上了导致车祸的那趟车。它们变成无法逆转的灾祸。 但更多人后悔的都是那些没做的事:没跟心爱的女孩在一起、没上大学、没留在家人身边。 还有一些人最后悔的都是些小事:没去看一次大海、没进行一次自行车旅游、没买那件好看的呢子大衣。事情越小,遗憾的程度越深。你越觉得自己本来可以轻易改变结果,就会越后悔自己当时的行为。 谢谢所有回答。经历了一万件事之后,最后悔的那一件变成了一生的沉淀中最坚硬的东西。 人最难学会的是选择。看到人们老去之后会为什么后悔,也许就知道当下该放弃什么,该挽留什么。 一生中最后悔什么? 作者:70岁以上的人 谢振中 81岁 爸爸81岁了,年轻时和我妈妈去北京,爸妈都看上一件毛呢大衣,但当时条件不好没舍得买。爸爸很后悔,如果狠狠心买了,会美丽了妈妈的青春。 JGQ 65岁 大概是坐上了去郑州打官司的城际公交吧,因为路上出了车祸,42岁开始终身坐轮椅。 李容 73岁 后悔在还能重新镶牙的时候没镶,现在大多时候吃不了东西。 梁玉昌 93岁 在村里打过游击,做过镇长。后悔没有死于战争,没有死于饥饿,死于心碎。 韦升 82岁 后悔当年没有和那位心爱的女子在一起,却接受了包办婚姻。 周亚超 80岁 后悔没结婚。 奶奶 80岁 文革前家里是大地主,整个镇都是我家的。当时是家里的九小姐,读教会学校,平日都有下人跟着。 最后悔的是wg期间批斗自己的爸爸。 蒯仲均 80岁 后悔当初重婚导致犯罪,入狱7年,被开除党籍公职,连累家人在文革期间受尽折磨,连累了孩子的人生,也让另一个女人被迫带孕远嫁他乡,受尽周围的白眼。 刘宗良,73岁 我最早一直在村里杀猪,开肉铺,后来有一个进食品公司转正的机会,后悔失去了。当时农村正是搞集体时的工分制,队里不放人根本走不了,只能一辈子留在村里。虽然这是属于时代环境的事,也没什么太大的怨言,但有一个正式单位的生活可真是令人向往。 焦氏 96岁 遗憾年轻时候没有上私塾,没有机会学习。父亲是土司的管家,我曾悄悄趴在土司女儿房门的窗外“听”过课。 周xx 83岁 1942年的国立师范大学生。后悔为了照顾母亲与弟弟,没有去单位报到,放弃工作机会,在家乡当了乡村教师。 刘芝 72岁 做过计划生育指导站站长。曾经有块地送给我,我不要,现在涨价涨地,与富豪失之交臂。 贺书然 85岁 最后悔的应该是在三年前,女儿有时间带我出去,说回老家看看和去海洋馆选哪个,回老家路途遥远,觉得折腾,选择了比较近的海洋馆。没想到错过了这次机会,就再也没能看到自己的亲哥哥,哥哥就在那年去世了。 如果能再来一次,一定豁出去了,一定要回家看看自己的哥哥。 吴迹民 85岁 出生于1932年福建一贫穷的小渔村。最后悔19岁那年偷拿了母亲的金戒指换路费从福建跑到北京读书,后留下支援边疆,再未相见过,此生再未回过故土。 张 77岁 后悔没有让我的爸爸住上楼房。 翡得望 74岁 我在村里是开面粉厂的,贷款一万多买了全镇第一辆拖拉机。我很爱车,那辆拖拉机是我的命,也开它开了一辈子,包括村里这条河就是我开拖拉机各种运输的。最后悔在拖拉机之后没有买辆大卡车开一开,过一下大车的瘾。现在年龄大了也不敢再开车,连摩托车都不敢开。没想到年轻的时候一直开车,老年之后出行只能双脚走路了。 郝少仙 81岁 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赤脚医生(接生20年)。最后悔的事情是没有去看一次大海。 杨永华 94岁 曾是地主家的大少爷,最后悔和家人划清界限。 张汝贤 78岁 工人,后悔没去过北京。 李丁 73岁 奶奶说,最后悔同意爷爷做一个小手术。爷爷是当兵的,那年得空回家,不舒服,去检查。医生说,没大事,做个小手术就好了。但是那会儿技术不发达,小手术最后感染,要了我爷爷的命。我爸爸6个月的时候没了爸爸,奶奶一个人把我爸爸姑姑养大,吃了很多苦,守了大半辈子寡。 她说,要是不做手术就好了,既然是小问题不做手术可以活久一点吧,可能也能活到现在吧。 元滏 70岁 后悔中考时有一道题已经翻到了却没复习,这一道关键的题导致与高中失之交臂。 薛桂荣 78岁 最后悔的事是没有在刚退休的年龄段骑自行车旅游。 肖玉霞 84岁 姥姥13岁前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最后悔的事是当年义和团打砸抢的时候,舅姥爷怕惹祸上身,从姥姥手里骗走了太姥爷的最后一张照片。那是姥姥留有的唯一的关于父亲的记忆。太姥爷在姥姥六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毕业于黄埔军校。 刘光汉 72岁 小时候家庭条件差,受母命早婚失去了上学的机会,等到失学肠子都悔青了,终身的后悔。我初中刚毕业被迫上门,当时逃婚都没地方躲,被岳丈发觉后強行带到女方,唉,一言难尽……你想我当时学习成绩很好,若不结婚校长和我哥讲是可以保送到市里的二中…… 奶奶 78岁 老党员,养育了三个女儿两个儿子。后悔结婚早了。 杨厚华 72岁 奶奶说一辈子最后悔的是当年懵懂无知时做出的选择。奶奶是城里人,家人疼爱,生活无忧。初中时期长相精致,文采出众,能歌能舞,本是美好的豆蔻年华。 可赶上了那样的时代,59年的大饥荒。父亲去世,母亲去农村投靠哥哥,14岁的她放弃中考,追随母亲,户口迁去她印象中有广阔天地,能大有作为的农村,从此人生之路转向一条狭窄坎坷的小路。19岁经人介绍嫁给了高颜值有知识有文化的爷爷,却不知爷爷一生为国为党为自己却对家人冷血无情。 爷爷大半辈子过得辉煌风光,却留奶奶在农村,独自像男人一样干农活,独自养大三个孩子,独自撑着整个家,又独自面对中年丧子的苦痛。最后爷爷年老退休一无所有后才回到农村的家,回到奶奶身边。 前年冬天躺在病床上的爷爷问她,老太婆,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奶奶回答不知道,爷爷说,今天是咱们俩金婚五十周年。奶奶说,不堪回首的往事就不要提了。奶奶服侍爷爷直到他病逝,谁也不知道这个老太太心里的苦心里的怨还有年轻时的梦。 朱中英 82岁 最后悔考上了大学却没上。当了一辈子中学校长。 刘佃珍 72岁 我的奶奶。后悔和爷爷吵了太多的架,没想到爷爷猝不及防地走了。 朱明桃 71岁 我本来在五峰县准备当医生的,那时刚进医院工作没多久,结果结婚的老公在另外一个县教书。我为了婚姻离开医院来到长阳,这边的医院进不了,只好在夫家务农。要说当医生比当农民好多了,农民风吹日晒的种田种不了多少钱出来。 李 79岁 后悔没有学会拼音,想用手机和别人聊聊天,但是不会弄。 马筌 69岁 普通工人,后悔八十年代没有下海经商。 匿名 78岁 那时候爷爷刚读完林校,分配到河南省的最南边,父母认为带着妻子一起远行才是最好的选择。但爷爷的父母不同意爷爷和自己心怡的对象在一起,便托人给奶奶家说媒。 说起来爷爷地主家庭出身,奶奶是书香门第,如此般配。爷爷始终不肯跟奶奶在一起,奶奶一个人在婚姻登记的地方等了整整一天,终究逃不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爷爷第二天被逼到婚姻登记的地方和奶奶登记了,这也是两人第一次见面,之后没几天就一起离开家乡去了工作的地方(至今)。 爷爷在工作的几十年里,经常出差,似乎也是在宣泄对婚姻的不满,奶奶天生脾气好,不吵不闹,一个人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抚养着儿女。2012年爷爷被诊断出肺癌,住了两个月的院,以奇迹般的速度恢复了,似乎是经历过一场生死,想要趁着在世的时候完成一些心愿,爷爷回了老家寻找当年没来的及告别的深爱的人(不知道后来找到没)。 到了2013年中旬,肺癌突然复发,爷爷躺在病床不能起身,或许是觉得自己大限将至,深夜里爷爷拉着照顾他的大儿子,一直在忏悔自己对妻子的不好,也一直在赞扬妻子对家庭儿女的付出和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希望今后,不管爱与不爱,都能珍惜眼前人。 李爷爷 85岁 我以前是抗美援朝志愿军参战首长。最后悔的是管太多事,然后大家对我好反感了。 婆婆 78岁 后悔小时候没有朋友。 丁图 73岁 后悔这一生拿起酒杯就放不下了。 巫康生 78岁(已过世) 我外公最后悔的就是没能陪在家人身边久一点。他读书好又是家里大哥,后边几个妹妹,他接受到上个世纪最好的教育,中大的岭南学院毕业。 但是他为了读书,为了留在大城市,错过了自己父亲娶另外一个女人为妻的时刻,错过了他的小妹妹们逃难去东南亚的时刻。他和他的弟弟时常见面就会说起以前事,尤其是妹妹们在东南亚的生活,但当我妈把他其中两个妹妹请来家里度假时,他没办法和她们有除了年少时光外更多的话题。 刘荣海 86岁 工程师。最后悔的事是当90年代计算机开始在工作中显示出优势时,没有跟年轻人一起去接触与学习它,现在想起来会特别遗憾。 王俊花 84岁 农村妇女。还年轻的时候,有个机会入党然后去北京。后悔的就是当时被家人拦下,没有离开那个小村子,出来闯荡。 月英 97岁 阿太后悔当初把我妈嫁给我爸,她一生养育出来的儿孙中,我是学习最好的,但我爸是最穷的,因为这样,我是最苦的。 黄X华 70岁 外婆最后悔在我妈妈很小的时候因为感冒发烧带她去打了链霉素,导致我妈妈聋哑。那时候医生也不知道会有这个副作用。后来我妈跟我爸私奔跑了,过上了极其痛苦的一生。外婆悔恨了大半辈子,觉得所有的不幸都是自己造成的,余生都在努力弥补这个过错。 钱柏松 80岁 20多岁来的新疆,在公路总队上。最后悔没带自己的妈妈回新疆在自己身边。 陈泽惠 87岁 外婆说最后悔听从父母包办婚姻,嫁给了一个国民党军官(我外公),战乱年代外公走了,只剩下外婆一个人带着几个孩子,一个人承受家庭生活还有政治上的一些负担。 姜某某 77岁 以前是地方办事处的职员,因为一生老实,连自己的编制都没有解决掉。后悔的是年轻的时候太老实了。 刘继 83岁 爷爷后悔在六十岁的时候和奶奶离婚。 爷爷以前教病理,奶奶是他的学生。在六十岁的时候选择和奶奶离婚,并和曾经是他恋人也是他的学生结了婚。两年前我姑姑检查出癌症,拖到今年她选择放弃治疗,不进食已半昏迷,瘦得只有五十多斤。爷爷在床前抱着她说:我的女儿啊爸爸也拿你没有办法。我也帮不了你。我有时候很后悔,要是当时没有和你妈妈离婚,你有什么问题也会和爸爸说了。 吴陈氏 77岁 我奶奶。那时候太穷了,没钱,没能保住和爷爷的第一个孩子,已经六岁了。爷爷当时在部队,回到家的时候发现儿子已经没了。 梁宇宏 72岁 最后悔的事就是她去世时,我仍然接受不了失去她的事实,感觉这辈子都白活了。在她生病期间,没有对她好,她忍受着病痛,还要忍受我的脾气。后来,这个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空荡荡的,再也没有了她的声音。 张秀芝 82岁 我的姥姥。姥爷去世早,现在老了生病常年卧床需要人照顾,七个子女因此争执不断。昨天她烤着火轻轻说,那时生养七八个,都养大了,现在老了,却没人想管。如果那时不要这么多,我也是可以有好工作的,你们不要要这么多孩子。 张老爷 72岁 大解放车司机,后悔没在北京买套房。 张奶奶 69岁 后悔没有赶上这个时代。现在裙子也没法穿,高跟鞋也蹬不动,眉也不会画,青春早没了;后悔没有要一个女儿,不然谈心也会方便很多;后悔没有上大学,不然眼界会更开阔…… 舒慧群 86岁 1949年,无法阻止两个弟弟去台湾,从此失散。 张乃军 74岁 我说了4遍:爷爷你这辈子最后悔(遗憾)的事,是什么。他说自己听不懂我在讲什么,然后就叮嘱我好好努力。 闫书珍 71岁 我奶奶毫不犹豫地说没有。 阿呆的爷爷 90岁 (最后悔的事?)忘也忘记了,有也没有了。 党藏民 79岁 我问的时候爷爷一下子就笑了,他说有些事就算有一天我死了我也不知道那样子做对不对。 晚祷时刻: 你最怕年老时为什么后悔? 尽量避免它。 [背景音乐] Ali FarkaTouré - Ketiné ————————————————— [新世相]每周一、三、五晚10点 这是会说话的新世相,一篇文章,一个主播,还有一颗糖。 倾听你的故事,做你的深夜陪伴品。 如果你想看更多的故事和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新世相(thefair2)

9分钟
71
8年前

新世相 | 小卖部儿女们的成长史

新世相|倾听你的故事,做你的深夜陪伴品

Sayings: 每个人从小都会有一个朋友/同学是小卖部老板的儿女。家里从小开小卖部是一种怎样的成长体验?他们后来变成了什么人?为了给我自己和你们找到答案,我和我的同事采访了六七十个家里开(过)小卖部的人,差不多可以组成一个“小卖部儿女联盟”了。想象中,他们过的是一种“不缺吃喝、见多识广”的人生,但细聊起来,还有更多真相。 为什么要了解“小卖部老板的儿女们”?和很多小孩子不同,他们从小就接触生计,接触卖卖,知道分辨贵贱和人心。如果说我们的生活是一个江湖,他们是江湖儿女。小卖部老板的儿女们提前经历的生活,我们后来都会慢慢经历,只是落后一步。 他们比寻常人更早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见识到生活百态,有的人从此能说会道,也有人长大后更加孤僻。和柜台差不多高的时候他们就接触到钱、利、交易,长大后,有人学会赚钱,有人学会攒钱,也有人无法控制地花钱。 小卖部影响了他们的性格、消费方式甚至人生轨迹。一位男生说,很矛盾要不要从商,因为太早经历了市场变幻,害怕失败。 也有一些趣事。比如“随便吃随便用”的自由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美好,一个可靠的证据是,几乎每个和我们聊过的小卖部儿女都说到了自己小时候“偷拿”的经历: @田田的苦瓜:偷辣皮去学校卖;偷别人兑过奖的瓶盖去学校再兑一次。 @安外西:偷泡泡糖被罚站;偷2毛钱去别人家买零食。 @西门吹花000:积极当售货员“薅社会主义羊毛”;偷饮料、烟,抽了一口就丢掉了。 @敏佳:和弟弟偷吃零食,还偷了50块钱打游戏。被发现了。 @就和我一样暗潮澎湃:趁着奶奶打麻将吃了十支雪糕。 @南田野:帮亲戚偷拿东西,怕大人吵架,“独自背负罪恶感”。 @Alicelen:拿东西去学校卖,赚了“巨款”。 @猛獁象呦:悄悄钱藏起来,后来有些钱自己都藏忘了。 下面是其中 16 个人的故事,看看他们后来长成了什么样的大人。 小卖部儿女们的成长体验与生活真相 作者:(读新世相的)小卖部老板的儿女们 “直到结婚前我都以为吃饭喝饮料是件必须的事” @为你旋转15度 30岁,教师 小时候我妈卖过冷饮。记忆中爸爸每隔几天就拉回一箱啤酒和一箱北冰洋,再把空箱子运走。每天我的工作就是吃饭前摆好碗筷,再给爸爸拿啤酒,给自己拿汽水,直到结婚前我都以为吃饭喝饮料是件必须的事。 我喝北冰洋长大的,工作之后嗓子不行了才开始喝白开水。我还是长到了一米七,身材也不错,也没生过什么病(只是牙齿从小就不好,补了好多次)。 我吃冰棍的速度比一般人快很多。有次大家分吃冰棍,还多出两根,说好谁先吃完就给谁,大家没想到我三口两口就吃完了,以为我有多么想吃那根冰棍,他们不知道我早练就了吃冰棍超快的功夫。 “我从家里小卖部偷了2毛钱,去别人家买零食” @安外西 28岁,交互页面设计 我家的「新星商店」跨越了九十年代。"随便吃,随便拿"这种事在我们家绝不允许。在家里,妈妈需要某个东西,就把钱给我,我到店里把钱给姐姐。帮奶奶去店里打酱油也要花钱,妈会再把钱拿回去还给奶奶。听起来有些怪异却是事实。我曾偷偷拿过一块泡泡糖,被发现,结果被罚站很久。 但是小卖部儿女的绝对优势就是可以享用城里新进来的好东西,不必考虑价格。高级的巧克力,双层的文具盒,好看的圆珠笔,各种流行的玩具。每天早上都会吃的泡面(那时候的泡面,不是想吃就能吃的)。 小时候我从不羡慕其他人的东西,如今我对物质也不要求奢侈,但一定要求品质,不会因为便宜或赠品去买不必要的东西。 我从小就没有零花钱,不可能体验那种一放学就蜂拥而至小卖部的快乐。终于有一次,我忍不住偷了家里2毛钱,放学后等到所有同学都走光,鼓起勇气去了别人家买了一包零食。但我还是没有获得那种快乐,一个人,很孤独。 后来我转学到城里。我妈为了让我不至于显得寒酸,第一天就往我兜里塞了一块钱,说“需要什么就自己在城里买”。我每天放学都跟同学一起涌进商店,可一周后一块钱原封不动地在我口袋里,因为我根本不知道我需要什么。 但“支付酬劳”的行为根植在我潜意识里直到现在。有时需要咨询做签证的朋友签证问题,咨询化妆师朋友护肤问题,结束后我会立即给对方一个红包。我会因为这样的「交易行为」感到舒服。我一直信奉“敢花就敢挣”,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不会太犹豫和节省,只要工作就不怕收入会断,没有太多悲观的危机感。 “在小卖部度过了这辈子唯独有母亲在身边的日子” @田田的苦瓜 21岁,学生 我从小父母离异,跟着爸爸,小卖部是妈妈开的。初中以前,每年暑假到妈妈那儿,是最开心的日子。每次暑假结束回家妈妈都会给我带很多好吃的。 中学时代不再像小学那样只有零食和过家家。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不再那么喜欢这个小卖部。那些年我所有的假期时间都没有了。每个周末必须帮妈妈卖东西、接货,大箱大箱搬啤酒,饮料。和妹妹总是因为搬东西闹矛盾,妈妈也觉得我很懒。有时偷偷跑出去玩,回来就是一顿骂。直到大一的春节,因为跟妈妈实在合不来,跟她大吵一架,从那至今再也没有去过小卖部。 在小卖部度过的时光,是我这一辈子唯独有母亲在身边的日子。一开始是因为去小卖部会有好吃的,到后来希望妈妈能多给予我母爱。好像后来这两件事我都没真正拥有。但其实有怀念,因为在小卖部的日子,有爸爸(继父)妈妈,还有弟弟妹妹。至少看上去是一家人。 “现在想从商,但从小知道市场变幻,害怕失败” @周宏胜 19岁,大一 我家应该算是超市。我可能是“小卖部继承者联盟”中底盘和装备大一点的那种。小时候会偷拿话费卡来冲游戏币,用完后撕坏丢到超市旁边的小河里,对父母还有一套“反侦察”技能,所以到现在也没暴露。 开小卖部做生意最主要的熟人,呆家看店就需要熟络的打招呼。例如,嘿,今天又去哪里啦?嘿,今天是不是又要买酒啦。这一点我并不怎么成功。我是比较内向的孩子,最多可能会微笑、点个头。现在想想我浪费很好的锻炼交流的机会。 以后是否从事商业是我最矛盾的一个选择。我想赚钱,但害怕失败。因为家里有过超市生意失败那种落魄感,知道市场变幻多端,一不小心就会亏得血本无归。不想再经历。 “小时候体验不到购物乐趣,长大后我以花钱为乐” @南田野 30岁,互联网运营 我们家有三个小孩,家里开小卖部,老爸从小给我们灌输经济独立的思想,干家务活拿报酬。每天有定量的零食份额,比如夏天每人一天一根冰棒,酸梅粉咪咪虾条糖果,爸妈规定好,不可以自己动货柜。吃完了要自己掏零花钱买,没有钱不许吃。 小时候非常烦恼不能去别人店里买东西,体验不到购物的乐趣。那时的零花钱管理没有给我培养出理财观念,反而制造了稀缺感。工作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觉得要理财,以花钱为乐,仿佛是为了弥补当时的不满足。结果长期陷入一种随时贫穷的状态。 “我们欠下的陪伴,留小卖部的热闹还父母安慰” @西门 40岁,新媒体人 每年大年三十,我父母亲一定会允许我吃水果罐头,橘子黄桃等等,到现在都特别喜欢吃黄桃罐头。那时候没零用钱,我一有空就参加了售货员的工作,薅社会主义羊毛。父母赚钱辛苦,我也很克制,小小拿一点就好。 当时还没有现在这样送货上门的便利,全是父亲骑着自行车驮了上百斤货物。我经常等在小店门口有个上坡的地方,看着父亲满头大汗努力保持自行车平衡。见过父母的艰辛,所以直到现在我都只消费自己能承受的,有节制,但也不会亏待自己。也学会了与人友善,无论贫穷或富贵。见过每次消费几块都需要斟酌的贫困人群,可他们都是顾客,不是么。 现在还在开,早些年曾劝父母关掉,后来我姐说,即使不赚钱也让父母开着,现在都是送货上门,不算辛苦;有了这个店,亲戚朋友邻居随时有地方坐,有地方聊天。我们四个都不在父母身边,欠下的陪伴,至少还有现实的热闹给予他们安慰。 “家庭问卷填到父母那一栏,我曾有小小的自卑感” @敏佳 25岁,互联网公司市场工作 91年家里开了个小卖部,没有招牌也没名字,街坊邻居叫它“茂发的店”(我爸名字)。起初只是个8平米的盒子,爸妈在店后面搭起了不到8平的帐篷,用于囤货及睡觉。冬天,大人又在小卖部的左边围起了块空地,坐在里面喝酒聊股票侃国家政策。填家庭问卷表,写道父母职业那一栏的时候,我会有小小的短暂的自卑感。 同学羡慕我,我羡慕开超市的朋友。我和弟弟从来就没有过那种“被满地的零食包围着"的记忆。我俩坐在店里,眼睛盯着玻璃,趁爸爸和朋友聊天的间隙,迅速抓起一包咪咪,先挑出里面崭新的一角纸币收好,再囫囵吞枣般解决它。完事后,把包装袋塞进兜里,擦擦嘴角的调料屑,若无其事地离开店里。若是体积较大的零食,就趁爸妈不注意,塞进书包,转移阵地,解决战斗。 生活从来都不容易。父母总是因为财务问题争吵,摔盘子到闹离婚。有次他们吵架了,爸爸气的去店里待着,撕书发泄怒气。我曾经对钱有很深的念想,想拥有很多很多钱,因为觉得有钱可以化解很多矛盾,可以舒适的生活。 “摊子成了爷爷奶奶一生的守候” @就和我一样暗潮澎湃 20岁,学生 小时候爷爷奶奶给别人看大门,就在路边摆了小摊,卖雪糕、馒头、香烟、饮料,是我狂吃狂喝的童年。印象中夏天爷爷在躺椅上睡觉,奶奶在院子里打麻将,摊子上每人,我就疯狂吃雪糕,吃十块也没人管(现在胃坏了…) 偶尔会有小姐姐小哥哥向我买东西,那时候攒了做生意的“经验”,初中毕业摆摊卖洗衣粉赚了人生第一桶金。 现在爷爷奶奶已经不看大门了,但摊子还在。爷爷奶奶都将近八十岁了,摊子成了一生的守候。奶奶最近生了病在住院,爷爷还在每天从家里去摆摊。 “见过拮据的人怯生生给老婆买花” @你吃饱了吗 25岁,现在在银行就职 家里的小店主要是卖鲜花和茶叶,去店里帮忙看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遇到刻薄的,爸妈总得笑脸相迎(当然客人走了也会骂他们)。爸妈奔波生计,不会太在意我的成长时刻,所以我很孤独,孤僻,小时候不太愿意跟人交流,但长大后我学会了您好、谢谢、受累、麻烦了这种对话。 情人节是让我觉得最灰心的节日,因为经常会怀疑真心。大金链子小手表的进店挑花,说话刻薄锱铢必较,让人觉得收到这样买来的玫瑰一点意义也没有。 也有暖心的时候,有一年情人节,晚上快收摊了有个中年男人进来,怯生生问是不是有玫瑰卖,看穿衣打扮也是个疲于奔命的人。攀谈着就说结婚都这么些年了从来没买过花,孩子们说起来了想着也哄哄老婆,就拿了一支,毕竟玫瑰实用性低,对勤俭的老婆来说会嗔怪。依稀记得因为很晚了所以没有要他钱。 “在小卖部,我看到的除了爱还有贫穷” @看明月转朱阁 17岁,职业高中学生 我家的小卖部卖农村孩子们的小零食,但最主要的用途是大人们的牌场。一群人一群大人,打牌打到中午舍不得离开,一人一桶泡面吃得很香。污浊的烟气儿以及脖子上一不小心被烟头留下的痕迹成为我永远的记忆。 在小卖部里,我看到的除了爱,还有贫穷。爸爸妈妈老是为了钱吵架。因为小卖部的存在,我能够看清哪些真心对我们家好,哪些背地里对我们冷嘲热讽,继而学会了“看透不说透”的处世之道。 我很小,很矮,站在柜台后面是为了偷吃鸡爪。妈妈用筷子捞,我告诉她,你用手啊你用手啊,我刚刚用手捞好像也没有啦。妈妈就知道我偷吃鸡爪了,而且叫我以后不要做偷偷摸摸的事,我记住了。 “自己做顾客的时候就想,不要把自己当上帝” @Alicelen 24岁,职业丽江客栈老板 十二三岁的时候,我在一个封闭式学校读初中,学校小卖铺的东西比外面贵,班上的同学知道我家开小卖铺,偶尔让我带一些瓜子糖果或者苹果,一个星期两三次,每次四五块钱,赚来当自己的零花钱。心里头特自信,那时候大家都没有什么零花钱,我那简直是巨款。 开门做生意就要笑脸迎人,长大后也是脾气极好很少给人红脸,也算学了一点(经验)吧,后来做过一段时间的微商,知道挣钱不易,也就不占别人便宜,虽说顾客就是上帝,但自己做顾客的时候就想,不要把自己当上帝,因为上帝甚多不缺你一个。 “小卖部有人情味,但不会太热情,因为有利益” @Oishi_shi 23岁,新媒体人 我家是开五金日杂货店的,开了十多年。有从外面打工回来的人,第一时间先到我家买个东西,再回家。小卖部是个有人情味的地方,让人觉得放心,踏实。毕竟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很薄弱。他们每次看到我妈,就很安心,放下了大城市的一身疲惫,但又不会对你特别热情,因为有利益,钱。 家里吃喝不愁,在我们那个农村小镇上,可以吃鱼吃肉,小学的时候看到别人的饭菜觉得震惊,觉得那是很没营养的东西,看到差距,心里挺有负罪感。 我在我们那个小镇上挺自豪的,后来找了城市里的工作,有钱人太多,消费水平太高。刚来城市的时候会畏惧,自卑,觉得自己就是一大山里走出来的穷娃娃。一开始花钱习惯还跟家里一样,没什么顾虑,后来觉得这个心态不行了。现在的我很会砍价,很会推销,会看人民币的真假,数钱数得又快又准。很持家,但就是有点斤斤计较。 “只要你笑着和他们说话,他们也会笑着回应” @白雪不是白雪 21岁,医学生 家里开小卖部将近20年,诚信是第一。见过了形形色色的人,就学会了看别人的心思。但不管来买东西的人什么情绪,只要你笑着和他们说话,他们也会笑着和你说话。 大妈大姨来买东西的时候都跟我妈聊天,于是这里成了社区的八卦流通站,谁家出什么事儿谁家闹掰了我们都会很快知道。这些年来人们越来越有钱,买的东西越来越多,尤其是小孩子。开着小卖部见证着人们和时代的变化是很幸福的事。 “讨厌赊账的人,后来自己学会了赚钱” @猛獁象呦 23岁,学生 现在都不是很喜欢吃雪糕,喝酸奶。尤其是四个圈,火炬那种很多年的雪糕。小时候家里卖雪糕吃伤了。我爸说卖的最好的一天是98年亚运会那天,把一冰柜雪糕都买完了。后来家里开始卖酸奶,整个学校的酸奶都是我们家供应,一次做几十斤,特别忙的时候我还要帮忙去给别家小卖部送酸奶。 一个人看冰柜的时候会有学生过来赊账喝酸奶,有的人事后就会不承认赊了账,小时候就想着以后不要成为这样讨厌的人。后来本科出去做兼职,摆摊买饰品,攒了点钱,很有效地正好花完。没有多余的钱也不用和别人借。 “爷爷在我皮箱塞了一块香皂,告诉我小卖部没多少东西给你了” @cool kid 22岁,大四学生 爸爸外出的那几年,爷爷的小卖部支撑了着全家,也贯穿了我20多年的记忆: 整个小学,我和弟弟隔天的早饭不是方便面就是牛奶。我小时候因为方便面调料包跟同学吵起来,后来撕破脸皮。 三年级,会基本乘法,开始帮爷爷卖烟卖零食,各种零食和雪糕吃的停不下来。 初中,每天回学校的路上顺便送饭给爷爷,坚持了三年。我住校后,他还是会在小卖部给我留牛奶和核桃。 高中,我去了市区,爷爷每周都在我书包塞一些饼干牛奶蛋糕方便面,给我零花钱,有空我就帮他挠挠背跟他讲讲学校的趣事。 上大学,临走那天爷爷在我皮箱塞了一块香皂,告诉我小卖部没多少东西给你了,在外边好好照顾自己。如今在外我都不咋买零食吃,永远觉得零食没有小时候那个味道了。 这么多年来小卖部依然在十字路口拐角,木质柜台都是爷爷亲手做的,有一次工商局来调查说卖假酒要查封,那天奶奶一直哭。 爷爷说变化太快赶不上形势了,年纪大了不想折腾,但他每天还是早起收拾摆东西坐在门口,和过往老爷爷在他亲手种的槐树小坐着小板凳聊天。他身体越来越不好,我啊不盼别的,只想回家陪陪爷爷。 …

16分钟
18
8年前

新世相 | 为什么你必须用最大的努力准备迎接桃花要开了这件事

新世相|倾听你的故事,做你的深夜陪伴品

Sayings 一 我喜欢桃花。曾经有一段时间,在微信里输入“桃花朵朵开”,会有一屏幕的桃花落下来。这件事让“期待桃花就要开了”这种情绪早早地就确定下来。 在立春这一天,我们谈一谈期待。为什么我们应该早点开始期待那些之后才会到来的好事? 因为好事总是太短了。 人们总希望让一件好事变长,但正像“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更快一些”,好事总是显得太短暂。相聚是短暂的,喜悦是短暂的,甜蜜是短暂的。反倒是离别、痛苦、仇恨,总是特别长。 但让一件好事变长是有方法的。在它开始以前,早早地期待它;在它过去之后,细细地回味它。因为它即将到来的期待,让自己有能力面对它还没有到来的这段时间的灰暗;又凭借它毕竟曾经发生过的这点欣慰,尽可能地挨过它结束以后的灰暗。 二 其实大多数好事是无法预计、突然到来的,没有办法提前期待。但好在,有些美好的事情,是我们提前就知道的。 比如,已经约定时间、预计将发生的重逢;定下来的婚期;选购的漂亮衣服和礼物预计要到来的那天;提前定下的旅行…… 既然生活里面还有些可以预计的、确定会发生的好事,就应该非常努力地,绝对不浪费地期待起来。要把对它的期待做到极致,花最大的努力准备迎接它。 比如桃花要开了这件事。从现在开始,要认真而刻苦地准备等待桃花的花期,先回想一下在下雨天被冲得苍白的桃花和在暖风里面耀得人恍惚的桃花。要让自己从身到心利用好春天来了这件一定会发生的好事。这样,当春天过去的时候,你回想起来,好的记忆会因为这种充分的准备而变得更长、更强烈,更有安慰作用。 立春让期待桃花开这件事显得更合理。天气还冷,但想到桃花在不久之后一定会开,会让人在寒冷里怀有一种明亮的希望。 三 祝你拥有很多像桃花即将开了一样确定、美好的事情可以期待。 [背景音乐] Begin-《岛人ぬ宝》 ————————————————— [新世相]每周一、三、五晚10点 这是会说话的新世相,一篇文章,一个主播,还有一颗糖。 倾听你的故事,做你的深夜陪伴品。 如果你想看更多的故事和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新世相(thefair2)

4分钟
0
8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