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李静,剧作家,文学评论家,著有批评文集《捕风记》《必须冒犯观众》,话剧《大先生》,随笔集《受伤者》《把药裹在糖里》等。 今年是王小波诞辰70周年,很多人或许都没有意识到,这位将自己置于“沉默大多数”的作家已经离开了25年,这也促使苗师傅准备了这期选题,当王小波已经变成了一个精神符号,我们真正了解他多少呢? 从《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到《肚子里的战争》,在王小波的文章中,人们大多能够感受到的是文字传递出来的快乐,但是他的好友,曾经是王小波文学编辑的李静则在节目中如此描述见到王小波的第一印象,“不那么振奋”,“头发是蓬乱的,穿着大短裤,踢着拖鞋,啪啦啪啦地出来,然后带着一种审视性的目光,问个好”。 嘉宾李静手中的“镇宅之宝”《黄金时代》 “王小波停在了45岁,但我们还在老去”,那些回忆被李静浓缩在了她的新书《王小波的遗产》之中,在节目里,苗师傅也分享了当年王小波给《三联生活周刊》投稿的趣事,并对他的“恶趣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比如:为什么王小波要花几百个字去描写一坨“屎“?他的文章为什么总是与”屎“打交道? 为什么王小波会真正风靡?“我觉得因为他的精神层面的力量和有趣,是中国在当代文学里一直渴求而没有得到的”。 节目的最后,苗师傅和李静郎读了自己最喜欢的王小波书中的段落,那么,你又最喜欢他的哪本作品呢?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 王小波的亲笔签名(节目现场拍摄) 时间轴 03:02 李静:“我可能有精神上的先天性鱼鳞病” 10:22 精神、智慧与心肠……《王小波的遗产》究竟指什么? 17:37 思想驱动想象力:王小波的创作方式与大多数小说家都不一样? 25:10 《秦国喜剧》的创作,起源于对王小波的负疚感 31:55 印象谈:王小波是埋在地下的金子,放着闪耀的光 39:47 王小波的作品为什么在死后才得以出版? 45:18 新时代的人都学王小波,用文学的方式讲理 49:56 王小波的恶趣味:花几百字描写一坨”屎“ 54:35 从《黄金时代》的陈清扬,看到一个“跨性别“的王小波 相关资料 《我害怕生活》:剧作家、文学评论家李静所著文集。 《致你》:李静的私人创作集,写于1996年到2021年,包括从未发表的诗歌,以及一些散文和短篇小说。 《秦国喜剧》:剧作家李静创作的话剧。 奥尼尔:爱尔兰裔美国剧作家,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琼斯皇》《毛猿》《天边外》《悲悼》等。 《铁皮鼓》: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的长篇小说。 君特·格拉斯:德国作家,著有长篇小说《铁皮鼓》、《狗年月》等,曾于199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卡尔维诺:意大利当代作家,代表作品《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骑士》等。 《我们的祖先》三部曲:由《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骑士》三部小说组成。 巴赫金:前苏联文艺学家、文艺理论家、批评家、世界知名的符号学家,苏联结构主义符号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特里林:美国文学批评家,主要作品有论著《弗洛伊德与文学》《艺术与神经机能症》等。 节目中提到的王小波相关作品 《王小波的遗产》:李静关于作家王小波的评论与回忆文章的结集。 散文《肚子里的战争》《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花剌子模信使问题》《极端体验》 小说《黄金时代》《寻找无双》《唐人故事》《青铜时代》《红拂夜奔》《万寿寺》《白银时代》 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思维的乐趣》:作家王小波创作的散文,收录于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 《他们的世界》:李银河与王小波所著书籍,第一本中国男同性恋研究专著。 特别推荐 (在“三联中读”app搜索关键词即可获取相关内容) 互动方式 本期节目由“三联中读”编辑部自制播出。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下自己对于本期节目话题的想法或问题,并订阅《天真与经验》。 节目双周二在“三联中读”app首发,双周五在喜马拉雅、小宇宙、苹果Podcast更新。更多延伸阅读、加更内容及主播互动、福利赠送,欢迎下载“三联中读”app。 内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制作团队 监制|俞力莎 制作人|天健 编辑|高佳琪(实习) 音频剪辑|张译丹 丨天真与经验丨
主播/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陆胤,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国文的创生》作者 都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这个难易有标准吗? 这是本期节目中,苗师傅抛出的第一个简单的互动问题,北京大学的陆胤教授从古代语言聊到了汉语的定义,再聊到了晚清时期语言文字的改革,最终落点在了两人感兴趣的第二个问题上——“中国古代人的识字率”。 如果你好好收听了整期节目,你就会发现,整期节目里有非常多从“小问题”切入而得出的“大答案”,比如,《左传》记载的外交官都要”断章取义“,背后渊源其实是语言文字区分的认同共同体;古人为什么强调要抄书、背书?“这其实是一种修身术”…… 在语文教育的发展史中,有非常多艰深而有趣的知识内容,“国文的创生”背后有着中国语言文字乃至教育的深厚基底。友情提醒,这是一期干货含量超标的节目。 时间轴 03:08 “国文”一词来源于日语? 08:11 都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有标准吗? 11:58 识字率的界定:写名字?写信? 14:02 中西方理念冲突:语言文字是工具吗? 16:32 语言文字形成的认同共同体 28:33 古人的知识是有等级的 32:56 “五四”以前,文言文和白话文存在中间地带 37:39 吴汝纶:“有意思的古文家” 50:10 “教士化民”的仪式感 53:43 现代语文的演变史是怎样的? 58:18 古人为什么强调抄书、背书? 1:03:20 中国人阅读史的变化 1:05:23 曾国藩怎么读书:大声读! 1:17:07 现代用白话文教文言文,可行吗? 特别推荐 (在“三联中读”app搜索关键词即可获取相关内容) 互动方式 本期节目由“三联中读”编辑部自制播出。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下自己对于本期节目话题的想法或问题,并订阅《天真与经验》。 节目双周二在“三联中读”app首发,双周五在喜马拉雅、小宇宙、苹果Podcast更新。更多延伸阅读、加更内容及主播互动、福利赠送,欢迎下载“三联中读”app。 内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制作团队 监制|俞力莎 制作人|天健 编辑|高佳琪(实习) 音频剪辑|张译丹 丨天真与经验丨
主播/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孙飞宇,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谈到弗洛伊德,大部分对他的了解都来自他的经典著作《梦的解析》和精神分析学派,但有关其他却知者寥寥,本期节目中,苗师傅邀请到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孙飞宇教授,进行了一次对于弗洛伊德的“全面复盘”。 孙教授的新书《从灵魂到心理》是一本关于经典精神分析的社会学研究学术著作。从社会学研究弗洛伊德,是不是听起来角度有些特别?在这期节目里,孙老师介绍了更多有关弗洛伊德被大众误解的部分,简单剧透,还有一些“八卦故事”。 不过,节目中更值得关注的是,孙教授和苗师傅有关弗洛伊德理论对于当下的实践意义的讨论:比如高校生的“抑郁症问题”能用弗洛伊德理论解释吗?趋同理性化的社会下,人们该如何自处?…… ▲弗洛伊德的研究生活 时间轴 04:50 “弗洛伊德的德语著作其实最好懂” 06:40 弗洛伊德其实渴望得到诺贝尔医学奖? 11:25 性压抑和社会教条是一种冲突吗? 12:23 如何从社会学角度理解弗洛伊德? 15:42 弗洛伊德到底是不是泛性论者? “人的身体是文明的一个场域,性的表现也好,身上的症状也好,实际上都是文明通过你的身体在诉说,症状是一种语言,当然也是一种性的表现。” 20:42 英译本、法译本的讨论 24:28 1909年,弗洛伊德去美国有什么特别意义? 27:56 “八卦时间”:弗洛伊德和荣格的两次决裂 35:43 高校学生“抑郁症问题”能用弗洛伊德理论解释吗? “认为通识教育就是治疗今天大学生心理状态的一个最好的良药,通识教育就是今天的精神分析。” 40:47 理性化越发达,自我教育的契机越少 “理性化的意思就是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制度、系统里,它会伴随着时间的进展变得越来越细密,越来越严格,这个制度越来越健全之后,一个学生在大学里面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少。” 46:26 中国文学有“俄狄浦斯情节”吗? 51:51 小说中的社会学案例:“堂吉诃德” 58:10 隔了一百多年,心理医生职业为什么再次火爆? 节目中涉及到的人物与书籍 弗朗兹·布伦塔诺: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意动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马克斯·韦伯:德国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 奥托·兰克: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最早和最有影响的信徒之一。 《谋杀的解析》:作者是(美)鲁本菲尔德 《图腾与禁忌》: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作的人类学著作,1913年首次出版发行。 《摩西与一神教》:弗洛伊德著作。 特别推荐 (在“三联中读”app搜索关键词即可获取相关内容) 互动方式 本期节目由“三联中读”编辑部自制播出。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下自己对于本期节目话题的想法或问题,并订阅《天真与经验》。 节目双周二在“三联中读”app首发,双周五在喜马拉雅、小宇宙、苹果Podcast更新。更多延伸阅读、加更内容及主播互动、福利赠送,欢迎下载“三联中读”app。 内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制作团队 监制|俞力莎 制作人|天健 编辑|高佳琪(实习) 音频剪辑|张译丹 丨天真与经验丨
主播/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谢强,曾任中国足球协会翻译,被媒体称为“中国足球第一翻译”。后进入新东方任教,曾任北京新东方校长,是新东方、翻译和体育的“三栖”人士。 本期节目的嘉宾谢强和苗师傅相识于2007年的一档体育节目,因为讨论足球而结识,这次录制是两人15年后的首次见面。不过,在这期节目里,俩人没怎么聊足球,而是说起了当下人们尤其家长们,最关注的教育培训和出国留学。 谢强在新东方有着20年的工作经历,6年当老师,14年当校长,如今刚刚离职,在北京时他曾负责着国际教育板块,托福、雅思、美国高考……用北京话说,那些留学前必须要经历的标准化考试,他都门清儿。 面对出国的选择,更重要的是拥有赚钱的专业能力,还是思维方式的开阔拓展呢?“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似乎总会让家长们有着许多焦虑。如果你想让孩子出国留学,到底该怎么花钱? 谢强对于当下的教育模式有这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节目中你还可以听到,他知无不言地与大家畅聊自己曾经任职机构老师时的心理变化,并且以内化的行业视角为大家解读出国留学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内幕”。 “三千元每小时的咨询费用”,苗师傅这次先“垫付”了。 时间轴 05:03 为有钱人做留学教育的生意经 09:16 “双减”反让教育更加不公平? 14:34 资本的狂热,教师资源的“迁徙” 21:17 被“裹挟”的新东方,经历了怎样的大起大落? 24:47 分项教学: 市场的呼唤、民办的保身之本 28:19为什么“新东方”的老师都要听相声? 33:09 “保进全美前50”,原来是个信息差陷阱? 36:21 国际教育之路会越收越紧吗? 41:09 送孩子出国前,应当规划这些事 49:19 教育培养,一个关乎几代人的重大决策 56:55 “现在的孩子,思考问题太程式化” 59:16 足球队的出征,就是现代社会的一场战争 特别推荐 (在“三联中读”app搜索关键词即可获取相关内容) 互动方式 本期节目由“三联中读”编辑部自制播出。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下自己对于本期节目话题的想法或问题,并订阅《天真与经验》。 节目双周二在“三联中读”app首发,双周五在喜马拉雅、小宇宙、苹果Podcast更新。更多延伸阅读、加更内容及主播互动、福利赠送,欢迎下载“三联中读”app。 内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制作团队 监制|俞力莎 制作人|天健 编辑|高佳琪(实习) 音频剪辑|张译丹 丨天真与经验丨
主播/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谭杰,中国体育报高级记者,跑者,《领跑者》杂志创办人,翻译作品《耐力——无伤燃脂轻松的MAF训练法》、《锻炼》等 当《本草纲目》的音乐响起,是否触动了你曾经被“刘畊宏”支配的恐惧?酸痛的四肢肌肉、汗水浸湿的背心马夹……在“居家”成为了常态的当下,锻炼似乎停留在了久远的记忆之中,成为了一种只可远观的生活态度。如果你也像大部分人一样,正被“慵懒感”包裹,看着自己心血来潮立下的锻炼Flag正“明日复明日”地推迟,那么你有必要仔细听一听这期节目。 在本期节目中,苗师傅邀请到了中国体育报的高级记者谭杰,同时也带来了由他翻译的新书《锻炼》。值得一提的是,谭杰不仅本职从事体育记者工作,同时也是一位马拉松运动的资深参与者。“体育和运动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是,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好的认识。”谭杰如是说。 《锻炼》 当“一身腱子肉”的谭杰与“中年人”苗师傅会客中读录音间时,对于“锻炼”这个话题,两人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体育不等同于锻炼?博尔特破世界纪录的跑步成绩在动物界只能赢过松鼠?穿鞋跑步反而会对自己造成伤害?基于《锻炼》一书中所提到的12种谬误,谭杰结合自己多年的运动经验,为节目前跃跃欲试的你提供宝贵的锻炼科普知识。 在节目过后,希望你能够摆脱“体育好才是身体好“的迷思困扰。 时间轴 03:43 《锻炼》:从进化的角度谈谈身体的常识 08:50 体育等同于锻炼,是一种谬误? 14:00 承诺的力量:一个推动锻炼的好方法 22:51 “如果你不能动起来,你就去参加一个比赛” 26:20 体育中的仪式感能够超越健康? 29:53 从进化理论谈起,人究竟善于奔跑吗? 39:00 现代跑鞋,治疗身体不平衡的药 44:14 掌握人体的知识与锻炼有何关系? 54:16 数字指标——刺激锻炼的“显形动力” 01:01:46 《耐力》:让科学标准引导锻炼的“正途” 节目中涉及到的人物与书籍 丹尼尔·利伯曼:哈佛大学人类进化生物学教授,以对人类头部与身体的进化研究而闻名,代表作品《人体的故事》等。 《锻炼》:丹尼尔·利伯曼所著书籍,译者谭杰,2022年7月于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人体的故事》:丹尼尔·利伯曼所著书籍。 霍尔·希格登:芝加哥马拉松官方训练计划制定者,美国路跑协会(RRCA)创始人之一,《跑者世界》资深作者,著有《马拉松终极训练指南》等36部作品。 《马拉松终极训练指南》:霍尔·希格登所著书籍。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威林厄姆所著书籍。 《耐力》:菲利普·马费通所著书籍。 特别推荐 (在“三联中读”app搜索关键词即可获取相关内容) 互动方式 本期节目由“三联中读”编辑部自制播出。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下自己对于本期节目话题的想法或问题,并订阅《天真与经验》。 节目双周二在“三联中读”app首发,双周五在喜马拉雅、小宇宙、苹果Podcast更新。更多延伸阅读、加更内容及主播互动、福利赠送,欢迎下载“三联中读”app。 内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制作团队 监制|俞力莎 制作人|天健 编辑|高佳琪(实习) 音频剪辑|张译丹 丨天真与经验丨
主播/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李晖 ,著名译者,北京大学翻译学博士 ,翻译作品《刀锋》《呼啸山庄》等 中读课程《人性观察者:毛姆》主讲人(在“三联中读”app搜索关键词即可获取相关内容) 对于很多人来说,毛姆是一位很难让人遗忘的作家,争议性和话题性同在,他本人有着诸多标签:最富裕的作家、“交际花”、毒舌、“二流作家”;他的作品经典并流行,《月亮与六便士》畅销至今,《刀锋》扉页的那句“一把刀的锋刃不容易越过,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被不少人标记为名著金句…… 这位著作与八卦等身的文学巨匠,苗师傅也好奇满满,于是邀请到了北京语言大学李晖老师做客本期节目,李晖老师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他同时也是《刀锋》的译者。 《刀锋》,[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著,李晖译,译林出版社 1944年,毛姆推出长篇小说《刀锋》,成为他最有趣也最成功的长篇之一,在《刀锋》里,他其实深入探讨了一个关于人生拯救的问题:人应该怎么过一生,才能是一个喜悦的人? 如果翻开毛姆的人生经历,丰富程度肯定不亚于他笔下的人物,他刻薄毒舌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精神世界?他的取向给他带来哪些写作与生活新变化?作为当时最富裕的作家,他的钱都从哪里来? [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苗师傅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自己对毛姆小说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小的时候读《月亮与六便士》觉得人就应该抬头仰望月亮,过一种理想主义的生活,长大后才知道“六便士”的重要,转而期待一种更加务实的生活。 读毛姆小说,“除了消遣以外,还有值得学习的两点就是:学会如何八卦和怎么同名人打交道”。 不知道各位听众朋友最喜欢毛姆哪部作品?对他是否有什么好奇之处呢?听完本期节目,相信你会在两位老师的探讨中收获一些思考,一起来聊聊吧。 本期为加更内容,下周二将继续更新正餐,大家不见不散! 时间轴 03:35 毛姆的生平比他的作品更有意思 07:40 当世最富裕的作家:毛姆的钱都从哪儿来? 12:08 “同性恋者”毛姆的矛盾 19:25 毛姆的刻薄与幽默:毒舌是一种英国传统? 29:30 毛姆小说里的“我”是毛姆本人吗? 37:10 现代人:捡六便士还是选月亮? 42:22 从毛姆小说中学习,如何八卦以及与名人社交 45:01 “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以如此微薄的才华获得如此重要的地位” 49:41 张爱玲身上有毛姆的影子? 54:32 毛姆最大的贡献是“毛姆文学奖”? 特别推荐 (在“三联中读”app搜索关键词即可获取相关内容) 互动方式 本期节目由“三联中读”编辑部自制播出。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下自己对于本期节目话题的想法或问题,并订阅《天真与经验》。 节目双周二在“三联中读”app首发,双周五在喜马拉雅、小宇宙、苹果Podcast更新。更多延伸阅读、加更内容及主播互动、福利赠送,欢迎下载“三联中读”app。 内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制作团队 监制|俞力莎 制作人|天健 编辑|高佳琪(实习) 音频剪辑|张译丹 丨天真与经验丨 《天真与经验》是作家苗炜×三联中读独家合作的原创谈话类播客。在这档节目中,他将以知识分子的敏锐和思考,对话来自不同领域的实践者,进行人文新知、社会生活、公共话题的讨论,找寻抚慰时代困境的方法论。 “为了获得一些经验,我们还是天真一点儿吧”。 主播苗炜:人称“苗师傅”,作家,前《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原《新知》杂志主编。
主播/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大旗虎皮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读专栏《美国故事的背面》主讲人 提起黑帮片,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打斗激烈的《喋血双雄》,优雅克制的《教父》还是揭秘犹太黑帮的《美国往事》? 2022年是电影《教父》上映的五十周年,这部被称封神的黑帮片时至今日依然影迷无数。《教父》何以成为经典?这成为了本期节目里苗师傅和嘉宾李洋最先讨论的话题。 聚会的合影 电影《教父III》(1990)剧照 李洋老师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他在中读上还有一个更为大家熟知的名字——“大旗虎皮”,在他的专栏《美国故事的背面》中,大旗虎皮老师解读了39部经典黑帮题材电视剧,展示了一段不为人知的美国故事。 按李洋的话说,自己对黑帮片的兴趣是因为从小就爱看香港电影,而在法国读博时,毕业论文恰好也选择了《美国往事》的导演赛尔乔·莱昂内,研究黑帮片成了他的个人爱好。 从黑帮片爱好者与电影学研究者的角度出发,黑帮片是怎样一种存在呢? 苗师傅和李洋在节目中聊了非常多黑帮片背后出来的故事,其中提到了两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一是为什么电影导演成了有组织犯罪历史近乎唯一的讲述者?二是在看犯罪片时,为什么很多人会对“恶”的一方的主人公产生同情心与同理心? 《美国往事》剧照 除此之外,包括大屠杀作为严肃的历史,是否应该被以商业电影的手段拍摄成为“娱乐产品”?我们对影像的选择与观看究竟会产生多大的力量等问题,其实已经远远超过“黑帮片”的主题本身。 当然,本期节目也不乏两位老师的片单输出,期待收听完节目的你到评论区和我们聊聊,“你眼中的黑帮片”。 时间轴 04:23 最经典的黑帮片为什么不“打起来”? 09:23 意大利人的黑帮和犹太人的黑帮有什么区别? 16:15 芝加哥“黑帮老大”阿尔卡彭的传奇往事 19:48 为什么没有学者研究有组织犯罪的历史? 27:22 警察扮演警察?聊聊八九十年代中国刑侦剧独有的电视剧纪实高峰 36:41 犯罪片、警匪片和黑帮片有什么区别? 38:15 对犯罪分子产生同情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面临困境? 43:11 一种目光的伦理:大屠杀可以进入娱乐产业吗? 50:05 电影艺术的边界在何处? 54:25 我们如何面对越来越泛滥的“瞥视”? 01:02:20 由黑帮片延伸:知识分子与文化概念为什么无力? 《目光的伦理》 节目中涉及到的人物及书籍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美国的电影导演,家族意大利移民。其最著名的作品是《教父》(The Godfather)三部曲、《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和《吸血惊情四百年》(Dracula)。 塞吉欧·李昂尼:知名意大利导演、编剧、制片人,代表作有“镖客三部曲”《荒野大镖客》 《黄昏双镖客》《黄金三镖客》,“美国三部曲”《西部往事》《革命往事》《美国往事》。 阿方斯·加布里埃尔·卡彭:绰号疤面,是一名美国的黑帮份子和商人,他在禁酒时期获得名气,成为芝加哥犯罪集团联合创始人和老大。 《目光的伦理》:作者李洋(大旗虎皮),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眼生万物》:英国史蒂夫 • 帕克所著书籍。 杜鲁门·贾西亚·卡波特:本名杜鲁门·史崔克福斯·珀森斯,美国作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蒂凡尼的早餐》(1958)与长篇纪实文学《冷血》(1965)。 节目中涉及到的相关影视作品: 《大西洋帝国》《铁面无私》《疤面人》《边境杀手》《冰血暴》《犯罪升级》《刑侦一号案》《城中大道》《盗火线》《卡波特》《声名狼藉》《辛德勒的名单》 纪录片:《纽约黑帮覆灭录》《芝加哥黑帮》 相关延伸 课程|大旗虎皮·美国故事的背面 课程|大旗虎皮·细说《教父》前世今生 播客丨点解会咁?70后和00后钟意的港片原来都一样? (在“三联中读”app搜索关键词即可获取相关内容) 特别推荐 互动方式 本期节目由“三联中读”编辑部自制播出。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下自己对于本期节目话题的想法或问题,并订阅《天真与经验》。 节目双周二在“三联中读”app首发,双周五在喜马拉雅、小宇宙、苹果Podcast更新。更多延伸阅读、加更内容及主播互动、福利赠送,欢迎下载“三联中读”app。 内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制作团队 监制|俞力莎 制作人|天健 编辑|高佳琪(实习) 音频剪辑|张译丹 丨天真与经验丨 《天真与经验》是作家苗炜×三联中读独家合作的原创谈话类播客。在这档节目中,他将以知识分子的敏锐和思考,对话来自不同领域的实践者,进行人文新知、社会生活、公共话题的讨论,找寻抚慰时代困境的方法论。 “为了获得一些经验,我们还是天真一点儿吧”。 主播苗炜:人称“苗师傅”,作家,前《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原《新知》杂志主编。
主播/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范晔,文学博士,北京大学西葡语系副教授,《百年孤独》中文译者 不知道身为听众的你,身边是否有“毛孩子”相伴?可还记得上次去动物园是什么时候?……动物和人类共存于一个星球,但它们的世界却总是似近又远。 在本期节目中,苗师傅邀请到了北京大学西葡语系的副教授,《时间熊,镜子虎和看不见的小猫》的作者范晔做客中读录音间。二人通过几本关于动物的书籍,打开一扇通向自然的大门,一起畅聊“动物”主题在文学界是以怎样的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的。 动物的世界千奇百态,作家笔下的动物更是天马行空:有名字叫做“天气预豹”的豹子,有生活在火山的兔子,甚至还有会与人类身份互换的美西螈,和大海中孤独倘游的“52蓝”……这些或可爱或凶猛的动物在文学家的笔下,似乎已经超脱了单纯的生物形态,而是指向某种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就让我们跟随范晔老师的足迹,看看动物在文学的创作浪潮中起到了怎样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又应该如何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动物形象呢? 《时间熊,镜子虎和看不见的小猫》:作者范晔、顾湘 时间轴 02:53 《时间熊,镜子虎和看不见的小猫》:万物皆可动物化 11:05 作家为何都臣服于猫的魅力? 16:17 “熊含量”过高:熊代表着一种蛮荒的力量 19:05 火山兔子:保持着最完美的“沟通”距离 25:33 《动物集》:一本由律师函催生出的经典 38:42 美西螈:读懂文学中的“双重自我” 46:43 鲸鱼:每位作家都有一份《52蓝》的愿景 51:00 南浣熊:大卫·爱登堡带它回伦敦的有趣故事 56:20 “越喜欢动物,就越讨厌人类?” 节目中的片段节选 “蛤蟆不时的跳一下,只为证明自己的绝对静态。那跳跃有些像心跳看得仔细些的话,蛤蟆就是一颗心脏,他挤在满是冰冷泥塘的树林中,像沉在冬日里的可悲的俑。他在春天醒来时知道自己并没有经历变态的过程,在深沉的干燥中,它比以前更是一只蛤蟆安静的等着头几场雨。一天他从软泥里冒出来,覆着,潮气被怨恨的枝叶塞满,像被扔在地上的一颗心脏。他的斯芬克斯式的态度里藏着隐秘的交换课题,蛤蟆的丑陋出现在我们面前。”——《动物集》 “比一般兔子的耳朵圆一些,火山兔子生活在火山,火山兔子常常挖很深的洞,一直挖到火山的心脏。很少有人知道火山的心脏是冰凉的,我只在动物园见过火山兔子,地上有一层一层的枯草,彼此渐离互不连接。每一丛草里有一只火山兔子,时时都独自待着,时时都和大家在一起。我常常想起火山兔子。” 【延伸阅读】 【互动方式】 本期节目由“三联中读”编辑部自制播出。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下自己对于本期节目话题的想法或问题,并订阅《天真与经验》。 节目双周二在“三联中读”app首发,双周五在喜马拉雅、小宇宙、苹果Podcast更新。更多延伸阅读、加更内容及主播互动、福利赠送,欢迎下载“三联中读”app。 内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制作团队】 监制|俞力莎 制作人|天健 编辑|高佳琪(实习),经泽丰(实习) 音频剪辑|张译丹 丨天真与经验丨 《天真与经验》是作家苗炜×三联中读独家合作的原创谈话类播客。在这档节目中,他将以知识分子的敏锐和思考,对话来自不同领域的实践者,进行人文新知、社会生活、公共话题的讨论,找寻抚慰时代困境的方法论。 “为了获得一些经验,我们还是天真一点儿吧”。 主播苗炜:人称“苗师傅”,作家,前《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原《新知》杂志主编。
主播/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张新刚,山东大学教授,著有《友爱共同体:古希腊政治思想研究》《古希腊思想通识课:希罗多德篇》,译著《柏拉图的政治理论》等。 古希腊,一个凝固在历史中的时代,一个熟悉却也疏远的词汇,一个看似与我们生活没什么关系的概念。本期节目录制于2022年6月,彼时有世界局势的风云动荡,有男女议题的激烈讨论,亦有年轻人心灵危机的草灰蛇线。本期节目中,苗师傅请到了山东大学古典学教授张新刚,聊聊古希腊到底和我们现在人有什么用? 聊古希腊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那个时代过去了太久,我们难免与之产生隔阂,可张新刚教授在节目中提到“古希腊其实和我们当下处处相关”。 古希腊的缩影映射着今天的现实种种:民主和自由到底是什么?十条“好生活”的标准是什么?没有了情绪和情感的人还是人吗?如何成为一个好人……关于这些或宏大或微小的问题,张教授用古希腊的故事结合当下给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正如苗师傅所说的,古希腊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坑”,这期节目,就让我们一起浅浅地“跳”一下这个“坑”吧! 【时间轴】 05:38 古希腊过去那么久,和我们还有关系吗? 13:10 古希腊视角下,什么是好的悲剧? “好的悲剧就能够最大程度激发人的怜悯和恐惧,写什么样的事件和情节能够激发人最大程度上的怜悯和恐惧呢?有亲缘关系之中的人互相残杀” 17:00 希腊中的神和神谕究竟是什么? “他们相信神就住在那些山上” 22:00 希波战争:怎么会有一帮人为了一个城邦的空泛自由去打仗? 24:30 从英国辩论说起:什么是民主自由? “当然我们今天提到民主总会归溯到雅典或者古希腊,但是这个民主和我们今天的民主差别太大了。我们今天的民主更像一个混合政体共和国” 30:17 现代人的“心灵之链”断了吗? “我们今天觉得读希腊的悲剧,读莎士比亚(作品)感觉和我的日常经验是不一样的,读卡夫卡可能更确切一些,更亲近一些” 33:25 从《善的脆弱性》谈起:用理性去主宰自己的命运 “亚里士多德说,好生活是需要一些运气的,你之所以幸福是因为厄运的箭射中了别人。” 44:30 “十条好生活的标准” 46:35 古希腊最关心的事:如何成为一个好人? “对人的教育有三种,一种是职业教育,就是吃饭的教育;另外一种是政治教育,就是如何统治,如何被统治;第三种教育是要把你变成一个好人的教育。” 54:08 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和想法不同的人共存?从阿伽门农的故事谈起 01:00:10 “民主”在西方曾是一个贬义词? 【延伸阅读】 【互动方式】 本期节目由“三联中读”编辑部自制播出。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下自己对于本期节目话题的想法或问题,并订阅《天真与经验》。 节目双周二在“三联中读”app首发,双周五在喜马拉雅、小宇宙、苹果Podcast更新。更多延伸阅读、加更内容及主播互动、福利赠送,欢迎下载“三联中读”app。 内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制作团队】 监制|俞力莎 制作人|天健 编辑|高佳琪(实习),经泽丰(实习) 音频剪辑|张译丹 丨天真与经验丨 《天真与经验》是作家苗炜×三联中读独家合作的原创谈话类播客。在这档节目中,他将以知识分子的敏锐和思考,对话来自不同领域的实践者,进行人文新知、社会生活、公共话题的讨论,找寻抚慰时代困境的方法论。 “为了获得一些经验,我们还是天真一点儿吧”。 主播苗炜:人称“苗师傅”,作家,前《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原《新知》杂志主编。
主播/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董梅,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2022 年,高考全国卷(甲卷)的作文题直接用《红楼梦》里的“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入题,整整60分,让《红楼梦》这一热度本就不低的经典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提及《红楼梦》,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它是从小家长和老师要求阅读的原著经典,也被一再改编翻拍成电视剧,红楼故事一直被人津津乐道,可以说,几乎每个中国人的成长中都留下了《红楼梦》的影子。 本期中,苗师傅就邀请到了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董梅,同时也是一位资深的《红楼梦》研究者,来详细聊一聊《红楼梦》这本经典巨著。 董梅老师对《红楼梦》有着细致而独到的研究,她抛开了“红学”而从文本出发,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书中纷繁复杂的人物与空间?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在《红楼梦》中都如何展现?这道高考作文题究竟该如何解读?读《红楼梦》真的会让孩子“精神萎靡”吗?《红楼梦》的精神力量何在?……听完本期节目,你或许会有新的答案。 《董梅红楼梦讲义》,董梅著 时间轴 03:10 为什么有人会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看《红楼梦》? 04:48 高考作文里的《红楼梦》材料到底该如何解读? 17:22 为什么说《金瓶梅》也是《红楼梦》的母胎之一? 30:30 镜花水月的时空映照:《红楼梦》里有至少五个平行时空 34:47 贾宝玉其实是人道主义者?从《红楼梦》看古典到现代两性关系的过渡 40:15 如何欣赏《红楼梦》中的诗词? 42:58 富贵人家与贫苦百姓:如何处理古典“美”与“残酷”的矛盾? 50:28 《红楼梦》中的每个人都是残缺的 01:01:00 董梅老师与《诗经十五国风》:天地还在 01:01:53 中国文学才能抵达微妙的内心深处 【延伸阅读】 【互动方式】 本期节目由“三联中读”编辑部自制播出。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下自己对于本期节目话题的想法或问题,并订阅《天真与经验》。 节目双周二在“三联中读”app首发,双周五在喜马拉雅、小宇宙、苹果Podcast更新。更多延伸阅读、加更内容及主播互动、福利赠送,欢迎下载“三联中读”app。 内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制作团队】 监制|俞力莎 制作人|天健 编辑|高佳琪(实习) 音频剪辑|张译丹 丨天真与经验丨 《天真与经验》是作家苗炜×三联中读独家合作的原创谈话类播客。在这档节目中,他将以知识分子的敏锐和思考,对话来自不同领域的实践者,进行人文新知、社会生活、公共话题的讨论,找寻抚慰时代困境的方法论。 “为了获得一些经验,我们还是天真一点儿吧”。 主播苗炜:人称“苗师傅”,作家,前《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原《新知》杂志主编。
主播/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郭园园,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有一句俗话相信大家都听过,那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在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正是数学。 谈到数学,它可能是很多人的“噩梦”,这里面既包括辅导作业“恨铁不成钢”的家长们,被数学老师折磨的的学生们,还有早已经忘记数学为何物,却不得不打交道的上班族。为什么数学会让我们如此“痛并快乐”着?本期中,苗师傅就邀请到了数学史研究者郭园园,来详细聊一聊“数学”这个话题。 郭老师有着数学史研究员和数学老师的双重工作经历,在他看来,风靡社会的奥数比赛是不是一种教育的乱序?数学天才的成因到底是否有迹可循?家长们头疼的数学辅导应该怎么办呢?……苗师傅在节目中问出了诸多问题,听完节目,你或许会对“我们为什么要学好数学”有一个自己的答案。 《几何原本少儿彩绘版》,郭园园著 时间轴 05:05小、中学老师需要博士学历吗? 12:43奥数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奥数最早是上个世纪30年代前苏联的一套奥数体系,到了20世纪50年代,东欧的一些国家首先进行了这种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简称叫IMO竞赛。” 19:10 “数学成绩好,孩子智商高”,这话能信吗? “为什么今天数学会达到这个阶段?其实主要是源自于欧洲,尤其是科学革命引发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而后,又引发了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能源、互联网计算机的革命,每一次社会巨大革命的背后都是以数学为代表的各种基础学科在起着大的支撑作用。” 23:19 研究数学需要灵气,而且越早学越好 30:35 做题为什么对数学这么重要? 35:17 每个数学知识点背后都有故事 “为什么数学家要创造方程?其实它是8世纪时的阿拉伯数学家发明的,当时因为在阿拉伯世界有伊斯兰遗产法,需要处理每家每户如何分配遗产的问题。” 40:45 背“九九乘法表”,其实在锻炼数学思维 “欧几里得学生问他,我如果学了您的几何原本有什么用,欧几里得给了他三枚钱币……” 45:40 家长:辅导孩子数学怎么就那么难? 58:02 我们为什么要学数学史? 1:03:01 文学影视中的数学天才,现实中真的有吗? 《知无涯者》剧照 节目中涉及到的人物与书籍 丘成桐:国际知名数学家,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证明了卡拉比猜想、正质量猜想等,几何分析学科的奠基人。 庞加莱猜想:由法国数学家庞加莱提出的猜想,被称为克雷数学研究所悬赏的七个千禧年大奖难题。2006年,数学界最终确认佩雷尔曼的证明解决了庞加莱猜想。 花拉子米:波斯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代数与算术的整理者,被誉为“代数之父”。 《几何原本》:由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创作的一部数学著作,成书于公元前300年左右。 《九章算术》:成于公元一世纪左右,是中国古代张苍、耿寿昌所撰写的一部数学专著。 癸卯学制: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行的系统学制。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因制定颁布于旧历癸卯年,故又称“癸卯学制”。 M·克莱因:美国数学史家、数学教育家与应用数学家,数学哲学家,应用物理学家。其代表作有《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古今数学思想》。 拉马努金:印度历史上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他没受过正规的高等数学教育,惯以直觉(或者是跳步)导出公式,不喜作证明(事后往往证明他是对的)。他留下的那些没有证明的公式,引发了后来的大量研究。 哈代: 20世纪上半叶享有世界声誉的数学大师,是英国数学界和英国分析学派的领袖,对数论和分析学的发展有巨大的贡献和重大的影响。 延伸阅读 互动方式 本期节目由“三联中读”编辑部自制播出。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下自己对于本期节目话题的想法或问题,并订阅《天真与经验》。 节目双周二在“三联中读”app首发,双周五在喜马拉雅、小宇宙、苹果Podcast更新。更多延伸阅读、加更内容及主播互动、福利赠送,欢迎下载“三联中读”app。 内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制作团队 监制|俞力莎 制作人|天健 编辑|经泽丰(实习) 音频剪辑|张译丹 丨天真与经验丨 《天真与经验》是作家苗炜×三联中读独家合作的原创谈话类播客。在这档节目中,他将以知识分子的敏锐和思考,对话来自不同领域的实践者,进行人文新知、社会生活、公共话题的讨论,找寻抚慰时代困境的方法论。 “为了获得一些经验,我们还是天真一点儿吧”。 主播苗炜:人称“苗师傅”,作家,前《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原《新知》杂志主编。
主播/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萧桓,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副编审,著有《知道几句三字经》(与刘勃合著)等书 我们先来做一个测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请问它的第五句和第六句是什么? 如果你可以毫不犹豫地念出第五句“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请在评论区留言“1”,让我们都给你点个赞!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像《三字经》《千字文》等著名的蒙学读物,我们似乎从小就在熟背,以为自己很了解,但是当我们长成了大人模样,如今一旦认真说起来,记忆却好像都翻车了。那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学这些古代蒙学典籍有用吗? 本期节目中,苗师傅邀请了嘉宾萧桓,在他参与撰写的《知道几句三字经》中,他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观点“成年人,其实读读《三字经》也无妨”。 作者:刘勃,萧桓 别以为两人只是聊了《三字经》,再从《百家姓》到《千字文》,苗师傅和萧桓不仅聊到了“中国古代的姓氏文化”,还说到了在《牡丹亭》中被用来玩梗的“千字文密码体系”,其中或许也揭开了不少人一直以来的疑惑——“赵钱孙李”凭啥排在《百家姓》的前四位呢? 除此之外,节目中那些有关“用《三字经》开蒙,就能识字迅速”“学蒙学到底要多深”的讨论,也很适用于家长们来听听。比如,家长到底该拿怎样的态度和方式,用这些蒙学书籍教育孩子呢? 节目中,嘉宾萧桓提到“现在不少孩子连读金庸的作品都觉得文字生涩,是文言文”,这背后或许是如今比较浅显套路化作品盛行的结果,也或许有其他的原因,你怎么看待这样的现象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们互动。 【时间轴】 06:00 蒙学的蒙,不是你长得萌的萌 09:00 古人写诗就像我们唱卡拉ok? 13:25 “用《三字经》开蒙,半年能识二三千字”,靠谱吗? 17:51 《三字经》也是需要讲解的? 22:21 《三字经》究竟是谁写的? 24:50 为什么古人很重视《百家姓》?聊聊中国古代姓氏文化 33:30 “现在大学毕业恐怕也读不下来《千字文》” 36:03 古典小说里的《千字文》——文人的玩梗? 39:56 越古的典籍越难读吗? 44:47 现在的孩子连读金庸都觉得生涩了 47:40 西方标点符号与中国古代的句读有何关系? 55:23 没有广播的古代,辽宁人和江苏人读《三字经》能一样吗? 【节目中涉及到的人物与书籍】 《急就篇》:西汉史游撰字书。该书是中国古代教学童识字、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字书,在古代常被用作识字课本和常识课本。 《幼学琼林》:中国古代启蒙的儿童读物,作者为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 《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创作的历史类著作,本书对中国中古历史中的门阀政治问题作了再探索,不落以婚宦论门阀士族的窠臼,对中国中古政治史中的这一重要问题提供了精辟的见解。 王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政治家。 【特别推荐】 (扫描二维码获取相关内容) 【互动方式】 本期节目由“三联中读”编辑部自制播出。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下自己对于本期节目话题的想法或问题,并订阅《天真与经验》。 节目双周二在“三联中读”app首发,双周五在喜马拉雅、小宇宙、苹果Podcast更新。更多延伸阅读、加更内容及主播互动、福利赠送,欢迎下载“三联中读”app。 内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制作团队】 监制|俞力莎 制作人|天健 编辑|高佳琪(实习) 音频剪辑|张译丹 丨天真与经验丨 《天真与经验》是作家苗炜×三联中读独家合作的原创谈话类播客。在这档节目中,他将以知识分子的敏锐和思考,对话来自不同领域的实践者,进行人文新知、社会生活、公共话题的讨论,找寻抚慰时代困境的方法论。 “为了获得一些经验,我们还是天真一点儿吧”。 主播苗炜:人称“苗师傅”,作家,前《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原《新知》杂志主编。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