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这集是打算放在清明节录制播出的,奈何当时两位主播都处在到处搜罗物资填饱肚子的状态,暂时管不上输出精神食量,之后的一段时间又需要对疫情进行若干次有感而发,所以这期节目一拖就是一个月。 那为什么拖到现在还要发出来呢?纯粹就是提纲写好了不录掉觉得浪费而已。 本期没什么空对空的形而上内容,仅分享两位主播从日常参与的丧葬事务里提炼出的,对于死亡这件事的看法。 希望上海听众在听到这期节目的时候,已经可以出门享受2022年春天的尾巴。 时间戳: > 无 本期依然远程录制,音质多少有点问题还请见谅。
这一期依旧是上海特别节目。我们请到了一位朋友,代号“挂面男孩”。 疫情前的他,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过着996的上班生活,每周末随心飞四处旅行,开特斯拉去郊外散心,从不在家做饭也没有冰箱和柴米油盐,几乎都是靠外卖和网购获得生活物资。这也是很多年轻人在都市中的普遍生活状态。 这次突如其来的长时间封控,打破了他对日常生活所有习以为常的范式,也遇到小区中很多突破他想象底线的事情。 在这段时间里,他把自己的微信名改成了“挂面男孩”,为我们分享了作为一个白领,在国际大都市上海差点饿死,不得不吃掉6斤挂面,且不得不与小区斗智斗勇获取生存物资的故事。 本期议题 > 00:10 挂面男孩的代号由来 > 02:47 封城前没囤货外卖停运当头一棒 > 08:17 小区团购内部重重阻碍 > 13:54 居民自救被半路喊停 > 18:28 团长自发助人反被小区网暴 > 22:06 楼栋被锁只能求助媒体 > 26:47 做志愿者的付出和心寒 > 38:10 居委会的质量就像开盲盒 > 42:24 疫情对原先的生活习惯有什么改变 > 46:21 快要被饿死的恐惧是怎样的 > 49:05 自救的本质是行动和协作 > 52:44 封闭期间的生活状态和解封后想做什么
本期依然是远程录制,也许下一期也是,我们希望不是。 居家隔离进行到第二周(上海浦西标准时间,浦东的朋友们请自行校正),大家的生活模式正在从应激慢慢切换到正视现实,解决问题。 问题很多,首当其冲要解决的是吃上饭和擦干净屁股。于是小区团购这种社区自发的自救组织在上海如火如荼的蔓延开来,本期播客就由两位主播和大家聊聊自己在各自社区团购的经历,所见所闻,以及对于团购、团长、组织与年轻人和“在地性”应该如何协调的思考。 至少在现在的上海,没人敢“躺平”了。 如果读者里有别墅地窖或者银行专户理财经理上门送菜的,当我没讲。 > 本期议题申必人&tata最近在团购什么?以及两个人对团购群演化的观察。团购众生相:老人、中年人、年轻人、搞不清状况的人。成为“团长”的技能包是什么,他们是“天生领袖”吗?“散装上海”的“原子人”如何学会(至少是线上的)集体生活。即便未来生活恢复平静的日常,年轻人依然需要拥抱“附近性”和“在地性”,当满池塘都是黑天鹅时,这是一道保险。
这一期是我作为一个Web3小白,纯粹出于好奇心和一知半解,与一位入坑也不久的朋友的业余对谈,分享了他在短暂的1-2年内,对Web3、去中心化信仰、NFT、DAO的了解和感悟。唯独没有聊、也没有资格去聊的是金融投资和财富密码。这是一期浅科普的节目,要是有币圈大佬不小心误入,就听听图一乐,烦请轻拍。 虽然这次聊得非常克制了,但感觉敏感词还是有点多,音频一直处于被审核的状态,也不知道能存活多久。也许这就是目前Web3和去中心化面临的生存状态吧。 > 本期议题如何入坑加密货币?从哪里获取信息?一些有意思的NFT项目和社区化运作机制AssangeDAO和People的一些轶事总有些人是不可避免地进来投机割韭菜的俄乌战争里的去中心化应用去中心化资产真的可以避险吗?一种“币本位”的思维去中心化在割裂世界中作为一种存在入坑避坑指南
大家好,这里是你再想想,本期是嘉宾采访回。 这次我们采访了一位上海准妈妈——同时也是申必人和Tata长久以来的朋友——其实我们很早就想做关于生育的内容,但一个不婚主义者和一个不准备生育的人干聊这个话题未免也太叶公好龙,幸好身边有了这么一个人。她在少子老龄化加速前行,大众对生育敬而远之的当下为什么做了一个不能回头的决定,我们很好奇,并且决定将答案分享出来。 标题里写着(上),那就大概也许可能的确应该有(下),一年后吧,到时候再请这位准妈妈聊聊转正一年后的心路历程。 > 本期议题在一个生育率0.7的地区逆潮流而行,成为一个稀有动物从“姑娘”到“妈妈”,一个重新确认自己的过程钱花到哪里去?育儿知识从哪里来?作为一个劳动者的准妈妈是如何与恶德雇主战天斗地的。“育儿投资”,一种家长说了也不算的行为艺术。小孩“不一样”怎么办?
这次是一期闲聊节目,主要想分享一下最近看的两部片:《法比安》和《巴比伦柏林》。两部片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发生在德国的魏玛共和国时期,主角作为一个个体性的人,在洪流般的时代浪潮中见证的历史和面对的无力感。 我们聊了一些关于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当时纸醉金迷的社会状况,以及波及到美国,甚至是二战时期的“孤岛”上海一种有趣的时代同步性。 围绕这一段破而未立的迷茫和探索的时期所诞生的各种创作也是人类精神活跃的高峰之一,和当代社会鼓吹的进步主义格格不入的混乱颓废和虚无感也令我始终着迷。 如今面临又一次如世界大战般的新冠疫情,我们也真实地感到对于未来命运的未知和迷茫,也许从历史的角度看看,或许可以找到一些同样黑暗和光明的启发。 > 本期议题00:05:30 关于魏玛时期的一些历史背景00:07:05 纸醉金迷的“全球化”时期00:17:32 世界大站后破而未立的荒凉时代通调00:20:50 混乱时代中的精神探索雏形00:27:17 战败国的自卑导向了创作的虚无感00:30:22 从外部世界转向内心意味着在时代中的一种放弃00:47:14 娄烨、《繁花》、礼拜六派和鸳鸯蝴蝶派00:55:42 新冠疫情大时代下的命运会有怎样的新范式? > 提到的一些电影和书籍:《法比安》Fabian oder Der Gang vor die Hunde >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5158375/《巴比伦柏林》Netflix,汤姆·提克威《上海歹土》1937-1941年孤岛时期的犯罪《我想吃掉你的胰脏》牛岛新一郎《阿特拉斯耸耸肩》,《源泉》安·兰德《极乐迪斯科》ZA/UM《冬泳》班宇《兰心大剧院》娄烨,“礼拜六派”《繁花》金宇澄,“鸳鸯蝴蝶派”
这期依然是申必人与嘉宾子宇对谈,聊一件——其实是两件——已经过气的大新闻:铁拳打教辅与中考分流。 虽然我(申必人)作为不婚不育主义者挑起这个话头颇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意思——好吧确实有一半动机是这个——但在一个坚信“书中自有黄金屋(和颜如玉)”数千年的文明中;一个高考依然决定着一个人之后人生道路难度的国家里,一个牵连字面意义上“百万漕工”生计的行业居然真的在短短半年内被打得粉碎,这件事我相信不管看客屁股摆在哪儿都是始料不及的。 与之配套的另一个新闻自然是推进职校教育,换句话说就是高中之前生源就要基本按照50/50分流了。实际上仅就上海来说,接近一半初中生上不了普高早就是家长老师们数十年来心照不宣的事实了,而且据我了解,全国各地亦大略如此。但真有一天把这件事摆上台面来说,家长们叫一叫也是无可厚非吧。 宽松教育没问题,职校本身也没问题,问题是宽松教育无法应对一考定终身与工作中的学历歧视,而职校……我们都知道现阶段中国职校是怎么一回事。 本期收音质量不太好实在抱歉,开了年会采购新的收录设备。 > 本期议题教辅行业被打烂了,对谁好处最大呢?“减负”喊了小二十年,为何雷霆手段此时才来?教辅行业没了,反正最不爽的不会是现役教师。至少在过去和现在,“上职校”就是一件面子里子都不划算的事情。家政和装修都是白领家庭的亲爹,可白领又不愿意去干。有些职业缺口以及它们为什么有缺口,不是职校教育能够解决的。想要摸着日本过河,可人家早就不搞“宽松教育”了。
这期又是申必人与嘉宾回,本期嘉宾子宇,辞职前是互联网大厂人,公众号被干掉前是自媒体人,剩下的介绍再多反正你们也不认识。 鉴于上期又是负能量焦虑内容,所以这期搞轻松点,借着前一阵某个不知真假的新闻宣称“上海是全世界咖啡馆最多的城市”来聊聊申必人和子宇关于咖啡、咖啡馆与咖啡文化的看法。 申必人负责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嘉宾负责说好话打圆场,一如往期播客。 本期播客不含任何具体的咖啡介绍、制作、品鉴环节。 > 本期议题和咖啡馆相比,一座城市的公厕数量与水准更能体现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咖啡这个事情你没必要知道得那么明白奶茶怎么就不如咖啡高端大气上档次了?中式连锁咖啡站(以及新式奶茶店)提供了大量新型和体面的就业茶文化啥时候能像咖啡文化一样经历现代化和工业化?
大家好,这里是你在想想第十八期播客,让我们欢迎它它同学的回归。本期节目聊一聊前阵子三只松鼠因为其广告模特长相和整个广告的审美取向造成的风波。 在你点开音频之前我们先提个醒,和其他评论过该事件的播客不同,这期节目由扮演小头指挥大头的恶臭直男申必人和扮演女权主义叛徒的它它为您表演,因此可能造成部分思想开放之先进人士的不悦,请听众根据自身三观光谱酌情收听。 > 本期议题个人审美上完全可以不喜欢这个模特的长相,但是不要拉虎皮做大旗诉诸意识形态。大众消费品在广告上追求先锋审美不但吃力不讨好,而且很容易暴露自己没文化这件事。时尚产业整一个就是物化人类的恶臭地狱,抨击它不用区分这个“凝视”那个“主义”。男性和女性的“被规训”,是两种不一样的情况。这年头男人确实压力变大了,但是申必人的看法是“活该”。中文网络里的左派(西方语境)知识分子自命清高的掉书袋式宣传手段一日不改,就一日无法夺回舆论阵地。
写这玩意的时候我脖子疼、肩膀疼、总之浑身疼。所以这期不会写很多,凑满300字原创要求而已,因此你可以直接不看。 做你对手眼睛里那颗揉不出来的沙子,做他膝盖里那块取不出来的玻璃渣。 这年头大家都比较虚伪,直来直去的冲突是不为所容的。要耐心地、日积月累地施加无从下手、挥之不去的细小压力。 做一条蟒蛇,或者科摩多巨蜥。
大噶好,这里是你再想想,有鉴于前两期节目都在传播焦虑,这一期咱们聊点能让年轻人分泌多巴胺的东西,那就是年轻人的广场舞,啊不对,线下健身团课。 说到健身团课——在国内这个词可以同义替换成超级猩猩——我本人是相当不以为然的,其中一小半是操课本身的设计和目标受众不是我,一大半是本人完全不善社交。但是我算个屁,对吧。 本期嘉宾Kyle是超级猩猩的狂热用户,最多一天能上三节的那种,也对健身团课行业颇有研究,大家听他慢慢聊这一行台前幕后的故事。 封面摆烂了。 > 本期议题听超级猩猩的狂热用户介绍自己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上团课?五花八门的团体健身课种类。线下社交氛围和容姿自信的教练,对于健身团课用户来说有多重要?疫情时代,超级猩猩相对于keep的优势在哪里?中国健身团课行业背后的那家公司:莱美也许跳起来感觉都差不多,但是研发“年轻人的广场舞”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这期我们聊一下“初老”这件事。 话说这个节目竟然做到第十五期还没有坑掉,简直天理不容。 关于这个话题其实文字里没啥好展开的,几个流行的社交软件拿“初老一搜”应有尽有,当然其中大部分人除了希望你了解一些“初老”之外,也想顺便挣你一点钱,至于我们的内容,有兴趣点开听就完事了。 标题是大实话,现在设身处地的“老了”之后觉得当年自己的想法很傻逼也是实话,那么如果往日重现我会不会一样觉得“三张多的人喊自己老了”是矫情呢?大概还是会。因此对于觉得我们这期播客是在矫情的年轻人,我想说保持这种心态。毕竟狂过再后悔总比没得狂了才后悔要好,是吧。 人生在世就是不断打自己脸的过程,这种事情我想我以后还会遇到很多。 本期节目聊了相当多两性关系话题,难免对男女两个性别都有评价,这些评价一定有偏颇的地方,我们不准备改正。 俩主播正好录制当天都犯鼻炎,音频里偶尔有抽鼻子的声音,这里先给大伙道个歉,要怪就怪上海这狗都不爱的天气吧。 本期内容由申必人编辑,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编辑。摆烂了,谢谢大家。 > > 本期议题两位主播的初老症状身体上的初老与心灵上的初老如何接受在兴趣爱好上的产出无法满足自己的期待这件事�有点绕,换句话说就是接受自己永远是个普通人很遗憾,我们开始慢慢接受爱情要门当户对这回事了应对初老,我们做了什么谁想赚初老焦虑的钱热聊老牛吃嫩草与老草吃嫩牛的合理性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