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她二十一岁,曾抑郁,她说:每天一个小目标,活过今天

shownote: 00:03 在三亚,奇妙的际遇 08:53 人生是隧道还是旷野? 10:28 在英文的世界里,突然与中国古人发生了联结,体会到知识的奥义 12:04 教育体制锻造了韧性,但韧性背后的代价,是隐形且长远的 14:33 虽然第一名,却深陷自我否定的泥淖 15:56 十六七岁的年轻人,没有探索兴趣的自由度 17:51 抑郁症潜伏期,感觉到全世界的灯光都熄灭了 20:30 习以为常才是最可怕的 21:25 偶尔治愈,常常复发 25:47 心理咨询师造访了内心从未被看见从未被聆听的角落 26:38 大部分的内驱其实都是他律 28:22 从未调用过真正的内驱,以致在全然陌生的环境里,没有了支撑自己的火种 29:00 外部的镜子一旦撤出,人就失去了坐标 31:26 不同学科之间的思想碰撞,让人沉醉 32:19 抑郁中,一件非常轻易的小事,都会变得艰难无比 36:13 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一切,慢慢重组破碎的自己 37:48 原生家庭的问题,是很多小朋友抑郁的原因之一 40:15 什么能自救就用什么 41:59 选择哪种玩法来参与这场游戏 43:49 剃寸头,做新造的人 45:15 社交网络各式各款的晒,都在隐形地晒同一种东西,就是财富 48:30 不想被什么年龄,应该穿什么,或者怎么样穿所定义 52:06 用新的视角,去探索家庭关系 54:32 光是以你的方式存在,就可以告诉所有人你是什么样的人 59:24 当灵魂遇到重大伤害时,就是与大灵魂对话的时候 61:30 要务第一 63:09 坐在尘土中,就是脏的吗? 音乐选取: 《Good Morning Anne》-Ari Posner/Amin Bhatia 《Goodnight Anne》-Ari Posner/Amin Bhatia

65分钟
12k+
1年前

50.两位女作家由《坠落的审判》聊开去:大灵魂与小灵魂的吞噬与供养

Shownote: 00:28 认真践行新年目标:身心健康 06:39 因为《坠落的审判》,拥有一个神奇的际遇 09:18 借由马尔克斯的《我们八月见》,和何大草老师聊什么叫“富有人性” 11:44 代入一个视角绝不是我们进入电影的唯一途径 13:46 什么叫做作家的成功? 22:24 女性成为强者的唯一途径,就是变成一个男人吗? 24:24 两个作家伴侣,存在一种更好的相处方式吗? 32:59 生活中困境确实如此,但是不是应该有一些更好的盼望 35:20 水老师观影感受:虽然主题严肃沉重,但是讲述方式举重若轻 37:42 法国人的思辩传统 40:03 故事很巧妙,悬疑性非常强,一气呵成 42:57 电影的故事性,到底重不重要? 44:13 想要故事如此深刻,是需要写作者对自己下狠手 45:48 水老师:会先入为主地代入作家的职业,而非性别角色 47:43 为什么很多作家都是单身? 50:12 大灵魂和小灵魂 52:28 大灵魂和小灵魂是相形而言 53:22 大灵魂的统一招式 57:09 家务确实是妨碍写作的 57:33 除了婚姻,一些女作家的其他选择 63:54 对很多男性来说,并不是困境,问题相对来说容易解决 65:26 两个大灵魂,能很好地相处吗 66:06 水老师:对创作环境的羡慕 71:46 水老师:《草木人间》,一部很真诚的电影 73:06 法国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让人震撼 77:16 虽然复杂痛苦,但底色还是相信爱 80:59 创作者最大的温柔,是让观众根据自己生命经验,去感受和看见不同的人性和真相 音乐选取: 《24 Préludes, Op.28:4. In E Minor》- Ivo Pogorelich 《Dying In the Sun》-The Cranberries

83分钟
12k+
1年前

49.世界自闭症日对话张梓琳:被定义的世界小姐,不被定义的人生

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借由这特殊的节日,邦妮向张梓琳发出邀请,两人进行了一场亲密的对谈。2007年,张梓琳成为首位华人世界小姐,在任期内她首次接触到孤独症儿童,在以后的岁月里,她一直身体力行,关注着这一特殊群体,并在2021年创办了“聆画廊”。“聆画廊”是坐落在北戴河阿那亚的一个艺术画廊,致力于为不同年龄的参观者呈现丰富多元的艺术作品,更重要的是,画廊会一直为特殊小画手留有固定的展览席位,让我们普通人走进孤独症儿童,聆听他们的声音。 本期节目,两位好友从梓琳的运动员生涯、选美经历,再到她成为“聆画廊”的主理人,过程中的意外与惊喜、成长与转变、低落与收获,坦诚分享。更重要的是,两位就孤独症儿童的世界,展开交流,让我们了解到通过画作,去看见、去聆听、去拥抱孤独症儿童。 作为孤独症的话题延伸,在最后邦妮推荐了电影《这里是亚美子》。这部电影用孤独症儿童亚美子的视角,真实地还原了特殊儿童的处境与心理,让我们理解了不能理解的部分,也理解了不想去理解的部分。 Shownote: 01:50 资深运动依赖者和运动小白的心得交流 05:18 常年运动,对人的积极作用 06:40 运动对孩子的塑造,有残酷的部分,也有积极的部分 08:34 梓琳:运动,不是天赋是热爱 09:33 梓琳:枯燥的运动,给人乐趣,乐趣的来源,是成就感 10:28 关于梓琳最沮丧的一次比赛经历,虽然得了冠军,却陷入深深的痛苦 17:26 梓琳:小时候从来没有接受过对于外貌的赞美,一切成就感都是来源于自己所做的事 18:28 梓琳:本想用世姐的比赛来结束自己的模特生涯,结果拿到了冠军 22:43 梓琳:用平常心,认真过好当下 24:45 关于梓琳第一次接触孤独症 27:37 梓琳:对特殊儿童的父母,唯有敬佩 32:22 关于特殊儿童的画作,关于他们的表达 33:57 关于“聆”画廊 35:59 关于梓琳印象最深的一幅画:猫头鹰 38:29 关于梓琳目前的日常生活 40:29 梓琳: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特殊儿童 42:06 在中国,140个小朋友里,就有1个是自闭症儿童 43:16 《这里是亚美子》,非常强的颤栗和疼痛 45:38 《这里是亚美子》,一些孤独症儿童的兴趣点 49:11 这部电影,如实地还原了自闭症的生存困境,以及他家人面临的压力和艰难 53:51 这部电影里,家里没有坏人,但每个人都在被磨损,得不到修复,迎接的是雪崩 58:33 电影真伟大,让我们理解了不能理解的部分,也让我们理解了不想去理解的部分 63:41 《这里是亚美子》:喜欢也会变成对别人的伤害 64:33 电影最后,一些明亮的温暖 68:39 电影最后的呈现,是创作者最大的温柔 73:04 如果大家有一定心理能量,希望能关注这个特殊群体。能参与进来很好,不能参与的话,提高对这个群体的认知,也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音乐选取: 《这世界唯一的你》-周迅 《Hello》-青葉市子

77分钟
5k+
1年前

48.从《热辣滚烫》聊:讨好型人格、容貌焦虑、女性困境以及如何爱上自己

温馨提示:涉及剧透,未观影者慎听 00:25 和好朋友一起聊《热辣滚烫》 01:58 一些动人的片段 04:03 眼神的蜕变,令人震撼 04:36 电影是生理性的冲击 05:46 有体重困扰的人有很多感同身受 06:58 长期迎合男性单一审美,造成女性普遍身材焦虑 10:05 男性对女性的身材羞辱理直气壮,女性不自觉把自己放到权力下游 12:16 成功过一次,人就会得到很大治愈 13:21 零码女孩的触动:东亚女性的共同困境 14:46 中国版和日本版的不同,更多展现了家庭关系里的剥削 17:49 什么是讨好型人格? 18:36 在讨好型人格和合理照顾别人感受之间,界限是什么? 19:09 真实比尴尬更重要 23:46 认为自己被爱是因为某一个功能,一旦这个功能不复存在,自己就没有被爱的价值 27:05 经过起起伏伏,到了看心情的阶段,值得庆幸 28:56 如何能喜欢自己 34:27 每天都是一个重启人生的可能 40:20 影片对男性冒犯?为什么这个社会那么不能容忍女人成功? 44:19 如果我们有票房号召的女导演形成一个春节档联盟?! 47:29 男性创作者与女性创作者,表达与视角的不同 50:10 贾玲与沈腾,折射出男性与女性出发点上的截然不同 52:13 对华语电影来说,一部很新的电影 53:57 女性瘦身电影不再是变美的叙事,而是变强的叙事 58:07 想要看到什么样的女性电影 61:25 如何能更好的爱自己? 64:43 如果做到一件之前做不到的事,人就会重燃信心 音乐选取: 《小美满》- 周深

70分钟
16k+
1年前

44.如果生活太强大了,投降也没有关系啊

本期节目,主要与王小伟教授一起闲聊了突如其来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年轻人对哲学的兴趣。同时,也提到了生活中的一些挑战和困境,如保持自我、处理人际关系、面对压力等。此外,还谈到了科技伦理问题,认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最后,强调了回归真诚的日常性,以及回归自我生命的重要性。 【本期嘉宾】 王小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科技哲学教研室副教授、杰出青年学者。 【本期图书】 《日常的深处》 01:54 邦妮:经由疫情,开始喜欢历史类和哲学类书籍 05:51 小伟老师:疫情促使自己进入中年心境 06:22 看不清现实的时候,人会寻求能量来与自己、与世界和解 07:13 《日常的深处》:往回看,往生活里的细微处看,往我们平常的日子里边看 10:00 生活可以这么不好,而且很轻易就可以这么不好 12:33 人应该体会痛苦,否则就会特别脆。一个轻轻的打击,外面看起来很完整,但里面都碎掉了 13:42 生活的底层没有安全感,就特别容易被冒犯 15:03 不要轻易把自己安置在一个群体里,这是不被冒犯的基础 20:35 排斥宏大叙事,越来越关注日常生活 26:09 套用西方对家庭关系的解构,并不能让我们真的更幸福 28:30 往回看的视角,很有厚度,很深情 29:46 我们现在的社会温度,一定是低于体温的 30:51 我们这世界超级孤独,我们内心深处只想自己拯救自己,从不把手伸向别人 32:50 很多人不是真的排斥传统,而是排斥被肢解了的传统 35:41 年轻人的巨大痛苦来自于他总是受人摆布 36:58 年轻人的迷茫痛苦,难以避免 37:28 如果生活特别强大,那就投降吧 41:45 现在是一个景观社会,人人都在营业 45:16 希望年轻人啊,不要被轻易折断 46:22 有意思胜过有意义 47:46 总结生活往往是坏生活的一部分 48:54 迄今为止,是人类历史最好的状态 51:11 技术哲学到底研究的是什么? 52:58 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区别 54:37 Sora的横空出世,令人震撼 60:00 未来人类面对的一个直接挑战:面对自己是冗余的事实 61:02 未来人要回归到真诚的日常里,这才是人的高贵之处 64:00 顾影自怜也可以是我们活下去的理由 66:17不是因为对了才是文学,是因为错了才是文学 67:05 现在到处充斥甲方心态 70:37小伟老师:《日常的深处》就是提供一个参照性的视角,在我们在主流的和现代性的叙事当中,有一个回望过去的状态,去比照过去和现在,在这种视角的跳跃当中,找到一些心灵的安宁 71:24 邦妮:《日常的深处》是一本难能可贵的书,它不断的反刍我们生活中可知可感的一切,试图找到让我们心灵栖息的地方,找到让我们能把心柔软落下来的地方 音乐选取: 《从前慢》-刘胡轶

74分钟
66k+
1年前

40.新兴发型师:不止理发,还能做心灵Spa

00:49 回到三亚,开启低电量模式 11:40 癫癫桑:拥有一个靠谱的发型师,能够提升漂泊人的稳定感和幸福感。 12:18 2008年,邦妮和roy友谊的开始 13:16 2009年,绿老师认识roy,头发才停止了漂泊 15:16 寻找心仪发型师的过程,堪比寻找MR.right的过程 18:11 一些理想发型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20:48 和roy的关系,像西方的家庭医生,成为很了解彼此境遇的朋友 21:20 资深i人客户,遇上资深e人理发师,再加上推销办卡环节,哦,一场灾难 26:43 从专业角度给出发型见解,而不是为了让客户花更多钱 28:33 手艺人,择一事终一生 31:24 一个理想的发型师,能让你与理想中的自己相遇 36:51 对发型师来说,什么是理想中的顾客? 38:35 对发型师来说,哪种是最头疼的顾客? 42:40 有时候发型师不单单是发型师,也是朋友是亲人 45:17 一些想要“从头再来”的故事 47:48 发型师roy对网上流传的tony作何感想 49:16 浅聊美发行业的发展 59:08 在颜值第一线的roy浅谈颜值焦虑 61:01 发型师的标签正在消退 63:03 如何从一条街上筛选出最靠谱的理发店 69:01 异乡人在北京,理发店成了姐妹们的聚集地,一个温暖的场域 73:01 把自己的发型师当礼物一样介绍给朋友们 76:00 美对女性的治愈,立竿见影 78:24 新年新期待 音乐选取: bowling-陳嫺靜

82分钟
5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