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来也没把网络流行语当成过多么特殊的事儿,大概是因为都认得?都能懂?总之,没为这件事儿苦恼过、上心过。 这两年,兴许是自己老了,与流行文化脱节了,听别人说什么“快乐星球”或是在微信里看见“yygq”,完全不理解,顶多想到星球杯或是敏感词嘛,整个人陷入尴尬或是痴傻。查了一下,自己猜得根本就挨边儿啊。 所以,网络流行语就这么渐渐成为了我们日常语言沟通中认知和使用上最薄弱的工具。多少还是觉得有点out了,更多的是在别人对我们说网络流行语的时候感觉到自己不行了,心想,ta是觉得我一定能懂,还是和我没话说,还是想尽快结束话题? 我和阿柴学习了两天来着,就两天,多一天都撑不下去,因为笑点太低笑声太大影响晚上休息。 为了录这期节目,我们认真搜索并大声朗读了近10年的网络流行语,然后强制要求我们跟对方说话时必须使用上面的话,看看谁先承受不了。 你们猜怎么着? 我犯规了,我使出了20年前的网络流行语。 用“瀑布汗”打败了她的“伤不起”。
上一次聊起眼下的工作,我说:“体力劳动是对大脑的按摩”,对不起,我错了,我现在只想按摩大腿。 在我入职咖啡店后没多久,苗苗也从事了奶茶店的工作,人力资源相关部门将其命名为:调饮师。 从疲惫到适应(说麻木也行),无论咖啡师还是调饮师,“两师”似乎都已选择安于现状。 这不代表我们现在从事的是一份理想的工作,甚至都不能算是可以长期规划的工作。 “打工”,我们习惯这样称呼这件每天要消耗自己至少8小时体能的事情,而苗苗更是经常一天持续工作10小时以上。 我以为体力劳动下班后不耽误自己的事情,结果除了睡觉,没有体力做其他事情。“我以为”和“原来如此”之间大概是一杯美式和一杯珍珠奶茶的差别。 3个月里,我在地铁上睡着过、在理发店睡着过、在露天的饮品店睡着过,闭眼超过5秒就能入睡。面对夺命闹铃、难缠顾客、奇葩上级,这工打起来也不简单,恍惚又陷入曾经做广告时的心境,难道世间所有的“工”,无一例外都要让人厌倦不成。 不过,肌肉记忆的成就感、收获每句“谢谢”的补血快感、结识新朋友的愉悦,甚至是下晚班后的街边夜宵,多少还是能弥补些豆瓣月度书影音总结的失落。而且,显而易见,眼下的工作生活和以往明明大不相同嘛! 本期节目调饮师与咖啡师一起聊了聊店里的奇闻轶事,话题稀碎,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小盐粒也只有发问和倾听的份儿,果然,三人行,必有盐粒之“师”啊。 主播 阿柴 小盐粒 嘉宾 苗苗
不同于前一部《1Q84》创下热销记录,也不同于后一部《刺杀骑士团长》褒贬两极化带来的热议,相比于以上两部长篇,2013年出版的这本《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夸张点说似乎有些寂寂无名。 有评论说,对于熟悉村上春树“英雄之旅”路数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显然没什么惊喜。然而,对于最近一两年才读到,且开始陆陆续续读更多村上春树长短篇的我们来说,这本书,无疑给了我们一束再次走进并试图深探村上世界的火把。 因为这个故事关乎友情,但又不是友情。关乎孤独,而且过分孤独。 小说结构非常规整,人物铺陈也简洁利落,但却给我们带来无穷遐想。 许多事,关于朋友的,关于自己的,就从这本《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说开去吧。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以下内容 ▷05:56 从电影《燃烧》重新燃起对村上春树的阅读兴趣 ▷09:52《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讲了个什么故事 ▷13:06 社交中的ghosting事件,小团体中的霸凌 ▷22:27 友情是否需要“用力” ▷24:34 《老友记》:超越亲情和爱情的友情 ▷33:11 朋友是自我选择的亲人 ▷39:32 本书与村上的纪实文学《地下》的联系 主播 小盐粒 阿柴
阿柴最近在网上看了个妙句:“再贵的T恤最后也会变成睡衣。” 深以为然。 只可惜没什么贵T恤。 问她最喜欢的T恤是哪件, 答曰:“优衣库打折卖39那件。” 无论如何,商店里挂着崭新平整、色彩鲜亮的T恤的区域,总是让人停留得最久。 T恤是一个人穿衣的舒适区,不论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 T恤有点像衣服中的蛋炒饭,最简单也最困难,看起来平平无奇,可是说到颜色、材质、尺码、款型……总是大有学问,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的或是可以改变自己的,也得花些心思。 但是,再好看的T恤,总穿也会腻,倒换着穿也还是会腻。 让人不腻的,是T恤的精神指向,是上面的Hello Kitty或是咪咪和嘎嘎,是各种各样的白或是逐年变换的流行色。 我们的衣柜里不只是永远少件衣服,还永远缺件T恤。 朋友们,夏天到了,该是对T恤下手的时候了!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以下内容 04:47 最难穿的T恤:夏季校服T恤 10:37 Fan:zoom in、Stay Real……最喜欢的T恤,都是因为追星买的T恤 26:12 阿柴:最爱的T恤,就是39块钱的T恤 35:56 盐粒:T恤是旅行时的重要纪念品 40:43 村上春树X优衣库的T恤,你买了吗? 47:14 T恤是衣服中的蛋炒饭,最简单也最困难 50:06 Fan:文化衫就是我的态度和堡垒 01:05:20 火影、银魂、任天堂、哈利·波特……喜欢的联名都得买 主播 小盐粒 阿柴 嘉宾 Fan
又又聊名字了…… 基本上是上一期的查漏补缺, 有些人的名字后来想想实在不能不提。 那些人,或者说那些角色,几乎就像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们一样, 拒绝着父母草率的期许,憧憬着一个自己也不确定的轮廓。 然而,也总有些特别的名字,真地成就了一种个性或性格,成为一个人独特的气息。 最后,我们恍然发觉, 原来名字不仅关乎一种称呼,甚至关乎一种记忆。 你的名字曾被记住,大抵是件温暖的事吧。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以下内容 ▷00:56 从《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聊起 ▷04:00 坂元裕二笔下的那些怪名字 ▷09:39 《我叫金三顺》:想当“金熙珍”而不得的困扰 ▷19:25 《请回答1988》:不想当核心价值观的“德善 ” ▷23:18 良多:是枝裕和的分身 ▷28:23 名字中的性别指向,是一种刻板印象 ▷32:03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如果没有名字,如何回答“我是谁” 主播 阿柴 小盐粒
如果不是读了村上春树的《品川猴》,恐怕早已忘了我从来不大喜欢自己名字这回事。 即便在使用了它三十多年之后,仍然无法将自我与这三个字紧密地联结起来。如果你在人群中呼喊这三个声调,兴许我还会觉得是在叫同名同姓的谁呢。 幸好互联网时代,给予每个人“重塑自我”的机会。当你为自己取下一个出离家族、性别、语法、格式种种规定的名字之时,或许也是认知自我、定义自我的发端。 现实生活里,对亲近的人都会称其昵称。名字一说出口,似乎就蕴含着一种关系、感情甚或憧憬。 剪辑本期节目时,我们又想起许多关于名字的故事。 听完这期,期待下期吧!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以下内容: 00:51 大家发现了吗,我们上周没更新 02:10《品川猴》:丢下名字其实是一种放弃自我 11:56 为什么咖啡师的名牌都是英文? 14:11 名字和人,哪一个主导了你对他人的认知 18:40 从“二狗”到“偷狗”,充微博会员的路有多远 23:14 自己的名字是学中文最早认识的字 41:27 名字最终沦为一种被社会管理的代码 节目中提及书目: 村上春树《东京奇谭集》 村上春树《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张悦然《顿悟的时刻》 玛格丽特·爱特伍《使女的故事》 坂元裕二《往复书简:初恋与不伦》 主播 阿柴 小盐粒
在春天,蠢蠢欲动。 身体仿佛因为长期缺乏运动而感到一种齿轮生锈般的滞重。 何况,又历经了成都冬季漫长的阴云绵绵。 从未如此渴望过太阳。 大概是想利用身体挣脱头顶厚厚的云层吧。 所以,当茶说计划要去丹巴时,我便一口答应了。 甚至完全都不知道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就打算跟去。 丹巴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以古碉楼众多而闻名,而且是中国古碉楼最集中、数量最多的地方。茶的目的不在碉楼,而在梨花。 春季的丹巴是梨花的海洋。 漫山遍野的素雅洁白,与层层叠叠的绿树相映成趣,红屋檐、白外墙的藏寨遍布其间,是非常独特的风景。 本应如此。 我们到丹巴时,梨花已随雨打风吹去了。 佛系旅行因为意外而充满惊喜。 至于一路上经历了什么、吃了什么,欢迎大家收听节目!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以下内容 02:20 怎么从自贡灯会变成了去丹巴看梨花 06:36 说好的丹巴梨花,已被雨打风吹去 10:20 丹巴旅行的意义:吃苦耐劳的藏族人 14:03 5个多小时自驾见闻 20:10 牦牛肉、土豆、酥油茶、方方酥……一路上我们都吃了什么 主播 阿柴 小盐粒
两周前,我又开始上班了。这一次的身份是咖啡师,其实就是咖啡店服务员。 作为一个30+的人,从广告转行到餐饮,身边不止一次有人问:“为什么来干这行?” 因为之前的工作太累了; 因为希望生活和工作分开; 因为不想在洗澡时还在回复消息; 因为想对他人和自己重拾信心; 因为想学个手艺; …… 因为有很多“因为”,所以我只能简单回答:“喜欢咖啡。”不是敷衍,也不算谎话。 在触摸咖啡机之前,先要经历两周的后厨试炼。百分百的真人版“分手厨房”,烘焙、卷饼、包装……把大脑里背下的配方,输出为一套连贯的身体动作,再在每天8小时的工作中,被翻译成肌肉记忆。 下班时只有一个念头:“真舒服啊。”汗水带走了积压的负能量,劳作使人放松。 原来体力劳动有按摩大脑和心灵的作用,就像《刀锋》中拉里说的:“我喜欢体力劳动。不论什么时候,只要看书看不下去了,我就从事一个时候体力劳动。我觉得这样能使人精神振作起来。” 身边同样从事过餐饮行业的,还有18岁成年就去烤肉店打工的苗苗。对于服务行业,我们有一些初体验,也达成了很多共识。 “你去上班,就是你上班的这一天,没有前一天,也没有后一天。”这就是做餐饮打工人的感觉。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以下内容 ▷01:39 苗苗的“打工人”初体验 ▷03:00 从顾客心态到服务员意识的转换 ▷06:15 手把手教你如何在居酒屋选酒 ▷13:44 阿柴的某家居品牌面试奇遇 ▷29:50 体力劳动消解了心理负能量 ▷35:35 咖啡屋里的人间百态 ▷51:34 30+的人转行再就业困难重重 ▷54:48 我们的餐饮工作后遗症 主播 阿柴 小盐粒 嘉宾 苗苗
提到KTV,我想到的是我的第一辆自行车。 一辆黑白相间,斑马条纹的22自行车,它靠窗停放在我家家庭影院的旁边。而家庭影院放在我家的主卧。童年我就是站在自行车前,拿着麦克风唱歌。 可惜90年代还没有听过陈奕迅的《单车》。 顺带一提,我家住在5楼,怕丢的东西都放在主卧里,包括:自行车、家庭影院、还有我。 小学时候在家唱的最多的是陈百强、张信哲,听得最多的是林忆莲、邓丽君。 第一次去KTV印象深刻,那是在初三毕业的暑假,聚会很多,迈进包房的第一反应是:正经KTV里没有自行车;第二反应是:不知道唱什么。 我的学生时代从不缺少流行金曲,周杰伦、孙燕姿、SHE、陶喆、陈奕迅、梁静茹……太多太多了,但这些我统统没有唱,被大包间里皮沙发震撼的我,呆呆地环顾着这个奇妙的房间,一位好心的同学想必是看出了我的窘迫,帮我点了一首无印良品的《朋友》。 现在回忆起来,那天的经历依然非常清晰,因为我也不会唱《朋友》那首歌。 太没面子了。 高中是唱KTV的最频繁的日子,学校旁边就有一家“东方之珠”。唱过什么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那时团购会赠送果盘和饮料,房间里总有散不掉的啤酒味,大理石台面的桌子能把手黏住。 说起来我的KTV经历真是非常普通,没有见过大醉大哭,甚至没有夜猫过。工作后也只是大概会一年去一两次KTV。 从学了很多新歌想唱唱,到唱不唱都行。 KTV对我来说越来越像是和朋友相聚的地方,是吃零食的地方,是看MV的地方,是模仿伍佰的地方,也是一定要唱《快乐崇拜》的地方。 不过时隔多年,又再次在KTV看到《偏偏喜欢你》的MV时,还是想起了曾经站在自行车旁,看着VCD里的繁体字,一字一句学粤语歌的自己。 好听的歌太多了,一期节目似乎聊不完,本期节目中插入了几首我们非常喜欢、或是对我们个人具有特殊意义的歌。 最后,借用《K歌之王》中的一句歌词:“来吧,送给你叫几百万人流泪过的歌。”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以下内容 ▷01:08 疫情期间线上K歌是一种焦虑宣泄 ▷04:12《我只在乎你》:KTV的动容时刻 ▷08:17 “我家主卧没床,但有家庭影院” ▷13:00 阿柴学会的第一首粤语歌是《偏偏喜欢你》 ▷25:30 盐粒小时候陪姐姐在KTV谈恋爱 ▷29:04 因为在KTV唱苏打绿结识了朋友 ▷42:16 为张信哲唱过庆生专场 ▷45:28 KTV里那些奇怪和令人难忘的MV ▷58:43 阿柴翻唱《斯琴高丽的伤心》 主播 阿柴 小盐粒
过年期间,看了看《赘婿》,一方面是冲着郭麒麟,但主要还是为了“合家欢”。 给“钢丝”母亲看看“德云大小姐”主演的电视剧,必定是很快乐的。 可还真没想到,就看了几天,这部剧从豆瓣开分7.1直线掉到6.6,差评如潮。 关于这部剧“讨好”男权还是女权也成为了社交媒体上被热议的话题。 说郭麒麟难看的有许多,说《赘婿》吃相难看的更是不少。 对网文圈完全不了解的我们,也因此又了解了一圈这个IP的背景。大致是懂了。 但也确实没有影响我们看郭麒麟耍宝时的乐呵劲儿。 要说对这部剧根本没报什么高期待,可能太难听,可的确如此。 看海报就能大致了解出品目的和质量的东西,真心也不觉得会存在什么对深刻议题的思辨。 《赘婿》让洗衣店的阿姨收获了下午闲暇时的笑容,也让母亲有了点打发时间的娱乐,甚至是追星般的趣味。 就是这么回事儿。 本期节目,我们也想轻松点,聊聊这部剧。 因为它欢乐之处也的确很可乐呀!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以下内容 ▷01:08 机缘巧合之下我们看了《赘婿》 ▷07:41 郭麒麟是我和我妈之间沟通的桥梁 ▷10:48 观众审美固化:谁说爽剧标配帅哥,啥叫帅啊 ▷17:34 我就为了看郭麒麟在电视剧里演相声 ▷18:04 倍速、跳看、抖音片段……电视剧变了 ▷25:07 《大宅门》里的白玉婷和相片结婚 ▷32:05 赘婿≠女权,只是父权制度下的婚姻概念 ▷38:57 阿柴妈妈短评《赘婿》 ▷44:07 《赘婿》的可取之处 ▷48:48 “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玩笑的尺度在哪儿 声音素材 你妹Radio:《十八岁给我一个郭麒麟》 主播 阿柴 小盐粒
前几天,看了电影《消失的情人节》。 里面有个很魔幻的壁虎伯伯,他收集世人遗失的大大小小的各种物品,甚至拿出了女主完全不记得掉过的橡皮擦。 他说:“摆在家里的东西,不见是表示那个东西不被重视。” 橡皮擦掉了,可以被收集起来。 可有些东西失去了,却是永远的错过和离别。 比如亲人、感情、时间…… 当然,电影里说的是那些日常被忽略的存在。 我当时想,那些我曾遗失的东西,算不算“不被重视”。 于是,就有了这期节目,聊聊那些掉东西的经历。 其实,无论重视与否,丢东西到底是悲伤的,即便讲起来嘻嘻哈哈,也不免在录音后片刻的静寂中感到彻头彻尾的失落。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以下内容 ▷02:16 不见是表示那个东西不被重视 ▷03:58 阿柴丢过一条经典款内裤 ▷08:24 小盐粒手机失而复得的经历 ▷11:52 手机落在出租车上怎么办? ▷22:52 手机放在哪儿最安全? ▷26:00 优衣库两款摇粒绒的异同 ▷28:17 长这么大谁还没丢过几辆自行车 ▷34:00 打钢号是为自行车交的智商税 ▷41:27 小盐粒手机彻底被偷的经历 主播 阿柴 小盐粒
随着《你好,李焕英》票房超越《唐人街探案3》,这部春节档口碑爆款可谓实至名归。贾玲首次执导的大荧幕作品虽然在技法上有诸多瑕疵,但仍凭借真挚的感情打动了大批观众,完成了票房的逆袭。 其实,比起母女情的内核,我们更加关注贾玲喜剧演员的身份,以及她在电影中呈现出的喜剧创作能力。毕竟,在电影《你好,李焕英》之前,提起贾玲,人们更多想到的是《王牌对王牌》、《百变大咖秀》、冯巩的徒弟、某明星的伴娘事件……甚至是很多和她关系不错的男艺人。 即便是随着电影热映,被人们不断提及和重看的小品《你好,李焕英》,不论获得了怎样高的赞誉,也难以让人忽视准备仓促、呈现粗糙、笑点不足等问题,甚至这个小品在电影上映之前也并没有多么高的热度。 贾玲虽然一直坚持做喜剧,但和一些女性前辈相比,一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但正是她的这份坚持,让我们始终能看到她,能看到持续创作的女性喜剧艺人。 我们喜欢喜剧,我个人也很喜欢《王牌对王牌》中贾玲机智幽默的表现。因此,对于《你好,李焕英》也充满期待。 轻松欣赏如我,带着武装如阿柴,与其说希望贾玲带来一部完成度高的电影作品,不如说期待着她展示更多喜剧创作的才华。 很庆幸,我们都没失望。 本期节目远程录音,效果略差,还望听众朋友们谅解。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以下内容 ○“李焕英”成为贺岁档不能不看的大IP ○ 先喜后悲,从情感克制到悲伤宣泄 ○做减法的母女情:没有道德捆绑,只有快乐愿望 ○张小斐演技以及由事件生发出的饱满的人物形象 ○笑点精心铺排全部在意料之外 ○ 喜剧电影的笑点设置比小品更具有功能性 ○ 小品道具越来越华丽,内容越来越空虚 ○贾玲小品中的女性形象和电影中的突破 ○ 宋丹丹、赵丽蓉、蔡明,春晚历史舞台上最具代表性的女喜剧演员 ○分不清是被贾晓玲感动,还是被贾玲感动 ○还记得去年贺岁档的《囧妈》吗? ○《吉祥如意》和《你好,李焕英》:这样的爱一生只有一次 主播 阿柴 小盐粒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