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 美研申请,你还在害怕走弯路吗

相继走过北美硕士研究生申请季的我们,一直觉得有必要回顾一下这段彼此见证打怪升级的道路。旁人看起来顺利的一切背后,是内心不断的纠结和恐惧。每一个环节的准备在尘埃落定之前,都从未想过真的可以水到渠成。 申请季这件事,对于我们来说,说大也大,说小也小。说它是件大事,是因为它决定着我们未来两年所处的环境,所遇到的人,和将要经历的故事,也一定程度上塑造着我们对未来的愿景和道路选择;而说它是个小事儿,是因为,走过这段路之后便发现,它也不过是人生众多有趣经历中的一段罢了——再多的焦虑、迷茫、恐惧,最终都会变成一段谈笑风生的往事。 回顾整个申请季的过程——无论是商业分析、数据科学、金融工程等专业的申请流程、必要的专业技能和准备思路,还是申请过程中心态的调整和变化——都是对我们自己过往的梳理和存档,也是和听众朋友们的分享与互勉。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最终我们都会被送去最有缘分的地方,也会不知不觉间发现,曾经那么难走的路,回过头来也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15:55 美国硕士研究生的申请流程与材料准备 23:40 商业分析、数据科学、金融工程专业的技能要求和就业方向 31:34 我们的申请季中最难的部分是什么 46:10 或许早已记不清这一路上遇到的困难,但是家人朋友的帮助与陪伴仍然记忆犹新 54:33 你是否也曾担心过没有教授愿意给你写推荐信 01:06:30 最有效的缓解焦虑的方式:增加对申请季各个方面的了解,就能减少害怕和恐惧 01:14:45 赶提前批次申请的重要性 01:20:10 现在回顾申请季,最想对将要面对这一切的自己说什么 【BGM】 Relaja Tu Mente - Sonidos Relajantes

90分钟
99+
1年前

007. 熟悉的名字陌生的歌|作为歌手的张国荣

熟悉的名字陌生的歌,是我们的一个特别企划。有许多相对冷门的歌,知名度和传唱度不那么高,却同样能给我们惊喜,同样值得品味。解锁一些熟悉的歌手们冷门的歌,就如寻觅岁月的遗珠,很可能会让我们对这些歌手有更新更深的认识。 今年是张国荣先生逝世20周年。斯人已逝,时过境迁。世间人与事无法永恒,幸好有许多好作品还在流传。所以,这期特别节目,我希望分享一些我认为值得被听到的好歌和歌曲背后值得一提的人和事,作为一份对张国荣先生的纪念,也是一份对香港乐坛流金岁月的纪念。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03:21 《有谁共鸣》 日本流行音乐对八十年代港乐启蒙的孕育 09:31 《寂寞夜晚》 极度平衡、自带混响的嗓音和比唱片更有感染力的现场演绎 15:59 《由零开始》 关于一次告别的内心独白——敢于在巅峰按下暂停键的人一般都会有更华丽的归来 23:04《深情相拥》 一听就是张国荣风格的国语歌 28:25 《红蝴蝶》 张国荣的创作才华和他的最后一张专辑 32:41 《千娇百美》 迈入21世纪的劲歌热舞和先锋尝试 39:05 《侯斯顿之恋》 总有一些越听越好听的歌,出自极有才华的填词人作曲人之手 46:06 《但愿人长久》 “但愿人没变,愿似星长久。问人怎么却不会永久,但愿留下是光辉像星闪耀。” 【BGM】 《今生今世》 《风继续吹》

52分钟
3k+
2年前

005. 华语乐坛的三十年:音乐变了还是我们变了

我们听歌的时候是在听什么?流行音乐是艺术还是陪伴?不断变化的听歌方式,是否让我们对歌曲变得没有耐心了?似乎觉得好歌越来越少,常常感慨乐坛辉煌难再,究竟是音乐变了,市场变了,还是我们变了? 创新与经典、沉淀与蜕变、妥协与坚守、商业与艺术,就像一个个音符互相交织,组成一曲广阔的乐章。 时光长河承前启后,惟愿憧憬依旧,乐坛长青。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3:16 我们平时会在什么情境下听歌 7:25 三四十年来人们听歌习惯、听歌渠道的变化 13:07 一首歌会越听越好听吗? 20:51 我们更容易被旋律吸引还是被歌词吸引? 29:43 歌词与旋律的咬合有多重要 39:00 电视音乐综艺对乐坛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40:59 内地乐坛选秀的鼻祖:还有人记得《青歌赛》吗? 43:27 00年代风靡全国的选秀浪潮:你是否也曾为“超女快男”痴迷过? 49:20 10年代的飞跃:那些被《中国好声音》发掘出的歌手和他们唱火的歌 56:41《我是歌手》对促进歌手交流、编曲革新的跨时代意义 1:04:47 当前井喷式的音乐综艺所带来的新问题 1:16:13 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真的无法平衡吗? 【BGM】 《我变了我没变》杨宗纬(吉他伴奏) 《再见深海》唐汉霄 《童年》罗大佑 《永不失联的爱》单依纯(原唱:周兴哲) 《贝加尔湖畔》周深、李维(原唱:李健) 《野子》沙宝亮(原唱:苏运莹) 《又十年》张学友

83分钟
6k+
2年前

004. “最烦说话中英夹杂的人了”

你身边有说话中英夹杂的人吗?你是否也曾反感中英夹杂的表达方式?又会不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现难以避免用中英夹杂来协助表达?这种现象是表达能力的退化吗? 让我们感到不舒服的,究竟是在中文表达中展现英文水平,还是在一种语言中掺杂另一种语言?如果不同方言夹杂在普通话表达中,会带来同样的困扰吗?而不同语言背后是不是存在一些微妙的社会地位和文化的象征? 作为表达者,许多时候我们的一点小小的用心和努力,便能够让听众感到更舒适、让表达的效果更好。而作为倾听者,当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了自己的心理逻辑、了解了说与听的相互性,或许也能成为一名更好的听众。 本期节目,从“中英夹杂”这个现象及其争议开始,我们来聊一聊“好好说话”这件事儿。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03:51 大家在哪些情况下说话会中英夹杂? 12:11 中英夹杂是一种下意识的很难避免的习惯吗? 20:50 大家之所以听到中英夹杂会不舒服,是不是觉得说话者或多或少有炫耀的心态? 22:04 放下那些毫无意义的优越感 34:28 有什么方法尽量避免中英夹杂? 39:07 我们反感的是中英夹杂还是在一种语言中夹杂另一种语言? 45:21 没有任何一种语言、生活方式、社会文化比其他的更高级 47:22 为了实现高效的沟通和交流,表达者和倾听者分别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56:45 在表达和交流的过程中,不管是表达者还是倾听者都需要考虑环境、尊重彼此、互相包容 【BGM】 Salut d’Amour - Edward Elgar

58分钟
6k+
2年前

003. 友情需要经营吗

正值新春佳节,三位主播在这里给大家拜年啦!祝大家兔年大吉,大展宏“兔”,前“兔”无量! 远在异乡求学的我们,每到这种时候,就会特别感恩朋友们带来的似是家的温暖与感动。 友情在我们的生命中或许就是如此润物无声、不可或缺。而如何去努力经营,从而珍惜维系一段友情,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理解的经营是无声的陪伴,有人理解的经营是寻求思想的共鸣,亦有人认为日常分享和高频交流是友情保鲜的关键。 在爱情里,人们常说,分享欲是爱的表现。那么在友情里,是否也有分享欲?友情看起来比爱情更稳固长久,但是有时候似乎却又比爱情脆弱。友情中,彼此的分享欲如何平衡?如果交流逐渐变得不频繁了,再次见面是否还能像以前一样无话不谈、亲密无间呢? 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聊,一段长久的高浓度友情是否需要用高频交流来维系。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05:53 你觉得友情需要“经营”吗? 12:12 该如何定义“好朋友”和友情的价值? 19:44 朋友提供的情绪价值一定和沟通频率成正相关吗? 21:51 在友情里,如果双方的预期不同,该怎样找到平衡点? 29:28 “如果一段友情可以持续七年,那就可以持续一辈子”,你觉得有道理吗? 40:35 长久的友情是否可以靠曾经一段时间积累的美好回忆来维持? 43:35 人生这趟旅途啊,或许注定了许多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51:50 健康的友情需要相互包容、相互理解,不断磨合、尝试改变,学会爱与被爱、表达与沟通,慢慢找到彼此期望和付出的平衡。 【BGM】 言一 – 路南

58分钟
7k+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