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12 围观沪上小学生内卷“双碳”新赛道:一个主播的评委初体验

听到“竞赛”,仿佛儿时的回忆又在攻击我? 小学生“双碳”竞赛,听上去就卷得离谱! 前不久,柚子作为评委参加了一场中小学生的课外竞赛,过程虽然短暂,但是也“大开眼界”:团队合作,角色扮演,双语答辩,模型展演——小朋友们的“活儿”整得还真不简单。听闻此事的Orange有一肚子问题:竞赛的作品到底是不是孩子们自己做的?中小学生们的课外竞赛究竟有没有意义?这对小孩子来说是不是纯纯的内卷? 如果你也感兴趣的话,就按下播放键,和我们一窥新新人类们的世界吧! 【时间轴】 01:00 柚子做评委初体验:有点儿紧张,也有点儿兴奋 13:18 双语答辩,模型展演,中小学生卷中卷 17:41 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孩子们的作品到底是不是老师和家长给做的? 23:17 管中窥豹的小故事:是谁教会小朋友们要“感谢市长”,成人社会的投射如何影响孩子的基本价值观 27:45 在孩子面前感到惭愧的柚子的反思:我们有没有为下一代年轻人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33:52 竞赛中看到的希望:敢于挑战评委的自信女孩,青少年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见解 42:56 在有意义的目标下,比赛可以是好事儿,而非纯纯的内卷 47:51 回望我们的童年,两代人的教育水平和思辨能力的差别 55:03 畅想一下:等我们有小孩了,会让TA参加“双碳竞赛”吗? 【背景音乐】 Seawave - Dreams

60分钟
99+
2年前

vol.010 “叛逆”的郑渊洁,和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儿童文学

一问“读没读过郑渊洁?” 唤起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小伙伴们童年共同回忆。从《童话大王》和《皮皮鲁和鲁西西》,再到《智齿》《金拇指》《鬼车》,郑渊洁在我们的童年文学记忆中有着无可撼动的统治力。 在本期节目中,Orange和柚子重返童年,共同重读郑渊洁作品,回忆了各自儿童时代的阅读经历,切磋了再读郑渊洁的独特体会。郑渊洁的书是否“少儿不宜”?他的童话究竟有没有文学价值?我们儿时为什么会喜欢他,长大后又为什么离开他的作品?在今天,我们还需要郑渊洁吗?欢迎和我们一起,再回头看看儿时的自己。 最后,特别鸣谢本期的特别快闪嘉宾:Will、Caroline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士:) —————— 【时间轴】 00:00 快闪采访:你读过郑渊洁吗? 02:55 怎么会想要聊郑渊洁?从柚子和Orange的豆瓣书单说起 04:47 我们的童年sketch,和认识郑渊洁的契机 12:04 郑渊洁简介:一路顺风的童话大王 18:40 童年时代,阅读让我们成长为不一样的人 30:27 读郑渊洁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从他的儿童文学聊起 39:26 郑渊洁的成人童话《智齿》:奇妙的设定,匮乏的文学性和人物塑造 47:59 一起来听听《智齿》节选吧! 52:57 喜欢郑渊洁的原因:他永远愿意站在孩子这边,相信你,保护你(一个来自柚子的童年小故事) 58:21 再看郑渊洁作品的价值:给作为弱势儿童群体,带来消解权威的思想武器 66:02 长大之后,告别郑渊洁,继续寻找新坐标 68:35 从微博热搜到《飞马牌汽车》,今天依然有人需要郑渊洁 【背景音乐】 动画片《魔方大厦》主题曲

75分钟
99+
2年前

vol.005 从权志龙到量子力学,疫情期间如何寻找内心的宁静?

两位主播,身在上海,隔离已久,千头万绪,心情起伏。终于,我们通过各自的方式找到了消解的出口。 我们一时兴起,激情连麦,开启了一次计划外节目:从权志龙聊到量子力学,我们一起交流剑走偏锋的情绪马杀鸡心得。 亲爱的听众朋友,如果你也因疫情而心情沮丧,不妨来听听我们的节目解解闷,允许自己走出情绪的困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权志龙和量子力学吧! ———— 应对情绪,我们的小方式 02:55 身处疫情之中,如何让波动的情绪停下来 08:22 柚子的自我疗愈:追星权志龙,沉浸式的隔绝效应 12:46 大学后拥有了电视自由,18岁开启了追星之路 16:55 Orange的情绪转移法:上B站看《俗说量子》科普短视频 ———— 向你安利“权志龙” 22:13 权志龙 & Bigbang:才华横溢的音乐人和不跳齐舞的男团 26:08 安利Bigbang的歌:《If you》《Bang Bang Bang》《Fantastic baby》 31:51 90后的追星"两代人":玄彬和TVB霸屏的时代 38:54 观察明星的成长痕迹,仿佛拥有了“模范” ———— 向你安利《俗说量子》 42:21 你还记得波粒二象性吗?当年让你困惑过吗? 48:11 感受华山论剑的乐趣:爱因斯坦和玻尔的思想实验大PK 54:22 《俗说量子》内容一瞥:人的意识、量子纠缠与超光速、平行宇宙、 55:30 Orange的胡思乱想:世界是编程打造的游戏吗? 【相关参考】 B站Up主Linvo说宇宙:《俗说量子》

62分钟
1k+
3年前

vol.004 当说另一种语言时,你会变成另一个人吗?《你一生的故事》与《降临》茶话会

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表达自己,“语言”与“思维”就像是一体两面的伙伴,相互塑造,相互成就。可是如果有一天,你接触到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语言,遣词造句的方式超越了你在世间的想象,你的思维是否也会改变呢? 《你一生的故事》是科幻奇才作家特德·姜1998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语言学家学会了一门外星语言,这彻底改变了她的世界观。过去、现在、未来,在她眼前同时展开。她知道了未来,她更深地懂得了“自由意志”和自己的生活的目的。 特德·姜的作品展示了科幻恒久的魅力——对真实的探索。跨越禁锢的思维模式,抵达无限的可能。他用这样68页精巧利落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后劲十足意味深长的故事。 在2016年被改编成电影《降临》,由丹尼斯·维伦纽瓦指导。传奇作家和传奇导演就这么携手了! —— 背景音乐:巴赫 Cello Suite No.1 in G major, BWV 1007 —— 02:14 《你一生的故事》与特德·姜:传奇的书和它传奇的作者 07:12 书籍故事梗概 18:19 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会让你感到担忧吗? 20:01 日常生活中体会到“语言对思维的塑造”:工具感的英文,放松的北京话、“俏皮”的上海话、“痞气”的小城方言 25:54 学习英文竟然改变了我们的中文书写习惯 28:28 语标文字探讨:汉语和“七文”有相似之处吗? 31:48 语言决定,事物存在与否——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世界上不存在语言不能描述的颜色 35:32 也许动词是所有语言当中的共通之处 37:24 语言不只是文字,数学、物理、音乐也可以是语言 39:27 把中文和英文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实验: 徐冰的艺术作品《天书》 41:23 小说的第一个高潮:用费马定律揭示小说的内核 50:34 语言改变了地球人的思维:非线性的语言和消失的因果律 56:52 全书的终极命题:预知未来后,是否还有自由意志? 67:18 泰德姜的生花妙笔:交织推进的结构、哲学层面的本质科幻 72:55 改编电影《降临》好看在哪?优秀的视听语言 & 电影独创的桥段

82分钟
1k+
3年前

vol.003 延迟退休、独立养老与老龄友好城市:我们将如何有尊严地老去?

近日疫情期间,社交媒体上常常出现独居老人买菜困难、就医不便的视频,看罢令人揪心;同时,各省陆续披露的出生人口数据显示,我们正加速迈向一个深度老龄化的社会。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衰老都是生命中不可回避的终极问题,没有人希望走向晚景凄凉的老年;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日益增长的老年人比例预示着更加沉重的养老负担,甚至生产和消费活力的衰退。老龄化社会究竟面临怎样的困境?延迟退休是否公平?老年人幸福快乐的标准究竟是怎样?谁才是养老的负责主体?这些问题都需要被解答。 这一期节目中,Orange和柚子从自己身边的老年故事聊起,从独生子女聊到延迟退休,设想了老龄化社会可能遇到的困境。我们回溯了老龄化严重的新加坡的应对经验,还对比了上海、新加坡和美国三种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老龄友好城市的建设,特别是空间环境的塑造。 我们将如何有尊严地老去?欢迎各位听众朋友们与我们一起探索,一道思考,一同讨论。 2:43 深度老龄化的中国,已经近在眼前 4:20 失能孤独还是成熟智慧,怎么理解“老”这一矛盾的人生状态 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8:07 两个小样本:我们家庭中的老年生活 身边的老年人:独自生活、子女照料、生活品质 12:33 打破老年人刻板印象:不易受骗,不易emo的老年人 认知能力,决策能力,情绪控制,对生活的掌控感 18:28 看看超老龄化的新加坡,可以预见我们面临的困境 家庭结构变化、超老龄化社会、老人独居 22:08 想象一个70岁的老人在工作:新加坡的“延迟退休政策” 人们从不满意到接受 不依靠退休金,而是被动收入养老? 说服雇主:不要存在年龄歧视 31:44 “老年城市”是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什么才是幸福老年生活的标准 老年人幸福快乐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32:56 上海是一个老年友好的城市吗? 公交地铁对老年人还算友好吧 35:53 无障碍狂吐糟:轮椅人士出门难! 40:45 老年人更需要社交、娱乐和运动的空间 社区长者食堂+老年活动中心 48:53 为爸妈学起来:老人房屋装修需要特殊设计! 53:24 独生子女如何养老:靠家庭,靠政府,靠社区,还是靠机构? 新加坡为老年家庭提供了什么政策? 养老靠家庭,靠社区,还是靠机构? 60:43 疫情加速的数字化社会转型中,老年人该怎么办? 疫情买菜 新加坡推行“老年人学习电子技术”计划 65:43 老龄化的终极问题:可朽的身体承载不朽的灵魂,直面碳基生命的终极恐惧 灵魂与皮囊的矛盾与搏斗 未来的新议题:战胜死亡 如果人类可以延长寿命,整个社会伦理/秩序都要改变 70:53 关注老年人:不怕误读和误解,讨论本身也是一种力量 节目中提到的相关作品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未来简史》尤瓦尔 赫拉利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彭华茂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老年心理实验室

74分钟
1k+
3年前

vol.002 从大S闪婚到《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文学探讨:一场爱情奇观

在大S闪婚讯息引爆微博的那一晚,各种关于“初恋、网恋、不理性、年纪大”的关键词不断发酵。在这其中,一条不经意的网友吃瓜评论引起了我们的注意,TA八卦戏谑的口吻却像把钥匙一样,精准打开了我们对另一段爱情故事的回忆——费尔明娜和阿里萨。我们惊叹,这条八卦新闻不就是《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戏码吗?于是当即决定,这期就来好好聊聊这本爱情奇书。 这是一段跨越半个世纪震撼人心的爱情故事,在马尔克斯幕后精巧的编织下,主角们从年少到年迈不断经历着各式各样的爱情,看似荒诞无忌,却真实无比。看似轻薄浮夸,却简单纯真。看似关乎一切,却只关乎爱情。 这本书写尽了爱与痴狂、眷恋与重逢、短暂的青春和永恒的岁月。这些故事在每一个时代都会上演。 爱情故事,永不过时。 (最后,感谢大S和具先生,为我们打开了这期的灵感!) 【主要话题】 [01:25] 大S闪婚网友评论,叮咚!这可不就是《霍乱时期的爱情》吗? [03:22]《霍乱时期的爱情》讲了个啥故事? [10:10] 文艺作品的魅力之一:信以为真,感同身受 [20:00] 文艺作品很少聚焦老年的爱情吗? [23:34] 小说的不理性的和共鸣感 [26:46] 爱情 or 亲密关系:想用理性工具剖析这本书? ①浪漫期 ②权利争夺期 ③整合期 ④承诺期 ⑤共同创造期 [36:30] 命题探讨:文学与道德的关系 [45:15] 幕后英雄马尔克斯的作家功力:细节、幽默感、情节推进 [50:15] 母题探讨:生命与死亡 【延伸阅读】 《懂得爱:在亲密关系中成长》(黄焕祥、麦基卓著) 【背景音乐】 21 Hungarian Dances (Orchestra), WoO 1 : No. 1 In G Minor (Brahms, Johannes) 背景音乐的小彩蛋:作曲家勃拉姆斯和克拉拉之间的爱情故事,有兴趣的听众朋友们可以了解

54分钟
1k+
3年前

vol.001 美国城市规划师看上海, 一段尘封的中美双城对话

《Her》取景于陆家嘴,《爱情神话》拍摄于巨富长,上海正在被全世界拿着放大镜观察。在遥远的太平洋彼岸的“小城”旧金山,一伙儿规划师也瞄准了它。他们一行人远渡重洋,第一次结伴离开北美,踏上亚洲土地,决心好好见识一番东方魔都。 此行给他们带来了极大震撼,来自超级大国的专业人士没想到第三世界国家,还能这么发展!们的心情犹如坐上了过山车:那是客观中含着震惊、羡慕中夹着害怕、真诚中带着傲慢的复杂心态。于是他们回到美国,快马加鞭写了六篇文章,集结成册,题目是《学习上海(Learning from Shanghai)》,作为一个整期杂志出版。 这一切发生在2011年,我们无意中发现了这本杂志,它的全文还挂在网络上,历史的录影带般记录着十年前的那个时代,透过旧金山规划师的眼睛,看到了魔都走到今天经过的艰难与努力,也看到了他们对旧金山湾区的反思。 这是两个城市间的对话,是城市人的浪漫故事。 【主要话题】 [01:00] 上海&旧金山,俩城市偷偷关注着彼此 [05:29] 回到2011,还记得当时的上海吗? [11:59] 来自旧金山的震惊:为什么上海可以这么高大强? [15:15] 给GDP定指标:经济竟然还能这么发展? [24:54] 上海的交通规划,让湾区流下羡慕的泪 [30:10] 中美高铁之辩:美国需要高铁吗? [32:14] 感受旧金山的精彩毒舌:上海的城市空间怎么这模样? [37:10] 十年前的上海,拍得出《爱情神话》吗? [43:49] 城市间真诚的对话,是对城市真实的爱 [45:23] 回看中美城市规划,相差几何? 闲谈 如果你对这个杂志感兴趣,欢迎点击查看:https://www.spur.org/publications/urbanist/2011-08 背景音乐:Siedah Garrett《Better City Better Life》

52分钟
1k+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