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7 郭宇:28岁退休后 我在日本开始了另一段人生(上)

一起散步去

郭宇@东京 22/07/2024 1991年,郭宇出生于江西的十八线乡村,是“矿山子弟”。2003年,他随家人去往深圳,开始在深圳中学插班。从暨南大学毕业后,郭宇开始在杭州支付宝工作;之后去到北京,先是创业,后加入了字节头条。疫情之初,28 岁的郭宇财富自由,宣布退休,迁居日本。 郭宇的日常工作是为了管理自己的财富而进行的投资。他经常去逛街,偶尔见友人,时常去旅行,总是自己在家度过平淡一日。他在推特上有十万粉丝,他的微信里有五千个好友。他会进行坦诚的分享与探讨。 继续“在毕业季想象另一种可能”这个话题,今天来和郭宇聊一聊,一个出生在江西的男孩,怎么就早早退休,定居日本了呢? 课代表划重点 05:00 从杭州到北京,从支付宝到创业再到字节跳动 — 郭宇与互联网的黄金时代。 12:40 在暨南大学时的绩点不高又挂科,但郭宇的目标明确 — 自学,自学,自学。 14:25 小时候缺乏明确的规划,有的只是“要离开某种不想要的东西”的决心。 16:30 那个年代是深圳的黄金时代,也是郭宇的黄金时代。 20:20 周围的本地同学考不好的话,就要“被迫”回家继承家业。 21:00 同龄人一直在思考,而那时“略为贫瘠”的郭宇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 24:30 出生在江西十八线的矿山,但父亲决定走出矿山,去往深圳。 29:35 王小波《黄金时代》:我只愿蓬勃生活在此时此刻,无所谓去哪,无所谓见谁。那些我将要去的地方,都是我从未谋面的故乡。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 30:50 作为插班生入学深圳高级中学的郭宇,被“荒淫无度”的学生的生活方式震惊到。 34:35 “山河四省”的学生与其它省份的学生面临的选择与限制。 37:30 抖音的出现,也让更多人更容易地看到了各种可能性。 38:50 未来不可能更差,只会更好(么?)。 40:30 在节点时刻,可以主动逃离,但不要被亲情裹挟。去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命运会给你助推一把。 42:20 一些浙江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却做了“错误”的决定。 43:30 选择太多时,命运是无法推动你的——人性与选择的悖论之一。 想要一起散步? 添加微信yiqisanbuqu,加入“一起散步去”听友群。

48分钟
7k+
1年前

Vol.6 常箩:从《非人哉》到《我们》,创作者为什么要进行创作?

一起散步去

课代表划重点 2023年,做了8年的漫画编辑和漫画原作者的工作之后,常箩以独立漫画作者的身份开始了创作、学习和探索。她最近完成的漫画《我们》,是一部以访谈纪实为主的作品,实体书已经出版。 我和常箩聊了聊,持续创作对女性来说意味着什么,她是如何追问并最终回答自己“为什么要创作”的,短视频对漫画产业的影响,疫情三年对创作者的影响,以及创作的根本原动力是什么。 02:00 图拉·卡尔亚莱宁《托芙·扬松传 创作与爱》 03:30 伍尔夫 《思考就是我的抵抗》 03:50 持续创作对女性来说是尤其困难的么? 04:50 为什么女性创作者的形象没有被看到? 06:30 阿特伍德《神喻女士》:女作家的成功不需要用男作家的来衡量表现。 08:00 与人交流如何作用于生活与创作? 09:20 为什么我无法将创作只当成爱好? 17:00 如何回答和探索“为什么要创作?”和“是否要全职创作?”。 20:00 “你不是很想做漫画么,为什么来果壳网”? 20:40 2014-2017,经历了漫画初创公司的黄金三年后,短视频横空出世,行业普遍面临“如何征服动态屏幕”的议题。 27:00 疫情三年,痛苦又幸福。 30:20 往返于现实生活和创作出来的世界之后,我更想要真实的生活。 33:10 “逃亡”是主动的,是有生命力的。 33:50 我在现实生活中开始旅行,去看朋友们的生活;创作者要主动为自己寻找生存空间。 37:50 创作本身就是危险的。 38:20 创作者要直面死亡,同时不断向前,向前。 40:10 需要释放压抑的情绪,是创作的动力来源之一。 42:00 《巴黎评论 女性作家访谈》 :写作是一种不得不进行的表达。 想要一起散步? 添加微信 yiqisanbuqu,加入“一起散步去”听友群。

45分钟
99+
1年前

Vol.5 常箩: 人生的旷野并不是假象

一起散步去

去年夏天在西西里岛上的火山徒步时,我被一眼望去看不到边际的旷野所深深打动,觉得心安,被包容,被接纳。想到不远处的山脚下有停车场和小商店,还会觉得这无垠旷野不是空中楼阁,它和喧嚣温暖的现实之间,有一根结实的纽带。 从山上下来有了信号后,开始刷手机,看到了常箩发的一条朋友圈,觉得有点妙。因为作为漫画作者的她给人的感觉便是那种,“多年以来一直在旷野之上自由探索”的状态。 在毕业季,通过跟创作者常箩聊天,想象另一种可能性:看她如何理解人生的“旷野”和“轨道”,以及“旷野”是不是假象,它是否有关于自由,选择和自洽。 课代表划重点 02:20 人物编辑部《如果旷野是假象》 05:40 父母温和地走进了相亲的“轨道”,继而是婚姻的“轨道”,结局如何呢?他们的婚姻生活又是如何作用于我的呢? 13:40 作为住在父亲家里的自由插画师,我怎样面临质疑,如何在质疑中明确了自己的路? 22:30 感受来自于身后的“猛兽”的追赶,再去体会在走的路,是否是忠于自己的内心的。 25:50 投身生活,观察他人,保持警觉,再去审视和选择自己的“轨道”。 29:00 “断舍离”帮助我定义和了解自己。 30:10 作为创作者,我如何面处理不安与忐忑? 31:00 面临对自己的“轨道”不自信的人的“挑衅”时,我像“售楼小姐”一样呈现自己。 35:08 “不画了,去相亲去挣钱,行不行?” 36:35 人生的自由来自于什么? 37:35 “旷野”是先有的,确定的;“轨道”是后来的,不确定的。 想要一起散步? 添加微信yiqisanbuqu,加入“一起散步去”听友群。

41分钟
99+
1年前

Vol.3 假使我有特权,我可以为自己辩护么?(下)

一起散步去

愿听我们聊天的朋友,可以像👇小乌龟一样惬意舒适。 课代表划重点 04:25 阿尔贝·加缪《局外人》,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可以通过他们和他们的作品来定位自己和探究意义么?为什么要去到更好的学校,找到更好的工作? 10:30 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或同侪压力。北京重点大学的学生如何考虑毕业之后的去向? 11:40 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我不愿招摇炫耀地在引人瞩目的地方列队行进,如果可能的话,我愿和宇宙的建造者同行,不愿生活在这个浮躁的,紧张不安的,乱哄哄的,浅薄的 19 世纪,而愿沉思地站着或坐着,任凭它逝去”。 16:00 “把自己作为方法”,正如布尔迪厄, 迪迪埃和安妮·埃尔诺。安妮·埃尔诺《一个男人的位置》和《一个女人的故事》;迪迪埃·埃里蓬《回归故里》。郑雅君《金榜题名之后》。 22:35 世界末日时,如果只能保全《辛普森一家》或者莎士比亚的作品其中一个,你会怎么选?我们在这里聊到了位于伦敦South Bank 的British Film Institution放映的电影版《麦克白》。 24:35 朱塞佩·威尔第 《茶花女》。 27:20 由夏洛特·威尔斯执导的《晒后假日》。 28:45 万能青年旅店《秦皇岛》与身份认同。 32:40 休·杰克曼主演的电影《悲惨世界》和歌剧《悲惨世界》,根据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长篇小说改编。 39:10 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提到了思想和梦想的区别。“一定程度的梦想,正如适量的镇静剂,是好的。它可以使在工作中发烧、甚至发高烧的神智得到安息,并从精神上产生一种柔和清凉的气息来修整纯思想的粗糙形象,填补这儿那儿的漏洞和罅隙,并打磨想象的棱角。但过分的梦想能使人灭顶下沉。沉迷于精神工作的人而让自己完全从思想掉入梦想,必遭不幸!他自以为进得去便随时出得来,并认为这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区别。他想错了!思想是智慧的活动,梦想是妄念的活动。以梦想代思想,便是把毒物和食物混为一谈”。 42:28 那些我们看起来是有privilege/特权的人,是真的有privilege/特权么?他们是有原罪的么? 想一起散步? 添加微信 yiqisanbuqu,加入“一起散步去”听友群。

50分钟
99+
1年前

Vol.2 假使我有特权,我可以为自己辩护么?(上)

一起散步去

“波妞,你也要去看更大的世界。” 课代表划重点 04:20 皮埃尔·布尔迪厄《男性统治》,娜塔莎·沃丁《她来自马里乌波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07:00 布尔迪厄的性别观点。 08:07 由《坠落的审判》北大首映礼生发的有关性别刻板印象的讨论。 11:06 布尔迪厄与“文化资本”。 13:28 Why elite students get elite jobs? 16:10 什么是“学历倒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17:30 安妮·埃尔诺实现的阶层跃迁,以及对自己的阶层变化的看法;布尔迪厄“把自己作为方法”,观察自己攀登过的“阶层阶梯”。 21:20 来自的省份,被贴上的标签,以及随之而来的刻板印象。 24:40 北京学生的焦虑和应对的方法。 30:51 北京的“小升初”是如何进行的。 36:10 自主招生与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北京重点大学的学生。 37:20 “北京考生的试卷也太简单了吧”。 44:20 纪伯伦《沙与沫》:在海与风赐予我们语言的千万年前,我们只是一群带着渴望颠沛流离的生物。如今,我们怎么能够只用昨天的声音,来表达我们心中的远古岁月呢? 46:28 阿加莎·克里斯蒂《东方快车谋杀案》。 47:55 弗吉尼亚·伍尔芙《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简·奥斯汀的历史地位,勃朗特姐妹(包括夏洛蒂·勃朗特,艾米丽·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女性写作的困境,和伍尔芙自己的局限性。 想要一起散步? 添加微信yiqisanbuqu,加入“一起散步去”听友群。

51分钟
99+
1年前

1. 当一位四十岁的新手母亲决定重返职场

一起散步去

第一位听众,晒太阳晒地迷迷糊糊的橘白一只: 课代表划重点: 29:30:在说小李这种找工作的状态比较高级时,我们提到了马克思,来源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0卷,第616页提到:马克思完全否定工作只是苦差事、人类对它有着天生的和内在的反感这种观点。假如有必要的条件,劳动可能是“一种自由活动”,它可以成为“吸引人的劳动,个人的自我实现”。 39:00:对于母亲,或者任何一个个体来说,关注自己,照顾好自己是很重要的,甚至是最重要的。正如安·兰德在《自私的德性》里提到的:人们生活的目标是获得自己的幸福。这并不意味着,他对其他所有人漠不关心,人类的生命对他毫无价值,他没有理由在危急时刻帮助他人;但这的确意味着:他不用让自己的生活服从于他人的福利,他不用为了他人的需要而牺牲自己,减轻他人的痛苦不是他首要关心的,他给予的任何帮助都只是例外,不是常规;是慷慨的行为,不是出于道德责任;只是少量的,偶然的行为—正如在人类存在的过程中,灾难是少量的,偶然的事件一样;而且人类生命的目标,首先关心的对象和动力是价值而非灾难。 42:50 :晚点的作者方六对谈姜宇辉老师时,后者有详细解释“刷手机,买买买的快乐,为什么总是让人更空虚”。指路:对谈哲学教授姜宇辉:哲学能解决年轻人的意义危机么?。 想要一起散步? 添加微信yiqisanbuqu,加入“一起散步去”听友群。

66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