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北京国际电影节发布了一款先导海报,但是因为它和往年海报的风格区别太大,所以一发布就引起了各方讨论。有一方的人觉得还挺好看,有设计理念,另一方的人觉得就是不好看,双方的讨论愈演愈烈,把海报还有平面设计师这一职业推向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讨论高度。 上周日(8月2日),我们有幸请到了设计师本人刘治治来做客没理想。希望大家可以暂时放下成见,先听听刘治治设计师的现身说法。说不定最后就能收获一堂免费的,平面设计学101入门课程。 收听指北: 1. 评判设计的美丑有什么意义? 2.电影节海报和电影海报有什么区别? 3.Supreme算设计吗?巴黎世家老爹鞋的设计有什么奥秘? 4.什么样的平面设计算好? 本期主播:猫猪喜、唐醋排骨(看理想设计部主管)、林蓝;嘉宾:刘治治 本期配乐:《Moonlight》by 92914
最近,林小宅“无缝恋爱”的事情频频上热搜,让人不禁纳闷,这事儿怎么就上热搜了?受这件事启发,本期节目尝试探索保守恋爱观的形成,以及爱情何为的永恒命题。 当然,一集节目不可能讨论出爱情的真谛。最后得出两个结论:1)别人的爱情就别管了;2)爱情嘛,有当然好,没有也不会怎样啦。 本期提及内容: 《当爱情变成人生的解药、彩票和扮演游戏》李厚辰(小李老师) 《爱欲之死》韩炳哲 本期主播:猫猪喜、荞木、林蓝、小七 本期配乐:《와르르》Colde
活在这个社交媒体时代,似乎都免不了踩几个网红坑,拔几棵网红草,喝几杯网红奶茶。可是,那些网红产品、网红餐厅、网红景点、网红行为、甚至是网红脸,为什么总给人一种“塑料”的劣质感?“网红”是如何逐渐变成贬义词的? 如果把网红经济看作潮流的一种形式,社会学家齐美尔就指出过,它注定是自上而下的一种阶层游戏。我们通过消费来定义自己的品味,这在社交媒体时代更是被无限放大。本期节目,编辑部就从世俗的角度聊了聊我们身边的网红现象,试图解锁网红经济的财富密码。 相关节目:社会学一哥,齐美尔老师 更正声明:经听众提醒,原播客内的口误“陶碧华”现已修改成“陶华碧”。感谢监督指正。(7月12日) 小广播:「没理想编辑部」不完整配乐歌单已创建,请走网易云关注@看理想vistopia 本期主播:猫猪喜、荞木、林蓝、Jiarui 本期配乐:<comes and goes> - Hyukoh
疫情至此,电影院已经关闭半年有多。从春节档全面下线的失落,到如今为电影院行业揪心,我们,真的很想念电影院。 尽管在今天,只要有wifi有手机有投屏,看个(免费)电影不是麻烦事,但我们依然坚信电影院有存在的意义。只要电影院里的灯一关上,银幕渐渐变亮,我就知道我可以从现实中抽离一段时间,离开自己的世界,去看看别人的世界;它可以是一个人的城市避难所,也可以是两个人从暧昧到确立关系的最佳场所,还可以是素不相识的影迷人生交错的城市空间。 这些黑暗的房间里,承载了太多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的情感。如果说电影是魔法,那么电影院,就是施展魔法的魔法杖。 相关节目:贾樟柯《电影,我只略知一二》、阿郎《21世纪伟大电影》、戴锦华《52倍人生——戴锦华大师电影课》 本期主播:猫猪喜、荞木、林蓝、苏小七 本期配乐:<i'll die anyway> - girl in red
社会学家齐美尔曾说过:“大都市造就了城市居民生活的守时、精确性和准确性,而城市环境和金钱交易对于个体的过度刺激,则制约着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给他们带来了双重影响。” 我们中的大部人,多多少少都因为学业和工作在一个或多个城市里生活过。钢筋水泥,纸醉金迷,草木落叶,我们穿梭在街头巷尾,而城市里的一点一滴,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我们。 本期节目,编辑部分享了自己留学时待过的城市,以及理想城市该有的模样。 不知道,你的理想城市是哪里? 收听指北: 1.城市漫谈之哥本哈根、伦敦、香港 2.大部分留学生都是人在国外,精神在国内 本期主播:猫猪喜、荞木、林蓝、Jiarui 配乐:<뜨거운 여름밤은 가고 남은 건 볼품없지만> - Jannabi、-《浪漫的体质》ost
六一儿童节大概是一个跟我们早就没有关系,但我们又偏要找点关系的节日。因此,有了本期儿童节特供节目。 回想过去,每个人都有过那么一段中二的历史令人怀念。对于文艺青年来说,可能就是给新概念作文大赛、《最小说》投投稿,也就是咯噔文学书单能列出好几页。 我们曾经幼稚、膨胀、充满斗志。长大以后,我们被“成熟”规训,被“规则”裹挟,逐渐对自己心里更有数了,却也丢失了一点对抗世界的倔气。当然,人总不能永远中二,但我们的世界,永远需要中二。 收听指北 1.中二经历简短回顾 2.没给《最小说》投过稿,还好意思说是文艺青年? 3.日本为何特别多中二热血漫? 4.以环保少女格雷塔为例,成人世界为什么需要中二精神? 本期主播:荞木、林蓝、Jiarui、苏小七 配乐:《Panda Bear》by Hyukoh
教育,是伴随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议题。 作为填鸭式教育的鸭子们, 我们可以轻易地列举出应试教育的种种问题,却无法轻易给出应试教育的代替品。如果课堂里学过的知识全都会还给老师,如果工作的内容都和自己的专业无关,我们还要好好上学吗?被一场考试支配的学生时代,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 在开始这一系列沉重的讨论前,编辑部两位分别来自东北和京城的编辑先分享了各自学生时期的传奇野史,例如藏刀、打群架等等。对于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我们都没有答案,但起码我们记得,学生时代里最快乐的日子,都是那些不务正业的日子。 👇🏼收听指北👆🏼 1.(伪)《冬泳》番外之东北、京城高校往事 2. 素质教育是一种特权? 3. 削尖脑袋上名校,是为了人生有更多选择 4.去国外留学最重要的,是获得一个新视角 本集提及作品: 小说《冬泳》,作者班宇、看理想节目《你好,童年》,周轶君。 本集主播:猫猪喜、荞木、Jiarui、林蓝;下期节目将于5月31日更新 音频配乐:<野狼Disco> by宝石Gem; <Rest> by白艺潾
作为90后,被时代淘汰是一种断断续续的感觉。有时候出现一件事,就会惊叹:天呐,我老了。例如,看某篇网文时发现作者写了一个备注:“小灵通是一种通讯工具”、家里的侄女在比划打电话时,不会比“6”的手势,而是直接把手掌放在耳边...... 小灵通、座机、文曲星、小霸王等等电子产品,已经和小时候的另外一些家用电器一起成为了时代的眼泪。 在今天,技术的更新进步似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速度。当移动支付变成日常,所有的生活需求都能被一台手机满足时,方便的代价是什么?我们又是否看见了被技术抛下的人? 收听指北📻 1. 前手游时代:4399、文曲星、小霸王 2. 前kindle时代:文曲星、psp、mp3 3. 技术壁垒:我们跑得太快,却忘了后面还有人 本期主播:猫猪喜、Jiarui、荞木、林蓝(下期将于5月17日更新) 配乐:<惠化洞(或双门洞)> -《请回答1988》ost; <Still Walking> -《如父如子》ost
我们说,懒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其实智商税也是。在消费这件事上,知识不会让人理智,只有交过的智商税,才能有效防止下一次惨剧的发生。 本期节目,没理想编辑部讨论了一下从小到大遇到过的智商税产品,从甩脂机到面膜到有机食品到化妆品到板蓝根等等。我们尝试窥探商家的套路,希望有朝一日能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收听指北👇🏼 1.什么甩脂机、除螨仪、防辐射贴,曾经都以为是科技产品呢 2.前男友面膜卖的不是面膜,是前男友 3.板蓝根香皂来了,板蓝根奶茶还远吗? 你可能还想听:Vol.1 我就是金钱的中转站 本期主播:猫猪喜、荞木、Jiarui、林蓝(下期将于5月3日更新) 配乐: <Parade> - MIZ
有人说,当代交友礼仪,就是微信可以加,但微博大可不必。当交流越便利,我们的表达欲望反而被压缩得越厉害。 在极度碎片化的社交网络时代,人们的记忆力和耐心也开始急剧下降——拇指轻轻一划,就划过了两三条推送内容;当页面加载时间超过3秒,就开始不耐烦。 不管你承不承认,我们的思维方式都已经被社交媒体再塑造了。本期「没理想编辑部」,几位干新媒体的编(社)辑(畜)深入讨论了为何自己对社交媒体感到恐惧和疲惫。 收听指北👇🏼 1.在社交媒体上加班营业的现代人 2.当手机成为了人体器官 3.在赛博吵架这方面,是知识限制了我们 本期主播:猫猪喜、荞木、Jiarui、林蓝 音频配乐: <Sway> by Tove Styrke
知名音乐人黄舒骏说过:“作者是唱片公司,歌手是产品,专辑只是附赠品。” 如果你关注看理想的推文,会发现我们有不少关于“追星”的内容。有关于饭圈语言入侵日常的讨论,有对台湾女歌手、美国新生代偶像的观察,还有这集「没理想编辑部」。 偶像和追星当然都不可耻,事实上,有热爱的对象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但为什么今天外界会把饭圈与「疯狂」和「无脑」划上等号呢?是什么机制让明星与粉丝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畸形? 本期节目,编辑部尝试客观地去讨论和分析国内的饭圈生态。我们从某知名举报事件谈起,一路聊到互揭追星老底才肯罢休。 不论你追不追星,希望这期节目会对你有所启发。 收听指北👇🏼 1. 花等价的钱,买等价的快乐 2. 当追星职业化,就有大佬和小白之分了 3. 偶像失格的界限在哪儿? 4. 为什么粉丝容易不理性? 小科普: 「逆苏」指的是把爱豆想象成爱豆的对立性别来喜欢。比如,我爱豆是Justin Bieber,我把他当女人来喜欢,我就是逆苏粉。 本期主播:沈腾迷妹@猫猪喜、饭圈观察学家@荞木、bjyx已退股@Jiarui、zqsg爱过JB@林蓝 配乐:<花路Welcome> - 《浪漫的体质》ost
时间倒回2020年的开头,元旦刚刚过去,当时的北京还很清净。 在结束了一系列跨年行程后,有一位独立音乐人来到了看理想,与「没理想编辑部」坐下聊了会儿天。 尽管是在工人体育馆开过演唱会的人,他的微博自我简介却只有两个词,一个是「音乐人」,另一个是「众乐纪勤杂工」。 是的,他就是那个永远戴着圆框眼镜,声音低沉腼腆的陈鸿宇。 在三十而立的2019年,陈鸿宇回归初心,发布了《理想三旬》的官方MV,又和几位朋友录制了《理想三旬2019》。对于2020和未来,他不想太着急,因为他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收听指南💡 (0.)(失败的)ASMR自我介绍、网易云评论回复 1.北漂与理想:一个人的终极理想,应该是他的状态 2.独立音乐人是一个怎样的职业? 3.没有断电的大学时代,或许就没有今天的陈鸿宇 4.人终归跑不过时代,但我想慢下来 5.拥抱互联网思维的情怀主义者 本期配乐:《理想三旬》、《这不是理想的歌》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