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边记EdgeStory
追寻城市成长轨迹,口述可能早被遗忘的商业文化洞察

Album
主播:
左薯叔UncleJosh
出版方:
左薯叔UncleJosh
订阅数:
1,983
集数:
74
最近更新:
2周前
播客简介...
广州城里大小事,用声音作记 「声音图书馆」系列 Solo单口节目「城事边记」。30年陈年老广 UncleJosh 左薯叔,用声音记录从图书馆千万馆藏中发现的,有关城市的藏本。认真讲述属于80后亲历的城和事。【部分内容为粤语广播】 本节目由 广州市 天河区图书馆超级城市客厅分馆 指导策划。
城事边记EdgeStory的创作者...
城事边记EdgeStory的节目...

EP32 荔湾|粤文广府情,承载万千声

城事边记EdgeStory

keywords: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粤语 岭南民居|西关大屋 清中后期,伴随商贸业的迅猛发展,众多巨贾富商、达官贵人和名门望族,于广州西关自文昌桥、大观桥以东,至泮塘、昌华园以西的区域,陆续建起了一批极具岭南特色的大屋,也就是西关大屋。这些大屋无论是平面布局、立面构成,还是剖面细部装饰等方面,都彰显着浓郁的广府风格,在岭南建筑领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西关大屋多采用砖木结构,以青砖砌墙、石砖砌脚,高大的正门采用麻石装嵌。其平面布局大多为三间两廊,左右对称分布,中间为厅堂。中轴从前至后,依次排列着门廊、门厅、轿厅、正厅、头房、二厅、二房。每一个厅即为一进,一般的大屋有二进或三进。两厅之间由小天井分隔,上方加有小盖,依靠高侧窗和天窗实现通风采光。正间的两旁分别设有书房、偏厅、卧室和楼梯,最末端是厨房。门厅的右边有小庭院与厅堂相连,庭院中栽种着花木,还布置有假山、怪石和鱼池,可供人们游赏休憩。庭院的后部是书房,大屋的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蕴含着“平步青云”的美好寓意。 西关大屋的面积约为400平方米,设有矮脚吊扇门、趟栊门和硬木大门,以此满足通风和安全需求。门墙多使用东莞水磨青砖,墙脚采用花岗石,整体显得高雅庄重。室内装修格调典雅,摆放着由酸枝木、坤甸木等制成的木家具,装饰有木雕花板,槛窗和满洲窗镶嵌着带有书画图案的彩色玻璃,充满了浓郁的岭南韵味与风采。 醒狮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醒狮是能够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所以,每逢节庆或者有重大活动时,必定会有醒狮来助兴。广东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它在历史上是由唐代宫廷狮子舞演变而来的。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并且融入了南粤本土文化特色,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民俗。 广州地区的舞狮习俗由来已久,不仅在正月会舞狮,而且每逢重大喜庆活动或者商业盛典,都会有舞狮来助兴。如今,醒狮文化在广东、广西流行,并且流传到了东南亚以及全球华人聚居地区。 据文献记载,明末清初的时候,两广地区盛行春节舞狮的民俗;清末民初,广东醒狮发展到了鼎盛阶段。番禺沙坑村的醒狮活动就起源于明末清初,它是伴随着南拳等武术而产生的。 醒狮是一项融合了武术、舞蹈、音乐等多种元素的文化活动。醒狮表演注重传神,舞狮人的动作大多以南拳马步为主,通过不同的步姿,配合不同的鼓点音乐,把狮子的各种造型抽象地表现出来。在醒狮表演时,还会用细腻的技巧来体现醒狮特有的喜、怒、哀、乐、动、静、惊、疑等神态。表演队伍由2名负责狮头和狮尾的人员、4 - 6名负责锣鼓鼓乐的人员以及1名扮演大头佛的人员组成。狮头和狮被是醒狮表演必不可少的道具,狮头主要以竹篾、纸为制作材料,制作好的狮头在眼、耳、嘴等部位可以活动。 醒狮表演可以分为文狮、武狮和少狮(即幼狮)三大类。文狮表现得温顺而和善,武狮表现得勇猛而刚烈,少狮则憨态可掬,一般会跟随文狮、武狮同场表演。主要的表演套路有出洞、上山、饮水、巡山、会狮、采青、入洞等,其中“采青”是醒狮表演的精髓。 醒狮表演的主要作品有《雄狮攀越高峰》《狮子下山》《壁虎功》《狮子凌空舞》《桩上显神威》《龙门戏青》《狮子探路》和《桩上凌空飞跃》等。 粤语 粤语,又称广州话、广府话、广东话、白话、唐话,是广府民系最基本也是标志性的文化识别。粤语包含九声六调,较多保留了古汉语的特征,拥有完善的文字系列,可以完全使用汉字(粤语字)表达,是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机构的中国方言。目前,粤语在香港、澳门具有官方语言的地位,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地也是通行语言之一。 粤语由古代汉语演变而来,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秦代以前,居住在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民族,包括壮、瑶、黎族和疍家等。一般认为,秦始皇派兵戍守岭南,开始了早期汉语与百越语言融合的先声。不过也有学者认为“粤方言最早的源头,应该是楚人南迁、楚语南来所导致的结果”(李新魁《广东的方言》)。汉代至唐宋,中原汉人源源不断地迁徙到岭南,促进了粤语的发展和定型。元明清以来,粤语的变化较小。清代广州府著名学者陈澧已有研究广州话的著作《广州音说》,指出广州话保存了中原古音。因与海外频繁交流,粤语还引入了外来词汇,更显兼容的特性。 粤语的代表音是广州口音,这是约定俗成并为国际所承认的,粤语字典皆以广州音为发音基准。 粤剧 粤剧又称广府戏、广东大戏,是广东及广西粤方言区最大的剧种。它形成于广佛地区,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和澳门,并传播到东南亚、美洲、大洋洲、欧洲等华人华侨聚居之地。周恩来总理曾赋予粤剧“南国红豆”的美誉。2009年9月30日,粤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粤剧“本地班”于明末清初吸纳外江班演唱的昆、弋、梆、黄诸腔,又在清末民初由唱官话改为唱粤方言,并且吸收了当地木鱼、南音、龙舟、粤讴和广东民间音乐的精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本地班艺人组织了行会——琼花会馆;清乾隆时,外江班在广州魁巷设立了粤省外江梨园会馆;清光绪年间,广州黄沙建起粤剧行会八和会馆,标志着粤剧的中兴。20世纪初至30年代,粤剧经历了一系列变革,最终促进了粤剧的发展和流派的兴旺。 传统粤剧的记谱方式采用工尺谱,展示出粤方言独特的音韵特征。粤剧伴奏讲求主次分明、层次清晰,伴奏乐器主要有高胡、二弦、鼓竹、击板等。其武打以南派武功为基础,靶子、手桥、少林拳及高难度的椅 ·图· 广府风物千功和高台功都十分出色。粤剧表演带有质朴粗犷的特色,有单脚、滑索、运眼、小跳、拗腰等绝技。粤剧化妆简便,色彩浓艳;服装多采用广绣,精美华丽,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粤剧剧目数量多、题材广、岭南特色浓。据研究者统计,粤剧自成以来,剧目已超过一万个。代表剧目有《六国大封相》《八仙贺寿》《柳毅传书》《宝莲灯》《搜书院》《游园惊梦》《胡不归》《帝女花》《关汉卿》《山乡风云》等,还有《一捧雪》《二度梅》《三官堂》《四进士》等被称为“江湖十八本”的剧目。 List|音乐列表 【QQ音乐歌单《城事边记-声音图书馆》同步收录】 * 第一万零一次告白 (伴奏),夏日入侵企画,《你的婚礼 电影原声带》2021 * 魂游记(音乐故事录像),张敬轩 阮绍辉,2021 【B站粉丝上传】 本内容仅作文化分享,不得用于任何盈利或商业性用途。文件版权归属网络 Media|关注我们 * 小宇宙/QQ音乐/网易云音乐/苹果Podcast城事边记EdgeStory 推荐收听 * 【无人驾驶AutoPod】by 左薯叔UncleJosh Contacts联系方式(听众交流) * [email protected]

110分钟
99+
2周前
城事边记EdgeStory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