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含将性侵比喻成奥斯维辛,林棹在《流溪》里形容一具身体承受的暴力与一次核爆炸不相上下。这其中似乎存在某种光谱,一端是具体的、身体的、微观的,另一端是宏大叙事,是战争,是革命,是关乎人类命运的灾难。女性写作遍布这个光谱的每一个点,每一个点上又有着无数种写法——赫塔·米勒和托卡尔丘克把历史写得像诗歌、像星阵,韩江把伤痛的具身性转化为公共性,萨莉·鲁尼书写着现代化的传统、剖面上的永恒、缠绕着的直白,林奕含实践了一种噩梦重温、鲜血淋漓的文学献祭。 我们和张悦然一起,试图沿着一条名为“女性与政治”的线索,梳理这些我们喜爱的女作家们。多丽丝·莱辛是其中绕不过的一位。她热烈拥抱共产主义和女性主义又决绝地抛弃它们,多年以后,无论是读她的小说、书信还是传记,人们想看见的和已看见的,似乎已完全是莱辛的生活和“主义”,是她是否真的抛弃了两个孩子,是她的传记与小说的差异探秘,而不再是文学本身。 对于女作家而言,是否只有完全地交付自我这一个选择?把自我交出去,换来的又是什么呢?是乞求似的“请你来读读我的故事”吗?还是在创作中保有自我,而在生活中做一个“正常的人”?当张悦然说“我不正常”的时候,我们三个诧异了一会,大笑了一会儿,也难过了一会儿。毕竟,我们都不正常。 在这期节目里,张悦然既是作家也是读者,既是文学的人也是普通的人。这也是我们讨论女作家与政治的方式与意义——政治是每一代人都“有资格”书写文革,政治是女性被凝视、评判、骚扰时的自我怀疑和遍体鳞伤,政治是我们跳进跳出文学审视自身与生活,政治是我们意识到自己不正常,而这一正常标准的制定者最不正常。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张悦然,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04:26]赫塔·米勒如何书写饥饿与极权的空洞 [11:07]性侵与大屠杀,痛苦存在比较级吗? [13:49]上一代作家是大历史的亲历者,垄断了那部分叙事 [17:03]如何看待萨莉·鲁尼小说中的政治元素 [26:53]为什么阅读莱辛作品的人少了,但关注她生平的人多了 [38:35]在一些极致的文本里, 女作家向捐躯一样把自己捐给了文学 [40:31]女作家为什么时常会觉得自己不正常? [46:35]社会环境是否支持女性做一个“没那么正常”的母亲 [50:24]男性经常觉得女性不理性 [58:35]后更年轻女性到达了没有性别的状态 [1:03:10]《房思琪》是如何描写性的? 【本期节目提到的节目、书籍和文章】 看理想《女作家:性别、存在与文学的想象力》张悦然 《随机波动094:性的湮灭》 《随机波动:女性拥有了自己的房间,然后呢?》 《呼吸秋千》赫塔·米勒 《白》韩江 《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聊天记录》萨莉·鲁尼 《顿悟的时刻》《茧》张悦然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林奕含 《成为母亲:一名知识女性的自白》蕾切尔·卡斯克 《金色笔记》《到十九号房间去》《第五个孩子》多丽丝·莱辛 《证言》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染血之室》安吉拉·卡特 《同意》瓦内莎·斯普林格拉 《緣起香港:張愛玲的異鄉和世界》黄心村 《母性与自由:一位女性可以同时成为好作家和好妈妈吗?》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959621.html 《作家该如何书写父权制的暴力,才能既吸引读者又免于被暴力狂利用?》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2586084.html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Chatting with Lorraine, by Stephen Rennicks, from Normal People OST 片尾:I Drink Wine, by Adele, from 30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说在前面:本期节目有剧透】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多的时间里,我们除了在为那些性侵犯、性骚扰的新闻而愤怒之外,还在为一部美剧而焦心,它就是由《瞬息全宇宙》的制片公司A24出品,黄阿丽和史蒂文·元主演的亚裔题材美剧《怒呛人生》。 本期节目的嘉宾Eileen Chow说这是一部“Cringe Drama”——那种让人看得抓心挠肝却又欲罢不能的故事,主角的人生是一路下坠的,观众的心仿佛也要跟着下坠。但对于生活在中国大陆的观众来说,这部剧扰动的不安,似乎又远远超出这个故事本身:它既是好莱坞亚裔崛起背景下的作品,又是中国观众看来的东亚窒息故事;既和《摘金奇缘》《瞬息全宇宙》同一序列,又能跟《黑暗荣耀》《重启人生》横向对比;既呈现了复杂的交叉性,种族、阶级、性别彼此缠绕、层层叠加,又是某种意义上的发疯剧、爽剧,让人获得了宣泄过后第二天继续搬砖的力气。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和Eileen从这部剧出发,聊到亚裔在美国社会更纵深的历史和更广阔的图景,也聊到在后疫情时代普遍的混乱和绝望情绪下,面对难以改变的现实、注定无效的沟通,除了遁入影视剧创造的一个虚拟时空,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周成荫,Eileen Chow,学者、杜克大学故事实验室负责人 [03:50]Beef观剧感受大讨论:此剧需要trigger warning [08:00]车跟车亲密接触,人和人身体接触 [10:20]Beef呈现了亚裔光谱的两极:模范精英亚裔女性vs底层亚裔男性 [16:27]Beef以一种不说教的方式呈现了种族、阶级和性别的交叉性(intersectionality) [20:33]日裔在亚裔中的独特地位和二战后美国日本的关系息息相关 [23:40]“东亚”和“亚裔”是两个不衔接的概念,“亚裔”是始于1960年代的一个政治概念 [29:40]Beef的突破在于打破了模范亚裔形象 [35:40]Anti-Asian hate会让亚裔更团结吗? [41:20]这个世界是令人愤怒的,而愤怒是有意义的 [45:20]白人女性Jordan:精神白男,殖民幽灵 [50:51]you can have it all是一种骗局 [1:01:50]复仇爽剧成为维持现有结构的安慰剂 [1:06:30]当暴力成为一种升华 [1:09:30]虚构的和解vs现实中合时宜的、瞬间的联结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The Beef” 片尾:“A New Hope” All by Bobby Krlic,from BEEF OST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这并非我们第一次讨论单身生育。早在剩余价值时期,我们曾讨论过冻卵和代孕问题,彼时中国首例单身女性冻卵案刚在北京开庭不久。原告徐枣枣在2018年12月起诉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科医院,该院以未婚为由拒绝为枣枣冻卵。四年多时间过去了,该案二审将于5月9日开庭。 我们怀着复杂而矛盾的心情,再一次尝试讨论单身生育。这四年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在生育率持续走低的情况下,从去年开始,全国各地的生育登记制度正在做出相应改革和调整,保护单身生育合法权益的新闻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这四年仍不足以撼动某些长久存在的社会惯性,比如与生育高度绑定的异性恋婚姻关系,比如对基因的迷思甚至迷恋,再比如男性捐精被认为是“为全人类的延续做贡献”,而女性冻卵则仍面临制度上的重重限制。这些惯性足够强大,以至于它成为一种社会制度,可以吸纳和承接遵守它的人,排斥和惩罚违背它的人。后者包括了非婚生育的异性恋女性、同性恋女性,以及不愿意生育的女性。 但这四年也是某种新的开始。越来越多人开始质疑这种惯性,或用肉身去抵抗这种惯性。大家开始看到单身生育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或拓宽婚姻制度的定义,或尝试跳出这一制度,看到女性生育权和父权制及国家话语解绑的可能。这个过程注定是艰难的,父权制的幽灵时隐时现,作为且新且旧的中间物,我们是矛盾的、撕扯的、纠结的。但好在这一过程一旦开始,就不会轻易停止。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Iris,关注女性和性少数议题的写作者 [01:09]单身生育的情况是复杂而多元的 [07:49]首先,需要一颗精子 [12:42]基因还是迷因,挑选精子的偏好 [20:29]在国内,辅助生殖技术目前还不对单身女性开放 [24:39]政策看似放开了,实际呢? [28:13]一张免费的结婚证究竟保障了多少权益 [35:13]这个世界是为顺直人设计的 [39:41]在只有妈妈的家庭里,隔代抚养和家务外包依然是育儿劳动的解决办法 [47:06]父权制的幽灵依然盘旋 [55:20]宏观社会的变化是由无意识推动的 [1:01:10]积极的或消极的生育自由离我们还有多远 【本期节目参考资料】 《单身生育就可以女人当家吗?》,作者:徐鲁青,刊于《界面文化》 《女人当家?单身生育和性别角色的重新协商》,作者:高晓君,刊于《妇女研究论丛》 【本期节目题图】 Colin Booth. Allsorts, 1998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Despedidas, by Ivan Palomares, from La Cocinera de Castamar 片尾:Los Trabajadores de Castamar, by Ivan Palomares, from La Cocinera de Castamar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今天春天,适野和之琪都无可救药地过敏了。在雾霾、沙尘、花粉和柳絮的轮番袭击之下,我们本就因新冠而变得更加脆弱的上呼吸道全无招架之力,呼吸这一人类生存最基本的前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而有幸免于过敏性鼻炎的建国,又对紫外线严重过敏,对于一个热爱户外运动的人来说,享受阳光总是以水泥般的防晒霜为代价。 本期节目我们从各自的过敏经验聊起,聊到了科学和文化意义上的过敏。随着医学对过敏认识的发展,过敏是如何被去污名化的;大众对过敏的理解又是如何从一种个体的缺陷,转变为一个社会经济问题的。正如过敏让呼吸显形,污染也让空气显形,工业革命带来的大量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境况。现代性的甜蜜承诺,同时也是噩梦和诅咒。 伴随着本期音频一同呈现的,是我们向听众征集的过敏来信。在这些信中,大家从作为生理反应的过敏,写到了作为隐喻的过敏,我们不仅对花粉过敏、对食物过敏,还对政治过敏、对贫穷过敏、对爱情过敏。正如听众切博士所写,无论是身体上或是精神上的过敏,都是主体的边界被打破和入侵后的一种混乱和痛苦的状态,这种主体性的危机,不仅发生在人与环境之间,也发生在人与人之间。欢迎在随机波动微信公众号查收本期过敏来信。 温馨提示:过敏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我们的闲谈如有不周欢迎指正。本节目不提供任何医疗建议,过敏的朋友请及时检查并遵医嘱。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2:10]今年春天饱受花粉症困扰的我们 [07:20]因口呼吸引发的焦虑 [09:30]接受哮喘,意味着接受慢性病病人的身份 [11:50]现场中文教学:荨麻疹的正确读法:) [15:07]人类对过敏的认识有漫长的历史 [17:13]在19世纪的英国,花粉症是一种“富贵病” [20:20]过敏症与home dust [28:20]人终有一死,要么死于过敏,要么死于其他 [31:20]回溯父母的过敏症,就是看家族历史如何在我们身上显形 [36:20]作为“挡箭牌”的过敏和作为“诊断”的十六型人格 [40:10]对过敏的普遍理解是基于正常和异常的对立 [42:30]发明污染: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文明观和帝国秩序 [45:20]瘴气、雾和烟:英国人如何理解污染及其源头 [53:10]如何理解空气污染:从阶级区隔视角到权力视角 [57:10]现代性是让大气显形的过程 [59:10]个体的日常生活VS地球长久以来的巨变:如何理解深时以及它和个体经验的断裂 [1:08:40]隐喻意义上的过敏:“我对生活过敏” [1:10:20]“窒息play”:此地一场没有退出机制的SM游戏 [1:13:30]三年过后,我们如何重新理解过敏 【本期节目提到的书影音】 Allergy:The History of a Modern Malady by Mark Jackson 《食物的心机:过敏的历史》[英]马修·史密斯 著 《过敏大流行:微生物的消失与免疫系统的永恒之战》[美]莫伊塞斯·贝拉斯克斯-曼诺夫 著 《发明污染:工业革命以来的煤、烟与文化》[美]彼得·索尔谢姆 著 Terror of the Air by Peter Sloterdijk 《赡养人类》刘慈欣 著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The Last of Us” by Gustavo Santaolalla,from The Last of Us 片尾:“Air” by Aage Kvalbein, Iver Kleive,from Til Trost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时隔一年半,久违的书影剧大礼包重现随机江湖! 本期始于最近让姐姐们(特指之琪和适野)上头的国产剧《爱情而已》。这部剧的一大看点,是将故事设定为竞技体育题材。吴磊饰演的宋三川拥有竞技体育能带给人的最好的特质——阳光、积极、纯粹、专注,想要变强,但从不凌弱,相信自己,也关怀他人。有趣的是,当我们回归现实,在《爱情而已》播出的同时,“张继科事件”出现在热搜。现实中的男性运动员再次刺破荧幕中的理想化身,让女性观众惊醒并恍然大悟:在现实生活中,“宋三川”更多的是女性而非男性。 而这部剧的发展动力,在于建立了一种年轻男孩和女性/中年男人的二元叙事,这是一个年轻男孩和女性不断被中年男性以及他们的统治辜负的故事。也正因如此,年轻男性和女性才得以在剧中结成同盟,一起反抗,一起成长,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亲密关系里。然而回看现实世界,年轻男性就一定不会转化为中年男性吗?年轻男性和女性就必然结成同盟吗?爱情会辜负你,工作就一定不会吗? 类似的,在同为运动题材的英剧《足球教练》中,这种发展动力学也贯穿其中。作为一个美式橄榄球教练,Ted Lasso以局外人的身份出现在传统男子气概统摄的足球运动中,与此同时,女性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同样也是一个边缘者和少数派联合起来,颠覆、挑战和更新传统男性运动叙事的故事。在这种另类叙事中,我们看到联结的建立,同盟的诞生,我们看到了一个以关怀他人为基础的理想社区。它往往美好到让人落泪。 更进一步,我们试图在这期节目中拓宽边缘人和少数派的边界。从电影《女孩》中那个想要变性的芭蕾小男孩,到《成为上野千鹤子》中上野对于理想生活和理想伴侣的反思,意识到边缘的边界,有助于我们反思“快乐和幸福生活”这种如今日渐式微的话语——长大、成人、相夫、教子的旧脚本已经逐渐失去对女性的吸引力,“只要找到对的人,就能幸福”这样的承诺已再反复实践但失效后逐渐破损。那我们如今体会到的困惑、纠结甚至痛苦意味着什么呢?它或许意味着传统“幸福剧场”的崩塌,意味着旧脚本的溃败,意味着一种进步,一种氤氲的、模糊的、但必将是全新且极具创造力的叙述。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1:53]春天,宜出行 [04:42]随机春日福利 [09:10]让姐姐上头的《爱情而已》 [13:08]大厂的工作是如何包裹人的 [16:06]“姐狗文学”里最真实的是中年男人 [27:03]“姐狗恋”的前提是中年男人不断辜负女性和孩子 [36:47]爱情会辜负你,但工作不会,真的吗? [29:59]现实中的“宋三川”更多是女性 [47:48]另类运动剧集Ted Lasso [53:29]电影《女孩》如何打开跨性别者的内部视角 [1:00:21]理想的男女关系也是现代性神话 [1:17:40]《植物妻子》&《素食者》:自由和死亡是同时达成的 【随机福利】 4月20日是NET-A-PORTER颇特天猫超品日,颇特为你的春天出游计划准备了10000+件单品!现在去颇特天猫店找客服报「随机波动」,即可领取满2000减200的优惠卷,有效期从4月10日起,到4月23日止。祝大家春天快乐!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作品】 国产剧《爱情而已》 英剧《足球教练》 美剧《英文系主任》 电影《女孩》 《人物》文章《成为上野千鹤子》(https://mp.weixin.qq.com/s/xXp7duEpFt2iXn7QOWaMaA) The Promise of Happiness by Sara Ahmed 《植物妻子》韩江 《素食者》韩江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片头:What Floor, by idokay 片尾:One Moment, by Lenka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2023年3月28日,坂本龙一在与病魔缠斗九年后,在日本东京都内的一家医院去世。在衰老、疾病以及终将到来的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丰沛的才华和创造力终究抵不过时间在肉身上留下的痕迹。时间能腐蚀,能吞噬,横扫一切存在。但才华和创造力,也能阻拦时间,与时间斡旋。在他留下的无数作品中,在那些跳动的音符中,在那从指尖流淌而出的旋律中,他达成某种不朽,靠想象力与创造力,与时间对抗。 正是因为这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得以穿越时空,和古埃及时期的纳芙蒂蒂王后不断对话,观看一个文化符号如何在流过历史之河时变得充实、丰盈、生动;我们得以用今日之眼光,探照历史晦暗之处,照亮那些被遮蔽、被噤声的女性生命;我们得以在音乐、在艺术、在文学作品中,看时间如何被把玩,看性别如何被对调,看女性如何颠覆传统,开创全新浪潮;我们也得以在如今的影视作品中,看到人生重启,时光逆转。借助艺术和文学不老的眼睛,我们得以在时间之海中徜徉,永续年轻。 我们也终于有机会重新定义想象力,发现平凡琐碎的日常中那些闪闪发光的超级英雄——不再是以拯救世界为己任的男性,而是在对他人的关怀和照料中用心生活的女人们。 欢迎你和我们一起,踏上这趟想象力之旅。 本期节目由随机波动与海蓝之谜联合呈现。感谢全新海蓝之谜奇迹云绒霜对本期节目的支持。全新云绒质地,搭载愈颜抗老科技,修护之上,加乘抗老,让生命力由内而外蓬勃涌动,永续年轻奇迹。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张宇凌,艺术史学者、作家、独立策展人,著有《竹不如肉》 [02:01]“美人儿来了”:纳芙蒂蒂的性别倒错和不朽传说 [15:20]“给我唯一的欲望”:玛丽·都铎的信仰与爱欲 [21:47]图像的暧昧性正是图像的魅力所在 [26:30]历史上为何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 [28:45]阿布拉莫维奇的新作《七死一生》 [34:11]《奥兰多》背后是一个女性调动想象力去争取表达自由的故事 [37:21]《奥兰多》是伍尔夫玩的一个时间游戏 [47:51]《重启人生》是日常琐碎中的英雄主义 [59:54]想象力可以突破时间、性别的限制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Story of a Hero, by Max H. 片尾:The Grand Chopin Nocturne, by Sebastian Pangal 【本期节目题图】 《夫人与独角兽》壁毯系列之《献给我唯一的欲望》,约15世纪末,巴黎克吕尼博物馆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在作家马原的城堡里,在三月凌晨的街头上,我们都看见了那样一个小孩。ta被罩在父母织成的网中,ta的愿望被否定和拒绝,ta有许多委屈与悲伤,ta的面庞在无数陌生人眼前闪现然后消失不见。 在这两个与儿童相关的互联网热点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争论:拒绝为儿子治病的父亲错了吗?违法了吗?我们可以借由这件事情“审判”他吗?究竟该由谁来决定什么是“为孩子好”?是一个具象的父亲还是一个抽象的国家?以及,年幼的孩子不睡觉应该受到惩罚吗?“以魔法打败魔法”有何不可呢?这次街头遛娃是一次表演吗?这样的视频呈现是成年人对儿童的剥削吗? 怀着对于儿童福祉、儿童隐私的许多疑问,我们邀请了心理治疗师、心理博主严艺家做客本期节目。我们在探问所有这些争议的核心时发现,这本质上是孩子属于谁的问题。一个儿童属于ta自己还是属于父母,不同的社会文化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对于不同社会的养育文化、不同家庭的动力模式,艺家提醒我们保持觉察和省思。在中国和英国做心理治疗师的工作经验让她意识到,很多事情没有标准答案,很多问题没有灵丹妙药。虽然养育绝非易事、没有完美父母,但我们对于儿童福祉的追问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在这期节目的最后,我们把话题拉回当下,回到三年后经历了集体创伤的我们所有人的身上。去年此时的经历与伤痛正在一点点从人们心底浮出来,逐渐显现和表达,许多人求助于心理咨询,或试图从中重新发现意义。艺家说,代际轮回中的集体创伤并不是虚无的概念,而创造意义是我们度过很多无法选择的苦难时的必然过程。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严艺家,心理治疗师,新浪微博@严艺家 [06:27]对《城堡里的马原》一文的感受 [10:51]儿童是否具有主体性,不同社会文化有不同的答案 [16:25]父母和儿童,究竟谁该接受心理咨询 [20:50]英国语境下的儿童福祉(well-being) [27:24]在具体工作中如何保障儿童生命权(safeguarding) [34:10]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我们都是“忠诚的” [38:40]在保障儿童生命权之后,如何帮助儿童发展 [43:08]深夜遛娃视频为何让观者感到不适 [47:30]家长是否可以既真实又正确 [54:20]在家庭中,女性和儿童都处于弱势地位 [58:20]社交媒体时代,儿童影像展示问题变得更加棘手 [64:20]一年之后,儿童的心理创伤才开始显现 [73:10]报团取暖和言说也是康复的一部分 [80:40]meaning making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 [84:40]找到投缘的心理咨询师需要运气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Adagio in B Minor, K.540” by 傅聪,from Mozart:Great Piano Works 片尾:“Choral: "Ich ruf zu dir, Herr Jesu Christ", BWV 639 (Arr. Busoni)” by Nelson Freire/Johann Sebastian Bach, from “Silent Night - Bach”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和韩帅导演的对话并没有按照提纲约定的方向进行,我们一路被导演的思绪牵引,路过她自我战斗的一个个战场。 她是颇有掌控欲的导演、一板一眼的好学生,却被迫用陌生的语言创作,离开舒适区,成为异乡人。她是电影研究者,是类型片影迷,却想要在创作中做类型片的变形,松动那一套男性主导的语法。她想要电影里的女性议题被观众辨识出来,也怕议题成为手艺不好的遮羞布;她获得了超乎想象的热度和讨论,也有耐心在漩涡中心等水凉下来。 她是女性,却也厌女;她很愤怒,也怕过激。她和我们一样,在不安和规训中长大,也反思,也挣脱,却依然被幽灵般的力量掌控。她的作品想要处理自己的问题,那似乎也是一个战场,对手无形,却也要使出最大的力气。 在她的电影中,女性一路在出走,离开家乡、离开母语、离开丈夫,她的摩托车划破城市的夜色,驶向不知所终的远方。在现实中,导演用同样的勇气和自己战斗,在对话中我们感受到,诚恳或许也是一种冒险。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本期嘉宾】 韩帅,电影导演,《新感觉电影》作者 [04:20]《绿夜》中的“异乡人”:不仅是地理上的隔绝,也是心理上的隔绝 [08:50]《绿夜》的中文和韩语切换 [11:30]陌生语言带来的失控感和变形 [15:05]接受电影的走形,保留最初的精神 [22:30]“八五后创作者似乎不是特别能直面现实” [28:30]私人记忆式的创作是对宏大叙事的一种反叛 [45:20]越是不断思考性别问题,越是意识到自己深受自我厌恶的折磨 [50:40]女性议题在东亚的混杂性:1.0/2.0/3.0的议题交织 [56:30]和女性题材有关的电影是否加速了性别议题的流行化 [63:03]女性主动暴力在现实和道义上的合法性 [66:50]男性主导的类型片叙事机制为何难以改变 [75:20]在电影工业规则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女性很难做出改变 [78:20]电影工业更新很快,会吸纳和利用观众的“不适感” [89:13]面对纷繁舆论,选择平静地等水凉下来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Canopee” by Polo&Pan from Caravelle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一个女人如果要写小说,那么她必须拥有两样东西,一样是金钱,另一样是自己的房间。”1928年,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这样写到。房间在此处,既是实指,又是虚指,既是实体空间,又是心理空间,既指向女性在社会中的经济权和受教育权,也指向女性不受历史和现实约束而蓬勃溢出的创造力。 近百年后,女性和“房间”的关联仍不断被讨论、被书写。房间划定边界,女性在其中时而感到限制,时而感到自由。房间既是内心活动的外化——房间的失序象征内心的混乱,也和身处其中的个体相互影响,相互改变。走进不同人的房间,如同闯入不同人的内心世界,男与女,老与少,人与人不同,房与房有异。 而更进一步,跳脱出传统意义的女性房间会是什么样的?如果说异性恋婚姻已经逐渐不被视为女性的必要选择,女性还有什么样的可能性呢?从她的房间到她们的房间,女性之间的守望相助会是一条新的出路吗?一种以关系为中心、基于照料和互助的新型联结是可能的吗? 本期节目由随机波动与COS联合呈现。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周嘉宁,作家,英语文学翻译 [03:28]在性别意识觉醒之后重读伍尔夫 [10:35]物理空间的变迁如何影响了文学的诞生 [12:38]还没有自己的房间时,书桌就是一片自留地 [18:50]母亲的子宫是我们的第一个房间 [21:38]当虫子、噪声、污染侵入我们的房子 [28:54]多丽丝·莱辛笔下的恶童与恐怖别墅 [33:23]《盖茨比》中黛西内心世界的光影 [39:33]房子的差异反映人们的阶级和心理距离 [46:38]《城市画报》曾拍过100个80后的房子 [53:40]拥有自己的房间就等于拥有自由吗? [58:49]作为一种理想的新型社会关系需要更多实践和讨论 [1:04:42]退出异性恋婚姻和家庭,我们要去向哪里? [1:09:03]从“我”到“我们”,我们身边女性互助的故事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No More Words, by Ziggy 片尾:What Floor, by idokay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在今年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前夕,随机波动向听众发起了一次征集:你是否会因为性别或者性别气质而被认为“不专业”?“专业”这个看似客观、中性的评价,遮蔽了怎样的性别歧视和偏见? 我们通过微博留言和邮件收到了大量投稿,这些第一人称的讲述向我们呈现了职场是如何系统性地排斥、惩罚女性的——剥夺被包装成呵护,弱势被颠倒为红利,尊重人被误解成好欺负,凭能力被污名为靠撒娇。而当女性冲破这重重阻碍,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他们还可以说她“不像女人”。性别仿佛是一个诅咒,无论你“像女人”或“不像女人”,爱打扮或素面朝天,学文还是学理,温柔或者强势,你永远有被拒绝、被打压、被消费的可能。 今天,我们似乎已经逐渐看清,女性承担的家务劳动是无偿的、不被社会承认的,家庭作为父权制的最小单位,并不是女性的避风港。于是,工作似乎成为了一个新自由主义的乌托邦。事实上,在现有的工作制度和职场文化之下,女性的努力常常得不到肯定,她们的野心得不到施展,热情得不到发挥,甚至连基本的人身安全和劳动权益都得不到保障。 但从大家的分享中我们又能看到,今天的女性是多么好,不仅在专业上出色,在工作中尽责,而且能够在掌握权力时反思权力的诱惑,在自己也很弱势时站出来维护更弱势的他者。在一个不断切割、分裂我们的制度之下,我们更努力地联结起来,在对方的讲述中确认自己的经历,也在用一种平等、协作的女性政治,努力撬动职场的秩序和规则。 最后,祝所有女性听众妇女节快乐!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1:40]复盘蔚来汽车女员工被男性员工性侵事件 [11:20]管理封建主义:管理和服务岗位是为了维护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13:00]当性别偏见成为不招女性的借口和幌子 [17:42]在男权社会,性别红利是男性用以污名化女性的概念 [19:00]觉醒的个体如何面对系统性不公的社会 [21:00]高校导师招生的性别偏见 [24:40]“稳定的工作”的隐含含义:女性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 [25:40]对女性的刻板印象:相比男性,女性天生更加细心 [28:30]家庭分工和职场分工的同构性:作为照料者和缝补者的女性 [31:30]工作和职场系统性偏向男性,让女性在职场中越努力越挫败 [36:10]女性在职场上为何难以建立联结、以彼此割裂的方式存在 [44:30]抽烟、酒局、购买性服务:职场上男性同盟三件套 [49:30]女性同行作为“内容”和“谈资”出现在社交场合 [55:30]女性是如何在科研领域逐渐消失的 [59:30]男棋手风格多样,女棋手风格模糊 [1:08:40]娃娃脸=不专业、没经验,戴眼镜=书呆子、没有性魅力 [1:16:30]女性在职场的装扮困境:精心打扮=不专业,不打扮=没有性魅力 [1:20:30]当女性获得权力:是否存在一种不压迫也能达到目的的方式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Papa Don’t Lay That Shit On Me”, by The Chicago Women’s Liberation Rock Band 片头:“Battle Hymn of Women”,by Betsy Rose/Womansong Chorus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你期待你的60岁生日吗?在崇拜青春的文化浸润之下,我们总觉得衰老是可怕的,尤其是女性的衰老,总是与臃肿、燥热、松弛的意象联系在一起。然而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获得的智慧、经验和韧性则很少得到肯定或者庆贺。在上周和倪湛舸的聊天中,我们得知了一个庆祝女性迎来60岁的仪式——Croning Ceremony。本周,我们由这个仪式谈起,细数了文学、电影和生活中让我们好奇或仰望的女性长辈,顺便畅想了自己的60岁。 之琪希望自己能像伊藤比吕美一样调侃自己的衰老,在人生后半程和一件件难堪事缠斗,接受失败,但永不放弃;建国希望自己能生长出麦克多蒙德式的坚硬和执拗,就像她扮演的奥丽芙·基特里奇和弗恩那样,至死做一个不好相处的人;适野则能提前体会戴锦华讲述的那种“空荡荡的自由”,剥离了所有社会属性之后,人最终将几乎赤裸着面对死亡。 最后,我们约定,即便30年后已经置换了髋关节,我们仨成了三个行动迟缓的老太太,也要像阿特伍德一样,在缓慢的行走中一首接着一首地写诗。 本期节目由知名高端院线专业护肤品牌修丽可支持制作播出。成功不可复制,也没有定式。专注自己的每一个当下,就是最好的自己。修丽可希望在38妇女节凭专业实力,助力每一个女性成就最好的自己。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0:48]什么是croning ceremony? [03:48]衰老就是跟混乱和无序共存 [11:48]60岁的杨紫琼:从选美冠军到国际影后 [18:29]为什么女性更需要“多重宇宙” [22:17]许多影视剧里的女探长形象本质上是同一个人 [28:31]麦克多蒙德是建国理想的老年女性 [31:47]戴锦华说母亲去世后她获得了“空荡荡的自由” [36:12]《闭经记》写的是女性在衰老中不断自我调试的过程 [44:16]女性不断被提醒自己和年龄的关系 [49:19]《祝你好运,里奥·格兰德》中老年女性的身体和情欲 [54:17]60岁真的是最棒的吗?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文章、电影和剧集】 《闭经记》 [日] 伊藤比吕美 著 蕾克 译 《快乐上等》[日] 上野千鹤子 [日] 汤山玲子 著 马文赫 译 The Last Interview, Ursula K. Le Guin Burning Questions: Essays 2004-2021, Margaret Atwood 瞬息全宇宙 (2022) 祝你好运,里奥·格兰德 (2022) 妈妈!(2022) 无依之地 (2020) 将来的事(2016) 东城梦魇(2021) 难以置信(2019) 伦敦生活 不可遗忘 安妮卡 玛塞拉 【本期节目题图】 《祝你好运,里奥·格兰德》剧照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Why the Long Face, by Avner Kelmer 片尾:That Rag Really Tied the Room, by Ziv Grinberg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为什么要将女性藏起来呢?家喻户晓的岳飞故事里似乎没有女性的身影,细究史料却会发现,当时的军营、匪帮和朝堂中均有女性在或明或暗地管理和主导,她们在一代代的历史叙事中被雪藏,史书由此成为了一部男性之书。在早期现代西方,作为村庄医师、组织者甚至政治领袖的女巫遭到迫害,女性被赶回到家中,成为无报酬的生育者与照料者,在家庭之外,资本主义市场、现代民族国家和现代科技才能崛起。因此,我们要发现女性,讲述女性,不仅仅是要纠正历史叙事中的形变,更要做有性别视角和女性主义敏感的创造者。我们既关心通俗文学和流行影视中的叙事如何规训大家的幻想和欲望,也从女性的来路中寻找未来的希望,那是一个有着新的可能性的世界,有着更为平等和公正的性别以及其他关系的世界。 本节目是随机波动与开云集团“跃动她影”(Women in Motion)合作推出的系列节目的第三期。我们邀请了三组中国女性艺术家和创作者,她们分别是脱口秀演员、编剧颜怡颜悦,作家、诗人、学者倪湛舸,以及导演、编剧邵艺辉。她们的作品中既有悲剧也有喜剧,既有小时代也有大历史,她们以女性的视角、女性的笔触去关怀、去抚慰、去讽刺也去颠覆。 开云集团是全球高端精品集团,旗下品牌包括古驰(Gucci)、圣罗兰(Saint Laurent)、葆蝶家(Bottega Veneta)、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和宝诗龙(Boucheron)等。2015年,开云集团首次启动了“Women in Motion 跃动她影”项目,通过在戛纳电影节上设立“跃动她影奖”,关注并表彰女性在电影领域的贡献,巩俐、简·方达、伊莎贝尔·于佩尔等知名女性电影人都是“跃动她影奖”的得主。其后,“ 跃动她影”更逐步延展至摄影、艺术、设计、编舞及音乐等不同艺术领域。2021年,“跃动她影”在中国正式升级为专注女性艺术家互动与报道的全球社群平台,依托“跃动她影”官方微信公众号,探索艺术创作背后的女性声音和面孔。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倪湛舸,作家,诗人,芝加哥大学神学院宗教与文学博士,现为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宗教与文化系副教授 [2:16]依旧不太快的快问快答! [28:43]《莫须有》:为何重新讲述岳飞故事 [30:20]国族叙事缝隙中的岳飞 [38:20]真正的真实存在于在小人和君子的两极之间 [41:50]宋金时期女性积极参与社交与外交 [56:11]女性主义是一种视角,不是一个标签 [1:01:24]当下女频文如何书写和描述爱与权力 [1:05:20]超自然因素的言情小说为读者提供了“安全空间” [1:13:20]《梦华录》中的小点心:商业广告如何嵌入内容生产构成消费景观 [1:23:30]《狂飙》火爆:“黑帮文”再现江湖 [1:31:30]《三体》和《流浪地球》:科幻的“软硬之分”为何是带有偏见的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Paper Puppy” by XiMo 片尾:“Singing Oh” by Eyal Raz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