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山西博物院首次展出四座北朝墓室壁画。那些埋藏于地下的、由线条构成的盛宴吸引着陈丹青,促使他和团队在意大利湿壁画之后完成了一场地下“冒险”。《局部》团队三次前往太原展场,进入地下墓室,实地拍摄陈丹青站在墓室壁画前的观察、考证与思索,完成了时长100分钟的《线条的盛宴——山西北朝墓室壁画巡礼》。 时隔两年,当陈丹青再谈起这两期节目时,他先是间离,再是羞愧。间离是因为他在观看和讲述时,努力安放“我”的位置,既不是全然无我的,不带任何立场和判断的,也并非全然自我的,充斥着一个画家主观好恶的。羞愧则在于在节目制作完成之后,他读到了老同学、美术史家巫鸿的墓葬研究《黄泉下的美术》,才惊觉自己“犯了一个中高级错误,把前提完全搞错了”。他还是在用一个现代人、或者说现代画家的眼光去衡量古代墓葬艺术。对于古代匠人来说,这些墓穴墙壁上的作品并非他们的自由表达,而是奉旨完成的工作。那时候的匠人既没想过留名,也没想过留画。 这种观看和理解上的错位促使我们反思当今博物馆和美术世界教给我们的那套观看价值,促使我们摒弃根植于我们头脑中的观看方式,“试着了解古人的内心世界”,并且不断被打动,被击中。陈丹青说,“人是唯一的有时间维度的动物,永远贪婪地想要知道我们曾经是怎样的。面对古代艺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尽量诚实面对,放下我们今天受的所有教育,放下这个世界告诉你的种种关于艺术的说法。” 陈丹青也是这样诚实地面对同行和自己的。他坦言很喜欢大卫·霍克尼的性格和书籍,但很抱歉地指出他晚年的作品越来越差了。他也坦言,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在绘画方面的专注力大不如前,这让他感到沮丧。“我不太怕技术、手和身体的衰弱,我怕的是判断力衰弱。”但他又说,早就放弃判断自己了,也不想自我突破。谈到巫鸿那本墓葬研究时,陈丹青说自己“真的想拿头撞墙”。这时,他的面颊红起来,一直红到耳根。 _《局部》特集《线条的盛宴》现已上线,点击链接即可收看:https://shop.vistopia.com.cn/detail?id=276&source=content _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陈丹青,画家,作家,《局部》主讲人 [05:22]《局部》是如何诞生的? [10:38]《局部》既不要太主观,尤其是主观的 [15:24]写文章不要多用“我”这个字 [19:24]“看了巫鸿的书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完全讲错了” [31:04]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家和古代工匠的区别是什么? [35:02]“我画过600多个骨灰盒” [40:39]很多作品就是隐在暗处,不让人看见 [44:43]没有美术史,只有美术史家 [48:53]理知和感知无法分开 [52:06]陈丹青最近在画什么? [57:30]“我的同代人对我非常失望” [1:00:31]霍克尼越画越差了 [1:05:25]“画什么”对所有具象画家都很重要 【本期题图】 来自《局部》,由看理想提供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片头:Amelia y Enrique, by Ivan Palomares, from La Cocinera de Castamar 片尾:Tema de Clara, by Ivan Palomares, from La Cocinera de Castamar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本期音频节目选取了三封来信,更多来信正在“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微信公众号持续更新中,敬请关注。随机信箱目前无限期开放,来信请发送至[email protected],标题注明“随机信箱”即可。 【写信人】随机波友们 【读信人】之琪、适野、建国 【配乐】 “倾城(live)” by 陈奕迅 from Concert YY演唱会 “Miss Shanghai Close Up” by Shanghai Restoration Project from Reinterpretations(Bonus Version) “夏夜晚风” by 伍佰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小宇宙、QQ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Pocket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听众来信及商务合作联络方式:[email protected]。
本期节目的三位嘉宾身在上海,其中被封控最久的伊人从3月11日开始就被禁足在家。从某种程度上,她们所在的社区反映了上海几种不同类型的社区及其迥异的权责状况,这其中既涉及社区规模的大与小,也涉及一个社区的历史、产权变迁,以及居委会、物业与居民的权力关系。在上海次轮封控中,她们在社区里有着不同的角色。有社区营造经验的西瓜成为了团长,承担着本小区和临近小区的团购和资源调配工作;曾经在定海桥居住和参与社区实践的伊人则在新住所——一个五千人的大型小区——担任社区团购志愿者,见证着社区权力的戏剧性演变,“像在观察一个小型社会”;而常年在国外读书和工作的思齐则是通过此次防控逐渐开始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的权力运作模式,也开始在社区的尺度上思考自我的角色,思考常态和非常态中的社区营造分别意味着什么。 在这种非常态的、突发的紧急状态中,不同社区的应对模式及其带来的优缺点都暴露无遗。在这个时刻重新思考社区的意义,思考我们与社区的关系,变成了一种当务之急,甚至变成了一种关乎挨饿与否、关乎生死存亡的迫切要求。我们关注紧急状态中社区呈现出的应对力不足,也关注它生长出的创造力和可能性,同时我们也关注当这种紧急状态解除后,这些自治的实践、协商的尝试、达成民主所花费的努力,会通向何方——是会迅速消失,还是会保留下来成为一种新的“基础设施”?没人知道答案。 【本期节目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微博@Cyberzhiqi 【本期节目嘉宾】 屠思齐,浦西热心市民 赵伊人,浦东普通市民 西瓜,浦西某团长,大鱼营造工作人员 [07:30]三位上海嘉宾分享她们所在社区的产权、封控和团购情况 [14:20]西瓜分享当“团长”的经验 [22:50]伊人分享在五千人大型社区当志愿者的四个阶段:从“自由生长”到团购分裂 [30:30]各社区居委会、物业、团长和志愿者之间的权力运作方式 [43:50]思齐所在社区居委会的垄断地位 [50:30]面对紧急状况,有社区营造基础的社区会更能应对危机吗? [58:40]我国的社区自治处于初期阶段 [1:04:20]治理尺度的讨论:当社区达到一定规模,是否就无法形成自下而上的社区自治? [1:12:30]在目前上海的防疫措施中,大型社区解封更加无望 [1:26:30]社区里的民主协商和共同治理是可以大范围推广和实践的吗? [1:31:50]常态和非常态的社区营造差异 [1:38:10]再谈“附近性”:关注附近性不代表放弃对宏大权力和结构的关心与警惕 [1:40:30]灾难过后,紧急状态中形成的社群和经济形态能否存续? [1:48:40]社区团购和网格化管理过程中独居女性受到的人身威胁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Author’ s Note from Story of a City by The Shanghai Restoration Project 片尾:Miss Shanghai Revealed(Instrumental)by The Shanghai Restoration Project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本期音频节目选取了三封来信,更多来信正在“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微信公众号持续更新中,敬请关注。随机信箱目前无限期开放,来信请发送至[email protected],标题注明“随机信箱”即可。 【写信人】随机波友们 【读信人】之琪、适野、建国 【配乐】 “Music of Wellness” by Theodore Shapiro from Severance “Main Titles” by Theodore Shapiro from Severance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小宇宙、QQ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Pocket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听众来信及商务合作联络方式:[email protected]。
你即将听到的是随机波动最新推出的mini series「亲爱的Love, Actually」。在这一系列节目中,我们邀请到了我们的好朋友、曾经做客随机波动的新手妈妈Serena作为联合制作人,从她成为母亲的私人经验出发,透过育儿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喜悦与心得,打开对于家庭与社会、历史与未来的思考。 该系列将以季播形式更新,每季四集,主题将涉及全职主妇,育儿嫂,孩子与宠物、与游戏、与阅读的关系,在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中长大的小孩等等。本期节目为第一季先导集,主题是“女性生命——从作为女儿到成为母亲”。 与Serena展开对话的,是《给妈妈当妈妈》一书的作者陆晓娅老师,她曾在一年前做客随机波动,分享了自己照料年近90岁的患有认知症母亲的故事。这两位女性一个是50后,一个是80后,她们既是母亲也是女儿。从陆老师的母亲到Serena的女儿,之间跨越了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这也不禁令人感叹,历史正是在一代一代女性的继承和叛逆、照护与分离中写就的。 在这次面对面坐下之前,Serena和陆老师素不相识,但她们在对话中一点点发现越来越多的共鸣,从对方身上不断看到可能与力量。她们的对谈感人至深、予人启迪,让我们看到不同代际女性对母爱的反复思考,母爱不仅仅是本能性的,更是反思性和超越性的。女性正是在思考、深爱或愧对母亲的过程中,接受并拥抱了作为女人和作为母亲的自己,创造并想象了下一代女性的生命。 在正式进入她们的对话之前,我们还邀请了身边的一些女性朋友,共同回答了与妈妈有关的几个问题,她们在母亲身上看见自己,也从自己的孩子身上发现了母女关系的另一种可能。感谢所有的分享者,她们是舒萌、荞麦、金灿灿、小何、张小熊、启迪,以及适野、之琪和建国。 「亲爱的Love, Actually」系列的每期节目将以一封写给女儿的信作为开篇。亲爱的,这是我们当下的生活和思考,是我写给未来的你的一封声音之信。 进入节目之前再多说一句:随机波动mini系列节目「亲爱的Love, Actually」目前开放招商。如果你所在的品牌对本系列有好奇、感兴趣,或是希望以各种形式参与进来,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期对谈嘉宾】 陆晓娅,新闻人,心理人,教育人,公益人。著有《给妈妈当妈妈》,退休前为《中国青年报》高级编辑。 Serena,亲爱的Love Actually联合制作人,前VC投资人,新浪微博@Serenana喵,即刻@Serena喵 [0:09]亲爱的Love Actually节目介绍+招商信息(划重点!!) [02:49]Serena写给女儿的第一封信 随机波动和朋友们的同题问答 [06:20]你妈妈上次哭是什么时候? [08:05]你觉得妈妈幸福吗? [10:30]你想生孩子吗?你为什么选择生孩子? [12:30]妈妈觉得你一定要做妈妈吗? [14:30]生育之后你和妈妈的关系有什么变化? [17:17]你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妈妈? 对谈 [25:30]陆老师和Serena两代女性为何都选择在36岁成为妈妈? [31:20]生育既是一种生物性的,也是文化性的 [35:30]陆老师分享写给女儿的《妈妈日记》 [39:20]陆老师和Serena的妈妈如何影响了她们的成长 [47:30]两位的妈妈如何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权衡母职和工作 [51:20]“孝顺”是爱吗?爱父母一定要孝顺吗? [57:10]什么样的爱是健康的爱?依赖一定是爱吗? [63:20]学习如何和孩子沟通,就是在学习如何与人沟通 [68:20]成为母亲让女性不断反思,也让女性成长 [74:30]破除母职神话,做百分之八十的妈妈 [76:10]完美妈妈对孩子来说压力巨大 [82:10]在糟糕的大环境中要不要生育 [87:20]与其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如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 【本期节目主题插画】 黄雷蕾,新浪微博@黄雷蕾Linali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Love Actually Theme, by李哲 Ballerina, by Yehezkel-raz(免费版权) Little Things, by Anbr(免费版权) Kitty Cat by Hans Johnson(免费版权) Four on Five by Yehezkel-raz(免费版权) 特别感谢马鲨鲨和推迪对本期节目音乐的支持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关于「亲爱的 Love, Actually」】 随机波动全新mini系列节目「亲爱的Love, Actually」将以季播形式更新,每季四集,主题将涉及全职主妇,育儿嫂,孩子与宠物、与游戏、与阅读的关系,在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中长大的小孩等等。该系列目前开放招商。如果你所在的品牌对本系列有好奇、感兴趣,或是希望以各种形式参与进来,欢迎与我们联系,我们的邮箱是[email protected]。
本期音频节目选取了三封来信,更多来信正在“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微信公众号持续更新中,敬请关注。随机信箱目前无限期开放,来信请发送至[email protected],标题注明“随机信箱”即可。 【写信人】随机波友们 【读信人】之琪、适野、建国 【配乐】 “Vague / E la nave va” by Anja Lechner / François Couturier from Vague / E la nave va “Koko” by 坂本龙一 “Sleeping in a House with a Lot of Dolls” by Mary Lattimore from Luciferin Light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小宇宙、QQ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Pocket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听众来信及商务合作联络方式:[email protected]。
饥饿在当下的浮现显得格外可怖,令人震惊而悲哀。首先因为这饥饿并非源自粮食不足、食物短缺,那么,物质丰盛时代的饥饿究竟从哪里来?它是否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的任何人身上?其次,就算一个人已通过各种方式买到足够的食物,但他如果吃不到自己想吃或所需的食物,如果因担心后续食物不足而不敢正常吃饭,或是因没有安全感而失去食欲,这些都是饥饿。 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饥饿是祖辈絮絮叨叨的陈年旧事,在那些旧事里,他们探索和翻新着储存、加工、品尝那极其有限食材的方式,而直到今天的我们开始囤菜,才意识到他们的危机意识、经验传承和节俭品格是从哪里来的。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饥饿是历史和文学的母题,是一再发生的政策失误、历史教训的显形,是从宗教传说到文学作品都尝试处理的人之为人最普遍、悠久且深重的灾难。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我们在真正意识到和肚子相关的little hunger之前,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已导向了great hunger,如今则生活在一种由大饥饿回到小饥饿、大小饥饿彼此贯通的双重饥饿之中。 萧红的《商市街》和科马克·麦卡锡的《路》几乎从头到尾都在写饿,饿从外向内啃噬一个人,再从外向内吞咽一颗心——拿什么来喂肚子呢?桌子可以吃吗?草褥子可以吃吗?人可以吃吗?饥饿遭遇也逼着我们重新审视“吃”这一行为,吃大概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一种根本方式:我们想象吃不到的东西时嘴里甚至泛起滋味,我们吃菜吃肉也吃书吃字典;食物的类型和多寡最鲜明地体现出不同社会阶级的差距,食物的来源和分配则关乎背后的社会关系;吃是反抗的方式之一,对卡夫卡来说,绝食不吃亦是。 1944年美国一项为期6个月的科学实验向我们展现了饥饿如何改变人类的身体与大脑。对于志愿参与饥饿实验的人来说,吃东西很快成为了他们生活中唯一重要的事情,很多人为食物感到极度焦虑,一部分人在恢复饮食之后陷入了暴食的危机。如果你也不幸因为饥饿或其他创伤而出现对食物的焦虑或暴食的倾向,也请注意及时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愿人人都能早日远离饿馁。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8:13]美国一项实验告诉我们饥饿如何改变了人的身体和大脑 [11:07]文学中的饥饿之汪曾祺《黄油烙饼》 [20:50]食物短缺的现实总是不会撒谎的孩子揭露的 [22:37]文学中的饥饿之丁帆《野菜依旧》和萧红《商市街》 [26:57]文学中的饥饿之契诃夫《牡蛎》 [31:09]对食物最充沛的想象来自饥饿的人 [34:23]文学作品再对饿到极限时可不可以吃人的讨论 [39:13]21世纪的饥荒并非由于食物短缺 [42:50]现代国家应对饥饿问题的两种策略:自由市场VS福利国家 [54:08]暴食症患者如何用吃来构筑安全感 [1:04:59]饥饿创伤后陷入对食物的依赖或焦虑是正常的 [1:08:42]little hunger VS great hunger,生理饥饿VS精神饥饿 [1:09:45]文学中的饥饿之卡夫卡《饥饿艺术家》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片头:《飞上天》,by林强,from《光明的路》 片尾:《黄金时代》,by陈奕迅,from《我的快乐时代》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和电影】 《黄油烙饼》,汪曾祺 著 《天下美食》,丁帆 著 《商市街》,萧红 著 《牡蛎》,契诃夫 著 《温故1942》,刘震云 著 《战争中没有女人》,阿列克谢耶维奇 著 《长路》,科马克·麦卡锡 著 《饥饿:一部现代史》,詹姆斯·弗农 著 《饥饿:一部身体的回忆录》,罗克珊·盖伊 著 《饥饿的女儿》,虹影 著 《饥饿艺术家》,卡夫卡 著 Eating in Theory, by Annemarie Mol 剧集《斯宾塞》Spencer (2021)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
本期音频节目选取了三封来信,更多来信正在“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微信公众号持续更新中,敬请关注。随机信箱目前无限期开放,来信请发送至[email protected],标题注明“随机信箱”即可。 【写信人】随机波友们 【读信人】之琪、适野、建国 【配乐】 再次站在寻找的路上,by赵成宇,from《人间失格》OST 送走你,by赵成宇,from《人间失格》OST 下雨的那天,by赵成宇,from《人间失格》OST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小宇宙、QQ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Pocket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听众来信及商务合作联络方式:[email protected]。
今天是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战争的第48天。关于这场战争,我们不应该仅仅看到战线的推进、机甲的对垒、肉身的搏击,更应看到那些流离失所的妇女、儿童和宠物,那些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纠结是去是留的人们。战争不应该仅仅指涉前线、交火、武器的规模和兵力,它意味着牺牲、死伤,以及无数普通人支离破碎的生活。战争既是对物理空间的狂轰滥炸,也令精神世界一片荒芜。战争既是男人的,也是女人的。 “女人的战争有自己的色彩,有自己的气息,有自己的解读,有自己的感情空间。她们都是在用自己的语言说话。没有英雄豪杰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壮举,只有普普通通的人,被迫赶着非人力所及的人类事业。”在《战争中没有女性》中,阿列克谢耶维奇试图让女性关于战争的声音、语言、情感、记忆浮出历史地表。在那一套被军事话语和国家的军事化想象规训过的语言背后,在那一套男性谈论战争的语言背后,流动着女性的悲切、悔恨、错过的青春和蹉跎的一生。 在此刻试图从性别的角度谈论这场战争,意味着揭露一种既存的、根深蒂固的性别化的权力结构,意味着去关注每一个具体的女性——拿起武器保卫家园的女兵、在战区可能遭遇士兵性侵的女性、诞下新生儿的代孕母亲、带着孩子越过边境的女性等等,意味着辨析现有权力结构是如何一边依赖着女性的生产和再生产,一边抹杀女性的功绩,并将历史盖棺论定。同时,这也意味着寻找女性讨论政治的语言——我们能否以一种不那么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的形式想象政治,能否打破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虚假二分法,能否重新定义政治。政治不仅是政治精英的博弈、大国的权谋和宏大的政策,政治也是后院和厨房、衣柜和舞厅,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具体的情感和私人生活。 【本期节目嘉宾】 乌克兰研究者 【本期节目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8:40]嘉宾在俄乌战争爆发后经历了情绪上的巨大震动 [13:30]国际政治格局中的性别隐喻 [18:30]乌克兰的代理孕母与电商模特 [28:30]俄乌战争中的性别化语言以及背后父权制和军事主义的再强化 [32:50]乌克兰军队中登记在册的女性 [38:40]女性如何回忆和谈论战争 [46:30]军事话语和想象如何强化主流男子气概 [54:30]和平和女性主义的关系 [58:10]抗疫过程中的虚拟前线和后方 [1:00:30]战争维护占据统治地位的一小撮男性的利益,除此之外的人都是被牺牲者 [1:04:03]国际政治领域的性别化话语 [1:14:30]战争是男性制造的紧急状态 [1:18:30]女性该以何种路径如何谈论战争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 《战争中没有女性》阿列克谢耶维奇 著 《香蕉、沙滩与基地:国际政治中的女性主义》辛西娅·恩洛 著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上野千鹤子 著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上野千鹤子 著 电影《西线无战事》 剧集《流人》 剧集《镀金时代》 剧集《英伦式丑闻》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Ryuichi Sakamoto - Zero Landmine 2022 fromhttps://skmtforukraine.bandcamp.com/track/zero-landmine-2022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小宇宙、QQ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Pocket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听众来信及商务合作联络方式:[email protected]。
在随机信箱开放征集的消息发出去之后,我们很快收到了三封来信。有人发来了封禁第七天的日记,她终于加到了小区的团购群,还是靠着互联网绕着地球村兜圈才把楼上的邻居带给她认识;有人发来了猫咪挠下巴的照片,她因为吃了顿火锅而差点成了密接,感到生活被一种巨大、庄严而莫名其妙的东西掌控了;还有人生活在疫区周边,没有被隔离,依然有菜吃,却深陷巨大的无力之中,“似乎已经丧失了讲述痛苦的正当性”。 我们既开心能被大家信任、能读到这些来信,同时也感到一种情感上的巨大震荡,正如第三位来信者所言,我们因不在同样的困境中而生出“一种难言的庞大羞愧”。 拥抱来信的朋友们,你们在自己或亲友正遭遇困难之时,仍不忘在邮件的末尾表示歉意。请你不要因为“心里很乱,说得很乱”而抱歉,也不必“希望这封信没有给你们带去太多负面的情绪”,我们的所见所感所想一旦写下来,就有机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感到抱歉的应该是我们,提供不了更多实际的帮助,无法为需要的人送去一包肉菜或一个拥抱,但如果随机信箱这个栏目可以成为一个你愿意倾吐一些心声、寻找一些依靠的地方,我们就会将信箱一直向所有人开放——无论你正在隔离生活之中孤独无助,还是有话想对更多隔离中的朋友或陌生人诉说。 【本期音频节目只遴选了三封来信,更多来信正在“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微信公众号持续更新中,敬请关注。随机信箱目前无限期开放,来信请发送至[email protected],标题注明“随机信箱”即可。】 【写信人】随机波友们 【读信人】之琪、适野、建国 【配乐】 星星闪耀的一天,by赵成宇,from《人间失格》OST 再次站在寻找的路上,by赵成宇,from《人间失格》OST 送走你,by赵成宇,from《人间失格》OST 从山上到大海,by赵成宇,from《人间失格》OST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小宇宙、QQ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Pocket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听众来信及商务合作联络方式:[email protected]。
昨天是2022年的清明节,同时也是浦西新一轮封控的最后一天,吉林静态管理的第28天,是被疫情影响的第三个春天,以及战争持续的第三个月。打开社交网络,死亡的讯息以各种形式争夺着生者的注意,或是以没有情感倾向的冰冷的数字,或是以遗属悲恸但克制的文字,或是以从战区传回的触目惊心的图片和视频,又或是以彻底的静默和空白,以虚假的消息,指鹿为马的辩白,以及对历史无情的遗忘和无耻的改写。正如生者的世界从不曾实现平等,死亡也从来有轻有重;就像生者的世界经常以假乱真,死亡也总是任人打扮。 这期节目,我们想暂时离开纷乱的生者的世界,去看看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我们从墓地聊到讣告,从记忆聊到灵魂,从看得见摸得着的遗骸、遗物、长眠之地,聊到虚无缥缈的声名、著作、精神遗产。我们发现,正如墓葬的结构往往是现实世界的映射和反转,我们对死后世界的想象,也总是反映着世俗的欲望和生者的需求。生者试图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与死者保持联系,这种联系既是物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现代城市里的墓园让生者得以与死者共居,声音和影像记录通过技术手段“保存”了死者的生活碎片。 正如俄罗斯作家玛丽亚·斯捷潘诺娃所说,曾经我们把铭记的任务上交给唯一的神,而今天,记忆成为了一种民主实践。作为历史的幸存者,唯有好好活着、认真记住、尽力书写,既是为了抵御终将到来的自身的死亡,也是为了对已经逝去的人的承诺——永不忘记。 友情提示:在这个稍显沉重的按语之后,你将听到一期没那么严肃的节目。虽然小盒是我们所有人永远的家,但我们还是要努力活着,outlive them all!也希望大家能和我们一起,流泪生活,但笑谈死亡。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05:10]从前屋后墓到公墓:四种墓地的时空交叠 [13:15]名人墓碑寻访记和对死者的目光不平等分布 [21:13]西方墓地演变史也是生者和死者逐渐分离的历史 [26:20]瓦尔特·本雅明之墓:死后的“无名者” [37:04]神圣世界与世俗世界中的死亡与救赎、遗物与记忆 [41:10]精神遗产VS物质遗产 [44:30]多元的遗体处理方式:除了火葬土葬我们还有什么选择 [47:30]罗浮净土主题墓园一览 [52:20]巫鸿老师有关东亚墓葬艺术的研究 [58:30]墓葬里面的时间性、空间性和物质性 [1:08:30]《麦瑟尔夫人》中和讣告有关的故事 [1:15:20]反越战纪念碑和夏威夷太平洋战争墓园:如何纪念在战争中逝去生命的具体的人 [1:22:35]当亲人突然离世,生者的记忆何所系 [1:32:10]如何对抗遗忘、对抗死亡 【本期节目提到的书籍和文章】 《记忆记忆》玛丽亚·斯捷潘诺娃 著 《奉献》帕蒂·史密斯 著 《镰刀与城市》安克强 著 《残碑何在:巫鸿美术史文集卷五》巫鸿 著 《雕刻大地:林缨和她的艺术世界》林缨 著 《好好告别:关于死亡你不敢知道却应该知道的一切》凯特琳·道蒂 著 《巨浪下的小学》理查德·劳埃德·帕里 著 《难民》阮清越 著 《忠贞之夜》露易丝·格丽克 著 Walter Benjamin's Grave, by Michael Taussig White Album, by Joan Didion Negotiating with the Dead: A Writer on Writing, by Margret Atwood 《马航家属对东航家属说:不要走我们走的路》(https://mp.weixin.qq.com/s/V6CHN6_EngsfoTEi4m3S9g) 【本期节目题图】 Farber Gravestone Collection, by Daniel Farber and Jessie Lie Farber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Andata” by 坂本龙一 from Playing the Piano 片尾:“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by 坂本龙一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小宇宙、QQ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Pocket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听众来信及商务合作联络方式:[email protected]。
该如何形容这期节目呢?大概就是我们预设会哭着做完,结果却笑到打鸣的百分百预期违背式体验。为何想做这期节目呢?是因为从2020年开始世界之动荡、疫情之蔓延、政策之拉锯反复原地踏步,是因为远处的战火、近处的隔绝、空中的无常、地底的余波,上述种种彼此交缠,持续刺激着我们敏感又脆弱的神经。又该如何总结这期节目呢?大概是一次宛若大梦一场的双向治疗。 我们在节目中相互探寻、反复讨论。本期嘉宾、心理咨询师张春拆解我们提出的概念,比如“政治性抑郁”,拆解我们预设的一些前提,比如感到痛苦或抑郁是不健康的。我们则对她提出的主体性假设抱有疑问,人在每时每刻都能做出自己的选择吗?当面对巨大的无处不在的外部权威时,我们该遵从还是对抗? 我们也在节目中相互倾听、彼此疗愈。在张春看来,我们的设问体现了人居于动荡世界中的不安全感,我们急切地盼望一个确切的解决方案,一种能够抵挡“政治性抑郁”的方法,一个何时何种状态该寻求心理咨询的指导。但人感受到不解、痛苦、愤怒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是人作为有机体自然的新陈代谢,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这种机制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此刻。对于四十岁戴上眼镜、苦于从未被命名的“视力矫正型抑郁”的张春来说,建国和适野的存在让她不再孤单,因为我们共享同一种感受——在第一次戴上眼镜或者更换眼镜之后、面对一个或清晰或扭曲的世界时的错愕。 在张春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她努力理解来访者在说什么,尽量用具体的感受代替宏大的词汇,因为这种理解和沟通的尝试本身就意味着“我们此时此刻在一起、在这里,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温暖的,就会有它的效果”。希望听完这期节目的你们,在这里,在此刻,也能获得些许治愈。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张春,心理咨询师,作家,新浪微博@张春酷酷酷 [04:37]面对遇难者家属,咨询师如何工作? [09:37]人类一直在处理也有办法处理失去亲人的创痛 [13:54]心理咨询只是消化情绪的一种方法 [17:24]疫情是新问题,但它带来的不确定性是古老的问题 [21:05]“视力矫正型抑郁”的三位病友交流大会 [30:15]“政治性抑郁”这个词太大了,不能达成真正的交流 [33:48]我们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诊断 [38:30]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不专业的助人者,受助者都应该有一定的警惕 [45:12]人们把“不开心”和“抑郁”污名化了,抑郁也是自然的情绪 [48:52]本期节目从此处开始崩坏,后面的内容无法总结,请大家自行消化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片头:Simone, Naked, Cell Block-J Hobby Room, by Alexandre Desplat, from The French Dispatch OST 片尾:《梦一场》,by那英,from《干脆》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小宇宙、QQ音乐、苹果Podcast、Spotify、PocketCast等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听众来信及商务合作联络方式:[email protecte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