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L9发布刷屏全网,创始人李想意气风发,不仅让刚刚发布的蔚来ES7黯然失色,也让迟迟发不出SUV的何小鹏憋不住怼他。
中国互联网公司的韧性可以从两个方向上评估,一个是用户生态厚度导致的业务多元,对冲单一收入的政策或者市场风险,代表的公司是腾讯和B站。一个是和实体经济捆绑的紧密程度,作为保就业保民生的基础设施,可以抵抗疫情或者政策的不确定性,代表公司是京东和美团。 在这两点之外,新东方在直播间的翻红证明了,只要企业家的心气还在,即使归零,还能从头再来。
新剧不香了,年轻人都在B站上刷老剧,如果你要身赴孤岛,你会带上一张什么样的光盘,里面装的是大明王朝1566还是琅琊榜甄嬛传?每天下饭的是编辑部的故事还是我爱我家?
作为读者,我对郑渊洁很失望 作为80后,我对80后家长很失望
离开乔布斯之后,苹果丧失了那种个人主义的传奇,那种单打独斗创造工程奇迹的勇气,但是他们日拱一卒的创新,仍然统治着我们的数码生活。更重要的是,苹果还在坚持,通过增强个人设备的计算能力,而不是一张致密的互联网,来保卫我们的隐私。这种坚硬的价值观,是今天我们依然信任苹果的原因。
在功能机向智能机进化的时代,iPod touch曾经是一个很好的替代设备,向那些预算不足的年轻人提供了体验苹果完整生态的窗口,如今我们和它告别,不只是告别一台充满情怀的设备,而是告别整个互联网的古典思维。
过去中国互联网过分强调“去中介化”,“扁平化”,“减少中间环节”,希望以一个最高效的引擎,调动全部生产要素。这就是所谓的“原子化”。而“原子化”则必然带来高强度的红海竞争和内卷。这个“原子”一旦是具体的人,比如说骑手,最终必然从焦虑、疲倦直到躺平,摆烂。
消费主义曾经是我们面对自身困境时行使的一种消极自由,无论是作为消费者,还是创业者。但是似乎在疫情前,它已经加剧了我们的内卷。而如今更是遇到了非常坚硬的东西,让我们无从逃避。 所以本期节目的下半部分,是关于消费的批判。 最后还是老编辑的保留节目:黑字节跳动。
从上海到湾区,囤货是疫情中逃避不开的一节。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维持精神生活的健全和平衡。
这一期,和疯投圈的黄海连麦,聊聊我们时代的主题:消费 另外两位嘉宾是消费品牌创始人与KOL:活得漂亮赵小姐 女装直播带货大佬,我的老朋友,张承
2022年的中国企业家,似乎没有几个过得好的。
春节放假期间,追《人世间》成为了一种三代人的共同选择。知青一代,80后和Z时代三代人似乎都能从中找到强烈共情的部分。它可以称得上一部基于家庭视角的共和国历史。相比于原著,它被大大地温情化了,历史转折处人遭受的冲击被用各种视角的切换平滑掉了。 尤其需要指出的,本剧在创作上的直男倾向。它通过塑造了一个“完美的女性”郑娟,将周蓉、春燕两个女性置于被道德批判的境地。铺天盖地的弹幕证明了这一点。但是恰好,周蓉是现代语境下的独立女性,而春燕是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塑造的“铁姑娘”,从女性的角度来讲,她们才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女性形象。 在塑造男性时,创作者的倾向正好相反,把周父不断往“完美父亲”的方向塑造,没有把父权视为是代际传递不幸的链条,而是解决家庭问题的根本方案 ……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