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晚点(latepost)作者朱凯麟写了一篇关于蜜雪冰城的长篇报道,里面有我非常感兴趣的关于河南人生存困境的部分,包括混乱的竞争环境,企业家的预期被外部冲击不断打破,信任和资金难以积累。 也有非常符合中国企业成功经验的部分,企业家验证了自己的爆款单品,找到自己的应许之地,高水平对标国内外先进企业,带领一大批急需改变自己命运的人获得成功。 这家公司的成长,是最近寒冬里为数不多的正能量之一。
曾经在某一个时刻,投资中概收入颇丰的中国互联网人觉得,“巴菲特也不过如此”。阿里上市,腾讯新高,新能源车企对标特斯拉迎来巅峰。然而一切收益,都在短短数个月时间内变成过眼云烟。大家用什么心情去迎接,这种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 本期节目为大家请到几位资深“中丐”病友……
过去的48小时,对于曾经市值600亿美元的小鹏来说是决定性的。 G9发布会上的定价失败,一度让用户迅速流失,基层员工处于巨大的迷茫和困惑之中。好在企业,媒体和用户之间的声音被互相听到,创始人迅速做出了决定 … 看起来风光无限的新能源车企,真的可能因为一款新车的失败,走下历史舞台。这背后,是公司组织战略管理的较量,也是创始人性格和命运的抉择。
作为历史爱好者,阅读历史本身不是为了获得虚幻的“认同感”,或者某种批判的“武器”…
《树先生》到《隐入尘烟》,反映的问题从农村个体青年的失败变为了农民的集体困境。也因此,这部片子引发了更大的争议和更强烈的共鸣。 造成问题的,从来不是农民的道德和素质,而是农村社会福利兜底的缺失,造成竞争以某种丛林法则的方式呈现,老实人不断受欺负,农村家庭的孩子对此都有切肤之痛。 城市在2000年前后的市场化阶段,也曾有过这种类似的困境,单位解体,个人直接面对残酷的社会竞争,人情迅速变得淡薄,道德不断遭遇挑战。但是城市很快恢复了繁荣,而农村的危机持续了几十年,直到最近十年大量扶贫干部和资金下乡,这一趋势才得以扭转。
两个月的全职奶爸不容易,起早贪黑,随时待机。两个月之间,世界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继续水一期……
四川其实本来是不怕地震的,如果人都呆在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就像陕北晋北的小煤矿本来也是不必要开采的。但是因为人均资源少,苍茫大地,搞工业化,只能各凭本事。留下一部隐入尘烟,一部山河故人。 中国是太多了,还是不够多了,这个答案还需要我们继续探寻。
矛盾总是表现在两个贴有巨大“标签”的群体之间,而真实的结构性不平等,不平衡却在群体之内。
又一期新能源汽车的圆桌论坛,在杭州,除了满仓新能源的老朋友戴总和子柳,还请来了一位行业一线的朋友,他所在的公司正在努力由传统汽车集团转型为造车新势力。 我们在今天的新能源市场上,努力寻找消费类电子产品当年的路径,无论成功或者失败。谁是苹果,谁是小米,谁是特斯拉,最后更是抛出一个灵魂问题,应该押注一家伟大的企业,还是押注它背后的供应链。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内体制外双轨制,经济发展的差序格局,中国人谈论起公平时总是太沉重。但是如果离开了发展的眼光,孤立地谈论公平,可能永远达不到小镇做题家们想要到达的彼岸。年轻一代,正在用“公平”作为修辞,摧毁自己发展的“自由”。
本期嘉宾为光子星球创始人王潘,凤凰科技主编于浩,从作为车主的体验聊起,谈谈各家新能源上半年的成绩单,尤其是那些黑里透红,或者红得发黑的企业。
“高考地狱”这个神话是构建河南人身份认同的重要工具。但凡你跟一个河南人混熟一点,或者在坐火车的时候遇到几个河南人敞开聊天。他一定会告诉你的三件事: 1. 河南高考全国最艰难 2. 当初中科大没有留在河南 3. 河南想发展,但是上面要河南种粮食,不给用地指标。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