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农村,在中西部的县市两级行政单位生活的中国人,平均月收入1000多是一个普遍现象。在这里,产权没有得到尊重,法律和公共资源缺失,人的发展机会寥寥。
写一家大公司要死了,是科技互联网爆款文章的常见套路。也是自媒体的“前浪”们,从机构媒体跳出来的自媒体老师们的生意经。 但是自媒体“后浪”们写大公司要死了,可能是另外一个逻辑。他们可能并不关心腾讯的产品线和业务逻辑,只不过用一家喻户晓的互联网公司去构建自己的“中必赢”的故事,把工业党和入关学的史观重复第一万零一遍。 上周非常火的一篇文章,《腾讯的背水一战》最终引来微信平台出手封号,这篇稿子在C端影响很大,但是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不如潘乱当年的《腾讯没有梦想》……
在中美决裂的背景下,今天华为的面目,已经完全变成“我们”的红旗和“他们”的敌人了。各种版本的民族主义史观都赶着时髦,要把自己的故事套在华为的身上。 这种故事开始传播的时间并不长,也就是从华为终端业务开始走精品战略开始的,它的基础,就是华为目前消费者业务在收入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中国市场收入在全球收入中占比接近60%。 但是如果把目光放到华为30多年的历史里,回到任正非说的,“我们为了证明自己不靠腐败,进入国际市场”的那个时刻,看到一段“全盘西化”的,“买办的”,“不爱国”的公司史。
“后浪”中的女权主义者并不理会李银河这样的班禅,她们从哀其不幸转向怒其不争,推出了“婚驴”这个极具侮辱性的词汇,赢得了互联网上的一切battle,但是放弃了改造社会的可能性
昨天B站的宣传片《后浪》最后演变成两代人之间的地图炮。不仅仅是因为视频中“后浪”的影像不具有代表性,用一线城市中产家庭的少年粗暴代表了数以亿计的年轻人。 如果严格按照“后”的学术用法,“后浪”的意思是浪潮之后。但是在西方语境下的浪潮,指的是几代人前赴后继,文艺,商业,社运共同激荡,让个人的自由意志迸发,让社会的现代性完全释放一个时代。 这样的浪潮,在国内却存在着天花板,每一浪出道时的骄傲是相似的,沉寂之后的落寞也是雷同的,前浪与后浪并无区分。在青年节的第二天,起点中文网,曾经是催化前浪的推手,现在对后浪痛下杀手,就证明了并没有前浪后浪之分,大家还都是一代人。 在最近很热的“入关学”问题上,这一模式也在回响着。高喊着“入关”的后浪,和制造了“入关学”的前浪,前者是青春无处发泄,后者是学业半途而废,都是同一代人的虚妄。
一个常见的观点是,宋朝是自由的,善待文臣和知识分子,政治斗争远没有明清时的血腥气。从事实的角度来讲没什么问题,但是要论及“自由”,这个观点就要打上一个相当大的问号了。 最近清平乐热播,老编辑讲了讲他认为的宋朝“自由”的原因,是赵氏官家们基于宋朝初年所能看到的历史教训,一直在思考如何避免军阀和世家对皇权的威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讲,即通过提高中下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地位,来抑制大地主和野心家。 结果是,空前的大政府对于经济社会的干预远超之前任何一个朝代,中国从封建转向专制,知识分子的买方,从此之后就只有一个皇权了,这也埋下了……的种子。
大家应该按照规则相互博弈,这是市场经济正确的打开方式,不要把这个生态搞坏了。是的,一个成熟的市场里没有坏人,博弈的各方也是命运共同体,应该“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
老talk消息大节目回来了,本期节目三个房东一台戏,除了身经百战的老编辑,来自某互联网大厂的一位顺义妈妈,还有掌握了北京楼市报菜名绝技却还没翻红的楼市小V@京刚 ,一起聊聊北京楼市今年不存在的小阳春。
母亲出身河南农村,一张随军家属证幸运地拿到了北京户口,胡编的人生大戏就此展开
这两天老编辑在微博上笔战不断,逢人便骂,拉黑上百粉丝,到底是微博造成的道德沦丧,还是隔离造成的人性的扭曲。请听他本期的自我剖析,社交网络上的人是孤独的,但是孤独并不可耻……
上一期和老编辑一起聊了华人移民,这一期从东南亚开始,聊一些我熟悉的情况,比如教育,比如房产
新三届是离不开老三届的,就像潘石屹离不开。在大风大浪中锻炼过的老三届普遍对路线方针政策敏感,斗争经验丰富,他们是善于发现并指出方向的。而“学而优则仕”的新三届,搞技术是一把好手,做执行是一把好手,方向上就没那么行稳致远了。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