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半球逼格最高的时尚杂志,中文非虚构写作学科带头人 #GQ何瑫# 被他的小记者们举报了。到底有没有抄袭,虚构,性骚扰,这是一个法律问题。但是行业,公司,舆论的不同态度,证明这也是媒体内部的路线斗争。 大编辑还是大记者?要作品还是要产品?做媒体公司还是公关公司?最近几年和饭圈走得很近的何瑫为何马失前蹄 … 欢迎大家走进本期的 #老talk消息#
石正丽研究员36岁从法国毕业归来,正好遇到了中国科研“入世”的黄金年代,像中国经济入世一样,先是跟在国外学术大牛后面打工,把数据和样本和盘托出,后面逐渐占一席之地成一家之言,国内热钱翻动建设高水平实验室,逐渐走到了学科的最前沿。这次病毒所遭遇的阴谋论,是这条道路上的必经之难,也是科研与行政管理体制的不足。但是不能把科学家,尤其是石正丽这样的实干型科学家推上审判席,欺负老实人。
楼市在这次疫情过后会彻底进入一个漫长的阴跌周期,坏事是每过三个月半年你就发现自己的房子又跌了一点,挂着没人看,割肉不舍得。好事是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好好挑挑自己心仪的房子。 买房是一个发现自己的过程,有限的预算会逼得你放弃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拥有房产是一个可以很高尚的事情,你善待自己的房子,选择自己的租客,最后你的资产得到保值,人格也得以完善。 人一生应该至少购买三处房产,一处属于个体,一处属于家庭,一处属于精神生活。这不是一个特别奢侈的要求,只要你把眼光从北上深的大平层移开,能看到全中国,全世界……
最近流传的那个段子说,“如果你觉得如果你觉得你的祖国不好,你就去建设它;如果你觉得政府不好,你就去考公务员去做官”。 但是,公务员是你想当就能当的吗?动辄几千比一的录取率,进来后发现是一座围城,进来的人想出去,出去的人想进来。下面就来听一听“县赵”老编辑对年轻人考公务员进体制内的看法吧。 当然这一期的开头先分析了今年受疫情影响的就业形势:稳中向好,不乏亮点……
科比去世有一阵了,每个科密都有自己纪念科比的原因和角度。拓周这位三旬老科密聊聊他的球迷生涯的开启,为什么科比在中国和全球有这么高的人气,以及他眼里的科比布莱恩特。
从今天的小米10发布会说开去。老编辑作为资深米粉,现在华为魅族坚果一加换着用,因为经历过智能手机百花齐放的时代。设计语言和技术路线的坚持才是最值得respect,也是高端手机不可或缺的品质。小米在2014年顶峰时的一次战略误判,决定了2017年之后的品牌之战举步维艰 …
这是正在发生的历史。《寄生虫》成为历史上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外语片,甚至连导演都是一个不会说英语的韩国人。韩国已经陷入了举国沸腾,同事问了在韩国留学的朋友,得到的答复是,“今晚都要出去喝酒了,大家都在一片狂欢中。”娱乐立国一直以来是我们对韩国最重要的印象之一,而今晚和戛纳的那一晚,他们毫无疑问已经摘取到了皇冠上最闪亮的那颗明珠。
徽宗和崇祯,堪称是一对对称的末代皇帝,他们都出生于神宗皇帝的末年,从兄弟那里突然继承了至高的权力,之后都走向了亡国的悲剧。 但是如果从原生家庭的角度理解,这两个人的人格又是完全不同的,大难临头之时,一个大体保持了自己的真诚和尊严,另外一个只能让读史者感受到满满负能量。
隔离日记第三期来了。老编辑终于开炮了,说“曾光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 元旦前后,CDC的专家组和8位医生接触到了相同的临床信息,医生们做出了自己的诊断,这是SARS,大家要提高防护。专家组则留下了“不排除有限人传人,持续人传人风险较低”这一句不会犯错但是风险极大的意见……
最近武汉和武汉人一直被黑 … 老编辑从武汉返乡,居家隔离未满14天。这期间,他将每天选一个话题和大家聊一聊,也欢迎大家点菜。今天就来听老编辑聊一聊他所认识的大县城武汉。
隔离日记第二期来了,老编辑讲了讲他在家和父母的战争,从医患关系斗到了国企改革 … 提到了父母那辈很矛盾,一方面比年轻人仇视医生,一方面比年轻人更主动结交医生。一方面更不信任官方的消息,另外一方面却更支持政府的政策。 父母那辈基于巨大的不安全感,不能区分“对和有利的区别”。 解决的小技巧是尊重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让他们主持日常工作,同时尽可能分享你的信息来源。 两代人的战争没有赢家,只能和解,利用好这个假期,在家和父母好好交流。
今天老编辑和另外两位来自黄泛区的著名媒体人,三表老师和王以超老师一起聊了聊家乡的故事。这片因为失序和暴力形成的土地,今天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关于饥饿和贫困的记忆仍然通过DNA传给了下一代人。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