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听第九期泉播客。本期,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美国迪美博物馆,中国与东亚艺术的策展研究助理朱晨光,来与我们分享迪美博物馆当中非常特别的一个空间——荫余堂。荫余堂是目前北美唯一一座从中国漂洋过海,又成功再建的中国传统徽派建筑。荫余堂原先坐落于中国安徽省南部的休宁县黄村,曾有八代黄氏子孙后代在此居住。然而由于时代变迁,到了1980年中期,黄氏的家族后代已经陆续离开了黄村,荫余堂也因此空置。1996年,美国学者Nancy Berliner 博士来访黄村,经人介绍见到了这座古建筑。经过与多方协商,荫余堂被根据其建筑特性分装之后运往美国,最后成功在美国的迪美博物馆重建。最近,荫余堂刚刚举办了在迪美博物馆二十周年的庆祝活动。作为一栋非常传奇且特殊的建筑,荫余堂身上的历史也折射出空间与时间的印痕,成为一种跨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案例。今天,我们希望能和朱晨光一起聊一聊荫余堂的历史,和它所带给我们的启发。本期中会提到的内容: 1. 美国迪美博物馆(Peabody Essex Museum)的前世今生。美术馆官网链接:https://www.pem.org/ 2. 荫余堂这座传奇建筑物的历史。关于荫余堂的简短介绍,请点击这里。 3. 荫余堂这栋传奇建筑物是如何来到马塞诸塞州的?点击这里进行对这栋建筑物的实景漫游(拉到页面最底下) 4. 在今天,荫余堂对迪美博物馆和博物馆的来访者来说有哪些意义? 5. 荫余堂的二十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即将开始的中秋活动链接请点击这里。 -- 感谢收听!如果有任何想对我们说的话,欢迎给我们写信,我们的邮箱📮 Mila:[email protected] 大绿:[email protected] -- 片头/片尾:Nemo's Dreamscapes - It's summer 1949, you're reading by the lake 剪辑:大绿 封面:Mila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postpost书店的主理人萧勇老师与我们对谈神秘的北京蘑菇。作为一种城市雕塑、建筑、装置,绿色蘑菇出现在北京的各个角落。这些蘑菇的高度比人还高,绿色伞盖,白色菌柄,装置表面光滑,远看好似某种儿童娱乐设施。(北京蘑菇的图片请点击这里) 目前,对北京蘑菇最详尽的探查或许来自艺术书籍《北京蘑菇寻找指南》,这一项目由研究者宫羽与刘张铂泷共同完成。我们邀请各位听众点开链接,了解一下这本有趣的小书。然而,针对绿色蘑菇的具体功能,目前尚无确切的定论。有人觉得蘑菇底下是热力管道,有人觉得是防空洞,也有人觉得是小精灵的家。 这一次与肖勇老师对谈,我们重新反思了绿色蘑菇作为一种公共城市装置,在经年累月的生活中与当地社区发生的互动,以及在CITYWALK作为热点概念出现的当下,我们如何去思考自身与城市的关系,该如何用想象力去撬动日常生活。 录制这期节目的时候,涿州市洪水对书商造成的损失还未进行完全统计。书店在洪水中损失的码洋难以估量。本期节目的最后,我们也和萧勇老师讨论了目前出版和书店运营的困境,希望能够让大家更加理解在当下运营书店的艰辛。 📢 本期节目,我们将会在评论中选取一位幸运听众,赠送一本《北京蘑菇寻找指南》 -- 在本期节目中,您将听到: 1. 什么是北京蘑菇?《北京蘑菇寻找指南》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2. 北京蘑菇的功能是什么?以及,知道它的功能是什么真的那么重要吗? 3. “用想象力给生活翘出一个出口” 4. 北京蘑菇和CITYWALK 5. postpost是一家什么样的书店? 6. 开书店,真的太难了! 7. 书店不是完全的情怀行业,除了选书之外,书店在运营的各个方面都面临着抉择。 -- 本集中提到的书目/电影: 《把自己作为方法》 项飙 《末日松茸》[美] 罗安清 《宁波府志》现藏于燕京图书馆 -- 感谢收听!如果有任何想对我们说的话,欢迎给我们写信,我们的邮箱📮 Mila:[email protected] 大绿:[email protected] -- 片头/片尾:Nemo's Dreamscapes - It's summer 1949, you're reading by the lake 封面图片:中国民生银行北京建国门支行前的蘑菇正在冒烟 摄影:刘张铂泷 剪辑:大绿 封面:Mila
大家好,这是一期泉播客的夏天特辑。既然是特辑,形式上也会特殊一些,将由我来推荐一位我喜欢的艺术家和他的一幅作品。之后不定期也会由大绿老师来推荐她喜欢的书影音或电影人。本期的内容比较轻松,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卸下夏日炎热的负担;我会带大家走近一位叫做小林清親的艺术家,尤其是走近他的其中一幅版画作品:《池之端花火》。 本集讨论到的图像资料: 《池之端花火》图像链接 小林的东京夜景系列(MIT Visualizing Culture根据小林的版画制作了一张东京地图) James Whistler - Nocturne: Blue and Gold - Old Battersea Bridge 小林清親模仿James Whistler创作的绢画作品 《冬月》图像链接 本集讨论到的书目: 《阴翳礼赞》谷崎润一郎 《重屏》巫鸿 封面图:小林清親 《池之端花火》(1881,明治14年)现藏于大都会美术馆 -- 感谢收听!如果有任何想对我们说的话,欢迎给我们写信,我们的邮箱📮 Mila:[email protected] 大绿:[email protected] -- 片头/片尾:Nemo's Dreamscapes - It's summer 1949, you're reading by the lake 剪辑/后期:Mila
大家好,欢迎收听新一期的泉播客。本期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第三期的嘉宾Dailin返场,来与我们更新她跌宕起伏的教职生活。这几个月中,Dailin的教学经历让她不断审视移民群体中的内部分裂,比如第三代移民、第二代移民,和第一代移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对“racist”词义的滥用,以及对“非洲”这一概念的污名化... 本期节目,Dailin将用自己的亲身教学经历,带我们重审移民群体看到与看不到的内部分裂。 Dailin也有个人的小红书账号,记录她作为教育者的日常感想和反思,请关注: @在教书的酸菜鱼 --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03:16 Dailin现在教书的学校:波多黎各移民聚集区 04:53 来自委内瑞拉的转学生 06:36 本校学生对委内瑞拉学生的歧视 10:24 学生的自我保护机制掺杂着对美国的憧憬 11:38 对委内瑞拉转学生的欺负加剧 12:16 “immigrante" 12:58 在西语被污名化的场域下,“用你的语言来歧视你”。 14:33 对歧视事件的处理,校方开始介入。 18:16 纪录片《城市梦》当中对“外地人”的管制 20:29 对于这样的行为,“我们并没有特别有力量的语言”。 23:21 避免讨论代际移民之间的歧视也是一种懒惰。 25:41 代际移民之间的歧视被模糊成“种族歧视”,对“racist”词汇的滥用。 28:40 移民内部的歧视链 29:48 三代移民、二代移民、一代移民 33:55 “我为我多米尼加的身份感到自豪,我为我非美国的身份感到自豪。” 38:24 1.5代移民面临的撕裂,作为留学生也能体察到的痛苦。 40:00 R. F. Kuang - Babel 移民的泪水 42:44 “上船”的隐喻:移民就是一种上船。 45:00 对非洲的污名化 47:54 “美国背景”和“非洲背景” 52:14 移民群体到达美国之后,在进行一个无限靠拢的动作。 56:46 “我的名字只有声音,没有形状。” 57:40 汉字和sino-centric 58:10 “去无限接近某个语言” 59:18 语言已经被边缘化的塞内加尔的学生要先靠近法语,再靠近英语。 01:02:30 ミラー、“Mila",语言的镜子。“我在语言当中看到的自己只是我的虚像。” 01:03:43 “自我反思的优势” 01:05:20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那一面“镜子”。 01:05:42 美国可能是一个“哈哈镜”。 01:06:25 Dailin课上出现的心肺复苏急救事件。 01:11:39 事件尾声 01:18:57 考CPR!真的会有用! 01:19:33 《三岛由纪夫 最后的辩论》和为什么一开始想到要做这个播客:现在语言还有没有用? 01:21:15 人和人的相遇碰撞出我们不曾拥有的东西 -- 本集中提到的书目/电影: 《城市梦》 Babel: An Arcane History - R. F. Kuang 《三岛由纪夫:最后的辩论》 -- 感谢收听!如果有任何想对我们说的话,欢迎给我们写信,我们的邮箱📮 Mila:[email protected] 大绿:[email protected] -- 片头/片尾:Nemo's Dreamscapes - It's summer 1949, you're reading by the lake 剪辑:大绿 封面:Mila
请注意:本期播客含有对《塞尔达传说》、《战神5:诸神黄昏》、《血源诅咒》、《黑暗之魂》、《瘟疫传说:安魂曲》、《荒野大镖客》、《最后生还者》、《Undertale》等诸游戏的剧透,请想要游玩这系列游戏的玩家谨慎收听 💡 内容高亮: 05:40 游戏对玩家的期待。 06:15 当下游戏普遍存在的问题:默认玩家有游戏经验,会跳过基础的游戏引导。 09:24 开放世界下,玩家探索世界的动力是好奇心。 11:55 《王国之泪》当中“神庙解谜”的设计。 14:00 《王国之泪》的“取巧”:被隐藏的等级系统。 17:06 《死亡搁浅》的电影化叙事。 19:26 比起电影,更像是美剧。 20:10 电影的语态:过去时?现在时? 20:27 电影是一种已经完成了的叙事,而游戏是一种进行中的叙事:“如果你没有游玩结束,那么对于你来说这个故事就永远没有被完成。” 22:13 “艺术电影”和“娱乐电影”。 24:50 村上春树《After Dark》开篇的时态,和这种时态带来的视觉体验。 26:47 《After Dark》开篇的段落。 28:16 真正影响玩家在游戏中自我认知的是玩家的“化身” 29:30 以《街头霸王6》为例讲讲“捏脸”系统。 31:06 以《女神异闻录》为例讲讲玩家的代入感与文化语境。 31:50 游戏中主角的失忆,其实有助于帮助玩家和主角“认知一致”:我们都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 33:59 电影当中还会使用“失忆”这个桥段吗?好像很老套! 37:34 游戏怎么解决“抽离感”的问题?什么是“QTE”,QTE在游戏设计上有什么用?游戏中的沉浸式体验是怎么得来的? 42:49 以《黑暗之魂》为例讲讲“抽离感”的消失。 “黑魂的魅力在于它告诉了你游戏中的这个世界和现实一样残忍。” 49:02 以《战神》为例讲讲游戏中的表叙事与里叙事。 56:09 “预言”机制对叙事的推动。 56:42 《瘟疫传说》当中的叙事运动。 57:42 “自我实现的预言” 01:03:23 游戏中的“决策”和玩家对自我的否定。 01:04:33 以《最后生还者》讲讲玩家的“自我否定”过程。 01:10:55 以《Undertale》讲讲游戏如何逼迫玩家进行“自我否定” 01:14:03 每个人不同的《王国之泪》游玩体验。 01:22:03 游戏推荐:《底特律变人》 01:22:55 游戏推荐:《极乐迪斯科》 01:25:29 游戏推荐:《Papers, please》 -- 村上春树《After Dark》选段: Eyes mark the shape of the city. Through the eyes of a high-flying night bird, we take in the scene from midair. In our broad sweep, the city looks like a single gigantic creature—or more like a single collective entity created by many intertwining organisms. [...] Our line of sight chooses an area of concentrated brightness and, focusing there, silently descends to it—a sea of neon colors. [...] We are inside a Denny's. Unremarkable but adequate lighting; expressionless decor and tableware; floor plan designed to the last detail by management engineers; [...] After a quick survey of the interior, our eyes come to rest on a girl sitting by the front window. Why her? Why not someone else? Hard to say. But, for some reason, she attracts our attention—very naturally... -- 感谢收听! 如果有任何想对我们说的话,欢迎给我们写信,我们的邮箱📮 Mila:[email protected] 大绿:[email protected] -- 片头/片尾:Nemo's Dreamscapes - It's summer 1949, you're reading by the lake 剪辑:大绿 后期:Mila
大家好,欢迎收听第四期泉播客!本期我们将要一起聊一聊最近大火的日剧《重启人生》。《重启人生》讲述了一个不断重启同一段人生,尝试了不同工作的女孩的故事。本期内容含有大量剧透,请还没有收看节目的听众谨慎收听!当然,如果不想看这部剧,直接听就无所谓啦。 本期我们邀请来了两位重量级嘉宾,烤芬老师和鲸鱼。烤芬老师目前主业翻译,鲸鱼正在美国攻读日本宗教研究的研究生学位。本期我们四人分别给自己选择了一个动物代号,用来呼应《重启人生》当中的动物转生设定: * Mila: 企鹅🐧 * 大绿:大鹅🦢 * 烤芬:考拉🐨 * 鲸鱼:鲸鱼🐳 那么,祝大家收听愉快!节目中提到的书与影视作品: * 《阴间大法师》(Beetlejuice)蒂姆・波顿执导 * 《下一站,天国》 是枝裕和执导 * 《四重奏》 * 《Beef》 * 《虫师》 * Eli Clare "Living with Monkey"讲座 -- 感谢收听!如果有任何想对我们说的话,欢迎给我们写信,我们的邮箱📮 Mila:[email protected] 大绿:[email protected] -- 片头/片尾:Nemo's Dreamscapes - It's summer 1949, you're reading by the lake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了嘉宾Dailin。Dailin目前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二年级,近几年已经积累了两段在美国学校实地教学的经历。其中第一所学校是美国的过渡高中,专门为新移民学生适应新的语言环境和社会量身定做;第二所学校在纽约东村,属于中上产学区。这两所学校的背景不同,环境差异极大,学生群体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群像和面貌。本期Dailin将与我们分享她在这两所学校的观察与体会,希望能够带我们透过这两段经历窥视不一样的美国。 Dailin也有个人的小红书账号,记录她作为教育者的日常感想和反思,请关注: @在教书的酸菜鱼 -- 感谢收听!如果有任何想对我们说的话,欢迎给我们写信,我们的邮箱📮 Mila:[email protected] 大绿:[email protected] -- 片头/片尾:Nemo's Dreamscapes - It's summer 1949, you're reading by the lake
美术馆的地下室到底长什么样?美术品的陈列会涉及到哪些问题?亲眼所见的艺术品和照片到底有哪些不一样?在美术馆地下室拍照要注意些什么?本期节目,我们请Mila聊了一聊她在波士顿做Object Viewing的神奇经历,细写一份美术馆地下室手记。 感谢收听!如果有任何想对我们说的话,欢迎给我们写信,我们的邮箱📮 Mila:[email protected] 大绿:[email protected] -- 本篇中涉及到的参考书目📖 Orientalism - Edward Said (关于西方对东方异域化想象的最基本的概念) The Lives of Chinese Objects: Buddhism, Imperialism and Display - Louise Tythacott (关于殖民带来的中国佛教美术品的“流浪”历史,以及宗教物件如何在美术馆的空间当中被扭曲意义,或是被重新诠释) The Global Work of Art: World’s Fairs, Biennials, and the Aesthetic of Experience - Caroline A. Jones (关于世博会、双年展的详尽讨论) The Imperial Museums of Meiji Japan - Alice Y. Tseng (关于“陈列”和日本美术馆的详尽读物) 京狩野三代 生き残りの物語 - 五十嵐公一 (整理得特别好的一本关于京都狩野派的读物) -- Cover Art: Kobayashi Kiyochika 小林清親, Sumida River by Night, Meiji, 1881. Smithsonian Freer and Sackler Galleries 片头/片尾:Nemo's Dreamscapes - It's summer 1949, you're reading by the lake
大家好!欢迎收听第一期《泉》播客。本期将由主持人Mila采访大绿,聊一聊她的Thesis Film从剧本写作到具体拍摄的经历。 大绿刚刚剪辑完成的短片电影The Caregiver (看护者)讲述了一位患有阿兹海默症的年迈的母亲与她的女儿微妙而困难的关系。无论是剧本写作还是拍摄,期间的过程都可谓艰辛。本期我们将探讨的问题有: 1. 剧本与小说写作具体有哪些不同? 2. 电影片场都有哪些人? 3. 极具个性的演员会对电影带来哪些奇妙能量? 4. 电影的实际拍摄过程中,都会遇到哪些问题? 感谢收听!如果有任何想对我们说的话,欢迎给我们写信,我们的邮箱📮 Mila:[email protected] 大绿:[email protected] -- 片头/片尾:Nemo's Dreamscapes - It's summer 1949, you're reading by the lake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